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课件(133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课件(133张)

专题 三 古代中国的主流思想及科技文艺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本部分内容在中国科技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 在新课标高考命题中也多有涉及。从历年来看 , 选择题大多集中在 “ 先秦诸子百家思想 ”“ 汉代儒学 ” 和 “ 古代中国科技文艺 ” 方面。本部分选择题的难度较大 , 试题的选拔性功能较强。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较高 , 大多是从纵向与横向两个视角考查儒学本身的发展以及儒学与西方人文精神的异同。 从命题特色和立意上来看 , 选择题题干提供的大多是关于古代主流思想的历史观点或历史结论 , 重在考查考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理解历史结论的能力。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1 .(2018 全国 Ⅰ ·24) 《墨子》中有关于 “ 圆 ”“ 直线 ”“ 正方形 ”“ 倍 ” 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 《墨子》 (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 旨趣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墨子》中的古代科技成就。材料强调了《墨子》在科技方面的成就 , 其共同特点是均与日常生活劳作有密切关系 , 联系墨子所代表的是平民阶层 , 可知 C 项正确 ,D 项错误 ; 材料主要涉及科技成果 , 未涉及思想内容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践经验的总结 , 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 故 B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Ⅱ ·24) 据《史记》记载 , 商汤见野外有人捕猎鸟兽 , 张设的罗网四面密实 , 认为这样便将鸟兽杀绝了 ,“ 乃去其三面 ”, 因此获得诸侯的拥护 , 最终推翻夏桀 , 创立商朝。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 A. 商汤成功缘于他的仁德之 心 B . 捕猎是夏商时主要经济活动 C. 商朝已经注重生态环境 保护 D . 资源争夺是夏商更替的主因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夏商时期的仁爱思想。题干设计的是一种历史情景 , 此情景体现了商汤对生命的关爱 , 这是仁爱思想的体现 , 故 A 项说法体现了题干情景的主旨 ; 夏商时期的主要经济活动是原始农业 , 并非捕猎 , 故 B 项说法错误 ; 从题干情景来看 , 突出了商汤的行为在争取人心方面的作用 , 故 C 项说法与题意不符 ; 夏商更替的主要原因在于夏桀的残暴统治 , 并非是资源争夺 , 故 D 项错误。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5 全国 Ⅱ ·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 往往称颂夏、商、周 “ 三代 ” 之美 ,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 不能适应现实 政治 B .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 求 D .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解析  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 , 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 , 故 B 项错误 ; 从 “ 称颂夏、商、周 ‘ 三代 ’ 之美 ,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 可知 , 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 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 , 故 C 项正确 ; 儒者称颂 “ 三代 ” 之美 ,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 是希望统治者实现仁政、德治 , 实现儒学的治国理念 , 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 , 故 D 项错误。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2019 安徽芜湖三模 ) 钱穆认为 : 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 , 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 , 是 “ 天下一家 ” 的崇高文化理想。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 但不与宗教相敌对 , 因此不妨称之为 “ 人文教 ”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 (    ) A. 是宗法制的产物 B. 是一种宗教信仰 C. 受宗族观念影响 D. 重视历史和教育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要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特点 , 宗法制、宗法观念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 故 A 项错误 ; 由材料 “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 不能得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是一种宗教信仰的结论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 ” 说明不是宗族观念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 “ 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 ”“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 ” 说明重视历史和教育 , 故 D 项正确。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湖南永州一模 ) 孔子曾说 :“ 谁能出不由户 ? 何莫由斯道也 ?” 孟子也说 :“ 仁 , 人之安宅也。义 , 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 , 舍正路而不由 , 哀哉 !” 董仲舒也认为 :“ 夫仁人者 , 正其谊不谋其利 , 明其道不计其功。 ” 据此可知 , 三人都 (    ) A. 代表了中国古代的宗教信仰 B. 体现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治国之道 C. 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D. 提升了儒家思想在当时的地位和影响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 “ 何莫由斯道也 ”“ 仁 , 人之安宅也。义 , 人之正路也 ”“ 仁人者 …… 明其道不计其功 ” 结合所学可知 , 三人都承认、遵循和信奉仁义之道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仁义之道 , 与宗教信仰、治国之道、儒家思想的地位和影响无关 , 故 A 、 B 、 D 三项错误。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山东临沂二模 ) 孟子提出天下 “ 定于一 ”, 荀子倡导 “ 一天下 , 财万物 , 长养人民 , 兼利天下 ”, 韩非主张 “ 一匡天下 ” 。这些主张反映了 (    ) A. 儒家与法家的主张 混同 B . 国家统一在思想上的体现 C. 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 统一 D . 古代大一统思想初步形成 答案  D 解析  儒家主张仁政、仁义和王道 , 法家强调以法治国 , 加强君主专制 , 故 A 项错误 ; 孟子、荀子、韩非都生活在战国时期 , 此时国家还未完成统一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了三位思想家思想的共同点 , 不等于各主要学派实现了思想统一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提及战国时期的儒家孟子、荀子和法家韩非都强调天下统一的思想 , 故 D 项正确。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山东济南二模 ) 据《春秋公羊传》记载 , 公元前 603 年晋灵公派一勇士杀大夫赵盾 , 勇士从赵府窗户里偷看到赵盾正在吃只有鱼的晚饭 , 惊叹其 “ 为晋国重卿 , 而食鱼飨 ”, 不忍杀之 , 遂拔剑自刎而死。这一记载意在说明 (    ) A. 春秋时期战乱频繁民生凋敝 B. 晋灵公专制残暴残害忠良 C. 春秋时社会有崇俭尚贤之风 D. 鱼已成为民众的基本 食物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由赵盾吃的简朴不能反映出民生凋敝 , 二者之间没有直接因果关系 , 故 A 项错误 ; 赵盾为 “ 晋国重卿 ”, 晋灵公不是直接下令杀他 , 反而是派出勇士暗杀 , 说明这时晋国还没有实现绝对专制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中勇士看到 “ 只有鱼的晚饭 ”“ 惊叹 ”“ 为晋国重卿 , 而食鱼飨 ” 可知 , 赵盾身为重臣 , 保持简朴的生活作风 , 这是勇士不忍杀他 , 反而自杀的原因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普通民众的食谱 , 赵盾吃鱼不等同于民众吃鱼 , 故 D 项错误。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河北唐山二模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 , 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稷下学宫 (    ) A. 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B. 繁荣了春秋时期的文化教育 C. 成为当时战乱动荡的一个缩影 D. 成为荀子法家思想的发源地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其全盛时期容纳了当时几乎各个学派贤士近千人 , 如孟子、申不害、淳于髡、荀子等 ” 可知稷下学宫为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平台 , 故 A 项正确 ;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官办高等学府 , 繁荣了战国时期的文化教育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人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 ” 可知 , 稷下学宫成为当时文化繁荣的一个缩影 , 是当时百家争鸣的平台 , 故 C 、 D 两项错误。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四川凉山一模 ) 儒源于古代民间主持葬礼的葬师。后在西周 , 儒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 并以此教民。由此推断出 (    ) A. 早期儒是一种职业身份 B. 丧葬习俗产生儒学 C. 儒通晓各类知识和技能 D. 儒学的来源多元化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 “ 儒源于古代民间主持葬礼的葬师 ” 以及 “ 后在西周 , 儒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 并以此教民 ” 可知儒是一种职业 —— 葬师与教授六艺 , 故 A 项正确 ; 丧葬习俗产生儒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 , 儒只是与丧葬习俗有关而已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儒通礼乐射御书数六艺 ” 可知儒通晓六艺 , 而不是各种知识 , 故 C 项错误 ; 由材料无法得出儒学来源多元化 , 故 D 项错误。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四川乐山一模 ) 道家主张 “ 道法自然 ”“ 无为而治 ”, 即 “ 道 ” 遵循客观规律 , 不任意妄为 , 所以无所不为。它有别于董仲舒的 “ 天人感应 ” 观。这表明道家思想 (    ) A. 蕴含了科学和人文精神 B. 反对征服和利用规律 C. 不利于天人关系的和谐 D. 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答案  A 解析  道家主张 “ 道法自然 ”, 遵循客观规律 , 蕴含了科学精神 ,“ 无为而治 ”“ 无所不为 ”, 体现了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思想 , 故 A 项正确 ,B 项错误 ; 道家主张 “ 道法自然 ”, 遵循客观规律 , 有利于天人关系和谐 , 故 C 项错误 ;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 , 法家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符合当时的政治现实 , 故 D 项错误。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安徽 “ 皖南八校 ” 第二次联考 ) 韩非在《五蠹》中把以往的历史时期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 , 说 “ 上古竞于道德 , 中世逐于智谋 , 当今争于气力 ” 。这实际上表明韩非 (    ) A. 认识到历史的 变化 B . 要求继承历史传统 C. 要求国策与时俱 进 D . 抨击社会礼崩乐坏 答案  C 解析  韩非把以往的历史时期 “ 划分为上古、中世、当今三个阶段 ”, 是为了区别不同的时代应有不同的政策 , 故 A 项错误 ;“ 上古竞于道德 , 中世逐于智谋 , 当今争于气力 ” 不能体现对传统的继承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上古竞于道德 , 中世逐于智谋 , 当今争于气力 ” 表明不同的时期应有不同的政策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对社会状况的描述 , 故 D 项错误。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韩非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 , 还要做到 “ 使法择人 , 不自举也 ” 。这一主张 (    ) A. 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 体现王在法下 C. 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 突出依法治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君主要善于用法 , 而不是熟悉法律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是要求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 , 不是强调王与法律的关系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中 “ 使法择人 , 不自举也 ” 说明韩非选拔官吏的主张是依靠法律 , 而不是依靠人 , 这是对传统贵族政治的否定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只是通过法律加强对官吏的管理 , 是君主维护统治的手段 , 不是依法治国 , 故 D 项错误。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寓言《邯郸学步》讲的是一个燕国人不遵从自然 , 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学邯郸人走路 , 可这个人不仅没有学会邯郸人走路 , 反而把自己原来的走路方法也给忘了 , 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此寓言反映的思想应属于 (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强调的是顺应自然规律 ; 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的思想是仁、礼、德治、仁政等 , 故 A 项错误 ; 法家强调法治、中央集权、历史是不断发展的等 , 故 B 项错误 ; 道家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辩证法等 , 与材料中的 “ 不遵从自然 ”“ 最后只好一步一步爬回了燕国 ” 相吻合 , 故 C 项正确 ; 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尚俭等 , 故 D 项错误。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有学者指出 ,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津津乐道的 “ 先王之道 ”, 根本无力解决当时诸侯争霸兼并战争连绵不断的现实问题 , 其 “ 三代 ” 说教被普遍认为 “ 迂阔而不懂世事 ” 。该学者在此强调的是 , 先秦儒学 (    ) A. 意图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B. 努力提高社会道德水平 C. 未能顺应当时政治需要 D. 推崇上古贤君治世之道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 先王之道 ” 是儒家所津津乐道的 , 不等于儒家主张复辟西周贵族政治 , 故 A 项错误 ; 儒家的 “ 先王之道 ” 和 “ 三代 ” 说教主要是就社会的政治构想而言的 , 不属于社会道德水平方面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认为 “ 先王之道 ” 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 ,“ 三代 ” 说教是 “ 迂阔而不懂世事 ”,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所倡导的 “ 先王之道 ” 和 “ 三代 ” 说教不适合当时的社会局势 , 即其主张没有能够顺应当时的政治需要 , 故 C 项正确 ; 题干中的 “ 有学者指出 …… ”“ 先王之道 ” 无力解决社会的现实问题 ,“ 三代 ” 说教是 “ 迂阔而不懂世事 ”, 其出发点是学者 , 而学者对这一时期儒家的主张持否定态度 , 故 D 项错误。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四川教考联盟三诊 ) 商代和西周的文字是统一的。春秋以降 , 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 , 俗体流行。到战国时 , 各国 “ 文字异形 ”, 与传统写法大相径庭 , 只有周王室和秦国文字是在传统的正体写法基础上稳健发展。这反映出 (    ) A. 秦国对西周制度与文化的坚守 B. 经济发展道路差异导致文字分化 C. 秦国对传承华夏文化有所贡献 D. 正体俗体之别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秦国通过文字传承了华夏文化 , 而秦国在战国时期通过商鞅变法废除了井田制、分封制 , 并未对西周制度和文化坚守 , 故 A 项错误 ; 春秋战国时期 , 井田制瓦解 , 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 , 各国经济发展道路基本一致 , 所以并非经济发展导致文字的分化 , 故 B 项错误 ; 依据材料可知 , 春秋战国时期 , 关东各国文字日趋分化 , 而只有秦国继承了商周文字 , 继续发展 , 这反映了秦国通过文字的继承传承了华夏文化 , 故 C 项正确 ; 西周以来形成华夷之辨 , 居于东方的六国才被认为是华夏文明的正宗 , 所以正体俗体之辨并非是华夷之辨的表征 , 故 D 项错误。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2019 全国 Ⅱ ·25) 西汉初期 , 道家学说兼采阴阳、儒、墨、名、法各家学说的精髓 ; 后来董仲舒的儒家学说也吸收阴阳五行、法、道等各种思想。促成当时学术思想上呈现这种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 A. 王国势力强大 B. 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 现实统治需要 D. 兼收并蓄的文化 政策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汉代学术思想发展的原因。汉初 , 道家杂采各派思想精华 , 形成黄老之学 , 满足了统治阶级休养生息的需要 , 而西汉中期 , 董仲舒杂采各派思想精华 , 形成新儒学 , 满足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 其共同点都是为满足现实统治需要而主动兼容各种思想 , 故 C 项正确 ; 西汉中期 , 王国问题已得到解决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材料强调了各派思想的融合 , 故 B 项错误 ; 学术上的兼收并蓄不能表明统治者实行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 故 D 项错误。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Ⅲ ·25) 在今新疆和甘肃地区保存的佛教早期造像很多衣衫单薄 , 甚至裸身 , 面部表情生动 ; 时代较晚的洛阳龙门石窟中 , 造像大都表情庄严 , 服饰亦趋整齐。引起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 A. 经济发展水平 B. 绘画技术进步 C . 政治权力干预 D. 儒家思想影响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影响。西汉时期儒学确立了正统地位 , 汉代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就面临着一个处理好与儒家思想关系的问题。题干材料反映了佛教在中国传播早期的造像 , 明显带有异域风格 ; 洛阳龙门石窟主要开凿于北魏迁都以后 , 其造像更符合当时社会主流阶层的审美观念 , 这种观念主要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 , 故 D 项正确 ; 本题材料主旨是佛教造像的外部表现 , 与经济发展、绘画技术、政治权力没有直接的关系 , 故可排除 A 、 B 、 C 三项。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Ⅰ ·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汉代崇尚儒学 , 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 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 “ 五经 ” 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五经 ” 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 断绝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思想的时代特征。本题应从《尚书》和《论语》两部书的特点切入思考。《尚书》中 “ 尚 ” 即 “ 上 ”, 《尚书》就是上古的书 , 它记载了包括虞、夏、商、周四代的历史。《论语》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 成书时间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汉代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 , 《论语》却不在 “ 五经 ” 之中 , 这说明汉代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 故选 C 项。从材料看 , 《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 ,A 项错误 ; 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B 项错误 ; 秦始皇焚书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 ,D 项错误。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董仲舒曾说 :“ 春秋之义 , 国有大丧者 , 止宗庙之条 , 而不止郊祭 (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 ), 不政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    ) A. 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 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 直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 阐述君主专制需要 神学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 “ 春秋之义 , 国有大丧者 , 止宗庙之条 , 而不止郊祭 ( 古代帝王在郊外祭拜天地的典礼 ), 不政以父母之丧。废事天地之礼也 ” 可知 , 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等级礼仪的信息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也没有关于儒学地位的信息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是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 而不是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 故 D 项错误。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广东百校联考 ) 自两汉以来 , 对孔子的褒封日益隆重 , 孔子由子而圣 , 由凡圣而神圣 , 最终在汉代公羊学中成为后世立法的神。促成这些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仁政观念 深入人心 B . 儒家思想的神学化 C. 儒家思想的官学 化 D . 经学之士积极推动 答案  C 解析  仁政是孟子的观点 , 故 A 项错误 ; 儒家思想神学化主要还是由于经过改造后的儒学思想官方化 , 故 B 项错误 ; 孔子地位 “ 由凡圣而神圣 ”, 主要是因为汉武帝时将儒家学说确立为正统思想 , 儒家思想地位提高 , 创始人孔子的地位也逐渐提高 , 故 C 项正确 ; 经学之士推动有促进孔子神化的作用 , 但相对于官方来说 , 并非主要原因 , 故 D 项错误。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董仲舒在对汉武帝策问中说 :“ 天者 , 群物之祖也 , 故遍覆包函而无所殊 , 建日月风雨以和之 , 经阴阳寒暑以成之。故圣人法天而立道。 ” 他的主要目的是 (    ) A. 宣传天人感应思想 B. 为儒学提供自然法则支持 C. 强化对君主的约束 D. 宣扬春秋大一统思想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董仲舒与汉武帝的对话可以翻译为 : 天是万物的始祖 , 所以它覆盖包含林林总总的大千世界而没有任何事物可以例外 , 设立日月风雨使之融洽和谐 , 经历阴阳寒暑使之自然长成。所以那些道德高尚的伟大人物遵循天命制定大政方针。天人感应思想强调天子无道 , 上天便会降灾于他 , 与题干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董仲舒为了让汉武帝信奉其思想 , 将儒学放到天地体系中 , 故 B 项正确 ; 董仲舒主张强化君权 , 汉武帝肯定董仲舒也正是因为这层利益 , 故 C 项错误 ; 春秋大一统强调地方要服从中央 , 与题干不符 , 故 D 项错误。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广东广州调研 ) 《史记》中没有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 , 但《汉书》和《后汉书》对此却有记载。这表明 (    ) A. 司马迁对董仲舒的评价更客观 B. 《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更准确 C. 汉武帝时期儒士参政成为常态 D. 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答案  D 解析  题干不能反映司马迁对董仲舒的态度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强调的是史书中对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的事有没有记载 , 而不是记载的准确与否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儒士参政的问题 , 故 C 项错误 ; 汉武帝时代儒学开始成为正统思想 , 儒学地位上升 , 《汉书》和《后汉书》成书于东汉 , 记载董仲舒参与朝廷重大事务集议决策 , 表明儒学地位上升影响了史学家的写作 , 故 D 项正确。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河北石家庄二模 ) 汉代画像砖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 如下图所示 , 这表明汉代 (    ) A. 外儒内法得到推行 B. 儒家学说影响广泛 C. 仁政观念深入人心 D. 儒家思想的官方 化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都是儒家思想的内容 , 法家思想强调严刑酷法 , 在材料中无法体现 , 故 A 项错误 ; 画像砖 “ 长袖乐舞图 ” 为礼乐制度的展示 ;“ 讲学传经 ” 是指儒学传播 ;“ 养老图 ” 是儒学尊老爱老思想的体现 , 故 B 项正确 ; 仁政是统治者的治国思想 , 题干中的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在儒家思想影响之下 , 社会上出现的一些现象 , 这不是 “ 仁政 ” 思想的体现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所反映的一些社会现象并非儒学官方化的结果 , 故 D 项错误。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汉初镇压诸吕作乱后 , 大臣议立新主 , 一致认为 “( 代王 ) 仁孝宽厚 , 太后家薄氏谨良。且立长固顺 , 况以仁孝闻于天下 ” 。最后代王被立为皇帝 , 即汉文帝。这反映了当时 (    ) A. 上古政治传统影响深远 B. 改变了治国的基本思想 C. 儒学对时政有较大影响 D. 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 制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依所学可知 ,“ 上古 ” 一般指尧、舜、禹时期 , 推崇禅让制 ,“ 公天下 ”, 材料反映的则是 “ 立长固顺 ”, 即推崇嫡长子继承制 ,“ 家天下 ”, 故 A 项错误 ; 汉初以及文景之治时期 , 治国推崇黄老之学 , 材料中并未表现出治国思想的转变 , 故 B 项错误 ; 据材料 “( 代王 ) 仁孝宽厚 …… 况以仁孝闻于天下 ” 可知 , 儒家的仁、德思想对皇位的选择有影响 , 故 C 项正确 ; 薄氏是汉高祖刘邦的侧室而非正室 , 因此当时并未严格遵循嫡长子继承制 , 故 D 项错误。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史记》记载了西汉景帝时期朝堂上儒道间的一场争论。黄生认为上下有别 , 汤武革命 , 以臣诛君 , 大逆不道 ; 辕固生的反驳极为有力 : 照你所说 ,“ 高帝 ( 汉高祖 ) 代秦即天子之位 , 非邪 ?” 结果显然是儒生辕固生赢了。据此可知 (    ) A. 儒学成为汉初的统治 思想 B . 道家思想不适应现实需要 C. 汉初 “ 百家争鸣 ” 仍然 持续 D . 争论触及了政权的合法性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 ,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所学 , 在汉武帝以前 , 黄老思想依旧是重要的治国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所学 , 汉初主要推行黄老之学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高帝 ( 汉高祖 ) 代秦即天子之位 , 非邪 ”, 并按照黄生的逻辑推理 , 汉代秦而起也不具有合法性 , 故 D 项正确。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 , 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 就应遵守自然规律 , 管理好社会人事 , 使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这说明董仲舒 (    ) A. 发展了先秦时期的民本思想 B. 借助神权思想来保护环境 C. 强调了天与民众互动的作用 D. 提高了儒家学说政治 地位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材料反映出董仲舒认为君主具有安定百姓生活的责任 , 可知反映了其认为君主应重视百姓的主张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董仲舒认为君主遵守自然规律的目的是为百姓提供生活来源 , 不是借助神权保护环境 , 故 B 项错误 ; 从 “ 董仲舒重建了天上神权和地上王权的联系 , 认为君主受命于天 ” 可知 , 董仲舒强调的是天与君主的互动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体现的是董仲舒对君主的要求 , 没有涉及儒学地位的内容 , 故 D 项错误。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两汉时 , 司法官员经常引用《公羊春秋》《诗》《礼记》《尚书》等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 ; 到魏晋时期 , 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 , 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这说明 (    ) A. 儒法并用成为汉魏时期的主流观念 B. 法律深受社会主流思想的影响 C. 法律制度化降低了判案时的随意性 D. 儒家经典保证了司法的公正性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 “ 两汉时 , 儒家经典作为判案量刑的依据 ” 和 “ 魏晋时期 , 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 , 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 可知 , 以礼 ( 儒家 ) 入刑 ( 法家 ) 不断深入发展 , 而不是儒法并用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所给时间为两汉和魏晋 , 根据史实可知儒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根据材料可知儒学的经典著作和尊卑原则影响了法律的实施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主要阐述了儒学对法律实施的影响 , 并未涉及法律制度化的内容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到魏晋时期 , 法律中增加了不少突出上下尊卑 , 同罪而不同罚的条文 ” 得出因法律实施过程中受到了儒学中 “ 礼 ” 的影响 , 一定程度造成判案时缺乏公正性 , 故 D 项错误。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有学者认为 , 从汉代起 , 先秦儒家高标入世的姿态及对世界冷静理性的思考始有缺失。这种缺失 (    ) A. 导致儒家逐步脱离社会 实际 B . 使儒学统治地位进一步削弱 C. 与儒学政治地位的变化 有关 D . 表明儒家亟须重建信仰理论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和材料可知 , 汉代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学说并直接影响官员的选拔标准说明儒家思想未脱离实际 , 故 A 项错误 ; 自汉代始 , 儒家学说始终处于统治地位 , 并不断提高 , 故 B 项错误 ; 汉代儒学为政治服务的特点使其对先秦儒学思想做出了相应的调整 , 如提出 “ 君权神授 ”“ 天人感应 ” 等思想 , 实际上是对冷静思考世界的某种背离 , 故 C 项正确 ; 汉代儒学是在先秦儒家学说的信仰基础上发展而来 , 故 D 项错误。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 汉初法律在秦律基础上制定 , 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 , 汉律特别强调皇权至上 , 法自君出 ; 坚持德主刑辅 , 先教后刑 ; 在无法律明文规定时 , 则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这主要说明汉代法律 (    ) A. 适应了外法内儒的治国 理念 B . 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C. 继承了秦代法律的刑事 法规 D . 宣扬了君权神授的理念 答案  B 解析  汉代 “ 坚持德主刑辅 ”, 符合外儒内法的特点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以儒家经义作为定罪量刑的依据 ”, 反映出汉代法律逐渐儒家化的发展特点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秦代与汉代法律形式法规之间的关系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仅强调汉代皇权至上 , 没有体现君权神授 , 故 D 项错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先秦时期 , 重农抑商是法家的主张 ; 汉代以后 , 随着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这一思想才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这一变化表明 (    ) A. 儒家力图适应政治需要 B. 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C. 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D. 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 内核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 表明汉代以后儒学家们随着社会发展不断汲取各家思想以适应统治的需要 , 故 A 项正确 ; 重农抑商融入儒家思想是因为 “ 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 ”, 并不能表明商人势力威胁汉代的政治统治 , 故 B 项错误 ; 重农抑商政策自先秦至汉以后一直存在 , 这一变化无法表明农民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 故 C 项错误 ; 不能仅凭先秦法家的重农抑商主张到汉代以后逐步融入儒家思想之中 , 就认为法家思想逐步成为儒学的内核 , 故 D 项错误。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塞罗 ( 公元前 106— 前 43 年 ), 古罗马著名的法学家。其 “ 自然法 ” 思想对西方罗马法系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认为自然定律是最高的理性。这种理性在人类心智中的凝化和充分发展就体现为法律。正义的源头就是法律 …… 若是真正的法 , 就不会在罗马一个样而在雅典另一个样 ; 或者明日之法与今日之法有所不同。如果正义原则的立足点是公民的决议、国王的敕令和法官的判决 , 那么在民众投票下 , 正义将会被认可为抢劫、通奸和伪造遗嘱。后来 , 基督教神学受其影响巨大。 —— 摘编自 [ 爱尔兰 ] 凯利《西方法律思想简史》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材料二   董仲舒 ( 公元前 198— 前 106 年 ), 西汉广川郡 ( 今河北枣强县人 ) 。他是西汉时代最重要的政治法学家 , 其 “ 以礼入法 ” 思想对中华法系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他据此的相关断狱案例在两汉的司法实践中被经常引用。例如 : 甲没有儿子 , 拣了个弃婴 , 作为养子乙。乙长大后杀了人 , 甲把乙藏起来。按照当时法律 , 藏匿犯人要受重刑。但《春秋》上提倡父子一方犯罪后可以互相隐藏。董仲舒认为他们是父子关系 , 所以甲不能判罪。后来 , 唐律明确规定了父子相互隐匿不属犯罪。 —— 摘编自马勇《帝国设计师 : 董仲舒传》等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概括西塞罗与董仲舒的法制观念。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及历史价值。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西塞罗 : 自然法精神 ; 以法治国 ; 自然法是最高原则 ; 法即正义。董仲舒 : 以礼入法 ; 以法治国 ; 强调等级。 (2) 背景 : 西塞罗 , 罗马的扩张 ; 人文主义及斯多亚学派的影响。董仲舒 , 汉朝大一统的形势 ; 儒学本身的发展 ; 对周秦历史的反思。 历史价值 : 大大影响了古代国家治理 ; 影响了宗教的变迁 ; 法的精神影响深远。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西塞罗的法制观念 , 据材料一 “ ‘ 自然法 ’ 思想 ”“ 自然定律是最高的理性 ”“ 正义的源头就是法律 ” 可概括出自然法精神、自然法是最高原则、法即正义等 , 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依法治国。董仲舒的法制观念 , 据材料二 “ 其 ‘ 以礼入法 ’ 思想 ” 可概括出以礼入法 , 结合所学儒学知识可概括出以法治国 ; 强调等级等。 第 (2) 问第一小问 “ 背景 ”, 西塞罗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主要从当时的政治和思想方面进行多角度分析 , 一是罗马的扩张 , 二是受古典人文主义和斯多亚学派的影响 ; 董仲舒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也是从政治和思想等方面分析 , 一是国家大一统的现实需要 , 二是儒学本身发展的需要 , 三是对周宗法制的瓦解、秦严刑酷法历史的反思。第二小问 “ 价值 ”, 据材料一 “ 基督教神学受其影响巨大 ” 可得出影响了宗教的变迁 , 据材料二 “ 后来 , 唐律明确规定了父子相互隐匿不属犯罪 ” 可得出对古代国家治理影响大 , 据所学知识可知法的精神影响深远。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宋明理学   1 .(2019 全国 Ⅱ ·26) 程颢诗云 :“ 闲来无事不从容 , 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 , 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 , 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 , 男儿到此是豪雄。 ” 其体现的主旨是 (    ) A. 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 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 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 无为而治的思想 理念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宋代理学的思想观点。题干以程颢的诗为材料 , 其中 “ 万物静观皆自得 , 四时佳兴与人同 ”“ 道通天地有形外 , 思入风云变态中 ” 反映了理学 “ 格物致知 ” 的思想 , 即对万事万物进行观察思考从而获得 “ 理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从自然界获得理的过程 , 即认识论 , 而不是与自然界和谐共存的目的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富贵不淫贫贱乐 ” 体现的是理学自我约束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程朱理学是积极入世的思想 , 故 D 项错误 。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天津 ·1) 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 :“ 盖国以民为本 , 社稷亦为民而立 ,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 , 故其轻重如此。 ” 这一说法 (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 “ 存天理 , 灭人欲 ” 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 发展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儒家民本思想。 “ 国以民为本 ”“ 社稷亦为民而立 ” 均关系到 “ 君之尊 …… 之存亡 ”, 说明朱熹强调儒家的民本思想对君主统治的重要性 , 故 B 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影响君主统治存亡的因素 , 不是君主至尊的观念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涉及 “ 灭人欲 ” 的主张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朱熹的思想只是对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 , 不是创新 , 故 D 项错误。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魏晋时期 , 社会动荡变革 , 地主阶级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 封建士大夫上进无路 , 且时有生命之虞 , 只好逃避现实 , 缄口不提政治 , 不褒贬人物 , 而经学日趋庸俗、烦琐 , 士人对这些理论及学风极端厌倦 , 从而形成玄学。这种思想 (    ) A. 崇尚神学迷信 B. 吸收道家学说 C. 倡导学以致用 D. 动摇儒学 正统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魏晋时期玄学是因为士大夫对当时日益庸俗、烦琐的经学厌倦而产生的 , 但是并未崇尚神学迷信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士大夫 “ 逃避现实 , 缄口不提政治 , 不褒贬人物 ” 的行为体现了 “ 无为 ” 的思想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玄学思想的产生是为了逃避现实 , 而不是学以致用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所学 , 自汉始 , 儒学始终是封建正统思想 , 故 D 项错误。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汉唐统治者非常重视礼乐的教化作用 , 并为此设立了专门管理音乐的机构 , 宫廷音乐盛行。从宋朝开始 , 宫廷音乐一再衰败 , 民间音乐却如雨后春笋般繁荣发展。这反映宋代 (    ) A. 专制皇权被不断削弱 B. 市民成为社会主流阶层 C. 统治者重人伦轻礼乐 D. 民间音乐市场开始 形成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 , 古代中国的专制皇权是在不断强化而非削弱 ,A 项属于明显的史实谬误 , 故排除 ; 仅仅是宫廷音乐与民间音乐的对比并不能说明市民已成为社会的主流阶层 , 这属于明显的以偏概全 , 故 B 项错误 ; 到了宋代 , 随着程朱理学的形成与不断成熟 , 与汉唐相比 , 宋代统治者更重视伦理道德 , 故 C 项正确 ; 民间音乐市场早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形成 , 故 D 项错误。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二程认为 , 人性有 “ 天命之性 ” 与 “ 气质之性 ” 的区别 , 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 , 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 , 因而是至善无疵的 ; 后者则气化而生的 , 不可避免地受到 “ 气 ” 的侵蚀 , 产生弊端 , 因而具有恶的因素。这反映了二程继承并发展了 (    ) A. 孟子的性善 论 B . 孔子礼的思想 C. 荀子的 性恶论 D . 佛教的天命观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二程认为 , 人性有 ‘ 天命之性 ’ 与 ‘ 气质之性 ’ 的区别 , 前者是天理在人性中的体现 , 未受任何损害和扭曲 , 因而是至善无疵的 ” 可知 , 二程的观点与孟子的性善论有着异曲同工之处 , 故 A 项正确 ; 孔子的 “ 礼 ” 并没有涉及人性的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二程认为 “ 天命之性是至善无疵的 ” 显然与荀子的性恶论是背道而驰的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并没有对天命观的相关涉及 , 故 D 项错误。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人之一身 , 应事接物 , 无非义理之所在 , 人虽不能尽知 , 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 , 要在力行其所已 , 而勉求其所未至 , 则自近及远 , 由粗及精 , 循循有序 , 而日有可见之功矣。 ” 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 (    ) A. 格物致知 B. 经世致用 C. 知行合一 D. 明道救世 答案  A 解析  据材料 “ 人之一身 , 应事接物 , 无非义理之所在 , 人虽不能尽知 , 然其大端宜亦无不闻者 , 要在力行其所已 , 而勉求其所未至 , 则自近及远 , 由粗及精 , 循循有序 , 而日有可见之功矣 ” 可知 , 材料所强调的观点是穷究事物道理 , 致使知性通达至极 , 也就是格物致知 , 故 A 项正确 ;“ 经世致用 ” 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 , 不符合题意 , 故 B 项错误 ;“ 知行合一 ” 指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的合一 , 不符合题意 , 故 C 项错误 ;“ 明道救世 ” 指明白道理并对社会有贡献 , 不符合题意 , 故 D 项错误。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宋代理学家陆九渊认为 :“ 物欲 ” 和 “ 意见 ” 是人心之弊 , 所以要 “ 剥落心蔽 ”“ 发明本心 ”, 用 “ 读书 ” 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这说明他 (    ) A. 强调伦理道德 B. 主张心灵净化 C. 反对格物致知 D. 践行知行合一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 “ 剥落心蔽 ”“ 发明本心 ” 可知 , 陆九渊主张向内求 , 主张心灵的净化 , 强调内在的 “ 发明本心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前面的分析 , 故 B 项正确 ; 题目中并未提到陆九渊反对什么 , 仅限于提到其主张什么 , 故 C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践行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观点 , 并非陆九渊的观点 , 故 D 项错误。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湖北八校第一次联考 ) 英国学者李约瑟 (1900—1995) 曾说 :“ 也许 , 最现代化的 ‘ 欧洲 ’ 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应归功于庄周、周敦颐、朱熹等人的贡献 , 要比世人至今所认识到的更多。 ” 如庄子 “ 通天下一气耳 ”, 周敦颐通过《太极图说》等阐发宇宙的本原。李约瑟肯定的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 (    ) A. 人文精神 B. 多元包容 C. 整体思维 D. 格物致知 - 6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人文精神的基本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 , 尊重精神的价值 , 与题意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中华文化的多元包容是指文化的多样性和互融性 , 与题意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通过材料中李约瑟所肯定的庄子的 “ 通天下一气耳 ”, 周敦颐 “ 阐发宇宙的本原 ”, 可知他认为中华文化基本精神的内涵是整体思维 , 故 C 项正确 ; 格物致知是指通过接触世间的万事万物 , 在体会到各种知识的基础上加深对先天存在的 “ 理 ” 的体验 , 与题意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6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2019 博雅闻道第二次联合质量测评 ) 南宋士大夫试图以 “ 我欲仁 , 斯仁至矣 ” 的伦理自觉来追求成圣成贤 , 当国家危难时 , 他们舍生取义 , 毁家纾难。据《宋季忠义录》 , 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 500 多人。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 A. 儒学成为了官方 学说 B . 民主意识的萌发 C. 三教融合的趋势 显现 D . 理学思想的影响 答案  D 解析  儒学从西汉时期即为官方学说 , 故 A 项错误 ; 南宋时还没有 “ 民主意识 ”, 故 B 项错误 ; 南宋理学已经确立 , 新儒学已经形成 , 题干没有涉及三教融合的趋势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当国家危难时 , 他们舍生取义 , 毁家纾难 , 据《宋季忠义录》 , 南宋末年这样的节义之士就有 500 多人 ” 结合所学可知 , 南宋时理学进一步发展 , 程朱理学将 “ 三纲五常 ” 解释为 “ 天理 ”, 要求士大夫忠君守节 , 故 D 项正确。 - 6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辽宁凌源一模 ) 宋代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 , 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 , 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 , 而在伦理道德上 ; 与先秦的元典儒学相比 , 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 , 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这说明宋代理学 (    ) A. 在内容和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B. 否定了先秦孔孟的元典儒学 C. 以构建哲学体系为终极目的 D. 完成了向近代学术体系转型 - 6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宋代理学家强调的义理与汉代董氏的儒学相比 , 重点在伦理道德 , 这说明宋明理学从内容上发展了儒学 , 而宋代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 , 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 这表明宋明理学从形式上发展了儒学 , 故 A 项正确 ; 宋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相比 , 更侧重于伦理道德的哲学表达 , 而非否定了先秦儒学 , 故 B 项错误 ; 宋代儒学实现了儒学的理论化、思辨化和哲学化 , 推动儒学走向成熟 , 但构建哲学体系也是为了强化伦理道德 , 维护封建统治 , 故 C 项错误 ; 宋代儒学推动儒学走向成熟 , 但并非是向近代学术体系的转型 , 故 D 项错误。 - 6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朱熹反复提道 :“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 皆所以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本。 ” 王阳明则强调 : 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 “ 事上磨炼 ”, 同样可以成为圣人。从中可以得知 (    ) A. 儒学思想家提倡 “ 经世致用 ” B.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C. 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D. 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 7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朱熹强调 “ 洒扫应对进退之节 , 爱亲敬长隆师亲友之道 ” 即日常生活应该遵守儒家伦理道德和礼节之道 , 王阳明强调普通人在良知的指导下从事日常实践活动也可以成为圣人 ,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 , 材料并没有提及 “ 经世致用 ” 的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儒学呈现出世俗化特点符合题意 , 故 B 项正确 ; 朱熹和王阳明的思想体现的是儒学呈现世俗化的特点 , 并不是强调伦理道德是儒学的主要内容 , 故 C 项错误 ; 朱熹和王阳明要求普通人也要遵守伦理道德并为此进行行为实践 , 并没有强调成圣是理学的终极目标 , 故 D 项错误。 - 7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魏晋玄学家常用《老子》《庄子》来诠释《论语》 , 宋代儒学家则以《大学》《中庸》《孟子》以及《周易》为基础去注释《论语》。这种变化反映出 (    ) A. 宋代儒学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B. 儒家思想成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C. 儒释道三种文化逐渐实现融合 D. 儒家思想逐渐走向封闭和 停滞 - 7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 “ 《老子》《庄子》 ”“ 《大学》《中庸》《孟子》 ” 得出宋代儒学的回归和复兴孔孟学说 , 故 A 项正确 ; 结合所学知识 , 从西汉汉武帝时期儒学被确立为正统思想 , 儒学即成为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题目中并未涉及佛教、道教 , 故 C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儒家思想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变化不断发展演变 , 并未走向封闭和停滞 , 故 D 项错误。 - 7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广东肇庆一模 ) 《宋史》创立《道学传》 , 认为 “ 道 ” 盛于三代 , 昭于孔子 , 及于孟子 , 孟子没而无传 , 千余年后 , 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 (    ) A. 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B. 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 C. 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D. 阐明了道学的发展 历程 - 7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 “ 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 ” 可知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继承了孔孟学说 , 是正统思想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的 “ 道 ” 是宋儒讲究的 “ 性命义理 ” 之学 , 以继承孔孟 “ 道统 ” 自居 , 不是道家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 , 但与材料体现的 “ 道 ” 的思想继承不符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仅体现了 “ 道 ” 产生于孔孟 , 到宋代发展为程朱理学 , 没有涉及之后的发展状况 , 故 D 项错误。 - 7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就整个宋代社会而言 , 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 , 而是较多。如大诗人陆游的妻子唐婉 , 在和陆游离婚后而改嫁 ; 又如 , 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母亲谢氏 , 王安石的儿媳庞氏 , 岳飞的前妻刘氏等。这从侧面反映出 (    ) A. 理学尚未影响到社会生活 B. 商品经济影响民众婚姻观念 C. 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 D. 宋代社会生活相对较为 开放 - 7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在宋代 , 理学倡导的 “ 存天理 , 灭人欲 ” 的思想影响到了社会生活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发展影响民众的婚姻观念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仅仅是举例说明 , 无法说明当时社会思潮是宋代朝臣和名士的示范作用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中 “ 宋代妇女再嫁者不是极少 , 而是较多 ” 说明社会生活相对较为开放 , 故 D 项正确。 - 7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2011 全国 ·26)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 :“ 使朝廷之上 , 闾阎之细 ( 民间百姓 ), 渐摩濡染 , 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 , 天子之所是未必是 , 天子之所非未必非 , 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 , 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 (    ) A.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B. 民为邦本 C. 天下为公 D. 民贵君 轻 - 7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属于典型的程度型选择题 , 要求选择与黄宗羲论述的精神实质 “ 最为接近 ” 的选项。首先依据材料信息归纳黄宗羲的思想。黄宗羲认为天下是大家的天下 , 是非的标准不能由天子确定。其次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 , 我们可以看到黄宗羲的思想与 “ 天下为公 ” 的思想最为接近 , 故选 C 项。其他三项都是我国古代儒家的思想主张 , 但与材料中黄宗羲的思想不是 “ 最为接近 ” 的。 - 7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长期以来 , 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 “ 愚夫愚妇 , 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 , 即是圣人条理处 ” 。这说明王良 (    ) A.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B. 反对儒家传统思想 C. 利于儒学 “ 思辨化 ” D. 批判地发展传统 儒学 - 8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 百姓日用条理处 , 即是圣人条理处 ” 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言论 , 故 A 项错误 ;“ 愚夫愚妇 , 与知能行便是道 ” 不是反对儒家传统思想 , 只是将其推广到民间 , 故 B 项错误 ; 儒学 “ 思辨化 ” 始于理学的兴起 , 到明代已经完成了这一过程 , 故 C 项错误 ;“ 长期以来 , 儒学是士大夫之学。明代思想家王良提出 ‘ 愚夫愚妇 , 与知能行便是道。圣人经典只是家常事。百姓日用条理处 , 即是圣人条理处 ’ ” 实际上让儒学从士大夫之学到百姓自觉的过程 , 是一种继承和发展 , 故 D 项正确。 - 8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 夫道者 , 路也 , 不止一途 ; 性者 , 心所生也 , 亦非止一种己也。 ” 对李贽此语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追求个性与人格独立 B. 体现了资产阶级要求 C. 受到读书人普遍赞誉 D. 基本否定了程朱理学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 “ 性者 , 心所生也 , 亦非止一种己也 ”, 强调的是个人的独立和个性的释放 , 故 A 项正确 ; 结合所学知识 , 明清之际中国还未出现资产阶级 , 故 B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明清之际的读书人均沉迷于程朱理学和科举取士 , 李贽的思想属于异端 , 并不被看好 , 故 C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此时的主流思想是程朱理学 , 李贽属于对程朱理学的挑战 , 并非基本否定 , 故 D 项错误。 - 8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辽宁沈阳三模 ) 王学 ( 王即王阳明 ) 在明中后期广泛传播 , 其中 “ 良知良能 ,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的命题 , 不仅给士大夫大开眼界 , 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 A. 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 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答案  D 解析  王阳明的心学仍然是维护封建伦理道德的 , 故 A 项错误 ; 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属于欧洲启蒙运动的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程朱理学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良知良能 ,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 的命题可知王学打破尊卑贤愚不可逾越的界限 , 倡导在道德面前人人平等的思想 , 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 故 D 项正确。 - 8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许仙与白娘子的故事版本颇多 , 明末《警世通言》第 28 卷《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这一版本叙述 , 当时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 , 结婚后许仙得知白娘子为蛇妖 , 便从法海处借得钵盂 , 与法海一起收治了她。这种叙述反映了作者当时 (    ) A. 显露出新旧思想冲突的特征 B. 崇尚道德 , 强调人性自我约束 C. 冲破了传统儒学的伦理范畴 D. 因循守旧 , 重男轻女等级观念 - 8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明末 , 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 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 才会出现官宦小姐白素贞主动向药铺伙计许仙求婚 , 而后许仙又联合法海收治了白素贞 , 这正反映了在商品经济发展情况之下 , 新旧思想出现了冲突 , 故 A 项正确 ; 官宦小姐白素贞是主动向许仙求婚 , 说明白素贞追求自己的自由幸福 , 突破了 “ 父母之命 , 媒妁之言 ” 的传统观念 , 不是强调人性自我约束 , 而是主张人性解放 , 故 B 项错误 ; 白素贞的行为冲破了传统儒学的束缚 , 但是许仙却又受制于传统儒家思想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白素贞的行为没有因循守旧 , 而是追求个人自由和幸福 , 故 D 项错误。 - 8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9 山东滨州期末 ) 思想家李贽说 :“ 夫童心者 , 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去童心 , 便失却真心 …… 然则《六经》《语》《孟》 , 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 ( sǒu ) 也 , 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 李贽这种思想 (    ) A. 批判理学空疏 学风 B . 与陆王心学思想一致 C. 挑战孔孟正统 权威 D . 源于明朝统治的将亡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分析可知 , 李贽批判将孔孟儒学作为道学家的挡箭牌 , 而非批判空疏学风 , 故 A 项错误 ; 李贽否定孔孟权威 , 与陆王心学不同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然则《六经》《语》《孟》 …… 断断乎其不可以语于童心之言明矣 ” 可知李贽否定孔孟的绝对权威 , 故 C 项正确 ; 李贽的思想源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 , 故 D 项错误。 - 8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宁夏银川二模 ) 王夫之反对 “ 存天理 , 灭人欲 ”, 同时又主张 “ 尊其尊 , 卑其卑 , 位其位 ” 。这体现了 (    ) A. 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 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 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 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答案  C 解析  A 项中 “ 对宋明理学的彻底批判 ” 说法太绝对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 , 故 B 项错误 ; 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 , 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 , 体现了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 故 C 项正确 ; 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 , 故 D 项错误。 - 8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在反思清朝何以取代朱明的时候 , 顾炎武对清代以前的传统思想观念给国民和社会造成的负面国民性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提出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 “ 行己有耻 ” 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 , 体现一名思想家的历史的 “ 自觉 ” 。这种 “ 自觉 ” 表现在 (    ) A. 忠君恤民 , 保家卫国的天下情怀 B. 反对苛政 , 以民为本的仁政思想 C. 仁孝当先 , 舍生取义的儒者风范 D. 兼济天下 , 经世致用的治学 精神 - 8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 , 顾炎武的思想为经世致用 ; 顾炎武的主张与 “ 忠君 ” 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顾炎武的主张与 “ 反对苛政 ” 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顾炎武的主张与 “ 仁孝 ” 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顾炎武的 “ 自觉 ” 表现在 “ 提出了一条可以为全社会所遵循的行己有耻的道德底线和基本原则 ”, 即对传统的空疏的学风提出批判 , 主张知识分子应该服务现实 , 知识应该于社会有用 ,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 故 D 项正确。 - 8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说 : 天下太平 , 则小官多 , 大官少 ; 天下大乱 , 则必然是大官多而小官少。此语意在说明 (    ) A. 官员冗滥导致效率 低下 B . 吏治腐败威胁统治秩序 C. 过度集权危害社会 安定 D . 暴政统治影响政治稳定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信息 , 大官指中央管官的领导 , 小官指地方管民的官僚 , 意为管理地方的官僚多了 , 则地方太平 , 百姓康居 , 天下太平 ; 中央管官的领导多了 , 则官僚成风 , 迎上略下 , 天下大乱。材料中强调的是中央官职和地方行政组织的架构问题 , 而非 “ 冗官 ” 问题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强调的是官员设置问题 , 而不是吏治腐败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分析 , 天下大乱在于官员设置时层级太多 , 即管官的大官过多 , 过度集权危害社会安定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官职设置问题 , 而不是暴政问题 , 故 D 项错误。 - 9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晚明时期 , 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 , 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 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A. 文化政策开明 , 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 中小市镇大量兴起 , 出现反传统舆论 C.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 社会分化加快 D. 商品经济发展 ,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 9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 , 明清时期统治者大兴 “ 文字狱 ”, 实行文化专制政策 , 以 “ 八股文 ” 钳制人们的思想 , 况且材料图表中没有涉及文化政策和社会舆论的信息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虽然出现了几个城市 , 但是不足以说明中小市镇大量兴起 , 材料强调的是实用之学 , 并未出现反传统舆论 , 故 B 项错误 ; 四民结构是指士农工商四个阶层 , 材料仅涉及士商阶层 , 未提及农工 , 而且没有社会分化的相关信息 , 故 C 项错误 ; 结合所学知识 , 晚明江南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 商品经济发达 , 根据材料 “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 ”“ 广州商人联乡谊 , 保商务 ”“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 , 讲求实学 ” 可知 ,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 故 D 项正确。 - 9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梁启超认为 ,“ 对于三千年专制政治思想为极大胆的反抗 , 在三十年前我们当学生时代 , 实为刺激青年最有力之兴奋剂。我自己的政治运动 , 可以说是受这部书的影响最早而最深。 ” 梁启超提到的 “ 这部书 ” 是 (    ) A. 《焚书》 B. 《明夷待访录》 C. 《孔子改制考》 D.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答案  B 解析  《焚书》是李贽的著作 , 主要是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 , 否认孔孟学说是万世至论 , 故 A 项错误 ;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是封建时代的启蒙民主思想 , 为后来近代中国革命奠定基础 , 故 B 项正确 ; 《孔子改制考》是康有为的著作 , 故 C 项错误 ; 《驳康有为论革命书》是章太炎的革命著作 , 是为批评康有为的改革思想 , 故 D 项错误。 - 9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内蒙古包头二模 ) 宋明时期的设计文化 , 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 , 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 , 讲究秩序稳定 , 公正规范 , 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 理学思想影响社会文化生活 B. 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 C. 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D. 传统文化价值观被摒弃 - 9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由汉唐时代追求的雄浑壮美 , 转向静寂典雅、精致内敛的意境之美 , 讲究秩序稳定 , 公正规范 , 并逐步成为一种时代风尚 ” 可知宋明时期由于受到理学规范的影响 , 人们追求规范、有序的生活风尚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强调的是思想而非经济的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门阀士族喜好决定世风转移 ” 的表述过于绝对 , 故 C 项错误 ; 理学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 , 故 D 项错误。 - 9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 明代中后期 , 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 , 从空谈 “ 心性义理 ” 转而投身到军事史、边疆史、科学技术史、外国史等方面的研究。上述现象的出现 (    ) A. 受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的影响 B. 说明儒家经典权威受到质疑 C. 彻底改变了读书人的价值取向 D.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 问题 - 9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 , 与反君主专制民主思想无关 , 故 A 项错误 ; 这些学者倡导实学 , 反映出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只是说 “ 一些学者摒弃了纯学术研究的路子 ”, 不能说明读书人都放弃了学而优则仕的价值取向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出明代中后期关注社会现实的实学出现 , 有利于探讨和解决现实问题 , 故 D 项正确。 - 9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 9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根据材料 , 分别概括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 分析 ③ 时期中西方思想主张对社会进程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原因。 - 9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1) 特征 : 形成了思想解放运动 ; 实行了思想 ( 文化 ) 专制政策 ; 出现了反对君主专制的启蒙思想 ( 或民主思想 ) 。 (2) 影响 : 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思想未实现社会转型 ; 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启蒙运动则推动了西方社会向近代的转型。 原因 : 政治 , 中国封建专制空前强化 , 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 , 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 而西欧已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 , 封建统治风雨飘摇 , 资产阶级力量发展壮大。 经济 , 明清之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 而欧洲资本主义手工工场迅速发展。 文化 , 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 ; 欧洲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 。 - 10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第 (1) 问根据表格内容可以分别得出三个时期中国和西方思想发展的共同特征 , 关键是找准比较的视角。第 (2) 问第一小问 “ 影响 ”, 应该从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明清之际的早期民主思想和以卢梭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所倡导的启蒙运动是否推动了中西社会转型的角度来回答。第二小问 “ 原因 ”, 可以从当时中西的政治、经济、文化状况的角度回答。 - 10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古代中国的科技文艺   1 .(2018 全国 Ⅱ ·27) 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 “ 官腔 ”, 到清代被誉为 “ 雅乐 ”“ 盛世元音 ”, 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 , 江南地区 “ 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 ”, 甚至 “ 演戏必请昆班 , 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 ” 。这些史实表明 , 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为 (    ) A. 陆王心学广泛传播 B. 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 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 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 10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戏曲 —— 昆曲。题干信息不涉及陆王心学的传播 , 故排除 A 项 ; 昆曲并没有吸取京剧的元素 , 相反 , 京剧是在吸取昆曲元素的基础上形成的 , 故 B 项错误 ; 明清时期 , 社会等级观念并没有弱化 ,C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 ; 根据题干可知 , 昆曲在明清时期是被官方推崇的 “ 雅乐 ”, 在上层社会广为流传 , 说明其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 故 D 项正确。 - 10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Ⅲ ·26) 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 ,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 , 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 , 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 , 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    ) A. 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D. 受到了宋明理学的 推动 - 10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药学成就。从题干中的 “ 国家制定 ”“ 官修 ”“ 朝廷颁行 ” 等关键字眼可推知 , 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 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 , 没有体现政治体制的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必然的联系 , 故 C 项错误 ; 题干中的《神农本草经》《唐本草》与宋明理学时间不吻合 , 故 D 项错误。 - 10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8 全国 Ⅲ ·27) 明朝中期以后 , 京城及江南地区 , 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 有人谑称 :“ 老童 ( 生 ) 、低秀 ( 才 ), 胸无墨、眼无丁者 , 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 提升 B .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 广泛 D .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题干强调的是明朝中期个人出书和士大夫之间馈赠书籍之风盛行 , 这反映了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故 D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当时的学术文化水平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涉及士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及经世致用思想 , 故 B 、 C 两项错误。 - 10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2018 全国 Ⅲ ·27) 明朝中期以后 , 京城及江南地区 , 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 有人谑称 :“ 老童 ( 生 ) 、低秀 ( 才 ), 胸无墨、眼无丁者 , 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 浓厚 - 10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的思想文化。题干强调的是明朝中期个人出书和士大夫之间馈赠书籍之风盛行 , 这反映了社会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故 D 项正确。题干中没有涉及当时的学术文化水平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没有涉及士人的社会地位是否提高及经世致用思想 , 故 B 、 C 两项错误。 - 10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6 全国 Ⅱ ·24) 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 , 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A. 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 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 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 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 10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汉字演变的历程。图片中的字体根据题干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 应是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种字体 , 这三种字体可反映出中国汉字甲骨文 — 金文 — 大篆 — 小篆 — 隶书 — 楷书 ( 草书、行书 ) 的部分发展历程 , 故 B 项正确。统一文字是秦朝 “ 书同文 ” 的结果 , 与题干中的三国曹魏时期不符 , 故 A 项错误。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汉字为隶书 , 而且此时还出现了楷书 , 先秦古文和小篆不是三国曹魏时期流行的字体 , 故 C 项错误。甲骨文标志着中国汉字的成熟 , 当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 , 故 D 项错误。 - 1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6 全国 Ⅲ ·26) 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 , 认为其 “ 仅得成书 , 无丈夫之气 ”, 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 “ 尽善尽美 ”, 于是连西州 ( 今吐鲁番 ) 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 , 是因为 (    ) A. 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 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 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 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 1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书法艺术与时代选择的关系。从题干中可看出 , 唐太宗认为王羲之的书法与萧子云的书法相比 “ 尽善尽美 ”, 正是由于唐太宗对王羲之书法造诣的推崇 , 才导致王羲之的书法日渐普及 , 由此可见王羲之书法地位的确立是其个人艺术水平和时代选择共同作用的结果 , 故 C 项正确。王羲之书法地位的确立首先是王羲之的书法艺术高超 , 其次才是受唐太宗推崇的影响 ,“ 决定 ” 说法不准确 , 故 A 项错误。题干中唐太宗推崇王羲之的书法 , 不能说明其书法成就不可超越 , 故 B 项错误。艺术评判标准的区别不是朝代更替的产物 , 而是不同时代需求的差异造成的 , 故 D 项错误。 - 1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 , 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 , 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 , 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 A. 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 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C. 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 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 国家 - 1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国凸面镜对西方科技的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同样没有中西传统科技的横向比较 , 故 B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 , 而西方人在 13 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 , 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 , 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 可知中国传统科技仅仅局限于娱乐与读经这些最基本的层次 , 故 C 项正确 ; 仅仅通过一个凸面镜并不能断定中国传统科技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 而且根据史实可知 , 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曾长期在世界范围内独领风骚 , 故 D 项错误。 - 1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重庆二模 )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 , 汉代广为流传。在西汉后期 , 社会上出现了 “ 《仓颉》多古字 , 俗师失其读 ” 的局面 , 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这是由于 (    ) A. 王朝更替造成文化中断 B. 隶书在社会上普遍使用 C. 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有限 D. 书法艺术追求个性 审美 - 1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 “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编写的识字学书范本 , 汉代广为流传 ” 可知王朝更替未造成文化中断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 “ 在西汉后期 , 社会上出现了 ‘ 《仓颉》多古字 , 俗师失其读 ’ 的局面 , 朝廷甚至专门派人讲解传授 ”, 结合所学可知汉代流行隶书 , 小篆已是 “ 古字 ”, 故民间不识 , 故 B 项正确 ; 根据材料 “ 《仓颉》多古字 , 俗师失其读 ” 可知小篆已是 “ 古字 ” 故民间不识 , 与文字教育普及程度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魏晋时期书法艺术追求个性审美 , 故 D 项错误。 - 1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李约瑟认为 , 由于历史的巧合 , 近代科学在欧洲崛起与耶稣会传教团在中国的活动大体同时 , 因而近代科学几乎马上与中国传统科学相接触。在明代 , 中国的传统数学、天文学由于西学的到来而复兴。这说明 (    ) A. 传统科技已发展为近代科技 B. 西学东渐促进中国科技发展 C. 传统科技与西方科技难分高低 D. 中国科技在明清时仍然领先于 世界 - 1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国传统科技在明代得以复兴 , 不等于发展近代科技 , 且并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材料近代科学与中国传统科学的接触 , 并使得中国传统数学、天文学因此复兴 , 可知 B 项正确 ; 明朝时期 , 中国科技已落后于西方 , 但材料呈现的是西方科技的促进作用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科技在明清时期落后于西方 , 故 D 项错误。 - 1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据《史记》记载 , 屈原是楚怀王的大臣 , 力主联齐抗秦 , 遭谗流放 , 公元前 278 年 , 秦军攻破楚都 , 屈原闻讯投汨罗江而死 , 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据此可知 (    ) A. 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受到冲击 B. 屈原是忧国忧民的现实主义诗人 C. 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D. 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 - 1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说的是屈原的爱国主义情怀 , 没有涉及宗法分封制的基本原则 , 故 A 项错误 ; 屈原是忧国忧民的浪漫主义诗人 , 故 B 项错误 ; 端午节是中国各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 通过端午节纪念爱国主义诗人屈原 , 推动了民族间交流和文化认同感 , 故 C 项正确 ; 秦朝加强了边疆地区控制与管辖 , 材料中没有任何信息可以说明 , 故 D 项错误。 - 1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 汉武帝到东汉中期 , 规模宏大、歌颂为主的大赋兴盛 ; 东汉和帝后 , 以抒情为主的小赋逐渐取代鸿篇巨制的大赋。这说明 (    ) A. 皇帝喜好决定汉赋兴盛 B. 士人热衷于颂扬国运 C. 汉赋的风格受时代影响 D. 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盛行汉赋的不同风格 , 文学艺术的盛行与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相关 , 不是由皇帝喜好决定的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没有反映士人颂扬国运导致盛行汉赋风格不同 , 故 B 项错误 ; 西汉时期国力强盛 , 东汉时国力衰弱 , 故反映出汉赋的风格不同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西汉和东汉盛行的汉赋风格不符 , 不能体现赋是汉代的官方文学 , 故 D 项错误。 - 1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 据统计《诗经》中有大量描写并赞美爱情的诗歌 , 例如《关雎》《蒹葭》等篇。而同时代的西方 , 智者学派也提出了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的重要命题。据此可知 , 轴心时代东西方思想所具有的共性是 (    ) A. 仁爱至上 B. 人文关怀 C. 强调民本 D. 批判怀疑 答案  B 解析  仁爱至上是先秦儒家思想 , 不是《诗经》和智者学派命题体现的 , 故 A 项错误 ; 《诗经》赞美爱情 , 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价值 , 体现的都是人文关怀 , 故 B 项正确 ; 强调民本是重视民众 , 这是先秦儒家的思想 , 不是东西方思想的共性 , 故 C 项错误 ; 《诗经》赞美爱情 , 智者学派提出 “ 人是万物的尺度 ” 体现的是人文主义 , 不是批判怀疑 , 故 D 项错误。 - 1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明朝末年 , 作恶多端的魏忠贤遭贬自缢后 , 人心大快 , 世何纷传 , 演魏忠贤一事的小说一时成为热门。孙楷第《中国通俗小说书目》载有《皇明中兴圣烈传》 ( 后改为《魏忠贤轶事》 ) 、《警世阴阳梦》、《梼兀闲评》等。这主要说明了 (    ) A. 魏忠贤的倒台具有历史发展的必然性 B. 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有更深认识 C. 评论宦官专权是明末小说的题材之一 D. 明末印刷术有了突飞猛进的 发展 - 1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强调的重点是魏忠贤遭贬自缢后 , 魏忠贤一事成为了许多小说的题材而不是魏忠贤倒台的必然性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未涉及市民阶层对通俗小说的认识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强调的重点是魏忠贤遭贬自缢后 , 魏忠贤一事成为了许多小说的题材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未涉及印刷术的发展状况 , 故 D 项错误。 - 1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9 四川内江二模 ) 下图为唐朝画家阎立本所作《职贡图》 , 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这一作品 (    ) A. 是对历史事实的客观记录 B. 可以印证唐朝开放的政策 C. 体现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D. 反映了唐朝疆域空前扩大 答案  B 解析  艺术作品带有一定的主观性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描绘了外国使节和我国周边少数民族地区使臣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 ” 得出唐朝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 故 B 项正确 ; 《职贡图》属于人物画 , 故 C 项错误 ; 《职贡图》没有涉及唐朝疆域 , 故 D 项错误。 - 1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四川宜宾一模 ) 魏晋至隋唐时期 , 修造了山西大同云冈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和甘肃敦煌莫高窟等石窟。这反映出 (    ) A. 儒学正统地位削弱 B. 道教文化的广泛传播 C. 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D. 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佛教的传播 , 没有体现出对儒学地位的影响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反映出佛教的传播 , 与道教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石窟属于佛教建筑 , 反映出佛教影响范围扩大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反映出佛教的传播 , 与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1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山东济南一模 ) 明代李时珍撰成的《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 ; 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 , 绘成《皇舆全览图》 , 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 ; 清代修建的圆明园 , 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 , 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的风格。这些成就 (    ) A. 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 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 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 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 “ 朝廷颁行 ” 说明不是商品经济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 “ 由朝廷颁行 ”“ 康熙年间组织人力 ” 说明国家力量的支持 , 故 B 项正确 ;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著作 , 与西方科技无关 , 故 C 项错误 ;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是在鸦片战争之后 , 故 D 项错误。 - 1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2019 安徽蚌埠一模 ) 明后期书画家董其昌每每绘完山水 , 题以诗文 , 行楷簇簇如行蚕 , 闪闪如迅霆飞电 , 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 , 和谐一致 , 更富有抒情意境。此类绘画作品 (    ) A. 彰显文人画的独特技法 B. 注重抨击封建专制统治 C. 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D. 表明写意画发展至 顶峰 - 1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根据所学并结合材料 “ 题以诗文 , 行楷簇簇如行蚕 , 闪闪如迅霆飞电 , 全图诗、书、画相映成趣 , 和谐一致 , 更富有抒情意境 ” 可知 , 文人画注重写意 , 讲求神似、意境和气韵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没有提及文人画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抨击 , 故 B 项错误 ; 注重写意的文人画的绘画对象并不是以世俗生活为主要题材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没有提及明清时期文人画发展所达到的艺术高度 , 故 D 项错误。 - 1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2019 安徽芜湖三模 )1692 年 , 康熙帝设立如意馆 , 拨给那些供奉于皇家的画家、机艺师、设计师们作集会之用。欧洲来的传教士们也在如意馆作画、刻板、修理钟表和机械器物。康熙帝去世后 , 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该现象反映了当时 (    ) A. 科学研究由皇帝主导 B. 传教士为西方侵略服务 C. 西学东渐的进程终止 D. 生产方式没有质的 变化 - 1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 “ 康熙帝设立如意馆 …… 作集会之用 ” , 说明如意馆不是用于科学研究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与西方侵略无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 “ 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 ” , 说明皇家科技馆的衰落而不是西学东渐进程的终止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 “ 康熙帝去世后 , 如意馆成为一个单纯的画院且日趋衰微 ” 说明西方的科技并没有被保留 , 其原因是生产方式没有质的变化 , 故 D 项正确。 - 1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 1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 据吴善群《从船舶到海洋工程》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 , 拟定一个论题 , 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求 : 明确写出所拟论题 , 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参考答案  示例一 : 科学技术促进了造船业的发展。 阐述 : 从古至今 , 先进的技术都是造船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宋代指南针与造船、航海相结合 , 促进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近代中国 , 面临民族危机 , 先进的中国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 , 制造蒸汽为动力的汽轮 , 是中国从传统社会转向近代社会的重要内容。今天中国先进的造船技术 , 则打造了 “ 大国崛起 ” 的基础。 - 1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示例 二 : 船舶制造与人类社会发展紧密相关。 阐述 : 随着造船业的迅速发展 , 船舶与社会生活、国家发展联系越来越紧密。船舶最开始仅仅是沿海、沿河地区的交通工具 , 但后来则沟通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联系 , 如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现当代 , 随着科技的提高、经济的发展、造船技术的进步 , 船舶在维护国家利益、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诸多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主观性试题 , 所答只要言之有理 , 均可酌情给分 ) 解析  依据材料的时间顺序 , 论述不同时期科学技术促进造船业的发展 ; 也可依据材料中造船业的发展 , 论述船舶制造推动不同时期社会的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