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30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专题二十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课件(28张)
专题二十二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考点分析 考点 考情回顾 命题规律分析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 1. 颐和园 : 考查其主要特点 (2015·10,T30) 2. 明清故宫 : 以主观题形式 , 保和殿与科举制结合考查 (2015·10,T33) 3. 平遥古城 : 考查古民居建筑的主要特点 (2016·4,T30) 4. 明清故宫 : 以主观题形式考查保和殿主要功能 [2016·4,T33(1)] 5. 长城 : 以主观题形式 , 与唐太宗联系 , 考查秦汉长城 [2016·10,T33(1)] (1) 本专题考查频率较高 , 以选择题和材料题等多种形式出现。其中保和殿这个知识点频率最高 (2) 本专题的主观题往往联系必修三或选修四相关知识点进行综合考查 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抓基础 考点 中国的世界文化遗产代表 1. 万里长城 (1) 历代长城 ①秦长城西到临洮 , 东至辽东郡 , 长达五千多千米。 ②汉长城超过一万千米 , 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长城。 ③明长城东起辽宁鸭绿江畔 , 西至甘肃嘉峪关 , 全长六千多千米 , 至今大部分保存完好。 (2) 长城建筑的风格、结构和规模 ①建筑风格 : 和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 , 取得了协调一致的效果。朴实浑厚 , 粗犷奔放 , 雄伟壮观 , 气势磅礴。具有强大的美学魅力。因地而异 , 就地取材 , 用险制塞 , 因各地的地形地势和自然条件的差异而不同。 ②结构 : 城墙是长城的主要组成部分 ; 关城是长城防守的重点 , 大多设在长城的重要关口 ; 烽燧是一种报警设施 ; 城障是在险要地段设立的小城堡 , 供官兵驻守戍边。 ③规模 : 纵横十万里。 (3) 文化内涵 ①建筑艺术 : 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布局巧妙、结构合理。 ②装饰艺术 : 雕饰精美、精雕细刻等。 ③ 文学艺术方面 : 产生了许许多多的民间传说、说唱戏曲、诗词歌赋、绘画雕塑等作品。 (4) 长城的历史作用 ①防御作用 : 有利于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侵扰 , 保护内地的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②中外关系 : 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 , 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 ③边疆开发 : 历代王朝的驻兵、移民和垦荒屯田 , 促进了长城沿线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民族关系 : 地处游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 , 促进了各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 2.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1) 秦始皇陵 ( 骊山陵墓 ) 的结构布局和历史文化内涵 ①结构布局 : 按照“事死如生”的原则 , 环绕着三道围墙 , 分内城和外城。以陵寝、地宫和陪葬墓等为基本格局。 ②历史文化内涵 a. 开创了后世帝王厚葬之风的先河。 b.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 , 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座帝王陵。 c. 文物 : 高车和安车。从外形看 : 造型生动精美、装饰华丽、制作工艺复杂 ; 从本质上表现了秦代我国劳动人民在青铜冶炼、雕塑、彩绘技术方面的卓越才能。 (2) 秦陵兵马俑的布局、阵容及其所反映的历史状况 ①布局 : 兵马俑坑共有四个 , 为坑道式的地下土木建筑结构。 ②阵容 : 四个坑分别编列为右、左、中军和指挥部 , 组成了一个完整的军阵编列体系。 ③历史状况 : 国家统一 , 经济繁荣 , 秦军强大 , 尚武风气。 (3) 兵马俑所体现的高超技术和艺术的震撼力 ( 历史研究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 ) ① 是中国最大的古代军事博物馆 , 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文化艺术宝库。 ②秦始皇创立的这种陵寝制度对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是中国古代丧葬文化的一个发展。 ③ 兵马俑形态各异 , 连同他们的战马、战车和武器 , 成为现实主义的完美杰作 , 同时也保留了极高的历史价值。为我们研究秦朝政治、经济、军事制度、文化艺术及科学技术等 , 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④兵马俑架起了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 促进了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友谊。 ⑤秦陵兵马俑所体现出来的古代中国工艺、美术、造型等方面的高超技艺 : 高度概括和细腻写实的艺术手法 , 是我国雕塑艺术史上的一支奇葩。 3. 布达拉宫 (1) 布达拉宫 ①建筑结构 : 白宫、红宫、僧舍三大部分。 ②建筑特色 : 红白色彩鲜明 , 层次高低错落 , 匀称和谐 ; 呈现藏汉合璧风格 ;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古宫殿群。 (2) 大昭寺 : 汉族、藏族、建筑风格与尼泊尔和印度建筑艺术的合璧之作。 (3) 价值 : 布达拉宫号称“世界屋脊上的明珠” , 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化艺术价值 , 也是藏汉民族友好往来的见证 , 有力地证明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4. 明清故宫 (1) 北京明清故宫的布局结构、主要特点和文化内涵 ①布局结构 : 故宫外分别环绕着京城和皇城。遵循传统礼制而建 , 采取严格对称的三进院落式布局 , 主要建筑集中在中轴线上 ; 前朝后寝 ( 外朝和内廷 ); 都面向正南方。 ②主要特点 : 布局严谨 , 气势恢宏 , 装饰豪华 , 壮丽辉煌。 ③文化内涵 : 体现一国之君“南面而王”的正统观念。藏品丰富 , 堪称中华民族文化史的实物宝库。体现了中国古代工艺技术的辉煌成就。 (2) 故宫三大殿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①包括 : 指外朝的三大殿 , 即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 ②地位 : 是紫禁城的政治活动中心 , 占据故宫最重要的空间。 ③特色 : 多疏朗雄伟 , 富有阳刚之美。 (3) 内廷建筑的地位和特色 ①包括 : 后三宫 ( 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 、养心殿、御花园。 ②地位 : 皇帝及其家眷的生活区。 ③特色 : 严谨富丽 , 具有阴柔之美。 (4) 宫廷建筑技艺和建筑风格 : 是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的建筑成就 , 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艺术的优秀传统与独特风格 , 充分显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和创造才能。 5. 颐和园 (1) 颐和园修建历史、布局结构和主要特点 ①修建历史 : 初建于清朝乾隆年间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遭破坏 (1860 年 );1886 年 ( 光绪十二年 ) 慈禧挪用海军经费重修 , 并于 1888 年改名为颐和园 ; 八国联军侵华再遭破坏 (1900 年 );1902 年慈禧再次修复 ; 清朝灭亡后 , 颐和园在军阀混战和国民党统治时期 , 又遭破坏。 ②布局结构 : 成功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 , 几乎集中了中国古代所有的建筑形制 ,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③主要特点 : 轴线分明 , 拱券艺术突出 , 寺庙文化。 (2) 颐和园园林建设技艺和古典园林建筑风格 : 中国古典园林的典范之作。 ①建筑形制 : 殿堂厅室、廊馆轩榭、亭台楼阁、塔庙坊桥等。 ②建筑风格 : 南方与北方、汉族与藏族、东方与西方。 ③园林风格 : 皇家园林、江南园林。 ④园林布局 : 主体与陪衬、山峦与湖泊、前山和后山、山上与山下、园内和园外、人文与自然。 6. 平遥古城 (1) 平遥古城历史、建筑布局和文化内涵 ①历史 : 建城历史可以追溯到周宣王时期 ; 现今城墙修筑于明朝初年 ; 是国内保存最完整的明清县城。 ② 建筑布局 a. 结构 : 以贯通南北大街为中轴线 , 左城隍庙 , 右县衙署 ; 左文庙 , 右武庙 , 左道观 , 右寺院。 b. 特点 : 按照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礼制布局 , 方正端庄、中轴对称。 ③文化内涵 :“ 神人共治”、儒道佛“三教合一”。 (2) 平遥古城中古民居特点和古建筑研究价值 ①古民居特点 : 多建于清代 , 以四合院为主 ; 轴线分明、左右对称、尊卑有序 ; 华丽大气和安全舒适 ; 数量众多 , 保存完好 ,“ 三雕”精美 , 典雅俊秀。 ②古建筑研究价值 : 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中国传统礼制观念。 (3)“ 日升昌”票号创立的背景及其文化内涵 ①背景 : 明清时期商业的发展 , 晋商的崛起 ; 携带大额现金外出经商的不便 ; 镖局运输的不安全性 ; 西裕成颜料庄的分号遍布北方各省 ; 创始人雷履泰的才能。 ②文化内涵 : 前店后宅的格局 ; 呈中轴线左右对称布局 ; 整个院落建筑富丽堂皇 , 墙高宅深 , 重门坚固 , 颇有“汇通天下”的气派。 7. 皖南古村落 (1) 西递和宏村的历史及特点 ①历史 : 西递和宏村是明清时期随着徽商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②特点 : 两个古村落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其中西递古村落是仿船形而建 , 宏村古村落仿牛形而建 , 均体现了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西递村被称为“中国明清民居博物馆” , 宏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称为“科学与诗意最完美结合”。 (2) 西递和宏村的古村落水系 西递水系 —— 自然水系 ; 宏村水系 —— 人工水系。 (3) 徽派建筑的成就和特征 ①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 ; 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 ; 都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 布局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建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 装饰上都是以徽州传统的“三雕”为主 ; 建筑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在外经营致富的徽商积累的财富等。 ②择地特点 : 夹溪筑屋 ; 显著特征 : 粉墙青瓦马头墙 ; 建筑实体三绝 : 民居、祠堂、牌坊 ; 三雕 : 木雕、砖雕、石雕。 (4) 西递、宏村古村落体现的文化内涵 : 细细品味皖南古民居的每一个细节 , 体味徽商和徽文化之间的关系是贾而好儒 , 文化和自然之间的关系是协调一致。 8. 非物质文化遗产 —— 昆曲 (1) 昆曲及水磨腔、折子戏等概念 ①昆曲 : 原称昆腔 , 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 , 清初 , 昆曲的名称产生 ,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 ②水磨腔 : 吸收北曲“转喉押调”“字正腔圆”的长处 , 注重“布调收音”。把唱腔研磨得极其精致细腻 , 使旋律显得非常缓慢 , 仿佛在水里磨过一样 , 达到“音转若丝”的地步。 ③折子戏 : 一些艺人从剧本中精选一出或几出进行加工、充实 , 成为可以独立演出的短剧 , 称为“折子戏”。折子戏生动活泼 , 集中了表演艺术的精华 , 获得观众的欢迎。清乾隆以后 , 折子戏逐渐取代了全剧的演出。 (2)“ 花部”和“雅部”之争 ①时期 : 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出现。 ②概念 :“ 花部”泛指“昆曲”以外的各种地方戏曲声腔 , 如京腔、秦腔、梆子腔等 ;“ 雅部”指昆曲。 ③结果 : 花部戏曲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 , 唱腔清新活泼 , 强烈地吸引着观众。昆曲在花部的冲击下 , 逐渐衰落。 (3) 昆曲诞生、兴衰的过程 ①元末明初 , 经过顾坚的改进 , 形成“昆山腔”。 ②明朝 : 魏良辅革新昆腔 , 时称“水磨腔” ; 梁辰鱼作 《 浣纱记 》, 昆腔登上戏曲舞台。 ③后传入北京 , 赢得“官腔”的称号。明末 , 成为第一大声腔和全国性的大剧种。清初 , 昆曲的名称产生。 ④ 衰落 : 片面追求旋律性、音乐性 , 牺牲了文学性和戏剧性 , 成为昆曲的致命弱点 ; 花部戏剧内容普遍贴近百姓生活 , 冲击着昆曲的地位。 (4)“ 近代百戏之祖” : 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 , 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 , 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 ,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 , 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5) 昆曲独特的文化价值 ①从历史的角度 :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完整表演系统的戏剧形态 , 是“国宝”级的“活化石” , 创造了脚色制、有一个稳定的剧本结构、形成演员组合体制。 ② 从现实的角度 , 昆曲对后世中国戏曲众多剧种都有深远的影响 , 所以被誉为中国“近代百戏之祖”。 (6) 昆曲的拯救和保护 ①新中国成立后的措施 :1957 年成立北方昆曲剧院。 ②面临的问题 : 人才匮乏、资金短缺、剧场不足和昆曲改革的问题。 ③解决方法 : 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 对昆曲拯救和保护 , 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提能力 ★ 长城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长城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顽强生命力 , 熔铸了中华民族的博大文化精神 , 积淀与凝聚了丰富深刻的思想内涵。 1. 勇于开拓进取和充满向心力与凝聚力。汉代开发经营西域 , 开通长城沿线贯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 历代人民在长城沿线的边贸与和平交往 , 表达与谱写了中华民族主动贯通中西交往的博大胸襟 , 并见证了中华民族在碰撞中融为一体的友好篇章。 2. 在地球上如此险峻地段 , 依靠如此简陋的手工劳动工具 , 用血肉之躯建筑起如此精巧、气势磅礴而震撼世界的地上长龙 , 显示出中华民族坚忍刚毅和勤劳智慧的精神。 3. 因长城而衍生的文化篇章灿烂夺目 , 异彩纷呈。巨型书画石刻、石窟、墓砖壁画、诗赋、歌曲、乐舞世代传颂 , 无不与长城的精神有关 , 显示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风采与豪情壮志。 ★ 清代皇家园林最杰出的代表是北京颐和园 1. 颐和园不仅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建筑艺术 , 还创造性地吸收和借鉴了南北名园的胜景。 2. 东部的宫殿和内廷区 , 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风格 , 一个个封闭院落由游廊连缀 ; 南部的湖泊区是典型的杭州西湖风格 , 西堤把湖泊一分为二 , 十足的江南格调 ; 万寿山的北面 , 是典型的西藏佛教庙宇风格 , 有白塔、碉堡式建筑 ; 北部的苏州街 , 水道纵通 , 是典型的水乡风格。 3. 还吸取了西洋建筑的特色 , 将不同风格的园林建筑和谐地组合在一起 , 成为中国古典园林建筑的博物馆。 ★ 比较皖南的典型村落 —— 西递、宏村 1. 相同点 : 都是我国古代皖南农村民居建筑的代表 ; 都是以血缘关系发展起来的宗族村落 ; 都深刻体现我国传统儒家文化的影响 ; 布局上都是围绕着某一个建筑为中心而建立起来的 ; 装饰上都是以徽州传统的“三雕”为主 ; 建筑的主要经费来源于在外经营致富的徽商积累的财富等。 2. 不同点 : 在整个村落布局的外形特性上西递是船形特征、宏村是牛形特征 ; 村落水系中西递是以自然水系为主 , 宏村则是以人工水系为主等。 ★ 昆曲的艺术造诣和文化底蕴 1. 在文学修养上 : 昆曲融合中国古典诗词赋多种文学形式 , 文词典雅、华美、寓意深刻、情感义理交融。其题材较多取自传统文学名著 , 如 《 牡丹亭 》《 长生殿 》《 桃花扇 》 等 , 具备极其厚重的文化底蕴。 2. 在唱腔曲调上 : 是中国古典文学的曲牌体 , 在节奏、主旋律、发音吐字上搭配控制有序 , 声腔缠绵婉转、妩媚清丽 , 富有很强的美感。 3. 在表演技巧上 : 唱、念、做、打融为一体 , 以载歌载舞为主要特色 , 将舞姿融入唱腔中 , 既突出了主题塑造 , 又给观众美的艺术感受 , 当之无愧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 练考题 1 .(2015· 浙江自选模块 ,10) 阅读材料 , 回答问题 : 材料一 正中摆着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 , 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 , 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宝座正上方的藻井内金龙盘卧 , 龙头下探 , 口衔宝珠 ( 如图 ) 。这宝珠是一颗大铜珠 , 名为“轩辕镜” , 以示皇帝为轩辕黄帝的正统继承者。 ——《 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 》 材料二 2002 年 , 故宫实施大规模维修工程 , 所有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 , 这些建筑工艺从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了。同年 , 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 , 北京市政府增加数亿投资 , 将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 ——《 世界遗产在中国 》 审题定位 : 北京明清故宫 解题思路 : 第 (1) 问第一小问“建筑” , 依据材料一中“皇帝的九龙金漆宝座”以及图片可以归纳出答案 ; 第二小问“特点” , 依据材料中“两侧有六根沥粉贴金云龙图案巨柱 , 六个龙头都向内望着中央的宝座”从规模以及装饰的角度组织答案 ; 第三小问“功能” , 结合太和殿的功能从重大节日和活动典礼的角度回答。第 (2) 问依据材料二中“修复技术都严格按照传统方式进行 …… 建造这座宫殿的时候就存在”可得出体现真实性 , 据材料二“为了不损伤颐和园的借景风貌 …… 颐和园附近地上架设高压线的方案改为地下铺设电缆”可得出体现完整性。 (1) 材料一介绍的是故宫哪座建筑 ? 概述该建筑的特点与功能。 (2) 根据材料二 , 分析指出两个实例分别侧重体现了哪一保护原则。 答案 : (1) 建筑 : 太和殿。 特点 : 故宫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装饰最华丽的主殿 ; 功能 : 举行元旦、冬至、皇帝生日及登基即位、命将出征等重大活动典礼。 (2) 原则 : 故宫修复侧重体现真实性 ; 颐和园高压线改设侧重体现完整性。 2. 江苏历史悠久 , 文化遗产丰富多彩 , 独特多样。对这些文化遗产的探寻 , 不仅可以认识历史风貌 , 还能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 阅读材料 : 昆剧原称昆腔 , 又称昆曲 , 发源于元朝末年的昆山地区 , 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它在明朝中叶经过戏曲音乐家魏良辅革新后 , 以苏州为大本营传播到全国各地 , 形成了南昆、北昆、湘昆、永昆、滇昆、川昆、晋昆和京昆等流派支脉 , 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 , 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 吴新雷 《 为“百戏之祖”立典 》 请回答 : 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 概述昆曲的独特文化价值。分析清中叶以来昆曲走向衰落的原因。 审题定位 : 昆曲 解题思路 : 第一小问从材料中“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具有悠久艺术传统的戏曲形态 , 被推崇为‘近代百戏之祖’” , 提取昆曲的艺术价值 ; 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昆曲本身的局限性及其他戏曲的冲击等角度思考。 答案 : 价值 : 昆曲再现古典戏曲原貌 , 百戏源于昆曲。 原因 : 昆曲创作脱离舞台实际 ; 新戏曲 ( 花部 ) 贴近百姓生活冲击昆曲。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