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第4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第4讲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作业

通史作业 一、选择题 1.(2019·河北保定二模)汉唐时期,律令和律令格式是行政管理的基本法规。 明清之际,这种情况有所变化,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 牍作为处理公文的标准,简称“照例”,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 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帝作出新的指示。这从本质上说明(  ) A.明清封建政府效率低下 B.国家事务处理标准严格 C.权力分散利于政务运转 D.行政管理方式日益僵化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六部及诸院、监,多以皇帝及上司批准的案例公牍作为处 理公文的标准”“有例可援,即是处理得当;无例可援,则必须请示上司乃至皇 帝作出新的指示”可知,D 项正确。A 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 项说法片面, 排除;材料显示的是权力集中,排除 C 项。 2.(2019·湖北 4 月调研)洪武八年(1367 年),广东南雄商人载货入京,“至长 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朱元璋“命杖其吏,追其俸 以偿商人。”这表明(  ) A.政府保护民间合法商业活动 B.传统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C.政府对市场和商人管理严格 D.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商人的货物被官吏扣留导致货物未能及时销售,而皇 帝惩罚官员并让其赔偿商人,说明政府保护民间合法商业活动,故 A 项正确。重 农抑商政策在明朝继续强化,而不是松动,排除 B 项;材料主要反映政府严惩官 员对商人的勒索,没有涉及对市场和商人的管理,排除 C 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商税收入成为政府主要财源,排除 D 项。 3.(2019·河北 5 月大联考)王阳明提出“良知只在声色货利上用功,酌量利害 之多寡,审察人情之顺逆,务求公私两便,经久可行之策”的思想,认为致良知 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主张考虑利害、人情,而务求公私两便。 这反映了王阳明学说(  ) A.包含了丰富的经世致用思想 B.肯定了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 C.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 D.主张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致良知与声色货利等与人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务求公私 两便”的信息体现出在内心反省基础上注重实际的思想,与经世致用思想相符,A 项正确。王阳明的思想并未肯定儒家学说的功利和事功,B 项错误;材料中强调修 身要和实际相结合,并不是强调修身的关键是“致良知”,C 项错误;材料中提及 的“主张考虑利害”,并不是强调为人处世要学会趋利避害,D 项错误。 4.(2019·河南洛阳三模)隋唐以来,士人以“科第为先”,官员“耻于为末”, 但到了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逐渐抛弃了“重本轻末”的传统观念,加入到经 商的大潮中,甚至出现“无官不贾”的局面,这种现象(  ) A.利于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B.反映理学的价值观被彻底否定 C.容易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 D.表明世人改变了对商人的看法 答案 C 解析 明中叶以后,封建官僚们加入到经商的大潮中,出现“无官不贾”的 局面,官员经商,将会破坏市场公平、自由的基础,将会侵犯更多人的私权利, 导致封建政治的腐败,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B 项中“彻底”表述错误,排除; 材料无法体现世人对商人的看法,排除 D 项。 5.(2019·陕西二联)下表为明中后期两湖保甲制的推行情况 时间 地点 保甲实施情况 资料来源 正德 年间 洞庭 湖区 南昌姜仪,正德甲戌进士……时洞 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 捕贼,听其蚁聚而击之。官司不问, 湖商赖之。 嘉庆《巴陵县志》 卷 55《杂识五》 崇祯 二年 蕲水 李汝燦,进士,崇祯二年知县,值 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行保 甲、严更漏,浠(注:地名)民帖(注: 顺从)然。 光绪《蕲水县志》 卷 6《秩官》 材料表明,两湖地区保甲制度的推行(  ) A.影响了少数民族利益 B.表明地方官员文化素质都较高 C.导致农民的起义不断 D.使部分地区社会治安有所好转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时洞庭寇盗充斥,仪编渔艇为保甲,使捕贼,听其蚁聚而 击之”“值大造黄册,编审里甲,称平”可知保甲制度的推行使部分地区社会治 安有所好转,因此 D 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少数民族,排除 A 项;保甲制度的推 行与官员文化素质无关,排除 B 项;保甲制度的推行稳定了地方,并未导致农民 起义不断,C 项错误。 6.(2019·吉林三模)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中说:“(李贽的学说)被认为缺 乏前后一致的完整性。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 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李贽的学说有如此局限的原因主要是(  ) A.封建专制统治下的文化钳制 B.李贽缺乏创造的决心和能力 C.社会不具备接受改造的条件 D.没有出现可供他借鉴的思想 答案 C 解析 材料“他的学说破坏性强,建设性弱,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去代 替正统的教条”说明,思想源于社会政治经济,故选 C 项。“学说有如此局限” 的根源是社会,材料无法体现文化专制,排除 A 项;“他没有创造一种思想体系 去代替正统的教条”是客观现象,不是主观理由,排除 B 项;“李贽的学说”的 时代西方文化已经东传,排除 D 项。 7.(2019·山西晋中 5 月调研)明清时期,苏州既是物货所出之地,又是物货所 聚之处,盛产的丝绸、布匹、书籍、各种日用品和工艺品输往全国乃至海外。同 时从全国各地输入各种手工业原料、居民粮食等,担负着转输全国各地商品的职 能,与海外市场也有着频繁的联系。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  ) A.全国性中心市场形成 B.政府的对外政策开放 C.国家放弃了重农抑商 D.经济重心转移至江南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苏州商业繁荣,与全国各地和海外市场联系 密切,故 A 项正确。明清长期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 B 项;重农抑商政 策在明清得以延续,排除 C 项;经济重心转移至江南是在南宋,排除 D 项。 8.(2019·福建三明三模)明清时期,我国南方各地农村土地租赁中出现“永佃” 的现象。如浙江临海县:“地方乡例,租人田种,原有佃价与田主的,佃户无钱, 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的,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 是旧佃户耕种还租,叫做卖田不卖佃”,这种现象在当时较为普遍。材料说明(  ) A.资本主义萌芽在农村出现 B.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 D.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答案 C 解析 材料“把佃田转佃别人,不拘年月,原许原佃赎回耕种”可知佃种权 可以转让,也可以随时收回。材料“若田主把田卖与别人,仍旧是旧佃户耕种还 租,叫做卖田不卖佃”可知即使田主变换,佃种权仍归原佃户所有。这些说明了 佃户对地主人身依附弱化,故 C 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是雇佣关系的 出现,材料未涉及,排除 A 项;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 B 项; 材料没有提及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排除 D 项。 9.(2019·安徽合肥三模)商业类书籍是明清时期书市中的大端。徽商刊刻了如 《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 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这反映 了(  ) A.文化进步推动政府政策调整 B.贾而好儒成为商人共同追求 C.印刷技术变革促进商业繁荣 D.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徽商刊刻了如《天下水陆路程》《宝货辨疑》《商贾便览》 等著作,举凡算帐、交税、用银、用秤、出行气候、商业通信、求神保佑发财等 一切知识和经验都包括在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业发展助推知识结构更新, 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材料均无法体现,故排除。 10.(2019·河南新乡三模)宋代的包拯、明代的况钟都是著名的清官能吏,在 民间素有“包青天”“况青天”之称。明代冯梦龙的作品“三言”中有描写善断 案的包拯话本《三现身包龙图断冤》,况钟话本《况太守断死孩儿》。这表明明代(  ) A.文学作品承载社会教化功能 B.历史典籍编纂日趋世俗化 C.话本小说成为主流文学形式 D.道德观念开始依附于政治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内容可知明代“三言”中有关于宋代包拯、明代况钟的话本,“三 言”对此加以描写,一是满足社会市场需求,二是通过“包青天”“况青天”的 描写来弘扬清官廉正,以进行社会教化,故选 A 项。“三言”属于世俗文学,不 属于历史典籍,排除 B 项;话本小说等世俗文学不属于主流文学形式,排除 C 项; 汉武帝时期儒家思想被确立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之后儒学宣扬的“三纲五常” 的伦理观念便依附于政治,为政治服务,排除 D 项。 11.(2019·河南郑州三检)美国史学家罗威廉在《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一 书中认为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的三个方面。 具体情况如表所示。 机构 职能 主要表现 理藩院 管理 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 疆域) 内务府 保护 对皇帝个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 军机处 控制 满洲统治者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制 这说明清朝(  ) A.倾向于推行满汉民族分治政策 B.构建了较独特的帝国管控体系 C.实行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 D.对边疆地区控制相对比较松散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清朝有三个机构创新,三个创新指向了清王朝统治最重要 的三个方面”;“理藩院”管理大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内务府”对皇帝个 人及其有关家族的保护;“军机处”是对核心包括军事权力和行政权力的高度控 制;由此可知清王朝统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B 项正确。材料中三个机构的 内容没有体现民族分治的内容,A 项错误;家国同构的国家管理模式早在西周就 已存在,C 项错误;材料表明“理藩院”是对汉族中国本部十八行省之外的管理(大 清帝国的多民族与大疆域),由此可知清王朝对边疆地区控制较强,D 项错误。 12.(2019·山西太原二模)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 年),北起辽宁南 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 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 236 种之多。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 A.清政府逐渐废除了“海禁”政策 B.中国与世界经济联系比较密切 C.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迅速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居于出超地位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北起辽宁南至广东,分布大小港口有一百多处。几乎所有 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与中国发生了直接贸易关系,中国出口的商品有 236 种之多。”可知,当时中国与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都发生了直 接贸易关系,故 B 项正确。结合所学可知,康熙帝曾一度放开海禁,并不是逐渐 废除海禁,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资本主义萌芽,而是强调海外贸易发达,C 项错误;材料只是反映海外贸易发达,没有涉及出超问题,D 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2019·河北衡水中学四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代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 即由淳朴转为奢靡……“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 倒,并不是个别现象,而是十五、六世纪以后南北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既承认这 一“社会风气的变化,出现一股活泼、开朗、新鲜的时代气息”,又指出“消费和 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商贾地主奢侈腐化、经济发达的 地区尤为突出。……明清江南城市的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 费形成强烈的反差。……这“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和意识形 态的变化”,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 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生”的主张…… ——摘编自钞晓鸿《明代社会风习研究的 开拓者傅衣凌先生——再论近二十年来 关于明清“奢靡”风习的研究》 材料二 18 世纪以来,英国社会各阶层对物质财富的追求与对各类奢侈品的 狂热消费,突破了等级与阶层分野,奢侈消费经济兴起。……旅居英国的荷兰医 生伯纳德·曼德维尔在《蜜蜂的寓言》中提出了“私人恶德即为公众利益”的惊人 论断,认为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 英国思想界甚至掀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 势。亚当·斯密也站在政治经济学立场为奢侈消费和商业辩护……英国作家丹尼 尔·笛福在《商业计划》中这样描写英国社会:“人口众多,国家富裕,物质产品 丰富多样,人们的生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 ——摘编自曹瑞臣《18 世纪英国 消费社会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人陆楫的奢侈消费观点,说明其积 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18 世纪英国奢侈消费经济兴起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明朝中后期和 18 世纪英国 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差异。 答案 (1)观点:奢侈消费能促进经济发展。 意义:是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在思想领域的反映;冲击了封建伦理 与等级观念,是对理学家禁欲主义的批判与唾弃;反映了明朝市民阶层的觉醒, 推动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2)原因:工场手工业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农业生产的商品化;海外贸易 的繁荣;社会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的大幅提升;思想解放潮流的推动。(任答四点 即可) (3)中国: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地主、商人将资金用于买田 置地,影响了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城乡消费的差异性,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 未能推动中国的社会转型。英国:为工业革命积累了资本;刺激了国内工业的发 展;推动了海外贸易的发展;推动了英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任答三点 即可)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其中明代人陆楫的‘崇奢黜俭’主 张,就是其典型的代表……陆氏关于奢侈不足以贫天下,而‘其地俭,反不易为 生’的主张……”并结合所学可知,明代人陆楫的奢侈消费观点是奢侈消费能促 进经济发展。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一“正是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反映到上层建筑 和意识形态的变化”“影响到了城市风气的转变”“象(像)这种社会风气从俭而奢 的记载,封建上下秩序的颠倒”“‘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 影响”等并结合所学说明其积极意义。第(2)问,根据材料二“英国思想界甚至掀 起了‘奢侈大讨论’,预示着奢侈消费正在经历‘去道德化’趋势”“人口众多, 国家富裕,物质产品丰富多样”及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3)问,根据 材料一“‘消费和积累的不平衡’对扩大再生产的负面影响”“明清江南城市的 高消费以奢侈品消费为大宗,与乡村的低消费形成强烈的反差”并结合所学,简 析中国明朝中后期奢侈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根据材料二“认为 奢侈消费刺激贸易发展,促进经济繁荣,公开为奢侈传统进行辩解”“人们的生 活更加奢侈、爱慕虚荣,每个人都出手阔气”并结合所学,简析 18 世纪英国奢侈 消费风尚在推动社会转型方面的影响。然后将二者进行对比即可得出两者的差异。 14.(2019·山东泰安二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93 年 9 月,英国国王特使马戛尔尼使团以为乾隆帝祝寿的名义来到 中国,在承德避暑山庄拜见了乾隆皇帝。 马戛尔尼在给大清皇帝呈送的礼单中,既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 气压计等科学仪器;也有蒸汽机、棉纺机、梳理机和织布机等工业机器;还有榴 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先进武器和装备有 110 门火炮的巨型 战舰模型。马戛尔尼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给乾隆帝祝贺八十大寿,真实目的却是 求与清朝扩大通商并获得割让小岛等权利。对于英国人精心准备的礼物,乾隆皇 帝不屑一顾,认为这一切都是奇技淫巧,比起天朝大国的物华天宝,简直是不值 一提。对于马戛尔尼提出的通商等要求更是以“皆不可行”而断然拒绝。乾隆在 给英王乔治三世的回信中写道,“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 通有无。”并以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茶和各色 食品等相赠。 从材料中概括中英交往的一个历史现象,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知识予以说 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 (示例一)现象:英国的礼品都是科技和工业产品,中国的礼品主要是手 工业和农产品。 说明:工业革命开始后,英国机器大生产逐步代替手工生产,开始步入“蒸 汽时代”,进入工业文明阶段,工业迅速发展;使团带来的都是反映英国科技、工 业和军事技术成就的礼品。当时中国仍处于农耕文明阶段,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占主导地位,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长期领先世界,中国回赠的礼品是生活日用品和 手工业品。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封建制度日趋衰落,统治者轻视科学和先 进文明成果,没有产生近代自然科学。 (示例二)现象: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中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说明:新航路开辟后,英国积极走上殖民扩张的道路,工业革命开始后,英 国经济实力大增,为了不断满足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英国凭借其雄厚的经济军 事实力,在世界各地强占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抢夺原料产地,拓展商品市场。而 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封建社会末期,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封建制度日 趋衰落。统治者仍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对世界大势不了解,固步自封,隔绝中外交流与联系,最终在世界上落伍。 解析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根据材料“马戛尔尼在给大清皇帝呈送的礼单中, 既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压计等科学仪器;也有蒸汽机、棉纺机、 梳理机和织布机等工业机器;还有榴弹炮、迫击炮、卡宾枪、步枪、连发手枪等 先进武器和装备有 110 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并以珐琅、珍宝、玉器、漆 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茶和各色食品等相赠。”可概括得出英国的礼品 都是科技和工业产品,中国礼品主要是手工业和农产品的现象。结合所学从工业 革命促进英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农耕文明的古代中国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长期领先 世界、清末封建专制极端强化,统治者轻视科学和先进文明成果等角度进行说明。 还可根据材料“马戛尔尼此行的目的表面上是给乾隆帝祝贺八十大寿,真实目的 却是求与清朝扩大通商并获得割让小岛等权利。……对于马戛尔尼提出的通商等 要求更是以‘皆不可行’而断然拒绝。”可概括得出英国试图打开中国市场,中 国奉行“闭关锁国”政策的现象。结合所学可从新航路开辟后英国走上殖民扩张 的道路、工业革命之后英国对外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抢占殖民地、清 末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推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隔绝 等角度进行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