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解析版)
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2019-2020学年 高一上学期期末质检试题 一、选择题 1.夏商周时期,最高统治者为巩固统治地位,把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国家大事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表明早期国家政治制度( ) A. 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 B. 实现了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 C. 君主拥有绝对的权力 D. 有利于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 【答案】A 【解析】夏商周的统治者将自己的行为说成是天的意志,并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体现了神权与王权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神秘色彩,故选A项;夏商周时期尚未实现国家权力的高度集中,君主并不拥有绝对的权力,排除BC项;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是在秦统一六国普遍推行郡县制以后,排除D项。故选A。 2.《荀子 儒效》: ……(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而天下不称偏焉。”这说明西周分封制( ) A. 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B. 对象仅是王姓一族 C. 重视血缘分封的作用 D. 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答案】C 【解析】姬姓封国在所有封国中占据了大部分,说明西周分封制重视血缘分封,故选C项;AD项说法正确,但未体现材料主旨,排除;西周分封对象有王族、功臣和前代贵族,排除B项。故选C。 3.秦朝对于军国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 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该朝议制度( ) A. 有利于民主决策 B. 可以避免决策失误 C. 有利于中央集权 D. 可以减少决策失误 【答案】D 【解析】诸多大臣的朝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皇帝决策的失误,故选D项;秦朝没有实行民主决策,排除A项;避免决策失误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朝议制度是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而非中央集权,排除C项。故选D。 4.《史记》 卷六《秦始皇本纪》: ……始皇日:‘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下列有关秦始皇“求其宁息”的措施说法正确的是( ) ①该措施是对周分封制的否定 ②该措施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③该措施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④该措施是秦朝最基层的行政管理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秦始皇认为分封制会导致诸侯纷争,因此他废分封,行郡县。郡县制是对周分封制的否定,①符合题意;该制度是加强了中央集权,而非君主专制,②错误,③符合题意;郡县制不是秦朝最基层的行政管理,④错误。综上所述,故选C项,排除ABD项。故选C。 5.下列有关元朝行省制度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行省制度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 B. 行省制度是西周以来地方行政管理制度继承和发展的必然结果 C. 行省制度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完善的产物 D. 行省制度较好地解决了北宋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 【答案】B 【解析】行省制是对郡县制的继承和发展,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B项说法符合题意;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省制的开端,是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适应时代的需要而不断完善的产物,较好地解决了北宋以来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矛盾问题,AC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6.“唐贞观时增加了考试科目,其中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人数,还首创武举和殿试。唐朝的进士科,是做官的阶梯,受到人们的极大重视。但进士及第,只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并不能直接做官,还得通过吏部选官考试。”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 ) A. 唐朝继承并发展了科举制 B. 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用官制度 C. 科举制是选官制度的进步 D. 科举取仕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答案】B 【解析】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不是用官制度,B项说法符合题意;唐代科举制进行了极大的完善,是对科举制的继承和发展,是选官制度的进步,科举制将选官的权力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ACD项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B。 7.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A. 封建制度已经渐趋衰落 B. 家国一体局面正式形成 C. 封建统治开始走向反动 D. 君权与相权矛盾的终结 【答案】A 【解析】君主专制的空前加强说明封建制度的弊端越来越明显,从本质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衰落,故选A项;家国一体局面在先秦时期已形成,排除B项;君主专制的加强体现的是封建制度的衰落,而不是封建统治的反动,排除C项;朱元璋废丞相意味着君权与相权的终结,排除D项。故选A。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存在着两对基本的矛盾,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历代封建统治者为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采取了一系列的举措。但是,有时却适得其反。集中表现在( ) A. 元朝实施的行省制度 B. 秦朝推行的郡县制度 C. 汉初实行的郡国并行制度 D. 明初设立的三司制度 【答案】C 【解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是为了防止出现秦二世而亡的情况,但分封诸王最终却对中央政权造成了严重威胁,属于适得其反的表现,故选C项;行省制度、郡县制度和三司制度都加强了中央集权,没有适得其反,排除ABD项。故选C。 9.古希腊克利斯提尼执政期间推行的“陶片放逐法”体现了古希腊民主政治的( ) A. 广泛性 B. 任意性 C. 虚伪性 D. 法制性 【答案】D 【解析】陶片放逐法以法律的形式是公民行使权力,限制了某些别有用心的野心家,故D项符合题意;陶片放逐法只适用于雅典的公民,不能体现其广泛性,排除A项;陶片放逐法能够发挥真正的作用,所以不能体现其任意性和虚伪性,排除BC项。故选D。 10.在罗马法的发展演变过程中,推动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因素是古罗马( ) A. 平民与奴隶的斗争 B. 统治版图的不断扩大 C. 民主法制日益完善 D. 与世界各国贸易频繁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随着罗马帝国统治疆域的扩大,罗马人广泛与外界接触,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所以推动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的主要因素是罗马统治版图的不断扩大,故选B项;平民与奴隶的斗争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古罗马时期不会出现民主法制,排除C项;推动万民法出现的因素是罗马统治版图的扩大,不是由于与各国贸易的频繁,排除D项。故选B。 11.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 - 书中,把下图中这条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西域交通要道命名为“丝绸之路”。它形成于公元前1世纪与公元1世纪间,在西汉时期以长安为起点,往西经安息,最终到达大秦。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指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丝绸之路”一直以长安为起点 B. 图中“大秦”应该指历史上的古罗马 C. 当时希腊正处于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 D. 西汉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初,是古代中国最强盛的王朝之一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丝绸之路的终点“大秦”指的是当时的古罗马帝国,故选B项;丝绸之路的起点多有变迁,并不是一直以长安为起点,排除A项;根据“公元前1世纪与公元1世纪之间”判断当时希腊已经度过了奴隶制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排除C项;西汉建立于公元前3世纪末,排除D项。故选B。 12.责任内阁制,又称议会内阁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由内阁总揽国家行政权力并向议会负责的一种国家政权组织形式。由此判断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 A. 是《权利法案》对政权组织形式的创新 B. 自始至终是一个非法定的中央组织机构 C. 其首脑直接控制着国家行政权和立法权 D. 其成员政策立场一致并集体对议会负责 【答案】D 【解析】英国的责任内阁实行内阁一致的原则,其成员政策立场一致并集体对议会负责,故选D项;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并非源于《权利法案》,排除A项;英国的责任内阁是法定的中央组织机构,其首脑只掌握行政权,排除BC项。故选D。 13.美国的机动车牌由各州自行发放,为突出本地特色,各州都用本州的象征性图案或宣传词来装饰车牌,以突出本州(如图)。这种做法体现了美国的政治特点是( ) A. 联邦制 B. 共和制 C. 中央集权制 D. 两党政治 【答案】A 【解析】美国各州的车牌不统一,体现了联邦制下各州的自主权力,故A项符合题意;共和制指的是国家代表机关或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制度,与题意无关,排除B项;美国实行的是联邦制,不是中央集权制,排除C项;两党政治是美国的政党政治,与题意无关,排除D项。故选A。 14.与美国总统相比,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拥有的突出权力是( ) A. 国家行政权力 B. 直接组建内阁权力 C. 否决国会权力 D. 间接解散众议院权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法国总统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这是美国总统所不具备的权力,故选D项;ABC是美国总统也具有的权力,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15.相对于英国君主立宪制,我们又习惯地称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的君主立宪制为二元君主制。这里的“二元”应指当时德意志帝国的( ) A. 皇帝和宰相 B. 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 C. 皇帝和议会 D. 行政内阁和联邦议会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德意志的君主立宪制中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君主具有极大的专制权力,所以这里的“二元”指的是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和议会,故选C项;德意志帝国的宰相由皇帝任命,对皇帝负责,排除A项;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同属于德意志议会,是二元中的其中一元,排除B项;行政权由宰相掌控,对皇帝负责,不属于二元的范畴,排除D项。故选C。 16.代议制最早产生于古希腊的城邦共和制国家(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近代意义上的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起源于英国,但又是结合了古罗马的法治而形成的“自由民主制”。对材料中的“代议制”的准确理解是( ) A. 间接民主制度是代议制的唯一表现形式 B. 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民主政治制度 C. 英国君主立宪制奠定了近代代议制的理论基础 D. 近代欧美代议制受到欧洲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代议制最早起源于古希腊,近代的代议制又结合古罗马法治而形成,说明近代欧美代议制受到欧洲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故选D项;A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近代代议制起源于英国,B项说法不全面,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属于代议制的范畴,不属于理论基础,排除C项。故选D。 17.1857年3月,马克思在《英人在华的残暴行动》-文中写道:广州城的无辜居民和安居乐业的商人惨遭屠杀,他们的住宅被炮火夷为平地,人权横遭侵犯,这一切都是在 “中国人的挑衅行为危及英国人的生命和财产”这种站不住脚的借口下发生的!马克思在这里所描述的战争指(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克里米亚战争 D. 甲午中日战争 【答案】B 【解析】根据“1857年”、“广州城”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场战争对广州造成巨大破坏,所以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故选B项;鸦片战争中英国主要是封锁了广州,没有进攻广州,排除A项;克里米亚战争和甲午中日战争都与广州无关,排除CD项。故选B。 18.下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金田起义浮雕。人民英雄纪念碑上之所以刻上这一浮雕是因为太平天国运动( ) A. 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B. 拉开了近代中国经济工业化政治民主化的序幕 C. 举起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伟大旗帜 D. 开启了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苦难历程 【答案】A 【解析】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运动,代表了近代中国人民寻求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故选A项;B项描述的是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排除;太平天国运动时期西方列强尚未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反帝的说法不准确,排除C项;D项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故选A。 19.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清国征讨方略》:“欲维护我帝国独立,伸张国威,进而巍立于万国之间,保持安宁,则不可不分割清国,使其成为数个小邦国。”由此可见( ) A. 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B. 日本已确立君主立宪制政体 C. 中国已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 D. 中国必然遭受八国联军侵略 【答案】A 【解析】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就制定了肢解瓜分中国的方略,由此可看出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故选A项;材料反映的是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B项无从体现,排除;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排除C项;D项说法与题意无关,排除。故选A。 20.标志着孙中山走上了革命道路的事件是( ) A. 1894年上书李鸿章 B. 1894年11月建立兴中会 C. 1905年8月创立同盟会 D. 1911年10月领导武昌起义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孙中山于1894年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立志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标志着他走上了革命道路,故选B项;1894年上书李鸿章说明孙中山还寄希望于政治改革,排除A项;创立同盟会是在建立兴中会以后,排除C项;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但武昌起义并非是由他领导,排除D项。故选B。 21.五四精神的核心是( ) A. 自由 B. 平等 C. 公正 D. 爱国 【答案】D 【解析】五四运功的爆发源于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中国国家利益受损,所以五四运动的精神核心是爱国,不是自由、平等和公正,故选D项,排除ABC项。故选D。 22.以下各项中,不属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是( ) A. 武装斗争 B. 土地革命 C. 统一战线 D. 根据地建设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包括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统一战线不是该思想的内容,故选C项,排除ABD项。故选C。 2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他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以下对抗日战争的叙述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抗战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B.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C. 在十四年抗战中,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始终发挥巨大作用 D. 抗战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樂、浴火重生的新征程 【答案】C 【解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于1937年,而中国的十四年抗战始于1931年,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樂、浴火重生的新征程,ABD项均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24.1939年底至1940年初,毛泽东相继发表了《中 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和《新民主主义论》,系统论述了近代中国革命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阶段的观点。下列各项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表述最准确的是( ) A. 资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B. 资产阶级领导的无产阶级革命 C. 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D. 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革命 【答案】C 【解析】1919年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开始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但斗争的目标是反帝反封建,仍然属于资产阶级革命,所以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属于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故选C项;综上所述可知,ABD项说法均不正确,排除。故选C。 25.1847年底,马克思、恩格斯出席在伦敦举行的共产主义者同盟代表大会,并接受大会委托起草同盟纲领。他们起草的纲领就是1848年发表的《共产党宣言》。以下各项不属于《共产党宣言》所论述的是( ) A. 资产者和无产者 B. 无产者和共产党人 C. 社会主义的和共产主义的文献 D.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 【答案】D 【解析】1848年中国刚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阶段,还没有出现大规模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命浪潮,所以在《共产党宣言》中不可能出现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资产者和无产者、无产者和共产党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都是《共产党宣言》所论述的内容,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 ——王国维《殷周制度论》 材料二 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据天下之雄图,都六合之上游,摄制四海,运于掌握之内,此其所以得也。 ——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 .秦统一全国后,建立起比较完整的政治制度,从皇帝及于中央朝廷,从中央朝廷下达到地方政权,形成一个结构严谨、完整的管理体系,并且直接影响以后各朝代的政治制度,从秦到清的政治制度一直是因循渐序地发展的。——韦庆远、柏桦《中国政治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周实行的两大政治制度,并谈谈二者之间的关系。 (2)指出材料二所反映的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 当时的进步性。 (3)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 【答案】(1)西周实行的两大制度:分封制和宗法制。二者之间的关系:互为表里。即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政治制度:郡县制度。进步意义: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宗法血缘关系逐渐被打破;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政治制度具有延续性。 【解析】(1)根据“立子立嫡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可知西周实行的两大制度是宗法制和分封制。他们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是互为表里。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重要手段;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2)根据“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郡县制。该制度的进步性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3)综合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由分封制到郡县制以及其他方面的变化可以看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宗法血缘关系逐渐被打破;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逐渐削弱;政治制度具有延续性。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马克思曾指出: “雅典没有总揽执行权力的最高官员,执掌国家权力的是由十个部落所选出的500名代表组成的议事会来管理的,最后一级的管理权属于公民大会,每个雅典公民都可以参加这个大会并享有投票权;此外,由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 材料二 美国) 国会是立法机构,由参、众两院组成.. 行政权赋予总统,总统是行政首脑、国家元首、武装部队总司令。. 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经参议院同意后任命,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美利坚合众国 宪法(1787年)》 材料三 (美国)政府权力的制衡和分散性以及利益集团的多元性等等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木。同时,各级行政部门作为执法者,不时地自作主张,越俎代庖;其“一仆待二主”的性质及彼此间围绕资源和权力所展开的竞争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政府政策的有效性。 ——梁茂信 《略论美国政府解决城市社会问题的效用有限性》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雅典政治和美国政治的共同特点和内在联系。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美国政府权力结构分散性”的认识。 【答案】(1)特点:二者都表现出分权与制衡的特点。联系: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2)认识:这种分权既能使地方政府在不违宪的前提下比较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积极性,也能保障人民权利,防止专制的出现;不过这种分权也容易造成联邦立法和行政效率低下;行政部门滥用职权和因权力斗争而影响政策的有效性。 【解析】(1)共同特点:根据“执政官和其他官员掌管各行政部门和司法事务”、“国会是立法机构,……行政权赋予总统,……司法权赋予最高法院的大法官”等内容可知共同点是都表现出分权与制衡。内在联系: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的理论与实践为近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基础,美国的政治制度对雅典的民主制度进行了借鉴。 (2)根据“常使联邦政策步履维艰事倍功半,或因立法软弱无力而治标不治木”并结合所学内容可从积极与消极两方面认识“美国政府权力结构分散性”。从积极的方面来说,这种分散性能够发挥地方政府的积极性,保障人民权利,防止专制;但从消极的方面来说,容易造成行政效率低下、行政部门滥用职权和因权力斗争影响政策的有效性。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鸦片战争后的数十年间, 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国家陷入内忧外患的严重局面,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历史进入饱经磨难的近代时期。边疆不断出现危机,中国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试图推翻清朝,建立“地上天国”。继而,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试图解决国弱民贫问题。这些都未能挽救国家落后挨打的局面。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日益加深,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1900 年,义和团运动高涨,八国联军趁机侵略中国。清政府被迫与侵略者签订了《辛丑条约》,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部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五单元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材料二 帝国主义列强侵入中国的目的,决不是要把封建的中国变成资本主义的中国。帝国主义列强的目的和这相反,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帝国主义列强为了这个目的,曾经对中国采用了并且还正在继续地采用着如同下面所说的一切军事的、政治的、经济的和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一步一步地变成了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上述这些情形,就是帝国主义侵入中国以后的新的变化的又一个方面,就是把一个封建的中国变为一个半封建、半殖民地和殖民地的中国的血迹斑斑的图画。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19世纪40- -90年代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7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国家出路的探索? 【答案】(1)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中英中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中日《马关条约》。 (2)进一步打开中国大门,扩大侵略权益;扩大对华资本输出,将中国变成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把中国变成列强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 (3)洪秀全发动太平天国农民起义;清政府推行洋务新政;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一场旨在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1898—1900年,义和团运动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一系列起义和辛亥革命。 【解析】(1)关于19世纪40-90年代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根据所学进行列举即可。 (2)根据“它们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半殖民地和殖民地”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70年代以后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主要是打开中古大门,扩大在中国的侵略权益,最终将中国变成列强的资本输出场所,成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3)晚清时期中国人民进行了的国家出路的探索结合太平天国运动、清末新政、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进行作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