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成都七中分校)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命题人:杜非 审题人:华黄来 总分100分 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答案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卡上,请将第II卷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3.命题范围: 必修一 6、7专题 必修三 1、2、3、6专题 第Ⅰ卷 选择题(48分) 一、选择题(每题1.5分,32小题,共48分) 1、礼源于原始初民对自然万物的崇拜和生活禁忌。夏商时期逐渐发展完备,“礼,履也,所以事神而致福也”;周公“因于殷礼,所损差”,创立周礼,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框架。礼的演变反映出 A、礼是古代民俗的概括和反映 B、王位纷争得到制度性解决 C、宗教性文化向伦理性文化转变 D、社会体系和组织原则的确立 2、下图为汉画像石“讲经图”,图片中的“经”应是: A、《佛经》 B、《圣经》 C、《五经》 D、《道德经》 3、汉代中医著作《汤液经法》把方剂命名为大小青龙汤、白虎汤、玄武汤、朱雀汤等,宋代官方主编的《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出现了藿香正气散、四君子汤等新的方剂名。这反映了汉宋中医 A、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B、深受主流思想影晌 C、具有强烈迷信色彩 D、主要关注人的品行 4、 以下是根据汪盼玲《中国婚姻史》中统计的历代节妇烈女人数绘制的柱状图。由图可知,宋以后烈女人数增加较快,这跟下列哪一史实联系最为紧密 A、理学成为官方哲学 B、明清出现进步思潮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专制皇权的加强 5、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 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 6、“道统”即为儒者之“道”的传授谱系,明末清初的安徽桐城派就以“道统自任”。梁启超说:“桐城派……以孔、孟、韩、欧、程、朱以来之道统自任,而与当时所谓汉学(专于研究经史、训诂考据之学)者互相轻。”可见桐城派在文学创作上 A、提倡经世致用 B、主张“知行合一” C、颠覆了理学传统 D、宣扬人伦即天理 7、下表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数据,由此可得出 类别 数学 天文历法气象 地学 化学 农学 机械 水利 轻工 兵器 项数 22 25 25 9 25 7 7 8 9 A、儒家思想重人伦轻科技 B、科举制度推动科技发展 C、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 D、中国古代农耕经济发展 8、马克思在《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中说到:“火药把骑士阶层炸的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而鲁迅在《电的利弊》中却说:“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中国古代科技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 A、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地理环境 B、近代中国的愚昧落后阻碍中国古代先进科技发挥进步作用 C、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D、近代西欧新航路的开辟和宗教改革推动科技发挥进步作用 9、近代中国有人宣称:“读孔孟之书,学尧舜之道,明体达用,规模宏远也,何必令其学为机巧,专明制造轮船洋枪之理乎?”该言论 A、是西方坚船利炮刺激的产物 B、是中国近代化起步的表现 C、是对“中体西用”思想的驳斥 D、是封建士大夫的普遍认识 10、“甲午战争的结果在某种程度上为历史作了不合理的注脚。推动‘王朝中兴’的洋务运动被后人所否定,而‘穷兵黩武’的明治维新却成为史家美谈。”这告诉我们 A、历史结论必须看重结果 B、历史评价基于价值立场 C、历史事件总是相互联系 D、历史过程往往难以还原 11、在中国古代文人学士眼里,小说向来是“街谈巷语”“君子弗为”,被认为“猥鄙荒诞,徒乱耳目”,皆“黜不载”。近代梁启超却认为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这说明 A、文人学士更加注重诗词歌赋 B、小说通俗易懂利于思想启蒙 C、维新思潮推动文学形式创新 D、小说仅流行于市井大众阶层 12、冯桂芬说:“以中国之纲常伦理,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而同时代的郭篙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政教)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国致远,则末中之末也 ”。这些思想 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B、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 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 D、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 1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出现了一个留学日本的高潮,以下是清朝留学生会馆于1903年对留日学生人数的统计,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 江苏 浙江 广东 直隶 山西 陕西 河南 广西 贵州 云南 175 154 108 77 3 4 6 3 1 2 A、政府鼓励留学政策呈现地区差别化 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差异 D、南方学子较北方学子更有爱国精神 14、孙中山曾经回忆到:“当初次起义(1895年广州起义)失败也,举国舆论莫不目予辈为乱臣贼子大逆不道,诅咒谩骂之声不绝于耳,吾人足迹所到,凡人识者,几视为毒蛇猛兽,而莫敢与吾人交游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广州起义损害了人民利益 B、清政府尚未完全腐朽 C、维新思潮成为当时的主流 D、国民思想的愚昧保守 15、辛亥革命爆发后不久,孙文指出:“(中国)每省对于内政各有其完全自由,各负其统御整理之责;但于各省上建设一中央政府,专管军事、外交、财政,则气息自联贯矣。”此语表明孙中山 A、认同自由平等的观念 B、放弃民主共和的道路 C、主张三权分立的原则 D、汲取分权制衡的思想 16、1919年,陈独秀在《立宪政治与政党》中指出:“立宪政治在19世纪总算是个顶时髦的名词。在20世纪的人看起来,这种敷衍不彻底的政制,无论在君主国、民主国,都不能够将人民的信仰、集会、言论出版三大自由权完全保住,不过做了一班政客先生们争夺政权的武器。”这表明他 A、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倡导民主共和政体 C、反对学习西方文化 D、转变救国探索方略 17、研究者在探究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原因时,发现了如下有趣的现象:与实行民主政体的雅典地理条件相似、同属于希腊世界的某些城邦国家如科林斯、麦加拉,建立的却是寡头政体。从该现象中能够得出的结论是 A、地理环境是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直接和决定性的因素 B、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之间没有任何联系 C、雅典民主政治是经济、政治、历史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D、地理环境与雅典民主政治的形成没有必然的联系 18、据记载,在古代雅典法庭上被告往往携带家眷,上演一场场哭戏,声泪俱下,试图激起法庭的恻隐之心。申诉之后,陪审法官经常未经正式答辩,便将圆盘投入标明为“有罪”或“无罪”的瓮中直接表决。材料说明雅典 A、陪审法庭是雅典最高司法机关和检察机关 B、法官审案时具有很强的主观意志 C、法庭判决不是依靠证据而是仅凭被告情感 D、被告的正式答辩注重策略和技巧 19、 “我但愿你们天天注视着宏伟的雅典,这会使你们心中逐渐充满对她的热爱。当你们为她那壮丽的景象倾倒时……你们要明白自己的职责并有履行职责的勇敢精神,直至为她慷慨地献出生命。”伯利克里这段演讲强调 A、权力制约 B、公民意识 C、平民政治 D、法律至上 20、雅典陪审法庭的陪审员由公民抽签选举产生,组成十个审判庭。哪个人到哪个庭,由抽签决定;审理哪个案件,也由临时抽签决定。在审判时,先让原告、被告和证人发言,然后陪审员根据自己的判断进行秘密投票,得票多者胜诉,得票少者败诉。这反映了雅典 A、法律兼顾不同群体利益 B、案件判决结果公平公正 C、民主原则贯穿司法过程 D、法律体系达到完备程度 21、《十二铜表法》第六表规定:“出卖的物品纵经交付,非在买受人付清价款或提供担保以满足出卖人的要求后,其所有权并不移转。”这一规定从本质上表明《十二铜表法》 A、保护罗马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保护物品所有者的私有财产权 C、限制贵族的特权,维护平民的利益 D、已经发展到罗马法的成熟阶段 22、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无论是雕刻作品还是建筑,他们都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23、公元前5世纪的希腊智者安提丰认为:“一个人应该以他最有利的方式对待法律。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应非常尊重法律。但当可以自主而又无人在场的情况下,他可以随本性驱动行事……”这表明 A、民主政体下希腊人不受法律约束 B、古代希腊人没有任何法律观念 C、智者学派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D、智者学派忽视了社会道德建设 24、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所珍藏的珠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人们认为金钱即良药 B、商品经济正在取代自然经济 C、人们认为财富即道德 D、拜金主义成为人们唯一诉求 25、伏尔泰曾说:“如果全部自然界、一切行星都要服从永恒的定律,而有一个小动物,五尺来高,却可以不把这些定律放在眼里,完全任意地为所欲为,那就太奇怪了。”这反映了伏尔泰 A、认为人类应当勇于打破自然规律 B、忽视自然科学所取得的成就 C、借助自然科学知识论证理性主义 D、批判民主、平等和自由思想 26、“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材料表达的主要思想是 A、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B、三权分立,相互制约 C、法律范围内自由权利 D、农民、贵族共同守法 27、1730年,英国下院的反对派领袖威廉·多德斯韦说:“我们对于自己起着国家的大公审庭的作用极为自豪。”1774年,诺斯勋爵则愤愤地说,议员们“责难大臣,还要他们每日报告工作……他们的根本目的是要把行政部门置于被质讯的地位”。这反映了18世纪的英国 A、内阁与首相共同对议会负责 B、封建贵族和议会的矛盾加剧 C、议会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 D、下院对政府的行政监督增强 28、1689年,英国议会下院提出《三年法案》,即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3年,国王威廉三世立即予以否决。直到1694年,出于对外战争的需要,威廉三世才签署了此案。《权利法案》也是在“光荣革命”发生后一年余在议会通过的。在此期间,国王还在与贵族讨价还价。说明当时的英国 A、国王个人的意志决定立法 B、议会集体领导对国王负责 C、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在延续, D、君主立宪制度还有待完善 29、1911年英国通过新的议会法,规定首相必须来自下院,后来英国《上院贵族法》又规定,世袭贵族可以放弃世袭头衔成为平民,参加大选成为下议员。可见英国 A、贵族制度已经消失 B、贵族与平民矛盾得以缓和 C、下院成为权力中枢 D、法律保障贵族政治特权 30、有学者指出,美国的政治制度解决了孟德斯鸠所提出的大国小国悖论:小国自由和幸福,但容易为外来列强消灭;大国光荣而有地位,但缺乏自由,且易于为内部的腐败而崩溃。这一结论主要依据美国 A、强调中央集权 B、实行联邦制 C、实施分权制衡 D、推行两党制 31、杰斐逊的认为:“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有学者认为这一名言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在美国1787年宪法中体现为 A、加强联邦政府权力 B、实施分权与制衡 C、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D、建立责任制内阁 32、 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A、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B、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第Ⅱ卷 非选择题(52分) 二、材料选择题(共3小题,33题16分,34题16分,35题20分,共52分) 33、(16分)法律的地位和作用始终是政治生活中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无罪)而无耻(羞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规矩)。 -------摘自《论语》 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 -----摘自《荀子·大略》 材料二 北周武帝时期制定的《大律》“凡二十五篇”,制罪“二十五等”,定罪1537条,“条流苛密,比于齐(北齐)法,烦而不要”、宣帝“更峻其法”,导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 ——据《隋书》 材料三 隋朝统治者鉴于《北齐律》“法令明审,科条简要”,将其作为制定《开皇律》的主要参考,并“采魏、晋刑典,下至齐、粱,沿革轻重,取其折衷”,成文“十二卷”。新律制罪二十等,度除“前代鞭刑及枭首”等“苛惨之法”,“以轻代重,化死为生”;定罪500条,删繁就简,比旧律减少死刑81条、流放刑154条、劳役刑等一千佘条。唐朝官修支书评价《开皇律》“刑网简要,疏而不失”。 ——据《隋书》 (1)据材料一,从德(礼)刑(法)关系角度分别指出孔子和荀子政治思想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北周法律制度的主要弊端。(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隋文帝法律制度改革的内容 ,简析隋代《开皇律》制定的意义。(8分) 34、(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二 表: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 序号 批准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年 人民之人身、住宅、文件与财产不受无理搜查扣押之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年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9 1920年 合众国公民的选举权,不得因性别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拒绝或限制。 15 1870年 第一款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此前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年 第一款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26 1971年 第一款 年满十八岁或十八岁以上之合众国公民之选举权,不得因为年龄关系而被合众国或任何一州加以否定或剥夺。 (1)根据材料一,概括卢梭的主要观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70—1971年美国公民选举权的变化。(6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公民权不断扩大的原因。(4分) 35、(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03年7月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以日本学制为蓝本,重新拟订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公布,即《奏定学堂章程》。是年为旧历癸卯年,故称“癸卯学制”(中国近代第一个正式施行的学制)。 该学制包括《初等小学堂章程》、《高等小学堂章程》、《中学堂章程》、《高等学堂章程》、《大学堂章程》、《初级师范学堂章程》、《初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中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高等农工商实业学堂章程》、《实业教员讲习所章程》、《译学馆章程》、《进士馆章程》,还有《各学堂管理通则》、《各学堂奖励章程》和《各学堂考试章程》等。纵的方面分三段六级,共25~26年。横的方面有师范学堂和实业学堂,设立师范、农业(含农副业)、工业、商业、艺论、翻译等专业。 该学制规定学堂的立学宗旨是“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yuè,浸渍)其知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还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衔接和关系。其施行至1911年辛亥革命止。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 材料二 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他在其著作《大同书》中,系统阐述了全面提高人才素质的思想,正如梁启超所说:康有为“为教也,德育居十之七。智育居十之三,而体育亦特重焉”;“挽世变在人才,(成人才)在学术,讲学术在合群。”……康有为在广东南海主持万木草堂时,他所培养的学生“每轻视八股,于考据训诂,亦不甚措意,惟喜谈时务,多留意政治,盖有志于用世者。” ——摘编自张玉山《论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人才观》 材料三 辛亥革命时期,一些刊物大声呼吁“教育救国”,“亡国亡种,人人不必居其罪,惟教育者之罪;强国强种,人人不得居其功,惟教育者之功。无他,教育者进化之也”。五四运动前后,“教育先行”、“教育救国”、“科学救国”的观点成为时尚,……(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救国论与职业教育、乡村教育、平民教育的实践相结合,形成了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代表人物有黄炎培、陶行知等。 ——中国百科词条《教育救国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癸卯学制》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有关教育发展的观点。(4分) (3)根据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简要评析近代中国的“教育救国论”(10) 成都七中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上期半期历史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1-32题,48分) CCBAD ADCCB BDCCD DDBBC BCDBC ADDCB BB 二、材料题:(3小题,52分) 【33答案】 (1)孔子:重德轻刑(德主刑辅);(2分)荀子:刑德(礼法)并重。(2分) (2)严刑峻法、法律数量多、律令杂乱。(任答两条4分) (3)内容:废除苛刑,减轻刑罚;兼收前代律令、择善而从;删繁就简,简化法律条文。 意义:减轻刑罚,缓和社会矛盾;提高了法律的文明程度;为隋朝的发展与强盛提供保障;为后世法制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8分) 【34答案】 (1)观点:主张社会契约;强调人民主权;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与分割;议员是人民的办事员。(任答三点6分) (2)变化:取消了选举权在种族、肤色和奴隶身份上的限制;取消了选举权在性别上的限制;放宽了选举权在年龄上的限制。(6分) 原因: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广大人民对民主的不断抗争;C.资产阶级统治者的政治智慧(务实调整)等。(4分) 【35答案】(20分) (1)特点:①内容细致、系统全面;②注重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专业(职业或实业)教育的发展;③引进资本主义教育因素(或答学习日本资本主义学制),体现教育近代化趋势;④带有“中体西用”的色彩(或答具有封建性‘保守性’)(任答3点得6分) (2)观点:①强调教育服务于政治(重视政治思想教育);②主张全面提高人才素质;③注重培养政治素养,挽救民族危机。(任答两点得4分) (3)评价:①此观点具有一定的片面性。(2分)不可否认,教育救国论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救国主张之一,是民族危机和忧患意识的共同产物;(2分)②教育救国论者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民族文化和民众的素质, 促进教育近代化;有利于培养人才;有利于西学传播(向西方学习)(2分)③但在探索救国救民真理过程中,他们没有认清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与基本问题,而企图通过发展教育的办法来拯救苦难的中国,这是一种无法实现的救国方案。(4分)(言之成理,皆可适当赋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