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6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51a905ee6f8cda42d3048959909c4a48/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51a905ee6f8cda42d3048959909c4a48/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51a905ee6f8cda42d3048959909c4a48/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3)(B卷)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作业)
三 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文化(B卷) 一、选择题 1.(2018·苏锡常镇四市二模)法国《人权宣言》称:“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因此,各人的自然权利的行使,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此等限制仅得由法律规定之。”下列与此类似的先秦思想是 (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兼爱、非攻、尚贤” C.“不尚贤,使民不争” D.“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解析】选A。材料“自由就是指有权从事一切无害于他人的行为”“只以保证社会上其他成员能享有同样权利为限制”指的是自己行使权利时不能伤害别人的利益,不能阻碍别人行使合法权利,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符合这一思想,A正确;B是墨家的思想,C是老子的思想,D是法家的思想。 2.有学者认为,宋明理学所强调的义理,表现出一种想要摈弃汉唐训诂之学而直接面向经典、回归圣人之道的气势,颇有一点“文艺复兴”的味道。该学者的依据是宋明理学 ( ) A.强调三纲五常的教化作用 B.突出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 C.注重强化封建神学思想 D.束缚并压制人和人性 【解析】选B。材料中认为宋明理学“直接面向经典、回归圣人之道”,意思是回归儒家经典和儒家学派代表人物的主张中去,这突出了儒学的社会伦理道德,故选B。 【加固训练】 在“穷理”方法上,程颢主“静”,强调“正心诚意”;程颐主“敬”,强调“格物致知”。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这说明两位思想家 ( ) A.在对“理”的看法上观点迥异 B.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 C.具有典型主观唯心主义特征 D.对外部认识方法上大体一致 【解析】选B。据材料“两人在学术上所提出的最重要的命题是‘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可知两位思想家把“理”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故B正确。 3.某位思想家放弃了正统的儒家观念,重视物质也重视功利,认为“百姓日用条理处,即是圣人之条理处”。这位思想家是 ( ) A.朱熹 B.王守仁 C.李贽 D.黄宗羲 【解析】选C。朱熹弘扬孔孟学说,故A错误;王守仁倡行儒学,对儒学的大众化作了重要贡献,故B错误;李贽批判孔孟权威、大力鞭挞程朱理学,故C正确;黄宗羲反对专制暴君政治,鼓吹早期民主思想,故D错误。 4.下图是南宋会子铜版拓片,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这一铜版佐证了( ) A.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 B.宋代的印刷技术先进 C.南宋时期朝贡贸易发达 D.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发行 【解析】选B。雕版印刷术开始出现于唐朝,与材料中“南宋”不符,故A错误;材料中“铜版上刻有纸币金额等文字和花纹图案”表明印刷技术先进,故B正确;朝贡贸易即通过朝贡与赏赐完成交易,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错误;最早的纸币是北宋的交子,与材料中“南宋会子”不符,故D错误。 5.(2018·江苏模拟)吴道子是唐代著名画家,其名作《送子天王图》取自佛教故事,描绘的是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的故事(见下图)相关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唐代佛教十分兴盛 B.唐代市民文化繁荣 C.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 D.唐代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解析】选C。材料绘画虽然属于佛教题材,但不能代表唐代社会佛教传播程度,故A错误;唐代市民文化繁荣带来通俗文学的发展,但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 与市民需求无关,故B错误;佛教题材在中国绘画中出现,反映出唐代中外文化交融加强,故C正确;材料绘画属于佛教题材,不能反映社会政治状况,故D错误。 6.(2018·盐城三模) 清代著名文艺评论家王希廉在评点《红楼梦》时说:“子以《红楼梦》为小说耶?夫福善祸淫,神之司也;劝善惩恶,圣人之教也。而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这就肯定了《红楼梦》 ( ) A.社会教化功能 B.文学鉴赏价值 C.维护封建礼教 D.革新社会风气 【解析】选A。由“善恶报施,劝惩垂诫,通其说者,且与神圣同功”可知,这是在说小说起到了与神、圣人同等的教化作用,故选A;B、C、D与题意不一致,故排除。 二、非选择题 7.(11分)明清时期,我国传统农业文明继续发展,同时在其内部也生长出了某些新的思想观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天下古今之所同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 ——王阳明《传习录》 材料二 有人者(君主)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后之为人君者不然,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故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三 梨洲(黄宗羲)之学,自然以阳明为根底。……他一生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梨洲不是王学的革命家,也不是王学的承继人,他是王学的修正者。 ——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 (1)据材料一,概括王阳明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主张对当时中国社会政治思想所产生的影响。(4分) (2)据材料二,概括黄宗羲的政治理想。据材料三,说明黄宗羲是“王学的修正者”。(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解释明清时期儒家思想发展的表现。(3分) 【解析】第(1)题第一问思想主张,据材料一“良知之在人心,无间于贤愚”得出人人皆有良知;“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得出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得出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第二问影响,当时中国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政治思想是程朱理学,它用纲常名教对人们进行思想束缚,王阳明以“良知之在人心”来否定“格物致知”,对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形成了一定的冲击。第(2)题第一问政治理想,据材料二“为天下,非为君也”“为天下之大公”“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分析概括即可。第二问说明,据材料三“自然以阳明为根底……无日不做事,无日不读书”得出汲取心学精华。由“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分析得出反对心学空谈。 第(3)题由材料一王阳明“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不敢以为非”概括出倡导个性解放;由材料二黄宗羲“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概括出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由材料三黄宗羲“他一生无日不做事……独于静坐参悟一类功夫,绝不提倡”概括出讲究经世致用。 答案:(1)主张:人人皆有良知;不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人应该独立思考判断。 (3分) 影响:冲击了程朱理学的纲常伦理。(1分) (2)理想:天下大公;从政为民;君臣平等。(2分) 说明:汲取心学精华,注重实践;反对心学空谈。(2分) (3)表现:倡导个性解放;讲究经世致用;蕴含初步政治民主观念。(3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