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一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研透全国卷考情为二轮复习指明备考方向课件(88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板块一集权体制下的古代中国研透全国卷考情为二轮复习指明备考方向课件(88张)

“ 透彻 ” 意味着透过现象看本质。材料字里行间所隐含的间接有效信息、隐性信息往往包含着许多深意,对正确解答试题有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透彻解读信息 即对材料进行合乎事理或道理地解读,并且加以正确地辨别、区分,不能过分解读材料,抑或是人为地拓展、延伸材料 合理解读信息 即准确地把握概念或历史事物的内涵和外延,解读信息必须符合史实或真实情况,尤其是对概念的外延,既不能自以为是地扩大,也不能自以为是地缩小 准确解读信息 选择题的材料信息往往有一至两个层次,甚至两个以上的层次,正确的选项往往是能照顾到材料信息的多层性、全面性并加以完整概括的选项。如果是片面、局部地反映材料信息则往往是错误的选项,即 “ 以点概面 ”“ 以偏概全 ” 的选项 完整解读信息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爱因斯坦热兴起的原因。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中国知识界对西方科学的态度,并予以评析。 (2013 · 全国卷 Ⅱ ) 爱因斯坦热在世界和中国的兴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海洋利用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晚清海洋利用的主要变化及启示。 (2013 · 全国卷 Ⅰ ) 古代与晚清海洋利用的变化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朝东北地区移民过程的特点。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移民东北的历史作用。 (2014 · 全国卷 Ⅱ ) 清朝早期和晚期移民东北对比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4 · 全国卷 Ⅰ ) 宋应星、牛顿的科技成果及影响比较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2015 · 全国卷 Ⅱ ) 孟子和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比较 (1) 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 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2015 · 全国卷 Ⅰ ) 儒学从先秦到汉代、宋代及近代的发展演变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的基本趋势。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的特点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并说明华侨华人在中国近代史上的贡献。 (2016 · 全国卷 Ⅱ )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趋势和 16 世纪以来中国海外移民过程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中期人口膨胀的原因及其影响。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并加以简要评价。 (2016 · 全国卷 Ⅰ ) 清中期人口膨胀现象与近代学者缓解人口压力的主张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法国大革命对近代民族主义形成的促进作用。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党 “ 一大 ” 《 宣言 》 中的民族主义与近代法国民族主义内涵的相同之处,并说明不同之处及其产生的原因。 (2017 · 全国卷 Ⅰ ) 欧洲民族国家的崛起和欧洲民族主义对亚洲的影响 (1) 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实施的共同目的,并指出其救济方式的异同。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英国近代济贫制度相比,西方现代福利制度有哪些发展。 (2016 · 全国卷 Ⅲ ) 中国明清时期救济制度和英国近代济贫制度对比及西方现代福利制度的发展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2017 · 全国卷 Ⅲ ) 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和祖国统一问题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政府在雍正年间与 19 世纪 70 年代矿业政策的差异及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与清代矿业政策相比,新中国 “ 一五 ” 计划期间矿业政策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17 · 全国卷 Ⅱ ) 中国矿业政策的发展变化 相应中心词 内涵 提示语 背景、原因、影响、作用、特点、特征等 即归纳、总结,归结事物的相关要素,简明扼要的指出 概括 内容、措施、观点、意义等 即介绍、表达,回答 “ 是什么 ” ,无须分析 “ 为什么 ”“ 怎么样 ” 指出 事件、现象、人物及观点的异同等 即横向或纵向对比、类比 比较 启示、经验、教训等 即做出带有规律性的结论 总结 原因、过程、做法等 即解释、解说 说明 背景、原因、认识、启示、意义、影响、作用等 即找出历史现象或历史事物组成部分的本质属性和彼此关系 分析 原因、影响、过程等 即陈述、总结,回答时表述要 “ 简 ” ,要点要 “ 全 ” 简述 相应中心词 内涵 提示语 思维切入点 求答语 政治 — 经济 — 思想文化 — 对外关系 — 民族关系 — 军事 — 教育 — 社会生活等 措施 ( 内容、表现 ) 类 政治 — 经济 — 思想文化 — 对外关系 — 民族关系 — 社会生活,国际 — 国内,主观 — 客观,必要性 — 可能性等 原因 ( 背景 ) 类 本质 ( 阶级属性 ) +各方面状况 ( 指导思想、主导者、目标、内容、方式手段、范围或领域、规模速度等 ) +新发展、新变化 ( 比较 ) +地位 ( 最早、首创、领先 ) +作用+影响 ( 广泛、深远、持久 ) 具体特点类 宏观上从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与不同时期进行对比;在把握史实的基础上找出该阶段带有普遍性,与其他阶段相比又带有差异性,体现其特质的方面。语言要简洁、概括,要上升到史观高度 阶段特征类 特点类 积极 — 消极,直接 — 间接 — 深远 ( 由近及远 ) ,当时 — 以后,对内 — 对外等 影响 ( 作用 ) 类 思维切入点 求答语 材料反映的基本原理和观点,得出的经验或教训,应该努力的方向或整改措施 ( 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 ) 等 体会 ( 启示 ) 类 “ 由 …… 到 ……”“ 越来越 ……”“ 之前 …… 之后 ……” 等 变化 ( 趋势 ) 类 思维切入点 求答语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2013 · 全国卷 Ⅱ ) “ 清太和殿 ” 与 “ 英国王宫白金汉宫、首相官邸唐宁街 10 号 ” 图片对比 比较两幅地图,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13 · 全国卷 Ⅰ ) “ 东汉十四州 ” 与 “ 唐开元十五道 ” 地图对比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2014 · 全国卷 Ⅱ ) “ 文革 ” 期间和改革开放时期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 (2014 · 全国卷 Ⅰ )1960 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 “ 抗日战争 ” 内容目录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表格能够反映我国节假日变化的多种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2015 · 全国卷 Ⅱ )1950 ~ 2008 年我国部分节假日一览表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 论证、修改、补充、否定或提出新公式 ) 。 (2015 · 全国卷 Ⅰ ) 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 乘法公式 )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从材料中提取一个有关自开商埠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 (2016 · 全国卷 Ⅲ ) 晚清被迫和主动开放的一系列通商口岸示意图 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2016 · 全国卷 Ⅱ ) 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 “ 制度构想与实践 ” 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2016 · 全国卷 Ⅰ ) 卢梭 《 社会契约论 》 关于 “ 人民主权 ” 的论述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围绕材料,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 ( 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 (2017 · 全国卷 Ⅲ ) 近代列强侵华与中国人民探索救国之路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 (2017 · 全国卷 Ⅱ ) 钟表的演变所反映的科技与生活的变化 表格为 14 ~ 17 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 ( 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2017 · 全国卷 Ⅰ )14 ~ 17 世纪的中西方历史比较 古代 日晷被称为 “ 最早的钟表 ” ,是古代比较普遍使用的计时工具 中世纪末期 机械钟在西欧流行,最初的机械钟只有时和刻 近代早期 在伽利略等人研究的基础上,发明了游丝,钟的精确度提高,制造出怀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钟表价格昂贵,属于奢侈品 1850 年前后 英国社会各个阶层都拥有了钟表 20 世纪初 原为女性装饰品的手表逐渐为男性所接受,在户外运动、驾驶汽车时都可佩戴 20 世纪 50 年代 根据原子物理学原理制造出原子钟,精度可以达到每 100 万年误差 1 秒 21 世纪初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计时、信息处理、导航、监测等多种功能的智能手表出现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两税法改革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税法与唐前期的赋役制度相比有哪些积极作用。 (2013 · 全国卷 Ⅱ ) 唐朝两税法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新政与戊戌变法的共同之处。 (2)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两次改革的结果差异很大,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并指出清末新政的实质。 (2013 · 全国卷 Ⅰ ) 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背景。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的作用。 (2014 · 全国卷 Ⅱ ) 南朝山泽管理制度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魏晋法律改革的主要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儒学对西汉、东汉、魏晋时期法律的影响。 (2014 · 全国卷 Ⅰ ) 魏晋法律改革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清政府建立养廉银制度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养廉银制度的作用。 (2015 · 全国卷 Ⅱ ) 清朝养廉银制度 (1) 根据材料,指出唐代币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代币制改革的意义。 (2015 · 全国卷 Ⅰ ) 唐代币制改革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庙号改革的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孝文帝推行庙号改革的意义。 (2016 · 全国卷 Ⅲ ) 北魏孝文帝庙号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八旗军相比,新军具有哪些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清政府军事改革的影响。 (2016 · 全国卷 Ⅱ ) 晚清军事改革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内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太宗时谱牒改革的作用。 (2016 · 全国卷 Ⅰ ) 唐太宗谱牒改革 设问角度 主题定位 (1) 根据材料,概括隋代法律制度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代 《 开皇律 》 制定的意义。 (2017 · 全国卷 Ⅲ ) 隋代法律制度改革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 (2017 · 全国卷 Ⅱ ) 清末北京街道管理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特点。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80 年代工资改革的意义。 (2017 · 全国卷 Ⅰ )20 世纪 80 年代的工资改革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