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02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02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秦汉作业

高考模拟精准练(解析版)‎ ‎1.(2019·河南高考模拟)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这说明了( )‎ A.周代天命观念逐渐消亡 ‎ B.秦注重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 C.神权不再与王权相结合 ‎ D.秦意在打破旧有的权力逻辑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皇帝制度。据材料“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既掌握‘天命’又主宰‘天下’”等信息可知,周天子既按上天的意志主宰天下,即“君权神授”;而材料中“王室衰微后,诸侯征伐只能获取实质上的‘天下’,却无法得到象征‘天命’的‘天子’身份”等信息可知,周王室衰微后,诸侯争霸,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共主,在诸侯中已经没有了“君权神授”; “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淡化‘天下’为‘天命’的赐予”等信息可知,秦始皇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而淡化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因此D正确;据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着重标榜自己的功德”,与周天子的“天命”观念的不同,A理解片面;据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与周代作为“天子”的周王,称谓的变化,没有体现“按功德分配身份地位,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始皇创制皇帝名号”与周天子相比的变化,是淡化了“君权神授”的“天命”观念,C说法错误。‎ ‎2.(2019·武清区杨村第一中学高考模拟)史学家吕思勉在《中国制度史》中说,秦以后由封建时代进入郡县时代,此后虽然出现过“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这表明( )‎ A.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 B.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 C.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 ‎ D.民主思潮的逐渐兴起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官僚政治。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皇帝直接任命中央和地方官员,实现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由“‘封建的四次反动’,但都以失败告终”可知,贵族政治终将被官僚政治所取代,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官僚政治符合历史趋势,而没有涉及皇权加强的信息,排除A。材料主旨不是强调血缘政治的影响深远,而是强调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历史发展的潮流,排除B。近代中国民主思想产生于19世纪末,排除D。‎ ‎3.(2019·贵州高考模拟)据记载:秦朝在建立之前,领兵作战的都是诸如将军、庶长、大良造、五大夫或客卿等,他们都是临时派遣的,事毕即解除兵权,仍归原职,不设太尉。而秦朝建立后,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这反映出( )‎ A.军权在专制统治中的重要性 ‎ B.太尉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 C.太尉是有职无权的临时官员 ‎ 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三公九卿制。根据“领兵作战的……都是临时派遣”、“有太尉一职而无太尉其人”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反映了军权的重要性,必须牢牢掌握在君主手中,故选A项;秦朝没有太尉其人,所以实际掌握军事指挥权说法有误,故排除B项;太尉并不是临时官员,故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不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故排除D项。‎ ‎4.(2019·河北高考模拟)“当周代贵族从周王那里接受头衔或封号时,他们把这些头衔、封号刻在礼器上,向祖宗汇报。与此相反,战国时期虽然农民的赐姓或者封号显示其地位是政治秩序中、法律意义上的一名自由人,却被刻写在最终上交给君主的登记簿上,”这一变化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农民已摆脱贵族政治压迫 ‎ B.分封制的社会基础扩大 C.宗法关系已丧失政治意义 ‎ D.君主权威出现专制趋势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君主专制的逐渐形成。材料“战国时期虽然农民的赐姓或者封号显示其地位是政治秩序中、法律意义上的一名自由人,却被刻写在最终上交给君主的登记簿上”反映了战国时期诸侯国君主对农民的户籍控制,体现了君主权威出现专制趋势,故D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农民与贵族的关系,而且农民是受到地主阶级的压迫,故A排除;农民并不是分封制的社会基础,故B排除;材料并不能说明当时宗法关系已丧失政治意义,故C排除。‎ ‎5.(2019·湖南高考模拟)秦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一套上下有序的制度体系,其中包括廷议制度,即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最后由皇帝裁定。据此可知该制度( )‎ A.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 ‎ B.标志君主专制的强化 C.导致中央集权被削弱 ‎ D.加强了对百官的监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的廷议制度。材料“国有大事皆由朝廷讨论后向皇帝提出意见”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故选A;材料没有反映君主权力的强化的信息,排除B;材料无关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材料无关对百官的监督,排除D。‎ ‎6.(2019·山东省实验中学高考模拟)据《汉书》等记载,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是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这体现了( )‎ A.一定的地方自治色彩 ‎ B.郡县制尚未广泛推广 C.汉代未真正实现统一 ‎ D.啬夫由中央直接任命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据材料在郡县制度下“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设三老、啬夫、游徼。三老掌教化,体制是尊。啬夫职听讼及赋税,其权尤重”可知,亭乡长官分工明确,百姓重视,以至于“人民竟有知啬夫而不知郡县的”,这是中央集中管辖的郡县制下的地方自治特点,A正确;据所学可知,早在秦朝郡县制就已广泛推广,B错误;据所学可知,汉代是统一王朝,C错误;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郡县长官由中央任命,亭乡则是郡县之下的民间自治机构,长官不是中央任命,D错误。‎ ‎7.(2019·湖南高考模拟)‎ 公元前220年起,秦朝陆续修建了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一条向东直通过去的燕、齐地区;一条向南直达吴、楚地区;一条从咸阳直达九原的直道。驰道宽50步,车轨宽6尺。道旁每隔三丈栽树一株。驰道的修建( )‎ A.促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 B.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C.削弱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 D.导致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依据材料可以看出秦朝修建以咸阳为中心的三条驰道,这有利于加强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故B项正确。在公元前221年国家就已经统一,故A项错误。材料的现象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管理,故C项错误。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出现在明清时期,故D项错误。‎ ‎8.(2019·北京高考模拟)下图为汉代画像石,它描绘了( )‎ ‎ ‎ A.井田制度下的集体劳作 ‎ B.牛耕技术的发展状况 C.土地兼并导致农民贫困 ‎ D.战乱造成的经济破坏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农业。根据图示画像砖展现了农民挑水、耕地、播种等土地耕作的繁忙景象,反映了小农土地生产劳作的状态,故B项正确。井田制是西周时期的土地制度,故排除A。图片信息无法体现土地兼并现象,故排除C。图片无法体现战乱造成的经济破坏,故排除D。‎ ‎9.(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考模拟)下图为西汉盐官、铁官分布图。西汉政府通过设立盐铁官,组成了全国盐铁的煮治和经营网络。对图文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A.西汉盐铁手工业生产分工细致 ‎ B.西汉盐铁官营推动民营商业活跃 C.盐铁产地都位于北方黄河流域 ‎ D.盐铁官的分布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盐铁官营。根据题干分布图可知汉代盐铁官分布主要集中于黄河流域,而盐铁属于手工业,说明当时黄河流域社会经济发展较快,选项D正确;材料未涉及盐铁生产分工,选项A排除;材料只反映出盐铁官分布情况,无法由此得出当时民营商业发展情况,选项B排除;材料反映出当时在长江流域也存在盐铁官,因此选项C排除。‎ ‎10.(2019·安徽高考模拟)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泰山封禅大典后的刻辞中写道:“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昭隔内外,靡不清净,施于后嗣,化及无穷。”据此可知( )‎ A.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纷书坑儒错误 ‎ B.秦朝并未完全摒弃儒家治国思想 C.历史叙述难以摆脱主观因素影响 ‎ D.《史记》所载历史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材料的能力。‎ 依据材料“贵贱分明,男女礼顺,慎遵职事”可知秦始皇强调礼、等级和恪守等级下的各自职责;体现出秦始皇吸收了儒家的治国思想,B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秦始皇开始认识到焚书坑儒的错误,A错误;材料中《史记》的记述是比较客观,没有体现主观因素的影响,C错误;《史记》的记载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并不是不符合历史事实,D错误。‎ ‎11.(2019·河南高考模拟)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据此可知,汉代“举孝授官”( )‎ A.使士人开始步人政治舞台 ‎ B.促使了社会实现公平公正 C.保证了官僚队伍的廉洁性 ‎ D.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汉代选官制度的特点。 “孝”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内容,据材料“汉代在选官制度上体现出对孝的提倡,汉惠帝、吕后开汉代‘举孝授官’之先河。汉代以后,‘以孝选官’的现象承袭相沿,继续存在于历代选官的体系中”可知,材料体现了儒学对政治的影响,体现了儒学的政治化进程,故D正确;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士人已经步人政治舞台,排除A;“举孝授官”无法体现社会实现公平公正,排除B;社会实现公平公正与官僚队伍的廉洁性无关,排除C。‎ ‎12.(2019·山东高考模拟)下图所示是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五星出东方(注: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的天文现象)利中国”护臂。该护臂工艺精美、文字激扬、意蕴丰富,它( )‎ A.证实了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 ‎ B.展示了汉代蜀锦的工艺流程 C.体现了汉代的天人感应观念 ‎ D.反映了汉代长途贩运的兴盛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的“天人感应”思想。材料中“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信息说明金、木、水、火、土星汇聚于东方,将有利于中国的征兆,这里的五星属于天文现象,符合汉代董仲舒倡导“天人感应”的理念,故C项正确;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不能说明是汉代丝织技术的西传,故A 项排除;材料并没有说明汉代蜀锦的制作工艺的流程,故B项排除;材料中新疆出土的东汉蜀锦并不能说明东汉时期长途贩运的兴盛,故D项排除。‎ ‎13.(2019·天津高考模拟)中央集权制度作为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特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朝郡县制结构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地方行政架构的特点。‎ 材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分之为郡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 ‎……故秦、汉以降,天子孤立无辅,祚不永于商、周……郡县者,非天子之利也,国祚所以不长也;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及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材料三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工律》中这样的内容:“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即使在官营手工业系统,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工律》还规定,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3)根据材料三,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作用。‎ 材料四 两千多年来,不管王朝如何更迭,不管哪个民族掌握政权,这种政治制度和统治形式都一直延续下来。它既有助于打破民族间的隔阂和地区间的分裂割据状态,又有助于每个民族内部和不同民族之间的政治凝聚力的形成。这是中国各地区、各民族有如百川归海、日益统一的政治基础。‎ ‎——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4)综上,谈谈你对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 ‎【答案】(1)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与秦朝中央行政机构相配套的,机构完备,结构严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工作效能高。‎ ‎(2)历史作用: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根本原因:适应了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 ‎(3)措施:对器物有标准化的要求;政府机构对衡器要定期校正。‎ 作用:有利于公平交易,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中央集权。‎ ‎(4)中央集权制度是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的政治制度,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它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 ‎【解析】本题考查秦汉中央集权制度 ‎(1)结合秦朝中央与地方的官制相关所学分析图示可知,秦朝地方行政机构是与秦朝中央行政机构相配套的,机构完备,结构严密,各司其职,相互制约,工作效能高。‎ ‎(2)依据材料“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分之为郡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以尽其才,而治民之纪,亦何为而非天下之公乎?”、“而为天下计(利)【则】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结合所学从有利于社会安定、任用有才能的人管理百姓,以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克服了分封制的弊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郡县之制”的历史作用。依据材料“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结合所学从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的发展需要、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等角度分析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的根本原因。‎ ‎(3)依据材料“这样讲究标准化的要求,也是值得重视的”、“县和工室由官府有关机构校正其衡器的权、斗桶和升,至少每年应当校正1次。”可从标准化生产、定期校正等方面概括秦朝统一度量衡的措施。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公平交易,促进商品贸易的繁荣和统一市场的形成、有利于提升政府的公信力,加强中央集权等方面分析秦朝统一度量衡的积极作用。‎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从与小农经济相适应、符合中国历史发展趋势、有效维护和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助于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有利于中华文明的延续等角度认识中央集权制度。‎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