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1训练:阶段检测三(五、六单元)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版历史人教版必修1训练:阶段检测三(五、六单元)

阶段检测三(五、六单元) (时间:60 分钟 满分:100 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1847 年 6 月,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的新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并规定同盟的目的是:“通过传播财产公有的 理论并尽快地求其实现,使人类得到解放。”这一变化说明 ( ) A.共产主义者同盟接受了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推动了无产阶级的斗争 C.工人运动在欧洲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 D.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解析:题干信息反映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相对于正义者同盟的变化:突出了无产阶级 的国际联合和公有制经济基础的建立,这正是马克思的革命理论,故 A 项正确。1848 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 B 项错误。工人运动在欧洲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兴起的标志是欧洲三大工人运动,与材料无关,故 C 项错误。 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 的矛盾,故 D 项错误。 答案:A 2.《共产党宣言》指出:“它用公开的、无耻的、直接的、露骨的剥削代替了由宗 教幻想和政治幻想掩盖着的剥削。”这里的“代替”是指( ) A.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 B.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 C.新教代替天主教 D.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 答案:D 3.《社会主义研究》杂志 1986 年第 3 期载文指出:“巴黎公社基本上是按照蒲鲁 东(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思想家)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 产主义思想建立起来的一个城市自治政权。”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 A.是一次有组织有计划的无产阶级革命 B.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的自治政权 C.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 D.并没有实施维护无产阶级利益的举措 解析:根据材料“蒲鲁东……的地方自治原则和布朗基的空想共产主义思想”,可知巴 黎公社不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缺乏成熟的无产阶级革命理论的指导,故C项正 确。A、B、D 三项说法都错误。 答案:C 4.毛泽东曾分析指出:“这种运动(指巴黎公社)为什么不发生于百年以前,而发生 于五十五年前的今日呢?……(法国)已由资本主义进为帝国主义,国内已形成伟大的 工人阶级,所以才有此种壮烈的工人革命运动产生。”在此,毛泽东认为( ) A.法国工人阶级有先进的政党组织领导 B.法国已具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条件 C.巴黎公社革命有理论指导与实践基础 D.巴黎公社革命是法国社会发展的产物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毛泽东分析了巴黎公社革命发生的内因,即资本主义已获得 较充分发展,工人阶级力量不断壮大,D 项正确。 答案:D 5.“被奴役的人民解放的时刻到来了,向沙皇政府报仇并惩办它的时刻到来了。已 经不能再容忍下去!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政府!”材料反映的革命事件是( ) A.俄国二月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七月流血事件 D.日俄战争 解析:从斗争对象是沙皇政府来看,排除 B、C 两项;从“被奴役的人民”来看,排除 D 项。材料反映的情况符合俄国二月革命的情况,故选 A 项。 答案:A 6.1917 年 3 月,俄国临时政府成立不久,彼得格勒苏维埃宣布了一号法令,规定所 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 这反映出彼得格勒苏维埃( ) A.行使中央政府的职权 B.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质 C.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 D.已经掌握全部军队指挥权 解析:题干时间“1917 年 3 月”以及材料中“规定所有部队都应选举产生士兵委员会, 负责管理本单位的政治活动、监管本单位的武器”的信息说明苏维埃在行使中央政 府的职权,故 A 项正确;题干材料不能体现彼得格勒苏维埃具有无产阶级政权的性 质,故 B 项错误;“与临时政府全面对抗”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故 C 项错误;D 项说 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A 7.1917 年,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指出:“俄国当前形势的特点是从革命的第一阶段 向革命的第二阶段过渡。”7 月,他又在《国家与革命》中阐明,资产阶级国家由无产 阶级国家代替,不能通过“自行消亡”来实现。以上论断 ( ) A.明确指出武装起义条件已经成熟 B.凝聚布尔什维克全党的政治智慧 C.逐步明确俄国革命的任务和方式 D.说明仍存在和平取得政权的可能 答案:C 8.列宁说:“社会主义现在已经在现代资本主义的一切窗口中出现,在这个最新资 本主义的基础上前进一步的每项重大措施中,社会主义已经直接地、实际地显现出 来了。”这最能表明( ) A.资本主义发展中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因素 B.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同步发展 C.列宁的论述已经过时 D.马克思主义不会过时 解析:从列宁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其内部可以 产生新的经济制度因素,可以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实现做最完备的物质准备,也就是 说资本主义发展中蕴含着社会主义的发展因素。 答案:A 9.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 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它”凝结了中国共产党、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 并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拥护,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它”是指“共同纲领”,故选 C 项。本题易错选 A 项,《双十协定》是国共两党签署的,与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 士无关。B、D 两项都是毛泽东的著作,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主张,排除。 答案:C 10.刘少奇在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我们采取这种制度,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 质联系的。中国人民就是要采用这样的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 进。”这里的“制度”是指(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解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 性质,“是同我们国家根本性质联系的”,故 A 项正确;B、C 两项是中国的基本政治制 度,与题意无关,故排除;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包含 A、B、C 三项,过于笼统,故 D 项 错误。 答案:A 11.1953 年 6 月 24 日《人民日报》报道:当选的代表李长凤老大娘笑着说话了,“旧 社会妇女在街上说话都不行,哪有妇女的选举权。……今后大家有什么意见告诉我, 我一定给大家带上去”。该新闻报道说明当时( ) A.人民民主原则得到落实 B.人民代表大会制建立 C.政治协商制度覆盖面广 D.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李长凤当选代表后能代表民意了,这表明人民当家作主的实 现,故 A 项正确。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于 1954 年,故 B 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 政治协商制度,C 项不符合题意;民主政治建设法制化的基础是 1954 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宪法》,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2.中共十七大提出“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 谐”,并进一步指出此乃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路径。这主要表明 ( ) 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任重道远 B.加强党内民主建设,成为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途径 C.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就突出 D.中国共产党是领导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力量 答案:B 13.歌曲《海峡两岸》中唱道:“相逢太美分离太痛,海峡两岸情谊浓。”如果以此 审视 1949 年以后的两岸关系,以下解读错误的是( ) A.“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两党的内战 B.最早“相逢”应该在 20 世纪 80 年代 C.“分离太痛”说明海峡两岸人民渴望统一 D.“太美”表明两岸都接受“一国两制” 解析:海峡两岸长期分离的直接原因是国共内战,A 项解读正确;20 世纪 80 年代中后 期,台湾当局的政策有所松动,允许台胞赴大陆探亲,B 项解读正确;结束分裂、实现 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C 项解读正确。迄今为止,台湾当局尚未明确表示 接受“一国两制”,D 项符合题意。 答案:D 14.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指出:香港主权回归后,中国在香港设特别 行政区,除国防和外交事务外,特区享有高度自治权,特区保持原有资本主义制度 50 年不变。这体现了( ) A.三权分立原则 B.地方自治原则 C.主权平等原则 D.“一国两制”原则 解析:中英《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是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指导下发表的,故 D 项正确,A、B、C 三项均错误。 答案:D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台湾与祖国大陆的统一,作为神圣 的使命,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又确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 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确立了和平统一祖国的大政方针。不久,在邓 小平提出“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基础上,形成了“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对台基本 方针,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缓和海峡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大业。这些转变最能说 明( ) A.统一进程的变化 B.统一方式的变化 C.统一决心的变化 D.统一条件的变化 答案: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第 16 题 12 分,第 17 题 13 分,第 18 题 15 分,共 40 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德国学者诺伊贝尔认为)马克思主义由于脱离了时代,他的理论在西方没 有市场……但在东方,却被列宁原封不动地全面继承下来了。马克思的暴力革命、 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消灭私有制等都一一在十月革命后实现了,说明列宁是 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 ——郑异凡《德学者谈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失败的原因》 材料二 彼得格勒革命军事委员会关于推翻临时政府经过的通告(1917 年 11 月 7 日)(节选):在彼得格勒,政权是在彼得格勒苏维埃革命军事委员会手里。一致举行起 义的士兵和工人没有流血就取得了胜利。克伦斯基政府倒台了。委员会号召前线 和后方的人们不要受人挑拨离间,而要支持彼得格勒苏维埃和革命的新政权。新政 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各地的政权都已转到 工人、士兵和农民代表苏维埃的手里。 ——《共产党——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 组织者(文献与史料)》 材料三 无产阶级政权应是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代议机构依然存在,然 而作为特殊制度的议会制,作为立法和行政的分工以及议员们享有特权的议会制, 在这里是不存在的。 ——列宁《国家与革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国学者认为“列宁是马克思的真正的继承者” 的理由。(4 分) (2)材料二主要包含了哪些信息?由此判断这场革命的性质。(6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巴黎公社式的国家管理机构”的具体表现 形式。十月革命后的苏俄实行了怎样的新型社会主义政治体制?(2 分) 参考答案:(1)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并逐步 建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实践了马克思关于暴力革命、阶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 消灭私有制等的理论。 (2)信息: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无产阶级推翻;号召人们支持新政权;新政权将立 即着手解决和平、土地与民主问题。性质:这场革命是一次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主 义革命。 (3)表现形式:由直接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公社委员会是最高的权力机关。新型政 治体制:全俄苏维埃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人民委员会拥有立法权,立法权与行 政权统一。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伯利克里虽然出身贵族,但却是一个热心诚挚的民主主义者。他将权力转 移到由全体男性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手中,公民大会是处理雅典事务的最高权力机 构,它一年召开 40 次例会,如果需要的话,还召开临时会议;不仅解决一般政策问题, 而且还为政府在外交、军事和财政等一切领域的活动作出详细决定。伯利克里还 规定大部分公职实行薪给制,使贫民有可能担任公职。另外,他还建立许多由陪审团 作最后决定的民众法庭,陪审员由抽签产生,所有公民都可担任。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近代英国和美国政体结构示意图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国家机构组织系统示意图 (1)根据材料一,概括伯利克里为完善雅典民主制度采取的措施。(3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在英美两国政体中,国家元首的地位、政府首脑 与议会的关系有何区别。(4 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组织原则。(4 分) (4)根据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2 分) 参考答案:(1)规定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实行职务津贴制;设立陪审法庭,所有公 民都可以担任陪审法官。 (2)英国国王是国家元首,“统而不治”,只是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首相是政府首脑,由 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美国总统不仅是国家元首而且具有最高行政权,不对国会 负责,但受国会制约。 (3)原则:民主集中制。 (4)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共同推动了社会的进步;民主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成果, 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选择合适的政体,不能照搬别国 模式。 18.学习历史,重在培养史料分析和历史思维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领事裁判权发生于条约之中,欲去领事裁判权,必先改正条约……非先编 订完全之法律,断不能达改正条约之望。条约不改正,则领事裁判权永无撤废之日, 我国国权,亦永无恢复之时矣。 ——杨廷栋《论改正条约与编订法律有 连结之关系》(1902 年) 材料二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 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 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三 中央人民政府决定,西方国家如果要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就得按平等 原则。保留香港作为大陆的国际通道。……为进一步解决历史遗留问题,邓小平提 出,在“一个中国”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港澳台作为特别行政区保 持原有制度和生活方式不变。 ——据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整理 (1)阅读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并写出列强最早在中国取得领事裁判权的时 间与影响。(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代表“据理力争”的背景及其结果,揭示《九 国公约》的实质。(3 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解决殖民主义造成的历 史遗留问题,先后采取了怎样的方针和主张?简析上述方针和主张的影响。(8 分) (4)综上,请用一句话概括三则材料所贯穿的主题。(2 分) 参考答案:(1)核心观点:通过法律途径修订不平等条约,废除领事裁判权。时间:19 世 纪 40 年代(鸦片战争后)。影响: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完整,使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 国家。 (2)背景: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 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3)方针和主张:“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声明将在适当时机收回香港主 权;“一国两制”。影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促使香 港、澳门回归祖国,彻底结束外国列强的占领,为国际社会以和平方式解决历史遗留 问题提供了新的范例。 (4)外争国权,是中国 19 世纪后半期至 20 世纪历史叙事的重要主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