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襄阳市第四中学2020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湖北省襄阳四中2019年9月高三密卷考试 历史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 ‎1.周代的宗法制系统而完备。族长在宗族中拥有对宗族祖先的主祭权、对族人政治上的治理权、对宗族内共有经济的支配权。同一宗族内,“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通其有无,所以经理族人者也。”据此不能得出的信息是 A. 中央集权 B. 体系完备 C. 家国一体 D. 等级森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宗法制、分封制是典型的贵族政治,周天子与诸侯根据血缘亲疏分配统治权,不是中央集权,A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材料在第一句话中说明了体系完备,第二句中体现了等级森严,第三句话表明了家国一体,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2.公元前516年,齐国上空出现了彗星。按当时的说法,彗星是灾祸的象征,齐景公准备举行一次祭祀,以消除灾祸。大臣晏婴认为,如果国君有好的德政,还怕什么彗星?反之,如果国君像夏柴那样暴虐,违命乱德,那么即使祷告又有什么用处?这反映当时 A. 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B. “以人为本”思想的影响 C. 自然科学技术发展滞后 D. “天人感应”受到彻底批判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晏婴的说法,国君应该在意施行德政,得到人民的支持与否,行暴政的君主即使祷告也不能免于灭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先秦时期我国就已经产了“以人为本”思想,B项正确。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在汉代,A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自然科技领先世界,C项错误; D项错在“彻底”说法上。‎ ‎3.圩田是我国古代人民在沿江沿湖的低洼地区,修筑堤岸,外以防水、内以围田所开发出来的土地资源。宋代好田开辟尤为突出。这说明当时 A. 商业发展刺激了土地开发 B. 农业技术的进步 C. 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 D. 解决了人地矛盾问题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述圩田的特点和优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农业水利技术的发展,宋代圩田等优质土地资源得以开发和利用,B项正确;A项“商业发展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从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与圩田的发展没有因果关系,C项的表述错误,我国古代包括两宋之后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人地矛盾一直存在,D项错误。‎ ‎4.从1540年到1644年这一百来年间,日本白银产量绝大部分和美洲白银产量的一半流人了中国,有葡萄牙学者因此将中国形容为一个“吸泵”。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东西方贸易 B. 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 C. 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繁荣 D. “海禁”政策尚未实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朝中后期,我国优质而丰富的工农业产品受到西方市场的欢迎,在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下对外贸易中,中国长期处于出超地位,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所以C项正确。新航路开辟只是客观原因,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是这一现象的后果,AB两项错误;明朝前期已经开始实现 “海禁”政策,D项不符合史实。‎ ‎5.明清政府要求少数民族地区的土司子弟进入国子监读书,学习儒家文化和礼仪;强制要求土司应袭子弟就近进官学(或司学、儒学)读书,否则就不准承袭土司之职。该措施 A. 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一 B. 体现了民族歧视思想 C. 强化了君主专制 D. 推动了“改土归流”‎ ‎【答案】A ‎【解析】‎ ‎【详解】由明清政府强制土司子弟学习儒学等中原文化等,可知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认同和国家统一,故选A项。材料体现的不是民族歧视,B项不对;材料讲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强化的主要是中央集权,C项错误;民族之间的文明学习,认同,不等于“改土归流”这一管理模式的变革,D项错误。‎ ‎6.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科学”。1902年后,中国知识分子纷纷接受Science译名改变的大潮流,用“分科之学”的“科学”来取代“格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 知识系统现代化转型 B. 程朱理学适应近代需要 C. 从仿效欧美到以日为师 D. 科学主义成为主流思潮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科学”取代“格致”意味着中国知识系统的专门化,划清了与儒家意识形态,“格致”之间的界限,体现了中国知识系统的现代化转型,所以A项正确。程朱理学是封建统治思想,不能适应近代发展的需要,B项错误;明末清初将“Seience”译为“格致”的时候还没有仿效欧美,C项错误;1902年中国的主流思想仍然是传统的儒家思想,D项错误。‎ ‎7.如表晚清政府财政收人结构表(单位:万两), ‎ ‎ ‎ 上表反映出这一时期, ‎ A. 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 B. 自然经济丧失主导地位 C. 晚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 D. 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动 ‎【答案】D ‎【解析】‎ ‎【详解】表格中1848年至1911年中国财政税收的主要来源由农业税占主导到工商杂税占主导,其他收人也从无到有,反映出中国近代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动,故选D项。晚清政府财政收人结构中各部分比例的变化不仅只受到“民族工业”取得初步发展的影响,A选项不符合题意;近代中国自然经济一直占主导地位,B选项不符合史实;从晚清政府财政收人结构表的简单统计,不能得出晚清政府调整税收政策的结论,C选项错误。‎ ‎8.19世纪50年代后期,往返于中国沿海水域的中国船只往往悬挂外国旗帜特别是英国旗帜,这种做法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更加流行,以致有些外国商人专门从事相关中介业务。这一现象反映出 A. 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 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C. 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D. 封建统治阻碍近代商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所述,中国商人利用外国旗帜或外国商人代办业务,以求庇护和规避国内不合理的秩序,反映出中国的封建主义阻碍了近代新式商业发展,D项正确。根据所学国家利权的丧失是由于签署了不平等条约而非政府管理不善,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外商人勾结导致国家利益受损,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民族工业是借助列强特权发展,C项错误。‎ ‎9.1923年,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纪念日曾做过一次民意测验,部分结果如下 ‎①下列各种方法,你以为哪种可以救中国?国民革命725票,外国共管19票,军阀宰制10票。②俄国与美国,谁是中国之友?俄国497票,美国107票。这反映了 A. 国民革命运动使人们思想受到了洗礼 B. “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人民的共同愿望 C. 苏联的建设成就使国人对其抱有好感 D. 马克思主义成为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答案】B ‎【解析】‎ ‎【详解】1898年成立的北京大学建校25周年为1923年,由第一个问题的问卷结果可得出列强与军阀在当时是不受欢迎的,B项正确;国民革命的时候是1924—1927年,A项史实错误;中国对俄国的好感超过美国,主要受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的影响,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马克思主义成为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D项错误。‎ ‎10.如图是中国近代某一战役形式图,该图反映的战役是 A. 太原会战 B. 北伐战争 C. 平津战役 D. 百团大战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地图上看,战场主要是在晋察冀等区域,在铁路沿线展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百团大战,D项正确。太原会战时晋察冀根据地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尚未建立, A项错误。北伐战争仅发展到长江流域,B项错误;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决战之一,是在平津地区展开,C项不符合题意。‎ ‎11.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人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据此可以推知,当时我国 A. 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大 B. 经济建设的资本极其短缺 C. 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 D.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着严峻的国际形势,所以急需要发展重工业巩固新生的政权,A项正确;经济建设资本短缺更应当发展轻工业,B项错误;劳动力素质的普遍较低跟工业化的次序和方式没有必然联系,C项错误;我国的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并不代表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我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在当时发挥着很大的作用,D项错误。‎ ‎12.1958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规定,“公民由农村迁往城市必须持有城市劳动部门的录用证明或户口登记机关准予迁入的证明”,这改变了“五四宪法”关于居民“自由居住和迁徙”的规定,形成了城市和农村户口的“二元结构”模式。这一变化 A. 旨在用法律限制城市人口规模 B. 源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 反映了城市经济发展缓慢 D. 与“五四宪法”的宗旨相悖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前后我国对户籍制度进行严格的管控,适应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需要,B项正确;限制城市人口规模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适应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才是目的,A项错误;此时的中国刚完成“一五”计划,城市经济快速发展,C项错误;《登记条例》只是改变了“五四宪法”的一条内容,并不能改变其宗旨,D项错误。‎ ‎13. 据“文革”研究专家金大陆统计,“文革”十年间,有着上千万人口的上海,离婚率低得惊人,平均每天只有不到1.8对夫妻离婚。当时人们对于离婚问题的认识,不包括 A. 离婚是与“两个凡是”唱反调 B. 离婚反映资产阶级思想严重 C. 离婚是蓄意给社会主义抹黑 D. 离婚是想学“美帝国主义”‎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两个凡是”思想是文革结束后,在两年徘徊时期奉行的思想,与题干文革期间的时间要求不符,故A项正确;文革时期,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斗争比较激烈,BCD项符合史实,排除。‎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文革时期的婚姻观念 ‎14.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规定: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这一措施 A. 标志着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 B. 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水平 C. 反映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客观要求 D. 丰富和便利了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受1983年国家政策允许个体户的存在和发展的推动,民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便利,D项正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被打破是在十一届一中全会后,A项错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标志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革新,题干不能体现,B项错误;国有企业改革开始于1984年,C项错误。‎ ‎15.如图是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关于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主要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滞后 B. 科学技术的进步 C. 产业结构的调整 D. 市场经济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分析1978—1998年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变化趋势图,从图中城乡收入差距最小的年代即1984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滞后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A项正确;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农村发展较快的原因,但其未能在城市经济中展示出来,主要是城市生产关系的改革还没有展开,B项不符合题意;当时产业结构的调整不是造成城乡差距小的主要原因,C项错误;1984年商品经济发展受到计划经济体制束缚,D项不符合题意。‎ ‎16.古希腊戏剧开演前有一些固定仪式,比如:为城邦牺牲公民的子女会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会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会被请到剧场的荣誉坐席。为了使穷人也能看戏,雅典城邦还要发放观剧津贴。据此可知,雅典城邦重视戏剧活动旨在 A. 促进古希腊文化的繁荣 B. 增强公民的城邦意识 C. 彰显民主政治的人性化 D. 熏陶公民的爱国情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为城邦牺牲公民的子女“可以在成年前得到城邦抚恤金”,“遗孤会被请到剧场的荣誉坐席”以及穷人也能看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城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增强公民的城邦意识,B项正确;材料中城邦这些活动的政治色彩强烈,主要目的不在于促进古希腊文化的繁荣,A项错误;这些活动不是民主政治的程序和内容,不是在彰显“民主政治”的人性化,C项错误;熏陶公民的爱国情感只是材料的部分内容,不是主旨,D项错误。‎ ‎17.罗马共和国时期国家以立法的形式授予最高裁判官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创制了许多以前法律中没有依据、甚至是违背相关规定的诉权、抗辩权和救济手段。这说明当时罗马法 A. 立法过程缺乏严谨 B. 注重维护贵族权益 C. 趋向追求务实灵活 D. 出现公权滥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创制了许多以前法律中没有依据、甚至是违背相关规定的诉权、抗辩权和救济手段”可以看出,罗马法强调解决一些现实的纠纷。故答案为C项。A项,由“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不能得出罗马立法过程缺乏严谨的结论,排除;B项,罗马法注重维护贵族的权益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根据材料中“授予最高裁判官自行决定诉讼程式的权力,最高裁判官根据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公平’‘正义’为基础”可以判断罗马法公权滥用说法错误,排除。‎ ‎18.托马斯・孟在《英国得自对外贸易的财富》中称商人为“王国财富的管家”,认为国际贸易真正目的和价值是“国王的大量收人,国家的荣誉,商人的高尚职业,……我们的财富的来源,我们的战争的命脉,我们的敌人所怕的对象。”这表明他主张 A. 重商主义 B. 自由主义 C. 保守主义 D. 民族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称商人为“王国财富的管家”,国际贸易真正目的和价值是“国王的大量收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英国历史上封建君主专制时期,实行的鼓励对外贸易和出口的重商主义政策,A项符合题意。自由主义是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国家的政策,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侧重点都与国家重视商人和为国王敛财不符合,BCD三项错误。‎ ‎19.1624年,英国颁布钦定《垄断法案》,正是有该法案的保护,一百多年后的瓦特在纽可门式蒸汽机的基础上不断试错,并逐渐改进蒸汽机的运行效率;巴洛克、博尔顿等企业家为瓦特的蒸汽机改进事业筹措资金,促进了蒸汽机技术的市场化进程。该现象说明,英国 A. 资产阶级为追求平等和维护自身经济利益而要求限制王权 B. 早期滥用钦赐特权增加王室收入以阻挠资本主义壮大 C. 专利保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的市场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D. 资产阶级掌握先进的工业技术并借此控制着国家经济命脉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英国颁布钦定《垄断法案》保护下蒸汽机不断得到改良和推广,可推出专利保护为技术创新和技术成果的市场化提供了制度保证,C项正确;材料信息为专利保护促进技术创新,不是限制王权,排除A项;材料中《垄断法案》是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排除B项;《垄断法案》与经济上的垄断现象不等,并且垄断出现并控制国家经济命脉是19世纪末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现象, D项错误。‎ ‎20.1870年,美国通过了第15条宪法修正案,规定“合众国公民的投票权,不得因种族和肤色或曾被强迫劳动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剥夺和限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消除了美国的种族歧视现象 B. 是美国独立战争推动的结果 C. 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范围 D. 保障了美国全体民众的公民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70年宪法修正案中黑人获得公民权利,一定程度上扩大了公民范围,C项符合题意;美国至今还存在不同程度的种族歧视,排除A项;1870年宪法修正案是美国南北战争推动的结果,排除B项;美国全体民众不可能都获得公民权,还有印第安人和妇女以及侨居美国的民众没有公民权, D项不符合题意。‎ ‎21.有学者认为,19世纪后期兴起的足球、垒球等现代集体体育项目虽以传统游戏为基础,但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它们教导了合作与纪律的美德。该观点旨在说明 A. 现代奥运会是19世纪晚期出现的 B. 传统体育运动随工业革命而衰落 C. 科学技术的进步促使现代体育兴起 D. 工业化和城市化推动文明的进步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世纪后期兴起的足球、垒球” “靠规则和仲裁组织起来……教导了合作与纪律的美德”,体现的正是工业化和城市化给们生活方式带来的改变,促进了社会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无关现代奥运会的出现,没有强调传统体育运动的衰落,现代体现出现是工厂和工人发展的结果,不是科学技术的运用,ABC三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 ‎22.下图是1933年刊登在《底特律新闻》上的一幅有关罗斯福新政的漫画——《飞奔的蜗牛》(Congressionalaction:国会法案;FDR: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NEWDEALPROGRAM;新政计划)。该漫画表明新政中 A. 经济颓势迅速得到扭转 B. 总统的权力得到了扩张 C. 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 D. 国会拖延了新政措施的推行 ‎【答案】B ‎【解析】‎ ‎【详解】漫画中代表着富兰克林的总统借助新政计划凌驾于国会法案之上,体现出总统的权力得到了扩张,B正确;材料不能说明经济危机的颓势得到扭转,A 错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新模式属于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不符合漫画主旨,C错误。国会延迟总统实施的计划不符合漫画主旨,D错误。‎ ‎23.1948年,为配合马歇尔计划的实施,美国成立了包含16个西欧国家和德国3个占领区的欧洲经济合作组织;为抗衡马歇尔计划,苏联推出了莫洛托夫计划,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为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提供经济援助。上述现象表明 A. 冷战对欧洲经济发展既促进又阻碍 B. 美苏争霸加剧了欧洲分裂与对峙 C. 美苏借援助扩展其政治经济制度 D. 欧洲一体化危及到各国独立自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马歇尔计划催生欧共体,社会主义市场有经互会促进东欧经济恢复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冷战一方面造成全球市场分裂为资本主义市场和社会主义市场,另一方面材料信息显示在冷战对抗中加快了对峙双方的内部交流与合作,A项正确。美苏争霸开始于50年代中后期, B选项与材料时间和主旨不符;美苏扩展其政治经济制度与材料无关,C项错误;欧洲一体化危及到各国独立自主说法错误,D项不符合题意和史实。‎ ‎24.20世纪50年代,埃及总统纳赛尔说:“我们的人民大多数还是文盲,但政治上的文盲人数却比20年前少得多。……收音机改变了一切。……人们在最偏远的乡村也能得知各地所发生的一切,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统治国家。”材料旨在说明,科技成果的普及 A. 加快了政治民主化进程 B. 提升了文化教育的水平 C. 开启了知识经济的时代 D. 推动了“新自由主义”流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收音机属于科技成果,收音机使领导人不可能再像以前那样独裁统治国家。推行民主政治,在强调科技成果的普及推动了埃及的政治民主化的进程,A项符合题意;文化教育水平的提升在材料中无从体现,选项B不符合题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是在20世纪90年代,选项C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从材料的具体的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新自由主义”思潮,选项D不符合题意。‎ ‎25.20世纪50年代一80年代,新加坡、韩国、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为实现“工业化”,先后选择进口替代―出口替代―高级进口替代的工业化战略,实现较快发展,被称为亚洲“四小龙”,成为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的代表。下列有关亚洲“四小龙”发展原因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因分享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而有较好基础 B. 自然资源、市场、地理位置等发展经济的条件优越 C. 主要得益于第三次技术革命中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D. 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经济发展战略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出亚洲国家和地区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进行产业升级换代,这是抓住机遇并结合本国本地区情况不断调整的结果,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故选D项。亚洲“四小龙”没有分享到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繁荣,独立前长期遭受殖民侵略,经济结构单一、畸形,基础不好,排除A项;这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但国内和地区内市场狭小,资源有限,排除B项;工业化早期,这些国家和地区承接西方国家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但在七八十年代以后逐渐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移,排除C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社会防反贪腐,并无新招,只是一些常见办法:政企严格分开,官员在岗期间,只从政不沾钱物,只掌政权而无经济特权。这就能从土壤和源头上对贪污腐败的滋生进行有效遏制;联邦调查与议会弹勤,两只眼睛死盯官员,分头监督,官员难有贪腐良机;官员一旦出现越轨行为,媒体就会蜂拥而至,口诛笔伐,无所不用其极。更为厉害的是,官员若有不良行为,将官员劣迹录入电脑,随时备查,迫使官员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前途不得不好自为之;官员们都以洁身自好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 ‎——摘自牛牧《美国社会怎样防贪反贪?》‎ 材料二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陕甘宁边区宪法原则》、《华北人民政府施政方针》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如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的控告局、抗日民主政权建立的专门监督机构人民监察通讯员制度。‎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材料三 1949年召开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党员干部:“……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长期共存、相互监督……)‎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反腐败建设》‎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并所学知识,概括美国防反贪腐的措施,并简要分析美国监察制度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归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建国初期中共监督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共同影响。‎ ‎【答案】(1)拱施:通过三权分立的体制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将财权和政权分离;监督机制威慑官员贪腐;媒体舆论压力迫使官员不敢轻举妄动;社会风气和官场道德约束。‎ 意义:有利于整顿吏治,使吏治清明;有利于缓和矛店,巩固政权;以维护资产阶级民主政治为目的,较充分地体现了民意和法律意志。(任答2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2)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监督法制化(或依法依规进行监督);成立专门的监督机构实施监督,保障人民监督权的发挥。‎ 建因初期: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和政治作风建设,从源头上根治腐败(自身监督);严惩贪腐分子;开展群众运动,纠正党内不正之风;充分利用民主党派进行监督。‎ 影响:形成了依法反腐有效机制;纯洁了党的干部队伍;为建立和巩固政权赢得了保障;整顿吏治,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 ‎【解析】‎ ‎【详解】(1)措施:依据材料一“联邦调查与议会弹勤”,结合并所学知识可知其通过三权分立的体制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由“政企严格分开,官员在岗期间,只从政不沾钱物,只掌政权而无经济特权”可得出其财权与政权分开,以防范犯罪;由“媒体就会蜂拥而至,口诛笔伐”和“ 将官员劣迹录入电脑,随时备查,迫使官员为了未来的生活和前途不得不好自为之”等信息,可知其用舆论、制度等多种监督形成威慑;由“官员们都以洁身自好为荣,以贪污腐败为耻”可知其用社会风气、官场道德等约束官员等措施。意义:综合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吏治清明、矛盾缓和、秩序稳定、政权巩固和政治文明等方面,说明美国监察制度的积极意义。‎ ‎(2)特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材料二“中共制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等对人民的监督权利予以保障”和“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保障人民行使监督权利的机构”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在制度、机构等方面保障人民监督。建因初期:根据材料三中“从1951年开始到1954年结束,在党的正确政策指导下,整党建党运动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清除了党内严重的贪污腐化分子。之后,开展了“三反”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共产党还建立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主要是从党风建设、严惩打击、制度建设、群众运动和党派监督制度等方面进行监督等。‎ 共同影响:综合材料二三和相关问题线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党的监督制度对于反腐机制、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和巩固政权、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等都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出现了“贱稼墙,贵游食,皆欲货未耗而买舟车,弃南亩而趋九市”。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酒肆茶楼“十室之邑必有”,小酒肆更是“不能遍数”。商品经济的兴盛是书院文化迅速传播的天然动力,在两宋三百余年的历史中,“书院达到了720所之多,在数量上超过了唐五代书院总和的十倍以上”,“而海内文质彬彬矣”。文学艺术开始通过商品化的形式走向平民大众,成为士庶雅俗、上层社会与下层社会共享的娱乐品。金钱至上的社会风气在宋代普遍盛行,昔日受人冷落和鄙视的商人阶层,可以与宗室贵戚联姻、向官府进纳钱粮而跻身仕宦,成为世人倾慕和追逐的对象。‎ ‎——摘编自郭山云《浅析宋代商品经济的兴盛对社会风气的影响》‎ 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论述。(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答案】‎ 论点 宋代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风气、观念等多方面的变化 论据 价值取向市民生活 重商逐利观念盛行 等级观念淡化物质生活丰富 精神生活丰富 文化教育社会风气 宋词发展 书院兴起择偶观念变化 金饯至上(拜金主义)‎ 总结 宋代社会的多方面变化是商业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有利于商业的发展。‎ ‎【解析】‎ ‎【详解】首先,根据材料中诸如“宋人认为士农工商‘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手工业者和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有些经济方面的重大问题,官府还召集商人到政事堂征询意见”等反映出现的这类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出材料观点,即宋代社会风气、观念等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商业发展的促进。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找到与之对应的史实或史实,如话本、如风俗画、如宋词,如“城市中出现娱乐兼商贸场所——瓦子”等,最后组织语言,整合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28.材料 1902年5月,清政府责成刑部右侍郎沈家本、四品京堂候补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律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碑治理。1904年,清廷成立“法律修订馆”,由沈家本、伍廷芳主持,着手法制改革,进行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初步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把原来掌管审判的刑部改为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把原来掌管复核的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负责解释法令。1907年,又在东三省、直隶、江苏创设审判厅。另外,删改旧法,制定新法。将《大清律例》删改成《现行刑律》,删改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条文,如酷刑、禁止同姓为婚等,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应因时势的新罪名,如破坏铁路和电讯罪等。同时改革传统法律结构。将商法独立出来,陆续出台了《奖励公司章程》、《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商人通例》、《公司律》、《破产律》等。还将诉讼法单列,1906年完成中国第一部独立的诉讼法典《刑事民事诉讼法》,大致建立起来了一个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 ‎——据袁行霈《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措施和影响。‎ ‎【答案】(1)背景:清末新政、宪政改革框架下进行的司法改革;受西方法治影响;传统法律制度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2)措施:司法独立、刑法分离;废除酷刑,制定适应新形势的新法;改变传统法律结构——诸法合体,民法、刑法、商法分离。‎ 影响:清末司法体制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改变了中国两千多年的行政与司法合二为一的传统与体现专制主义的审判诉讼制度,确立了“司法独立”原则;中国法律近代化的开始;初步建立了近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902年5月”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清末新政期间,伍廷芳等人“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可知其受西方法治影响,由“删改了一些不合时宜 旧条文”、“增加了一些应因时势的新罪名”等可知传统法律制度不适应近代社会发展的需要等。‎ ‎(2)措施:根据材料 “掌管审判的刑部改为专门负责司法行政的法部。把原来掌管复核的大理寺改名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并负责解释法令”可知其将司法和刑法分离,使司法独立,由“删改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旧条文,如酷刑、禁止同姓为婚等,同时也增加了一些应因时势的新罪名,如破坏铁路和电讯罪等”,“改革传统法律结构。将商法独立出来”,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增删整合,适应形势,商法独立,诸法全体等改革内容。影响:根据材料“初步确立司法独立的原则”和“建立起来了一个现代法律体系和司法制度”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司法近代化、规范化和体系化等方面进行概括总结,准确说明。‎ ‎29.材料一 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辛丑条约》签订后,俄国企图永远霸占中国东北,拒不撤兵。俄国这种独占中国东北的行动引起帝国主义各国,尤其是日本的强烈不满。1904年至1905年间,日本与沙皇俄国为了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了一场战争,史称日俄战争。双方最终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俄国承认朝鲜为日本的势力范围,将库页岛南部割让给日本,并把旅大地区和中东铁路南支线的租借权转让日本,俄国退守中国东北北部 ‎——摘编自马骏《日俄战争史》‎ 材料二 1905年以中国为战场的日俄战争,改变了世界对黄种人作战能力的看法,也改变了东亚政治的权势格局。而作为战场主人的中国却宣布了“局外中立”,更是世界历史上少见的特例(从中国传统看是失道,即失去了统治的合道性;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也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同时,日俄战争的胜负,以实例向中国人“证明”了立宪优于专制,也就结束了以俄国还是日本为学习典范的长期争议。‎ ‎——罗志田《革命的形成:清季十年的转折(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答案】(1)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掀起瓜分世界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甲午战争后,日俄争夺中国东北的矛盾加剧。‎ ‎(2)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给东北人民造成了巨大灾难和财产损失;清政府保持“中立”,失去了统治的合理性和执政的合法性;立宪思想风行,推动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导致中国国际地位进一步哀落;加剧中国民族危机;加深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一中“《辛丑条约》签订后”,“三国干涉还辽后,日俄矛盾激化”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秩序确立和日俄矛盾等方面,由大到小、由远及近地分析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影响:根据材料二 “从中国传统看是失道,即失去了统治的合道性;从新引进的西方国家观念看是不能捍卫主权,也失去了执政的合法性”,“以实例向中国人“证明”了立宪优于专制,也就结束了以俄国还是日本为学习典范的长期争议”和“改变了东亚政治的权势格局”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领土主权、人民生命财产受灾的直接危害,到清政府失去统治中国的合法性与合理性;再到中国民族危机大大加深,国际地位进一步下降及中国社会改造道路的重新选择等方面概括日俄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0.材料 夏尔・戴高乐(1890.11.22—1970.11.09)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戴高乐曾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并在二战中被授予准将军街。1940年法国战败后,戴高乐在英国组织了自由法国运动并发表了著名的电台讲话,号召法国人民抵抗纳粹德国的侵略。1944年法国解放后,戴高乐成为法兰西共和国临时政府主席,直至1946年因政治斗争而辞去职务。1958年,戴高乐因五月危机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为第一任总统。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作为法国总统的戴高乐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系列思想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 ‎——360百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戴高乐主义”出台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戴高乐主义”的内涵及其历史作用。‎ ‎【答案】(1)背景:国内:战后法国经济的发展速度较快;第五共和国正式建立,加强了总统的权力,削弱了议会的权力。国际:在欧共体中处于主导地位;二战后,美国主导西欧的政治、经济、军事;冷战有所缓和。‎ ‎(2)内涵:戴高乐主义其实质是法兰西的民族主义;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维护了法国的平等地位;建立以法国为核心的欧洲;谋求东西方关系缓和。‎ 历史作用:戴高乐主义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霸权政策;维护了法国的主权和独立,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推动了欧洲联合进程;冲击了两极格局,对世界多极化发展有积极作用;但限于实力对比,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法国的国际地位。‎ ‎【解析】‎ ‎【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1958年,戴高乐因五月危机重返政坛,制定新宪法,成立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并当选为第一任总统”,和在“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 提出,及“支持发展核武器、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等戴高乐主义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从法国当时的经济、政治发展等角度,分析指出“戴高乐主义”出台的国内、国际背景。‎ ‎(2)内涵:根据材料“支持发展核武器”结合所学可知其实质是为了增强法国实力,具民族主义特点;由“制定泛欧洲外交政策”可知其谋求反对美国在西方联盟中的霸权政策;“努力减少美国和英国的影响、促使法国退出北约”可知其力图维护法国的独立和主权平等,由“反对英国加入欧洲共同体、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希望建立法国为核心的欧洲,同时谋求东西方关系的缓和等。历史作用:根据戴高乐主义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从这一政策的实施对美国霸权、对法国主权和国际地位,对欧洲联合,对两极格局和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积极影响,同时指出其受国家实力限制,所起的作用有限等。‎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