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5月月考历史试题
滕州一中高一5月定时检测 历史试题 2020年5月 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 一、选择题 1.巴尔干地区被称为欧洲的“火药桶”,但是1908年的“波斯尼亚”危机和其后的两次巴尔干战争均未引发世界大战,直到1914年的萨拉热窝事件才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此分析较为合理的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纯属偶然 B. 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 C. 萨拉热窝事件成为奥匈宣战的借口 D. 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 【答案】C 【解析】 【详解】无论是“波斯尼亚”危机和两次巴尔干战争,还是萨拉热窝事件,都是大国侵略巴尔干半岛的行为,故当时机成熟时,这些行为就是大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故C项正确;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工业国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资本主义列强间的矛盾和冲突加剧,战争爆发是历史必然,故A项错误;大战注定爆发于1914年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普林西普刺杀的是奥匈的皇储,只是对一战爆发的表象的分析,不能体现出一战爆发的根源,故D项错误。 2.“凡任何战争或战争之威胁,不论其直接或间接涉及盟国任何会员国,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该盟约所体现的原则是 A. “集体安全”和“大国一致” B. “集体安全”和“委任统治” C. “维护和平”和“大国一致” D. “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皆有关联盟全体之事,联盟应采取措施,以保持各国间之和平”可以看出, 原则是“维护和平”和“集体安全”,故D正确。大国一致、委任统治在材料没有体现,故ABC三项错误。 3.一战后,战胜国先后召开了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这两次会议的相似点是 ①帝国主义大国操纵会议 ②侵犯中国主权,损害中国利益 ③建立战后世界统治新秩序 ④促进了世界的长久和平 A. 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都是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都由帝国主义大国主导;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将战前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给日,华盛顿会议中确立了帝国主义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侵犯了中国主权;两次会议构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①②③符合题意,B正确;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矛盾重重,并未能促进世界长久和平,④错误,排除ACD。 4.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说:“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符合该思想的措施是 A. 实物配给制 B. 余粮收集制 C. 工业国有化 D. 允许部分企业给外国经营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在这个小农国家里先建立起牢固的桥梁,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指的是新经济政策。实物配给制、余粮收集制和工业国有化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ABC错误;允许部分企业给外国经营是新经济政策内容,故D项正确。 5.斯大林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斯大林执政时期,为“转入进攻”采取的经济政策是 A. 余粮收集制 B. 废除实物分配制 C. 农业集体化 D. 取消义务交售制 【答案】C 【解析】 材料“强调新经济政策仅仅是退却,是对农民的暂时让步,要求转入进攻”反映了斯大林时期废除新经济政策,实行农业集体化,故C正确;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是斯大林时期,故A错误;废除实物分配制与对农民的“进攻”无关,故B 错误;取消义务交售制属于赫鲁晓夫时期,故D错误。故选C。 6.在“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甘地曾说:“我的目的是发动那种力量(非暴力)来对付英国统治的有组织的暴力,以及增长中的无组织暴力。”这里的“无组织暴力”是指 A. 封建势力压迫 B. 学生爱国运动 C. 群众革命运动 D. 工人罢工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甘地主张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甘地(Gandhi)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在运动中,甘地倡导以和平方式抵制政府、机关、法庭、学校以及采取总罢业、抵制英货、抗税等非暴力手段进行斗争,题干中的无组织暴力指的就是依靠群众力量反抗殖民统治,C正确;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主要是反殖民而非反封建,排除A;学生爱国运动、工人罢工运动与材料无关,排除BD。故选C。 7.有西方学者称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为“焦虑的时代”导致西方学者“焦虑”的原因有 ①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 ②法西斯势力的崛起 ③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④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历史被称为“焦虑的时代”,是因为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的建立隐藏着诸多矛盾,故①正确;20世纪30年代法西斯势力崛起给世界安全带来了不稳定因素,故②正确;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激化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故③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引起了帝国主义国家的仇视,国际关系进一步复杂,故④正确。所以本题答案为D项,A BC错误。 8.读下表,表格中二战的进程表明 时间 概况 1937年7月 卢沟桥事变爆发,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 1941年6月 苏德战争爆发,欧洲战争规模进一步扩大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战争 1942年1月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A. 各国开展局部反法西斯斗争 B. 法西斯扩张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 C. 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 D. 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表格来看,卢沟桥事变属于局部反法西斯,而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意味着二战真正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D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说明已经不是局部反法西斯战争,排除A;B与题无关,排除;二战达到了真正的世界规模是在日本偷袭珍珠港后,排除C。 9.20世纪的两次大的灾难——世界战争都是从欧洲爆发,下列关于这两次世界大战对欧洲共同影响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①战后都形成了新的欧洲格局 ②社会主义运动都得到了发展 ③经济遭到严重破坏但战后都得到了恢复 ④都引起了欧洲版图的变化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形成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一战中,苏俄建立,二战中,社会主义国家数量增加;两次世界大战后,经过一段时间,经济都得到了恢复;两次世界大战都引起了欧洲版图变化,如一战后奥匈帝国瓦解,二战后德国分裂。根据以上分析可知,D正确;ABC概括不全,排除。 10.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与此同时政府通过财政支出等手段直接采购私人企业产品.政府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表明当时 A.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盛行 B. 政府采取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 采取混合经济的模式走出滞胀 D. 逐步走上计划经济的发展模式 【答案】A 【解析】 根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中‘国有化-经济发展计划’等名词不断出现”“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结合所学,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大对经济的干预,增强了政府的经济职能,故A正确;B与材料信息相悖,排除;70年代出现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混合经济,C错误;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并不是发展计划经济,D错误。 11.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说:“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在于我们把马克思主义科学应用于现阶段的实践,把它同我国特殊条件尽可能紧密地结合起来。”为此,南斯拉夫 A. 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 B.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 进行“新经济体制”改革 D. 建设“福利国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1950年颁制《关于劳动集体管理国营经济企业和高级经济联合组织基本法》规定由企业全体就业人员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出的工人委员会代表社会,根据国家经济计划,以及振兴法律、法规确定的权利义务对企业进行管理;宣布将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制改为社会所有制,实行工人自治。从1953 年起,又把自治范围扩展到教育、科学、文化、保健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实行社会自治。1964 年以后,进一步减弱联邦政府管理经济的职能,扩大企业以及共和国和自治省的自主权,实行经济的分散化管理,把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定为南斯拉夫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制度。建立了社会主义自治制度,A正确;南斯拉夫并未实行市场经济,依然是计划经济,排除B;新经济体制,全称“计划工作和经济刺激的新体制”。它是柯西金于1965年在苏共中央九月全会上所作的《关于改进工业管理、完善计划工作和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的报告中首次提出。同年10月,苏联政府批准了《社会主义国营生产企业条例》,正式决定推行新经济体制,排除C;“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国家推行的,排除D。 12. 赫鲁晓夫时期的苏联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一次失败的尝试,但我们对赫鲁晓夫的改革不应全盘否定,主要原因是 A. 其改革中,农业成就显著 B. 其打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 C. 工农业改革指导思想正确 D. 其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赫鲁晓夫是首次尝试对斯大林模式进行改革,打破了传统观念,B正确;赫鲁晓夫改革最主要的意义不在于农业方面的成就,而在于其开启了对斯大林模式的调整历程,A排除;赫鲁晓夫的改革有冒进倾向,C排除;赫鲁晓夫改革后期,难以突破斯大林模式,改革难以为继,排除D。 1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 勃列日涅夫开创了苏联改革的先河 B. 勃列日涅夫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 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 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开创苏联改革先河的是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改革依旧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没有从根本上触动斯大林模式——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故C正确。 14.如图是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围绕某一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所制作的纸片,下列选项中最合适的主题是 A. 经济全球化趋势 B. 非洲殖民体系崩溃 C. 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 D. 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 “解放者”“民族起义”“收回运河主权”“独立年”以及地点说明这一主题是亚非拉国家民族独立运动,D正确;题干与经济全球化无关,排除A;题干不仅仅涉及非洲地区,排除B;政治多极化主要体现在新兴力量的崛起、资本主义世界的三足鼎立等,显然题干与此不符,排除C。 15.“这是一块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的大陆,黑色人种居住的大陆,至今尚不富裕的大陆。”这块大陆上的大多数国家赢得独立是在 A. 20世纪初期 B.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 C.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D. 20世纪90年代 【答案】C 【解析】 【详解】“诞生过人类早期文明的大陆”“殖民主义统治下灾难深重”“黑色人种居住的大陆”可知,这是非洲,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非洲大部分国家独立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C正确;20世纪初期、二战前的非洲仍处于被殖民状态,排除AB;1990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崩溃,在这之前,非洲大部分国家已经独立,排除D。 16.二战后,一些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避免卷入大国争斗,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采取和平与中立的对外政策,为此兴起了 A. 不结盟运动 B. 亚非独立运动 C.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D. 和平外交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根据题干可知,1961年不结盟运动兴起,主要是因为二战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为摆脱大国控制,维护国家主权和独立,采取和平与中立的对外政策,A项正确。亚非独立运动发生在二战后,亚非地区的国家和民族为摆脱殖民国家的统治,而兴起的独立运动,排除B。非暴力不合作运动是由圣雄甘地领导的,印度人民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一场影响深远的运动,排除C。和平外交运动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D项。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7.《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这里“欧洲”的内在含义主要是 A. 和平的欧洲 B. 平等的欧洲 C. 联合的欧洲 D. 稳定的欧洲 【答案】C 【解析】 根据“《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被誉为‘欧洲的出生证’”,结合所学,1951年法、意、联邦德国、荷、比、卢6国签订《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标志欧洲联合的开始,故C正确;《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标志欧洲联合的开始,并非欧洲和平、平等、稳定的开始,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18.冷战结束后,各种国际政治力量重新分化组合,在此过程中,各国都把国家利益摆在对外关系的首位,谋求在新的世界格局中的最佳位置。这说明 A. 美国全球霸权地位已经丧失 B. 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 C. 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出现平衡 D. 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当今世界格局。冷战结束后,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超级大国,故A项错误;各国争夺世界霸权斗争激烈与史实不符,故B排除;冷战结束后多极化趋势加强,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并没有出现平衡,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冷战结束后多机化趋势加强,新的世界格局有待重新建立,故D项正确。 19.美国人威廉·沃尔斯在《稳定的单极世界》中说:“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 ) A. 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 B. 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 C. 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D. 不得不放弃霸权主义政策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根据材料“单极是持久的,也是和平的,最大的危险是美国的行动太少。”可见美国人威廉·沃尔斯为美国为构建单极世界格局造舆论,A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认识到世界和平的重要性,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 否定世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排除C;D项说法与材料主旨矛盾,排除。所以选A 20. 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非拉地区诞生了一大批新兴民族国家。六七十年代,韩国、新加坡等经济高速增长,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90年代以来,国际社会将大约30个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从以上变化可以看出 A. 新兴力量重塑着战后世界秩序 B. 区域经济集团的影响扩大 C. 发展问题是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 D. 经济全球化加大了南北差距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新兴民族国家到新兴工业化国家,再到一些国家成为新兴市场和经济体,这些新兴力量冲击着战后旧的世界秩序,故选A;材料反映的是一些经济快速增长、市场潜力大的国家和地区称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并非都是区域经济集团,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的发展情况,并非强调战后世界的首要问题是发展问题,排除C;材料没有涉及发达国家发展情况,无法体现南北差距加大,排除D。 21.据资料统计,目前全球跨国公司已达6.4万家,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额占世界直接投资额的90%,这说明 A. 跨国公司已垄断了世界经济 B. 发达国家间的经济竟争激烈 C. 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已被清除 D. 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跨国公司是经济全球化重要载体,跨国公司主要推动世界投资,说明跨国公司推动了全球化发展,故D项正确。跨国公司只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并不是垄断了世界经济,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发达国家竞争信息,故B项错误。世界各国贸易壁垒并没有被消除,故C项错误。 【点睛】经济多极化与区域经济集团化 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标志着世界经济进入多极化发展时代,西方经济关系由美、西欧、日三足鼎立代替了美国独霸,美、日、西欧在经济领域里展开了激烈竞争,为了能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它们都加强了与邻近区域的经济合作,区域性经济集团应运而生。因此,世界经济多极化是区域经济集团化出现的基础,区域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多极化的表现形式。 22. 近年来,在中东、亚洲乃至南美洲,许多国家的不少民众因为对外关系矛盾而开展了各种“抵制”活动: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对此,正确的看法是 A. 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 B. 表达爱国的态度不在乎结果 C. 借鉴了近代抵制外货的经验 D. 表明这些人爱国主义热情高涨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如开着日系车到处宣传抵制日货,拿着苹果手机围堵肯德基、麦当劳快餐店……”可以看出虽然掀起了抵制活动,但是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了,故本题答案选A项;BCD不符合题意。 考点: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趋势加强·全球化 23.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992年以来,中国政府多次公开宣布并执行了大面积、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中国的进口关税税率总水平从1992年的43.2%降至2002年的12%。以下对此现象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加入世贸组织使中国经济迅速腾飞 B. 世贸组织对贸易小国利益足够重视 C. 中国积极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 D. 中国企业有技术、市场等绝对优势 【答案】C 【解析】 大面积、大幅度调低进口关税是为了推动自由贸易,积极主动地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潮流。故答案为C项。中国于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也不能反映,排除;D项中的“绝对优势”说法错误,排除。 24.据联合国统计,距今10年前世界最不发达国家有36个,5年前增至42个,现在则进一步增加到50个。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 B. 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 C. 经济全球化拉大了贫富差距 D. 世界银行未能起到发展援助作用 【答案】C 【解析】 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拉大,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而不是表现经济发展无法改变贫困现象,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没有提到跨国公司,且跨国公司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产物,“跨国公司严重威胁各国民族经济”的说法不准确,排除B;世界最不发达的国家增多,表明各国间的贫富差距正在一步拉大,故C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到世界银行,且一个国家的发展不是依靠外部的援助而能实现的,故D项错误。 25.“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沿线国家纷纷响应,这一构想正一步步付诸实施。“一带一路”倡议 ①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 ②确立了我国在经济、政治上的霸主地位 ③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 ④表明我国要把对外开放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带一路”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步骤,这一倡议顺应了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形势,①③符合题意,B正确;我国是发展中国家,主张和平崛起,②错误,AC排除;我国发展的根本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④错误,排除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大战爆发后,交战各国的政府及拥护战争的政党纷纷发表声明,鼓吹本国所进行的战争是“保卫祖国”的正义战争,而谴责敌方战争的“侵略”性质。1897年,英国《星期六评论》杂志谈到英德矛盾的尖锐化时说:“德国的商贩和英国的行商在地球上每个角落里都彼此竞争。无数小冲突会成为大战的借口,总有一天世界上会发生这种大战。……过去,各国为争夺某一城市或某种遗产而厮杀若干年,难道现在它们不应该为每年五十亿英镑的商业收入而从事战争吗?” ——周一良、吴于廑总主编,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 材料二 1918年11月11日 一战结束 1919年 巴黎和会召开,签署《凡尔赛条约》 1922年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 1929年 经济大危机爆发 1933年 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6年 日本建立法西斯政权 1937年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年 英法绥靖,美国中立 1939年 二战全面爆发 材料三 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雅尔塔会议充满了美苏相互妥协、共同主宰世界的气氛,几乎每项协定都包含美苏争夺势力范围的因素。……由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展开了国际政治中不断增长的民主化趋势。……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 ——陈从阳《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雅尔塔体系比较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德哪一方为“侵略”的一方,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二战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异同。 【答案】(1)侵略方:英德双方都是侵略方。 理由:英德都是为争夺商业利益,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故双方都为侵略方。 (2)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制裁战败国的不平等条约;由于分赃不均和其掠夺性,引起德、意的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兴起;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3)同: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异:雅尔塔体系包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美苏主宰。 【解析】 【详解】(1)侵略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德双方都是侵略方。理由: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的性质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大战。英德都是为争夺商业利益,重新瓜分殖民地、争夺世界霸权而战,故双方都为侵略方。 (2)必然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一战结束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在巴黎和会上,通过了制裁战败国的不平等条约;根据材料 “意大利建立法西斯政权”和“德国纳粹党建立法西斯政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分赃不均和其掠夺性,引起德、意的不满,两国法西斯势力兴起;根据材料“1929年经济大危机爆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德、日,两国走上法西斯道路,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根据材料“1938年英法绥靖,美国中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面对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英法采取绥靖政策,导致二战全面爆发。 (3)同:根据材料“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相比,雅尔塔体系同样打上了大国强权政治、划分势力范围的烙印”可知,两个体系都体现了大国强权政治,大国瓜分世界和划分势力范围。 异:根据材料“雅尔塔体系中包含美苏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它在处理战败国、策划战后和平秩序方面,……展示了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走向更加民主化的前景”可知,雅尔塔体系包含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国际社会和国际秩序更加民主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尔塔体系由美苏主宰。 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图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不仅中断了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而且对其造成了巨大的破坏,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使原有的世界经济体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据资料显示,到1945年,美国独占资本主义世界工业产量的60%,占对外贸易的32.5%以及黄金储备总量的59%,这种一枝独秀的压倒优势,为美国争夺世界霸权提供了基础,使得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 材料三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1)材料一反映出二战后怎样的国际格局?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这一国际关系格局。 (2)依据材料分析“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原因。为了确立“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美国在经济领域采取了哪些措施?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 【答案】(1)格局:两极对峙。 评价:长期对峙,使世界不得安宁;但避免了大范围世界大战的爆发;两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殖民瓦解的过程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2)原因: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措施: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 (3)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建立“福利国家”、第三产业兴起、中间阶层兴起、“知识经济”的出现等。 【解析】 【详解】(1)格局:根据材料一中图例所示可知,反映了二战后社会主义阵营和资本主义阵营的对立,即两极对峙。 评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对峙使世界不得安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军事实力相当,加上核武器威慑,避免了大范围世界大战的爆发;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两极对峙下,两种意识形态长期共存,有利于互相取长补短;从国际格局发展形势来看,两极格局下,客观上推动了世界殖民瓦解的过程和发展中国家的崛起。 (2)原因:根据材料“以前所未有的力量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德、意、日战败,英、法遭到削弱,唯独美国大发战争财,成为战后世界经济强国”可知,二战冲击了欧洲的世界经济中心地位,美国经济实力膨胀。 措施:根据材料“美国得以按照自己的设想构筑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确立自己世界经济霸主地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为建立以自己为中心的经济体系,分别建构了建立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国为中心的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同时美国实行马歇尔计划,以控制西欧。 (3)变化:根据材料“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可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或答国家大力干预经济);根据材料“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三产业兴起;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阶层中兴起中间阶层;根据材料“(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可知,“知识经济”出现。 28.霸权主义是影响世界和平与安全的不稳定因素。 材料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永远地改变了欧洲,但是对大多数欧洲人来说,世界变得更大,但欧洲在世界上的作用本质上没有改变。在帝国主义国家仍然统治着它们旧的殖民地和新的保护国的情况下,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然而,这与现实不符。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 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如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样,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材料三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到70年代中期,大约30年左右时间,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在70年代接纳的33个新会员国中除了两个德国以外也都是第三世界国家。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下卷 (1)为什么材料一中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是与历史事实不符的? (2)材料二反映了二战后世界政治秩序发生了什么变化?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 (3)概括材料三所示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答案】(1)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奥战败,英、法等也受到重创;俄国爆发十月革命,激励了欧洲各国的革命;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美国对国际事务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日本也趁机崛起;欧洲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 (2)变化: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 原因:殖民国家实力遭到极大削弱;殖民地人民深受自由和民族自决等思想的影响,在世界范围内觉醒;殖民地力量得到发展;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 (3)二战后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大批第三世界国家加入联合国。美国对联合国的操纵逐步失效; 联合国日益成为发展中国家反对殖民主义的舞台;不结盟运动兴起,有力冲击了两极格局。 【解析】 (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一战永远改变了欧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以知道,一战貌似使“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但实际上在一战中欧洲的传统强国都受到大幅度的削弱,从而使得欧洲对世界的控制大大减弱;另一方面十月革命、殖民地半殖民的民族解放运动不断高涨,威胁“欧洲的全球霸权”;还有美国、日本崛起,对欧洲对世界的控制都形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所以说“欧洲的全球霸权看起来更加安全”的说法与现实是不符的。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变化,根据材料“由于数百万殖民地居民在盟国和日本的军队和劳改营中的服役,这种世界范围的殖民地觉醒得到了进一步的促进”可知是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材料“不可阻挡的革命浪潮席卷诸殖民帝国,极其迅速地结束了欧洲的统治”“老百姓还受到了盟国关于自由和民族自决的宣传的影响”和所学知识可从二战使殖民国家实力遭到削弱、殖民地人民实力增强和思想觉醒、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分析原因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小问现象,根据材料“在亚非拉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独立国家体系……60年代联合国接纳的43个新会员国全都是第三世界国家”即可知道现象。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从不结盟运动兴起、反对殖民主义、冲击两极格局等方面分析影响即可。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