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林口林业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测试历史试题
绝密★启用前 2017-2018 年度上学期林口林业局中学高二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60 分钟;命题人:梁红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 上 第 1 卷 评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 1、1925 年 1 月,《纽约时报》刊文认为:“在欧洲,电影起了异乎寻常的作用。伦敦现在 很多流行的外国话来自银幕。巴黎也处在美国故事片的严重包围之中。” 对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 A.美国利用电影对欧洲进行文化渗透 B.美国电影在世界电影业中一直占据领导地位 C.电影成为欧洲社会的主要娱乐方式 D.电影是传播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有效手段 2、战国时期,儒家主张仁政、德治,法家崇尚法治,道家要求无为而治,墨家希望选贤任能, 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 ) A.改朝换代建立全新制度 B.争夺对诸侯国家政权的控制 C.顺应大变革潮流而厚今薄古 D.为统治者改善统治出谋划策 3、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 。” 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 A.“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4、荀子认为:“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董仲舒也说:“天之生民,非 为王也,而天立王,以为民也。故其德足以安乐民者,天予之;其恶足以贼害民者,天夺之。” 相对于荀子,董仲舒( ) A.继承了荀子的天命观 B.强调了对君主暴政的制约 C.突出了天的神秘性 D.初步具有了人民主权观念 5、王阳明《传习录》载,“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 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 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这一主张( ) A.否定“存天理,去人欲” B.科学指明了心与物的关系 C.体现了人文精神的内涵 D.注重人的意识的重要作用 6、明清之际是一个“天崩地裂”的时代。“一些最敏锐的心灵”进行了一场痛定思痛的 反思。 下列哪项属于其反思后的主张( ) A.“天人感应” B.天下者,非一姓之私也 C.“存天理,灭人欲” D.“以法为本”、“法不阿贵” 7、杜维明在《儒学创新的契机》一书中指出:“‘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 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东亚各国)都和传统有血肉相连的关系。在塑造 东亚传统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 这一认识表明( ) A.儒学学说始终对东亚文明起决定作用 B.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 C.西方发展模式是当今东亚唯一的发展模式 D.东亚社会现代化照搬了西欧和美国发展模式 8、李约瑟《中华科学文明史》中说“中国之所以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传 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品 ,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因而轻视和忽视了工匠在科技领域上的重要性。” 下列对材料表述正确的是( ) A.中国的科技注重实用性 B.重儒学轻技艺的传统思维阻碍了中国科技的现代化 C.中国没有发展到现代的科技主要原因是因为缺乏逻辑推论思维 D.中国的专制制度不利于科技的进步 9、宋人蔡绦在《西清诗画》中说:“丹青、吟咏,妙处相资。”吴龙翰的《野趣有声画序》 中提到:“画难画之景,以诗凑成;吟难吟之诗,以画补足。”清代方熏也说:“高情逸思, 画之不足,题以发之。” 材料中三人均强调( ) A.绘画艺术的深远意境 B.诗歌的抒情性 C.诗、画具有互补作用 D.诗歌增强了绘画的审美空间 10、明清时期,商人在文学作品中出现的频率非常高,并且有很多是以主角的身份出现,一 改以往作品中的“文不谈商贾”的现象,而且商人在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大大改观,不再只是 惟利是图,贪得无厌的形象。 这反映出( ) A.社会主流价值观念改变 B.社会生活决定文学内容 C.社会阶层地位变动频繁 D.社会价值取向发生变化 11、亚里士多德说:对实际上平等的人们实行平等的待遇,的确是合乎正义的,既然合乎正 义,也能有利于邦国。所以,限制官员的任期为六个月,使平等的人们能够轮番担任官职,可 说是一个公道而有益的措施。 材料中亚里士多德认为( ) A.短任期制有助于民主的广泛性 B.短任期制避免了官僚势力的膨胀 C.限制官员任期能有效遏制腐败 D.短任期制使居民参与城邦管理待遇平等 12、“人应该与上帝平起平坐,因为两者同为世界主宰”。 主张这种观点的最有可能是( ) A.启蒙思想家 B.中世纪的宗教神学者 C.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者 D.近代的儒学思想家 13、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 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14、“此时的宇宙被描述成运动中的物质,受到充满宇宙的无形的力的控制,无论是地面还 是天空,这些力可用数学方式表现出来。中世纪那幅封闭的、仅限于地面并以地球为中心 的宇宙图景被淘汰了,代之而起的是无限的、受普遍法则制约的新宇宙,地球现在被看作其 中的一颗行星。” 上述“普遍法则”的主要影响是( ) A.引领人们理性认识自然 B.发现了能量辐射的运动原则 C.开创西方近代自然科学 D.颠覆了人类起源的传统观念 15、湖畔派是 18~19 世纪英国的一种诗歌流派。该流派在诗歌题材上,主张写下层人民的 日常生活,强调诗人的内心探索和感情的自然流露;在诗体方面,主张发展民间诗歌的艺术 传统,采用民间口语,发挥诗人的想象力。 下列同湖畔派创作风格相似的是( ) A.《人间喜剧》 B.摇滚乐、爵士乐 C.《等待戈多》 D.《自由引导人民》 16、“(他们)想纯粹依照视觉描写物体。例如画苹果不因为是它是圆的、呈红色等概念性 的知识所限,而只是按照眼睛所看到的情景来描写。因而所描写的大自然,任何时候全是属 于画家本人所感觉的。” 材料中的画家们属于( ) A.浪漫主义流派 B.现实主义流派 C.印象主义流派 D.现代主义 流派 17、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做游历,看看欧美各 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 材料中使人们“开眼界”指的是( ) A.报纸 B.电影 C.电视 D.互联网 18、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塑造中华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 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应是( )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19、西晋文学家傅咸曾经对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这样描述,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取彼之弊,以为此新。揽之则舒,舍之则卷;可 伸可屈,能幽能显。” 对这一发明理解正确的是( ) A.大大提高印刷效率,有利于版本的统一,有利于文化的传播与留存 B.引起了书写材料的一场革命,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交流和教育的普及 C.是欧洲开辟新航路的重要条件之一,是中华文明对世界航海事业发展的重大贡献 D.标志着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大大增强,促进军事武器进步的同时也造成许多惨剧 20、宋朝时一次宫廷画院考试,以“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为题。应试画作多为岸边泊 着一条空船,船边蜷着一只鹭鸶,或船篷上栖着一只乌鸦。而获得第一名的画卷上,画的是 一个船夫悠闲地躺在船尾,独自吹笛。 这反映了宋代绘画注重( ) A.山水景物 B.情趣意境 C.真实情景 D.人物形象 21、明太祖曾经想把孟子的牌位搬出孔庙。根据你的判断,下列《孟子》一书中最可能招 致明太祖不满的一句是( ) A.“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B.“长君之恶,其罪小;逢君之恶,其罪大。” C.“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则进,乱则退……” D.“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22、某书法家认为,中国书法的至善境界是风行水上,自然成文。凡是人工刻意造作、雕痕 明显的书法,即是适用性、装饰性工艺,而不是心之画,更谈不上书法艺术。 据此推断,真正意义上的书法是( ) A.小篆 B.隶书 C.草书 D.楷书 23、马丁·路德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 神父和主教。” 这表明他认为( ) A.神职人员应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B.否定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C.不管从事任何职业都应信奉上帝 D.所有人都是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24、下图是 19 世纪俄国画家列宾的作品,被烈日炙烤得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 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 系列创作理念与该作品最为贴近的是( ) A.“专注于对自然任意瞬间的描绘” B.“我要如实地表现出我所生活的时代” C.“最美的艺术品就是要传达出由艺术家的纯粹的幻想” D.“色彩的目的,是表达画家的需要,而不是看事物的需要” 25、法国文学史家爱弥尔·法盖说:“……是明确地冷静地观察人间的事件,再明确地冷静 地将它描写出来的艺术主张。……要从几千几万的现实事件中,选择出最有意义的事件, 再将这些事件整理起来,使之产生强烈的印象。” 这种文学流派是(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现代主义 D.印 象画派 选择题答题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评卷人 得分 二、材料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 800 年至公元前 200 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苏格拉底和孔子 是这一时期出现的两位伟大的精神导师。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也 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活。 凡真正知道善恶对错之人, 必然行善,凡作恶者皆因无知。 ——苏格拉底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极星)。 居其所而众星拱(环绕)之。 ——孔子 材料二 西方的七百年文化启蒙运动是在一个逐渐形成、形成后又不断更新最终得到强化 的文化大环境中展开的。……到 17、18 世纪,文化大环境又进行了一次更新。17 世纪的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启蒙运动率先为构筑一个新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开辟了道路。到 18 世纪则出现了西方“三大革命合力并举”的形势,这一切终于催化着酝酿已久的理性主 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 ——王贤仙《近代中西文化启蒙之浅析》 材料三 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 政治,近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 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 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苏格拉底和孔子的观点,并指出二者观点的相同之处。 2. 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 18 世纪欧洲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催化着酝酿已久 的理性主义文化大环境蒸蒸而生”的 “三大革命”。 3.“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学术觉悟、政治觉悟和伦理觉悟三个 阶段。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这三种“觉悟”的主要实践活动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电影已经影响到伦敦和巴黎人民的生活,包括日 常语言交流(流行外国话)和文化观念等。所以 D 项正确。 2.答案: D3.答案: C4.答案: B5.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意之所在”、“意在于”等信 息说明王阳明突出“意”,即人的意识的作用,D 项正确。 6.答案: B 7.答案: 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东亚各国走上现代化道路深受西欧和美国模式的影响, 但长期影响东亚各国传统文化的儒家思想,可以在东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由此 可见,作者主张东亚发展应建立在借鉴东西方文明的基础之上。A、C、D 均与材料的表述 不符,故选 B。 8.答案: B9.答案: C10.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知识迁移与辨别的能力,由已学 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工商业市镇和市民阶层兴起,商人地位提高,明朝三言 二拍第一次将作为被歌颂的对象,反映了人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据此 D 符合题意。但 是,由于占统治地位的仍是重义轻利的宋明理学,且统治者仍“重农抑商”,故 A 项错误。 题干并未涉及“社会生活”的变化,故 B 项不准确。故选 D。 11.答案: A12.答案: C13.答案: A 14.答案: A 解析: 据题干材料信息首先判断“普遍法则”是指万有引力定律。牛顿经典力学在科学 方法方面改变了人与自然对话的方式即用数学语言描述自然,用实验手段研究自然。在人 类意识方面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不再是不问究竟的顶礼膜拜,而是进行科学研究,因此,它引 领人们理性的认识自然,A 项正确。B 是量子论的影响,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本身就标志着 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C 项错误。D 是进化论的影响。故答案为 A。 考点:近代世界的科技发展历程·经典力学·影响 15.答案: D16.答案: C 解析: 印象派绘画脱离文学、宗教、哲学等所有绘画以外的东 西,而想纯粹地识透眼睛所看到的世界,故选 C。 17.答案: B 18.答案: A 解析: 儒家倡导“仁”“礼”,是君子;墨家“兼爱”“非攻”是侠客的体现;道家主张“ 清静无为”“小国寡民”的社会,是隐士;法家提倡严刑峻法,是英雄。据此分析应选 A 项。 19.答案: B20.答案: B21.答案: A 解析: 《孟子》中的文字比较难懂。而从孟子“民贵君轻”的名言就可以推断正确答案 ,因为孟子把“君”的地位看得比民低,而朱元璋是信奉君权至上的,故此可以选出答案。 22.答案: C23.答案: D 24.答案: B 25.答案: B 解析: 根据对材料的理解,这种文学流派是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是文学的基 本创作方法之一。文学家按照现实生活的具体状貌及本来特征,通过形象的真实描写,注重 揭示现实生活内在特征、真实的一种创作方法。故选 B。A 项侧重内心的情感;C 项表现了 精神的颓废和谜茫;D 项是一种绘画流派。 考点:近代西方的文学 二、材料题 26.答案: 1.观点:①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②孔子提倡以德治民(或为政以德)。 相同:都关注人的道德。 2.“三大革命”: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启蒙运动。 3.学术觉悟:①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都介绍西方先进技术;②地主阶级洋务派掀起洋务运 动。 政治觉悟: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进行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 伦理觉悟: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掀起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解放。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