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艺术班)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艺术班)

‎2018—2019学年内蒙古包铁一中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艺术班)‎ ‎ 分值:100分 时间:70分钟 第I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夏朝时候,由天下为公变为天下为家,这种家天下时代的开启,从政权更替的角度看是指(  )‎ A. 九品中正制取代察举制 B. 郡县制取代世官世禄制 C. 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D. 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 ‎2. 分封制分封的对象以同姓亲族为主体;同姓亲族的封地居于富庶之地或战略要地,周王室保留了关中地区较大的直辖的王畿之地。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实现中央对地方的集权统治 B.开发边疆地区 C.保障贵族集团对政权的垄断 D.巩固周王统治 ‎3.有学者指出:“古来帝王,由秦始皇至清代宣统,正统偏安者共二百余人,真正懂得国家政体并善以此治国,王而不藩者,不过秦皇、汉武、宋太祖、清圣祖(康熙)四人而已。”这里的“国家政体”指(  )‎ A. 宗法分封制 B. 王位世袭制 C. 郡县制 D. 中央集权制 ‎4.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始皇”为“制六合”而采取的最有效措施是(  )‎ A. 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B. 设三公九卿加强皇权 C. 颁布细密严苛的法律 D. 统一度量衡和货币 ‎5.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B. 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C. 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6. 唐末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为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  )‎ A. 文官任知州 B. 设三司使 C. 设枢密院 D. 施行将兵法 ‎7.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负责对少数民族管理的有( )‎ A.秦朝的御使大夫 B.宋朝的枢密使 C.元朝的宣政院 D.清朝的军机处 ‎8.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 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 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  )‎ A. 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 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 C. 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 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 ‎10.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这也是中国传统政治上的大毛病。”以下各项表述中,最能体现钱穆这一观点的是(  )‎ A. 秦朝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 B. 清雍正时期军机处的设置 C. 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度 D.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 ‎11.黑格尔说:“中国人除了皇帝一人外都不知道自己是自由的,古希腊人有一部分人知道自己是自由的。”材料中的这“一部分人”是指(  )‎ A. 城邦居民 B. 妇女儿童 C. 公民 D. 奴隶 ‎12.民主选举是古代雅典政治的特色。为确保参政机会均等,有些职位甚至通过抽签产生但对于三列桨战舰舰长和许多公共文化活动主管等职位,则指定由最富有阶层的人轮流担任,且自己负担全部费用,雅典的这些举措(  )‎ A. 引发了贫富之间的对立 B. 说明其文化事业不发达 C. 有助于社会及政治稳定 D. 实现了绝对平等的理念 ‎13.《十二铜表法》中的“私犯”规定,“不分贵族和平民,所有受害人依法受到统一的保护,所有加害人按法律受相同的制裁”。这表明《十二铜表法》( )‎ A. 维护罗马所有人的利益 B. 强调法律面前公民人人平等 C. 标志着罗马成文法诞生 D. 取消了贵族对司法的垄断权 ‎14.有法学家指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罗马帝国时期(3世纪后)的法律是( )‎ A.习惯法 B.公民法 C.自然法 D.万民法 ‎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这说明( )‎ A. 英法意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B. 《南京条约》并未破坏中国的贸易主权 ‎ C. 这场战争与鸦片战争并无关系 ‎ D. 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 A. 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 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 C. 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 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17.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曾约定:“见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以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立为通商口岸”,包括“湖北省荆州府沙市,四川省重庆府,江苏省苏州府,浙江省杭州府”。该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改定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8.《辛丑条约》的签定,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是指( )‎ A.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中国政治主权完全丧失 ‎ C.中国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的领土完全为列强所瓜分 ‎19.在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 )‎ A.湖北军政府的成立 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清帝退位 D.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20. 佩弗在《远东》中说:“1912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地结束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荒唐可笑”是因为仿制品不适合中国国情 B.由于当时领导者的局限性,这种政体在中国失败 C.“悲惨地结束”是指辛亥革命没有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D.“仿制品”是指共和政体、三权分立、联邦制等政治体制 ‎21.有学者在评价某历史事件时,提及以下几个影响:一、全国学生势力的大结合;二、反军阀及反帝国主义的兴起;三、社会各个阶层的觉醒。该历史事件(  )‎ A. 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揭开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序幕 C.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D.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22.毛泽东同志曾对一个外国来访同志说过:“……哎!1927年,老蒋够厉害啦!他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智者也没有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对“孵出小鸡”最准确的理解是( )‎ A.发动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武装反抗国民党 B.长征胜利完成 C.遵义会议的召开 D.找到井冈山的革命道路 ‎23.《从沉沦到荣光·抗日战争全记录》在评价抗日战争时说:“第二次中日战争则是中国重新崛起和复兴的起点,是‘复兴的枢纽’。”能说明上述观点的是抗日战争( )‎ A. 结束了列强奴役中国的历史 B. 是近代中国人民反帝斗争取得的第一次胜利 C. 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 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4.某历史学习小组在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下列口号:“打倒列强,除军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将革命进行到底”。它们所反映的历史发展主题是( )‎ A. 工农武装割据 B. 新民主主义革命 C. 抗击外来侵略 D. 推翻国民政府 ‎25.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根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  )‎ A. 世官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中央集权制 ‎26.《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乡有三老……皆秦制也。”材料中的“秦制”是指( )‎ A. 三公九卿制 B. 皇帝制度 C. 郡县制 D. 分封制 ‎27.元朝行省制度的问世,使“军事、财赋、监察三位一体的行省高层督政区成为比较稳定、成熟的建制”,出现了中央收权、兼替地方分留部分权力的特征。这说明行省的设置( )‎ A.利于地方的发展  B.严重地威胁到君主专制 C.削弱了中央集权  D.有效地防止了官员腐败 ‎28.唐朝沿用隋制,国家每一政令的下达,都经由中书出令、门下市议、尚书执行的程序。后来“中书门下两省,或论难往来。各逞意气。太宗深察其弊,乃令三省长官合署办公,是谓政事堂”。这说明政事堂的设立(  )‎ A.有助于提高中央行政效率 B.扩大了三省长官的权力 C.缓解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D.旨在终结三省六部制度 ‎29.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 )‎ A.保障贵族政治上的垄断地位 B.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 ‎ C.选拔人才的权力掌握在地方 D.主要流行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30.明成祖时,“特简(选拔)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阁臣之预机务自此始。然其时,入内阁者皆编、检、讲读之官,不置官署,不得专制诸司。……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据此,对明代内阁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开辟了入仕做官的新途径 B. 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 C. 六部逐渐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 地位虽有变化但职能基本未变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2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曰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1)依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6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6分)‎ ‎32.(18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但明太祖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三 两汉时期,皇帝对丞相待之以礼。丞相竭见皇帝时,皇帝起立,赐丞相座。丞相病了,皇帝还要亲自去探视。隋唐时期的宰相大臣上朝奏事也有座位。但到宋朝,宰相只能站着同皇帝议事。据说是宋太祖改变这一做法的,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坐着,宋太祖称自己眼睛昏花看不清,让大臣们近前指给他看。等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此后宰相大臣就只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明代自朱元璋起,明文规定“大朝议”须“众官皆跪”。清朝的官僚上朝跪地时间特别长,以至于大臣们都备有特别的护膝。‎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请归纳有关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焦点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西周、秦、元三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8分)‎ ‎(2)西汉、宋代、明朝的丞相权力先后有何变化?(8分)‎ ‎(3)宰相大臣由坐到站再到跪的上朝礼仪变化,反映了怎样历史发展趋势?(2分)‎ 包铁一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第二次月考 高一历史答案(艺术班)‎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D A D A C D B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C B D A B C C B D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D C B B C A A B D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40分)‎ ‎31. (22分)‎ 答案:(1)举措: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事;令其诘难大臣。(6分)‎ ‎(2)职责:劝谏皇帝,匡正过失,讨论历代盛衰原因和典制沿革;替皇帝起草诏令和批答大臣奏章;将九卿等议定的意见经审查后报告皇帝。(6分)‎ 说明:内阁始终不是法定中央决策机构;不能统领六部。(4分)‎ ‎(3)策略:分散权力;权力制衡。(4分) 原则:皇权至上。(2分)‎ ‎32.(18分)‎ 答案:(1)问题:皇权与相权问题;中央与地方的问题(2分);‎ 周实行分封制;秦实行郡县制;元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6分)‎ ‎(2)西汉:实行内外朝制度,以宰相为首的三公九卿沦为外朝,权力大大削弱(2分);宋朝:中书门下行使宰相权力,设置枢密使、参知政事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行政权和财政权(4分);明朝:废丞相,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2分)‎ ‎(3)趋势:皇权逐渐加强,相权不断受到限制和削弱。(2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