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新课标通用版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作业

考点训练26 改革开放的新局面 ‎                   ‎ ‎[题组一 基础小题]‎ ‎1.(2019·广西贵港月考)山东邹平农民刘宗水从1963年开始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和见证了半个世纪以来农村社会历史的变迁。其中‎1981年10月23日是这样记的:“到二队分地,过午四时,大片地已分完,只有自留地和饲料地未分。”材料中的“分地”(  )‎ A.改变了生产资料所有制 B.确立了市场经济发展目标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促进了多种所有制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从题干中信息“1981年”“分地”,可确定是改革开放农村推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只是让渡了土地经营权,所以排除A项;这一时期主要目标是“搞活经济”,是在计划经济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的作用,所以排除B项;多种所有制形式的有效发展是起于1984年,城市经济改革推行以后,所以排除D项;计划经济前提下引入了市场的作用,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答案选择C项。]‎ ‎2.(2019·河南联考)下表为1978~1990年我国粮食产量变化统计表。这一变化反映了(  )‎ 时间 ‎1978年 ‎1985年 ‎1990年 产量(万吨)‎ ‎30477‎ ‎37911‎ ‎44624‎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B.市场经济体制适应我国需要 C.对外开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D.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建立 答案 A 解析 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有了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图表中1978~1990年间,我国粮食产量激增的现象即为其具体体现,故A项正确,C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1世纪初,社会主义商品市场体系基本建立,均晚于图表中的时间段“1978~1990年”,排除B、D两项。‎ ‎3.(2019·河北邯郸月考)1984年,国家允许城镇居民个人出资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不准雇工),劳动所得收入除向国家交纳一定的工商税外,全部归自己,时称”个体户”。当时的城镇个体户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农民相比(  )‎ A.都属于私有经济 B.都获得经营自主权 C.都属于商品生产 D.都获得相同的劳动所得 答案 B 解析 城市个体户兴办小手工作坊、小商店,自主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下的农民也是独立经营、自负盈亏,两者经营方式相同,故B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属于公有制经济,故A项错误;农产品进入市场才算作商品生产,故C项错误;劳动所得不可能相同,故D项错误。‎ ‎4.(2018·甘肃庆阳六中质检)‎1984年3月30日,《人民日报》报道:“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给省委领导同志写信反映,长期以来,我们企业效益不高,要求松绑。”当时“要求松绑”是为了(  )‎ A.增强企业活力 B.扩大企业规模 C.加强企业管理 D.提高工业产量 答案 A 解析 开始于1984年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故A项正确,B、C、D三项错误。‎ ‎5.(2018·山西大学附中模块诊断)1984年10月,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 ‎“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建立起计划内和计划外的商品价格双轨制;2014年,我国农产品领域实现全部放开,由市场形成价格。这反映出(  )‎ A.经济全球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日益凸显 C.对外开放的立体格局已经形成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基本完成 答案 B 解析 从材料中的从价格双轨制到由市场形成价格等信息可以看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故答案为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全球化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格局问题,排除C项;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任务仍很艰巨而非基本完成,排除D项。‎ ‎6.(2018·甘肃庆阳期末)有学者认为:当改革开放几近“休克”状态时,“它与中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1935年遵义会议一样,都起了救党、救国家的伟大历史作用,使人们从凡事要问一问‘姓社姓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该学者旨在强调(  )‎ A.体制改革的革命性 B.经济建设的复杂性 C.南方谈话的重要性 D.思想解放的长期性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深刻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了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动员全党全国人民冲破“姓社姓资”思想牢笼,深化了改革开放,故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南方谈话的重要性,没有涉及体制改革的革命性,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建设的复杂性的信息,而是强调南方谈话的深刻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思想解放的长期性的信息,而是强调南方谈话的深刻影响,排除D项。‎ ‎7.(2018·山西吕梁期末)1993年,受国内钢材供给缺口扩大,价格暴涨的影响,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到钢铁行业中,新建企业往往起点比较低,生产经营规模小,因此形成了大量落后产能。发生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 C.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方向 D.实行“包产到户”政策 答案 C 解析 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2001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项错误;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兴起于198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大量的中小企业进入到钢铁行业中,故C项正确;“包产到户”政策属于农村和农业方面,与钢铁行业无关,故D项错误。‎ ‎8.(2018·江苏泰州期末)江泽民同志强调,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并非“画蛇添足”,而恰恰相反,是“画龙点睛”。所谓“点睛”就是坚持(  )‎ A.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 B.采取计划和市场互相结合 C.市场经济的基础作用 D.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答案 A 解析 中共十五大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公有制为主,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特点,符合材料中“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信息,故A项正确;B项中是经济形式体现,不是材料中的“点睛”;C项市场经济不是主题;D项属于经济管理体制,不符合题意。‎ ‎9.(2018·河北枣强中学期末)1979年广东设想划一个地方出来,搞改革开放,然后全面推开。邓小平很赞成,说:“还是叫特区好,陕甘宁开始就叫特区嘛!……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你们自己去搞,杀出一条血路来!”从上文中可以看出,特区“特殊性”的实质是(  )‎ A.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 B.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 答案 B 解析 “中央没有钱,可以给些政策”说明经济特区的“特殊性”‎ 是指实行特殊的经济发展政策,其实质是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限制,故B项正确。A项是表现,排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是在21世纪初,故C项错误;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办法是经济特区的表现,故D项错误。‎ ‎10.(2018·河南周口期末)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特区名称改变反映了(  )‎ A.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 B.对外开放的力度加大 C.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 D.出口特区不适合国情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中“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内涵更丰富、更广泛,因而其名称变化说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和广度在不断加大,故B项正确。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是十一届三中全会,故A项错误;突破了计划经济束缚是1992年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故C项错误;出口特区和经济特区都是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发展形式,故D项错误。‎ ‎11.(2018·浙江杭州期末)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 A.设立大连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B.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 C.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答案 D 解析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是1984年经国务院批准在大连市金县成立的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开放宁波等14个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1985年国家决定把长江三角洲开辟为经济开放区。根据材料可知为应对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的激烈竞争,我国采取的措施应在1989年之后,A、B、C三项时间不符,排除。‎1990年4月18日,国务院正式宣布开发开放浦东,故D项正确。‎ ‎12.(2019·河北邢台月考)在深圳被设立经济特区后,有人说,在深圳这块土地上,除了五星红旗是红的,其他一切都成“黄”的了,还有人说特区是“走私的主要通道,是旧中国上海的租界”等等。材料主要说明当时(  )‎ A.经济特区开发不得人心 B.特区违法行为日益增多 C.特区改革开放的阻力较大 D.特区享有一定的自治权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对经济特区的建立,有些人有疑虑,并且大加指责,这说明经济特区建立的阻力比较大,故C项正确。经济特区的建立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特区建立的阻力,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经济特区没有自治权,故D项错误。‎ ‎[题组二 模拟小题]‎ ‎13.(2018·四川眉山期末)1978年5~6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按照党中央的指示率中国代表团正式访问法国、瑞士、比利时、丹麦、联邦德国等西欧五国。‎6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听取谷牧访问西欧五国情况汇报,会上谷牧提出引进西方技术设备等主张。这次考察(  )‎ A.助推改革开放决策形成 B.促进改革开放深入发展 C.见识了知识经济的伟力 D.目睹了中西文化的差异 答案 A 解析 1978年5~6月国务院副总理谷牧同志访问西欧五国,回国后提出引进西方技术设备等主张,结合所学,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可知这次考察助推改革开放决策形成,故A项正确;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项中“深入发展”表述错误,排除;20世纪90年代出现知识经济,C项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14.(2019·黑龙江鹤岗一中月考)1980年春节前夕,商业部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大城市敞开供应猪肉,最好是“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国务院又下达文件,允许“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这表明(  )‎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单一公有制的生产关系已经被打破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D.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 答案 D 解析 据所学可知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时间是1984年,与“1980年春节前夕”不符,故A项排除;题干史料中并未提到所有制改革,故B项排除;据材料中“要求各大城市敞开”可知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无关,故C项排除;据“就地收购、就地屠宰、就地销售”“鸡蛋可以季节性差价”可以得出国家尝试以市场手段调节社会经济,故D项正确。‎ ‎15.(2019·云南昆明摸底)1990年我国出口总额达到了621亿美元,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改善了自1984年以来连续逆差的状况。到1991年6月底,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 A.经济结构渐趋于合理 B.已形成典型的外向型经济 C.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D.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 答案 C 解析 “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国家外汇储备已上升到330亿美元”表明90年代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反映出我国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是否合理,排除A项;材料只是表明对外贸易实现了顺差,并没有到“外向型经济”的程度,B项错误;21世纪初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D项时间不符合题意,错误。‎ ‎[题组三 高考小题]‎ ‎16.(2016·全国卷Ⅲ)1980年与1975年相比,我国粮食播种面积减少6884万亩,总产量却增加674亿斤;棉花播种面积减少53万亩,总产量增加652万担;油料作物和甜菜播种面积共扩大3626万亩,其总产量分别增加70%和15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生产自主权的扩大 B.农业生产技术有了革命性的改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完成 D.国家取消对农副产品的统销政策 答案 A 解析 与1975年相比,1980年我国粮食、棉花、油料作物和甜菜的产量大幅提高,这与1978年底开始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使农民获得了生产和经营的自主权,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选A项。此时农业生产技术并没有发生革命性的变化,排除B项;1980年时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处于刚刚起步阶段,排除C项;D项发生在1985年,可排除。‎ ‎17.(2018·海南高考)1949年后很长一段时间,中国人出境多限于公务。80年代中国出境旅游兴起,旅游目的地逐步由东南亚扩大到世界各地,据统计2017年出境游超过1亿人次。这一变化主要反映的是,我国(  )‎ A.进出口贸易增长 B.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C.公务出境人数减少 D.人民文化水平提高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未提及进出口贸易与公务出境人数的增减及人民文化水平的变化,排除A、C、D三项;改革开放促进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题干中的信息“中国出境旅游兴起”即为其具体体现,故B项正确。‎ ‎18.(2017·江苏高考)1981年底,经过调查研究,国家相关部门认为,扩大出口创汇存在三大问题:一是外贸垄断体制,二是产品质量低,三是出口亏损。为解决这些问题,他们提出了若干建议,其中包括(  )‎ A.对国营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 B.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C.争取早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 答案 B 解析 材料信息表明,只有打破外贸垄断体制,提高产品质量,扭转出口亏损局面,才能扩大出口创汇,这就需要扩大外贸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因此B项符合题意。A项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在广东等省市设立经济特区是在1980年,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19.(2015·江苏高考)邓小平说,我们的同志就是怕引来坏的东西,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无论怎么样开放,公有制经济始终还是主体,得益处的大头是国家,是人民,不会是资本主义。这一讲话应该出现于(  )‎ A.改革开放大幕拉开之际 B.浦东开发与开放之时 C.“南方谈话”发表之后 D.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之初 答案 A 解析 由“最担心的是会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及所学知识可知,在改革开放之初,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持怀疑态度,故A项正确;浦东开发与开放是在1990年,不存在引入“资本主义”的问题,故B项错误;“南方谈话”解决的是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争论的问题,1992年我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国人对引进外国资本主义的东西不再持怀疑态度,故C、D两项错误。‎ ‎20.(2015·天津高考)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泰达)是20世纪80年代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级开发区之一。在全国国家级开发区、工业园区投资环境评价中,天津开发区已连续多年位居前列。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是(  )‎ A.服务于天津自由贸易区的建设 B.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C.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出口产品 D.加强天津对内地的辐射作用 答案 C 解析 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是:引进、吸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经验;扩大出口贸易,增加外汇收入,积累建设资金;开发国内紧缺产品,满足全国生产建设需要;及时掌握和传播经济技术信息;培养各方面人才,以满足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需要。由此可知,C项正确。天津自由贸易区于2014年12月开始试运行,A项错误;我国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主要目的是扩大对外开放,而不是推动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B项错误;D项不符合“当初其设立的主要目的”的题目要求,排除。‎ ‎[题组一 基础大题]‎ ‎21.(2018·广西贵港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 第一阶段 ‎1979~1984年 农村改革引发城市国企改革 第二阶段 ‎1985~1992年 探索向市场经济转轨 第三阶段 ‎1993~2002年 完善市场机制 第四阶段 ‎2002年至今 探索市场效率与 社会公平相统一 ‎——摘编自陈永昌《改革开放 三十年的历史回顾》‎ 材料二 都说中国是“世界工厂”,这家工厂到底有多大?外媒对此曾有统计:中国生产了全球60%的水泥,45%的钢铁,50%的玻璃,25%的汽车,40%的船舶,70%的智能手机,90%的笔记本电脑,80%的空调,65%的冰箱,40%的鞋子,50%的猪肉,等等。2010年,中国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这个第一,美国从1895年到2009年,稳坐了100多年。‎ ‎——摘编自《改革开放十大奇迹:‎ 重新定义了这一代中国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阶段我国改革开放的主要经济举措,并说明第三阶段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改革开放的成就。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改革开放的认识。‎ 答案 (1)举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设立经济特区;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扩大企业自主权。(答出四点即可)‎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成就: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增强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世界影响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 认识: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发展活力;等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表格四个阶段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兴办乡镇企业、‎ 设立经济特区以及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等角度思考回答;第二小问,依据表格1993~2002年可知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信息从生产力、综合国力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角度回答;第二小问属于开放型问题,结合所学从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以及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等角度思考回答。‎ ‎[题组二 模拟大题]‎ ‎22.(2019·山东泰安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世纪以前,西欧的物价在数百年内一直是比较稳定的。只有当战争、歉收、瘟疫时才会发生暂时波动。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到16世纪末,西班牙的物价比16世纪初平均上涨了4.2倍,法国物价指数比16世纪初高2.2倍,英国高2.6倍,荷兰的主要城市高3倍,意大利和瑞典高将近2倍。‎ ‎——摘自萧国亮、隋福民著《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 建国后至1978年前,我国的物价水平总体上是稳定的。从1988年8月中旬开始,各地先后出现抢购先兆,在上海,‎8月17日、18日,抢购的迹象已经明显,……从‎8月19日起出现全国性抢购狂潮。……银行门前提款的人拥挤不堪,上海银行告急。当时的报纸记载,“人们像昏了头一样,见东西就买,既抢购保值商品,也抢购基本消费品,连滞销的也不放过”。‎ ‎——摘自尹永钦、杨峥晖《巨变1978年~‎ ‎2004年中国经济改革历程》‎ ‎(邓小平)在‎1988年5月19日说:“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个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是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上一个大包袱,……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 ‎——摘自金冲及著《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四卷 材料三 1985~1989年我国物价指数上涨情况表 年份 ‎1985年 ‎1986年 ‎1987年 ‎1988年 ‎1989年 物价指数 ‎11.9%‎ ‎7%‎ ‎8.8%‎ ‎20.7%‎ ‎16.3%‎ ‎——据《巨变1978~2004年中国经济 改革历程》相关数据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背景和特点方面比较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与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两者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16世纪西欧物价上涨和20世纪80年代中国物价上涨所造成的影响。‎ 答案 (1)相同点: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物价上涨迅速、物价涨幅大、上涨时间长。‎ 不同点:西欧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新航路开辟后西欧贵金属大量流入造成货币贬值,物价上涨。中国物价上涨主要是因为经济改革,市场初步放开;同时,民众恐慌心理也加剧了物价上涨。‎ ‎(2)影响:西欧:推动了欧洲社会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或者加速欧洲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地主阶级实力衰弱,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或者引起了欧洲的价格革命)。‎ 中国:全国性抢购风潮的出现,导致经济秩序混乱,使经济体制改革遭遇困境;推动中国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推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 解析 第(1)问,依据材料一中“但在16世纪欧洲各国流通的贵金属重量增加了3倍,相应地从16世纪30年代起,物价一直迅速上涨”和材料三表格中的时间可以总结相同点都发生在重大的社会转型时期,物价上涨迅速,上涨幅度大,上涨持续时间长;结合材料一中的“16世纪”,可知此时西欧之所以物价飞涨是因为新航路的开辟,依据材料二中的“1988年”以及材料三中的“1985~1989年”可知,中国在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引发了物价高涨,因此二者物价上涨的原因是不一样的,当然物价上涨在东西方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第(2)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欧洲发生的价格革命使得欧洲资产阶级兴起,而封建势力衰落;而在中国结合材料二中人们疯狂抢购的现象可知物价高涨导致民众的恐慌心理。结合所学可知必须进一步推动改革的进行,因此推动了中国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步伐。‎ ‎[题组三 高考大题]‎ ‎23.(2015·山东高考)‎1980年6月18日,‎ 四川省广汉县向阳人做出了一个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举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概括指出材料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时代背景加以阐释。‎ 答案 提取历史信息 层次一:能结合历史发展的时代特征,准确、全面地概括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例:人民公社体制开始被打破,政治体制改革已悄然进行;“左”倾思想的束缚依然存在,人们对改革心存顾虑。‎ 层次二:能依据材料,获取表层信息。例:向阳人悄悄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人们对摘牌行为感到忧虑。‎ 层次三:答案与材料没有联系。‎ 进行历史解释 层次一: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在此基础上,能提出独立的见解或认识。例:改革具有艰巨性,改革是在新旧观念的激烈冲突中展开的。改革者必须有“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和勇气,才能实现改革的目的。‎ 层次二:能结合时代背景,在材料所反映的信息和以下知识之间建立联系,并进行合理解释。如:①人民公社体制的弊端;②十一届三中全会及其关于改革的决定;③拨乱反正工作及当时思想领域的实际状况等。(依据考生作答时所涉及要点多少及解释的合理程度等酌情给分)‎ 层次三:不能在历史信息和所学历史知识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没有对历史信息的解释。‎ 历史表述 层次一:合乎逻辑,条理清楚,语言流畅 层次二:基本符合逻辑,条理较清晰,语言较流畅。‎ 层次三:缺乏逻辑,条理不清,辞不达意。‎ 解析 根据材料的内容和出处提取信息,结合材料中两个人物的心态和做法进行阐释,实际就是回答材料反映的现象、说明的问题、从中得到的启示,注意言简意赅、逻辑关系得当,围绕材料信息作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