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20年春季黄州区一中高一年级6月月考 历史试题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满分60分,每小题2分)‎ ‎1.有学者指出:“在某种意义上说,当今世界各种文化的发展正是对两千年前的“轴心时代”的一次新的飞跃,古典时期少数东西方伟大思想家主导的百家争鸣现象,也将变化为世界众多国家的思想群体导演或表演的交响与合奏。”上述现象表明 A.文化保护主义的倾向明显 B.世界文化多元化格局破裂 C.世界文化基本实现一体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文化交融 ‎2.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 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 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来求慰藉的心态 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可 ‎3.下图是美国在20世纪各个时期经济发展状况示意图,其中标号②阶段发展的原因是 A.自由放任政策实行 B.战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 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 D.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推行 ‎4.‎ 亚太经合组织以公开对话为基础,各成员国可根据各自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开放程度对具体产业及部门贸易自行做出灵活有序的安排,这被称为“单边自主行动”计划。这表明亚太经合组织 A.无力推进成员国的发展 B.是一个松散的经济合作组织 C.满足了各成员体的要求 D.基本上消除了贸易保护主义 ‎5.《斯大林、邓小平关于计划与市场思想的比较研究》中指出:斯大林承认商品交换的存在,承认价值规律的作用,但他却把商品交换和价值规律放在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计划根本对立的位置上;邓小平把计划和市场都作为经济手段,辩证地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明确提出了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据此可知,斯大林和邓小平 A.都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是新型的商品经济 B.都认为计划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点 C.都能够辩证科学地处理计划和市场关系 D.都是从当时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出发 ‎6.克里奥尔语是近代早期的帝国退潮后遗留下来的废弃物,散布于世界各地,克里奥尔(Creole)-词原意是“混合”,泛指世界上那些由葡萄牙语、英语、法语以及非洲语言混合并简化而生成的语言。这种语言产生的经济根源是 A.西欧加速资本原始积累 B.欧洲国家加速商品输出 C.文艺复兴在西欧的扩展 D.欧洲工业革命纵深推进 ‎7.20世纪50年代末,美国耐克公司把生产厂搬到日本,70年代又搬到韩国和中国台湾,80年代搬到中国的广东和福建。这一变化反映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 B.越来越多的亚非国家被卷入经济全球化 C.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配置 D.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双刃剑 ‎8.普京在谈到苏联解体时说:“谁不为苏联解体而惋惜,谁就没有良心;谁想恢复过去的苏联,谁就没有头脑。”大多数俄罗斯人不想恢复“过去的苏联”,主要是因为苏联 A.长期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B.体制僵化使社会缺乏活力 C.严重忽视民主与法制建设 D.与美国争霸造成经济困难 ‎9.1904年美国共有318个工业托拉斯,拥有全部加工工业资本额的40%,各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已被一两个或少数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这一现象表明 A.托拉斯推动了欧美经济发展 B.市场统一利于垄断组织的出现 C.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被取代 D.生产力发展促使生产形式变化 ‎10.18世纪中叶~19世纪中叶,英国城市居民重返乡村、回归自然的愿望和呼声日益高涨。城市规划师尝试将风景园的规划手法应用到城市之中,从而产生了田园城镇的景观规划。这一现象的出现可能是由于 A.对圈地运动进行反思 B.城乡铁路交通的便利 C.汽油污染引发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D.城市发展伴随着生存环境的恶化 ‎11.1933年11月以后,罗斯福建立了一个由少数阁员参加的全国应变委员会作为超级内阁发挥作用。委员会建立了中央统计局,负责政府统计资料的标准化。委员会在各州设置代表机构和现场工作组,用于解释联邦纲领。罗斯福意在 A.探索社会管理计划道路 B.强化政府分权制衡的原则 C.把新政引向社会长远改革 D.依靠州政府力量推进新政 ‎12.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的资料显示,1990年后全球移民工人共有1.75亿,其中5600万在欧洲;又据联合国人口司推断,2005年初国际移民的数量已达1.85亿至1.92亿之间,其中欧洲是最主要移民接收地之一。国际移民多数前往欧洲的根源是 A.国际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冷战结束和两极格局瓦解 C.世界多极化发展趋势加速 D.欧盟各国人口政策的吸引 ‎13.下表反映了1765年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棉纺织工人的日平均工资(单位:据此可知当时 A.印度棉纺织业领先世界 B.意大利依然是商路和棉纺织中心 C.英国技术革新愿望迫切 D.工厂制提升了英国工人工资水平 ‎14.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A.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B.人们对羊毛的需求推动工业革命的迅速发展 C.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全球 D.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15.《列宁全集》记载:“应该尽量少干蠢事,尽快地纠正已经干了的蠢事,尽量冷静地考虑:在什么时候,哪些任务可以用革命方法完成,哪些任务不能用革命方法完成……目前的新事物,就是我国革命在经济建设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必须采取改良主义的、渐进主义的、审慎迂回的行动方式。”与材料中“改良、渐进的方式”相符合的措施是 A.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 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C.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D.承认企业和个人物质利益 ‎16.英国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1772~1823)提出了著名的“比较利益”理论:如果一国出口最大比较利益的商品,进口最小比较利益商品,该国就能获利。他建议英国大量进口粮食,因为英国在纺织品生产上所占的优势比在粮食生产上的优势大得多。这一建议的实施 ‎①体现了英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②促进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④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新航路开辟以后,来自美洲的金银大量涌人葡萄牙,造成通货膨胀;同时、葡萄牙商人变得富有,他们纷纷取得地产,购买贵族头衔。而同时期的法国则鼓励对外贸易,发展工商业,多储备金银。这些现象 A.加快了两国社会转型的完成 B.导致两国不同的发展轨迹 C.受两国不同的地理环境影响 D.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8.截至目前,在美的非法移民已达1100万之多。2015年,美国公布的研究报告显示,排除通胀等其他因素,1990年至2013年,没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降低了20%,仅有高中文凭的美国男性收入也降低了13%。对这种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第三次科技革命拉大了美国贫富差距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引发经济"滞胀"‎ C.经济全球化造成国际资源分配不平衡 D.美国教育水平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19.在正常情况下,织布和纺纱两道工序应该同步、同节奏。1733年飞梭的发明打破了织布与纺纱的平衡,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了多轴纺纱机加快了纺纱速度,棉纱开始供过于求;1785年卡特莱特发明了水力织布机,大大提高了织布的效率。这表明工业革命 A.技术来源于劳动者实践 B.得益于自然科学革命 C.植根于市场导向的创新 D.首先兴起于棉纺织业 ‎20.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这反映英国 A.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B.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C.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D.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21.1953年,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表示,政府在国内事务上的作用是确保公平,而不是直接指导全国的经济生活。1956年,他在阐述执政方针时又说,联邦政府负有领导责任,在对我们巨大经济机器的生产力进行安排时,要做到没有一个人无辜地遭受灾难和贫困。这一变化反映出艾森豪威尔 A.致力于实现政府和民众之间的公平 B.转而实行有限的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面临外部日本欧洲崛起的严峻挑战 D.着力解决美国经济滞胀的困难局面 ‎22.始于15世纪的黑奴贸易中,英国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但1807年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的法案,又于1833年在西非海域驻扎了一支海军舰队,拦截贩卖奴隶的船只并将截获的奴隶放归自由。对英国的这一转变,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英国放弃了殖民扩张政策 B.奴隶贸易制度已彻底消失 C.英国推行自由贸易的表现 D.蕴含人类历史进步的方向 ‎23.如图反映的事件是有其深层原因的,诸如历史与地理方面,自19世纪晚期以来,英国一直奉行着对于欧洲大陆事务不干预的政策,被称为“光荣的孤立”;英国并非欧元区国家,虽然可以发行自己独立的货币,但是,这也使得英国却很难真正的加入欧洲大陆的事务处理,最终使得2016年6月23日,英国举行公投。24日公布结果:脱欧阵营锁定最终胜利。对于材料解读最合理的是 A.国家利益是影响外交的根本原因 B.英国脱欧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 C.英国和欧陆关系始终若即若离 D.英国脱欧照顾了全部人民的利益 ‎24.盖瑞特·加内特早在1933年8月就看到,总统的顾问们寻求的不仅仅是应对紧急情况,他们有一个“复杂的意图,既不是恢复经济,也不是像以前那样繁荣,而是一整套经过科学规划和管理的新秩序,在这一体系中,个人追求利润的动机被政府驯服,人类的幸福才是首要目标。”由此可知,罗斯福新政 A.开创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 B.摒弃了自由资本主义制度 C.推动了世界各国经济形势好转 D.促进了美国民主政治创新 ‎25.据商务部统计,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全国31个省区市和49个较大城市根据国家统一要求,共修改、废止了19万多件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和其他政策措施。目前,中国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已经与世贸组织相关规定要求基本一致。这表明 A.加入世贸组织后严重威胁中国的经济主权 B.这是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趋势下的被动选择 C.中国的经济体制不适合世贸组织相关原则 D.中国政府积极主动调整适应世贸组织规则 ‎26.20世纪90年代,美国基本上实现了经济学家们期望的零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这直接得益于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混合经济的发展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推动 ‎27.16世纪末,西班牙物价平均上涨了四倍多,谷价平均上涨了五倍多。这一现象 A.被称为“商业革命”‎ B.加速了西班牙封建制度的解体 C.反映出美洲作物对西班牙农业的冲击 D.推动了西班牙开始走上海外殖民之路 ‎28.供给学派主张以供给创造需求,认为发展经济重点在于扩大供给而不是需求,只要供给充足,需求就会跟上。里根政府上台后就实行了供给学派的经济政策,这一政策的实施 A.使美国进入高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B.直接推动了“新经济”时代的到来 C.促进了美国高新技术产业的起 D.基本杜绝了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 ‎29.列宁说:“我们实行这一政策,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列宁评价的这一政策 A.是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唯一正确途径 B.使苏俄的国民经济和工业生产迅速恢复 C.在特定环境下对苏维埃政权巩固发挥了重要作用 D.符合经济发展规律,但在现实生活中却是错误的 ‎30.从17世纪90年代起,英国政府采取措施严格阻止印度印花布的输入,从而保护本国的纺织业。同时不断提高关税水平,打击潜在竞争对手法国。这 A.反映了英国对殖民地的经济压迫 B.客观上有利于英国资本原始积累 C.表明英国棉纺织业技术水平低下 D.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矛盾重重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题(共2小题,满分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欧中世纪,城市是一种特殊的现象。在经济上,城市的经济活动不纳入封建庄园的经济体系,有独立于领地之外的财政管理系统;政治上,城市不隶属于任何封建主,有自己独立的司法权,可推选自己的行政官员;从社会关系上来看,任何人一旦成为市民,就既离了封建关系,成为不受封建关系约束的自由人。‎ 中国的城市一贯发达,但中国的城市一向都是在体制内发展的。商人与社会其他成员同流,商人发了财总要投资土地,因为土地被看成是财产与社会地位的最终归宿。同时,历代王朝都有强大的官办商工,这几乎成为中国社会的一大传统。中国虽也有“商会”“行会”等组织,但“隋唐以来,行会主要是政府控制工商团体的工具”。‎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开始,西方国家城市中各种问题和矛盾集中爆发,各种新的城市规划理论应运而生。欧文、傅立叶等社会改革者提出了以财产公有为基础的全新城市规划。霍华德主张在进行系统的社会改革前提下,建立城乡交融环境优美的分散的城镇群。盖迪斯则把生物学、社会学、教育学和城市规划学融为一体,创造了“城市学”的概念。‎ ‎——摘编自张京祥《西方城市规划思想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世纪西欧的城市与中国古代城市的区别。(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下半叶以后西方国家城市规划理论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10分)‎ ‎32.阅读材料,完应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以前,救助贫困人口一般以政府为主……到了宋代,国家开始注重用经济手段、调动民间力量参与扶贫救助……此外,还鼓励民间互助,动员富户救助贫户,并立“纳粟补官”制度,对参与扶贫的富户奖以荣誉称号……政府除了在自然灾害之后开展临时性救助,还从百姓日常生产生活实际出发,制定系统性扶持办法 ‎——摘编自孙竞、张文《中国古代扶贫实践及其当代价值》‎ 材料二:光绪初年,陕西、河南爆发了极罕见的大旱灾,从1877年到1879年,历时三年,蔓延陕西、直隶、山东等省,并波及江苏北部、安徽北部、江西东部、四川北部。面对大量涌入的灾民,在西方传教士救济灾民的刺激下,江南士绅开始了跨地域的长期、大规模、有组织的“义赈”活动。李金镛等著名社会救济人士咸立协赈公所等救济机构,在山东、河南、山西等地开展救济,并在《申报》刊登募捐公告……号召全社会参与救济。‎ ‎——摘编自余新忠《遗失的传统:明清时期的民间社会救济》‎ 材料三:改革开放前,农村主要是“五保”供养和贫困户救济;城市主要是救济孤老、社会困难户……20世纪90年代,国家在上海率先试点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到1998年底这一制度在全国的城市和县覆盖面分别达到87%和63%。1999年,国务院颁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又陆续出台了农村低保制度、教育救助、医疗救助……2008年,国务院发布《社会救助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专项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这四个主体制度。‎ ‎——摘编自韩克庆《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古代社会救助相比,中国近代社会救助的新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些新特点的原因。(12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岀20世纪90年代以来社会救助的新发展,并简析其发生变革的意义。(10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