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作业(天津专用)
专题提升训练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与科技文艺 专题提升训练第6页 一、选择题 1.(2019课标全国Ⅱ,25)西汉初期,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王国势力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现实统治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汉朝学术思想发展的原因。汉初,道家杂采各派思想精华,形成黄老之学,满足了统治阶级休养生息的需要,而西汉中期,董仲舒杂采各派思想精华,形成新儒学,满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共同点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需要而主动兼容各种思想,故C项正确;西汉中期,王国问题已得到解决,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强调了各派思想的融合,故B项错误;学术上的兼收并蓄不能表明统治者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故D项错误。 2.(2019课标全国Ⅲ,25)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甚至裸身,面部表情生动;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造像大都表情庄严,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绘画技术进步 C.政治权力干预 D.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汉时期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汉朝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处理好与儒家思想关系的问题。题干材料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早期的造像,明显带有异域风格;洛阳龙门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迁都以后,其造像更符合当时社会主流阶层的审美观念,这种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故D项正确;本题材料主旨是佛教造像的外部表现,与经济发展、绘画技术、政治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故可排除A、B、C三项。 3.(2019天津新华中学期末)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有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先秦儒家讲求“礼义”是为了( ) A.调解诸侯纷争 B.构建平等社会 C.规范社会秩序 D.恢复西周礼制 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反映了存在纷争所以需要礼义来进行制约的主张,故选C项。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4.(2019湖北武汉调研)唐高宗曾命人对《永徽律》律文进行逐条解释,撰成《唐律疏议》,提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可见,《唐律疏议》强调( ) A.天人感应 B.法律与道德教化相结合 C.三教合一 D.天理与伦理道德相联系 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本,刑法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反映了道德与法律的关系如同昏晓相须而成一昼夜,春秋相须而成一岁一样,相互结合,故选B项。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5.(2019安徽蚌埠二模)宋朝学者陈亮、叶适两人针对道学家“相蒙相欺,以尽废天下之实”的弊端,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此类思想主张( ) A.冲击了程朱理学的主导地位 B.推动社会重视科技教育 C.强调技能教育优于思想教育 D.是宋朝政府重视科技的产物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可知两人重视科技教育,故选B项;宋朝,程朱理学仍占主导地位,排除A项;根据材料“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可知重视科技教育与思想教育并重,排除C项;根据材料“提出‘一艺一能’的‘事功’教育”“叶适则主张‘道则兼艺’”,可知两人重视科技教育属于个人观点,与政府政策无关,排除D项。 6.明清之际,思想界及文学界不断强化“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的新动向。同时,不少商人结交儒林,真心问学,慨然捐资,与儒士一道共襄文业,同赞义举。材料意在说明( ) A.文化变革的经济动因 B.商人政治地位的提高 C.统治阶级的腐朽没落 D.士商互动的社会风气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变革,也没有强调经济动因,故A项错误;明清之际商人政治地位低下,材料也不能体现商人政治地位提高,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未涉及统治阶级的腐朽,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贾而好儒”“亦贾亦儒”等,可知当时形成了士商互动的风气,故D项正确。 7.黄宗羲痛斥君主专制是天下最大的祸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同时他又指出,“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这反映了黄宗羲( ) A.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 B.超越了儒家治国思想 C.反对明朝的君主制度 D.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进而主张限制君权”“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可知黄宗羲认为,政治变坏是从明太祖废除丞相开始的,在他看来,丞相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君权,防止权力过于集中,这说明黄宗羲未跳出明君贤吏的窠臼,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8.(2019天津耀华中学期末)有学者指出,唐诗对于唐朝史事的反映,“比起后人修纂的史书来,还是更原始的第一手资料”。对于这种把唐诗用于历史研究的趋向,下列解读最合理的是( ) A.唐诗最能反映唐朝的真实情况,引入有利于历史研究 B.唐诗是原始的第一手资料,最适合用来研究唐朝历史 C.唐诗属于文学作品,多虚构之词,不能用来作历史研究 D.唐诗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一种反映,经考证后可使用 答案:D 解析:唐诗体裁宽广,虽然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但基本都能反映社会现实,但它并不能作为第一手的原始资料。故选D项。 9.(2019天津新华中学期末)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有人联系他们生活的时代称这类画作的意境为“残山剩水”。以下诗句中与这类画作创作背景相同的是( ) A.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B.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C.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D.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南宋画家马远、夏圭往往把景物放在画面一侧,被后世称为‘马一角’‘夏半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南宋偏安江南,画家寓意于此,而“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也体现了此寓意,故D项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0.明清的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但这些作品却往往没有突出“商人逐利”的情节特征。这主要是因为( ) A.重农抑商政策的强化 B.拜金思潮遭到社会的鄙视 C.正统文化情结的影响 D.文人缺乏商人逐利的经历 答案:C 解析:在古代社会重农抑商的背景下,商人长期受政府和正统文化压抑,鲜为文学写作的主角。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商人进入小说家视野,明清的话本中出现大量“经商故事”。但这些作品没能把经商盈利作为主要情节,而处处体现着儒家文化、主流文人思想的印记,形成一种被正统情结所纠缠的经商题材作品。故选C项。 11.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 A.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 B.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B 解析:《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不属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故A项错误;《红楼梦》以封建贵族家庭的兴衰为线索批判封建社会,《人间喜剧》深刻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尤其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金钱的罪恶方面可谓入木三分,这两部作品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故B项正确;《红楼梦》和《人间喜剧》都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故C项错误;《红楼梦》为清朝曹雪芹的作品,《人间喜剧》反映了法国近代社会的情况,都与当代人的精神创伤无关,故D项错误。 12.清朝文学家袁枚所著《随园诗话》中载:“迨至(乾隆)五十五年,举行万寿,浙江盐务承办皇会,先大人(伍拉纳)命带三庆班入京。自此继来者,又有四喜、启秀、霓翠、和春、春台等班。”这则材料( ) A.是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 B.说明朝野对越剧的喜爱 C.体现传统戏剧种类繁多 D.是京剧形成的佐证之一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不能判定为徽班进京的最早记载,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徽戏,不是越剧,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徽戏戏班进京,没有体现出传统戏剧种类繁多,故C项错误;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形成的,材料反映的是清乾隆时期徽戏戏班进京,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宋朝的文化消费更加繁荣。宋朝文化相对普及,读书人扩展至社会的各个阶层,不仅是士人,也有农人、商人、女性、蒙童、武将等。……因为歌舞百戏演出形式的开放性及内容的娱乐性,各个阶层和各个行业都成为其受众。……宋朝旅游者也涉及各个阶层,构成一幅全民游乐图。……宗教贵族化色彩逐渐淡化……作为一种特殊信仰,占卜在宋朝社会盛行不衰,各个阶层都热衷于此。至于艺术品、奇花异石、钟鼎铭器等无一例外地走向市场,成为文化消费品。 ——摘编自秦开凤《宋代文化消费研究》 (1)根据材料,归纳宋朝文化消费繁荣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朝文化消费繁荣的原因。 参考答案:(1)特点:文化消费队伍大众化;文化消费内容丰富;宗教文化消费社会化;古玩、艺术品成为文化消费品。 (2)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科举制的发展和理学的产生;文学艺术的高度繁荣;民族交融的加强;前代文化消费的奠基。 14.(2018课标全国Ⅲ,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参考答案:示例 看法: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的《汉书·古今人表》的等级划分体现了儒家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说明:班固在《汉书》中将尧、舜、周文王等圣君,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学家,屈原、范蠡、廉颇等贤臣列为上等人;将老子、韩非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齐桓公、秦始皇等开创性的君主,商鞅、李斯等名臣列为中等人;将宋襄公等争霸失败的君主,夏桀和商纣等王朝的末代暴君列为下等人,充分体现了儒家“明君+贤臣”的理想政治诉求,这是儒家思想占据主导地位对史学影响的必然反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