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讲义-【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纲要上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2021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讲义-【新教材】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中外纲要上

第21课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课 标 解 读 时 空 坐 标 ‎1.搜集五四运动的部分史料和视频,从“唯物史观”和“史料实证”角度认识五四运动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意义。‎ ‎2.结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对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影响。‎ ‎3.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的相关史实,从“家国情怀”角度认识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 ‎4.掌握国民革命的史实,从“历史解释”角度认识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知识点一 五四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五四运动 ‎(1)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口号 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1919年5月4日起 北京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学生 学生集会、游行、示威 第二阶段 ‎6月3日起 上海 ‎—‎ 工人 工人罢工 12‎ ‎、商人罢市、学生罢课 ‎(3)结果 ‎①北京政府释放了被捕学生。‎ ‎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伟大思想启蒙运动。‎ ‎(5)意义 ‎①它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②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③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 ‎④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2.马克思主义传播 ‎(1)开始时间:俄国十月革命后。‎ ‎(2)宣传中心:北京与上海。‎ ‎(3)概况 ‎①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系统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②1920年3月,李大钊发起中国最早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团体——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把一批经历过五四运动洗礼的优秀青年组织起来。‎ ‎③1920年5月,陈独秀在上海组织了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④从日本留学回国的李达、陈望道、李汉俊等人,投身于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翻译和宣传。‎ 知识点二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条件 ‎(1)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2)阶级基础:中国工人运动的持续发展。‎ ‎(3)组织基础:1920年初,陈独秀和李大钊最早提出并推动在中国建立共产党,各地共产党早期组织先后建立。‎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 12‎ ‎2.诞生标志:中共“一大”的召开。‎ ‎(1)时间:1921年7月23日。‎ ‎(2)地点:上海,大会最后一天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游船上。‎ ‎(3)出席代表:毛泽东、董必武等13人及共产国际代表。‎ ‎(4)内容 ‎①确定党的名称:中国共产党。‎ ‎②确定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③选举领导机构:陈独秀任书记。‎ ‎3.影响 ‎(1)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给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 ‎(2)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知识点三 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 ‎1.兴起: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1)条件 ‎①中国共产党在大力开展工人运动中认识到:必须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②1923年6月,中共三大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问题的决议。‎ ‎(2)实现标志: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 ‎2.北伐战争 ‎(1)条件 ‎①政治基础: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加速了中国革命的进程,国民革命席卷全国。‎ ‎②政权基础:1925年,国民政府在广州成立;两次东征消灭了陈炯明的势力,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和统一。‎ ‎(2)对象: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三派势力。‎ ‎(3)过程:1926年国共两党合作开始北伐,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 ‎(4)影响: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12‎ ‎3.国民革命的失败 ‎(1)原因:统一战线内部争夺领导权的斗争加剧,国民党右派篡夺领导权的活动日益猖獗。‎ ‎(2)标志 ‎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捕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 ‎②七一五反革命政变:7月15日,汪精卫集团在武汉“分共”。‎ ‎(3)影响: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由国共合作发动的国民革命宣告失败。‎ ‎1.阅读教材图片“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为五四运动爆发印发的‘号外’”:这份报刊有什么价值?‎ 提示:1919年5月5日,上海《新申报》印发号外,专门报道4日学生运动的情况。对公众及时了解学生运动的原因和内容起了重要作用,对研究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批注:                                    ‎ ‎2.阅读教材P121“学思之窗”:请根据上述材料,进一步理解五四运动的意义,体会其时代价值。‎ 提示:①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②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行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③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搏击培育了永久奋斗的伟大传统。这是五四运动伟大意义和时代价值的集中体现。‎ 批注:                                    ‎ ‎3.阅读教材P122“浙江嘉兴南湖红船”图:什么是“红船精神”?‎ 提示: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批注:                                    ‎ ‎4.阅读教材P122“学思之窗”:结合这段材料,分析中国共产党当时是如何思考中国革命方向的。‎ 提示:“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表明中国共产党从一开始就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 12‎ 并且强调要以革命的手段实现这个目标。这样,就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无产阶级政党属性。‎ 批注:                                    ‎ ‎5.阅读教材P123“思考点”:怎样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提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有了坚强的领导力量和正确的前进方向,中国人民有了强大的凝聚力量,中国的命运有了光明的发展前景。‎ 批注:                                    ‎ ‎6.阅读教材P124“史料阅读”: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中国共产党对国民党的政策发生了什么转变?分析转变的原因。‎ 提示:转变:从对立、攻击到决定党内合作。‎ 原因:共产党人认为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是比较革命的党;中国共产党尚未强大;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的失败使共产党人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执行共产国际的决议;打倒列强及军阀成为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孙中山愿意同中国共产党合作。‎ 批注:                                    ‎ ‎7.阅读教材P124“国民革命军北伐路线示意图”:根据图示指出国民革命军北伐的对象、进军区域范围,并分析北伐胜利进军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对象:北洋军阀(或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 进军主要区域:在我国南方(长江流域为主)。革命势力从珠江流域发展到长江流域,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原因:以国共两党合作为特征的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批注:                                    ‎ ‎                                   ‎ ‎[思维导图]‎ 12‎ ‎ 五四运动的背景及特点 史料一 现在日本在万国和会上要求并吞青岛,管理山东一切权利,就要成功了!他们的外交大胜利了!我们的外交大失败了!……我们学界今天排队到各公使馆去,要求各国出来维持公理。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国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 ‎——罗家伦:“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史料二 由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帝国主义在华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由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00万,增至战后的200万……文化斗争是中国现代社会政治变革的先导。1915年9月,《新青年》杂志的出版,标志着彻底反封建文化运动的开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卷》‎ 史料三 观察如下漫画:‎ ‎(1)根据史料一、二归纳五四运动的背景和目的是什么?‎ 提示:背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思想解放运动(或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目的:“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2)史料三反映了五四运动怎样的特点?‎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次各阶层广泛参加的群众性爱国运动。‎ ‎1.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 ‎(2)经济基础: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3)阶级基础:中国无产阶级的进一步壮大。‎ 12‎ ‎(4)思想基础: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导火线: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 ‎2.五四运动的四“新”特点 ‎(1)新的领导阶级——工人阶级。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开始发挥领导作用。‎ ‎(2)新的思想潮流——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并逐渐和工人运动结合在一起,成为先进中国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新的精神面貌——彻底地反帝反封建。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4)新的觉醒——民族意识觉醒。五四运动中,各阶层广泛参与,相互支援,形成反帝反封建的强大力量。‎ ‎1.素有“民间思想家”之称的王康先生在接受采访时指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这说明五四运动(  )‎ A.由外国领袖组织发动 B.是十月革命在中国的翻版 C.受到世界各国的援助 D.深受当时国际形势的影响 D [1919年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国内的五四运动,因而材料认为“五四的演员”在中国,“剧本和导演”却在国外,故D项正确。]‎ ‎2.运动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五四运动由最初的学生爱国运动发展为全国性的群众爱国运动,这充分说明(  )‎ A.上海是最早发生工人罢工的城市 B.五四运动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 D.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 [根据“全国性”“群众爱国运动”等信息,可知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故选D项;A项中的“最早”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 12‎ 排除;C项“反帝反封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 ‎ 五四运动的意义 五四运动——近代民族国家意识的逐渐觉醒 五四运动,爆发于民族危难之际,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是一场中国人民为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伟大社会革命运动,是一场传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识的伟大思想启蒙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以磅礴之力鼓动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实现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 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五四运动以全民族的力量高举起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五四运动,孕育了以爱国、进步、民主、科学为主要内容的伟大五四精神,其核心是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五四运动时,面对国家和民族生死存亡,一批爱国青年挺身而出,全国民众奋起抗争,誓言“国土不可断送、人民不可低头”,奏响了浩气长存的爱国主义壮歌。‎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五四运动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 ‎(1)新式知识精英群体走上中国社会舞台:通过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新式知识精英群体整体地、主动地出现在中国社会现代化的舞台上,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巨大力量,这充分展现了他们改造中国的主动意识、集体意识。‎ ‎(2)近代民族国家意识逐渐觉醒: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失败使具有民族国家意识的知识群体爆发。这种意识的形成对于后来中国的民族独立起到了巨大的保障作用。‎ ‎(3)对现代化的探索不断深入:五四运动从根本上说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12‎ 其政治运动的形式也是在近代思想文化的长期熏陶下自然发酵出来的。‎ ‎3.“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  )‎ A.爱国精神 B.自由精神 C.民主精神 D.科学精神 A [根据材料“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毋忘此国耻纪念日”,可知这集中体现了五四运动的爱国精神,故A项正确;自由精神、民主精神、科学精神均与材料“毋忘此国耻纪念日”不符,故B、C、D三项错误。]‎ ‎4.法国公使在目睹了中国一次重大历史事件后说:“我们正面临着一种前所未有的、最令人惊异的重要现象,即中国为积极行动而形成了一种全国性的舆论。”美国驻华公使也说:“中国人民从……不幸中产生出一种令人鼓舞的民族觉醒,为了共同的思想和共同的行动而结合成一个整体。”这一事件(  )‎ A.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 B.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C.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促成第一个民主革命纲领的诞生 B [材料所述这一事件指的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基础,故B项正确;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是国民革命,故C项错误;促成第一个民主革命纲领诞生的是中共二大,故D项错误。]‎ ‎ 国民革命运动 史料一 12‎ 史料二 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 ‎——毛泽东 史料三 国共两党虽然存在差异,但是差异并没有成为双方合作的障碍,两党本着求同存异的原则,从反帝反封建这个共同目标着眼,采取了立足当前、回避长远、协调求同、搁置差异的做法,最终促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这是双方合作能够得到巩固和发展的根本保证。‎ ‎——许艳民《第一次国共合作及其历史启示》‎ ‎(1)史料一图片反映了国民革命的什么特点?‎ 提示:得到了不同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有一定的群众基础,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大革命。‎ ‎(2)史料二中的“巨大的成就”指什么?取得如此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成就: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原因:国共两党实现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3)根据史料三分析,第一次国共合作最成功的经验是什么?‎ 提示:搁置分歧、求同存异。‎ 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影响及教训 ‎1.特点 ‎(1)革命任务:“打倒列强,除军阀”说明当时中国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12‎ ‎(2)群众基础:以两党合作为特征,形成了四个阶级的联合统一战线。‎ ‎(3)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和新三民主义两大革命指导思想并存,其中新三民主义占主导地位。‎ ‎(4)革命军队:组建国民革命军,并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消灭了封建军阀,打击了列强的侵华势力。‎ ‎2.国民革命运动的历史意义 ‎(1)它是中国近代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2)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有重要作用。宣传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了一部分革命武装;广大群众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洗礼,为中国革命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 ‎3.国民革命失败的原因及经验教训 ‎(1)失败原因 ‎①客观原因:国内外反动势力的破坏;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 ‎②主观原因:中国共产党尚年幼不够成熟,缺乏经验;陈独秀坚持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革命领导权。‎ ‎(2)经验教训 ‎①要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持武装斗争。‎ ‎②必须建立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团结一切革命阶层的革命统一战线。‎ ‎③必须建立牢固的工农联盟。‎ ‎5.下图是1926年12月广东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情况(据王奇生的《党员、党权与党争》整理而成)。这一现象(  )‎ 12‎ A.奠定了国民党改组基础 B.表明国民党已成农民党 C.是国共合作推动的结果 D.说明土地革命成果显著 C [据材料“1926年12月”可知此时处于国民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的推动下,广泛发动工人、农民等,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推动了革命形势发展,促使国民党党员的职业构成发生变化,故C项正确。]‎ ‎6.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A项应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B项对应的是中国共产党的工农联盟策略,C项只是国民革命运动的前提,均应排除;D项是从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的角度而言,符合题干要求,故选D项。]‎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