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8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8次限时训练试题(高补班)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8次限时训练 历史试题(高补班)‎ 一、选择题(33×3=99)‎ ‎1在古代,尽管帝王在“罪己诏”中罗列了诸多罪责,并反复强调“万方有罪,在予一人”,但他们永远不会引咎辞职或将皇位禅让给别人。帝王的“罪己诏”实质是 A.天人感应思想的反映 B.加强君主专制的工具 C.体现民本的治国原则 D.加强中央集权的工具 ‎2.《荀子·富国》说:“今是土之生五谷也,人善治之,财亩数盆(古量器名),一岁而再获之。”这说明,战国时期 A. 五谷开始种植 B. 铁犁牛耕已经广泛使用 C. 土地私有出现 D. 单位面积产量大大提高 ‎3.西汉用真车可殉葬始于文景时期,汉武帝以后,诸侯王墓规模大不如前,,用其车马殉葬现象逐渐消失。这表明汉武帝时期 A. 经济由盛而衰 B. 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C. 文明程度提高 D. 诸侯王注重节俭 ‎4.关于李渊起兵反隋,《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李渊对李世民说隋历将尽,吾家继膺符命,不早起兵者,顾尔兄弟未集耳,《资治通鉴》则称:“渊大惊曰:‘汝安得为此言,吾今执汝以吿县官。’”经过李世民反复劝说,李渊对李世民说吾儿诚有此谋,事已如此,当复奈何,正须从之耳。”这反映出 A. 历史事实可以通过历史叙述来呈现 B. 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C. 文字史料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因素 D. 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5.按照宋制,皇帝诏旨须经朝廷商议进呈,再由皇帝审阅批准,才能发付朝廷执行。皇帝未经朝议擅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这反映了宋代 A. 相权对皇权的制约B. 中央官制的完善 C. 皇权与相权的对立 D. 君主权力的弱化 ‎6.唐朝后期,出现了“赋之所出,江淮居多”的现象。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这反映出中国 A. 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B. 北方经济不断衰退 C. 政治文化中心的北移 D. 南方经济迅速发展 ‎7.27.明代李贽认为人的心性、才能各不相同,故为政者不能根据自身的标准去要求人民,而要“顺其性而不拂其能”,“恒顺于民”;使“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从而实现 ‎“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材料反映李贽 A. 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 B. 倡导私欲以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 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 D. 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 ‎8.1745年大臣杨锡绂说,他家乡的米价,在康熙时每石不过二三钱(银),雍正时涨到四五钱,现在每石要五六钱。清代米价上涨的主要原因是 A. 战争破坏了农业生产 B. 闭关锁国政策的阻碍 C. 白银大量流入了中国 D. 粮食大量出口到国外 ‎9.1858年,中英《天津条约》附约《通商章程善后条约》规定,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据此可知,中国从此丧失了 A. 关税自主权 B. 海关自主权 C. 外交自主权 D. 行政自主权 ‎10.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中间跨越50多年,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事实上中国的变化真正开始是在1894年甲午战争后,我们被日本人打败了。这主要在于甲午战争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B. 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 C. 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 D. 促进了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11.表1‎ 时间 商办企业 外资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占比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资本占比 ‎1872—1894‎ ‎53‎ ‎4687‎ ‎9.6号 ‎103‎ ‎28000‎ ‎57.3%‎ ‎1895-1913‎ ‎463‎ ‎90810‎ ‎41%‎ ‎136‎ ‎103153‎ ‎46%‎ 由表1可知,1895-1913年,中国商办企业 A. 与外资企业实现了同步增长 B. 在外资压迫下举步维艰 C. 发展依赖于优越的国际环境 D. 规模远远小于外资企业 ‎12.1927年5月18日,中共中央提出“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中共中央提出此主张的意图是 A. 与蒋介石争夺革命领导权 B. 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C. 抵制“城市中心论”的主张 D. 加快国民党改组的步伐 ‎13.1937年8月,国民政府决定有计划、有步骤地把—批官办工矿企业迁到西南和西北内地,国民政府此举主要是为了 A. 平衡内地与沿海工业布局 B. 防止官僚资本企业落入敌手 C. 增强民众抗战胜利的信心 D. 适应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14.1956年9月,中共中央制定了“二五”计划的建议报告,指出从1958年到1962年五年内的主要指标是: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这—建议报告 A. 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 B. 与“二五”期间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相符 C. 高估了我国工农业发展的潜力 D. 导致“大跃进”运动迅速在全国各地展开 ‎15.1971年2月,尼克松在提出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来称呼中国,这在美国官方文件中还是第一次。这表明尼克松政府 A.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B. 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C. 试图改善中美关系 D. 谋求实现访问中国的既定目标 ‎16.雅典法律规定,在发生政治争论时,公民不得中立,必须追随一派,反对一派,否则将予以严惩。这反映出在当时的雅典 A. 参政是公民的义务B. 居所必须参政C. 公民缺乏民主权利 D. 内部斗争激烈 ‎17.美国学者沃森曾说:“(現代)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这表明罗马法 A. 确立了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 B. 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影响深远 C. 为近代西方确立了行为规范 D. 是现代西方民法制度的开端 ‎18.2017年7月,美国参众两院以俄罗斯涉嫌干涉美国总统选举为由,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法案,尽管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但他并没有否决此法案。据此可知,美国 A. 总统无权否决参众两院议案 B. 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 C. 参众两院拥有一定的外交权 D. 总统与参众两院立场—致 ‎19.近代法国政体屡遭变更,1875年宪法颁布后,共和政体虽不被看好,但最终却巩固下来。法国共和政体巩固的主要原因是 A. 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 B. 封建保守势力日益衰落 C. 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 D.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完成 ‎20.阅读下列表格,解读正确的是 国家 标志性事件 政体 英国 ‎1689年《权利法案》通过 君主立宪制 美国 ‎1787年宪法通过 民主共和制 德国 ‎1871年宪法通过 君主立宪制 法国 ‎1875年宪法通过 民主共和制 A. 美法两国政体优于英德两国 B. 英德两国经济发展落后于美法两国 C. 四国均制定了符合国情的宪法 D. 四国均通过立法形式确立了代议制 ‎21.1841-1846年,英国取消了608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英国此举 A. 增加了土地贵族的收益 B. 导致了工业品进口大量增加 C. 阻碍了英国工业的发展 D. 有利于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22.1917年4月,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苏维埃共和国是资本主义下图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适当的社会政治组织形式。列宁提出这一主张主要基于 A. 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存在 B. 临时政府掌握着实际权力 C. 俄国退出了帝国主义战争 D. 沙皇的专制统治已被推翻 ‎23.1935年8月,罗斯福政府颁布了《社会保障法案》,主要包括失业保障、老年保障及其他各种津贴。罗斯福政府此举意在 A. 摆脱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B. 提高工人的收入水平 C. 把国民经济纳人计划轨道 D. 促进生产和增加消费 ‎24.下图是有关20世纪60年代欧洲局势的一幅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A. 大国冷战开始 B. 大国对峙加强 C. 军事冲突加剧 D. 民族矛盾激化 ‎25.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马来西亚前首相马哈蒂尔指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趁火打劫,对发展中国家实行“经济殖民主义”。据此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A. 主要对欧洲国家贷欽 B. 拒绝救助发展中国家 C. 贷款的条件过于苛刻 D. 被经济发达国家控制 ‎26.1860年,《北京条约》签字后英国驻华公使布鲁斯说:“我们永久性的利益在于贸易,而贸易的繁荣全赖于秩序和安定”,“中国政府的垮台只会对英国的非领土权益造成严重损失……英国的利益依靠一个中央政府的存在”。为此,英国 A. 放弃了割占中国领土的要求 B. 要求中国开放全部沿海港口 C. 提出外国公使必须进驻北京 D. 积极帮助清政府镇压太平军 ‎27.1906年,清政府批准商部的奏议,允许各省机器局于“制造军火之暇,兼造各种机器”,“供各省随时订用”。这说明清政府 A. 顺应了实业救国的潮流 B. 开始转向发展民用企业 C. 放弃了军事立国的方针 D. 经济政策开始了近代化 ‎28.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促进了南北各省的独立。此现象主要说明了 A. 封建统治基础走向全面崩溃 B. 立宪派与革命派有共同政治诉求 C. “反满革命”已成为时代主流 D. 立宪派人士试图排挤革命党人 ‎29.图1是1912—1920年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变化示意图。‎ 据此可知 A. 民国初期重工业发展迅速 B. 工厂已普遍使用蒸汽动力 C. 交通运输近代化程度提高 D. 外国资本仍控制着采煤业 ‎30.据统计,1927年11月后,中共中央各类文献中频繁出现“割据”一词,如:“暴动割据”“农民割据”“农村割据”“割据局面”“割据带”“割据区域”等。这说明当时中共中央 A. 对革命方式有了新认识 B 放弃了城市革命中心论 C. 支持井冈山式革命道路 D. 开始注重农民阶级力量 ‎31.1948年7月,国民政府虽发行了面额25万元的纸币,但城市中的大宗买卖基本上都使用黄金、美元结算,农村中则恢复了银元交易,甚至用实物粮食来计价。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 市场上货币流通量严重缺乏 B. 官僚资本大肆搜刮社会财富 C. 国民党统治区货币严重贬值 D. 国统区的社会经济走向崩溃 ‎32.雅典克利斯提尼时期制定了陶片放逐法,它规定在公民大会上公民可通过投票来决定是否实行放逐及放逐何人,凡达到六千以上票数的人就会被放逐。由此可知,陶片放逐法 A. 突出了公民的公共权力 B. 保证了民主政治的公平 C. 彰显了雅典法律的正义 D. 提高了公民的参政热情 ‎33.有学者统计,16—18世纪从美洲流入西欧的白银总量达10万吨,但同时有3.2万吨被分流到亚洲,1.1万吨被分流到了东欧和西亚,美洲白银在西欧的实际存量只有5.7万吨。材料中的“分流”现象 A. 缓解了欧洲货币过剩问题B. 加速了欧洲物价的上涨 C. 导致了欧洲对外贸易衰落D. 不利于欧洲经济的稳定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1.B【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罪己诏”中帝王将国家灾异之变归咎于自身,侧面反映了君主代天意行事,塑造以上天意旨以规范律己的统治者形象,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故B项正确。A项,题干反映了天人感应思想,但并未阐明材料实质,排除。C项,材料中未体现君民关系,排除。D项,汉代帝王“罪己诏”旨在加强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 ‎2.【答案】D【解析】由材料“人善治之,财亩数盆”,说明通过人力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即通过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粮食产量,D正确。A项的“开始”错误。“铁犁牛耕”广泛使用于汉朝时期,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精耕细作提高粮食产量,不是“土地私有”,C错误。排除ABC。‎ ‎3.【答案】B【解析】汉武帝时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致使诸侯王的墓葬规模不如从前,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是西汉的兴盛时期,A错误。本题不涉及“文明程度”的问题,C错误。诸侯王不用车马殉葬是因为势力变小,不是因为注重节俭,D错误。‎ ‎4.【答案】C从材料可知,两部文献对于促使李渊起兵反隋所起重要作用的人物是不同的,《大唐创业起居注》认为是李渊本身,《资治通鉴》认为是李世民。这是因为不同年代的人对历史的记载,其主观作用影响了对历史的记载,C正确。A项不能反映出材料中两部著作不同记载的对比,排除。一手史料是还原历史的最重要的因素,而材料中是二手史料,B项排除。D项中的“模糊不清”错误。‎ ‎5【答案】A根据材料中的“皇帝未经朝议擅自将诏旨发出,将会招致宰相的批评和抵制”,可知相权对皇权的制约,A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官制完善,B错误。材料讲的是中央决策的程序问题,不是皇权与相权的对立,C错误。根据史实可知,宋朝中央设二府三司,君主专制有所加强,D错误。‎ ‎6【答案】D从材料中的“江淮居多”到“仰给江南”,说明江南对于全国的粮食贡献越来越大,这体现了南方经济迅速发展,D正确。经济重心在南宋南移完成,A错误。南方经济发展,不代表北方经济衰退,B错误。C项与材料中的经济无关,C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 项。学生需注意,南方经济的发展不代表北方经济衰退,从生产力发展角度来讲,社会经济是不断进步的,只能说南方经济发展发展速度快于北方,最后致使南方经济总量超过南方,但不能表明北方经济衰退。‎ ‎7.【答案】D【详解】“反对用自身的道德标准束缚人民”,以偏概全,脱离题干主旨思想,故A项错误;题干不能体现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故B项错误;“批判君主专制反对思想压制”与题干主旨思想不符合,故C项错误;由“人的心性不同,才能各不相同,为政者要顺其性,使天下之民各遂其生,各获其所愿”,可推知李贽“主张弘扬发展人们自然之性”,故D项正确。‎ ‎8.【答案】C【解析】欧洲新航路开辟后,掠夺了大量的黄金白银。而中国的商品在西方市场优势很大,致使大量的白银流入中国,中国国内货币贬值,商品价格上涨,C正确。康熙时期,社会较为稳定,A错误。闭关锁国对于粮食价格影响不大,B错误。清朝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粮食不可能大量出口,D错误。‎ ‎9.【答案】B从材料中的“,海关事务“各口划一办理”,“任凭总理大臣邀请英人帮办税务”,可知中国的海关自主权被外国人干涉、控制,B正确。关税自主权是在《南京条约》中丧失的,A错误。中国的外交自主权和行政自主权与本题无关,排除。‎ ‎10.【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的“没有人认为我们遇到了危机”,说明在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期间,中国人还是典型的天朝上国思想,民族危亡、民族意识尚未觉醒。甲午战争后,中国人的天朝上国美梦彻底破碎,从侧面激起了中国人的民族意识,随后兴起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等事件,D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A错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五口通商,打破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局面,B错误。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割香港岛给英国,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完整,C错误。‎ ‎11.【解析】从表格中可以看出,外资资本总量比民族资本大很多,A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也有所发展,B错误。材料所示时期,西方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德日益崛起、英法逐渐落后,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国际环境并不稳定,C错误。从表格看出,民族资本在资本总额上都不如外资企业,D正确。‎ ‎12.【答案】B从材料中的“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再联系时间“1927年5月18日”,可以得出共产党在为挽救国共合作做努力,B正确。此时国民党的最高领导是汪精卫,A错误。材料不涉及革命道路问题,C错误。国民党改组于1924年国民党一大时完成,D错误。‎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时间“1927年5月18日”,这一时间发生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之前,再联系“工农小资产阶级之革命民权的同盟,是中国国民革命将来的发展和最后的成功的唯一保证”,‎ 可以得出中共提出这一主张的意图是避免统一战线彻底破裂。‎ ‎13.【答案】D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37年8月”,可知是在抗日战争爆发之后;根据“有步骤地把一批官办工矿企业迁到西南和西北内地”,可知民族内迁是为了适应抗日的需要,D正确。A项不是目的,排除。B项是原因之一,不是主要原因,排除。此举不涉及抗战信心的增强,C错误。‎ ‎14.【答案】A由材料中的“工业产值增长一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可知该指标要求工业增长但并不冒进,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A正确,C错误。“二五”期间,我国从1958年开始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在“左”的思想指导下,经济出现了挫折,B错误。“大跃进”是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产物,D错误。‎ ‎15.【答案】C尼克松政府在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上承认一个中国,A错误。当时的美国并不支持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错误。1971年4月,基辛格访华确定了尼克松访华的目标,D错误。29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同时中苏关系也已经恶化,材料中尼克松用“中华人民共利国”,是其想改善中美关系的体现,C正确。‎ ‎16.【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可以得出,雅典公民在政治争论中必须标明自己的态度和立场,说明了参政是公的义务,A正确。B项材料未涉及,排除。公民参加政治辩论,是拥有民主权利的体现,C错误。民主政治中发生争论,并不代表内部斗争激烈,D错误。‎ ‎17.【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西方民法制度极具形式理性是尊奉《民法大全》的结果”,可知罗马法为西方民法制度的形式理性奠定了基础,是其确立的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的结果,故A项正确。罗马法时期罗马是奴隶制国家,政体形式是贵族制和帝制,故B项错误。罗马法中的行为规范是奴隶制社会的规范,不适用于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故C项错误。罗马法为现代西方民法提供法律原则,不代表是其开端,二者有本质区别,故D项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项。因为古代希腊和罗马分布在教材的同一个单元,学生易混淆二者。古罗马的法制影响深远,但其社会并不是民主政治,学生需要注意。‎ ‎18.【答案】B【解析】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有权否决参众两院的立法,但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通过,即为有效。材料中“分别以98:2和419:3通过了制裁俄罗斯的决案”,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二,总统只能接受,说明了总统权力受到宪法的制约,B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错误。材料涉及的是立法权,不是外交权,C错误。由材料中的“总统特朗普认为对俄制裁法案有“明显缺陷””,可知总统和参众两院的立场并不一致,D错误。‎ 点睛:本题虽然没有提到宪法,但美国总统最后没有否决此法案,是因为宪法规定了国会复议时若以三分之二通过,即为有效。因此总统的权力还是受到宪法的制约,即可选出正确答案。‎ ‎19.【答案】D【解析】法国共和政体确定的过程非常曲折艰辛,但最后能够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主要原因是因为工业革命基本完成,D正确。宪法的颁布是原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A错误。封建保守势力衰落是客观原因,主要原因应从主观考虑,B错误。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增强也是工业革命完成的产物,C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项。根据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层面的变化是最根本的原因,其他的都是经济发展产生的,排除C。‎ ‎20.【答案】D【解析】君主立宪制和民主共和制都是资产阶级代议制,没有优劣之分,A错误。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美德跃居前列,B错误。德国的君主立宪制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传统,在一战后政体发生了改变,C错误。从材料可知,四个国家都颁布了法律,通过法律的形式确定了民主政治,确定了资产阶级代议制,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项。学生需要知道,如果宪法符合国情,那就应该一直持续实行下去。而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德国的政体和宪法多次改变,排除C。‎ ‎21.【答案】D【解析】由材料中的“取消了605种商品的进口税,降低了1035种商品的进口税”,可知英国放弃了贸易保护主义,转而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进口税的降低,使英国国内人民的购买进口商品的成本有所降低,D正确。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自由主义的实行,有利于增加出口,对进口影响不大,B错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的实行,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促进了英国工业的发展,C错误。自由主义的实行,不利于传统依靠土地的贵族增加收益,A错误。‎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B项。本题需联系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实际情况,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品的出口国。英国提出自由主义,并不是要加强进口,而是要加强出口,英国国内工业品足够英国本国消费,所以自由主义实行后,工业品的进口并没有大量增加。‎ ‎22.【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917年4月”和“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中最适当的杜会政治组织形式”,可知列宁主张把权力收归苏维埃政府,这是基于二月革命后工兵代表苏维埃政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局面,A正确。此时俄国并没有退出一战,C错误。二月革命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D错误。B选项片面,排除。‎ ‎23.【答案】D【解析】根据题干中的“1935年”,可知新政已经实施了两年,经济危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A错误。本题不涉及工人的工资问题,B错误。C 项的“计划”错误。罗斯福政府的这一措施,使社会上的一部分人有了保障,可以再次投入工作或有能力进行消费,D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项为C项。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是国家干预经济,其仍建立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基础之上,并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计划”。‎ ‎24.【答案】B【解析】由材料中的漫画可知,一个人被墙一分为二,联系当时的世界局势可知,这是柏林墙的修建,德国被一分为二,东德是社会主义制度,西德是资本主义制度,是美苏争霸的产物,B正确。冷战开始于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A错误。材料未表现军事冲突,C错误。材料无法体现民族矛盾,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关键在于对漫画的解读。从漫画中解读出这是柏林墙的修建,再联系材料中的时间“20世纪60年代”,即可得出答案。‎ ‎25.【答案】C【解析】材料并未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贷款国,A错误。B项“拒绝”错误。材料中未体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被发达国家控制,D错误。由材料中的“趁火打劫”、“新殖民主义”,可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于贷款的条件是比较苛刻的,致使马来西亚总统指责其行为,C正确。‎ 点睛:本题易错想为D项。学生易从材料中的“新殖民主义”,联系到发达国家殖民发展中国家。但这只是个比喻,并不是真正的殖民,学生应从语境中进行辨别和分析。‎ ‎26、【答案】D材料说明英国持续贸易有赖于清政府国内秩序的稳定,为此,英国派出华尔洋枪队镇压天平天国运动,故D正确;其他三个选项不符合材料中“全赖于秩序和安定”的信息,排除。‎ ‎27、【答案】A【解析】材料说明清政府对于实业采取放宽的措施,这有利于工商业经济发展,顺应了当时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故A项正确;民用企业是洋务经济企业,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错误;C放弃说法错误;D政策仍没有实现近代化。‎ ‎【点睛】本题是以“实业救国”为命题思维,首先要知道实业救国出现的时间、目的以及影响。实业救国论风行于20世纪初,当时中国的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初步发展,同时帝国主义国家在清朝廷卖国政策帮助下,疯狂掠夺中国的资源和主权,民族灾难空前严重,这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运动也日趋高涨。中国资本主义生产的初步发展,提高了资产阶级人物投资办新式工商业的兴趣。‎ ‎28、【答案】B【解析】“立宪派人士纷纷加入各地的起义之中”说明立宪派逐渐与革命派在追求共和方面有了共同的思想,故B正确;A全面崩溃说法绝对;C不符合当时思想潮流;D中排挤不符合材料主旨。‎ ‎29、‎ ‎【答案】D【解析】柱状图显示一战期间我国华商煤矿产量占全国机械采煤产量比重呈现逐渐上升趋势,但占有的比重仍然很低,大多数仍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故D项正确;一战期间是轻工业发展迅速,故A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出;C中交通近代化不符合材料信息。‎ ‎30、【答案】A【解析】“割据”一词不断出现,说明对于革命道路的认识发生了改变,故A项正确;B中放弃说法错误;对于井冈山式革命道路并没有说明中央支持,故C错误;D中农民阶级材料没有体现。‎ ‎31、【答案】C【解析】1948年国民政府为了支付巨额军费,大量发行纸币,导致通货膨胀出现,货币严重贬值,故C项正确;货币流通量不是缺乏,是充足,故A错误;B项是从属于C项原因;D中崩溃不符合材料史实。‎ ‎32、【答案】A【解析】公民投票的方式决定放逐及放逐何人,说明公民使用公共权力的特点,故A项正确;该措施显然不能保证政治公平性,故B错误;法律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D是观剧津贴的作用。‎ ‎33、【答案】A【解析】西欧白银通过商品交换和殖民掠夺被分到东亚和西亚,可以有效缓解欧洲白银过剩的危机,故A正确;B是新航路开辟价格革命作用;C中与材料反映现象相反;D中不稳定不符合材料经济信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