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7页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a6fc6c37cd6fd234491c981887cece6d/img/1.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a6fc6c37cd6fd234491c981887cece6d/img/2.jpg)
![](https://data.61taotao.com/file-convert/2020/10/20/07/07/a6fc6c37cd6fd234491c981887cece6d/img/3.jpg)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十二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作业(江苏专用)
专题十二 罗斯福新政和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 1.20世纪30年代初,据对美国匹兹堡白领阶层和专业人员的调查显示,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打乒乓球、拼板子、下跳棋、客厅游戏、打桥牌,尤其突出的是听广播。这些现象 ( ) A.说明当时美国民众生活悠闲 B.折射出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 C.反映出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 D.表明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 答案 B 20世纪30年代初,美国深受大危机的影响。材料信息“美国……大多数家庭白天娱乐活动明显增多”折射出经济危机时期美国失业现象的普遍,故选B项。当时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民众生活并不悠闲,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家庭观念的重塑,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显示许多家庭白天通过娱乐打发时光,无法体现新政已使美国重新繁荣,故D项错误。 2.(2018江苏无锡期末)1831年,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 B.认识到世界工人联合斗争的必要性 C.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 D.马克思主义诞生推动英国工人运动 答案 C 据材料中“英国《人民之声报》发布工人阶级政纲,指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工人们是中间和上层阶级的支持者’;1834年,英国‘全国各业统一工会’宣布‘要建立一种新的秩序,只有社会中真正有用的和有智慧的阶层,才能管理国家事务’”可知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工人阶级主体意识的自我觉醒,故C项正确。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指的是巴黎公社,故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工人的联合斗争,故排除B项;马克思主义诞生于1848年,故排除D项。 3.(2018江苏扬州考前)以下是1925—1939年美国、德国和英国劳动力人口失业率变化对比表。这表明( ) A.罗斯福新政后美国失业率持续下降 B.德国在1932年以后就业率持续上升 C.英国没有受到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 D.三国均有效遏制了法西斯主义势力 答案 B 该图显示德国从1932年失业率逐渐下降,说明就业率开始上升,B正确。罗斯福新政开始于1933年,失业率有升有降,A错误;英国属于资本主义国家,同样受到经济危机打击,C错误;德国没有有效遏制法西斯势力,D错误。 4.(2018江苏苏锡常镇调研二)“罗斯福所开创的新政,具有缺乏计划性、浪费性支出严重和为获取政治利益而投机的特点。”下列各项中能为作者的观点“浪费性支出”提供有力依据的是( ) A.兴办公共工程 B.开展蓝鹰运动 C.实行通货紧缩 D.政府整顿银行 答案 A 罗斯福兴办公共工程,扩大了政府支出,增加了财政赤字,所以被材料认为是“浪费性支出”,故A项正确;蓝鹰运动是为遵守《全国工业复兴法》的企业悬挂蓝鹰标志,不属于“浪费性支出”,故B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实行通货膨胀,美元贬值,故C项错误;政府整顿银行不属于“浪费性支出”,故D项错误。 5.(2018江苏扬州期中)富兰克林·罗斯福在首次总统就职演说中说:“我们只要明智而勇敢地承担起来,这项任务并不是不能解决的。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同时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致力于实现“这项任务”的新政措施是( ) A.保护劳工权利,缓和阶级矛盾 B.防止盲目竞争,恢复工业生产 C.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就业问题 D.合理利用资源,保护自然环境 答案 C “政府直接招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从而促进和改组我们自然资源的利用”属于典型的以工代赈的特点,这有利于缓解失业压力,故C正确。A属于缓和社会矛盾的措施;B属于工业救济的措施;D属于现象,不是材料主旨。 6.(2018江苏镇江一模)1937年到1939年间,美国所有股票的价值几乎都贬了一半,企业破产率上升了50%,国债翻了一倍,失业率比1931年的16.3%还高出0.9%。据此,下列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 A.评价罗斯福新政应忠于历史本真 B.新政已完全摆脱经济大萧条状态 C.政府干预经济的做法已宣告失败 D.基于此数据可以完全否定新政 答案 A 罗斯福政府于1937年初实行财政紧缩政策,大刀阔斧地削减公共工程开支和农业补助,开征社会保险税,结果导致1937—1938年的经济衰退,采取措施后,到1939年,经济形势才完全扭转,与材料中“1937年到1939年间”的数据相符,故A项正确;“已完全摆脱”与材料中“1937年到1939年间”的数据不符,故B项错误;“已宣告失败”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完全否定”与历史事实不符,故D项错误。 7.美国历史上某一时期,出现了如下现象: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政府在几年之间,债务增长了一倍多。这一时期美国( ) A.垄断资本出现并壮大,控制国家政权 B.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 C.通货膨胀现象严重,生产趋于停滞 D.运用新的经济理论,减少国家干预 答案 B 根据材料中“新的国家机构急剧增加”“联邦工资名单日益扩大”“债务增长了一倍多”等信息可知,这一时期美国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这一局面出现在罗斯福新政时期。这些政策促使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联邦政府权力扩大。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垄断资本壮大,故A项错误;C、D两项分别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和20世纪80年代,排除。 8.(2018江苏南京、盐城一模)1929—1933年,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在此期间,37 000英里的公路在联邦政府的资助下建成,国家公园数量增长40%,国家森林面积扩大了250万英亩,亚利桑那州的胡佛水坝于1930年动工,等等。胡佛总统的这些做法( ) A.放弃了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B.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 C.体现了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D.赢得了美国民众广泛认可 答案 B 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但没有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故A项错误;“在胡佛担任总统期间,美国政府公共工程开支达7亿美元,是1900年到1929年总和2.5亿美元的近3倍”表明政府实行有限的干预,这些措施在新政中得以延续和扩大,故B项正确;国家全面干预经济是在罗斯福新政时期,故C项错误;胡佛总统的做法没有赢得美国民众的广泛认可,故D项错误。 9.(2018江苏南京三模)下面表格中的现象,说明了( ) 1935年5月27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扼杀了3项“新政”立法,其中包括《全国工业复兴法》 1936年1月6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6票对3票判决《农业调整法》违宪 1936年6月1日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以5票对4票判决纽约州的一项规定妇女与儿童最低工资的法律违宪 A.美国民主运行机制弊端显现 B.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缺乏与时俱进理念 C.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非常时期过度集权 D.美国宪法至上原则得到充分彰显 答案 D 表格信息是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否决了多项国会立法,这反映出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国会的制约,是美国宪法至上原则的体现,故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权力的制约,体现不出弊端,故A项错误;否决立法和“与时俱进”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权力高于国会和总统,故C项错误。 10.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现在是到了统治阶级必须通过“限制自由以拯救自由”的时候了。只有这样才能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为此,西欧( ) A.普遍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B.社会福利制度逐渐形成 C.真正实现公民自由平等 D.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答案 B 注意材料信息“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福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而引发的社会问题。故B项符合题意。国家干预经济与材料中“化解社会的冲突,弥合阶级之间的分裂,实现社会稳定”无必然联系,故A项错误;C项表述与史实及材料均不符;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诞生后,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11. 年份 法国 联邦德国 瑞典 英国 1960年 14.4 17.1 15.6 12.4 1970年 26.3 27.8 27.4 19.6 1980年 30.9 26.6 33.2 20 1985年 34.2 25.8 32 20.9 上表是部分福利国家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表(单位:%),对表中信息分析最准确的是( ) A.福利国家是自由主义发展的必然产物 B.马歇尔计划为之实行奠定物质基础 C.福利国家发展与政治经济的发展相关 D.反映了西方经济发展处于黄金时期 答案 C 从材料信息看,从1960年到1985年,法国、联邦德国、瑞典和英国的福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整体呈上升态势,这与这些国家政治经济的发展有关,故选C项。福利国家属于国家干预经济的一种政策,A项错误。马歇尔计划为战后欧洲经济复兴提供了条件,但并未对这些国家建立福利国家奠定物质基础,故B项错误。20世纪50—70年代初,西方经济处于“黄金时期”,故D项错误。 12.据统计,在当代发达国家中,由专业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办公职员构成的新的职业群体迅速崛起并最终超过蓝领工人阶层,这个阶层的人数占总人口数的50%~60%。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知识经济的发展 B.社会结构的变化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答案 A 从材料信息看,当代发达国家,以知识分子为主体的一个庞大的新社会群体的规模不断壮大,这反映了知识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B、C、D三项都不是出现该现象的主要原因。 13.(2018江苏南通二模)美国里根总统在1981年颁布行政命令,以“收益高于成本”原则审核现行管制企业的规章,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此后,联邦政府将原先负责的食品券和抚养未成年子女家庭补助等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这表明美国联邦政府( ) A.减少国家干预,减轻政府负担 B.放松经济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C.放弃社保责任,缩减福利规模 D.扩大政府职能,转移福利开支 答案 A 材料中“1981年”“撤销和放宽了60多项管制条例”“40多项补助项目交给州和地方政府承担,减轻社会保障责任”表明美国联邦政府在逐步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社会福利,减轻政府负担,故A项正确;B项说法错误,错在“恢复自由放任”;C项说法错误,错在“放弃”;D项说法错误,与材料相反。 14.(2019江苏七市3月)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 ) 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 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 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 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 答案 A 由题干可以看出,国家只提供基本的养老金,要求企业和职工交一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福利国家”的规模,体现的是减少国家干预的特点,A项正确;“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表明是减少福利支出,不是加强社会保障,也不是放弃社会保障的责任,B、C两项错误;减少国家干预,体现不出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的内容,D项错误。 15.(2019江苏徐州期中)下表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表(%),造成变化的原因是( ) 经济部门 年份(年) 美国(%) 联邦德国(%) 日本(%) 农业 1950 12.2 23.2 50.7 1990 2.8 5.1 7.2 工业 1950 34.7 42.2 22.2 1990 25.8 40.5 33.6 服务业 1950 48.9 32.4 26.6 1990 71.4 54.4 59.2 A.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 B.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加强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D.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答案 A 表中数据反映的是在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下,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A项正确;B、C、D三项都是世界经济的发展状况,对国内的就业人口变化影响不大,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14分) 16.(2019江苏苏北三市1月)20世纪30年代是英国农业政策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1932年英国的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尤其是谷物、羊毛等农产品价格下降的更为明显。其中,小麦在1927—1931年的平均价格降幅达到47.1%,羊毛从1928年的每磅37便士下降至1931年的每磅14.7便士。1931年英国农产品进口量比1927—1929年增长了17%,与此同时,英国国内的农产品也出现了过度生产的情况。在农产品严重供过于求的情况下,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受谷物生产萧条的影响,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 材料二 1931年11月,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该法案规定对一些受外国倾销影响较为严重的无核小水果以及马铃薯征收关税。英国政府在20世纪30年代,颁布了一系列法令,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授权农业生产者可以组建委员会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致力于将农业教育推广到地方层面。 ——摘编自刘倩《20世纪30年代的英国 农业改革与国家干预》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英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境。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背景和国内政策因素。 (5分)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为摆脱农业困境采取的措施,概括其特点并简析影响 (9分) 答案 (1)困境:农产品价格下降;农业市场滞胀;土地租售困难。(3分)背景:世界性经济危机影响。(1分)政策:长期奉行自由主义。 (1分) (2)措施:加强农业立法;限制农产品进口;实行农业补贴;建立农业机构(委员会);进行农业研究与教育。(5分)特点:国家干预。(1分)影响:推动经济运行机制的调整;促进经济恢复与发展;加剧国际竞争与矛盾。(3分)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农产品价格下降约34%……农产品市场呈现滞胀状态。……很多地区的农耕土地在销售以及租赁方面都没有市场”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1929—1932年”可知其产生的国际背景是受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第三小问,结合所学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二“英国颁布《园艺产品法案》……实行生产性农业补贴……对某类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进行控制,加大农业研究与教育的推广,设立农业研究委员会”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可知特点是国家干预;第三小问,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