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2020届高三3月线上考试文综试题(解析版)

新建二中2020届高三线上考试试卷 文科综合 时间:2020.3.1‎ ‎1.周灭商后,周公在总结商朝灭亡的教训时提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天命靡常”。这一思想 A. 巩固了西周的封建统治 B. 符合先秦儒学的追求 C. 具有重天命、轻人事的特点 D. 奠定了分封制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周公“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民本思想,与先秦儒家“德治”“轻徭薄赋”的“保民”思想的内涵基本一致,故选B项;A项错在“封建统治”,排除;材料认为只有实行德政,关爱百姓,才能得到天的估助,统治才能延续,实际上重于人事而虚于天命,故C项错误;分封制赖以存在的基础是井田制的建立以及王权的巩固、国家机器的强化,故D项错误。故选B。‎ ‎2.628年,唐代政府在各地设置义仓,规定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白此以后,州、县普遍设置义仓,专用于备荒,不许杂用。这表明当时 A. 用立法手段救助弱势群体 B. 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 C. 关注民生的力度大大增强 D. 建立起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义仓粮食有灾则用于赈民,无灾则借贷民户作种子”“专用于备荒”可知,唐代重农恤民思想得到实践,故选B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行政手段,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纵向对比,体现不出关注民生力度增强的问题,故C项错误;社会保障体系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材料体现的是社会保障的一个方面,但不能体现是完备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故D项错误。故选B。‎ ‎3.962年,宋太祖下诏令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官(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此诏令旨在 A 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B. 防止选官结党营私 C. 打击贵族特权利益 D. 推进科举公平公正 ‎【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信息“禁止新中进士到主考官那里谢恩;又命令进士及第的人不得称春宫(主考官)为‘恩师’师门’,也不能自称‘门生’”,可知是为了避免新老官僚以恩师门生之名结成党派,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相权的削弱,故A项错误;材料的内容是防止官员结党营私,没有涉及打击贵族特权利益,故C项错误;题干中宋太祖的措施对科举考试本身的公平公正性不起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B。‎ ‎4.明代《太函集》记载了嘉靖年间商人朱云治经营制铁业的活动:“朱处士云治,字天铎,海阳(安徽休宁县)新溪人也。……从兄贾闽,盖课铁冶山中,诸佣人率多处士长者……业大饶。”据此可知,明朝中后期 A. 工场手工业比较发达 B. 雇佣劳动现象较为普遍 C. 商业资本流向有所变化 D. 民营冶矿业开始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朱云治把资金投放于生产领域,进而使用佣工开采矿山,直接控制生产获取利润,具有工场手工业的某些形态,反映了商业资本向工业资本转化的倾向,故选C项;使用佣工经营说明具有工场手工业的某些形态,但不能说工场手工业发达,故A项错误;B项错在“普遍”一词;题干材料中没有明中期以前民营冶矿业的发展信息,不能推断出民营冶矿业开始发展,排除D项。故选C。‎ ‎5.下面是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货值单位:海关两)。对表中茶叶和蔗糖出口比重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年份 出口总值 茶叶 蔗糖 货值 比重(%)‎ 货值 比重(%)‎ ‎1867~1869‎ ‎58041000‎ ‎32526000‎ ‎56.04‎ ‎7265000‎ ‎12.52‎ ‎1870~1874‎ ‎66720000‎ ‎35153000‎ ‎52.69‎ ‎9099000‎ ‎13.64‎ ‎1875~1879‎ ‎71332000‎ ‎34393000‎ ‎4822‎ ‎14644000‎ ‎20.53‎ ‎1880~1884‎ ‎70804000‎ ‎32236000‎ ‎45.53‎ ‎19693000‎ ‎27.81‎ A. 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升级 B. 中国外贸由入超转为出超 C. 民族工业发挥了抵制作用 D. 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1867—1884年中国主要出口商品统计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茶叶和生丝出口比重较大,这反映了当时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出口商品受世界市场影响明显,体现的是西方列强对原料需求的升级,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得出中国对外贸易的具体情况,B选项排除。仅从原料出口来看,不能得出民族工业的抵制作用,C选项排除。中国茶叶生产出现衰退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6.1877年,洋务派官员马建忠在欧洲留学期间致书李鸿章,指出:“各国吏治异同,或为君主,或为民主,或为君民共主之国,其定法、执法、审法分而任之,不责于一身,权不相侵,故其政事纲举目张,粲然可观。”这表明马建忠 A. 认同西方政治体制 B. 提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C. 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D. 主张立足国情选择政体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定法,执法、审法分而任之,不责于一身,权不相侵,故其政事纲举目张,粲然可观”可知是对西方政治体制的赞赏,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马建忠提倡改革的问题,故B项错误;“中体西用”思想的重点在于固守中国传统的封建君主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不出立足国情选择政体的问题,故D项错误。故选A。‎ ‎7.1932年1月21日,倾向于政府且颇有实力的报纸《天津大公报》在社论中提出:“政府应该开辟和平解决红军之路”,“在不暴动、不割据、不违法扰乱秩序的条件下,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这一社论反映了当时 A. 农村革命根据地不断发展壮大 B. 中国民族危机逐渐加深 C. 中国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D. 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有所调整 ‎【答案】B ‎【解析】‎ 根据题干中“1932年”“和平解决红军之路”“撤销禁止异党活动的禁令”等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九一八事变后,民族矛盾的加深影响报刊舆论,要求国民政府改变对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故选B项;材料反映不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是在1935年华北事变后,故C项错误;1932年国民政府对日政策没有改变,仍是“攘外必先安内”,故D项错误。故选B。‎ ‎8.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1983年1月,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企业上缴55%的企业所得税,剩下的45%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在国家与企业之间分成。这表明当时 A.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B. 按劳分配原则得到贯彻 C. 开始试行现代企业制度 D. 企业经营自主权有所加强 ‎【答案】D ‎【解析】‎ 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企业利润全部上缴国家,开支则由国家财政下拨。随着改革开放的启动,国家着手进行经济管理体制改革,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施行“利改税”,扩大了企业财权,较好地处理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故选D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是在1984年,排除A项;按劳分配是分配个人消费品的社会主义原则,排除B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在1993年之后,排除C项。故选D。‎ ‎9.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思想家高尔吉亚指出:人的本性自然不是人能选择的,而合乎自然、无法选择的就是必然。既然合乎自然的行为正当和无可指责,那么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这一思想 A. 否定了法律的作用 B. 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 C. 凸显了人性的重要 D. 阻碍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高尔吉亚认为人的本性是必然的,伦理规则、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等要适应人性的需要,从而凸显了人性的重要,故选C项;材料只是说“与之相违背的伦理规范、行为准则、风俗习惯和法律就应当废弃和变更”,并没有否定法律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本身属于人文思想的范畴,无法起到“促进了人文思想的产生”的作用,故B项错误;题干思想体现了人文精神,对民主政治有促进作用,故D项错误。故选C。‎ ‎10.英国学者W C.丹皮尔在《科学史》中提到:在牛顿的时代(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代),光不再是弥漫、纯粹、无色的神秘物质,不再是上帝的住所,而成了一个物理现象……宗教信仰的寄身之所由心转移到头脑中,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作者在此强调 A. 科技发展促进理性传播 B. 自然科学取代宗教地位 C. 宗教改革推动科技进步 D. 启蒙运动消除愚昧无知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科学知识的第一次大综合时代”“成了一个物理现象”“神秘主义被数学所驱逐”等信息,可判断牛顿时代科技的发展促进理性传播,故选A项;自然科学冲击宗教地位不等于取代宗教地位,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的影响,与宗教改革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科技进步传播理性观念,为启蒙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故D项错误。故选A。‎ ‎11.下表为1834—1856年英国部分出口产品所占出口总额百分比统计表 年份 棉织品 毛织品 其他制成品(机器、火车和铁轨等)‎ ‎1834~1836‎ ‎48.5‎ ‎15.2‎ ‎17.6‎ ‎1844~1846‎ ‎44.2‎ ‎14.2‎ ‎18.7‎ ‎1854~1856‎ ‎34.1‎ ‎10.5‎ ‎23.8‎ 据上表可知,在1834—1856年间,英国 A. 世界工厂的地位有所削弱 B. 纺织业领域技术退步 C. 工业革命的成果影响扩大 D. 纺织品出口总额下降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英国棉、毛织品出口比重不断下降,机器、火车和铁轨等产品出口比重不断上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34~1856年,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不断外传,在此影响下,欧美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进程也随之加快。一方面,这些国家生产原来英国占优势的棉,毛织品,使英国棉、毛织品出口比重下降;另一方面,这些国家在技术和资金上对英国的依赖却很大,需大量进口英国的机器、火车和铁轨等,故选C项;A项与史实不符,此时英国正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排除A;根据表中数据无法推知纺织品技术退让和纺织品出口总额下降,B和D项均排除。故选C。‎ ‎12.二战后,美国对日本实行单独占领和管制。1948年,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在旧金山发表演讲:“我们力求在日本确立稳定而强有力的自主的民主主义,使之独立,并由此在阻止远东可能发生的下一次集权主义战争中发挥作用。”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 A. 清除法西斯势力 B. 实施马歇尔计划 C. 推广美国式民主 D. 应对亚太局势变化 ‎【答案】D ‎【解析】‎ 材料主要体现了美国由占领日本到“使之独立”,其主要目的是使日本成为美国亚洲战略的棋子,把日本打造成反共堡垒,这主要源于中国大陆形势的变化,国民党败退台湾,使美国“扶蒋反共”,进而利用中国遏制苏联的企图成为泡影,美国转而扶植日本,利用日本遏制共产主义,故选D项;美国对日政策变化的主要目的在于适应形势变化,利用日本对抗共产主义,故A.C两项错误;马歇尔计划是欧洲复兴计划,故B项错误。故选D。‎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西方近代体育的源头在希腊。古希腊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带有鲜明的“海的文化”特征,古希腊人对海神、以力服人的英雄的崇拜正是从中孕育出来的。当时的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使一部分人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从事体育活动。参与公共事务与战争是当时公民的职责,他们必须懂政治、会打仗,正是为了适应这一需要,古希腊体育才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古希腊体育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例如古希腊雕塑艺术中对理想肉体、健康活泼形态的展现便多是从体育活动中汲取灵感的。‎ ‎——摘编自吴庆华《古希腊体育文化起因及其个性初探》‎ 材料二 我国宫廷体育特征明显。春秋战国时,女子相扑渐露端倪。至两汉,汉武帝与汉光武帝刘秀皆深喜此术,以至“宫廷伎人,拥而佼之”。唐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分朋驴鞠”,分拨打“驴球”。在男性匮乏的宫内,宫女甚至嫔妃从事一些体育项目成为必然。金、辽、清是北方少数民族,因此一入南朝就将骑射列入皇宫体育的范畴。清代为游牧民族,每年会举行木兰围猎、鹰台杀虎等活动。古代皇帝出猎有专门的规格与级别,例如《两都赋>和《上林赋》记载用法驾。宫廷体育除了用极其奢华、隆重的规模满足皇帝私欲之外,宫廷体育更有张显皇帝权威的功效,利于各个阶级的稳定。‎ ‎——摘编自邓志红《我国宫廷体育特征及成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希腊体育发展的原因及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宫廷体育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答案】(1)原因:特殊的自然环境;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的推动;奴隶制经济繁荣;城邦体制(或民主政治)的影响;对外战争的需要。‎ 影响:有利于城邦凝聚力的提升;促进了人文精神的发展;为现代体育奠定了基础。‎ ‎(2)特征:富含女性气息;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具有贵族化特征(或等级森严);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任答3点即可)‎ 成因:皇宫独特地理人文环境的影响;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存在;宫廷是动员一切国家资源的权力重心,经济上有着天然优势;皇帝个人喜好对社会价值的导向。‎ ‎【解析】‎ ‎(1)原因:根据材料一“古希腊三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可得出其特殊的自然环境;根据“带有鲜明的‘海的文化'特征,古希腊人的对海神、以力服人的英雄的崇拜正是从中孕育出来的”可知文化艺术等精神文化的推动;根据材料一“当时的希腊奴隶制经济发达”可知奴隶制经济繁荣;根据“他们必须懂政治、会打仗”可知城邦体制的影响和对外战争的需要。影响:根据材料一“古希腊体育对当时的政治、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有利于城邦凝聚力的提升以及人文精神的发展;根据材料“对世界影响巨大的西方近代体育的源头在希腊”可知古希腊体育为现代体育奠定了基础。‎ ‎(2)特征:根据材料二“女子相扑渐露端倪”“唐敬宗时宫中教坊组织伎女”“宫女甚至嫔妃从事一些体育项目成为必然”等可知富含女性气息;根据材料二“北方少数民族,因此一入南朝就将骑射列入皇宫体育的范畴。清代为游牧民族,每年会举行木兰围猎、鹰台杀虎等活动”可知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根据材料二“用极其奢华、隆重的规模满足皇帝私欲”可知具有贵族化特征;根据材料二“宫廷体育除了用极其奢华、隆重的规模满足皇帝私欲之外,宫廷体育更有张显皇帝权威的功效,利于各个阶级的稳定”可知带有浓重的政治色彩。成因:根据材料二“宫廷体育除了用极其奢华、隆重的规模满足皇帝私欲之外,宫廷体育更有张显皇帝权威的功效,利于各个阶级的稳定”,并结合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特征,从皇宫独特的环境、君主专制制度、皇宫的经济优势以及皇帝个人喜好的导向作用等角度加以分析。‎ ‎14.阅读材料(图三),完成下列要求。‎ 从图(三)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说明:阐述必须中外结合,必须史论结合,必须将漫面内容与所学知识结合。中国模式就是没有统一的模式,就是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模式,认为中国模式是适合发展中国家善遍模式的要酌情扣分。‎ 参考答案一 论题:中国模式引起西方惧怕。‎ 阐述: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经济长期持续增长,中国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相反,世界大多数国家模仿西方模式,其中大多数没有取得成功。中国模式的成功,使西方模式受到巨大冲击,引起西方国家的恐惧,他们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和西方价值观,诋毁中国模式,干涉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挑拨中国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这正是西方国家惧怕中国模式的表现。但他们的诋毁和挑拨是徒劳的,中国的发展道路越来越坚定,发展中国家越来越重视中国的经验,探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结论:中国模式不仅开创了社会发展新的道路,还严重动摇了西方的普世价值。‎ 参考答案二 论题:中国模式与西方模式比较。‎ 阐述:西方发展模式推动西方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在西方取得了成功。但这并不能证明西方模式是适用于全球的普遍模式,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采用西方模式,多数并没有取得成功就是证明。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发展道路应当是不同的,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且取得了巨大成功,这不仅说明中国模式的巨大优势,还说明没有统一的发展模式。‎ 结论:没有统一发展模式,没有普世价值,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各有优点,只有结合本国国情的模式才是正确的模式。‎ 其他论题参考答案(略)。‎ ‎【解析】‎ 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要求考生先准确解读漫画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取出中外相互关联的信息拟定一个相关论题,然后加以阐释和说明即可。首先要明确说明自己的论题是什么,论题要有中外之间的关联,可以是关于中国模式和西方模式比较的,也可是中国模式与西方国家的态度的,等等。之后的阐释要紧紧围绕自己的论题,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即可。‎ 点睛:开放性的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和答案,一般考查史论结合和论从史出的能力,同时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所以对考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做这样的题目首先要审题,确定好题目的要求到底是什么,而不能受所练习的题目影响,问什么答什么,注意主题和观点是有区别的。非常需要注意的第一点是观点要明确;其次,要围绕主题,认真组织材料,论证要求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言之有理,论证要充分,史论结合要注意思维的逻辑性。‎ ‎15.材料 早在蒙古汗国建立前后,成吉思汗就曾颁布“札撒大典”。自“蒙古初入中原,百司裁决,率依金律(《泰和律》)”。是以法令的形式制止滥杀,并将生杀大权向中央集中,有利于保护生产力。对待蒙古人犯法及作乱者,一般仍依照札撒处理。由于蒙古族统治者在元初制定法律时把“简除繁苛”作为原则,至元八年(1271年)制定的《至元新格》过于简要,且真正起法律作用的依然是蒙古族最高统治者的诏制和条格。元英宗至治三年(1323年),颁布了元朝具有代表性的法典《大元通制》。条格有“祭祀、户令、学令、选举、宫卫、军房、仪制、衣服、公式、禄令、仓库、底收、关市、捕亡、赏令、医药、田令、赋役、假宁、狱官、杂令、僧道、营缮、河防、服制、站赤、榷货诸篇。”涉及元朝社会各个方面。这部法典参酌唐律、宋律以及金律,增删有关条文,加进蒙古族统治者的诏制、条格,还有大量的元朝公牍编纂而成的,其刊行使用汉文。元文宗天历二年(1329年)编撰《经世大典》,虽是仿《唐六典》,参酌唐、宋会要,在体例上更加趋于中国古代传统之制,但在民族等级方面却有明显的倾向性。‎ ‎——摘编自何天明《试论元朝的法制建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法制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元朝法制建设。‎ ‎【答案】(1)特点:内容由简要到丰富、法律体系逐步完备;具有民族分治的色彩;参照中原法律和典章制度并结合蒙古制度,具有融合性。‎ ‎(2)简评: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元朝统治推动了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巩固了国家统一。但仍然存在民族分治和维护蒙古贵族特权的色彩 ‎【解析】‎ ‎(1)据材料“蒙古族统治者在元初制定法律时把‘简除繁苛’作为原则”、“涉及元朝社会各个方面。这部法典参酌唐律、宋律以及金律,增删有关条文,加进蒙古族统治者的诏制、条格,还有大量的元朝公犊编纂而成的,其刊行使用汉文”可得内容上由简要到丰富,体系逐步完备;据材料“参酌唐、宋会要,在体例上更加趋于中国古代传统之制,但在民族等级方面却有明显的倾向性”可得参考中原法律,结合蒙古典章,具有融合性;同时具有民族分治特点。‎ ‎(2)根据所学,元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政权,进行制度改革,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法制的完善,有利于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在改革过程中,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但是改革中存在一些不足,存在民族分治和维护贵族特权的色彩 ‎16.材料一 结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和约》包括一项条款,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这一“战争罪行”的条款不仅仅具有学术价值,因为它还被协约国用来证明它们向战败的同盟国提出支付赔款的要求是有道理的。结果,它激起了一场热烈、持久的争论;这场争论不仅导致了数以千计的文章和著作的发表,还导致了一批批、总计达6万多份文件的出版;所有这些都促使双方继续争论谁应对战争负责。‎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标志着曾在19世纪十分完全、十分反常地支配全球的欧洲的结束。到大战结束时,欧洲的控制已明显削弱,而且正在各地受到挑战。尽管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挑战在世界大多数地区都被设法成功地阻止了,但这种缓解只持续了20年,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成了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这一削弱过程,使欧洲各地的帝国处于大混乱之中。‎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凡尔赛和约》关于。战争罪行”的观点,并对该观点进行简要评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对欧洲的影响。‎ ‎【答案】(1)观点: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 评述:材料中关于战争罪责的观点是片面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团共同促成的,不能片面地把战争罪责归咎于同盟国一方。一战爆发的根源是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19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列强间的实力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划分殖民地和瓜分世界。欧洲列强矛盾重重,在对殖民地的争夺与分赃过程中形成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两大军事集团的激烈斗争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影响:欧洲经济严重衰落,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力不断减弱;使欧洲遭遇政治危机,俄国爆发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欧洲在国际上的统治地位发生动摇;欧洲对殖民地的控制日益削弱,战后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空前高涨。(任答3点即可)‎ ‎【解析】‎ ‎(1)观点:主要依据材料一“这项条款明确指出这场战争是‘由德国及其同盟国的侵略’引起的”指出观点;评述:首先对材料观点进行评判,指出片面性,然后根据所学有关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和主观原因方面的知识,论证其观点的片面性。‎ ‎(2)影响:主要联系教材知识,从经济、政治、国际地位以及殖民地等角度展开阐述。‎ ‎17.材料 魏徵是唐初卓越的政治家,在用人问题上,他给太宗上疏说:“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父不能知其子,则无以睦一家;君不能知其臣,则无以齐万国。”“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舍其所短。”“赏不以劝善,罚不以惩恶,而望邪正不惑,其可得乎?若赏不遗疏远,罚不阿亲贵,以公平为规矩,以仁义为准绳,考事以正其名,循名以求其实,则邪正莫隐,善恶自分。” 贞观十四年(640年),太宗屡次以宦官充任使者,他们回京后又妄加弹奏,常使太宗发怒。魏徵即上奏说:“阉竖虽微,狎近左右,时有言语,轻而易信,浸润之谮,为患特深,以今日之明,必无所虑,为子孙教,不可不杜绝其源。”‎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依据材料,概括魏徵的用人思想。‎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徵用人思想的作用。‎ ‎【答案】(1)用人思想:知人善任;扬长避短;赏罚分明,不徇私情;反对重用宦官。‎ ‎(2)作用:吏治更加清明;祛除了求全责备的弊病,拓宽了用人之路;在当时防止了宦官专权;加强了皇权,巩固了统治;有利于贞观年间开明政治的开创。‎ ‎【解析】‎ ‎(1)用人思想:根据材料“臣闻知臣莫若君,知子莫若父……”可知知人善任;根据材料“用其所长,含其所短”可知扬长避短;根据材料“若赏不遣疏远,罚不阿亲贵……”可知赏罚分明,不徇私情;根据材料“为患特深……不可不杜绝其源”可知反对重用宦官。‎ ‎(2)作用:根据第(1)问用人思想,逐条得出其作用,并结合贞观年间的政治状况进行分析,得出加强皇权、巩固统治以及开明政治的开创等回答。‎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