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南省株洲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性考试历史试卷

www.ks5u.com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计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从西周“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反映了C A. 周朝疆域发生改变 B. 分封制的瓦解 C.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D. 周王权力增强 ‎2.《周礼•考工记》载:“攻木之工七,攻金之工六,攻皮之工五,设色之工五,刮摩之工五,抟埴之工二。”材料反映当时官营手工业生产的显著特点是B A. 技术先进,生产标准化 B. 分工细致,生产专业化 C. 产量庞大,生产规模化 D. 产品丰富,生产多样化 ‎3.《墨子·贵义》载:“商人之四方,市贾倍蓰(倍,一倍;蓰,五倍),虽有关梁之难,盗贼之危,必为之。”对此理解错误的是D A. 流动性是商人的特点 B. 行商有时是有风险的 C. 获取利益是商人追求的目标 D. 商人造成了社会秩序的混乱 ‎4.文物是无声的历史,解说可使其增光添彩。下列对有关文物解说正确的一组是A A. 水排——东汉——利用水力推拉风箱鼓风冶炼——我国炼铁技术有了很大进步 B. 阳陵虎符——秦朝——“甲兵之符,左才皇帝,右才阳陵”——阳陵是一位拥有一定兵权的将领 C. 甲骨文——商朝——“蚕”、“丝”、“帛”等字样——中国的养蚕和丝织技术是从商朝开始的 D. 秘色瓷——唐朝——定窑生产 ‎5.从西汉中期耦犁推广以来,中国古代的农业工具不是向大型、高效发展,而是逐步被改造得比较轻便灵巧。这说明古代农具A A. 适应小农经济需要 B. 逐步走向定型落后 C. 已经达到定型阶段 D. 严重制约农业发展 ‎6.以下为汉代各农耕区的劳动生产率比较表。此表可以用来说明当时D 农耕区域 年人均耕田数 平均亩产量 粮食总收人量 南方农耕区 ‎23小亩 ‎1.37石 ‎32石 中原农耕区 ‎30小亩 ‎1.5石 ‎45石 西北屯基区 ‎74小亩 ‎0.4石 ‎29石 A. 人多地少制约南方经济发展 B. 西北与南方生产力水平相近 C. 地理环境决定农业生产水平 D. 中原地区精耕细作技术领先 ‎7.西汉官员在谈到盐铁官营时指出:“笼天下盐铁诸利,以排(排挤)富商大贾……损有余,补不足,是以兵革东西征伐,赋敛不征而国用足。”这表明盐铁官营A A. 使政府获得经济与政治双重利益 B. 基本解除了百姓的赋税负担 C. 阻碍了社会商品经济的正常发展 D. 以解决军费问题为主要目的 ‎8.《东京梦华录》记载:“南门大街以东,南则唐家金银铺、温州漆器什物铺、大相国寺……街北都亭骚,相对梁家珠子铺……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车家炭,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曹婆婆肉饼、李四分茶……街心市井,至夜尤盛。”由此可知宋代D A. 城市布局仍是市坊分离传统 B. 地域性的社会分工明显 C. 商业活动仍未突破时间限制 D. 商业经营凸显品牌特色 ‎9.明代《苏州府志》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材料反映了明代C A. 官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B. 民营手工业规模不断扩大 C. 产生了雇佣劳动关系 D. 工匠与机户关系紧密 ‎10.“帝王们也是‘经济人’,也要追求效用最大化,他们的政策‘选择’也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社会结构和政治经济制度,都是‘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理性选择’的结果。”按此观点来解释“重农抑商”政策的话,下列结论中可以成立的是B A. “重农抑商”政策实现了古代经济政策效用的最大化 B. “重农抑商”政策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时的必然选择 C. “重农抑商”政策始终是中国古代帝王的明智选择 D. “重农抑商”贯穿于整个中国古代史 ‎11.“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但在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启程之地了。”从这一变化中受益的国家不包括B A. 西班牙 B. 意大利 C. 葡萄牙 D. 英国 ‎12.西欧诸国君权集中的专制制度形成于15—16世纪。专制政府支持发现新航路,支持海上发展,用海军保护本国航运业及海外贸易,有时不惜为此发动战争。这表明C A. 专制制度是新航路开辟的根本条件 B. 专制制度与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相悖 C. 专制制度是西欧向海外扩张的后盾 D. 专制制度向海外扩张得到教会支持 ‎13.“大地主通常把土地长期出租,租约是长期的,因此他们也感到,同样的土地收入,购买力却下降了。这些土地贵族自然满腹牢骚。”这主要反映了16世纪的西欧B A. “商业革命”促进了经济发展 B. “价格革命”打击了封建势力 C. 殖民扩张增加了土地供应 D. 工业革命加速了社会分化 ‎14.马克思指出:“……几乎独占了东印度的贸易及欧洲西南部和东北部之间的商业往来。它的渔业、海运业和工场手工业,都胜过任何别的国家。这个共和国的资本也许比欧洲所有其他国家的资本总和还要多。”材料描述的是B A. 18世纪的英国 B. 17世纪的荷兰 C. 18世纪的法国 D. 16世纪的葡萄牙 ‎15.“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的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的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D A.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 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 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 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16.18世纪中叶,为利用水力,大规模的工厂都必须建在水流湍急的偏僻山谷,但远离原料和销售市场。曾经担任格拉斯哥大学实验员的瓦特发明了“万能蒸汽机”并获专利。它以煤作燃料,可根据需要建立工厂,摆脱了河流的限制。“万能蒸汽机”出现的主要因素是D A. 科学理论的发展 B. 自由主义的影响 C. 专利政策的保护 D. 市场需求的推动 ‎17.下表是《英国社会各阶层(职业)1560-1700年识字率变动趋势分类统计表》(表中数据为具备识字能力的成员占该阶层(职业)全部成员的百分比)。这一变动趋势A 年代阶层(职业)‎ ‎1560年 ‎1700年 贵族、绅士、教士 ‎100%‎ ‎100%‎ 商人、律师、政府官员 ‎100%‎ ‎100%‎ ‎(伦敦)店主、制造业者 ‎40%‎ ‎90%‎ ‎(乡村)店主、制造业者 ‎30%‎ ‎60%‎ 农场主(含自耕农)‎ ‎50%‎ ‎75%‎ 农牧业雇工和佃仆 ‎15%‎ ‎15%‎ 茅舍农(含牧民)‎ ‎20%‎ ‎20%‎ A. 有利于英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B. 表明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崛起 C. 反映出英国基础教育已普及 D. 说明社会上层政治地位稳定 ‎18.1824年英国《加利尼亚尼信使报》报道了旨在为伦敦人供应新鲜空气的联合股份公司成立的消息,并称新鲜空气来自英国及欧洲大陆。这说明当时C A. 政府注重培育新型的商品市场 B. 媒体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 C. 工业化严重破坏伦敦人居环境 D. 工业革命推动私企迅速发展 19.“工业革命的实质既不是发生在煤炭、钢铁、纺织工业中引人注目的变革,也不是蒸汽机的发展,而是以竞争代替了先前主宰着财富的生产与分配的规章条例。……比技术革新影响更深刻的,是经济社会运行规则的变化。”这里的经济社会运行规则是指D A. 工厂制组织形式 B. 工业城市生活方式 C. 机器大工业生产 D. 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20.与传统史观相比,它“更关注人类历史的横向发展”,“承认人类文明统一性的同时充分肯定其多样性”,“提倡宽容精神,承认和容许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在“它”的指引下,史学家提出A A. 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形成 B. 英国革命的爆发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 C. 历史研究须更重视社会生活变迁 D. 辛亥革命是近代民主化进程的丰碑 ‎21.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D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22.1886年以前,茶叶、丝是中国主要的出口商品。此后,豆类、草编、花生、桐油、棉花等商品出口数量日益增加。这说明19世纪末的中国C A. 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 社会生产力有较大提高 C.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23.刘锡鸿是晚清首任驻英副使,不仅惊讶于火车轮船机器的功效,对英国民主的细节也颇为了解,私下里羡慕“西洋国政民风之美”。受朝中一些权贵指使,他却不断密告公使郭嵩焘要“以夷变夏”,甚至连郭披了洋人的雨衣,看了洋人的节目单都被当成罪行来告发,诋毁郭学西言行是“迎合洋人,坏乱风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B A. 洋务派固守中体西用导致洋务运动失败 B. 官场的功利主义严重阻碍了近代化进程 C. 晚清外交官员未能对西方有正确的认识 D. 刘锡鸿的言行植根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 ‎24.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A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 ‎25.李鸿章认为“中国积弱,由于患贫。西洋方圆千里、数百里之国,岁人财赋动以万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以下近代企业的创办体现李鸿章这一思想的是A A. 上海轮船招商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天津机器制造局 ‎26.1876年,发昌机器厂在《申报》刊登广告,称该厂“专造大小轮船机器,已造起数艘,快马如飞”。1893年该厂生产的“汉阳号”轮船卖给朝鲜商人。这表明近代中国轮船行业B A. 已经完全实现了生产的自主化 B. 与西方轮船行业展开竞争经营 C. 成为近代最为重要的交通工具 D. 在国际社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7.1922年,吴蕴初在上海创办天厨味精厂。为了对抗日本味精的冲击,他不得不借“国货”为天厨味精打开销路,甚至捐献飞机表示抗日,进而博得爱国名声,天厨味精的销路于是猛增,吴本人也被称为“味精大王”。这一现象反映了A A. 爱国运动推动民族工业发展 B.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日益高涨 C. 日本对华贸易优势逐步衰弱 D. 实业家有较强民族救亡意识 ‎28.下面是1937年和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发展状况表。该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C 年份 占工厂总数比例 占工业资本总额比例 占工人总数比例 ‎1937年 ‎16%‎ ‎4.4%‎ ‎7.3%‎ ‎1942年 ‎58%‎ ‎78%‎ ‎49%‎ A. 政府调整了工业布局 B. 官僚资本的壮大 C. 工业结构随战争调整 D. 民营工业的发展 ‎29.某领导到农村视察时问党委书记:“试验田的亩产多少?”党委书记回答:“亩产1万斤。”领导说:“还可以再多点吗?你们这里条件好,深耕一下,还能多打点。”这一现象B A. 说明领导重视农业生产 B. 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C. 超越历史发展的阶段 D. 说明农业生产力明显提高 ‎30.下表是中央部属企事业单位数目的变化表, 这表明C 年份 ‎1957‎ ‎1958‎ ‎1962‎ ‎1965‎ 企事业单位数(个)‎ ‎9300‎ ‎1200‎ ‎5800‎ ‎10533‎ A. 政府对国民经济进行了全面调整 B. 经济建设与改善民生同步进行 C.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 实施“八字”方针任务完成好 二、材料题(3题,共计50分)‎ ‎31.(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同样重要的是,宋朝时的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丝毫未对中国社会产生爆炸性的影响,而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 ‎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500-1750年是英国社会发展的前工业时期,在这一历史时期,英国的商业贸易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到:“在16世纪和17世纪,由于地理上的发现而在商业上发生的并迅速促进了商人资本发展的大革命,是促使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的一个主要因素。”在商业革命时期,英国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为市场经济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摘编自《论英国历史上的重商主义市场经济》‎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宋朝的“商业革命”的具体表现有哪些?“西方与此相应的商业革命却对西方社会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是指什么?(12分)‎ 特点: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经营时间不受限制;早市、夜市、草市兴盛;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四点8分)‎ ‎“爆炸性影响”:新航路开辟后,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为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做出了重要贡献,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两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500-1750年“英国的商业贸易以空前的规模发展起来”的原因。(8分)‎ 原因: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地理位置优越;‎ 新航路开辟后,英国商人开始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扩大海外市场;‎ 英国的海外贸易使资产阶级实力上升,同时加速了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 ‎17世纪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封建制度,消除了不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种种束缚。‎ ‎32.(20分)近代以来的企业家们在中国企业史上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永久的魅力。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13年张謇任农商总长,先后主持颁布了《公司条例》《公司保息条例》《公司注册规则》等一系列经济法规。他提出:“为今之计,唯有确定中央银行,以为金融基础,又立地方银行,以为之辅;厉行银行条例,保持民业银行、钱庄、票号之信用;改定币制。增加通货。”张謇在创办实业的过程中,倍感人才的匮乏,发出“临事需人而悔储才之迟”的感叹,所以他提出“父教育而母实业”,“窃维环球大通,皆以经营国民生计为强国之根本。要其根本之根本在教育”。“今日最亟之教育,即救亡图强之教育也”。 ——雷巧玲、任培秦、韦林珍著《中国经济现代化史论》‎ 材料二(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概括张謇有关经济方面的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特征。(10分)‎ 主张:经济立法;完善国家的金融体制;通过教育培养经济人才;兴办实业(经营国民计生)。(四点8分)‎ 特征: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或出现短暂春天。(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永利铔厂的历史贡献。结合所学分析该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10分)‎ 贡献: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促进了城市化;为国家保存了技术人员。(三点6分)‎ 条件:国民政府鼓励经济发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全国的基本统一。(两点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