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抽测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抽测试题(解析版)

江苏省徐州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抽测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学者在评价某制度时指出:“它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在西周时期,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天下共主’的理念,魏晋时期促成士族门阀政治的出现,明清时期,则为晋商的成功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撑,从而佐助晋商强盛起来。”学者认为这一制度 A. 始终推动社会进步 B. 强化皇权至上理念 C. 不断加强中央集权 D. 深刻影响中国社会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在先秦时期特别是在西周时期,形成了较为普遍的‘天下共主’的理念,魏晋时期促成士族门阀政治的出现,明清时期,则为晋商的成功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撑”指的是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影响到“天下共主”的理念、门阀世族的形成和晋商的兴盛,即深刻地影响到了中国社会,故D正确;A项错在“始终”,说法绝对,故错误;材料信息未体现出皇权至上和中央集权理念,故BC错误。‎ ‎2.“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最能体现这一思维模式的思想流派是 A. 法家 B. 道家 C. 儒家 D. 墨家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这种思维模式可以使人在看问题时不太容易走向形而上学的绝对化,避免固执、僵化和教条主义。在这种思维模式影响下,中国人有时会以一种非常通达、宽容的态度来调和矛盾冲突”指的是道家相反相成的辩证思维模式。这一模式深刻把握住了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从而使人不容易走向绝对化,故B正确;法家、儒家和墨家没有这种辩证思维模式,故ACD错误。‎ ‎3.《汉书•地理志》载,汉初冶铁业主要集中在中原地区。汉武帝推行盐铁官营时,在苏北沛郡的沛县、广陵国的广陵、楚国的彭城、临淮郡的盐续(渍)和堂邑、东海郡的下邳和朐等地设立铁官,经营冶铁生产。这表明汉武帝时期的冶铁业 A. 技术工艺提高 B. 分布地区扩大 C. 冶炼规模缩小 D. 运营成本降低 ‎【答案】B ‎【解析】‎ 汉武帝在苏北沛郡、广陵国、楚国、临淮郡、东海郡等地设立铁官,经营冶铁生产。这说明这些地区已经有了冶铁业,充分表明汉武帝时期的冶铁业的分布突破了中原地区,分布地区扩大了,故B 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技术工艺、冶炼规模和运营成本,故ACD错误。‎ ‎4.梁启超指出:“科举制构成帝制中国的内在结构性动力,它沟通了官民阶层。数世白身者,一登龙虎榜,就可能出将入相;而官宦子弟,不解经书,无缘科场,则可能沦为平民。”这说明科举制的意义在于 A. 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 B. 打击了门阀世族集团 C. 形成了社会向学风气 D.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养 ‎【答案】A ‎【解析】‎ 阶层流动,与材料中“它沟通了官民阶层”“出将入相”“沦为平民”相符,故选A项;B项材料中未涉及,“官宦子弟”不等于门阀世族集团,排除B项;C项是科举制的意义,但非材料的主旨,排除C项;D项是科举制的意义,但非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 ‎5.明初规定,“凡商税,三十而取一,过者以违令论”。洪武九年,山西平遥主簿成乐“恢 办商税”成绩突出,州府褒奖他进京朝见皇帝,结果反遭朱元璋的批评惩处。朱元璋说, 各种税皆有定额,若过于强调征收督办,这是剥削民众,是官员失职。朱元璋此举意在 A. 废除抑商政策 B. 强调以法治国 C. 规范商税征收 D. 放任商业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是,明初坚持“凡商税,三十而取一”,如果超过,官员就是失职,就会受到惩处。由此可知,朱元璋在规范商税征收,以维护统治,故C正确;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时代的国策,不可能废除,故A错误;中国封建王朝都是人治,没有以法治国,故B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放任商业发展的信息,故D错误。‎ ‎6.下列是有关黄海海战细节的记述,据此可以得出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致远弹药尽,适与倭舰吉野值,管带邓世昌……谓倭舰专恃吉野,苟沉是船,则我军可以集事,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吉野即驶避,而致远中其鱼雷,机器锅炉迸裂,船遂左倾,顷刻沉没……‎ ‎(清)姚锡光《东方兵事纪略》‎ 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密如雨下,三点三十分遂沉没。‎ 浅野正恭《日清海成史》‎ 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有数颗榴弹同时命中致远水线,致使其舷旁鱼雷发射管内一枚鱼雷爆炸,右舷随即倾斜,最终舰首先行下沉。‎ ‎1895年出版《普拉茨塞海军年签》‎ A. 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 B. 致远舰欲与吉野同归于尽 C. 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 D. 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信息“遂鼓快车,向吉野冲突……而致远中其鱼雷……顷刻沉没”“致远忽出阵冲突吉野,于是吉野以纽状火药连弹装入快炮击之……遂沉没”“日舰第一游击队见致远舰奋然挺进,连连轰击……最终舰首先行下沉”可知,三则史料都明确了黄海海战中致远舰直冲日舰被击而沉,故D正确;三则史料中只有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中提到致远舰被日舰鱼雷击沉,故A错误;三则史料中只有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浅野正恭的《日清海成史》提到致远舰欲撞击吉野,同归于尽,故B错误;三则史料中也只有姚锡光的《东方兵事纪略》、浅野正恭的《日清海成史》提到了吉野号发炮击沉致远舰,故C错误。‎ ‎7.至1912年,全国各类近代产业职工为661784人,其中女工为239700人,占36.2%,主要分布在缓丝、纺织、烟草、造纸等轻工业部分。在缓丝、纺织行业中,女工占57.3%, 超过了男工的比例。这反映当时妇女 A. 社会地位超越男工 B. 就业权利得到保障 C. 生活方式略有改变 D. 职业选择狭窄单一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是,至1912年,在全国各类近代产业职工中,女工到占36.2%‎ ‎,在缓丝、纺织行业中,女工更是占到57.3%。这说明此时部分妇女已经走出家庭,走入工厂,即生活方式略有改变,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社会地位,故A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妇女的就业权利得到保障,故B错误;显然,材料信息说明妇女的职业选择并不狭窄单一,故D错误。‎ ‎8.现代新儒家贺麟指出:“五四时代新文化运动,可以说是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一个大转机。表面上,新文化运动是一个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思想的一个大运动。但实际上, 其促进儒家思想新发展的功绩与重要性,乃远远超过前一个时期的曾国藩、张之洞等对 儒学的提倡。”这一认识的依据应是新文化运动 A. 剔除儒家思想糟粕部分 B. 开启儒家思想西化历程 C. 破除对孔子的盲目崇拜 D. 动摇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 材料信息是,新文化运动表面上是一个打倒孔家店、推翻儒家思想的一个大运动,但实际上却促进了儒家思想新发展。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新文化运动剔除了儒家思想的糟粕部分,使儒家思想获得新生,故A正确;康有为开启儒家思想西化的历程,故B错误;李贽就反对盲从孔子,故C错误;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统治地位,但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错误。‎ ‎9.“中国军队此战拖住日军主力近5个月,推迟了日军向武汉的进攻,为中国政府机构、工厂企业等的西迁赢得了时间,并且粉碎了日军企图聚歼中国军队主力数十万于鲁南苏北地区的计划,为持久抗战创造了条件。”此战 A. 粉碎了日军速亡中国的企图 B. 体现了抗战初期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C. 显示了敌后战场的伟大力量 D. 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最大胜利 ‎【答案】D ‎【解析】‎ 徐州会战发生在“鲁南苏北地区”,与材料中“此战拖住日军主力近5个月,推迟了日军向武汉的进攻”相符,故选D项;A 是淞沪会战,与材料中“鲁南苏北地区”不符,排除A项;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徐州会战,排除B项;徐州会战是正面战场,排除C项。‎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中徐州会战的基本史实来分析材料。‎ ‎10.下图★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曾在此召开过一次重要会议。该会议的意义最有可能是 A. 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 ‎ B. 成立了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新政权 C.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 ‎ D. 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答案】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可知,★位于陕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此召开了中共七大。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故D正确;1921年,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诞生,故A错误;1931年,在江西瑞金成立了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这是与国民政府对峙的新政权,故B错误;1935年在贵州召开的遵义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故C错误。‎ ‎11.农业生产合作社是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早在抗日战争时期,陕北就出现了一个农业合作社。建国后,党积极领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到1952年秋,参加互助组、合作社的农户已占全国总农户的40%。经过试行,证明党领导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政策和步骤是正确而行之有效的,引导农民加入生产合作社的社会主义改造逐 渐走向髙潮,到1956年底,入社农户达96.3%,这表明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A. 始于抗日战争时期 B. 强调规模追求速度 C. 得到农民一致拥护 D. 重视经验逐步推行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是,农业生产合作社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出现了,建国后党积极领导农民试行互助合作运动,总结经验后,社会主义改造逐渐走向髙潮。这表明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是积累经验逐步推行的,故D正确;抗日战争时期是农业生产合作,不是社会主义改造,故A 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主义改造强调规模追求速度,故B错误;材料主旨信息未强调是否得到农民的一致拥护,故C错误。‎ ‎12.“(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这里的“它”‎ A. 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 B. 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 C. 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D. 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信息“(它)秉承了秦王朝以来直至中华民国时期‘因俗而治'的治边思想和传统,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变革和发展中具有崭新的生命力和极强的活力”说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该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故C正确;经济特区发挥了窗口和试验田的作用 ,故A错误;政治协商制度满足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愿望,故B错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的提出开创了民主统一战线的新局面,故D错误。‎ ‎13.从“苏南模式”到“新苏南模式”,苏南发展引人瞩目。上世纪80年代,苏南乡镇政府组织农村剩余劳动力以有限的自我积累兴办乡镇企业,拉开了“苏南模式”的序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家大胆实施资本经营,通过投资、兼并、控股等方式,做大做强主业,提升产业层次,实现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入“新苏南模式”。这表明苏南发展主要得益于 A. 经济改革不断深化 B. 位置优势日益凸显 C. 对外开放逐步扩大 D. 产业转型升级加快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苏南乡镇政府拉开了“苏南模式”的序幕;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家大胆实施资本经营,实现了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进入“新苏南模式”。由此可知,苏南发展主要得益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故A正确;材料未涉及位置优势,故B错误;材料信息是对内改革,不涉及对外开放,故C错误;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是“新苏南模式”的表现,故D错误。‎ ‎14.“为避免抽签及普选的任性,尚有一种预防:抽签选中者履职前须受试验……可是试验不在能力或才干,只询问那人的品行及其家族,每个官员更须有祖传的田产。”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A. 监督体系缺乏 B. 重视贵族出身 C. 民主方式原始 D. 忽视道徳要求 ‎【答案】C ‎【解析】‎ 材料信息“抽签选中者履职前须受试验……可是试验不在能力或才干,只询问那人的品行及其家族,每个官员更须有祖传的田产”说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还保留一定的原始性,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监督体系,故A错误;材料信息体现不出重视贵族出身,故B错误;“只询问那人的品行”说明重视道徳要求,故D错误。‎ ‎15.“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进而把旧大陆几乎所有的重要文明区域通过海上都联系起来,从东非到日本的各文明国家都面临着西方文明的挑战。”这次航行 A. 最早到达好望角 B. 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 C. 发现美洲新大陆 D. 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信息“这次航行把基督教文明中心与印度教文明中心直接联系起来”可知,此次航行开辟了欧洲到印度的新航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的达·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的航行,这最先实现欧洲新航路梦想,故B正确;迪亚士最早到达好望角,故A错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故C错误;麦哲伦及其船队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性,故D错误。‎ ‎16.麦迪逊说:“在政府中最需要的东西,就是将主权加以改造,使之足以在不同的利益和派别之间釆取中立的立场,控制社会的一部分不去侵犯另一部分的权利,同时又足 以控制其自身,不去建立一种对立于整个社会利益的利益。”麦迪逊在此强调政府运行 应遵循 A. 联邦制原则 B. 分权制衡原则 C. 共和制原则 D. 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B ‎【解析】‎ 材料信息“将主权加以改造,使之足以在不同的利益和派别之间釆取中立的立场,控制社会的一部分不去侵犯另一部分的权利,同时又足以控制其自身”说明麦迪逊强调政府运行应遵循分权制衡原则,故B正确;联邦制原则调整的是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分配,故A 错误;共和制原则和人民主权原则指的是美国公民通过投票推选出政治代表来行使他们的权利,故CD错误。‎ ‎17.列宁告诫全党:“资产阶级……一到决定关头,他们就会用暴力保卫自己的特权,这不但是可能的,甚至是极其可能的……我们必须清楚地了解形势,发挥工人阶级先锋队坚韧不拔的精神,准备力量举行武装起义。”这一告诫 A. 加速了二月革命的爆发 B. 完全符合《四月提纲》主张 C. 促成了两个政权并立 D. 推动十月武装起义的爆发 ‎【答案】D ‎【解析】‎ 材料信息说明列宁及布尔什维克党准备举行武装起义,推翻资产阶级政权。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在七月流血事件之后,这一告诫推动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即十月武装起义的爆发,故D正确;二月革命推翻的是罗曼诺夫王朝,故A错误;《四月提纲》主张和平过渡,故B错误;二月革命促成了两个政权的并立,故C错误。‎ ‎18.1947年2月,美国副国务卿艾奇逊在国会发表演讲时说:“目前世界上只剩下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而苏联是富于侵略性的一方,美国需要采取措施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这也是在保卫美国,保卫自由。”为此,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是 A. 推行杜鲁门主义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 成立欧共体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2月,美国试图“援助受共产主义威胁的国家”,此后,美国采取的政治措施是1947年3月的杜鲁门主义,故A正确;马歇尔计划的实施是在1947年6月,这是经济措施,故B错误;1949年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这是军事组织,故C错误;西欧国家为了保证自身的安全,逐步成立了欧共体,故D错误。‎ ‎19.下表为20世纪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统计表,由此可知此时期苏联 时间(年)‎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产量(万吨)‎ ‎8520‎ ‎8560‎ ‎10370‎ ‎12500‎ ‎10260‎ ‎13470‎ A. 新经济政策的成效显著 B. 粮食产量保持连续增长 C. 农业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D. 农业落后状况得以扭转 ‎【答案】C ‎【解析】‎ 由表格数据可知,20世纪50年代苏联粮食产量总体呈上升态势。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和1953年起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有关,故C正确;从1928年起,新经济政策实际上被废止,故A错误;数据表明此时苏联粮食产量是有起伏的,不是连续增长,故B错误;虽然苏联农业产量提升,但是其落后状况没有根本改变,故D错误。‎ ‎20.《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通过讲述霍尔顿离开学校后在纽约闯荡三天的经历,真实反映出美国传统教育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自由天性的压抑,强烈表达了他们的孤独、苦闷、彷徨以及对充斥全社会的虚假、伪善、丑恶的愤懑与抗议。和该作品属于同一派别的是 A. B. ‎ C. D. ‎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信息“真实反映出美国传统教育和价值观对青少年自由天性的压抑,强烈表达了他们的孤独、苦闷、彷徨以及对充斥全社会的虚假、伪善、丑恶的愤懑与抗议”可知,《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书属于现代主义作品。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作为立体派艺术,属于现代主义,故D正确;A是《自由引导人民》,属于浪漫主义,故错误;B是《拾穗者》,属于现实主义,故错误;C是《向日葵》,属于印象派绘画,故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满分60分。其中第21题13分,第22题13分,第23题11分,第24题11分,第25题12分。请在相应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21.国家结构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内容,特定时期的国家结构与该时期的社会 发展密切相关。‎ 材料一 秦帝国建立了单一制的郡县制统治,但是实际上,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恢复列国并立统治的愿望依然十分强烈;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 材料二 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这种国家结构形式符合了汉初历史与现实的客观状况。统治阶级在与分裂势力作顽强斗争的同时,也要求“郡国自拊循其民”,给予地方政府较大的自主权,为缓和汉初国家与社会的矛盾奠定了政治基础。经“文景之治”,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也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文化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汉帝国走向强盛。‎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卜宪群《秦汉之际国家结构的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秦朝郡县制国家观念受到的挑战。‎ ‎(2)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秦汉国家结构发展为例,就“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60字左右)‎ ‎【答案】(1)挑战:旧国家观念;保守势力;六国残余势力;文化地域性差异。‎ ‎(2)‎ 论点 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 论据 秦朝 郡县制 是中央集权形成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社会发展;‎ 忽视了战国以来各地区社会经济文化仍存在巨大差异的客观现实,易激化社会矛盾。‎ 汉初 郡国并行制 适应了汉初的社会状况,推动社会发展和政权巩固;‎ 后来,封国力量壮大,与中央矛盾尖锐,阻碍了社会发展;‎ 汉武帝 郡县制 社会的发展,国力上升,国家逐步取消郡国并行制;‎ 郡县制成为主体,为大一统局面形成奠定基础,推动国家发展,社会繁荣。‎ 论证 普通论证,结合2个史实论证的 结合3个以上史实论证的,结构完整,论述清晰,语言准确 ‎【解析】‎ ‎(1)“挑战”,据材料一信息“战国列国相互并立的国家观念以及更为古老的分封制传统并没有完全被统一的、郡县制国家观念所取代”得出:旧国家观念;由材料“统治阶级内部对新帝国建立怎样的国家结构本身即存在着不同的意见,赞同分封的人很多”得出:保守势力;由材料“六国的政治势力、社会势力仍存”得出:六国残余势力;由材料“文化的地域性差异仍然十分突出”得出:文化地域性差异。‎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来拟定具体论点,论点要明确;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寻找论据进行论证,写成小论文的形式,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而且由有字数要求。“论点”,依据材料二信息“汉初社会经济残破,地方割据势力强大,中央集权有限,统治者采取了变通的郡国并行的国家结构形式……武帝时国力上升,在调整、限制、打击王国势力的过程中,郡县制逐步成为汉国家结构的主体”可以得出:国家结构与社会发展相互影响。“论证”,从秦朝实行郡县制、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时期重新实行郡县制等角度分析论证即可。‎ ‎22.郑观应是中国近代企业家和思想家,其经济思想颇为丰富,具有鲜明 时代特点和个性特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作为英国太古洋行的买办,郑观应颇受器重,年薪丰富。李鸿章邀请他脱离买办,专任轮船招商局帮办时,他“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故“心若械伊,殊难臆决”。但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列强侵略的愿望使他最终决定脱离买办生涯,这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从此他试图全力将经营管理 近代工商企业的经验和才干用之发展民族经济事业,履行其“初则学商成于外人,继则与 外人商战”的设计,实现其商战致胜的梦想。‎ 材料二 郑观应的学习借鉴大致可分为两类,一是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一是对落后国家教训的总结。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又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中日甲午战争前,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体制、使用机器等。中国总的国情是人口繁多,劳动力素质低而市场大,故劳动力价抜低廉,所以他主张采用机器的同时也兼用人力。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加快培养实学人才,培养之法——“仿日本师范学校”,学用结合。他还认为一些落后国家不能自强,工商不振,或被瓜分,或为他国侵占,实足为中国之鉴。‎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杨华山《论中国近代早期经济思想的时代特点》‎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郑观应对洋务企业和外商企业的不同认识,并分析其脱离外商 企业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述郑观应的学习西方的内容,并概括其经济思想的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指出郑观应的思想情怀。‎ ‎【答案】(1)认识:洋务企业政府操纵,变化较大;外商企业管理规范,比较稳定;原因:实现抵御列强的愿望;实现商战致胜的抱负。‎ ‎(2)内容:管理体制的建设;机器的应用;惠商政策的推行;实学人才的培养。特点:择优而学,避免失误;关注时局,不断发展;符合国情,学用结合。‎ ‎(3)爱国;善于学习。‎ ‎【解析】‎ ‎(1)“不同认识”,据材料一信息“虑官督商办之局,权操在上,不若太古知我之真,有合同可恃,无意外之虑”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洋务企业政府操纵,变化较大;外商企业管理规范,比较稳定等角度分析。“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但发展民族经济抵御列强侵略的愿望使他最终决定脱离买办生涯……实现其商战致胜的梦想”得出:实现抵御列强的愿望;实现商战致胜的抱负。‎ ‎(2)“内容”,据材料二信息“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学习他们的企业管理体制、使用机器等”得出:管理体制的建设、机器的应用;由材料“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学习其恤商惠工政策,设立各级商务机构,加快培养实学人才”得出:惠商政策的推行、实学人才的培养。“特点”,依据材料二信息“一是对先进国家经验的借鉴,一是对落后国家教训的总结”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择优而学、避免失误;“中日甲午战争前,他经常把泰西列强作为比较与借鉴的对象……甲午战后,他认为亟应总结日本成功的经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关注时局、不断发展;依据所学知识从符合国情、学用结合的角度补充。‎ ‎(3)“思想情怀”,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爱国、善于学习等角度分析。‎ ‎23.新中国成立后,外交工作逐步展开,在国际社会、国际关系体系中赢得了应有的一席之地,为以后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更重大、更积极的作用奠定了良好的基 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从人口、国土面积看是个大国,从国力看是名副其实的弱国。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 ‎ 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 ‎——杨泽喜《建国初期中国现实主义外交战略选择》‎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国际形势的客观限制和新中国外交经验缺乏的制约, 外交实践较多地体现为与在会主义国家以及周边国家的双边外交。由于国际形势发展,中国又成功地进行了多边外交实践,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威望,打开了中国的外交局面。‎ ‎——陈玲《建国初期多边外交的实践及分析》 ‎ 材料三 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外交决 策权高度集中。改革开放后,中国外交适用全球化、区域化和信息化深入发展形势,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模式。‎ ‎——杨洁勉《新中国外交六十年:时间特点和理念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新中国初期外交方针确立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发点及原则。‎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例说明新中国初期双边外交和多变外交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与新时期相较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突出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新中国外交为世界外交发展作出的巨大贡献。‎ ‎【答案】(1)背景: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国际:两极对峙格局。出发点:维护国家利益;原则:独立自主。‎ ‎(2)双边外交: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多边外交:参加日内瓦会议,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参加万隆会议,加强同亚非各国友好关系。影响:政治:维护了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经济:争取外援,争取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国际: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 ‎(3)特点: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模式。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谅互让、睦邻友好方式解决边界问题;求同存异方针也可)‎ ‎【解析】‎ ‎(1)“背景”,据材料一信息“建国初期,新政权从国民党政权手中接管经济已到崩溃边缘的烂摊子……在两极对峙的国际形势下,不加入某个阵营是不现实的”从国内和国际两个角度分析,如国内,经济濒临崩溃;国际,两极对峙格局。“出发点”,依据所学知识从维护国家利益的角度说明。“原则”,依据所学知识从独立自主的角度说明。‎ ‎(2)“成就”,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双边外交是同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多边外交是参加日内瓦会议、参加万隆会议等。“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政治上,维护了国家安全,保障主权不受侵犯;经济上,争取外援,争取和平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国际上,促进地区和世界和平发展等角度分析。‎ ‎(3)“突出特点”,据材料三信息“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外交以传统外交为主,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改革开放后……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和整体性外交模式”得出:偏重于政治和安全领域。“巨大贡献”,依据所学知识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方针等角度分析。‎ ‎24.特朗普上台后,新一届政府明确提出“美国第一、美国优先”的口号,毫不掩饰地唱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调子,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29年4月,众议员霍利和斯穆特联名提出了新的关税法议案,对农产品和 若干种工业品的进口税率作了新的提高。在它修订的12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中,提高税率的进口商品有890种,美国进口的平均税率由38.2%提高至55.3%,达美国历史上最高关税水平。该法案于1930年6月17日在全世界各国包括美国近1000名经济学家的抗议中经胡佛签署成为法律。‎ ‎——查·金德伯格《1929—1933年世界经济萧条》‎ 材料二 1934年3月,罗斯福提议实行互惠贸易,并于三个月后被国会通过,自由主义开始代替保护主义。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 “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 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外国产品竞争的加剧和外贸形势的恶化,在美国国内引起了新一轮贸易 保护主义浪潮。‎ ‎——张小青《论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 材料三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倾向日益明显。特朗普执政 后,秉持“美国经济利益第一”原则,只看重美国的绝对经济收益,且只维护美国自身的 经济利益。但是并没有取得预想的收益效果,相反在损害美国自身的同时还侵害了其他国 家的合理利益,给世界经济的平稳运行带来巨大消极影响。‎ ‎——周亚鹏《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贸易政策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斯穆特一霍利法案》出台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国际影响。‎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国内出现新一轮贸易保护主义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 ‎(3)历史证明贸易保护主义不是解决经济危机的正确途径。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给美国提出合理的建议。‎ ‎【答案】(1)背景:1929—1933经济危机。影响:世界各国提高关税,世界市场走向封闭;经济危机持续加剧;国际矛盾尖锐。‎ ‎(2)原因:石油危机影响;美国经济衰落;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机构:关贸总协定。‎ ‎(3)建议: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发展经济;面对贸易争端通过WTO解决;同舟共济,发扬伙伴精神;加强国际合作,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 ‎【解析】‎ ‎(1)“背景”,据材料一的时间信息得出:1929—1933经济危机。“国际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世界各国提高关税、经济危机持续加剧、国际矛盾日益尖锐等角度分析。‎ ‎(2)“原因”,据材料二信息“20世纪七十年代爆发了‘石油危机’,此后资本主义各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美国在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持续下降。由于其他国家的激烈竞争,美国外贸出现了逆差”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石油危机的影响、美国经济的衰落、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影响等角度思考。“机构”,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调解贸易争端的国际机构是关贸总协定。‎ ‎(3)“建议”,依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应该通过国内政策调整发展经济、面对贸易争端应该通过WTO解决、与各国同舟共济、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等角度思考。‎ ‎25.自由是人们的普遍追求,近代西方对自由进行了不懈探索。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文艺复兴史不是艺术史或科学史,抑或文学史,甚至民族史。它是欧洲人在精神方面鲜明地获得自我意识自由的历史。‎ ‎——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在自由之路上,唯有通过信仰、成为基督徒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在这一过程中,基督徒通过信仰而获得的自由使其成为了 “众人之主”。然而马丁•路德同样提出,每个基督徒同样也是“众人之仆”,要通过爱上帝、爱邻人来荣邪上帝,实现自我救赎。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丁•路德将自由与道德和行善联系了起来,劝诫 世人通过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积德行善以获得自由。‎ ‎——肖樊《马丁•路德的自由观》‎ 材料三 孟德斯鸠认为,由于人们已经习惯于被压迫与统治,奴性也已经渗透到当时人们的心里了,若想要启蒙,真正有效的方法还在于呼唤人们的理性,从而由内向外进行彻底的改变。当人们呼唤理性之时,专制政体的压迫统治与宗教神权不合理的迷信统治将 会溃不成军。在理性启蒙后人们重新找到的自由,并不是广义上的属人的自由而总是限定在一个团体内,法律就成为了自由背后的必然概念。人类寻找的自由就不应该是站在法 的对立面而是被法包含其中。‎ ‎——摘编自刘斌、贺如璋《法律规范下的理性启蒙与自由》 ‎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自我意识自由”的含义,并指出其产生的根源。‎ ‎(2)据材料二,简述马丁 •路德主张获得自由的途径,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孟德斯鸠所说的自由的本质及阻碍自由实现的障碍。‎ ‎(4)依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自由的认识。‎ ‎【答案】(1)含义:肯定人的价值(肯定人,肯定人的欲望);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根源: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 ‎(2)途径:因信称义(信仰即可得救);道德修养(行善)。影响: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 ‎(3)本质:是法律范围内的一种权利。障碍:专制王权;宗教神权。‎ ‎(4)认识:自由是自然的权利;追求自由应遵循道德;追求自由应恪守法律。‎ ‎【解析】‎ ‎(1)“含义”,据材料一信息“它是欧洲人在精神方面鲜明地获得自我意识自由的历史”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文艺复兴肯定人的价值、把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角度分析。“根源”,依据所学知识从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角度分析。‎ ‎(2)“途径”,据材料二信息“在自由之路上,唯有通过信仰、成为基督徒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从这个意义上讲,马丁•路德将自由与道德和行善联系了起来,劝诫世人通过遵循耶稣基督的教导积德行善以获得自由”得出:因信称义、道德修养。“影响”,依据所学知识从传播和发展了人文主义、为启蒙运动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等角度思考。‎ ‎(3)“本质”,据材料三信息“在理性启蒙后人们重新找到的自由,并不是广义上的属人的自由而总是限定在一个团体内,法律就成为了自由背后的必然概念。人类寻找的自由就不应该是站在法的对立面而是被法包含其中”得出:是法律范围内的一种权利。“障碍”,依据材料三信息“当人们呼唤理性之时,专制政体的压迫统治与宗教神权不合理的迷信统治将 ‎ 会溃不成军”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专制王权、宗教神权等角度分析。‎ ‎(4)“认识”,依据材料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对自由的阐述,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自由是自然的权利、追求自由应遵循道德、追求自由应恪守法律等角度分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