-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高二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 1. 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 A.维护国家统一的诉求 B.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重构西周礼乐的愿望 D.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2. 汉初名相曹参死后,百姓编了一首歌谣称颂他:“萧何定法律,明白又整齐;曹参接任后,遵守不偏离,施政贵清静,百姓心欢喜。”史称“萧规曹随”。以下流派符合曹参思想的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 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战国时期思想环境相对自由 4. 董仲舒《春秋繁露》载:“天之生民,非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该思想( ) A.为君权披上神秘的外衣 B.肯定约束君权的合理性 C.为强化君权提供合理性 D.肯定君主教化民众的意义 5.下图为汉武帝采纳的有关太学运作的具体方案。据此可得出太学的创办( ) A.提升了大一统在文化上的水平 B.使地方教育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 C.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考试选官的制度 D.培养了一批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 6. 中国古代礼俗,官员遭父母丧应弃官回原籍守孝三年,称“丁忧”。明清两代对官员“丁忧”之制执行非常严格,如果一个官员因为贪恋手中权力,父母死了隐匿不报,一旦被告发立刻削职为民,而且在士人阶层中成为人所不齿的败类。这一现象表明( ) A.先秦形成的礼乐制度影响深远 B.明清法制深受儒家伦理的影响 C.历代王朝均以孝廉为选官标准 D.明清道德与法律开始融为一体 7.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下列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 ) A.朱熹的学说比孔子更科学 B.朱熹建立了系统的理论体系 C.朱熹使儒学更具哲理性和思辨化 D.朱熹对儒学的贡献比孔子大 8. 北宋欧阳修说:“董生,儒者。其论深极《春秋》之旨;然惑于改正朔……不能高其论以明圣人之道,惜哉!惜哉!”与欧阳修同时代的刘敞也指出“然仲舒好言灾异,几陷大刑……背于圣人之道,惑于性命之理者也。”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欧刘认为董仲舒背离了先秦儒学 B.董仲舒的思想对北宋的理学无益C.欧刘肯定董仲舒对先秦儒学改造 D.欧刘的观点得不到北宋儒家认可 9.近代学者黄仁宇评价李贽时说“他的观点不能见容于他所处的社会,然而这个社会需要如何改造才能承认他的观点,在书中却不着一字。”李贽著作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思想钳制 B.社会缺乏改造的条件 C.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D.西学东渐思想的影响 10. 明代王艮创立的泰州学派常借《中庸》“率性之谓道”这一句中的“率性”二字论道,推出自然情欲论。《明儒学案》也载:“圣贤教来学,率性而已。”据此可知,他们都( ) A.反对空谈义理的学风 B.继承程朱理学的思想 C.受到世人普遍的赞誉 D.追求个性自由与独立 11. 明嘉靖《赣州府志·卷十·贞烈》有载:“(会昌)文氏年十六生一子,三岁夫亡,遗命事姑抚子,姑怜之,令其再醮(嫁),文欲自缢,乃止躬纺织以事姑。”赣州其他各地均有此类记载,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女权意识不断觉醒 B.男尊女卑现象严重 C.传统理学桎梏人性 D.女性贞节意识薄弱 10. 清康熙帝受白晋、南怀仁等传教士影响,身体力行,学习西学,十分支持科学工作,他命人编纂《律历渊源》100 卷,其中 53 卷为数学著作。这反映了( ) A.统治者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B.统治者思想受西学东渐影响 C.清代闭关锁国政策并未实施 D.古代中国的数学成就突出 11. 儒家思想强调天人合一、安天立命、修己安人,缺乏研究、开发自然的传统,这样的传统在以总结经验、搜集材料为主的传统科技阶段时,影响尚不明显,一旦进入理论升华阶段,哲学观和自然观的影响就至关重要。这说明( ) A.儒家思想导致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落后B.中国古代的政治环境不利于科技的发展C.儒家文化传统妨碍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D.中华民族的民族心理扼杀了创新动机 12. 《寒食贴》(参照下图)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被称为“天下第三行书”,是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的寒食节所发的人生之叹。通篇书法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气势奔放, 而无荒率之笔。这一作品( ) A.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B.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C.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D.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13. 《海国图志》出版之时遭到许多守旧的朝廷官吏的骂声, 更有甚者主张将其付之一炬,《海国图志》最终在国内的印刷数仅有千册左右。然而,《海国图志》却在日本被大量翻印,一共印刷了 15 版,价钱一路走高。据此可知( ) A.士大夫的华夷之辨思想根深蒂固 B.日本明治维新发起向中国学习的热潮 C.魏源的思想主张在国内无人赞同 D.师夷长技以自强符合世界发展的趋势16.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确立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艰难历程”的研究课题,拟分五 部分搜集资料:第一部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第二部分,救亡图存,君主立宪; 第三部分民主共和,三民立宪;第四部分,……;第五部分,柳暗花明,以俄为师。其中,第四部分的标题应该是( ) A.五四精神,旗帜高扬 B.国共合作,国民革命 C.武装割据,开创新路 D.欲变社会,先变思想 17. 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刊行后,不仅招致了顽固派的反对, 维新派人士也表示反对。这表明康有为的变法理论( ) A.不利于维护清廷的统治 B.成为维新派的思想共识 C.不利于维新变法的开展 D.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18. 鲁迅在《南腔北调集·〈自选集〉自序》中说:五四运动的风暴已过,“《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有的高升,有的退隐,有的前进,我又经验了一回同一战阵中的伙伴还是会这么变化”。“《新青年》的团体散掉了”反映了( ) A.各种政治力量探寻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中国社会的革命任务发生了变化 D.新文化运动阵营本就“道不同、志不合” 19. 改革开放后,有研究者在公开出版的刊物上发表文章说:“在被涂抹和丑化的民国元勋和领袖人物中,第一个就是袁世凯。”批驳该观点的证据是袁世凯( ) A.逼清帝退位建立中华民国结束帝制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1905 年奏请清政府废除科举制 D.掀起“尊孔复古”逆流 20. 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思想界仍采用“体”、“用”范畴来说明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1919 年以后,瞿秋白等人以是否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作为衡量不同文化高下的标准,打破了东西方文化的截然划分。这反映出( ) A.中体西用已被彻底抛弃 B.民主科学思想深入人心 C.马克思主义思想的传播 D.中西文化逐渐走向融合 21. 《新全球史》认为:某一时期最著名的民族主义领袖是孙中山。孙中山的基本思想总结为“三民主义”。即号召消灭外国人的特权、实现民族统一、发展经济和建立以普选制为基础的民主共和国。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特点是( ) A.反对满洲贵族,实现五族共和 B.振兴民族经济,改善国计民生C.推翻清朝封建专制腐败的统治 D.明确提出反帝,谋求民族平等 17. 张鸣在《苏维埃乡村追求》中指出:“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的前十年……苏维埃运动在中国农村的开展以及农民对这个运动的理解,暗示了中国革命的列宁主义趋向以及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其中“这种趋向的中国化命运”主要体现在( ) A.国共两党合作的实现 B.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C.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D.红军长征的胜利 “一块石头,两只猫” 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 “三条鱼” “四只鸡”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五十加一百” “一国两制”五十年不变;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变 18. 某学生在备考研究生的时候,把邓小平理论概括成了下面表格,其中“三条鱼” 的内容不包括( ) A.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促进党的发展和建设 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19. 毛泽东:“为人民服务”;邓小平:“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的一切都是为了我的祖国和人民”;江泽民:“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坚持以人民群众为本,必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A.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B.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C.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D.一脉相承而且与时俱进 20.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绝对不能回避“当事人”康有为的《戊戌奏稿》、《康南海自编年谱》和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可以说,这些史料是研究戊戌变法的“原始材料”。遗憾的是,经学者研究发现,康、梁人均在以上史料中有作伪的痕迹,和史实之间存在巨大差距。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原始材料”的甄别考订非常重要 B.历史研究只能利用“原始材料” C.“原始材料”无法接近历史的真实 D.“二手材料”更具有史料价值 二、非选择题(26 题 13 分,27 题 12 分,28 题 13 分,29 题 12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韩非子在《有度》篇中说:“威不两错,制不二门。”这是韩非子借用《管子 • 明法篇》中的话,即“威势独在于主,则群臣畏惧;威势分于臣,则令不行。故明主之治天下也,威势独在于主,而不与群臣共。”故曰“威不两错。”又曰:“法政独出于主,则天下服德;法政出于臣,则民不听。故明主之治天下也,法政独制于主,而不从臣出。”故曰“制不二门。” 材料二 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统一,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认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 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害者,君而已矣。” (1) 概括材料一、二、三的核心思想。(6 分) (2) 从韩非子到董仲舒生活的时代,儒家思想的地位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3 分) (3) 分析材料三中黄宗羲思想产生的主要原因。(4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当时文人看来,词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北宋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词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补充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当代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地体会到强大的社会政治组织与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抑,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但不是冲突与反抗),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章培恒、骆玉明主编《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 材料三 难者曰:中国之法,非不变也,中兴以后,讲求洋务,三十余年,创行新政, 不一而足,然屡见败衄,莫克拯救,……非真能变也,即吾向者所谓……弥缝蚁穴, 漂摇一至,同归死亡,而于去陈用新,改弦更张之道,未始有合也。吾今为一言以蔽之曰: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据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宋词表达形式的特点,并分析宋词“兴旺”的主要原因。(6 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代的文化现象。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6 分)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今恶西法者,见六经古史之无明文,不察其是非损益,而概屏之,如……诋铁舰为费,而不能用民船为海防之策,是自塞也。……略知西法者,又概取经典所言而附会之,以为此皆中学所已有,如……矜火器为元太祖征西域所遗,而不讲制造枪炮,是自欺也。……溺于西法者……以为中西无别,如谓《春秋》即是公法,孔教合于耶稣,是自扰也。……综此三蔽,皆由不观其通。……然则如之何?曰: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 ——张之洞《劝学篇》材料二 自同治、光绪以来,总署、使馆、同文馆、招商局……电线铁路之设,皆用来新政,非祖宗之旧法也。皇上与诸臣,审时度势,图谋自强,亦固知法之不能不变也,徒以根本未变,大制未新,少袭皮毛,未易精髓。譬犹厦屋朽坏,岌岌将倾,而粉饰补漏,糊裱丹青,……求不覆压,岂可得哉!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梁启超《变法通议》材料四 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匣街戏院的演说》 (1) 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当时对待西法存在哪些偏见?作者认为应怎样对待西法?(4 分) (2) 根据材料二、三、四,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康、梁和孙中山政治主张的异同。(6 分) (3) 他们的政治主张都未能真正实现,你认为主要原因有哪些?(3 分)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 分) 2019 年 10 月 1 日,为纪念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国家进行了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表演,在群众游行队伍中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几位卓越的领导人分别用巨幅画像彩车, 展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领导同志和他们的卓越思想。他们 的思想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 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 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些伟人的思想都推动了中国社会发展 进程。 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知识,以“伟人思想与中国社会进程”为主题,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高二历史参考答案 1-5BCDBA 6-10BCABD 11-15CBCAA 16-20DCADC 21-25DCBBA 26、(1)核心思想:材料一:实行君主专制。 材料二:提出大一统思想,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三:君主专制是天下大害。(6 分) (2) 变化过程:①战国时期备受冷落②秦朝遭受压制③西汉武帝时获得独尊(3 分) (3) 主要原因:君主专制制度衰落,其弊端日益暴露;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4 分) 27、(1)特点:具有娱乐艺术性;形式自由活泼;趋于平民化。(2 分) 原因:更能表达个人情感;更适合市民的需要;文人反抗统治思想的压制;文学艺术的创新。(4 分) (2)现象:娱乐场所出现,市民文化兴起;科学技术高度发展。(2 分) 不利因素:封建政治体制的束缚;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科技发明(成果)难以推广;理学的束缚。(4 分,任答 2 点) 28、(1)偏见:拒绝西法;略知但不学习西法;照搬西法。(3 分) 对待:中学为体,西学为用。(1 分) (2) 同:都主张变革封建政治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2 分) 异:康、梁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孙中山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康、梁主张实行改良,孙中山主张进行革命。(4 分) (3) 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封建势力的阻挠;帝国主义的干涉等。(任意 3 点得 3 分) 29(12 分)示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新民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在秋收起义失败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跟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不断前行,并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推动中国历史巨大进步。 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提出成功地使中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毛泽东在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推动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的革命和建设进程起了巨大推动作用。如学生答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科学发展观亦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