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5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4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四第15讲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课件(43张)

第 15 讲 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专题四   选修部分 内容索引 核心知识排查 热点重点深化 考 纲要求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2.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2)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3) “ 非战公约 ” 、国际联盟。 3.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过程; (3)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4. 雅尔塔体制下的 “ 冷战 ” 与和平: (1) 美苏 “ 冷战 ” 局面的形成; (2)20 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3) 联合国的产生及其在维护世界和平中的主要活动。 5.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2) 中东战争; (3) 两伊战争; (4) 海湾战争。 6.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 核心知识排查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与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1. 第一次世界大战 (1) 背景 ① 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本原因。 ② 帝国主义之间的基本矛盾导致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两大军事侵略集团的形成。 ③ 在一战中,科技进步使潜艇、飞机、坦克和大炮等新式武器问世并用于战争。 ④ 20 世纪以来,德国形成军国主义和极端民族主义思潮。 (2) 过程 ① 20 世纪初,巴尔干半岛地区成为欧洲的火药桶,萨拉热窝事件成为一战的导火线。 ② 一战爆发后,从马恩河战役到凡尔登战役进入旷日持久的消耗战。 ③ 一战以欧洲为主战场,主要形成了三条战线:即西线、东线和南线。 ④ 索姆河战役中,英军首次使用了坦克。 ⑤ 美国于 1917 年参战,俄国因为爆发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坚决退出帝国主义战争 。 ⑥ 1918 年,德奥集团在协约国的总攻下失败,一战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 (3) 影响 ① 第一次世界大战直接经济损失达 3 000 多亿美元,夺走了 2 000 多万人的生命。 ② 一战使西欧相对衰落,使美国、日本崛起,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 ③ 一战中,德国爆发了 “ 十一月革命 ” ,匈牙利爆发了匈牙利革命,俄国爆发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④ 一战也引发了亚非拉民族独立运动浪潮,打击了西方殖民统治。 2.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1)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体系 华盛顿体系 构成 由对德《凡尔赛和约》及对奥、保、匈、土等国的和约共同构成 《四国条约》《五国条约》《九国公约》 实质 列强在欧洲、非洲和中东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新秩序 列强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确立的国际关系格局 影响 暂时缓和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矛盾,但由此建立起的和平并不长久 (2) 国际联盟 ① 1920 年在瑞士的日内瓦建立了国际联盟,国际联盟为英、法所操纵。 ② 国际联盟是世界上第一个普遍的国际性组织,它的宗旨是增进国际间的合作并保持和平与安全。国联的主要组织有大会、行政院与常设秘书处。 ③ 国联成立后,有两大任务,一是维护世界和平,制止侵略;二是处理世界范围的卫生、经济、社会方面的问题。 (3) 《非战公约》: 1928 年,美、英、法等十五个国家签署了《非战公约》,这成为二战后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法西斯的重要法律依据 。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和雅尔塔体系下的 “ 冷战 ” 与和平 1. 第二次世界大战 (1) 背景 ① 凡尔赛 — 华盛顿体系所隐含矛盾的发展。 ② 帝国主义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③ 20 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的 “ 催化 ” 作用。 ④ 局部反法西斯力量未能形成国际反法西斯联盟。 ⑤ 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 (2) 过程 项目 扩大 转折 反攻 西欧 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   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北非 英军与德、意军队展开拉锯战 阿拉曼战役 美、英联军在西北非登陆 苏德 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突袭苏联 莫斯科之战、斯大林格勒战役 库尔斯克战役 太平洋战场 日军突袭珍珠港 中途岛海战 瓜岛争夺战 (3) 影响: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战争。 ① 为基本清除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势力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使和平思想深入人心。 ② 深刻影响了战后世界局势。 ③ 客观上推动和诱导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④ 唤起了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生命与自由等问题的重视和反思 。 2. 雅尔塔体系下的 “ 冷战 ” 与和平 (1) “ 冷战 ” 的原因 ① 二战后,苏、美、英等大国以雅尔塔会议为中心确定了战后世界格局,即雅尔塔体系。 ② 雅尔塔体系是建立在战时军事实力基础上的,具有大国强权和霸权主义色彩,结束了欧洲国家作为世界中心的国际格局,为美苏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③ 二战后,美国经济和军事实力超群,苏联也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世界强国,战后形成了一个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 ④ 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不同,使全球战略矛盾对立。美国为了称霸,挑起了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 “ 冷战 ” 。 (2) “ 冷战 ” 的形成 ① 1946 年,美国驻苏外交官乔治 · 凯南提出 “ 八千字电报 ” 的遏制理论。 ② 1946 年,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著名反共反苏的 “ 铁幕演说 ” 。 ③ 1947 年,杜鲁门在国会发表咨文,咨文反映出来的美国外交政策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的提出标志着美国对外政策一大转变,也是 “ 冷战 ” 全面开始的标志。 ④ 1947 年 6 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出 “ 马歇尔计划 ” ,它是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 ⑤ 1949 年,苏联联合五个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成立 “ 经互会 ” ,以对抗马歇尔计划。 ⑥ 1949 年,美国联合加拿大等十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1955 年,苏联联合东欧七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华沙条约组织。北约与华约的成立,标志着战后欧洲出现两个敌对的军事集团。 (3) 美苏争霸 ① 斯大林去世后,赫鲁晓夫开始调整对外政策,世界出现美苏争霸的局面。 ② 美苏争夺的重点是欧洲,柏林是美苏较量的重点。 ③ 美苏争霸的核心是军备竞赛, 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苏核力量处于均势。 ④ 美苏争霸使世界处于核均势下的恐怖和平, 1962 年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突出表现 。 (4) 缓和与对抗 ① 1969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提出尼克松主义的新外交政策。美苏关系出现了缓和。 ② 1975 年,欧洲大多数国家和美国等签署《赫尔辛基宣言》,标志着 “ 冷战 ” 对峙得到了一定的缓解。 ③ 1979 年,苏联出兵阿富汗。 ④ 1980 年美国提出用武力遏制苏联的 “ 卡特主义 ” 。 1981 年里根总统提出 “ 以实力求和平 ” 的新遏制政策,美苏关系再次陷入低谷。 ⑤ 1985 年苏联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他提出 “ 新思维 ” 理论,美苏关系进入第二次缓和阶段 。 ⑥ 1991 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也意味着美苏 “ 冷战 ” 的结束 。 三、二战后的局部战争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1.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1) 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 ① 1950 年,美国发动了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从 1950 年到 1953 年,最终美国战败,签署《朝鲜停战协定》,朝鲜战争是 “ 冷战 ” 的产物,是二战后第一次大规模的国际性局部战争。 ② 1961 年,美国又发动越南战争,它是美苏两国和两种社会制度的较量, 1973 年美国战败,它是美国战后陷得最深、拖得最久、代价最大的一次以失败告终的战争。 (2) 中东战争 ① 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也是中东战争的根源所在。 ② 1948 年~ 1982 年阿拉伯国家与以色列之间爆发了 5 次战争,都称之为中东战争。 ③ 1977 年,萨达特正式访问耶路撒冷,开始了埃、以之间的和平谈判, 1978 年,美、以、埃三国签署《戴维营协议》。 ④ 1993 年,巴、以双方在美国签署《奥斯陆协议》,这是中东和平的一个重大突破。 ⑤ 1995 年,以色列总理拉宾被刺杀,中东和平进程受阻。 (3) 两伊战争 1980 年,伊朗和伊拉克爆发了一场长达 8 年的战争,即两伊战争,它是二战后持续时间较长、损失消耗最大的局部战争。 (4) 海湾战争 ① 1990 年 8 月,伊拉克突然发动对科威特的侵略战争, 1991 年,美国对伊拉克发起代号为 “ 沙漠风暴 ” 的军事行动。海湾战争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是多国部队对伊拉克进行空中轰炸;第二阶段是地面作战阶段,战争以伊拉克的失败而告终。海湾战争是 “ 冷战 ” 结束后第一场大规模的局部战争,也是第一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高科技战争。 ② 2003 年,美国以打击萨达姆政府的大规模杀伤性 武器为 借口,发动了伊拉克战争,这场战争的高科技含量大大超过海湾战争 。 2.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1) 联合国 ① 1943 年,美、中、英、苏四国签署《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布尽快建立一个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② 1945 年 4 月,联合国家国际组织会议在美国旧金山开幕。 1945 年 10 月,联合国正式成立。 ③ 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各国间的友好关系等四项。联合国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等一些常设机构。 ④ 联合国在它成立后的一段时间里,为世界和平作出了一些贡献。 ⑤ 裁军和军备控制是联合国的重要任务,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也十分突出,维和部队称之为蓝盔部队。 (2) 和平与发展 ①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② 和平是发展的前提,和平推动发展;发展是和平的保障,发展促进和平。 ③ 21 世纪,战争威胁依然存在,世界和平力量进一步增强。 热点重点深化 (1) 大致分两个阶段: 1939 年到 1942 年为第一阶段, 1942 年到 1945 年为第二阶段。 ① 第一阶段的特点:法西斯国家不断展开进攻,把战争推到最大规模;反法西斯力量处于战略防御阶段,逐渐联合起来,组成了反法西斯联盟。 ② 第二阶段的特点:战争发生转折,战争形势朝着有利于反法西斯国家的方向发展,最终打败了法西斯国家。 考向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阶段特点、主要战场及其 性质 (2) 主要战场:中国战场、西欧战场、北非战场、苏德战场、太平洋战场以及后来开辟的欧洲第二战场等 。 ① 各个战场的基本目标都是要打败残忍的侵略成性的法西斯国家,因此总体性质都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这一性质在战争中占主要地位。 ② 具体到各个战场又有所区别,中国战场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苏德战场具有卫国战争的性质,西欧战场具有民族解放的性质,而北非战场却具有争夺殖民地的性质,太平洋战场具有争霸的性质 。 1. 命题点:二战中英法对德国的经济封锁 (2018· 课标全国 Ⅲ , 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德国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后,欧洲紧张局势不断加剧,英法两国酝酿对德实行经济封锁。英国成立经济作战部,开始从陆地到海洋,从武器、军备到石油、机械甚至牲畜,对德全面经济封锁。 1939 年 11 月,英法成立经济协调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共同派代表团到海外进行采购军火和战略原料的谈判,试图以优惠购买政策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英法两国海军对中立国港口向德国转运的货物进行检查,扣留数百艘德国在海外的商船。为了切断对方和保护自己的经济供应线,敌对双方在北海和北大西洋多次展开海战。截止到 1940 年 4 月,英法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经济封锁使德国的进口额下降到战前的 43% 。 —— 摘编自 [ 英 ] 利德尔 · 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史》 等 真题导练 (1) 根据材料,概括英法对德施行经济封锁的措施。 答案 指导语 首先从材料中寻找关键词句: “ 经济作战部 ”“ 经济协调委员会 ” “ 阻止战略物资流入 ”“ 海战 ”“ 切断经济供应线 ” 。然后从政治、经济、军事三种手段 ( 三个角度 ) 进行概括。 答案  成立 专门领导机构;以经济手段阻止德国获取战略物资;以军事手段切断德国的海上运输线。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法对德采取经济封锁的作用。 答案 指导语 “ 作用 ” 根据以下关键信息概括: “ 击沉德国潜艇及其他舰只多艘 ”“ 进口额下降 ”“ 阻止战略物资流入德国 ” 。 答案  减少 了德国的战略资源供应;消灭了德国部分海军力量。 (1)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 “ 热战 ” 原因 ① 根本原因:在美苏冷战的重点地区欧洲,两国没有直接发生战争,但在亚洲,美国控制能力较低,苏联也不能直接控制,于是为了确保在该地区的利益,在冷战中出现了 “ 热战 ” 。 ② 直接原因:在朝鲜,美国希望铲除朝鲜半岛的社会主义力量。朝鲜内战一爆发,美国政府出于冷战意识,认为这是社会主义阵营有计划的集体行动,于是立即做出反应。在越南,美国担心越南革命会在东南亚引起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力量的普遍增长,所以在法国撤出越南后,美国立即开始向越南渗透。 考向二 雅尔塔体系下的局部战争 (2)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局部战争出现的原因 ① 地区资源及种族、宗教、领土纷争等矛盾交织在一起。 ② 美苏争霸的冷战格局的影响,为争夺世界霸权,插手、干涉别国内政。 ③ 殖民主义的遗留问题,新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影响了这些地区的矛盾和冲突 。 (3)20 世纪 90 年代初的国际关系格局演变对局部战争的影响 ①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由于苏联经济的衰退和戈尔巴乔夫的 “ 新思维 ” 战略,国际冷战格局开始降温,呈现美攻苏守的特点,局部战争增多。 ② 20 世纪 90 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近半个世纪的冷战格局消失,原来抑而未发的各地民族和领土等争端在国际力量失衡状态下爆发 。 2. 命题点:美国与两次局部战争 ( 越南战争与海湾战争 ) (2013· 课标全国 Ⅰ , 47) 材料一  越南战争使美国的政界、军界高层在后来进行战争决策时 “ 形成一种新的共识:美国只应把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最后一种手段;只有当美国国家利益明显受到影响时方可这样做;只有当获得公众强有力的支持时才能这样做;只有在有可能相对较快地以较小代价取得胜利时才能这样做 ” 。 —— 摘编自哈佛 · 西提可夫《越战的战后影响》 真题导练 材料二   1990 年 12 月,海湾战争 “ 沙漠风暴 ” 行动发起之前,美国总统乔治 · 布什表示: “ 你们尽管放心,倘若需要采取军事行动,绝不会出现另一个越南。 ” —— 摘编自威廉 · 黑德等编《回顾越南战争》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海湾战争没有成为 “ 另一个越南 ” 的原因。 指导语 从材料信息看,美国对越南战争的教训总结为:军事力量是最后不得已的手段;只有美国利益受到明显影响才动用武力;只有得到公众支持才发动战争。海湾战争美国明显吸取了越南战争的教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动武前,美国采取了一系列非军事措施,如制裁等;海湾战争美国联合组建了多国部队,并得到联合国授权,还属于高科技战争,所以海湾战争没有成为 “ 另一个越南 ” 。 答案 答案  美国 吸取越南战争教训,确定战争决策的原则;越南战争实际上是美国与越南及其支持者的较量,海湾战争是多国部队与单一国家的较量;越南战争是美国发动的战争,海湾战争是联合国授权的行动;海湾战争是高科技战争。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次战争的结果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答案 指导语 注意从两次战争对 “ 国际关系 ” 影响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答案  越南 战争:推动美苏关系走向缓和;有利于世界多极化趋势。 海湾战争:强化了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使中东地区的局势更加复杂化。 (1) 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① 地位:联合国是由主权国家组成的最具普遍性的国际组织,它反映出当今世界的多元化和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一个缩影。 ② 作用 是实践多边主义的最佳舞台,是最具代表性的世界性集会场所,是各会员国最重要的国际讲坛。 是缓和国际冲突的重要渠道,是集体应对各种威胁和挑战的有效平台,是维护和平的一个基地。 推进了人权进步和世界非殖民化进程。 考向三 维护世界和平的联合国 是推动发展的先驱,为促进全球经济、社会发展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为改善人类处境作出了重大贡献。 是制定国际法和国际规则的主要机构 。 (2) 联合国与国际联盟的比较 ① 相同点 都是世界大战的产物,反映了世界人民维护和平的心声。 都是普遍性的国际组织。 其宗旨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都曾为大国所控制或操纵 。 ② 不同点 国联强调大会全体一致原则;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因而前者在运行机制上有很大弊端,后者更具有现实合理性与权威性。 国联把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苏联排斥在外,而美国未参加;联合国则是美苏两个大国起着决定性作用,因而后者更具有普遍性和强制力。 国联的委任统治制度实质是大国瓜分殖民地的 “ 外衣 ” ;而《联合国宪章》主张尊重各国人民的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 。 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促进世界发展上作用有限,并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而联合国在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在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上发挥了重大作用。 国联由于未能制止侵略而威望急剧下降,最终消亡;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组织。 3. 命题点: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 (2018· 课标全国 Ⅱ , 4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 年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共同签署了《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战后建立一个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国际组织,奠定了联合国成立的基础。 1944 年 8 ~ 10 月,中、美、英、苏四国代表在美国举行会议,中国代表团提出的关于处理国际争端的原则等多项建议后来被纳入联合国宪章,被称为 “ 中国建议 ” 。 10 月 9 日,中、美、英、苏四国同时发表了《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确立了未来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内容。 1945 年 4 月,联合国制宪会议在旧金山召开, 四 个 发起 真题导练 国 的 首席代表轮流担任大会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为会议正式语言,设立了中、美、英、苏、法等十四国首席代表组成的执行委员会。 6 月 25 日制宪大会一致通过《联合国宪章》。次日,与会的 50 个国家举行签字仪式,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宪章上签字,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 。 ——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的《中国近代通史》 (1) 根据材料,概述中国在参与联合国创建过程中的主要活动。 指导语 中国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活动,主要是提出建议和签署文件。 答案  签署 宣告成立联合国的《关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项被纳入联合国宪章的 “ 中国建议 ” ;发表初步描绘联合国蓝图的《关于建立普遍性国际组织的建议案》;参与组织联合国制宪会议,签署《联合国宪章》。 答案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主要原因。 答案 指导语 “ 原因 ” 要联系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贡献和对联合国建立的贡献来进行说明。 答案  在 抗击法西斯侵略的战争中做出卓越贡献,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较早提出创建联合国设想;积极推动联合国创建。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