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2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1.古诗《朱陈村》中这样描述:“……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县远官事少, 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该诗歌反 映的经济生活图景是 A.自然经济 B.长途贩运 C.工场手工业 D.资本主义萌芽 2.20 世纪 30 年代,斯大林提出了“贡税”论,实行义务交售制,让农民在出售农产品时少 得一些钱,而购买工业品时又多付一些钱。该理论 A.是工业化的必然产物 B.体现出斯大林的发展战略 C.利于农业的持续发展 D.延续了新经济政策的精神 3.1986 年 11 月 14 日,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下图)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 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据此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王朝基本的经济政策,下列措施中属于汉代实行“抑商”政策的 是: ①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 ②设管理市场的机构——市属 ③市籍制度 ④通番禁令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5.下表为英国不同时期农业、工商业投资额的变化。表中数据的变化反映了英国 时期 农业投资额 工商业投资额 1761~1770 年 3.58 亿英镑 1.92 亿英镑 1851~1860 年 5.03 亿英镑 23.30 亿英镑 A.工业化进程加快 B.对外贸易激增 C.成为“世界工厂”D.农业发展萎缩 6.多少世纪以来,把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人,已成为西方社会结构中的一个要素, 例如 18 世纪的农民不跳小步舞,不玩惠斯特牌游戏。19 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 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推动 B.自由主义的传播 C.世界市场的形成 D.社会主义的兴起 7.据统计,近代中国农业和工业的最高产量出现在 1936 年。此后的 13 年(至 1949 年)中, 中国的工业产量和农业产量都呈下降趋势,为近代百年经济史中最严重的衰退阶段。导致这 一衰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 ) A.帝国主义掠夺 B.国民党发动内战 C.北洋军阀混战 D.官僚资本的经济垄断 8.盛泽镇,……明初以村名,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迄今 (乾隆)居民百倍与昔。绫绸之聚亦见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此类江南亦不止一地。 上述材料表明( ) A.乾隆皇帝支持手工业的发展 B.明清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 C.棉纺织业发展超过丝织业 D.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 9.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P5 载: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并将其 逐渐推广。下列论据中说服力最小的是 A.春秋时期的典籍中出现的“牛”与“耕”结合在一起的人的名字 B.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中关于叔均(传说中人物)“是始作牛耕”的记载 C.考古发现的春秋时期反映牛耕的文物 D.战国初期的典籍中关于春秋时期“宗庙之牺(祭祀用的牛)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10.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下图中能体现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新生事物 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1.20 世纪 80 年代,一批以中外文明交流为题材的电影集中上映,如以大唐盛世为背景、以 敦煌艺术为底蕴的《丝路花雨》,由中国、意大利、美国、英国等多国合拍的《马可•波罗》, 均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强烈反响。这些电影 ①艺术地再现了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的相关史实 ②为研究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③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为融入世界提供了历史借鉴 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艺术方面的体现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2.美国第 26 任总统西奥多·罗斯福在两次任期(1901—1909 年)内,多次攻击“犯罪的巨 富”,认为他们的财富是由垄断或用诡诈的方法欺骗公众得来的,主张对富人征收所得税及遗 产税,大部分用来调剂财富上的不平等。由此可知 A.罗斯福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 B.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产生世界影响 C.罗斯福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设想 D.罗斯福试图探索相对公平的有效途径 13.唐代瓷器注重异国情调、自然风格、雄浑的气质与彩绘的装饰;宋瓷则追求纹饰低调、 比例均衡、形态流动、冷色系的单色色调,体现轮廓、釉色和纹饰完美整合,流露出一种孤 芳的排外心理。唐宋瓷器的不同特点折射出。 A.唐宋政治体制的变革 B.中国文化心态的变化 C.国际市场范围的扩大 D.中国手工业发展缓慢 14.中国历史上“以村为单位,采取领导和群众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全面规划……适 当地配备了骨干力量,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从而有计划地全面地推进这场 运动”。“这场运动”是指 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大跃进”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15.在对下列四位历史人物进行分类时,某同学将前三人归为一类,他确定的分类标准是。 A.勇于学习西方的先行者 B.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 C.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D.著名的近代爱国实业家 16.下图为宋代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印记,其上文字为:“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 “认门前白兔儿为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转卖兴贩, 别有加饶,请记白”。从该“印记”中我们可以推断: ①刘家功夫针铺属于私营工商业手工作坊 ②刘家功夫针铺品牌意识和商品经济意识较强 ③该“印记”具有商标广告作用 ④宋代商品经济非常活跃 ⑤宋代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⑤ D.①③④⑤ 17.1979 年 7 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 年 3 月 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由“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的转变说明 A.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B.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被打破 C.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 D.出口特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18.下图漫画中所述现象带来的影响是( ) A.欧共体向政治一体化发展 B.美日欧三足鼎立局面形成 C.欧洲公民的认同感有所加强 D.助推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市场社会主义在 20 世纪 80 年代的中国是一种很有影响的思潮。它认为:生产资料归国 家或集体所有,而资源配置则遵循市场规律,计划机关采用价格工资利率税收等“经济杠杆” 来取代分配实物的指令性计划。这表明我国 A.经济改革思想的高度统一 B.城市经济改革已全面启动 C.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目标 D.已在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 20.19 世纪末美国由于铁路重复铺设过多,互相竞争导致运价下跌等因素,全国 1/4 以上的 铁路宣告破产,纽约金融界乘机大肆兼并,到 20 世纪初,4 个大集团掌握了全国铁路总收入 的 85%。这反映了 A.技术改造推动旧工业部门的发展 B.自由放任不再适应资本主义发展 C.生产力发展导致了垄断组织产生 D.国家调节经济避免了生产盲目性 2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是 ①改变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②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③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④关键是改变了所有制形式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22.2016 年,山西省初步安排在十大重点领域计划投资 9088 亿元,太原地铁 2 号线、太原铁 路枢纽西南环线、汾河流域生态修复及晋祠泉复流工程等项目将获重点支持。该省如需要向 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应向下列哪一国际机构提出申请? A. B. C. D. 23.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组 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 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后者与前者的不同在于 A.改变了此前的土地所有制性 B.扩大了农民土地经营的自主权 C.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 D.反映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 24.先秦时期,寻常人家都是一日两餐制,三餐制最早是周王的特权,到战国时贵族大多实 行三餐制。隋唐时期,三餐制在民间普及。但直至清末,两餐制的传统仍在北方部分地区保 留。这反映了古代饮食制度 A.受物质条件与社会习俗制约 B.与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有关 C.打破了传统的封建等级制度 D.与小农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 25.1858 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 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 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 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清政府腐败无能,丧权辱国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26.潮汕方言中流传不少农业谚语,比如“立秋有雨,庄稼点头”、“生地葱,熟地蒜,肥田 芋,压平埠(意为提高产量)”、“早田深水养,晚田一巴掌”、“换田不如换种”等,这些谚语 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 A.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精耕细作的特点 C.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D.注重因地制宜 27.明朝万历年间,掌握纺织技能的人口开始进入苏州。清晨,这些有技术的机工伫立桥头, 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这种现象实质上反映了 A.手工行业的劳动力需求增加 B.农村的劳动力出现富余 C.纺织技术的进步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8.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的是( ) A. B. C. D. 29.古代米商做生意时,除了要将斗装满外,还要再多舀上一些,让斗里的米冒着尖儿,这 被称为 “无尖不成商”。后来慢慢变成了“无奸不成商”。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A.土地私有制 B.经世致用 C.重本抑末政策 D.资本主义萌芽 30.宋代“乡墅有不占田之民,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据此,宋代客户 A.属于传统自耕农的范畴 B.与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 C.有可能转化为封建地主 D.推动了代役制走向成熟 31.下表是 1948—1959 年北京同仁堂发展态势数据表。这一时期北京同仁堂跨越式发展主要 得益于 A.公私合营 B.计划经济 C.国家援助 D.抗美援朝 32.自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一种可怕的通胀形式——滞涨,成为人们经济生活中新的噩梦: 物价上涨,失业率升高,经济陷入长期衰退,原有的经济调控手段似乎失灵,人民的财富按 照不可阻挡、不可预知的方式缩水。为应对这一危机,西方国家普遍的做法是 A.采取自由放任政策 B.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放松对经济的干预 D.加强福利国家制度 33.下表是我国 1961 年至 1962 年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中数据的变化趋势主要反映 了 国民经济比例(%) 年份 农业 轻工业 重工业 1960 21.8 26.1 52.1 1962 33.8 30.3 36.3 A.新中国已经建成工业化国家 B.工业化建设严重受阻 C.农业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调整后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 34.19 世纪英国“棉都”曼彻斯特“是做赚钱生意的地方……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流出人类勤 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从这油腻的阴沟中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这里发展的最完 备,也最粗野;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文明人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对此材料理解最为全面 的是 A.公共设施尚不完善 B.人民素质有待提高 C.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 D.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 35.“从贸易观点看,两国早就互相倾轧;在争夺殖民地上,双方更是公开敌对。……英国 对荷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为此英国在( )。 A.1588 年打败荷兰的“无敌舰队”,取得了海上霸权 B.17 世纪初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了遍布世界的商业殖民帝国 C.17 世纪中期颁布《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贸易 D.18 世纪中期最终打败荷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36.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及其同僚依靠 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动,以实行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 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两者采取的不同类型分别是 A.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农业合作化运动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C.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农村土地流转政策 37.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每一时代都有这一时代的名片与特色。下面所列信息,按 朝代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三司使、话本、风俗画 ②九品中正制、耕耙耱技术、翻车 ③三省六部制、筒车、南青北白 ④理藩院、风力水车、珐琅彩 A.②③①④ B.③②④① C.④②①③ D.③①②④ 38.明代万历《福州府志》卷三七《食货志•一二•物产》记载:“闽缎机故用五层,明弘治 间有林洪者,工柕轴,谓吴中多重锦,闽织不逮,遂改缎机为四层,故名改机。”这表明明代 中期 A.纺织业有明显地域特色 B.闽地丝织水平明显下降 C.缎机革新推动吴地发展 D.小农经济受到明显冲击 39.下表反映了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国出口商品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 A.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 B.外国资本的入侵导致中国手工制品的出口量急剧下降 C.中国近代机器产品出口量在 27 年间增长了近八倍 D.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了困境 40.(2017·北京西城高三期末)下列文物或老物件见证了历史变迁,其逻辑关系对应正确的 是( ) A.A B.B C.C D.D 41.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1905 年,留日学生王建善在报纸征婚广告中公开说明了本人 的基本情况,而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可以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 男方。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 A.婚俗渗透浓厚的保守观念 B.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 C.进步青年崇尚简化的婚俗 D.男女社会地位基本平等 42.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判断下列分析说明正确的是 A.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两国走上农业集体化道路 B.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苏联改革重点放在农业上 C.20 世纪 70 年代,两国政策失误导致粮食减产 D.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农村改革带来粮食大幅增产 43.《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 以商贾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宋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有超前的经商理念 D.经济发展前提下社会观念变化 44.到 1878 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在当 时全部 54 家上市公司中,有 36 家铁路公司、5 家煤矿公司、4 家电报公司、4 家邮递公司、3 家矿业公司、1 家蒸汽船公司和 1 家地产公司。这说明当时的美国 A.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 B.铁路行业最早出现托拉斯 C.制造业工业资本发达 D.形成以钢铁业为主的工业结构 45.有人认为:“1929 年以后,世界各国所实行的政策宣告了一种全球化倒退趋向。”文中 “全球化倒退”的主要表现是( ) A.奉行自由贸易政策 B.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C.推行贸易保护主义 D.国家大力干预经济 46.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 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保持我们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为此, 罗斯福新政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颁布《农业调整法》以恢复农业生产 C.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D.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保护劳工权利 47.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 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 55%、35%、10%。这反映 出 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 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 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 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 48.清帝雍正朱批谕旨说:“山右(今山西)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狁肯力农,再次者谋入 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这反映出当地 A.商人的政治地位已经跃居首位 B.传统观念因追求财富而改变 C.学而优则仕的传统已被抛弃 D.重农抑商政策并没有得到实施 49.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 1/5,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在本质上表明 A.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 B.开始走上了计划经济的道路 C.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D.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 50.20 世纪 80 年代前期,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说:“建国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 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 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上述材料反映的实质是 A.必须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必须坚决反对帝国主义的封锁 C.必须以经济建设为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 D.必须长期坚持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51.(25 分)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为什么欧洲的贸易和商品经济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而且后来显然促进了社会转型, 使以土地为核心要素的农业社会演进到以资本为核心要素的工业社会?这应该是农业、手工业、 商业、城市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自 11 世纪以后,欧洲农业耕作 技术与生产率得到大幅度提高,11 至 13 世纪的拓边殖民运动也使得耕种面积不断扩大,从而 保障了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另一方面,14 世纪中期前,欧洲人口对土地的压力一直存在, 农业技术的进步节省了劳动力,使得一部分人从旧有的土地经营中摆脱出来,人口开始大量 流动,从而带来了商业贸易的机会,而商业的复兴刺激了城市的兴起。“因而我们认为中世 纪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扩张,是对因人口增长而变成可靠的专业化和贸易所带来的机会的直接 反应。” ——摘编自萧国亮等编著《世界经济史》等 材料二 由宋元至明清,中国人口数量呈波浪式上升趋势,与此同时土地利用范围也在 不断扩大,一方面出现了各种类型的田地,另一方面也不断开辟边疆、山区和海岛。清代江 西、湖广、广东、四川、陕西、贵州等地的破产流民源源不断进入川、陕、楚三省边界地区, 于是“老林渐开”,“可种之土愈广”,且“多资木箱、盐井、铁厂、纸厂、煤厂、佣工为 生”,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商业方面,中国古代社会一直存在着为交换目的而进行的商品生 产,但规模都不一定很大。与此同时,大量非商品生产者的产品进入市场交换,从而带动了 商业的繁盛。明清时期,中国江南和东南沿海个别城市或某些山区的手工业部门中首先稀疏 地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并缓慢增长,逐步渗透到农业经济领域中。19 世纪中期以后,外国 机制商品开始涌入,中国传统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基础被逐步瓦解。 —— 摘编自郑学稼(简明中国经济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比较欧洲和中国人口增长所产生影响的异同。(10 分) 材料三: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 后,其市镇总数不下 200 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 160 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 大体在 10-30 里,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可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 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 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 (下表反映的是江南部分市镇及其经营项目) 市镇 经营项目 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 桑蚕缫丝 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 丝织业 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 棉纺织业 桐乡县炉头镇 冶铸业 桐乡县石门镇 蚕丝、榨油 归安县善琏镇 制笔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以及兴起的原因。(6 分) 材料四 中国城市化从 1840 年开始起步,在近代第一批通商口岸出现了中国最早的近代化城 市,但发展很不均衡。一直到 1950 年后城市化进程才开始稳步推进,但 30 年时间内仅仅从 11% 发展到 19%,而这一时期全国的工业总产值却增长了 38 倍之多。改革开放之后,中国城市化 才开始迅速发展,到 2012 年城市化率达到 50%左右。 ——摘编自《中美城市化进程 比较》 (3)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6 分) 材料五 1949-2013 年新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 (4) 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3 分) 5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 分) 材料一 除西周礼制影响外,汉代朝野格外践行“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 理念。汉朝规定:60 岁以上者,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唐律》 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 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明洪武十三年下诏:“文武官年六十者听致仕(告老还乡),给以全俸 诰敕。”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 ——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 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 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 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 项目。 ——美《社会保险法》(1935 年 8 月) 材料三 1980 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 10%,有 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 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 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从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四 “十一五”期间,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数 迅速增长,资金规模进一步扩大……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分三个层次。 第一主要是通过社会福利制度对鳏寡孤独等特定群体给予照顾;第二主要是通过实施社会保 险制度,为参保人员提供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基本保障;第三主要是国家发展 商业保险,以满足不同社会成员的保障需求。 ——尹蔚民《健全覆盖城乡居民 的社会保障体系》 (1)根据材料一,简要指出我国汉代至明朝养老政策的特点。(3 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5 分) (3)根据材料二、三,指出罗斯福时期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方面的主要差异。(2 分) (4)据材料四概括“十一五”期间我国在社会保障方面取得的成就。综合以上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3 分) 53.(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3 年 9 月和 10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 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2015 年 2 月 1 日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 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它将充分依靠中国 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一带一路”不是 从零开始,而是现有合作的延续和升级。有关各方可以将现有的、计划中的合作项目串接起 来,形成一揽子合作,争取产生“一加一大于二”的整合效应。与此同时,“一带一路”倡 议的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都可以参 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一路”的 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未来“一带一路”进程中 的很多项目,涉及的国家和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 (1)根据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丝绸之路开通的历史条件。(3 分) (2)古代丝绸之路和“一带一路”战略的影响有何不同。(9 分) 历史参考答案 1.A【解析】据材料“机杼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并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故 A 选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长途 贩运现象,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反映了家庭手工业,没有反映工场手工业的存在,故 C 选项 错误;资本主义萌芽的特征是雇佣关系,材料并未体现,故 D 选项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家庭的关键有两点:首先正确提取材料信息,其次正确理解“自然经济 ”、“ 工 场手工业”、“ 资本主义萌芽”等概念,注意区别它们不同的特征和存在的历史阶段。 2.B 【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由农业和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 金,材料中的“贡税论”是这种特点的表现,因此该理论体现出斯大林的发展战略,故答案 为 B 项。A 项说法绝对,材料所述只是斯大林模式的特点,并非所有国家工业化的做法,排除; 这种理论不利于农业的发展,排除 C 项;新经济政策通过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提高了农 民生产积极性,排除 D 项。 3.D 【解析】图片信息中有“1984 年”的信息,由此判断。 4.D 解析“抑商”在政治上表现为贱商、辱商,经济上表现为重赋税、发展官营商业以限制 私商等,故①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③市籍制度正确,是汉代“抑商”政策的表现,故选 D;市属不是汉代出现的,故②错误;④通番禁令始于明朝,故④错误,所以 ABC 错误。 5.A【解析】工商业投资额剧增必然会使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所以选 A 是符合题意的,正 确;材料反映的是投资额激增而非对外贸易额激增,所以不能说明对外贸易激增,选项 B 不 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仅仅是投资额,并不能直接表明成为“世界工厂”,选项 C 不符 合题意,排除;农业投资额也在增加,说明农业也在发展并非萎缩,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 除;故本题选 A。 点睛:回答表格型问题的关键有三点,一是要注意表头,了解表格所涉及到的内容,以便结 合具体的知识点,二是注意表格的横纵向,了解表格主要展示的项目,三是要注意对比分析 数据以及其余内容的变化。 6.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 19 世纪末前“某些休闲活动保留给地位高的 人”到“19 世纪末期以后,休闲越来越成为人们沟通的桥梁、交往的纽带”的变化,是由工 业革命推动的,故 A 项正确;BCD 项都是工业革命的影响,但材料中去没有体现出。 点睛:注意材料中变化的时间是“19 世纪末期以后”;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答案。 7.C【解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 难发现,材料所述的时间是在 1936 年至 1949 年,在本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北洋军阀混战” 不在这个时间段里,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 C。 考点: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农业 和工业的衰退 8.B【解析】从材料信息“嘉靖”“乾隆”表明所反映的时期为明清时期。从“盛泽镇,…… 以绫绸为业”“此类……江南不止一地”反映的是工商业市镇的发展,故 B 项正确。材料看不 出乾隆皇帝对于手工业的支持信息,故 A 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丝职业和棉纺织业规模,故 C 项错误。材料说明的是江南工商业市镇发展,不是论述江南手工业发展日益迅速,故 D 项错 误。 9.B【解析】根据史学研究的方法可知,典籍中的记载属于第二手资料,考古发现的文物属 于第一手资料,二者相比,第一手资料的说服力最强,其次是第二手资料,故 C 项说服力最 强,ABD 次之。 ABD 三项同为典籍,但《山海经》记载的内容有一定神话色彩,故 AD 与 B 相比较,AD 的说服力强于 B,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 B。 10.A【解析】①明国时期的新式婚礼,是受到近代西方习俗的影响,②中山装把中国传统服 饰元素和近代西方服饰元素融合,是中西合璧的产物,③京剧脸谱是京剧一大特色,京剧在 清朝乾隆帝开始形成,④四合院是老北京民居,属于中国传统建筑,故①②正确,排除③④, 故选 A。 11.A【解析】以敦煌艺术为底蕴的《丝路花雨》,涉及到唐朝时期的丝绸之路,《马可·波 罗》,涉及到欧洲新航路开辟的社会背景,故①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影视艺术不属于第 一手的资料,②错误;材料中的作品有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有利于中国与世界联系的加强,③ 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信息,主要体现的是中外交流的信息,④错 误,故选 A。 12.D【解析】材料无法判断罗斯福深受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排除 A;1901—1909 年,俄国 还处于沙皇专制统治时期,排除 B;材料无法体现罗斯福最早提出了福利国家设想,排除 C; 由材料可知,罗斯福认识到社会财富方面的不公平,提出一些促进社会公平的设想,故选 D。 13.B【解析】唐代国力强盛,文化较为开放、雄壮;宋代因为理学的兴起,人的思想受到束 缚,政府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屡次战败,使宋朝人的心态不及唐朝人开放,B 正确。唐 宋政治体制都是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体,没有发生变化,A 错误。C 项与瓷器风格变化无直接 关联,排除。宋代瓷器发展迅速,畅销世界,中国手工业发展快,领先世界,D 错误。 14.A【解析】本题关键是掌握“自愿相结合的方法、调整和密切了社和社、社和组的关系” 反映的历史现象,结合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知识点,题干反映的是三大改造时期对农业的社会 主义改造,掀起了农业合作化运动,A 正确;“大跃进”运动是 50 年代末出现的,以大炼钢 铁为中心,大办工业,大办农业,排除 B;题干反映的基层组织并不是人民公社,CD 错误。 点睛:“大跃进”运动主要体现为大办工业、大办农业,盲目追求社会主义建设不切实际的 高速度;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特点是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同时在分配中实行平均主义。 15.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荣宗敬和荣德生都是近代爱国实业家,创办了近代 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创办了洋务企业,故 D 项正确;李鸿章是学习西 方的先行者、清政府内部的有识之士,故 AB 项错误;四个人都不是倡导政治维新的改革家, 故 C 项错误。 16.A【解析】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根据材料“刘家功夫针铺”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该针铺属于私营手工业,故①正确。根据材料“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记’”可知该 “印记”具有品牌意识和商标广告作用,反映了该时期商品经济的活跃,故②③④正确。资 本主义萌芽出现在明中叶以后,排除⑤。故①②③④正确,⑤错误,排除 BCD,所以选 A。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从其上部文字“济南刘家功夫针铺”;中部文字为“认门前白兔儿为 记”;下部文字为“收买上等钢条,造功夫细针,不误宅院使用兴贩,别有加饶,请记白”切 入,结合宋朝商业的发展进行思考即可知道答案。 17.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出口特区体现了对外开放的单一性,而经济特区的 内涵更丰富、更广泛,故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C 项正确。出口特区的设立 已经是对外开放政策的体现,排除 A。材料强调的是对外开放,没有涉及经济体制改革,排除 B。D 项说法错误,出口特区也是对国情认识的反映,但是经济特区则是更深层次的认识,更 有利于对外开放,排除。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首先弄懂“出口特区”和“经济特区”的内涵,然后根据设问由 “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的转变说明了哪些深层次的内涵,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 即可知道答案。 18.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欧盟知识点,旨在考查解读图片、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图片信息“欧元”以及文字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片揭示的是 欧洲一体化进程——欧元及其影响。据此判断选项:A 项与图片信息与主旨不符,排除;图片 信息揭示的仅是三国的货币,B 项说法具有片面性,排除;D 项“北美自由贸易区”与图片信 息不相关,排除;C 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正确。故选 C。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欧盟·欧元及其影响 【名师点睛】欧洲一体化进程的世界意义:1.经济上:强化了欧洲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增 强了欧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提高国际经济合作水平。2.政治上:增强了欧盟各国在世界中 的影响力,强化了世界多样化趋势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抑制美国搞单极世界图谋。3.文化上: 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联系的密切使得欧盟各国文化上相互交融,有利于世界文化的 传播与发展。4.安全上:强化了欧洲国家间的经济联系,总体上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但同时也可能增加了各国经济的风险。 19.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80 年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流行,可知该思潮在中国受到重 视,反映了我国在学习这种模式,故 D 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 80 年代的市场社会主义只是一 种很有影响的思潮,不能反映思想的高度统一,故 A 项错误;1985 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 面展开是受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方针的影响,故 B 项错误;1992 年十四大确立了市场经 济体制的目标,故 C 项错误。 20.C【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产生的垄断组织,垄断就是企业联合或者兼并和独占,故 C 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旧工业发展,A 错误;自由放任政策是胡佛时期实行政策,B 错误;此时 国家并没有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措施,D 错误。 点睛: 类别 工场制度 工厂制度 垄断组织 时期 16 世纪中叶到 18 世纪 工业革命时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生 产 手段 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以机器大生产为基础 主要依靠科技提高生产率 规模 相对于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 手工业,规模较大 相对于工场手工业,规模较 大,工人集中 垄断组织通过大企业兼并 中小企业或强强联合形成, 规模空前强大 影响 成为城市手工业作坊和家庭手 工业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的最 初形式 促进了机器的普及和推广, 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基本 形成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资 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21.A【解析】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都没有改变了所有制形式,排除④,选择 A 正确。 22.A【解析】据材料“向国际社会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发展中 国家进行基础工程建设可以向世界银行寻求长期贷款和技术援助,图 A 是世界银行,故 A 项 正确;B 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故 B 项错误;C 是世界贸易组织,故 C 项错误;D 是亚太经合 组织,故 D 项错误。故选 A。 23.B【解析】材料反映毛泽东时期实行的是人民公社化运动,邓小平实行的是家庭联产承包 责任制。人民公社化运动是集体经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分散经营,故 B 正确。两者都 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 制不是;二者都不是反映农业的现代化的发展方向。因此 ACD 项错误。 24.A【解析】由材料可知,隋唐时期随着经济的发展,民间开始普及三餐制,北方部分地区 受传统习俗的影响依然保留两餐制,说明古代餐饮制度受物质条件和社会习俗的影响,A 正确; BC 不正确;D 比较片面。 点睛:本题考查古代中国餐饮制度的变化,体现了当下历史学科考查的基本趋向,即历史考 查要贴近生活,考中国的故事,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类似的知识应该有所掌握。 25.D【解析】1858 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这个信息表明中国当时的腐朽政府被英法列强 打败后被迫与其签定不平等条约,开始用“崇拜”的心态来对待西方列强。材料中由“夷” 到洋的变化一方面说明了清政府的屈服,另一方面客观上说明清政府的外交开始了平等的近 代化外交,故 D 项正确;A、B 和 C 均与材料主旨信息不符。 26.B【解析】 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生地、熟地、肥田、早田、深水、晚田、换田等足以反 映我国古代农业的精细程度,所以,些谚语整体上反映了我国传统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B 正 确;A、C 和 D 不符合事实。 27.D【解析】由材料“等待拥有织机和机房的机户雇佣”可知明朝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 力”的现象,其实质是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故 D 正确;AB 反映的是材料中的现象,不是 实质,故 AB 错误;材料未体现纺织技术的进步,故 C 错误。 28.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曲辕犁的出现,标志中国古代耕田农具基本定型,A 选项 符合题意。耧车、龙骨翻车和二牛抬杠与材料无关,BCD 选项排除。 29.C【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题干的意思是古代商人的胸襟宽阔,非常敦厚, 后来由于道德水平的下滑,才变得奸诈狡猾,究其原因就在于统治者始终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商人处境恶化,为了生存,才变得奸诈狡猾,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商人道德水平下滑没 有联系,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30.B【解析】根据“借人之牛,受人之土,庸而耕者谓之客户”,说明客户生产资料来自土 地所有者,客户与田主有人身依附关系,B 正确;自耕农是占有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依靠自 己和家庭成员进行农业经营的个体农民,A 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客户租用田主土地, 不能体现有可能转化为封建地主,排除 C;代役制指凡不愿服劳役的丁男,均可以拿绢或布代 替,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31.A【解析】从材料“1948—1959 年北京同仁堂”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公私合营 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举措,是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 政策,实现生产资料从私有制到公有制的和平过渡,这个措施促进了工商企业的发展,故 A 项正确;BCD 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材料“1948—1959 年北京同仁堂”是重要的时间点;结合这一时间分析出正确答案。 32.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自由主义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问题的能力。 结合所学,70 年代以后的资本主义经济面临“滞涨”,它宣告凯恩斯主义失灵 了,所以必须改变政策,减少国家干预,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故选 C;加强对经济的干 预只会是“滞涨”问题更严重,排除 B;加强福利国家制度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排除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战后资本主义 经济的调整。 【名师点睛】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包括:①国家干预经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②建立“福利国家” ③第三产业(服务业)的蓬勃发展;④“新经济”的出现。 33.D【解析】1960 年,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得到有效调整,国民经济比例关系趋于合理,故 D 项正确;A 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故 A 错误;此表只是反映了农轻重比例变化情况,无法反映经 济发展状况,故 B 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 1978 年后实行,与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排除; 34.D【解析】从“流出人类勤奋的洪流,肥沃着整个的世界,……流出纯质的金子;人性在 这里发展的最完备,文明在这里创造奇迹”说明工业革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实行了人 们发财致富的梦想。从“这肮脏的下水道……油腻的阴沟、人性在这里……最粗野;文明人 几乎退回去变成野蛮”等信息可知工业革命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对殖民地的掠夺等一系列 问题。材料说明工业革命带来双重影响,D 项表述最为全面,故 D 正确;其他三项均不全面, 排除。 35.C【解析】据所学可知 1588 年英国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而不是荷兰,故 A 项排除; 据所学可知 17 世纪的商业殖民帝国是荷兰,而不是英国,故 B 项排除;据材料中“英国对荷 兰人的竞争越来越猜忌不安,不择手段地想破坏”可知英国与荷兰争夺殖民贸易而发生冲突, 为此英国颁布了《航海条例》,打击了荷兰的海上运输业,故 C 项正确;英国打败了法国,于 18 世纪中期确立世界殖民霸权,故 D 项排除。 36.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依据所学可知, 1956 年三大改造完成以后,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行了人民公社化运动。1978 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在 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应选 C。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 世纪 50 年代至 70 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 践·一五计划、三大改造、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农村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 37.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能力,比较简单。① 是宋代出现的;②是魏晋南北朝出现的;③是唐朝出现的;④清朝出现的。故答案选 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朝代名片与特色•魏晋南北朝、唐代、宋代、清代 38.A【解析】“闽缎机故用五层”,而“吴中……遂改缎机为四层”,表明纺织业有明显地域 特色,故 A 正确。材料没有时间对比,无法得出闽地丝织水平明显下降的结论,排除 B;材料 并未提及吴地的发展与缎机革新有关,排除 C;材料未提及小农经济,排除 D。 【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纺织业的发展,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闽缎机故用五层、吴中多重 锦,闽织不逮,遂改缎机为四层”。 39.A【解析】根据表格内容可知,从 1893 年到 1920 年,中国出口商品中原料比重越来越大, 其余商品比重都不如原料出口的比重,说明中国进一步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原料产地,故选 A 项;中国手工制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下降,而不是出口量急剧下降,故排除 B 项;中国近 代机器产品在出口商品中的比重增长了八倍,而不是出口量增长了八倍,故排除 C 项;表格 中无法反映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故排除 D 项。 【点睛】解答本题要注意辨析出口商品在出口总商品量中的比重和出口商品的出口量,这两 个数据一个是百分比,一个是绝对数值。比重的下降不代表出口量的下降,比重的增长倍数 也不代表出口量的增长倍数。 40.C【解析】A 项中“东汉书信纸”不一定是“蔡侯纸”,且仅凭“东汉书信纸”的质量状况 无法得出“蔡侯纸”完全取代绢帛成为书写材料的结论,故 A 项错误;B 项材料仅能说明官营 手工业工序繁多,不能说明官营手工业产品制作精美,故 B 项错误;C 项中“西班牙银元”作 为《南京条约》赔款所用货币单位,说明西班牙银元是当时国际流通的货币之一,故 C 项正 确;D 项中材料体现的是土地改革的内容,无法体现农业合作化运动,故 D 项错误。 41.B【解析】以前的婚姻是是“父母之命”,现在敢于征婚,说明该青年掌握婚姻的主导权, 即材料反映当时的中国婚姻主导权在发生变化。故答案为 B 项。在清末的中国,留学生敢于 公开在报纸上征婚,说明观念很开放,故排除 A 项;征婚不一定就等于婚俗简化,排除 C 项; “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说明该青年尊重女方,但不等于当时中国男女 的社会地位基本平等,排除 D 项。 42.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 50 年代开始农业集体化,而苏联是在 20 年代走的集体 化,故 A 项错误;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当时苏联是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改革重点在工业, 故 B 项错误;20 世纪 50 年代末,中国开展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使中国的粮产量都有所 减少,图表显示 70 年代中国粮食产量增加,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实行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增加,故 D 项正确。 43.D【解析】《喻世明言》、《二刻拍案惊奇》均为明清现实主义题材的小说,反映的是明清 时期的社会状况,故排除 A B 两项。“一品”、“二品”、“一等生业”等词语,是关于社会地位 的用语,不能反映徽商的活动情况。两则材料说明商人的社会地位不断提高。故选 D。 44.C【解析】“到 1878 年,美国还没有一家以制造业为主的“工业”公司在纽约股票交易 所上市”并不能说明制造业发展停滞不前,A 项是对材料的曲解,故 A 项错误;材料“全部 54 家上市公司中,铁路公司占到 36 家”说明当时美国铁路行业还没出现垄断组织,故 B 项错误; 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是为了筹集资本,制造业“工业”公司没有上市说明企业自身资本充 足,故 C 项正确。材料只是说明美国的铁路业比较发达,但是还不能说明铁路运输业成为支 柱产业,故 D 项错误。 45.C【解析】1929 年经济大危机后,国家之间为了解决危机,大打贸易战,这是全球化的倒 退。故选 C。A 项错误,自由贸易政策是 29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政策原因,各国纷纷加强对经 济的干预;B 项错误,积极地开拓海外市场并非倒退;D 项干预经济政策是在罗斯福 1932 年 上台之后推行的政策,也不符合题意。 考点:29--33 年的经济危机 点评:起自于美国的 29--33 年经济大危机持续时间长,破坏性特别大,范围广,各国纷纷推 行保护主义,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矛盾,引起了国际关系的紧张。如此严重的经济危机充 分说明了自有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迫切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 46.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罗斯福新政。材料反映了罗斯福认识到要使工人维持 像样的生活水准,才能刺激消费,保证工厂和农场的运作。所以答案选 D。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内容 47.C【解析】从材料中的叙述可以看出,明朝的科举制度录取区域逐渐偏向于南方,这种趋 势在文化中的体现是根源于经济上的发展的,南方的经济重心地位已经确立,所以录取制度 也有了一定的偏向性,所以本题选择 C 选项。A 选项没有突出差异问题;B 选项说法没有理解 本意;D 选项与材料内容无关。 点睛:解答本题要贯彻一个思想就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决定社会意识。这 一思想正好反映在本题上,突出表现为区域性的经济特征上。经济的差异导致了政治甚至文 化上的差异。 48.B【解析】据材料“商贾居首,其次者狁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并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地传统的士农工商观念的改变,故 B 选项正确;材料只是反 映了观念的变化,不能说明商人的政治地位居首位,故 A 选项错误;C 选项过于绝对,学而优 则仕的传统不可能完全抛弃,故 C 选项错误;清朝重农抑商政策仍然推行,故 D 选项错误。 故选 B。 49.A【解析】材料“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 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反映了当时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本质上表 明政府加强了对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故 A 正确;当时美国不是计划经济体制,故 B 错误; 材料不能说明第三产业比重上升,故 C 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美国推行了社会福利政策,故 D 错误。故选 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20 世纪 50 年代,美国政府……采购商品和 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50.D【解析】“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说明闭 关锁国不利于经济发展,为此必须进行对外开放,D 正确;A 是经济体制改革;B 属于改革开 放之前外交策略;C 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 51.(1)不同:欧洲商业贸易发展刺激城市兴起;中国商品生产在个别城市和偏远山区出现 并发展。(4 分) 相同:耕地面积不断扩大;流动人口增长,手工业与商业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6 分) (2)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镇网络;形成地域性专业分工(或经营各具特色); 规模大,功能齐全(3 分)。 原因:经济重心南移;农业和手工业水平提高;水陆交通便利和商品经济发达;生产力发展。 (3 分) (3)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或工业化 程度不高,或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答出 3 点即可得 6 分) (4)原因:改革开放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中国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化进程;国家 城镇化建设政策提高了城市化水平(3 分) 52.(1)(3 分)受宗法制和儒家思想的影响;汉朝从经济和法律方面优待老人;唐朝以法律 明确养老义务;南北朝到宋代政府承担一定的养老职责;明代制定官员 60 岁退休的政策。 (2)(5 分)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 经济发展。影响: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 (3)(2 分)差异:罗斯福时期社会保障的基金完全来自国家财政收入;里根时代则由政府、 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 (4)(3 分)成就: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原因:① 借鉴其他国家的有益经验;②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③党和政府关注 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④社会主义法制不断完善。 【解析】(1)根据“‘长幼有序、事亲至孝、敬老崇文’的理念。汉朝规定:60 岁以上者, 免除赋税;70 岁以上的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可知汉代践行儒家思想,从经济和法律 方面优待老人;根据“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可知唐代在法律上 规定了子孙养老的义务;根据“南北朝的‘孤独园’到了宋代发展出多种官办养老机构”可 知宋代由官方承担了一部分养老职责;根据“六十岁退休遂成官场惯例”可知明代形成了官 员六十岁退休的政策。 (2)美国的《社会保险法》颁布于 1935 年,在经济大危机的社会背景下,加强社会保障有 助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经济危机带来的社会危害。美 国实行的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也为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了范例。 (3)根据“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 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可知罗斯福时代的社会保障基金全部由政府承担;而里根时代则由政 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 (4)根据“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现阶段,我国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主 要分三个层次”可知十一五期间,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确立,并构建了多层次的社会保 障体系。根据所学内容可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立的原因既有对外国经验的借鉴,也有本 国经济发展和法律完善提供的物质保障和法律保障等。 【点睛】 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 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生活需要,特别是 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 53.(1)西汉经济的发展,尤其手工业中丝织业繁荣;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设置,保护 商旅的往来;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3 分) (2)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主要是中外的商品互通有无,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 的联系。今天“一带一路”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包括亚、欧、非及太平洋地区等国家,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增进人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 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优势,持续增长的优势, 互利互惠,共同发展。(9 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历史条件:题目要求“根据所学知识概括”。丝绸之路开通主要取决于国家的 经济实力和与之相关的丝织业的发展,除此之外,还需要从国家的政策支持和举措分析,结 合所学可以归结为西汉经济的发展,尤其手工业中丝织业繁荣;张骞出使西域和西域都护的 设置,保护商旅的往来;反击匈奴的重大胜利。 (2)不同:这一题需要进行古今比较。根据所学知识可以知道,历史上古代的丝绸之路主要是 中外的商品互通有无,加强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中亚和西亚的联系。今天“一带一路” 则从材料中的“充分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 合作平台”、“地域和国别范围也是开放的,古代陆、海丝绸之路上的国家、中国的友好邻国 都可以参与进来。中亚、俄罗斯、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是优先方向,中东和东非国家是“一带 一路”的交会之地,欧洲、独联体和非洲部分国家从长远看也可融入合作”、“涉及的国家和 实体可能更多,开放性也更强”等信息概括即可,即交流合作范畴要大得多,包括亚、欧、 非及太平洋地区等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也可以是贸易投资便利化和产业合作,增进人 文交流和人员往来。各类合作项目和合作方式,都旨在将政治互信、地缘毗邻、经济互补的 优势,持续增长的优势,互利互惠,共同发展。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古代丝绸之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 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一带一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