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台州市书生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2019学年 第一学期 台州市书生中学 第三次月考高一历史试卷 命题人:黎敏宇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0 分钟) 2019.12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题,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威严已荡然无存。鲁国“三桓专鲁”、齐国“田氏伐齐”、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就是典型的事例。这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 A.分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B.政权与神权已相互分离 C.官僚政治体系基本形成 D.权力尚未实现高度集中 2.中国古代某朝代,将全国划分为十道,推行不定期的监察吏治制度;后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并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出现这一情形的朝代应该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汉代的犁是长直辕犁,不够灵活,起土费力,效率不高;唐代初期出现了长曲辕犁,后期又出现了富有机动性,便于深耕,且轻巧柔便的江东犁。汉唐以来铁犁的改进 A.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 B.抑制了冶铁业的发展 C.运用了科学实验的成果 D.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4.武则天时代,绫锦坊中就有巧儿365人,内作使绫匠83人,掖庭绫匠150人。这说明当时 A.官营丝织业有相当大的规模 B.私营丝织作坊开始兴起 C.纺织作坊中已有众多雇工 D.纺织业在手工业中的地位最为重要 5.唐代诗人李群玉作《石渚》一诗:“古岸陶为器,高林尽一焚。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该诗所描写的古窑址应位于图1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6. 《十二铜表法》仍维持父亲的权威, 父亲可以审判儿子、判他死刑或者 将他卖掉:父亲在世时,儿子永不 算是成年人。这体现了该法律 ①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 ②维护了贵族的某些特权 ③是罗马成文法的起点 ④在内容上涉及家庭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7.公元前242年,罗马设置了最高外事裁判官,最高外事裁判官在处理案件过程中,根据所谓“公平”“正义”的原则,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有针对性地调整新出现的种种社会关系,从而创立了万民法。下列有关万民法表述正确的是 A.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 B.适用于罗马境内外所有人 C.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 D.得益于最高裁判官的个人努力而设立 8.学者钱乘旦认为,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不在于生产本身,不在于人有没有创造力和必要的知识,而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按照这个观点,英国率先开始工业化主要得益于 A.圈地运动 B.海外扩张 C.黑奴贸易 D.光荣革命 9.下列关于近代英美两国政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国家元首都由人民选举产生 B.政府的首脑都要对议会负责 C.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结果 D.国家元首都掌握最高的军政大权 10.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合众国之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及国会随时制定与设立之低级法院。最高法院与低级法院之法官毋忝职守时,得终身任职,于规定期间应受俸金,该项俸金于任期内不得减少之。” 这一规定的主要意图是 A.确保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行 B.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 C.确保司法独立 D.确保法官服从国会 11.《哈佛中国史·最后的中华帝国·大清》(卜正民主编)记述到:“清朝也给予英国和美国‘治外法权’,意指这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清政府给予英、美等国的这一特权是 A.片面最惠国待遇 B.领事裁判权 C.居住及租地权 D.使馆驻兵权 12.2018年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该文献 A.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的政治宣言 B.是国际工人运动的第一个战斗纲领 C.推动了英国宪章运动的兴起 D.是第一国际的重要成果 13.《共产党宣言》中提到:“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体系,是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还不发展的最初时期出现的。”这一体系是指 A.空想社会主义 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德国古典哲学 D.科学社会主义 14.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说:“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有内阁制之分。法国则内阁制度,美国则总统制度。”据此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的是 A.责任内阁制 B.君主立宪制 C.总统共和制 D.专制君主制 15.“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下列四个关键词,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其中四个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红船启航 ②灯塔指引 ③星火燎原 ④进京赶考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16.当年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之后,毛泽东曾就长征作过如下精辟的总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胜利、敌人失败而告终。”红军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是 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立 B.遵义会议的召开 C.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 D.红军三大主力会宁会师 17.1946年5月,远东军事国际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日本河本大作在法庭供认:“于(某)夜,派虎石台(奉天以北八公里)守备中队破坏柳条沟的桥梁”,“结果,只破坏柳条沟的一座小桥,然而它却……使事变发展扩大。”该“供认”中所说的“事变”,意味着 A.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由此开始 B.日本实现“征服满蒙”的计划 C.日本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爆发 D.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18.“假如你们同我们的统一战线,你们我们同全国各党各派各界的统一战线,一旦宣告成功的话,那么你们我们及全国人就有权利高呼:让那些汉奸卖国贼以及一切无气节的奴才们,在日本帝国主义暴力前面高喊‘中国无力抗日’吧!伟大的中华民族的子孙是誓不投降,誓不屈服的!”材料中“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抗战自卫声明书》的发表 C.《国共合作宣言》的公布 D.新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19.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下列关于抗日救亡运动的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 ②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 ③中共满洲省委组建抗日联军 ④蔡廷锴、蒋光鼐上海抗日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①② D.④②①③ 20.某一条约有如下文字:“考虑到……一个有正在重新军国主义化的西德参加的‘西欧联盟’这样一个新军事集团,……这样就加深战争的危险。…… 决定缔结本友好合作互助条约。”这一条约的签订 A.推动美国提出欧洲经济援助计划 B.标志美苏冷战正式开始 C.推动欧共体的成立 D.标志美苏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21.某同学看到一篇论文的关键词有:两极格局、非集团、亚非拉国家。该论文主要论述的可能是 A.北约 B.欧共体 C.不结盟运动 D.欧洲联盟 22.周恩来曾说:“(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据此可以看出,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因素是 A.民族团结平等的历史传统 B.各民族反侵略的政治需要 C.民族共同繁荣的经济任务 D.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 23.“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已经结束。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作出这一规定的会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 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24.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该自治区成立于 A.1949年 B.1955年 C.1958年 D.1965年 25.《共同纲领》是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以下内容出自该文件的是 A.“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B.“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C.“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D.“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26.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董事长辜振甫先生逝世后,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汪道涵发去唁电说:“汪辜会谈,两度执手;九二共识,一生然诺”。其中的“一生然诺”指的是 A.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明确“和平统一”的方针 C.提出“一国两制”的主张 D.提出实现“三通”的目标 27.1981年9月,叶剑英发表题为《关于台湾回归祖国,实现和平统一的方针政策》的重要谈话,就实现祖国统一问题提出九条方针政策。下列各项,属于“九条方针政策”的是 A.一国两制 B.国共对等谈判 C.主权换治权 D.民族区域自治 28.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写到:“在1949年后的30年里,海峡两岸曾拒绝承认彼此的存在和合法性,彼此之间没有任何往来,而且处于实际的战争状态。然而,20世纪80年代开始双方发生了重要变化。”能够支持该观点的史实有 ①《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 ②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 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 ④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外交的“定海神针”,靠这根“神针”,我们成功地处理了和社会主义国家、民族独立国家、西方发达国家等方方面面的关系。该原则 ①在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的背景下提出 ②推动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③是同印度代表团讨论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时提出 ④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原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0.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进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它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区域合作模式,该模式的主要特征包含 ①大国倡导 ②安全先行 ③互利协作 ④结盟反霸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共3题,31题12分,32题18分,33题10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唐代中期商业出现繁荣,一些原为政治和军事中心的城市,大多发展为商业中心。 由于首都长安的规模最大和最为繁荣,长安城外城共有108坊,这里主要是王侯将相大小官员的住宅,坊外围东西二市,店肆林立,排置有序,商品充足,行人鼎沸。由于经济的繁荣,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达,交通事业亦大大地发展起来,各大城市之间,特别是长安同各地都有宽阔的驿道。 材料二 中国古代城市的发展,到北宋有一个新的变化,当时的商业最为发达的是都城开封,到处是手工作坊,到处是商店,酒楼,茶馆,旅社,行商坐贾,人来车往,热闹非常。市场上的商品从金银器具到水产果品,应有尽有,街道上的营业,既有日市,也有夜市。 ——上述材料均摘编自启良《中国文明史》 材料三 江春铺网阔,夜晚鬻蔬迟。子美犹如此,翻然不敢悲。传闻殊不定,銮辂几时还。俗易无常性,江清见老颜。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 ——(唐)郑谷《峡中寓止二首》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中期商业繁荣的表现。(3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北宋城市发展出现的新变化及原因。(5分)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草市在南北朝、唐代和宋代的发展概况。(4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 我们为有这样的政体而感到喜悦。我们不羡慕邻国的法律,因为我们的政体是其他国家的楷模,而且是雅典的独创。我们这个政体叫做民主政体。 ——伯里克利《论雅典之所以伟大》 材料二 美国联邦党人当年设计政治制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呢?简单地说,就是两个字——“有衡”。政治制度的“有衡”包括两层含义:其一,不同权力之间的相互制衡;第二,不同利益之间的相互均衡。 ——《论政治文明的内在灵魂》 材料三 邓小平总结‘文化大革命’时说:“斯大林严重破坏社会主义法制,毛泽东同志就说过,这样的事件在英、法、美这样的西方国家不可能发生。他虽然认识到这一点,但是由于没有在实际上解决领导制度问题以及其他一些原因,仍然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浩劫。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针对过去存在的问题,邓小平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摘编自田忠宝《学习邓小平法治思想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伯里克利时代“雅典之所以伟大”在政治方面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美国政治制度是如何体现“有衡”的。(7分)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述改革开放后党和国家为实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所采取的主要措施。(5分) 33.(10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出现新变化,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欧国家)政治上的考虑根源于这样一个信念,即只有通过超国家组织的建立才能一劳永逸地消除欧洲大国之间的战争威胁,欧洲各国若想恢复原先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就必须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并拥有足可与美国相抗衡的人力和物力。 ——龙多·卡梅伦《世界经济简史》 材料二 二战后仅25年,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头几年还十分盛行的世界两极开始消失,一股股新的力量在萌动,……这些活跃的“地缘战略棋手” 在世界棋盘上纵横捭阖,以自己的力量,自己的声音,震荡着世界,改变着世界。 ——布热津斯基《大棋局》 材料三 当今的世界格局仍处于一个过渡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权力的转移和扩散。权力从传统强国欧关向新兴大国转移,并扩散至其他地区力量中心,世界格局有进入“碎片化”时代的征兆。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年《国际形势黄皮书》 (1)据材料一,指出西欧国家要“学会用一个声音讲话”的原因。(3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二中“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和“一股股新的力量”指什么?(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当今世界格局变化的特点。面对世界格局的新变化,我们应该如何应对?(3分)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 【解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威严已荡然无存,说明无法实现中央集权,故选D项;“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威严已荡然无存,天子威严不在,不表明制度已经完全被抛弃,排除A项;“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威严已荡然无存不涉及神权的问题,排除B项;鲁国“三桓专鲁”、齐国“田氏伐齐”、晋国“六卿专政”和“三家分晋”,就是典型的事例无法判断其选官制度及任免形式,排除C项。 2.【答案】C 【解析】“全国划分为十道,推行不定期的监察吏治制度;后又分天下为十五道,每道置采访使,检察非法,并逐渐成为地方最高行政区”属于唐代对地方监察的机构,故选C项;秦朝地方没有直属于中央的监察机构,排除A项;汉朝地方监察机构为刺史,排除B项;宋朝的地方监察机构为通判,排除D项。 3.【答案】A 【解析】曲辕犁的出现提高了效率,促进生产力进步,推动农业生产发展,故选A项;铁犁的改进一定程度上说得益于冶铁业的进步,并不会抑制冶铁业,排除B项;古代中国农具的改进是古代中国农民经验积累的结果,并不是科学实验的成果,排除C项;小农经济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坊、内作使、掖庭”表明是官营,人数体现规模大,故选A项;“坊、内作使、掖庭”表明是官营,排除B项;官营手工业 不是雇佣,排除C项;材料只是表明手工业规模问题,没有体现“最为重要”,排除D项。 5.【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可知古窑应在现湖南省境内,①和②都是在河北境内,故A.B两项错误;③在湖南境内,故C项正确;④是在江西境内,故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十二铜表法》仍维持父亲的权威,父亲可以审判儿子、判他死刑或者将他卖掉:父亲在世时,儿子永不算是成年人”表明该法律掺杂着原始的古老习俗,故①正确;题干未涉及贵族,故②错误;题干无法体现这一点,故③错误;在内容上涉及家庭关系,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7.【答案】C 【解析】万民法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故选C项;注重形式且程序繁琐是公民法的特征,排除A项;适用于罗马境内所有自由民,不含境外所有人,排除B项;“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与要求”,排除D项。 8.【答案】D 【解析】“光荣革命”之后,英国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这为英国开展工业革命提供了政治前提,符合题干中“生产发生飞跃的关键…… 在于社会能不能创造条件,使人的才能和知识得以运用”之意,故选D项;圈地运动只是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劳动力,不符合题干之意,排除A项;海外扩张为工业革命提供了资本和市场,不符合题干之意,排除B项;黑奴贸易为英国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与工业革命无关,排除C项。 9.【答案】C 【解析】英美两国都是资产阶级民主政体,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故选C项;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是世袭的国王,不是人民选举产生,排除A项;美国实行三权分立,政府首脑是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排除B项;英国君主立宪制下,国王统而不治,没有掌握最高军政大权,排除D项。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关于法院、法官的任职以及其俸金的相关规定,可知1787年宪法中关于司法权的相关规定,其主要目的在于保证法院和法官独立行使司法权,不受国会和总统的干预,故选C项;题干中关于法院、法官的任职以及其俸金的相关规定,与法院系统的正常运行无关,排除A项;确保法官的生活待遇不是题干中关于法院、法官任职以及其俸金相关规定的主要意图,排除B项;美国的法官实行终身制,具有独立性,不需要服从国会,排除D项。 11.【答案】B 【解析】“治外法权”即领事裁判权,故选B项;片面最惠国待遇指商业待遇,排除A项;居住及租地权指在中国居住的权利,排除C项;“些国家的国民即使在中国涉嫌犯罪,也只会由这些国家的法律及法院审判”与驻军无关,排除D项。 12.【答案】B 【解析】《共产党宣言》是1848年马克思为工人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发表的,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选B项;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不是革命民主主义者的宣言,排除A项;英国宪章运动是1836年,排除C项;第一国际是1864年,排除D项。 13.【答案】A 【解析】圣西门、傅立叶、欧文是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故其体系应该是空想社会主义,故选A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是代表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理论体系,不是反映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排除B项;德国古典哲学标志着近代西方哲学向现代西方哲学的过渡,排除C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排除D项。 14.【答案】A 【解析】制根据所学可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实行责任内阁,故选A项;君主立宪制需要保留君主,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排除B项;总统共和制总统的权力很大,辛亥革命后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实行责任内阁,理论上总统只是国家象征,没有最高的行政权,不是总统制共和制,排除C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推翻君主专制的结果,排除D项。 15.【答案】D 【解析】红船启航发生在1921年,灯塔指引指新民主主义理论的形成,在抗战时期完成,星火燎原指国共十年对峙,发生在抗战以前,进京赶考指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后,准备进入北京,1949年,选择D项符合题意。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1936年10月,红一、红二、红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这标志着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故选D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于1927年,当时长征尚未开始,排除A项;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1月,当时尚处于长征途中,长征还没有结束,排除B项;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胜利会师只是长征的部分胜利,不是长征胜利结束的标志,排除C项。 17.【答案】A 【解析】“破坏柳条沟的一座小桥,然而它却……使事变发展扩大”是指发动九一八事变,侵略中国,故选A项;“征服满蒙”是指占领东三省和占领内蒙,排除B项;发动的全面侵华战争指七七事变,事发在河北,排除C项;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具体指华北事变,排除D项。 18.【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中“在日本帝国主义暴力前面……”,可知材料中“统一战线”是指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布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故选C项;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形成,但其斗争目标是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统治,排除A项;《抗战自卫声明书》的发表只体现了国民党政府的抗日态度,不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的标志,排除B项;新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于1949年9月,它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必要的准备工作,与抗日无关,排除D项。 19.【答案】D 【解析】中国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是在1935年,冯玉祥率军收复多伦是在1933年,中共满洲省委组建抗日联军是在1936年,蔡廷锴、蒋光鼐上海抗日是在1932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④②①③,故选D项。 20.【答案】D 【解析】题干说明西德加入北约(1955年)直接刺激了苏联牵头成立华约组织对抗,1955年华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冷战的形成,也标志着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故选D项;题干中“新军事集团”,没有体现经济方面的,排除A项;美苏冷战正式开始是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排除B项;欧共体是1967年建立,是一个经济联盟并非军事集团,排除C项。 21.【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两极格局、非集团、亚非拉国家”,可知是指在两极格局下,亚非拉国家建立了以非集团不结盟为宗旨的不结盟运动,故选C项;北约是两极格局下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没有涉及到“非集团、亚非拉国家” ,排除A项;欧共体是两极格局下西欧走向联合的表现,与材料中“非集团、亚非拉国家”不符,排除B项;欧洲联盟是欧洲政治经济实体,与材料“两极格局、非集团、亚非拉国家”不符,排除D项。 22.【答案】D 【解析】“(中国历史上)民族发展在地区上是互相交叉的”这是实施民族区域自治的国情,故选D项;“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不能说明团结,排除A项;“汉族曾经长时期统治中原,向兄弟民族地区扩张;可是也有不少的兄弟民族进入过内地,统治中原”不能说明反对外族的要求,排除B项;“这样就形成各民族杂居的现象”无法体现民族的共同繁荣,排除C项。 23.【答案】C 【解析】“但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仍然需要存在”可见作为立法机构的职能结束,只能在一届人大之后,故选C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时政协作为临时的权力机关存在的,排除A项;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作为立法会议,排除B项;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属于党的会议,不能直接对政协进行定性,排除D项。 24.【答案】B 【解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该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10月,故选B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不是1949年,排除A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不是1958年,排除C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立于1955年,不是1965年,排除D项。 25.【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在《共同纲领》中已经得到初步确认,故选C项;“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是在1956年提出的,排除A项;“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是在1954年,排除B项;“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1954年宪法中规定的,排除D项。 26.【答案】A 【解析】“九二共识,一生然诺”的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项;“九二共识”没有承诺和平统一,一直不放弃使用武力,排除B项;“一国两制”在80年代由中央领导人提出,排除C项;提出实现“三通”最初提出于1979年告台湾同胞书,排除D项。 27.【答案】B 【解析】1981年9月30日,叶剑英发表了对台“九条方针政策”的谈话中提到了要通过国共对等谈判等争取解决台湾问题,以期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故选B项;“一国两制” 方针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不是叶剑英委员长,排除A项;以主权来换治权是英国提出的解决香港问题的方法思路,不属于中国,排除C项;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我国对待少数民族地区的政策,不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排除D项。 28.【答案】D 【解析】《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在1979年元旦,不在20世纪80年代,故①错误;台湾当局决定开放台湾同胞赴大陆探亲在1987年,故②正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同胞投资保护法》通过于1994年,故③正确;达成“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在1992年,也叫“九二共识”,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29.【答案】C 【解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是在1953年,当时美苏对立出现缓和局面,世界形势相对缓和,故①正确;《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是在1950年签订的,发生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之前,故②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周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故③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开放性和包容性,成为了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 30.【答案】B 【解析】上海合作组织是上海五国会晤机制,1996年4月由中俄哈吉塔五国元首在上海举行第一次会晤,签署了《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是形势的需要,故①错误;上海合作组织的宗旨和任务主要是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维护和加强地区和平、安全与稳定,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主义、毒品走私、非法贩运武器和其它跨国犯罪,故②正确;上海合作组织已成为人口最多、地域最广、潜力巨大的跨区域多边综合性组织,为维护地区安全稳定、促进共同发展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故③正确;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31.【答案】(1)表现:更多商业中心城市的出现;商业规模扩大;交通较为发达。(3分,言之成理即可) (2)新变化:坊市界被打破。(2分,言之成理可)原因:农业、手工业的进步;商品经济的发展;“抑商”政策的松弛。(3分,言之成理即可) (3)概况:魏晋南北朝:草市形成,设置草市尉管理。唐代:草市演进为地方商业中心。宋代:草市形成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4分) 32.【答案】(1)表现:除十将军外,各级官员向所有公民开放,皆以抽签方式产生;(2分)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的权力;(3分)为保障公民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国家还实行津贴制度。(1分) (2)体现:宪法规定美国实行联邦制,加强了联邦政府的权力,各州仍保留着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反映了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有衡” ;(2分)联邦政府内部实行三权分立,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之间相互制衡;(2分)国会两院制的设置,两院议员的不同任期及数量,则平衡了大州与小州的利益;(2分)把五个黑人折合为三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则平衡了南北方的利益。(1分) (3)措施:①1980年,邓小平《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重要讲话,体现了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②1982年11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全面修改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③1997年,中共十五大正式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④1999年,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正式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⑤党和国家通过发展村民自治、城市居民自治、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的企事业民主管理制度等各种形式的基层民主(每点1分共5分) 33.【答案】(1)原因:消除欧洲国家之间战争威胁,提高国际地位,拥有与美国抗衡力量。(3分) (2)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1分) 力量:欧共体(或欧洲国家联合);不结盟运动(或第三世界兴起);中国国际地位提高;日本崛起等。(3分,答出其中3项即可) (3)特点: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2分) 应对:提高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并发挥积极作用;(1分)(有理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