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通史版专题十第1讲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及外交作业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9·邵阳联考)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 ) A.新时期法制不断完善 B.坚持立法为民的原则 C.以法治作为反腐的工具 D.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 解析:选D。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此时邓小平的讲话强调了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故选D项。 2.(2019·浙江十校联盟适考)“这个宪法修正案继承和发展了1954年宪法的基本原则,充分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因此这部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的宪法( ) A.体现中共对民主建设的初步构想 B.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C.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历史任务 D.把“依法治国”方略写入其中 解析:选B。根据材料“注意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丰富经验,也注意吸收国际的经验;既考虑到当时的现实,又考虑到发展的前景”并结合所学可知,作为根本大法,1982年宪法成为新时期国家治理的总章程,故B项正确。 3.(2019·桂林模拟)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正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当时这两部宪法的颁布和修订( ) A.都适应了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 B.分别标志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 C.都改变了国家的基本法律架构 D.总结了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解析:选A。材料“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与1954年中国需要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基础相符,材料“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与1978年改革开放和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相符,故A项正确。 4.(2019·安康期中)阅读下表:20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 1912年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 1931年 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 1949年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1954年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982年 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A.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 B.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民主政治取得成果的前提 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 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 解析:选B。我国20世纪民主政治建设的成果,都有共同的特点:每次民主成果的取得,都与阶级力量的对比和当时社会环境是否成熟有关,故选B项;阶级斗争不是民主政治建设的决定因素,A项错误; 1954年宪法和1982年宪法不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产物,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颁布的法律是社会主义类型的法律,与欧美民主有本质区别,D项错误。 5.(2019·安徽皖江名校联盟联考)改革开放早期,我国学者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关注更多的是从阶级本质出发,意识形态色彩较浓。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者们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无论在体系结构还是在制度分析上较80年代都有很大进步。史学研究出现此种变化是( ) A.贯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原则的需要 B.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政治不断完善的需要 C.全面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需要 D.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需要 解析:选D。材料中“以科学的态度来研究西方政治制度”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故D项正确。 6.(2019·山东、湖北部分重点中学模拟)香港回归祖国两年前,美国《财富》杂志曾发表封面文章预言“香港已死”。香港回归十周年时,美国《财富》杂志又公开发表《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文章坦诚认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中美关系由对抗到正常化的转变 B.香港回归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 C.“一国两制”政策保障了香港的繁荣稳定 D.美国政府企图干涉中国内政失败 解析:选C。材料中由“香港已死”到《哎呀,香港根本死不了》的转变,客观上说明了香港的繁荣稳定,故选C项;中美关系正常化于20世纪70年代已经完成,A项错误;香港回归确实是“一国两制”政策的首次实践,但材料并未涉及, B项错误;“ 香港回归祖国”主要是中英之间的关系,与美国无直接关系,D项错误。 7.(2019·苏北四市模拟)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 A.“和平统一”方针 B.“一个中国”原则 C.“政治协商”制度 D.“一国两制”构想 解析:选B。“和平统一”方针是大陆对台政策,不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A项错误;“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故B项正确;“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政党制度,故C项错误;“一国两制”的构想没有得到台湾的响应,故D项错误。 8.(2019·山西六校联考)2001年,海峡两岸达成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这反映出( ) A.大陆提出“一国两制”理论 B.通过协商解决了香港问题 C.海峡两岸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密切 D.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解析:选C。根据材料“使用两岸资本并在两岸注册的船舶,各自不悬挂五星红旗和青天白日旗,而只悬挂各自公司旗,开通了两地直航航线”可知,这属于两岸达成的经贸往来,故选C项。 9.(2019·黄山模拟)2016年12月20日,圣多美和普林西比政府宣布与台湾断绝“外交”关系;2017年台湾当局另一个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其“邦交国”仅剩20个。这表明( ) A.台湾当局已经认可“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进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解析:选C。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与台湾断交,这表明中国提出的“一个中国”理念的国际认同度在增加,故C项正确;“一国两制”是中国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案,材料没有体现台湾当局对“一国两制”的态度,故A项错误;国际社会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主要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体现不出国际社会对两岸和解的贡献,故B项错误;材料更多表明“台独”不能得到国际社会认同,故D项错误。 10.(2019·唐山模拟)新中国成立后,对外关系方面主要有四次建交高峰(如下图所示)。其中第四次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这一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 ) A.非洲和欧洲 B.亚洲和北美洲 C.亚洲和欧洲 D.非洲和亚洲 解析:选C。20世纪90年代初苏东剧变,因而此时期中国建交的对象主要集中于原属于社会主义阵营的亚洲和欧洲国家,故选C项。 11.(2019·温州适测)对下表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简表(部分) 国际组织名称 参与年代 国际组织名称 参与年代 国际奥林匹 克委员会 1979年恢复中 国合法地位 不结盟运动 1992年成为观察员国 世界能源 理事会 1983年加入 东南亚国 家联盟 1996年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 亚洲开发银行 1986年加入 世界贸易组织 2001年加入 亚太经济 合作组织 1991年加入 美洲国家组织 2004年成为常驻观察员国 A.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开始加入国际组织 B.两极格局解体加速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 C.中国在国际舞台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D.中国和世界共享多边贸易体制带来的利益 解析:选C。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始加入”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政治多极化与材料中“经济组织”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和经济组织”反映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C项正确;多边贸易体制与材料中“我国参与重要国际政治……组织”不符,故D项错误。 12.(2019·天津滨海七所重点学校联考)2017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A.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 B.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外交活动 D.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解析:选A。从材料可知,中国与世界不同发展程度的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反映出中国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国际关系框架,故A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9·华中师大新高考联盟质测)外交是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政治活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近代(1840~1919)外交转型是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它不是基于晚清社会内部新因素产生与发展的刺激而做出的主动反应,而是针对外部强敌对晚清政府与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所做出的被动对策。这个特点决定了中国近代外交特型的发展过程,就是如何处理中国传统外交观念和西方近代外交观念与制度之间关系的过程,也是中国外交近代转型的过程。尽管晚清外交特型没有能够指导晚清外交奏响胜利的旋律,但在西方近代外交理念与制度的挑战下,在中国形成的近代外交思想还是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这就是:它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中国步入近代化轨道;推进了中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诸领域内西学东渐的进程;指导了中国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和外交机构的建立;推动了外交学作为一门专门学科在中国的形成、发展和运用。 ——摘编自李敏《试论中国近代外交的转型》 材料二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各国要同心协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一思想继承和发展了新中国不同时期重大外交思想和主张,是当代中国外交重大创新成果,是中国对世界的重要思想和理论贡献,已多次被联合国文件引用,产生日益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杨洁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外交转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其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外交理念变化的表现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现实意义。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从材料可知中国近代外交转型是在列强侵略下被动进行的,体现了中西文化的碰撞;第二小问评析,从对中国的危害及客观上对中国外交近代化的推动及向西方学习等方面分析。(2)第一小问表现,根据所学得出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第二小问现实意义,据材料二“这一思想为人类社会实现共同发展、持续繁荣、长治久安绘制了蓝图,反映了中外优秀文化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对中国和平发展, 世界繁荣进步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得出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答案:(1)特点:中西方文化碰撞的结果;呈现出被动转型的特征。评析:没有改变近代中国屈辱外交的局面;但促进了近代外交理念的转变;指导了外交机构的建立;推进了外交学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加速了西学东渐的进程等。 (2)表现: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和平发展道路;构建和谐世界等。意义:反映了全人类共同价值追求;指明了国际社会的前进方向;有利于中国和平发展;促进了世界繁荣进步。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台湾中学历史教科书1949年后的中国历史目录摘编。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政权的演变 一、中国共产党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二、“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民国55~65年 三、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摸索 四、创造两岸双赢,华人屹立世界 1.两岸关系的发展 A.军事冲突时期(38~67年) B.冷战对峙时期(68~75年) C.交流对谈时期(76年迄今) 2.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内外因素 A.国际因素 B.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 C.台湾内部因素 3.两岸交流的现况 4.当前两岸问题的焦点:统独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解析:从经济角度来看,可以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从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角度回答。从政治角度来看,可以增加冷战与两岸关系,理由从美苏全面冷战,两岸分裂角度回答。可以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从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一个中国原则的角度回答。 答案:建议一 增加社会主义制度在大陆的建立。理由:新中国成立,经过以三大改造为代表的社会主义革命,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体现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 建议二 增加冷战与两岸关系。理由:二战后,美苏全面冷战,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第七舰队开进台湾海峡,阻止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台湾,加剧两岸分裂程度。 建议三 增加台湾问题与国际认知。理由:台湾问题是内战遗留问题,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已被联合国和国际社会公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