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第五师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共 30 题;共 60 分) 1.英国著名史学家汤因比博士赞叹:“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中国两千年 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 明了不起!”汤因比所说的保持中国统一的“精神文明”应该是: A. 历代有识之士的忧患意识 B. 宗法制度维系的家族观念 C. 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强化 D. 儒家学说倡导 伦理道德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中国两千年来的改朝换代,一直到现在还是大一统的国家。……为什么 能保持这样的局面?它的精神文明了不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秦朝已有就确立了中 央集权统治,以后历朝历代不断强化对地方的控制,虽然有特殊情况,但是总体趋势是中央 对地方的控制力不断加强,因此能够长期维持大一统的局面,C 选项符合题意;有识之士的忧 患意识是不能维护国家统一的,必须依靠制度维持,A 选项排除;宗法制主要强调的是财产和 权力的继承上,B 选项排除;儒家学说有利于维护统治秩序,但是不能长期维护国家统一,D 选项排除。 2. 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儒家文化的困境》中说:“把古代中国、环地中海诸文明古国与岛国 日本的文化传播模式进行横向比较是颇有意义的。”其中,古代中国文明的文化传播模式是( ) A. 单向性辐射 B. 由外向内辐射 C. 多向交汇型 D. 由外向内选择吸附型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古代中国农耕经济发达,华夏文明 由内向外逐渐扩张,形成了以中国为中心的儒家文明圈,其文化传播模式是一种单向性辐射, 故 A 项正确,BCD 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文明的传播 3.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马赛曲》的应该是 的 A. “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的国家,勇士的家乡” B. “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C. “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D. “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马赛曲》是法国国歌,是 18 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法国人民反对反 法联盟来争取民主、反对暴政的坚强信心和大无畏精神的歌曲,C 项符合歌曲的精神,符合题 意,由 A 项中“星条旗”可知该歌曲为美国国歌,排除 A;由 B 项中“统一”可知该歌曲为德 意志国歌,B 项排除;由 D 项中“女王”可知该歌曲为英国国歌,排除 D。故选 C。 4.“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国的爱国 者深感满足,并被冠以赞美之词。然而,当西方被看成是现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 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 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上述材料体现的史观有 A. 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 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C. 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D. 全球史观、文明史观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当西方被定性为侵略者和剥削者(魔鬼般的西方)时,义和团对西方的反抗使中 国的爱国者深感满足,并秀容易被冠以赞美之词。”这体现的是革命史观;“当西方被看成是现 代生活的源泉(天使般的西方)时,义和团那种毁坏西方电报电话设施、铁路和汽船的行为, 则往往成为造成严重困境的缘由而遭到严厉的遣责。”这体现的是近代化史观。故选 C。 考点:史学理论和方法•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 5. 1920 年 12 月,毛泽东在致朋友的信中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 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并不是有更好的方法弃而不采,单要采这个恐怖的方法。”这表明 在当时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成员看来 A. 俄国革命道路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B. 在中心城市进行武装暴动是当务之急 C. 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选择 D. 改良仍旧是改造社会行之有效的方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毛泽东认为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情境下,选择俄国式革命道路是不得已的选择,也是 必然选择,即暴力革命是改造中国社会的必然选择,C 正确;根据“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 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可知,毛泽东认为俄国的革命道路和当时中国的 实际是相符的,排除 A;B 与题无关,排除;俄国革命道路是暴力革命,毛泽东主张走这一革 命道路,说明其不赞成改良,而且结合材料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改良道路已经失败,排除 D。 6. 在华外国人传教士费吴生曾提到:“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 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他主张国民政府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统一全国 B. 他认为中国应召开议会,实现工业化 C. 他认为北伐战争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D. 他肯定北伐战争是国民党正在进行 政治、经济与文化改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北伐战争不仅是像美国南北 战争一样的内战,而且是集法国大革命、工业革命及文艺复兴于一身的大运动。”说明材料文 字强调的重心所在是该句子的后半部分,即作者认为北伐战争具有像法国大革命试图建立民 主政治,工业革命推动经济发展和文艺复兴思想解放功能的特征,所以答案选 D,A B C 三项 只是强调了北伐战争某一方面的影响而与题意主旨不符。 考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大革命 7. 基辛格在《大外交》一书中有记载:1969 年 4 月林彪向“九大”作报告,不再用在此之前美 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林还重申毛泽东在 1965 年的 讲话——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这表明中国( ) A. 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战略 B. 全面改善中美关系 C. 开始抛弃意识形态外交 D. 开始构建新的国际战略同盟 【答案】A 【解析】 的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时间 1969 年,此时中苏关系恶 化,再抓住“不再用在此之前美国是中国头号大敌的说法,并形容苏联同样对中国有重大威胁” 和“除非中国领土受到侵犯,也无意对外掀起战争”的信息,可以看出中国试图调整自己的外交 战略,故 A 项正确;B 项与史实不符,排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就突破了意识形态外 交的局限,故 C 项中开始的说法不正确,排除;D 项在题干信息中没有体现,排除。 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外交关系的演变·60 年代后期的新中国外交 8. 约瑟夫·奈教授 2002 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 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 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 A. 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 B.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 C. 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 D. 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A 项,该项认为俄罗斯军事实力未削弱,即在军事上美国并非一家独大,与教授“顶 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看法不一致。故 A 项错误。B 项,该项认为美国经济实力也保 持着“异常明显”的优势,即认为在经济领域也是单极化的,与教授认为的经济力量多极化 不一致。故 B 项错误。C 项,该项认为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只看到多极化的一面, 没有看到单极化的一面。故 C 项错误。D 项,奈教授认为“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 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即从军事方面来看是“单极世界”,从经济方面来看是“多极世 界”。所以,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故D 项正确。 9.如图是 20 世纪某一时期大国关系示意图(图中“-”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 系).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 甲是英国、乙是中国、丙是法国 B. 甲是日本、乙是苏联、丙是美国 C. 甲是苏联、乙是日本、丙是中国 D. 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50 年代中苏两国是同盟关系,共同对抗苏联,60 年代美苏争霸, 中苏关系破裂,而中美关系还未开始正常化,70 年代美国和中国关系正常化,共同对抗苏联。 综上,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故选 D。50 年代中法并未建交,排除 A;苏联和美国 在五十年代已经走向对抗,排除 B;中日建交是在 1972 年,这不符合材料五十年代的关系限 定,排除 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中美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战后世界格局和中美关系发展的历程 来分析。 10.如图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有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变化,据此推断空缺方框 A、B 中最 可能填写的是男耕女织早期农业生产出现 A. 铁犁牛耕、家庭农业 B. 奴隶制经济、封建农业 C. 集体劳作、自然经济 D. 集体劳作、铁犁牛耕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演变过程是: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 犁牛耕。所以 B 是铁犁牛耕;由于远古农业生产工具落后,生产技术不先进,早期农业生产 主要依靠集体劳作的方式,所以 A 是集体劳作。故答案为 D 项。ABC 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的关键是从图片切入,结合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进行思考。 11.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叱咤在商场上的两大赫赫商帮,他们凭借高人一筹的生意手腕、运 筹帷幄的权略谋术获得了生意场上的巨大成功,取得了富比王侯的财富,使之在商界风光无 限。但有学者却对其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 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 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A. 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 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 C. 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 D. 商业经营观念落后 【答案】C 【解析】 【详解】“它们就像生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 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指中国古代商帮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转化为资 本,并没有把所赚取的利润投入到生产领域,造就了中国古代商帮没有雄厚的根基,在自然 经济滔天的洪水的冲击下必然失败,故 C 正确;材料主要反映商帮没有根植于生产领域,并 没有体现商帮发展规模受到限制、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商业经营观念落后,排除 ABD。 12.1890 年美国国会通过“谢尔曼反托拉斯法”,禁止垄断的行为;1914 年又通过“克莱顿反 托拉斯法”为“谢尔曼法”的修订法案,旨在针对地方上的价格歧视,及更进一步打击贸易 限制。这些法案颁布的主要目的是 A. 维护资本主义自由市场体制 B. 保障美国社会弱势群体利益 C. 防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 D.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答案】A 【解析】 首先通过时间 1890 年判定此时美国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然后结合“禁止”“限制”推理 出对自由经济的干预,故 A 项正确;美国国会法律目的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故 B 项错误;防 止企业之间进行盲目竞争不吃了这主旨,故 C 项错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经济干预是罗斯福 新政时期,故 D 项错误。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 命的评价 13.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①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B. ② 变化主要原因是日本对华军事侵略 C. ③的趋势表明我国基本完成所有制的转变 D. ④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知识,①当为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外国资本主义经济 发展是外国对中 国的经济侵略的表现,时间开始于 1840 年鸦片战争到 1949 年新中国的建立,各帝国主义国 家都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不只英国,故 A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②当为洋务经济,从 1860-1895 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而结束,其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甲午战败而于 1895 年 截止,故 B 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③当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生产 资料私有制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故 C 项正确;结合所学知识,④ 当为官僚资本主义经济,其产生压制了民族企业的发展,故 D 项错误。故答案为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14. 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 世纪 30 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 到 350 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 6000 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 达到 10 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 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 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D.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初以及材 的 的 料中“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 6000 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 10 万人之多,包括化学 家、教员、牙科医生等”的信息说明失业人数比较多,应该是大危机时期,故 D 项正确,B 项 错误;A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 20 世纪 20 年代推行;C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本题选择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大危机的 影响 【详解】 15. 列宁在总结新经济政策的经验时指出:“在农业和工业之间,除了交换,除了商业,就不 可能有别的经济联系。问题的实质就在这里……我们新经济政策的基础和实质全在于此。”材料 说明列宁认为其实质是 A. 否定市场和货币关系 B. 利用工农业恢复发展生产 C. 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 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题干,注意列宁强调的是农业和工业之间的关系就是交换与商业,也就是商 品货币关系,A 项明显违背题干主旨,题干列宁强调的是工业与农业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涉及 是否利用其恢复发展生产,也不涉及改变生产资料所有制,B 和 D 错误,答案为 C。 考点:世界现代经济模式的探索与调整 点评:此题难度较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的认识和理解,考查的是学生的分析和理 解能力。 16. 有人把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归纳为四个步骤:给农民土地——土地收归公有——提高 土地公有化——给农民土地经营权。对应这种变化的事件顺序是 A.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土地改革 B. 土地改革——人民公社运动——农业合作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 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运动——土地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考查了教材基础知识,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给农民土地是指建国初进行土地改革, 土地收归公有是指 50 年代三大改造中的农业合作社,提高土地公有化是指人民公社运动,给 农民土地经营权是指 70 年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选 C 项。 考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政策 【详解】 17.1973 年,周恩来说:“台湾有一个高雄港是自由港,没有税,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 利用台湾的廉价劳动力、劳务费,然后把商品回销外国,这样很多外资去台湾投资。”同年, 陈云提出:“要把一些界限划清楚,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主义信贷对立起 来,做工作不要被那些老框框束缚住”。这些主张 A. 表明了建立自由港吸引外资的愿望 B. 明确了利用外资和自力更生的关系 C. 强调了打破贸易壁垒扩大市场的需求 D. 蕴含了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资的理念 【答案】D 【解析】 A 项不符合陈云的言论,排除 A;B 项在周恩来言论里没有体现,排除;C 项在陈云的言论里 没有体现,排除;根据“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不要把实行自力更生方针同利用资本 主义信贷对立起来”说明利用外资发展经济的思想,故 D 正确。 【名师点睛】 解答本题关键是找出周恩来和陈云思想的相同点,周恩来“吸引外资带着原料去建厂”和陈 云“利用资本主义信贷”都体现出利用外资的理念。 18.一个区域性的官方经济论坛,不存在超越成员体主权的组织机构,成立于二十世纪八十年 代末,以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为宗旨和目 标的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是 A Europcan Union B. North Amcrican FreeTrade Area C. Asia-Pacific Economic CooPeration D. Wo1d Trade Organization 【答案】C 【解析】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宗旨是:保持经济的增长和发展;促进成员间经济的相互依存;加强开 放的多边贸易体制;减少区域贸易和投资壁垒,维护本地区人民的共同利益,亚太经济合作 组织是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故选 C;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世界贸易 组织不符合“当前规模最大的多边区域经济集团化组织”,排除 ABD。 【名师点睛】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特点: 1、成员国的广泛性; 2、独特的官方经济性质 APEC 是一个区域性 的官方经济论坛;3、松散性: a.没有组织首脑。 b.没有常设机构(各成员国轮流举办。2001 年 7 月在中国上海举行非正式首脑会晤,这是自该组织成立以来首次在中国举办)c.对成员 国的约束力较小。 19.俄罗斯总统普京表示:美国就是世界经济的“寄生虫”。l 万亿甚至更高的巨额债务,说明 美国在靠举债生活,这对于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来说是非常糟糕的。这意味着他们入不敷出 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生虫的生活。材料表明 A. 美俄两国的意识形态有分歧 B. 全球化是“寄生虫”出现的根源 C. 二战以来美国经济持续衰退 D. 美国寄生主要依靠美元垄断地位 【答案】D 【解析】 从材料来看,普京认为美国入不敷出并把自己问题的部分负担转嫁到全球经济头上,过着寄 生虫的生活。分析原因是因为美国在国际经济格局中扮演的角色,美元在国际市场中占有绝 对的地位,所以本题选择 D 选项。A 选项错在本题涉及的是经济问题,与意识形态无关;B 选项强加因果;C 选项不是材料的主要观点。 20.有学者指出:“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范围,它从 16 世纪在欧洲诞生到今天已 经真正达到全球范围”“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 工架构之内运作的。”这位学者实际上是强调 A. 资本主义在全球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 B. 经济全球化同科技革命紧密联系 C. 各国政治经济体制日益融为一体 D. 经济全球化以全球的市场经济为基础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资本主义在全球化中的影响。该学者强调“整个世界都是在这个单一的我 们称之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社会分工架构之内运作”、“资本主义的逻辑最终必然到达全球 范围”,反映了资本主义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发达国家主导下,资 本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资本主义大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科技等的进步,促进了国际 分工,制定了国际经济秩序,从而加强了世界的经济联系,促进全球化的发展。资本主义在 全球化过程中起到核心作用。故本题正确答案为 A。 21.有学者在研究古代思想史时发现,他的思想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 发展为战略方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用于生活,可以发展为生存智慧。就连 同一种副产品,也可能有不同结果。比如“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就可能是斗争策略,也可能 是自我安慰。材料中的“他”是 A. 孔子 B. 老子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针”,这是老 子的辩证法思想,即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 转化,故 B 正确;孔子的思想主张是“仁”,没有提出辩证法思想,故 A 错误;墨子的思想主 张是兼爱、非攻,与材料信息无关,故 C 错误;韩非子的思想主张是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 权,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故 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用于学术,可发展为思辩哲学;用于军事可以发展为战略方 针;用于政治,可以发展为斗争策略”,联系所学老子的思想分析解答。 22.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 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 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A. 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 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 C. 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 D. 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原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 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说明儒学具有盲目自大和具有一定封闭的特性, 当然儒学本身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具有博大精深的特性,故 B 正确;A 项表述过于绝对,错 误;C 项材料中并未直接体现,排除;D 项表述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3.李约瑟在《中华文明科学史》中说道:“中国之所未能发展出现代的科技,问题不在中国 传统的思维方式(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于中国传统上以儒士大夫为首,认为‘万般皆下 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文化。”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科举、“四民观念”等使中国人轻视科技进而造成现代科技的落后 B. 缺乏逻辑推论思维是导致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主要原因 C. 思想文化专制禁锢中国文人的思想导致中国现代科技未能形成 D. 儒家思想重人伦不重实用是导致中国现代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儒士大夫为首”、“社会文化”、“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结合所学 可知,居于“士农工商”四民之首的儒士阶层引领了社会的观念,使社会普遍看重读书,通 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轻视科技工艺的发展,最终造成现代科技上的落后,因此 A 选项正确。 B 选项错误,材料是关于中国未能发展出现代科技的原因的讨论,李约瑟认为问题不在思维方 式上缺乏逻辑推论思维,而在儒士大夫引领的只重读书的社会文化。该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 选项错误,思想文化专制的禁锢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反映的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 高”的社会文化对科技发展的影响。D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儒家思想重人伦的问题。故正 确答案为 A 选项。 24.古希腊时期,一批所谓“哲人”到处演讲和发表许多奇怪的辩论,传递了许多“负能量”, 造成很坏的风气。于是有了苏格拉底,讲述人生的共同真理;有了柏拉图,提出了理想国的 教育制度;有了亚里士多德,提出教育为国家政体服务。他们师徒的共同之处在于 A. 着力培养公民的独立人格 B. 将教育与哲学理想结合起来 C. 具有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 D. 试图挽救日渐衰败的民主制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苏格拉底和柏拉图都是古希腊人本主义的思想家,从 材料来看,他们讲学是为了抑制社会“负能量”,因此体现出担当意识和责任意识,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这一点;B 选项材料没有体现教育和哲学结合的特点;D 选项错 误,苏格拉底是反对雅典的直接民主的。 25.13 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 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 A. 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 B. 人文主义广泛传播 C. 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 D. 新教理论初步形成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可以 看出,市民阶层的意志对教会的影响,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工商业阶层的成长壮大,故答案 为 A 项。13 世纪后半期,文艺复兴运动尚未开展,人文主义不可能得到广泛传播,B 项不符 合史实,排除;C 项材料不能反映,尊重市民意志不能反映教会权威的提高;新教理论的形成 是在 16 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中,排除 D 项。 【考点定位】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文艺复兴·背景 【名师点睛】文艺复兴是反映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解放运动。这些新兴资产阶级包括手工工 场主、商人和金融家,他们希望创造财富,追求现世的幸福;重视通过改进生产技术、提高 经营手段创造幸福胜过关心虚幻的神学说教;追求物质享受,鼓励发财致富。材料所述,教 会注意尊重市民的意志,说明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是一种不容忽视的力量。 26.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 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 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 通。”如果按此次序排列,近代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 A.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B. 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辛亥革命 C. 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 D. 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可以顺利达到目的的顺序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 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结合所学可知,“变革人心”应该指的是新文化运动,“改 变政令”应该指的是辛亥革命,“达到有形的物质”应该指的是洋务运动,故选C;AD 顺序 完全与题意不符,故排除;B 中的后两个顺序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的再学习能力。通过阅读题干,可以得出日本学者主张的近代化顺 序应该是“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也就是先改变思想文化, 然后进行制度革新,最后则是科技的进步,然后结合所学可以得出 C 符合题意。 27.“神马都是浮云”“hold 住”“伤不起”等网络热词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 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 式。这表明 A. 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 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 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 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的网络热词都是人们在实 践中创造的新名词,这对文化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这种网络热词不存在积极、消极只说,也 不存在商业性。故本题选B项。A 中不是多重选择;C中商业有影响错误;D中消极没有体现。 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变动·大众传媒·互联网 28. 英国物理学家洛奇曾赞叹说:“除了一支笔,一瓶墨水和几张纸以外,再不用任何其他东西, 就预言了一颗极其遥远的、人们还不知道的行星的存在,并且敢于对天文观测者说,‘把你的 望远镜在某个时刻对准某个方向,你就会看到一颗人们过去从不知道的新行星。’这样的事情, 无论是什么时候都是非常令人惊讶和引人入胜的!”洛奇所赞赏的是 A.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 牛顿的经典力学理论 C. 普朗克的量子理论 D.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实际是考查史实,人们是通过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中的万有引力定律事先计算 出了这一行星,后来被任命为海王星,答案为 B。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 点评:此题难度不大,主要考查相关史实,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 29.18 世纪初,一位名叫伯纳德·曼德维尔的荷兰医生写了一本《蜜蜂的寓言》,叙述了一个 蜂群的兴衰史。最初,蜜蜂们追求奢侈的生活,大肆挥霍浪费,整个蜂群兴旺发达。后来它 们改变了原有的习惯,崇尚节俭,结果蜂群凋敝,终于被对手打败而逃散。后来,某学者根 据这则寓言提出一个著名的理论。这一理论是 A. 经济民族主义 B. 自由放任主义 C. 凯恩斯主义 D. 重商主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蜜蜂的故事说的是“节俭的逻辑”,在经济学上叫“节俭悖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 节俭悖论曾经使许多经济学家备感困惑,但经济学家凯恩斯从故事中却看到了刺激消费和增 加总需求对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受此启发,他进一步论证了节俭悖论。故选 C。 考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30.曹雪芹的《红楼梦》是深刻反映现实的百科全书式巨著,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被誉为“资 本主义社会的百科全书”。这两部“百科全书”的共同之处是 A. 属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B.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C. 反映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D. 反映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答案】B 【解析】 曹雪芹的《红楼梦》和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属于批判现实主义,共同点是批判现实主义, B 正确;A 不符合材料主旨;C 中资本主义萌芽错误;D 属于现代主义。 第 II 卷(非选择题)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雅典,凡公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政治权利,凡 20 岁以上的男性公民都有权参加 公民大会,平等享有主法权、选举权、监督权。公民大会上,公民对城邦大事的议案自由发 言或展开激烈的辩论,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作出决议,决议一旦形成,不能随意更改。 这种简朴的参政方式鲜明地表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直接性。雅典法律规定,公民没有抛弃公 务照管私务的自由,相反他必须奋不顾身地为城邦的福祉而努力。雅典公民大会、五百人会 议和陪审法庭是国家最主要的民主机构,它们分别拥有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虽然其权 力还有部分交叉,但“三权分立”的轮廓是明确的。这三个机构的设立反映了雅典人所具有 的分权制约的思想。只要将近现代西方民主和雅典民主作一比较,不难发现雅典公民大会和 五百人会议实际上是近代以来在各国出现的众议院和参议院的胚芽,众议院和参议院是西方 民主国家在分权制约思想下设立的国家组织,从其源流上考察,与雅典民主政治一脉相承。 ——摘编自蒋云芳等《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二防止滥用权力的第一道防线当然是人民,人民掌握选举、监督和罢免官炎的权力。 国会由人民选举产生,对政府来说最重要的钱袋主要由民选的众议院来掌管,表达自由的权 利保证了舆论监督的实施。总统虽然由选举团产生,但选举人不得由议员或官员兼任,保证 了立法和行政两大部门的人选由选民决定。 ——摘编自钱满素《美国宪法: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 (美国)宪法的核心问题是要在限制政府权力和利用政府的权能两者之间保持必要的张 力。宪法不仅要完成对民族国家横向权力的划分,而且要完成对民族国家纵向权力的划分。 中央与地方同时分权与制衡,防止国家权力集中到任何一个群体,有利于防止专断独裁。通 过……授权有限政府之职能,宪法起草者们确信减少了政府脱离人民控制的机会。 ——摘编自《美国宪法分权制衡和法治原則之浅析》 材料三中国的成功向世界展示了另外一种选择,这就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 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并争取在越来越多的方面超越西方,越越西方模 式。最终世界上多数国家都会认识到跟着西方模式走,路只会越走越窄,而大胆探索自己的 发展道路,才可能真正成功。 ——张维为《西方民主真的该吃药了》 (1)根据材料一,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 (3)材料三中中国“绝不照搬西方政治模式,坚定地探索符合自己民情国情的政治制 度”,请结合建国初的史实简要说明。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1)特点:直接民主;公民权利的平等;人民主权;分权制衡;民主对象的范围比 较狭窄(或少数人的民主)。原因:濒临海洋、支离破碎的自然环境;小国寡民的城邦制度; 雅典工商业与对外贸易的发达增强了公民参政议政意识;先进思想家自由、平等思想(或人 文精神)的推动。 (2)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权分立,相互制约;实行联邦制,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 力的分权与制衡或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两党自由竞争,轮流执政;总统和国会由人 民选举产生。 (3)说明: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每点 1 分) 认识:民主政治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民主政治在继承中发展;民主政治制度必须适合国情; 民主模式的多元性;民主政治制度必须与时俱进,适时改革。(答出一点即可得 1 分,其它言 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由材料“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 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结合所学可知雅典民主的特点为直接民主。结合所学知识雅典民主政治 的背景可以得出原因为小国寡民;具有民主传统;工商业发达,民主意识强;人文主义思想 盛行 (2)在做此题时一定要明确材料二中宪法理念指的是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均衡。所以, 美国是如何实践材料二中宪法理念的主要是回答出美国通过 1787 年宪法将国家主权分为立 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三部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之间权力的分权与制衡;两党轮流执政即 可。 (3)结合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可以得出国家性质是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 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力。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实行中国共 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奠定了我国民主政治的基础。 依据所学知识,中外民主政治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得出关于民主政治的相关认识民主政治的发 展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政治制度、法律法规的制定必须符合国情;集权与监督是发展 民主的基本要求等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卓尔不群的雅典·民主政治的背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 立与发展·美国 1787 年宪法·内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民 主政治建设的成就 32.材料一乾隆二十三年(1758 年)正月发生了一次“霾灾”,数日雾霾不散,导致通惠 河上的漕运停止,京城多处粮仓告急。乾隆皇帝除了派官员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 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光绪年间京城曾出现一次严重的“霾灾”,数日不散,慈禧太 后也曾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霾”。而民间遇有“霾灾”出现时,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 王“驱霾祈雨”,并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康熙五十四年(1715 年)初春,出现了 一次“霾灾”,京畿之农人“芸锄时令苗稍疏,预防风霾 ——《古代北京“霾灾”的记载》 材料二近代中国知识界就开始关注空气污染问题。当时的报刊对近代西方工业化过程中 所发生的大气污染现象多有报道评论,并警醒国人:“各国人士,渐渐对这个问题加以注意。 东京警察当局已于最近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始‘都市净化运动’了。” 近代以来政府和民间均采取了一定的措施(治理空气污染)。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 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取得一定效果。1887 年 石印社的煤烟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工部局向石印社提出警告,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等减轻 污染的措施。1933 年 12 月,政府公布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其中规定“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 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广州市政府制定颁行车辆肩舆交通规则,其中规定“车夫须 常注意车机洁净。勿许机油飞烬,及放出秽气等弊”。济南市政府也颁布过取缔市区桐油煎熬 的法规。 ——《中国近代城市大气污染及其治理》 材料三 1952 年,处于急速发展期的英国伦敦,终于尝到了工业污染带来的苦果:12 月 5 日至 10 日,伦敦市内空气污染严重,导致 4000 人因呼吸道疾病等原因死亡,这被称为“伦 敦烟雾事件”。事件的后果之一,就是促使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1956 年,英国政府颁布了《清洁空气法案》,这是世界上第一部空气污染防治法案。法案规定在伦 敦城内的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工业企业建造高大的烟囱,加强疏散 大气污染物……还包括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逐步实现居民 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 ——《现代启示录:1952,被雾霾扭转的英国》 (1)材料一中,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了什么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民国时期“空气污染”的原因。 (3)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中英两国处理类似问题上的异同点。 【答案】(1)做法:祭天敬神;调整种植方式。 原因:科技水平落后;“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为主体。 (2)原因:工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煤、石油等高污染资源的大规模运用。 (3)同:政府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干预污染治理;通过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防治污染。 异:中华民国时期的治污舆论监督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且更加注重道德;英国政府治污的法 律力度更大,更加注重调整产业结构、加大科技投入。 【解析】 试题分析:(1)做法:题目问的是“清代官民面对‘霾灾’采取的做法”根据材料一中的“派官员 到天坛祭天外,还亲自率王公大臣在紫禁城太和殿前焚香祭天”、“令人在紫禁城内‘祭天驱 霾’”、“人们多到龙王庙前拜求龙王‘驱霾祈雨’”、“在庄稼种植上采取相应的措施”等信息可以得 出结论。原因:根据题目提供的时间去考虑,从经济层面、政治层面和文化层面分别思考即 可得出答案。 (2)原因:题目要求“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根据材料二中的“举行煤烟防止宣传”、“开 始‘都市净化运动’”、“汽车行驶时,不得泻放发出巨响或含有烟雾恶臭气体”和所学知识中的这 一时期工业革命发展所带来的工业发展,就可以得出答案了。 (3)同:根据材料二中的“政府颁布一些条例、实施工厂检查,开展工厂安全运动、平民新村 运动,改善城市基础设施等等,取得一定效果”、“取缔市区桐油煎熬”、“要求其采取增高烟囱 等减轻污染措施”和材料三中的“英国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措施整治环境”、“在伦敦城内的 电厂都必须关闭,只能在大伦敦区重建”、“要求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 量,逐步实现居民生活天然气化;冬季采取集中供暖”等信息可以得出其相同之处。异:可以 重新对照材料二和三,能够看出材料二中有“被周围居民视为公害”,而材料三中没有;材料三 中则有更多的法律规定,以及与生产力进步相关的措施,材料二则没有。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小农经济;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科技成 就的局限;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 的影响。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文艺复兴的发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 决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18 世纪的启蒙运动就是一群勇于去探索未知的知识分子的运动。……既然艾萨 克•牛顿可以借助理性发现规定着自然世界运动的自然法则,那么启蒙知识分子们也可以运用 理性来发现那些规定着人类社会的法则。这种信念反过来激发他们通过理性谋划促进人类社 会进步的渴望。 ——杰克逊•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材料三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 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 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 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 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启蒙知识分子们批判锋芒直指的对象?孟德斯鸠“通过理 性谋划促进人类社会进步”的代表性思想成果是什么? (3)概括材料三的基本观点有哪些?概括其共同精神。 【答案】(1)①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②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 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③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 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对象: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 思想成果: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3)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 【解析】 试题分析:(1)题目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知道,文艺复兴的主要 社会条件应该从发源地意大利去思考,主要从经济和思想文化角度思考即可,所以答案应该 是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宗教改革应该从发源地德意志去思考, 主要考虑德意志地区受天主教会控制和压榨最重的原因即可,答案应该是德意志处于四分五 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启蒙运动应该从其中心法国去思考,主要考虑 法国的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原因,答案应该是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 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 (2)对象:这一题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启蒙运动中的知识分子们批判的有贵族特权、专 制王权和宗教神权等,所以就是整个封建专制制度及其宗教思想体系。思想成果:这需要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孟德斯鸠的相关知识可知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3)基本观点:需要结合材料三回答。由“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 分”、“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当政府对经济 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等信息可以得出的观点有鼓励追求财富;主张适 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共同精神:这实际上体现的是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三者的共同精神,根据所学可以推断出是人文主义。 【点睛】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 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 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 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