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8讲 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古代希腊、罗马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8讲 地中海沿岸的文明——古代希腊、罗马作业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洛阳、许昌二模)有学者认为,希腊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的;城邦不分大小强弱,在宗教、法律、钱币、度量衡等方面有高度的主权独立。希腊城邦的这些特点(  )‎ A.削了公民的个人独立性 B.有利于公民集体意识的形成 C.为雅典营造了和平的环境 D.促进各城邦民主政治的建立 解析:选B。根据材料“城邦不是由独立公民个人组成的,而是由公民所归属的氏族、胞族和部落组成的”“有高度的主权独立”可知,希腊城邦强调集体利益,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城邦的集体利益,而不是削弱公民个人的独立性,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希腊所有城邦,排除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希腊城邦既有民主政治,也有其他政体,排除D项。‎ ‎2.(2019·莆田二模)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的程度 B.自然灾害促进民主政治的完善 C.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的精神 D.道德品质与公民权益高度一致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可知,古代雅典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的精神,故选C项;仅依据“赈灾捐款”的法律规定无法得出古代雅典法律体系已经达到完备的程度,排除A项;自然灾害促进法制的完善,排除B项;根据材料“古代雅典法律规定:当遇有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时,公民必须按照预先编制的财富名次榜捐款”可知,古代雅典法律重视城邦利益至上,这是公民意识的表现,而非公民权益,排除D项。‎ ‎3.(2019·银川二模)公元前5世纪,雅典的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同时希腊奴隶制经济进入繁荣阶段,奴隶劳动广泛使用,亚里士多德把奴隶称之为“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据此可知,雅典的民主(  )‎ A.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产物 B.有一定的阶级性 C.使城邦公民权利得以保障 D.成为内乱的根源 解析:选B。材料“把奴隶称之为‘一切工具中最完善的工具’”,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阶级属性,故选B项;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城邦的产物,有其时代的局限性,材料没有体现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奴隶制经济繁荣的产物,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雅典的民主使城邦公民权利得以保障,排除C项;雅典民主政治衰亡的根源是城邦内的混乱,而不是雅典民主政治成为内乱的根源,排除D项。‎ ‎4.(2019·安庆示范中学联考)美国宪政奠基者亚当斯(1735-1826年)认为:古代雅典的历史“对于我们的国人来说,就好比是大陆人所说的许多家庭拥有的‘梳妆室’,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据此可知,亚当斯(  )‎ A.强调雅典民主影响深远和持久 B.为后世民主化进程确立了规范 C.重视从历史中寻找参照和启迪 D.推崇古雅典民主政治运行机制 解析:选C。根据材料“古代雅典的历史……里面有许多用来反观自己的镜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当斯强调历史的借鉴和启发作用,故选C项。‎ ‎5.(2019·淄博一模)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据此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  )‎ A.推崇绝对真理       B.具有理性精神 C.否定神灵存在 D.捍卫思想自由 解析:选B。根据材料“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灵魂或理智才能使人明辨是非。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可知,两位古希腊哲学家都具有理性精神,故选B项;智者学派推崇绝对真理,排除A项;材料只是肯定人的理性精神,没有涉及人与神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主旨肯定人的理性精神,未涉及反对思想专制,排除D项。‎ ‎6.(2019·湘东六校高三联考)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的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如古希腊悲剧《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史诗《伊利亚特》和散文汇编《伊索寓言》。这表明古希腊(  )‎ A.具有较浓厚的宗教意识 B.创造了辉煌的文学成就 C.强调人在现实中的价值 D.以神为中心的文学倾向 解析:选C。根据材料“文学作品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可知,这一时期古希腊的文学作品的特征是突出以人为本,强调人在现实中的价值,故选C项。神话不同于宗教,故“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不是具有“宗教意识”,排除A项。材料主要提到的是文学作品的风格和特征,不是文学成就,‎ 排除B项。这些作品以古希腊神话为题材,体现的是“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和人本主义特征”,故不是“以神为中心”,排除D项。‎ ‎7.(2019·新课标全国卷高三摸底)古代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时,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它要求公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观点的表述。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尽可能地保证平民的参政权 B.着力于防范专权现象的产生 C.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两面性 D.公民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解析:选C。雅典平民并不都是公民,只有公民才有参政权,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专权现象,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看出雅典民主在保证公民参政权的同时,又限制了公民权利的充分发挥,故 C项正确;据材料信息可以得出雅典公民是有言论自由的,故D项错误。‎ ‎8.(2019·永州三模)关于“对人私犯”的制裁,《十二铜表法》规定严重伤害保留同态复仇,较轻伤害支付固定罚金。但到查士丁尼时期,取消了同态复仇,无论是较重的或较轻的侵害,一律改为罚金制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  )‎ A.法律体系的形成 B.社会文明的进步 C.人文主义的传播 D.阶级矛盾的缓和 解析:选B。据材料“《十二铜表法》规定严重伤害保留同态复仇”“到查士丁尼时期,取消了同态复仇……一律改为罚金制裁”可知,习惯法逐渐被取代,体现了社会文明的进步,故选B项。‎ ‎9.(2019·宝鸡二模)据《查士丁尼学说汇纂》记载,大法官在判处极刑、徒刑时会同时宣告受刑人“丧廉耻”,犯罪情节较轻、行为不符合公序良俗或从事下贱职业的人,也会被官员记录为“丧廉耻”。帝国剥夺丧廉耻者所享有的公权,并形成档案加以管理。据此可知,在当时的罗马(  )‎ A.司法程序过于烦琐形式主义色彩浓厚 B.已经初步建立起原始的社会信用体系 C.道德谴责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要手段 D.法律法规从零星分散到形成完备体系 解析:选B。由材料“帝国剥夺丧廉耻者所享有的公权,并形成档案加以管理”可知,罗马注重社会信用,档案成为社会信用体系的重要参考,故选B项;材料强调社会信用而非司法程序,排除A项;维护社会秩序的是罗马法而非道德,排除C项;材料强调罗马法的内容而非发展过程,排除D项。‎ ‎10.(2019·潍坊二模)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丈夫控制着妻子的人身与财产;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这一变化(  )‎ A.渗透了自然法的基本思想 B.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 C.实现了古罗马的男女平等 D.标志着西方离婚法诞生 解析:选A。根据材料“罗马公民法上的婚姻概为夫权婚姻……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这一变化渗透了平等这一自然法的基本思想,故选A项;公民法的出现是平民长期斗争的结果,排除B项;根据材料“后来出现的万民法婚姻中,夫妻双方是平等的,且当事人间的合意不存在时,婚姻即可取消”可知,罗马法提倡男女平等,排除C项;材料主旨为提倡平等婚姻观念,并未涉及离婚法何时诞生,排除D项。‎ ‎11.(2019·江淮十校联考)“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这说明古代罗马法具有(  )‎ A.公正性 B.无序性 C.权威性 D.开放性 解析:选D。材料中并没有对罗马法公正性的相关提及,故A项错误;竞争并不必然会导致无序,根据材料“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罗马法并不存在无序性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对罗马法权威性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古罗马,由于法律规范众多,每一个当事人都可以选择可能对自己有利的法律,这必然导致法规之间的竞争,而竞争也使得法律规范在创制和适用上的自由和民主,内容上也更加趋向合理”可知,罗马法具有开放性的特点,故D项正确。‎ ‎12.(2019·郴州一模)自然法之父西塞罗说:“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而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材料表明(  )‎ A.执政官就是法律,法律就是执政官 B.法律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 C.自然法是罗马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D.执政官可以随意解释法律 解析:选B。材料“法律是不会说话的执政官”体现出法律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故选B项;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说明法律的客观性不以执政官的意志为转移,执政官不等于法律,排除A项;自然法不是具体法律条文,排除C项;材料“执政官乃是会说话的法律”说明法律的客观性不以执政官的意志为转移,排除D项。‎ 二、非选择题 ‎13.(2019·吉林阶段性统一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陪审制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6世纪,古雅典著名的政治家梭伦实行一系列改革,其中一项措施是设立了被称为“赫里埃”的公民陪审法院。陪审法官从年满30岁的雅典公民中选举产生(一般人数为500名左右),然后按照一定的顺序轮流参加案件的审判。每次参加审判的陪审法官人数大概是法院陪审法官总数的1/10,审判结果由陪审法官投票表决,投票方法是往票箱内投放石子。古罗马的司法审判权最初属于民众大会,每个案件都由30至40名法官共同审理。法官全部从公民中选举产生,每年改选一次。‎ ‎——摘编自《浅析中西陪审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材料二 目前,美国有两种人数不同的陪审团,分别是大陪审团和小陪审团。大陪审团由23人组成,小陪审团由12人组成,每位陪审员任期最长不超过18个月。美国法律规定,选出的陪审团必须在受理地区的范围内具有相当合理的代表性,即在种族、年龄、性别等方面较为准确地反映该地区的人口状况;这样就更能保证陪审团不会在某些问题上有严重的意见倾向……原被告双方的律师都有相等的将其认为应该回避的人从陪审员名单中除名的机会。‎ ‎——整理自《试论美国的陪审制度》‎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雅典陪审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的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雅典陪审制度相比美国陪审制度的不同,并分析美国陪审制度所体现的价值理念。‎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一中古雅典陪审法官产生方式以及案件审判结果产生方式可知古代雅典陪审制度的特点;第二小问评价,结合雅典直接民主政治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可对古代雅典陪审制度的积极影响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评价。(2)第一小问不同,结合材料二内容,对比材料一中雅典陪审制度,可从陪审法官数量、产生方式、利益关系回避等方面总结美国陪审制度的不同;第二小问价值理念,从材料二“美国法律规定,选出的陪审团必须在受理地区的范围内具有相当合理的代表性……原被告双方的律师都有相等的将其认为应该回避的人从陪审员名单中除名的机会”可知,美国陪审制度所体现的价值理念是公平、民主。‎ 答案:(1)特点:陪审员由公民抽签产生;陪审员的法律素质不高。‎ 评价:古代雅典的陪审制度既是当时司法民主的体现,也是维护城邦民主的重要保证,但其抽签产生陪审员的方式易导致权力的滥用和误用(多数人的暴政)。‎ ‎(2)不同:陪审员人数减少;陪审员不再由抽签产生;选出的陪审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利益相关方采取回避原则。‎ 价值理念:公平、民主。‎ ‎14.(2019·湖南省长郡中学模拟考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法者,编著之图籍,设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法者,宪令著于官府,‎ 刑罚必于民心,赏存乎慎法,而罚加乎奸令者也。”“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 事实上存在着一种符合自然的,适用于一切人的、永恒不变的,真正的法——正确的理性。这个法通过自然的命令鼓励人们履行他们的责任,又通过自己的禁令制止人们为非作歹……用人为法(人定法)来削弱它,在道义上永远是不正当的;限制它发挥作用,也是不允许的;使它全部无效,更是完全不可能的。元老也好,人民也好,都不能解除我们服从这一律法的责任。它不会在罗马立下一条规矩,在雅典定下另一条。它更不会今天立下一条规矩,明天另立一条。‎ ‎——西塞罗(古罗马法学家)‎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出两条关于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不同的信息,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说明合理,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提取信息。根据材料可提炼出韩非子与西塞罗的法律思想,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主张严刑峻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而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两者在内容上是不同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者法律思想产生的背景、性质、作用等均有不同,从中再选出一条不同即可。其次,进行说明。结合所学知识,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对选取的两条不同进行说明,注意逻辑清晰,史论结合。最后,简要总结,进行升华。‎ 答案:示例 信息一:内容不同。‎ 韩非子:强调法律的权威性和实用性,主张严刑峻法,认为法律是统治者强化统治的工具。‎ 西塞罗:强调自然法的理性、正义原则,认为自然法具有指导性、普遍性和永恒性。‎ 说明:韩非子时期,诸侯国变法图强,兼并战争;思想百家争鸣,文化繁荣;小农经济产生。韩非子从维护专制统治的角度形成了严刑峻法的法律思想。‎ 西塞罗时期,罗马法成为调节社会矛盾的重要工具;人文精神传播;奴隶制工商业经济繁荣。因此他的法律思想体现自然法观念。‎ 信息二:效果不同。‎ 说明: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国,强化了统治,完成了大一统,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为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奠定了基础。但因其严刑峻法,残暴统治,激化了阶级矛盾,使其短暂而亡。西塞罗的法律思想指导了罗马法的制订与实施,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维护了罗马的统治,成为近现代制定法律的基本原则。‎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