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历史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历史月考试卷

‎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 ‎ ‎1. 钱穆在《中国社会演变》一文中指出:“不论西周氏族,乃至夏氏族、商氏族及其他氏族,全在此制度(中国周代封建)下,逐渐酝酿出一种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来。”这说明分封制(        ) ‎ A.确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意识 B.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 C.强化了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 D.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 ‎ ‎ ‎2. 史学家钱穆认为:“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直至汉兴,始为中国史上平民政权之初创。”促使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转变的关键是(        ) ‎ A.三公九卿制的建立 B.郡县制的推行 C.刺史制的建立 D.科举制的确立 ‎ ‎ ‎ ‎3. 中国古代常常通过分割和削弱相权来加强皇权。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 A.西汉通过削弱诸侯势力分化相权 B.北魏施行三长制分割丞相的行政权 C.宋代设立三司来分割丞相的财权 D.清设军机处消除了皇权与相权矛盾 ‎ ‎ ‎4. 北京故宫太和殿旁有一处不起眼的“偏房”,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的权力中心。这个“偏房”的出现说明(        ) ‎ A.君主专制高度加强 B.相权被大大削弱 C.内阁掌握了票拟权 D.皇权被宦官架空 ‎ ‎ ‎ ‎5. 古代雅典城邦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民众法庭,古代罗马共和国的主要机构包括执政官、公民大会、元老院、保民官。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在于(        ) ‎ A.执政官数量不同 B.民主政治与贵族政治的不同 C.古雅典更重视法律建设 D.古罗马更重视平民利益 ‎ ‎ ‎ ‎6. 读图,在①②③④处填写对应的机构,正确的是(        ) ‎ A.国王—内阁—上院—下院 B.国王—上院—下院—内阁 C.上院—国王—下院—内阁 D.国王—下院—上院—内阁 ‎ ‎ ‎ ‎7. 有学者认为,杰斐逊的名言“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奠定了美国民主和宪法的基础。这一结论的依据是美国1787年宪法(        ) ‎ A.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 B.重视分权制衡 C.建立了中央集权政治 D.建立了责任内阁 ‎ ‎ ‎ ‎8. 一个国家进入某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常会有一个标志性事件。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 ‎ A.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 B.《大宪章》标志着英国确立起君主立宪制 C.1875年新宪法标志着法国建立了共和国 D.1787年宪法标志着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 ‎ ‎ ‎9.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五章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此规定旨在(        ) ‎ A.实行三权分立 B.限制总统权力 C.规定主权在民 D.保障自由平等 ‎ ‎ ‎10. 《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这一时局出现在(        )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 ‎ ‎11. 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纷纷入主中原,采取各种措施解决统治难题,如前秦统治者整顿吏治、打击豪强、尊儒重教、移民十万户入关中地区等。北魏建立后,孝文帝推行俸禄制、均田制、迁都洛阳、移风易俗等改革。孝文帝的改革(        )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A.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 B.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 C.削弱了少数民族政权的统治基础 D.强化了关中地区的战略地位 ‎ ‎ ‎12. 《史记·商君列传》中说:“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商鞅这项变法措施最重要的积极意义在于(        ) ‎ A.以法律的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 B.废除世卿世禄制 C.革除了陈风陋习 D.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 ‎ ‎ ‎ ‎13. 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与这一风气形成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 A.军功爵制度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 ‎ ‎14. ‎ 类别 人数总计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人数 百分比 进士 ‎589‎ ‎71.0‎ ‎109‎ ‎13.1‎ ‎132‎ ‎15.9‎ ‎830‎ 明经 ‎81‎ ‎63.3‎ ‎18‎ ‎14.0‎ ‎29‎ ‎22.7‎ ‎128‎ 制举 ‎88‎ ‎65.7‎ ‎10‎ ‎7.4‎ ‎36‎ ‎26.9‎ ‎134‎ 上表是唐代登科者出身分布表(小姓,是非士族的地主;寒族,是一般的平民;制举,是皇帝临时举行并亲自参与的科举考试)。据此可推知,唐代(        )‎ A.士族阶层拥有科举特权 B.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 C.家族地位决定着中举率 D.国家选才侧重政治素养 ‎ ‎ ‎ ‎15. 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        ) ‎ A.完善选官制度 B.增加政府收入 C.强化君主权力 D.加强中央集权 ‎ ‎ ‎16. 汉武帝时期设置一种官职,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这种官职是(        ) ‎ A.丞相 B.郡守 C.刺史 D.御史大夫 ‎ ‎ ‎17. 英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文官制度的国家之一。19世纪30年代,英国政府对文官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于1853年制订了一套行使至今的制度。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 ‎ A.传统选官制度弊端 B.英国政府的推动 C.工业革命的影响 D.中国科举制的影响 ‎ ‎ ‎ ‎18. 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削弱并杜绝了英国政府的腐败 D.完善了英国的政党制度 ‎ ‎ ‎19. 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赃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文官制度条例》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 A.党派矛盾激化 B.人治走向法治 C.政府腐败严重 D.分权制衡完善 ‎ ‎ ‎20. 有学者认为“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激增,引发了由士子童生到学堂学生的集团式转交,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该学者旨在说明科举的废除(        ) ‎ A.改变旧式价值观念 B.引发学生运动的高涨 C.推动传统社会转型 D.加快了民主革命进程 ‎ ‎ ‎ ‎21. 戊戌新政时期,清政府在全国推行由小学、中学至大学的、与国际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到1909年,新式学堂已达59117所。变法失败后,京师大学堂和中小学堂得以保留。据此分析可知(        ) ‎ A.戊戌变法除了教育之外没有建树 B.戊戌变法建立了完善的教育体系 C.戊戌变法推动了中国教育近代化 D.戊戌变法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 ‎ ‎ ‎22. 1941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选举边区18名政府委员时,共产党员有7人,徐特立当即声明表示退出。某班同学对他退出的原因作出了以下推断,其中最准确的解释应是(        ) ‎ A.共产党人具有强烈的高风亮节 B.共产党人抵制高官厚禄的诱惑 C.中国共产党善于发现和重用其他人才 D.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 ‎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23. 毛泽东说:“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体现的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是(        )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 ‎24. 据史书记载,商王的名号大部分以天干命名,如盘庚、武丁、祖甲、帝乙等。西周时期,以德行为王的谥号,如文王、武王、康王、孝王、厉王等。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商朝创立干支纪年法 B.西周代商体现了“天道轮回” C.西周崇尚“敬天保民” D.德行是西周王位继承的依据 ‎ ‎ ‎ ‎25.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 ‎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 ‎26. 明清瓷器绘画中,常见的有“三纲五常图”、二十四孝图,以及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千里走单骑、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文学作品的题材。据此可知(        ) ‎ 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 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 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 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 ‎ ‎ ‎27. 雅典城邦戏剧开演前,为国牺牲的公民子女会被请上舞台,城邦事务发言人当众宣布他们可以在成年以前得到抚恤金,然后这些遗孤又会被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席就座。这说明(        ) ‎ A.城邦重视教化功用 B.公民享有特殊权利 C.民主政治的优越性 D.福利制度开始出现 ‎ ‎ ‎ ‎28. 在宗教改革中加尔文提出,教会由选民选出,既不隶属于教皇,也不隶属于诸侯;教职也由选举产生,从教徒中选出长老会和牧师管理会,这反映出加尔文宗教改革(        ) ‎ A.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 B.有利于缓和不同教派的矛盾 C.具有浓厚的新型民主色彩 D.有利于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 ‎ ‎ ‎29. 2019年电影票房排行榜之首《哪吒之魔童降世》,虽改编自中国神话故事,但却是一部价值观很“现代化”的作品。讲述了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故事,体现了“不被命运所禁锢,勇于和命运抗争”的主题。上映首日,就取得了1.37亿元的高票房。这说明电影艺术(        ) ‎ A.折射人生真相,触动精神共鸣 B.以盈利为目的的投资商业运作 C.是对外进行文化渗透的主阵地 D.提升综合国力,使价值观融合 ‎ ‎ ‎30. 世界法律一般划分为五大法系:大陆法系,英美法系,阿拉伯法系,印度法系和中华法系。根据你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背景的了解,指出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是(        ) ‎ A.重私法和法典权威,明确立法与司法分工 B.以礼入法,礼刑结合,国家确认家族法规 C.以判例法为主要表现形式,宗教教规入法 D.效法英美,中西结合,救亡图存色彩强烈 二、非选择题 ‎ ‎ ‎ 文官制度是古今中外重要的用人制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纵观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的发展趋势,其选拔范围在不断地走向扩大和开放,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隋唐时期,中国再度实现了大一统,创立科举制,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向社会各阶层人士敞开了入仕的大门,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 ‎ ‎——摘编自张国安《中国古代文官选拔制度及其现代借鉴》‎ 材料二    光荣革命后,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19世纪5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加大了政府工作量,也使得政府工作变得更加复杂化、更加专业化,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 ‎ ‎——摘编自徐愿《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及其影响》‎ 材料三    (英国)文官职责是执行政府的政策。他们是“非政治份子”,不参加党派斗争,不参加政党政治活动,不得竞选议员,保持政治中立。在内阁时常更迭的情况下,他们不与内阁共进,无过错不被免职。还经常受大臣们的咨询,向其提供情报、知识、经验。这些职能的行使,使文官成为统治阶级“从不更迭”的幕后政府。 ‎ ‎——摘编自鲍红信《英国近代文官制度的建立》‎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材料四    以1994年《国家公务员录用暂行规定》正式颁布为标志,我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该规定实施20年以来,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 ‎——摘编自韩达亮《当代中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浅析》‎ ‎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 ‎ ‎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原因及影响。‎ ‎ ‎ ‎(3)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初,废弃了秦代法律的严酷繁杂成分,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 ‎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第二版)》‎ 材料二    第8条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前项契约,仅得依当事人相互的同意或法律规定的原因取消之。 ‎ ‎——摘自1804年《法国民法典》‎ 材料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摘自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 ‎ ‎(1)根据材料一概括汉律的特点。‎ ‎ ‎ ‎(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立法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国民法典》得以颁布的社会背景。‎ ‎ ‎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世界政治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据材料三指出这种发展的具体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过程中的共同点。‎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0-2021学年山东青岛高二上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 ‎1.‎ ‎【答案】‎ D ‎【考点】‎ 分封制 ‎【解析】‎ 本题考查分封制。‎ ‎【解答】‎ 据材料可知,此制度是指分封制,从材料中“同一文化、同一政府、同一制度的大同观念”信息可知,分封制有利于后世统一国家的建立,D正确;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确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A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强化王室对土地人口的控制,C错误。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郡县制 ‎【解析】‎ 本题考查郡县制的影响。‎ ‎【解答】‎ 据材料中“秦灭六国……此乃古代贵族封建势力之逐渐崩溃”可知这指的是分封制的崩溃,三公九卿制是中央官制,故A项排除; “封建势力崩溃”即分封制崩溃,贵族政治走向崩溃,“平民政权创立”指的是官吏由皇帝任免,即官僚政治,“封建势力崩溃到平民政权创立”即由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而郡县制的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 刺史制是监察制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C; 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改革,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排除。 故选B。‎ ‎3.‎ ‎【答案】‎ C ‎【考点】‎ 宋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解答】‎ 西汉通过内、外朝制衡分化相权,故A项错误; 三长制是配合均田制的地方基层组织形式,不能分割丞相的行政权,故B项错误; 宋代设立三司使以分割丞相的财权,故C项正确; 清代设军机处使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明代时已废除丞相,故D项错误。 故选C。‎ ‎4.‎ ‎【答案】‎ A ‎【考点】‎ 清朝的军机处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军机处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它曾是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的权力中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它”是军机处,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A正确; 丞相制度在明朝时就已被废除,故B排除; C项与军机处的出现无关,故排除; 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故D排除。 故选A。‎ ‎5.‎ ‎【答案】‎ B ‎【考点】‎ 古代罗马的政治制度 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和实质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代雅典民主制度和古代罗马政治制度的比较,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综合分析和比较的能力。‎ ‎【解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雅典和罗马的主要机构及运行方式本质上是雅典的民主政治与古罗马的贵族政治的不同,B项正确; A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排除; CD两项从材料中无法对比得出,故排除。 故选B。‎ ‎6.‎ ‎【答案】‎ B ‎【考点】‎ 英国君主立宪制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议会由上院与下院组成,内阁由下院多数党组成,其首相在形式上经国王任命。所以,材料中的①是国王,②是上院,③是下院,④是内阁。 故选B。‎ ‎7.‎ ‎【答案】‎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B ‎【考点】‎ 美国1787年宪法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1787年宪法。‎ ‎【解答】‎ 据材料“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结合所学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重视分权制衡,权力制约,故B正确; 加强了联邦政府权力,属于联邦制,不符合材料信息,故A排除; 材料未涉及中央集权政治,故C排除; 责任内阁属于英国,故D排除。 故选B。‎ ‎8.‎ ‎【答案】‎ A ‎【考点】‎ 资产阶级代议制 ‎【解析】‎ 本题考查资产阶级代议制。‎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法国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故A项正确; 1689年《权利法案》的通过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的建立,故B项错误; 1875年新宪法的颁布使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而不是共和国,故C项错误; 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是在1783年,故D项错误。 故选A。‎ ‎9.‎ ‎【答案】‎ B ‎【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解答】‎ 从材料“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中可以看出,总统发布的命令等需要国务员“副署”,反映了对总统权力的限制,故B项正确; 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三权分立,A项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出主权在民和保障自由平等,故CD项排除。 故选B。‎ ‎10.‎ ‎【答案】‎ D ‎【考点】‎ 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解析】‎ 本题考查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解答】‎ 通过材料可知当时的时局特征:中央政府对各省控制不力,派系之间战争不断,类似春秋战国时期。尤其是根据材料中的“皖直交斗”可直接判断是皖系和直系之间的斗争,进而可以得出D项正确; 太平天国运动时期、义和团运动时期和辛亥革命时期没有发生各省之间的混战,且这三个时期还没有出现直系和皖系军阀,故可排除ABC三项。 故选D。‎ ‎11.‎ ‎【答案】‎ A ‎【考点】‎ 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解析】‎ 本题考查孝文帝改革。‎ ‎【解答】‎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在魏晋南北朝战乱纷争的年代里,有利于北方各民族的交流与融合,故选A项; 通过所学知识可知,在魏晋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的选官制度,这种选官方式促使汉族门阀制度逐渐产生,而不是孝文帝改革,排除B项; 孝文帝改革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促使各民族的交融,促使其统治基础得到加强,而不是削弱,排除C项; 在孝文帝改革中,把都城由平城即今天的山西大同,迁到了洛阳,使得洛阳的战略地位得到了加强,而洛阳不属于关中地区,排除D项。 故选A。‎ ‎12.‎ ‎【答案】‎ B ‎【考点】‎ 商鞅变法的作用 ‎【解析】‎ 本题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 材料“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即按照军功大小授予官位和爵位的军功爵制,有利于打破奴隶主贵族垄断政权的特权、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故B符合题意; 商鞅变法中规定“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制,故A不符合题意; 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 商鞅变法实行什伍、连坐制,强化了对基层民众的管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 ‎【答案】‎ C ‎【考点】‎ 九品中正制 ‎【解析】‎ 本题考查九品中正制。‎ ‎【解答】‎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根据材料“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生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并结合所学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选官依据,导致了东晋时期崇尚门第的风气,故C项正确; 军功爵制是商鞅变法时期和秦朝的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 察举制是汉朝出现的选官制度,选官依据是“品行”,与材料信息不符,故B项错误; 科举制形成于隋朝,与材料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故选C。‎ ‎14.‎ ‎【答案】‎ B ‎【考点】‎ 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唐代科举制。‎ ‎【解答】‎ 表格中无论是进士科、明经科还是制举考试,小姓、寒族人员都可以参加,这说明当时官吏人才来源基础扩大,B正确; 尽管表格中士族阶层中举的人数最多,但不能说明拥有科举特权,排除A; C项错在“决定”,说法绝对,排除; 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国家选才侧重点,排除D。 故选B。‎ ‎15.‎ ‎【答案】‎ D ‎【考点】‎ 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解析】‎ 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相关知识。‎ ‎【解答】‎ 由“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呈送上级”可知,这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是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项正确; 从材料可知是秦朝的“上计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故A项错误; 材料只是将治理情况汇编成册,呈送上级,并未涉及到政府财税收入,故B项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君主权力,故C项错误。 故选D。‎ ‎16.‎ ‎【答案】‎ C ‎【考点】‎ 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监察制度 汉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汉朝刺史的相关知识。‎ ‎【解答】‎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丞相是中央的行政官员,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A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郡守是地方行政官员,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B错误;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期设置刺史,以督察郡国守相、强宗豪右为宗旨,周行郡国,代表中央负监察之责,故C正确;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御史大夫是中央负责监察的官员,这与题干所给材料不符,故D错误。 故选C。‎ ‎17.‎ ‎【答案】‎ C ‎【考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文官制度的相关知识。‎ ‎【解答】‎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从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时间上来看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时期,是工业革命使社会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才导致了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选项C符合题意; 传统选官制度弊端是原因但不是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英国政府的推动也是原因不是近代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主要原因,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 近代英国文官制度的确受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但只是客观原因而不是主要原因,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C。‎ ‎18.‎ ‎【答案】‎ A ‎【考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拓展 ‎【解析】‎ 本题考查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 由材料可知,经改革的英国文官“由独立于党派之外……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故可得出英国文官制度改革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故A符合题意; 英国责任内阁制形成于1721年,故B不符合题意; “杜绝”表述过于绝对,故C不符合题意; 英国文官独立于党派之外,并非党派制度,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9.‎ ‎【答案】‎ D ‎【考点】‎ 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与拓展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美国的文官制度。‎ ‎【解答】‎ 实行文官制度后,政府官员不再与政党有关联,国会中的党派之争不会影响政府的运作,这是对分权制衡体系的完善,故D项正确; 材料主要反映出美国通过《文官制度条例》,避免了文官的党派化,党派的矛盾激化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 ‎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独立战争后,特别是1787年宪法颁布以后,美国实现了法治,排除B项; “政党分赃制”导致美国政府官员党派化严重,而非政府腐败,排除C项。 故选D。‎ ‎20.‎ ‎【答案】‎ C ‎【考点】‎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 科举制 ‎【解析】‎ 本题考查科举制废除带来的影响。‎ ‎【解答】‎ 根据“庞大的新型学生群体很快从学堂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的各种运动中去,从而引起了旧社会体系的结构性变动”可知,这体现的是科举制的废除推动了传统社会的转型,C选项符合题意; 改变旧式价值观念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 材料没有涉及学生运动,B选项排除; 材料与民主革命进程无关,D选项排除。 故选C。‎ ‎21.‎ ‎【答案】‎ C ‎【考点】‎ 戊戌变法的意义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 ‎【解答】‎ 材料体现的是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兴办了与国际社会接轨的近代三级教育体制,这些改革的成果得以最终保留,有利于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故C正确; 戊戌变法是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开端,A说法错误,排除; B项错在“完善”,排除; 戊戌变法以顽固势力的镇压而告终,并没有建立起近代代议制政体,故D排除。 故选C。‎ ‎22.‎ ‎【答案】‎ D ‎【考点】‎ ‎“三三制”‎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三三制”。‎ ‎【解答】‎ 根据“三三制”的规定,在政权机构和民意机关的人员名额分配上,代表工人阶级和贫农的共产党员、代表和联系广大小资产阶级的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代表中等资产阶级、开明绅士的中间分子各占三分之一。而根据材料中“共产党员有7人”可知超过了三分之一,故徐特立的退出是为了贯彻“三三制”原则,故D项符合题意; A项本身说法是正确的,但是不符合题意,材料主要体现的是共产党员贯彻“三三制”的原则,故排除; B项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故选D。‎ ‎23.‎ ‎【答案】‎ C ‎【考点】‎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答】‎ 根据材料中“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可知,该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故C正确; ABD选项与题意不符,排除。 故选C。‎ ‎24.‎ ‎【答案】‎ C ‎【考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答】‎ 根据材料“据史书记载,商王的名号大部分以天干命名,如盘庚、武丁、祖甲、帝乙等。西周时期,以德行为王的谥号,如文王、武王、康王、孝王、厉王等”,可知西周时期的统治者开始注重德行,不仅要顺从天意,又要适应人心,故选C项; 干支纪年法传说起源于黄帝时期,实际萌芽于西汉初,始行于王莽新朝,排除A项; 材料说的是商周王名号不同,与“天道轮回”无关,排除B项; 宗法制是西周王位继承的依据,排除D项。 故选C。‎ ‎25.‎ ‎【答案】‎ C ‎【考点】‎ 儒家思想的形成 百家争鸣 ‎【解析】‎ 本题考查孟子的思想。‎ ‎【解答】‎ ‎“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与“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本义不符,故A错误;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故B排除; “以德行仁者王”体现了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故C正确; 材料所体现的内容与宗法制无关,故D排除。 故选C。‎ ‎26.‎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答案】‎ A ‎【考点】‎ 宋明理学 ‎【解析】‎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影响。‎ ‎【解答】‎ 明清瓷器绘画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A正确; 材料所涉及的瓷器绘画中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决定的,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宣扬传统正统观念,排除B项; 材料没有涉及到经济价值,排除C项; 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影响,而不是手工艺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排除D项。 故选A。‎ ‎27.‎ ‎【答案】‎ A ‎【考点】‎ 古希腊城邦 ‎【解析】‎ 本题考查古希腊城邦的相关知识。‎ ‎【解答】‎ 题干突出了为城邦服务的荣誉意识,激励更多的人为城邦服务,说明城邦重视教化功用,A正确; 为城邦牺牲的公民子女享有特殊的荣誉不能体现所有公民享有特殊权利,B错误; 激励体制是很多政治的共性,不能体现民主政治的优越性,C错误; 从题干中不能体现福利制度开始出现,D错误。 故选A。‎ ‎28.‎ ‎【答案】‎ C ‎【考点】‎ 宗教改革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加尔文宗教改革的相关知识。‎ ‎【解答】‎ 依据材料可知,加尔文在宗教改革中实行了选举制度,这与罗马教皇控制下的天主教有明显不同,而选举制度在当时明显具有新型民主色彩,故C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政教的关系如何,因此仅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加尔文宗教改革具有推动政教合一之意图,故A项错误; 加尔文宗教改革明显反对罗马天主教的控制,至于与其他教派的关系是否紧张、能否缓和从材料中均不得而知,故B项错误; 材料体现的是宗教改革中教会的产生方式,没有涉及加尔文宗教改革是否可以强化世俗国王的权力,故D项错误。 故选C。‎ ‎29.‎ ‎【答案】‎ A ‎【考点】‎ 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解析】‎ 本题考查影视艺术与人类生活。‎ ‎【解答】‎ 材料中的哪吒“逆天而行斗到底”的成长经历、“不被命运所禁锢,勇于和命运抗争”等,体现了电影艺术折射现实的人生经历,能够触动人们的精神共鸣,故A项正确; 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C项夸大且不符合史实,D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均排除。 故选A。‎ ‎30.‎ ‎【答案】‎ B ‎【考点】‎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传统中华法系的特征。‎ ‎【解答】‎ 依据所学可知,中华法系的特点有:第一,法律以君主意志为主;第二,礼教是法律的最高原则;第三,刑法发达,民法薄弱;第四,行政司法合一。据此分析B项符合题意; A、C、D表述均与上述特点不符,故排除。 故选B。‎ 二、非选择题 ‎【答案】‎ ‎(1)特点: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 ‎(2)原因: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 影响:有利于提高政府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促进了西方文官制度建立与完善。‎ ‎(3)意义:推动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有利于人才的选拔;有助于干部队伍的年轻化和专业化。‎ ‎【考点】‎ 新中国的公务员制度 西方文官制度的影响 西方文官制度的背景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古代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外选官制度。‎ ‎【解答】‎ ‎(1)根据材料“逐渐由统治阶级内部选拔发展到向全社会开放”“把平等竞争机制引入选官制度”“使封建政府可以从社会各阶层吸纳大量优秀人才进入各个管理部门”可概括出中国古代文官选拔的特点是具有面向社会的开放性;具有公开竞争的平等性;具有择优录取的选拔性。‎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2)原因,根据材料“旧制度带来贪污腐败、卖官鬻爵、政治丑闻屡见不鲜”“这些严重影响到工业资产阶级要求加速发展经济和实现自由竞争的愿望”“需要更多的专业人员管理这些新老产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近代文官制度产生的原因是旧的选官制度导致了政治腐败;工业发展要求文官队伍更加专业化;资产阶级平等自由思想的推动。‎ ‎(3)意义,根据材料“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正式建立……一大批优秀人才陆续进入国家机关工作,为国家公务员队伍建设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人事制度、人才选拔、干部队伍等方面说明我国实施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的意义。‎ ‎【答案】‎ ‎(1)特点:崇尚宽简,皇权至上,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 ‎(2)原则:自由平等原则;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 社会背景: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的建立;法学家的贡献;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3)发展: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共同点:通过立法维护民主。‎ ‎【考点】‎ 改革开放后的法治建设 ‎“大陆法系”‎ 秦汉时期的法治 东西方政治制度的比较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汉律的特点。‎ ‎(2)本题主要考查《法国民法典》的相关知识。‎ ‎(3)本题主要考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近代以来中国和西方在追求民主法制过程中的共同点。‎ ‎【解答】‎ ‎(1)根据材料中的信息“由萧何制定了崇尚宽简的《九章律》……汉律强调皇权至上,法自君出”“儒家经义成为其法理的基础”可得出特点为:崇尚宽简,皇权至上,儒家经义成为法理基础。‎ ‎(2)根据材料中“所有法国人都享有民事权利”“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可归纳出原则为自由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原则、契约原则。社会背景则依据所学知识回答即可。‎ ‎(3)根据材料中的出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容中第一条体现了国家政权性质,第二条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四个材料中的共同方面是都以法律形式确立政治制度,体现了以立法形式维护民主的特点。‎ 第17页 共20页 ◎ 第18页 共20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