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哈32中2019~2020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史试题 (考试范围:一轮复习第18——39讲 适用班级:高三文科 )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60分) 1.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的下列言论中哪一项不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 )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C. “道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化” D.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道家思想主张无为而治,并不能满足地主阶级通过战争扩大统治的需要;A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有利于打破周亡天下共主的地位,不合题意排除;B项是墨家思想,反映了选举贤能的要求,有利于打破世卿世禄制,使新兴地主阶级获得政治地位,排除; D项是法家思想,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建立中央集权的要求,排除;C“道无为而无不为”体现了道家无为思想,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内容 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 A. “天人感应”和“大一统” B.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C.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D. 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朱熹把天理和人性有机的结合起来,明确的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把儒家的思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所以,本题的答案就是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存天理,灭人欲” 3.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 A. 民主共和制 B. 中央集权制 C. 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原文大意是说“我出山来做官的原因,是为了天下苍生,不是为了皇帝一个人。体现了一种批判君主专制的思想,故选C;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反对民主共和制、中央集权制、君主立宪制,排除ABD。 4. “乾隆五年,大臣胡定上奏曰:“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农夫为之赁耕,每岁所入盈千万石”。上述现象对清代工商业的影响是 A. 造成农民贫困市场狭小 B. 促使工商业向乡村渗透 C. 导致了工商业资金的流失 D. 扩大了手工业生产规模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该题属于史料阅读理解类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材料并调用相关史实加以分析理解的能力。材料中提到“每岁所入盈千万石”,故A项说法错误;材料未提到农村发展,故B项错误;富商巨贾将资金用来买田置地,未能转化成商业再投资,故C项说法正确;买田置地与手工业生产规模无关,故D项说法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传统观念 【名师点睛】阻碍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 (1)市场因素:农民贫困,购买力低;闭关政策很难形成海外市场;自然经济的封闭性和顽固性造成国内市场狭窄。 (2)资金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使得地主、商人往往把赚来的钱大量买房置地,严重影响手工业的扩大再生产。 (3)政策因素:重农抑商的政策,对商品征收重税,并严格限制手工业生产规模,对外推行闭关政策,这都不利于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4)政治因素:专制集权统治和传统纲常礼教阻滞着社会结构的更新、变革。 5.古代南京云锦,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 ) A. 民营手工业 B. 家庭手工业 C. 工场手工业 D. 官营手工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体现了南京云锦的生产目的是为官用,且“其织造工艺高超”,从而可以推断生产于官营手工业,故答案为D;ABC三项所生产的产品一般不作为官用,且产品没有官营手工业精美,故排除ABC三项。 6.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这主要是因为 A. 白话文开始兴起 B. 理学兴盛 C. 市民阶层逐渐壮大 D. 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明清时期,像年画、剪纸画等大量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东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且更具生活上的实用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因此选C。AB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充满魅力的书画和戏曲艺术·书画 7.17世纪中期,清政府多次颁布禁海令;同一时期的英国政府则颁布《航海条例》,积极保护海外贸易。出现该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 A. 思想解放的程度 B. 中央集权的强弱 C. 经济结构的差异 D. 海军实力的高低 【答案】C 【解析】 清政府颁布禁海令、英国政府颁布《航海条例》反映了清朝政府抑商政策和英国政府重商政策,根本原因在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中国是小农经济占主导,英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故C正确;思想方面的原因不属于根本原因,故A 错误;中央集权的程度与抑商、重商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故B错误;海军实力显然不属于根本原因,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关键信息“禁海令……《航海条例》……根本原因”,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两国经济结构的差异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8.史学界认为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其主要依据是( ) A. 由清政府的专门机构总理衙门承办 B. 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器生产 C. 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化海军 D. 最先创办了新式学校 【答案】B 【解析】 【详解】近代化指政治民主化、法制化,经济工业化,思想科学化、理性化。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指的是经济工业化,就是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故选B;洋务运动是经济近代化的开始,主要指经济工业化,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9.李鸿章创办的苏州洋炮局,是江苏近代最早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使用机械设备、制造洋枪洋炮的第一个机械化兵工厂。下列企业与之类型相同的是 A. 发昌机器厂 B. 汉阳铁厂 C. 江南制造总局 D. 轮船招商局 【答案】C 【解析】 苏州洋炮局属于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号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江南制造总局也是军事工业,二者属于同一类型,故答案为C项。发昌机器厂是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排除A项;汉阳铁厂和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近代民用工业,排除B、D项。 10.1930年,有一人到广州旅游,他不可能( ) A. 看到有人穿中山装 B. 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 C. 在西餐馆就餐 D. 见到一位老同学亲切地握手 【答案】B 【解析】 【详解】1912 年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实行移风易俗,剪辫易服,禁止缠足,所以1930年不可能在广州看见一男士拖着长辫子,B符合题意,故选B;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政府实行移风易俗,出现中山装,废除跪拜礼,改为握手,AD在1930年的广州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鸦片战争后,西餐传入中国,在1930年的广州都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排除C。 11.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说:“何以哥氏(指哥伦布)维氏(指达·伽马)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指郑和)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下列哪一句话最能从根本上解决梁启超的困惑 A. 中国人缺乏持久探险、创新的精神 B. 郑和船队缺乏强有力的、持久的政府支持 C. 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存在着巨大差异 D. 西方拥有更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更加强大的武装力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开辟新航路是在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西欧的航海家在世界各地寻找财富,而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明朝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导,朝贡贸易追求宣扬国威和“厚往薄来”,支撑东西方航海活动的经济形态导致中西航海家的远洋航行存在巨大差异,故答案为C项;A项不符合题干中“根本上”的要求,排除;郑和船队得到了明政府的支持,排除B项;当时西方在科学技术和武装力量方面并不占有明显优势,排除D项。 12. 十八世纪中期,欧洲的技工学校和工人学院为女生开设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男生则学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以下选项最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 A. 传统男尊女卑思想依然严重 B. 工业化进程强化了性别分工 C. 男女平等观念不占主流 D. 工业化加剧了性别歧视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化进程的影响 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理解分析的能力,材料主要阐述了在19世纪中期欧洲技工学校与工人学校依照学生性别与课程特点开设课程,招生学生,而且由“读、写、算术、平板缝纫等课程”“气象学、地质学、陶瓷制作、电学等课程”等信息可得出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强强化了性别分工,故选B。A项错误,材料的性别歧视与传统的男尊女卑不同;C项错误,材料只是显示男女分工不同,地位没有比较;D项错误,工业化只是根据性别进行分工不是歧视。 13.下图中的著名政治家说:“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的经济制度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这表明 A.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作出的政策性调整 B. 用提高国家垄断程度的办法来消除经济危机 C. 在保护资本家利益的前提下改善工人和小生产者的状况 D. 国家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扩大国营经济成份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的政策调整,但并没有改变私有制的本质,所以“旧秩序”是指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新应用”实指改自由竞争为国家干预。故选A项。 14.《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一书指出:“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着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其中,“20年代初的俄国”的调整改革机遇指的是俄国的( ) A. 十月革命 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新经济政策 D. 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确立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21 年俄国实行新经济政策,这是20年代初的俄国现代化发展道路上重要的调整改革机遇,故选C;1917年十月革命,1918年开始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36年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确立,AB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5.20世纪70年代,受中东石油危机等影响,美国经济陷入困境。从1973年12月持续到1975年5月,GDP下降了5.7%,工业生产下降了15.1%。为走出困境,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增加对外援助经费 B. 减少经济干预力度 C. 扩大社会福利开支 D. 收购国内私有企业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20世纪70年代,美国出现经济“滞胀”,为走出困境调整政策,实施新自由主义,减少对经济的干预,削减社会福利开支,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因此B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6.阅读以下国民经济统计表: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在总产值 中的比例 1957年 43.3% 31.2% 25.5% 1960年 21.8% 26.1% 52.1% 增长率 -22.8% 47% 223% 对以上统计表理解正确的是 A. 我国已经建成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 B. 工农业生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C. 国民经济建设出现了严重的比例失调 D. 我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由表格数据中可以明显看出从1957年到1960年,农业和轻工业比重大幅下降而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迅速提高,重工业比重甚至超过了二者之和,这说明农,轻,重的比例失调已严重失调,答案选C,ABD三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17.“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半闭关锁国状态下苏醒的中国快马加鞭追赶世界。如果我们追溯新中国融入世界的历史,那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则需我们永远铭记。”文中的“第一扇窗”是指( ) A. 设立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经济开发区 C. 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D. 开放沿江、边境城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经济特区是我国改革开放中最早开放地区,是对外开放的窗口,故选A;BCD三个选项中的措施都是在设立经济特区之后实行的,不符合“第一扇窗”的题目要求,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80年打开的第一扇窗”,联系所学经济特区的设立的史实分析解答。 18.1992年是中国改革的标志性分水岭。在这一年抵达北京的前世行驻华首席经济学家华而诚向南方周末记者讲述他当时的感受,“如果说此前中国一直在隧道中探索,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 A. 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确定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 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D. 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新格局 【答案】B 【解析】 【详解】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回答了社会主义本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1992年的十四大提出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故选B;A项是十一届三中全会,C项是在十五大上,D项说的是对外开放,三项时间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92年应该说人们终于看到了隧道口的光亮”,联系所学十四大的内容和影响分析解答。 19.2008年入冬以来,我国北方小麦主产区出现了严重干旱,旱灾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小麦受旱面积之大为历史罕见。面对重大灾情,中国如需要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援助,应该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 )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世界银行的宗旨:成立初期致力于战后欧洲经济复兴,后来则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为成员国提供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故选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宗旨是稳定国际货币体系,主要任务是稳定国际汇率,在货币问题上促进国际合作,对在国际收支出现暂时困难的成员国提供短期贷款,不符合题意,排除B;世界贸易组织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非歧视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不符合题意,排除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不能提供长期贷款,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面对重大灾情”“寻求长期贷款援助”,联系所学世界银行的宗旨和职能分析解答。 20.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正式成立的先后顺序是 ( ) ①欧洲联盟 ②北美自由贸易区 ③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②③① B. ②①③ C. ①②③ D. ③①② 【答案】D 【解析】 【详解】1993年成立欧洲联盟,1994年北美自由贸易区成立,1989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成立,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③①②,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张謇(1853~1926年)出身于江苏海门农家,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张謇主张依靠棉纺织业和冶铁业发展国民经济。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在江苏南通开办学校,还设立了育婴堂、养老院……甚至还修了马路。由于逐年亏损和负担过重,张謇于一战后破产。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材料二 亨利•福特(1863~1947年)出身于美国密歇根州农民家庭,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辞职创办汽车公司,走大众化、重视速度和效率的路线。但此时汽车还只是上流社会的奢侈品,福特以失败告终。1903年,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他驾驶的福特汽车能在40秒内跑完1英里,但投资人抛弃了他,并将公司名字改成凯迪拉克。第三家福特公司,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T型车一举成功,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也成为“从贫民到富翁”的美国梦的代表。 ——根据《亨利•福特自传》等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和亨利•福特创办实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张謇失败、福特成功两种不同命运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张謇:弃官从商,实业救国;得到官府支持;产业种类较多;兴办公益事业;从辉煌到破产。(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福特:自主创业;专注汽车产业;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注重技术创新;从曲折到成功。(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2)张謇失败原因: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小农经济仍占主体;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福特成功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国家政策适宜;适应市场需求。 【解析】 【详解】(1)张謇:根据“1894年状元及第。甲午战争后,张謇向两江总督张之洞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得出弃官从商,实业救国;根据“被委派创办通州实业公司”得出得到官府支持;根据“他兴办纱厂,开办垦牧公司、冶铁厂、纸厂、火柴厂、盐业公司等”得出产业种类较多;根据“他用企业利润兴办公益事业”得出兴办公益事业;根据“张謇于一战后破产”得出从辉煌到破产。 福特:根据“辞职创办汽车公司”得出自主创业;根据“福特以失败告终……第二家亨利•福特公司开业……第三家福特公司”得出专注汽车产业;根据“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得出以大众化、平民化为目标;根据“以流水线作业大幅降低生产成本”得出注重技术创新;根据“福特以失败告终……亨利•福特由此成为美国企业家的代表”得出从曲折到成功。 (2)张謇失败原因:根据“甲午战争后”得出近代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外国资本、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的重压);根据所学得出小农经济仍占主体,根据“张謇于一战后破产”缺乏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 福特成功原因:根据“恰逢美国19世纪末的大发展时期”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美国社会稳定,经济迅速发展;根据“适应了一战后美国平民消费需求”得出适应市场需求。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当时各国 都在谋求富国强兵之道,关注相互间攻伐的胜负,孟子仍一味大谈 夏商周三代的德政,不合时宜而郁郁不得志。孟子的游说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响应,梁惠王……嫌他太迂腐;齐宣王……甚至勃然变色,顾左右而言他。 ——樊树志《国史概要》 材料二 建元六年,田蚡把不治儒家五经的博士官一律罢黜,排斥儒家以外的诸子百家之言于官学之外……他(董仲舒)的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他汲取阴阳五行学说,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他也吸取了法家尊君抑臣的思想,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 ——赵毅、赵轶峰《中国古代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指出儒学在战国时代的遭遇并分析其原因。 (2)结合材料二,指出董仲舒提出了哪些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主张的影响? (3)从以上两则材料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案】(1)得不到重视;不符合战国时代的现实需要。 (2)观点:大一统思想,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以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以刑辅德思想 影响:儒学取得独尊地位,统治地位;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助于巩固中央集权。 (3)思想学说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思想学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解析】 【详解】(1)根据“孟子的游说几乎得不到任何人的响应”得出得不到重视;根据“不合时宜而郁郁不得志”得出不符合战国时代的现实需要。 (2)观点:根据“所谓大一统,就是压抑诸侯,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得出大一统思想,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根据“提出君权神授的理论,建议用儒家的纲常名教来维护封建统治”得出提出君权神授理论,以纲常名教来维护统治;根据“主张用刑法加强统治”得出以刑辅德思想。 影响:结合所学可知,可从使儒学取得封建社会的统治地位、推动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等角度分析回答。 (3)材料一说明思想学说要符合社会现实需要;材料二说明思想学说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发展。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