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安庆市怀宁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 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以来,随着规模的扩大、机器的广泛使用,民族企业在会计、采购销售、工人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西方工厂制度受到了民族企业广泛的关注。这说明 A.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 实业救国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C. 制度创新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D. 企业生产环境日益受到重视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随着规模的扩大、机器的广泛使用,民族企业在会计、采购销售、工人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西方工厂制度受到了民族企业广泛的关注”可知,随着机器的使用,西方的工厂制度受到了民族企业的广泛关注,民族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如“在会计、采购销售、工人的管理等方面做出了相应的改变”,这些都是企业生产环境受到重视的表现,D正确;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企业的组织生产方式和管理,没有涉及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A 错误;据所学可知,实业救国思潮兴起于甲午战争以后,B错误;据材料反映的是民族企业的组织生产方式和管理,没有涉及制度创新,C错误。 2.如表是《1873~1903年中国出口货物分类统计表》。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品(%) 制成品(%) 农林渔牧产品 机器开采 手工开采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1873 2.6 — — 37.4 — 58.3 1.7 1893 15.6 — — 28.4 0.1 53.4 2.5 1903 26.8 0.2 0.2 17.2 14.7 9 8.0 如表说明近代中国 A. 出口贸易呈现下滑趋势 B. 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 C. 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 D. 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表可知,机器生产的生产品在出口货物中虽然逐渐增加,但是比率较低,出口产品中半制品、制成品比例到1903年比例下降严重,说明中国经济在逐步近代化,但是经济近代性因素缓慢发展,故B项正确。A项,从图中可知农林渔牧产品和机器生产品呈现上升的趋势,排除。C项,表格并不能体现中国丧失了对外贸易的优势,排除;D项,图表中未能反映传统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排除。 3.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承认一切土地所有者自由经营、买卖及出租土地的权利;1953年开始农业合作化,1956年全国基本完成农业集体化。这些措施 A. 从根本上改变了土地私有制 B. 有利于经济的恢复或国家工业化的发展 C. 是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贯彻 D. 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为国家工业化奠定了基础,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只是变地主土地私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C选项错误,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于1953年,这些措施并非都是对该路线的贯彻;D选项错误,这些措施并未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4.下表为新闻出版界对武昌起义的部分记述。据此可以推知,辛亥革命 时间 内容 1911年10月12日 《民立报》设置“武昌革命大风暴”等专栏,跟踪报道革命进程。 1911年10月13日 《申报》刊登《武昌革命》等4篇报道,之后持续关注事态发展。 1911年11月 《中国革命史》专记此事,并载“国民对于此事莫不十分注意”。 1912年初 《辛亥革命始末记》出版,“辛亥革命”称谓约定俗成,一直沿用。 A. 拥有了广泛的社会群众基础 B. 促进了近代新闻出版业兴起 C. 推动了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 D. 完成了民主革命的根本任务 【答案】C 【解析】 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武昌起义后,各种刊物对其展开报道,引发“国民”“十分注意”,促进了进步思想的传播和人们思想的解放,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只是引起“国民”“注意”,并不具备广泛的群众基础,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前,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近代化已经开启,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故D项错误 【点睛】解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的时间、刊物、政治事件之间的关联性。 5.学者们普遍认为,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得出这种结论的依据是 A. 全球化威胁着不发达国家的经济主权 B. 全球化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C. 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反经济全球发展 D. 发达国家全球化最大受益者 【答案】D 【解析】 “反全球化的国家主要是债务缠身的第三世界国家以及根本就参加不了全球化的最不发达国家”,这就说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最不发达国家是全球化的最大受害者,而发达国家是全球化最大受益者,故D项正确;这些国家反对是因为不能从全球化中享受到诸多利益,而不是经济主权问题,故A项错误;全球化总体上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反全球化运动主要是因为在全球化中受到损害,并不反对经济全球发展,故C项错误。 6.《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这反映了 A. 社会矛盾日趋尖锐 B. 天下和谐的天下观 C. 世界意识逐渐明晰 D. 华夷观念受到冲击 【答案】B 【解析】 据材料《礼记》中有“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荀子说:“四海之内若一家,莫不趋使而安乐之。”王阳明则说“大人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者也,其视天下犹一家,中国犹一人焉。”等信息判断,这些都是儒家思想,体现天下一家、天下和谐的思想观念,B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是天下一家、天下和谐的思想观念,没有反映社会矛盾日趋尖锐,A错误;据上分析可知,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是天下一家、天下和谐的思想观念,没有反映世界意识,C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华夷观念,D错误。 7.据史书记载:“唐、宋之间仅相隔短短半个世纪的分裂,已成为中国以后历史的模式。国家再也没有像在汉朝崩溃以后那样,经历长达数世纪的混乱局面。其原因是,自唐朝起,中国文明规模巨大,根深蒂固,不可能形成长期分裂的状态。……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有句古话说道:‘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 隋唐中央集权制度的完善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据的基础 B. 经济的发展消除了割据的经济基础 C. “大一统”民族心理及对稳定的追求使分裂局面不能长久 D. 君权神授和专制主义的极端加强对维护国家统一作用巨大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中“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可以看出,在中国人心中分裂是不正常的,一个统一的国家符合全国人民的愿望,这与“大一统”的民族心理相关,故C正确;唐后期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并未消除地方分裂割据的政治基础,故A错误;BD项与材料信息没有关联,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中国人自己认为分裂和随之而来的混乱是反常的,不幸的”“犹如一个天空不能有两个太阳,中国不能有两个国家或两个皇帝”,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即可。 8.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其中“不禁人的本能”与“禁人的本能”分别指的是( ) A. 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 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 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 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性,所以是释放人欲,古代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是压制人欲,如朱熹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符合题意;启蒙思想的核心是理性,民贵君轻是民本思想,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因信称义是宗教改革路德教主张,天人感应是汉代董仲舒思想主张,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信仰得救为宗教改革主张,致良知是王阳明心学主张,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 9.章炳麟改名为绛(顾炎武初名绛),号太炎,明白宣示他是顾炎武学说的继承者。孙中山则抽印《明夷待访录》中的《原君》《原臣》分发同志,鼓动反对清王朝的民主革命。这说明顾炎武、黄宗羲等人的思想 A.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B. 从根本上动摇了传统思想 C. 具备了近代民权意识 D. 代表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黄宗羲等人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批判。而章炳麟和孙中山等人对顾炎武和黄宗羲思想的推崇主要是为了推翻清王朝的专制统治服务,是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A选项符合题意;明清时期的社会主流思想仍然是程朱理学,顾炎武和黄宗羲等人的主张并未从根本上动摇程朱理学,BD选项排除;明清时期的新儒学只不过停留在对君主专制进行批判的角度,未提出切实可行的改造方案,这主要是由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导致的,并不具备近代民权意识,C选项排除。 10.从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的变化表明 A. 研究开始转向人本身 B. 哲学已成为一门独立学科 C. 雅典民主制走向繁荣 D. 对人自身的认识不断深化 【答案】D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确立了人在世界和社会的中心地位,“认识你自己”在哲学意义上发现了“自我”,所以从普罗塔哥拉“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的变化表明对人自身认识的不断深化,故选D项;AB项分别体现了“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的意义,没有全面涵盖题意,排除;材料体现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没有说明雅典民主制已经走向繁荣,排除C项。 11.古代世界的人们认为“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的内心也是完美的”,文艺复兴时期的人们知道精神与肉体不可能天然地统一,更加注重个体人性的光芒,于是“当你拥有完美的躯体时,你还需要拥有完美的内心”成为当时“理想人”的标准。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 B. 中世纪传统艺术被抛弃 C. 人们宗教信仰的改变 D. 教权被世俗政权所取代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从古代对肉体与灵魂的完美统一到文艺复兴更加注重内心的完美,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影响下,人们对人的价值的更高追求,故A项符合题意;B项,题干不能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抛弃传统艺术,排除;C项,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并未改变宗教信仰,排除;D项,题干不能反映教权与世俗权力的关系,排除。 12.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明确指出:“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18世纪设计出的解决方案是 A.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民主共和 B. 批判私有制度,实现社会真正平等 C. 建立有效机制,实现权力制衡 D. 削弱中央权力,实现公民直接民主 【答案】C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无论是伏尔泰“天赋人权”倡导的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它们都是在强调建立可行的机制(比如法律、分权、契约)来制约权力的滥用,达到权力的有效制衡,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启蒙思想家都主张推翻君主专制,但并非都赞同建立民主共和,比如伏尔泰主张实行“开明专制”;B选项错误,启蒙运动主要思想家中除卢梭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外,并无其他人对私有制提出批判;D选项错误,启蒙思想中没有削弱中央权力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3.金元著名医家朱丹溪认为“古人以医为吾儒格物致知一事”,他以太极之理阐发医理,用太极阴阳、形气动静、五行之配、天地君臣作演绎类比,推理出人身之“火”,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这表明 A. 中医理论源自阴阳五行 B. 天地君臣是中医之本 C. 中医演进受儒学的影响 D. 科学精神助中医发展 【答案】C 【解析】 从朱丹溪讲医学可用理学“格物致知”的方法,用理学的本源论“太极之理”阐发医理,用理学的内容演绎推理中医学的理论,推动了中医理论的发展等表明中国的发展受儒学的影响,C项正确; 金元时期是中医学的发展而不是兴起时期,A项错误; 中医研究的是治病救人不是天地君臣关系,B项错误; 材料中的“天地君臣”“阴阳五行”等与科学精神不符,D项错误。 14.明清时期,徽州木刻版画蓬勃发展,作品主要有《二十四孝图》《苏武牧羊图》《状元及第》《昭君出塞》等。这一现象反映了( ) A. 市民阶层价值追求 B. 艺术的教化功能 C. 雕版印刷术的发展 D. 商品经济的繁荣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明清时期徽州的版画大多以宣传忠孝节义为主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的是这一艺术形式在当作发挥了社会教化功能,B项正确;宣传忠孝节义等封建伦理不能体现市民阶层的价值追求,A项错误,以图画宣传封建道德,体现的不是技术的进步,C项不符合题意;采用某一艺术形式宣传封建伦理,不能反映商品经济的繁荣,D项不符合题意。 15.桑戴克在《世界文化史》中说:“若是我们要指定中世纪科学终止是哪一年,我们就推举1543年,那年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的两本基本的近代著作出世了,一本是维萨留斯所著的《人体结构》,一本是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的主要意义在于 A. 对人体结构研究,有利于科学的发展 B. 日心说的提出,否定了统治西欧千年之久的地心说 C. 科学逐渐从神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D. 标志着人类开始迈入近代社会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欧洲只有一种意识形态占统治地位,桑戴克认为这两本著作根据实验方法而确立,标志着“中世纪科学终止”,即高度评价了这两本用近代方法研究自然科学的著作,肯定了其打破中世纪神学的束缚,使近代科学开始发展起来的作用,C项符合题意;这里评价的是两本书,只分析人体结构研究或者日心说的意义,不符合材料主旨,AB两项错误;这里研究的是近代自然科学的研究发展史,不是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研究,D项错误。 16.1945年9月,杜鲁门在战后复兴计划中提到: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在当今世界上维持领袖地位,除非它充分开发其科学技术资源;没有一个政府可以充分地承担起各种责任,除非它慷慨大方地和明智地支持鼓励大学、工业界和它自己的实验室中的科学工作。这表明 A. 美国科技领先于世界 B. 战后美国经济亟待复兴 C. 科技发展日趋自由化 D. 科技成为美国称霸工具 【答案】D 【解析】 考查二战后美国经济。材料中的“维持领袖地位”“开发其科学技术资源”“承担起各种责任”“支持鼓励”“科学工作”等信息表明,美国联邦政府试图通过发展科技,为称霸世界创造条件,故D项正确。题干材料并未直接涉及美国科技在国际上的地位,故排除A项;二战中,美国经济持续发展,战后并不存在美国经济亟待复兴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中杜鲁门强调了在科技发展中政府的作用,并没有体现科技发展的自由化,故排除C项。 17.鸦片战争后,日本著名学者盐谷世弘曾大为感叹:“呜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吾不独为默深(魏源字)悲焉,而并为清主悲之!”。这反映当时 A. 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 B. 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 C. 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 D. 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 【答案】C 【解析】 材料“呼!忠智之士,忧国著书,不为其君之用,而反被琛于他国”体现的是清政府对魏源的《海国图志》并不重视,强调的是传统观念阻碍正确看待外来事物,C选项符合题意;华夷思想被学习西方思想所取代的说法在晚清时期是不符合史实的,当时仍然存在着天朝上国观念,A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洋务运动,B选项排除;材料体现的是日本学者对清政府不重视外来学习的批判,国人对外部世界感到惊慌和恐惧的说法与材料无关,D选项排除。 18.1919年前后,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以上现象反映了( ) A.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新文化运动促进青年学生民族觉悟爱国热情高涨 C.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学生中逐渐流行 D. 五四运动以后北京在校学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B 【解析】 联系“1919年前后”, 可知此时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和科学的精神促进了民众的觉醒,“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直接引发了学生的民族觉悟和爱国热情,故答案为B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指人们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不符合题意,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CD错误。 19.孙中山根据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他认为“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是“人类宝筏、政治极则”,是“吾人无穷之希望、最伟大之思想”。这反映出 A. 三民主义核心内容是民生主义 B. 孙中山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 C. 孙中山完全寄希望于博爱的实现 D. 新三民主义是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中“西方社会政治学说中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的‘仁’加以糅合、陶铸”“博爱和我们的民生主义是相通的”可以看出,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和儒家的社会思想是相通的,为其博爱思想寻求历史依托,故B正确;三民主义的核心内容是民权主义,A错误;C表述太绝对,错误;材料信息与新三民主义无关,排除D。 20.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他认为:“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由此说明两人的义利观 A. 都反映了社会现实 B. 各自具有片面性 C. 都是为了发展经济 D. 从根本上是对立的 【答案】A 【解析】 根据“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在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上,它更多地强调精神”,说明毛泽东义利观强调牺牲精神,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社会需要,“如果只讲牺牲精神,不讲物质利益,那就是唯心论”表明邓小平主张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适应了改革开放时期社会现实,A正确;两人的义利观都反映了社会现实,都具有合理性,B错误;毛泽东义利观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形势,不是为了发展经济,排除C;邓小平兼顾牺牲精神和物质利益,两人的义利观不是根本对立的,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毛泽东义利观主要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 邓小平的义利观形成于改革开放时期”,分别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解答。 21.1985年3月,邓小平指出:“现在世界上真正大的问题,带全球性的战略问题,一个是和平问题,一个是经济问题或者说发展问题。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该论断 A. 表明结伴不结盟成为国际社会共识 B. 揭示了世界经济不平衡加剧的现象 C. 源自于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显著进步 D. 预见了东西方冷战行将终结的命运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邓小平理论。材料中“和平问题是东西问题”是指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的变化,“发展问题是南北问题。……南北问题是核心问题”是指经济全球化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不平衡的现象,故B项正确。“结伴不结盟”是上海合作组织的原则,与材料信息不符合,故A项错误。材料中论述的是美苏争霸以及经济发展问题,与当今国际关系民主化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并不能看出邓小平预测了美苏冷战结束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这一认识 A. 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借鉴 B. 明确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C. 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D. 表明新中国已经摆脱了苏联模式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阶段的划分可知,毛泽东认为中国现在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说明这时他对中国国情还存在比较清醒的认识,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借鉴,A选项符合题意。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B选项排除。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邓小平执政时期,C选项排除。五六十年代,新中国还没有摆脱了苏联模式,D选项排除。 23.有人把它理解为十九世纪中叶的一种逆动。有人认为“它排斥虚无缥缈的幻想、排斥神话故事、排斥寓意与象征、排斥高度的风格化、排除纯粹的抽象与雕饰。”它本源地含有反对幻想和伪饰崇尚真实的意义。下列作品符合材料中“它”的风格是 A. 《巴黎圣母院》 B. 《大卫·科波菲尔》 C. 《老人与海》 D.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它排斥虚无缥缈幻想、排斥神话故事”可知排斥的是浪漫主义风格,所以“它”的风格是现实主义,《大卫·科波菲尔》通过对社会下层生活的描述,真实地反映了当时英国的社会状况,是现实主义代表作,故B正确;《巴黎圣母院》《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是浪漫主义文学,故AD错误;《老人与海》是现代主义代表作,故C错误。 24.彼得·李伯庚在《欧洲文化史》中说“莫扎特(1756—1791)的乐曲听众往往只是挤满在一个客厅,而贝多芬(1770—1827)的交响乐则是为音乐厅的上千听众而创作的。”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 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的确立 B. 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C. 民主平等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D. 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 【答案】C 【解析】 在莫扎特时期,那时的欧洲大陆普遍实行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等级观念森严,在音乐厅听音乐是贵族享有的特权,在贝多芬的时代,拿破仑的对外战争,震撼了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也把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传播到当地,削弱了封建等级观念,C选项符合题意。18-19世纪初期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在各国确立,A选项错误。莫扎特所处的时代已经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B选项错误。工人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材料无关,D选项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25.晚清政府由于外患日亟,故改弦易辙,逐步放弃“重农抑商”政策,重商言论成为重要的思潮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系统的重商思想可在早期改良派人士的著作中见到。郑观应指出:“古有四民,商居其末……不知商贾虽为四民之殿,实握四民之纲。……商足以富国,岂可视为末位。”马建忠认为“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而吾民得自食一分之力,夺外利从润吾民,无逾于此者矣。”陈炽说:“国之所立者政,政之所举者用,用之所需者财,财之所人者税,税之所出者商。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较之维新派的理论,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以敌洋产”,乃使“彼所售于我者复有机器制造以绝其销路”。李鸿章“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纺造布疋,翼稍分洋商之利”。张之洞于1890年开办湖北织布局,“开织以来,销售甚畅,获利颇丰。” ——摘编自陈爱平《试论晚清重商思想》 材料二 在时代的巨变面前,晚清国人开始以近代理性思维改造中国社会,体现出时代诉求。然而,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政局和一个勇于变革的政府,又始终受到社会的“结构性制约”,重商主义思潮引起的社会效应显得相当有限。虽然社会各界对重商主义思潮寄予厚望,试图通过发展经济促进社会的转型,但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 ——王敏《晚清重商主义思潮及其社会效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产生背景与基本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晚清重商思想“效果并不显著,未能跨出划时代的步伐”的原因。 【答案】(1)背景:外来商品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近代工业产生;西学东渐(西方经济思想传播);财政危机,政府重视商税收入。 基本主张:振兴实业、与列强商战(同外国进行商业竞争)重视对外贸易,强调出口、国家支持保护本国商业发展,维护民族利益。 (2)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内部:腐败、落后的专制制度;重农抑商思想的深远影响;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官办企业弊端严重。 【解析】 (1)背景:依据材料一中“中国多出一分之货,则外洋少获一分之利,而吾民得自食一分之力,夺外利从润吾民,无逾于此者矣。”、“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等信息结合所学从外来商品冲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迅猛发展、近代工业产生、西方经济思想传播、政府重视等方面指出晚清重商思想产生背景。 主张:依据材料二中“通商而出口货溢于进口货者利,通商而出口货等于进口货亦利,通商而进口货溢于出口货者不利。”、“今天下商税六千万金,不能保商,何以立国。”、“洋务派更具实践性,他们自己设厂,自行制造”信息结合所学从振兴实业、与列强商战、重视对外贸易,强调出口、国家支持保护本国商业发展,维护民族利益等方面指出其基本主张。 (2)原因:依据材料二中“近代中国没有一个健康、稳定的政局和一个勇于变革的政府,又始终受到社会的‘结构性制约’”信息结合所学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封建专制制度腐败落后、重农抑商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官办企业弊端严重等方面指出原因。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在哲学方面突破了五代以来沉闷墨守的局面,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出现了周敦颐、邵雍、张载、程颐、程颢、朱熹、陆九渊为代表的理学等诸多流派。……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不仅升华了抽象思辨,而且高扬士人刚健挺拔的道德理性和节操意识。 ——杨迪《如梦如幻的大宋王朝》 材料二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 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詹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四 文学则文章由重形式改为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日本汉学家内藤湖南《概括的唐宋时代观》 (1)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思想特征。 (2)据材料二,概括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3)据材料三、四,分别概括宋朝“市民社会”和文化发展的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根本原因。结合课本所学,概括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答案】(1)原因:①通经致用,讲求义理及疑古思潮的兴起;②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特征: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宋代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高峰。 理由:①活字印刷术发明,②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③火药广泛用于军事上。 (3)市民社会趋势: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 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通俗化和平民化。 原因: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宋朝分别在书法、绘画、文学与戏剧领域取得的成就:①宋代书法艺术出现各具情态的苏、黄、米、蔡四大家,他们推崇魏晋书法风范,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倡导“有意无法”;②宋代文人山水画从注重写实变为更加注重意境,还出现了许多描绘民间风情的作品;③宋词繁荣,代表有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等;④宋代出现了许多喧闹的集市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舍,两宋之际的南戏形成完备的戏曲形式 【解析】 (1)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伴随通经致用,讲求义理以及疑古思潮的兴起……宋儒诸子融汇各家,援佛入儒,建构成新儒学体系”信息可概括得出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 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北宋理学家把儒家的忠、孝、节、义上升到“天理”的高度,形成一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体系。 (2)观点:依据材料二中“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信息可概括得出作者关于宋代科技发展的观点。 理由:结合宋代的科技成就相关所学进行说明即可。 (3)市民社会趋势:依据材料三中“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暇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信息从市民阶层产生,有其独立的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方式、市民文化的兴起等方面概括宋朝“市民社会”的趋势。 文化发展趋势:依据材料四中“文学……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则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信息可知,宋代文化发展呈现通俗化和平民化的趋势。 原因:依据材料三中“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信息结合所学可概括得出这些趋势形成的根本原因是两宋城市手工业、商业经济的繁荣。 成就:结合所学从苏、黄、米、蔡四大家的书法成就、宋代山水画和风俗画、宋词的繁荣、瓦舍的出现和南戏完备等方面进行说明。 27.材料: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正是英国社会的大变动时期:从16世纪起,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猛发展,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圈地运动方兴未艾,封建制度、封建经济正在解体。与此同时,封建势力的专制腐朽、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都给人民带来灾难,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这一时期,文艺复兴运动在它的发源地 ——意大利开始衰落。 而在英国,由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给资产阶级打开了广阔的发展前景,也促进了文艺复兴高潮的到来和“人文主义"思想的广泛流行。人文主义是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人文主又者的理想,是要造就全面发展的、在肉体和精神本质的表现上都同样优秀的人。人文主义文学更为激进,不仅反封建,而且对资本主义也有所批判,对劳动人民则抱着深厚的同情。莎士比亚正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繁荣阶段的杰出代表。 ——《世界中世纪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这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的思想特点。 【答案】(1)时代背景: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猛发展;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圈地运动兴起;封建制度、封建经济解体;封建势力腐朽、新兴资产阶级自私,同人民的矛盾日趋尖锐。人文主义文学态度较为激进。 (2)第一,用人权反对神权。第二,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第三,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第四,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解析】 (1)时代背景:根据材料“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猛发展,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圈地运动方兴未艾,封建制度、封建经济正在解体”可知,莎士比亚生活的时代,当时英国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猛发展,对外殖民扩张开始,圈地运动兴起,封建制度、封建经济解体;根据材料“封建势力的专制腐朽、新兴资产阶级的贪婪自私……同人民大众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可知,当时封建势力腐朽、新兴资产阶级自私,同人民的矛盾日趋尖锐。根据材料“人文主义文学更为激进,不仅反封建,而且对资本主义也有所批判”可知,当时人文主义文学态度较为激进。 (2)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莎士比亚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人文主义主要特征是用人权反对神权;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者提倡个人现世幸福,反对禁欲主义,主张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人文主义者以理性反对蒙昧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欧洲民族国家逐渐兴起阶段,因此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维护中央集权,反对封建割据。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华人在“中华民族”这一大背景、大前提下团结奋进,气壮山河的历史却堪与天地同寿,日月同辉!从洪秀全的金田起义、康梁的维新变法、何子渊的教育革新,再到孙中山的民主革命,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1 2016年10月2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 ——摘编自吴楠《民族精神调查报告》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民族精神”白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答案】示例: 论题:抗日战争时期,各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阐述: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后,国共把国家和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共同抗日。抗日战争期间,国共两党摈弃前嫌,在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的支撑下,亲密合作,特别是在平型关大捷中八路军为配合国民党友军阻挡日军攻势,伤亡近千人,但这一战役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并逐渐形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使各族人民积极投入到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斗争中去,给予中国民族解放斗争以深刻的影响。这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由此可见,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源泉,抗日战争的胜利,可以说是中华民族团结一致共同抗战精神的表现。 【解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材料内容和所学提取相应论点,在引用相关史实对该论点进行论证。如根据“无不得益于炎黄子孙始终以国家民族大义为己任、敢为天下先、善为天下先、屹立潮头、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可知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近代自强不息,奋斗不止的重要动力,特别在抗日战争中为夺取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结合抗日战争的过程和意义进行论证即可。做到史实引用准确,论证严密,能够自圆其说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