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浙江省2020届高三上学期选考模拟卷(十)历史试题
2019—2020 学年浙江高三历史选考卷(十) 一、选择题 1.关于中国普通小麦的来源,长久以来有多种观点。有学者从古代中国北方自然条件的角度 论证不适合小麦种植,也有学者根据“麦”字是“来”字派生出来的事实来解释小麦系外部 传入。上个世纪,在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约 5000 年前小麦等的炭化籽粒,有学者据 此认为我国是小麦的原产国。近来,也有学者综合运用基因技术等方法,认为小麦来源于西 亚,中国则是普通小麦的变异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这说明了 A. 史料残破多于完整,历史真相难以认识 B. 年代越久远,实物史料就显得越为重要 C. 历史自身虽不是史料,但只能从史料中去寻找 D. 合理解释历史需要史料的搜集,也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上个世纪,在甘肃民乐东灰山遗址,发现了约 5000 年前小麦等的炭化籽 粒,有学者据此认为我国是小麦的原产国。近来,也有学者综合运用基因技术等方法,认为 小麦来源于西亚,中国则是普通小麦的变异中心和次生起源中心”等结合所学可知,解释历 史需要史料的搜集,也需要科学的研究方法,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表述以偏概全,不能仅 依据普通小麦来源的研究情况就说明史料残破多于完整,历史真相难以认识;B 选项错误,材 料并未体现时间对实物史料重要性的影响;C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历史也可以用科学的 方法去研究,并非只能从史料中去寻找。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2.“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特征,下图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古代社会结构图, 同构效应正好刻画了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伸。就此推断画横线处的内容是 A. 科举制度地主经济 B. 官僚政治地主经济 C. 专制皇权商品经济 D. 封建割据商品经济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中提到宗法家族是国家政府功能的延 伸,解答这道题的关键就在于以宗法家族结构推测国家政府结构。由“祠堂一宗法思想一族 田”可知,宗法思想是理论核心,祠堂是管理模式,族田是经济基础。类似的,封建社会是 以自然经济为主体以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所以下边横线内容为“地主经济”而非“商品经 济”;儒家正统是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的,而此时的选官制度为察举制,“科举制”并非贯 穿封建社会始终;而“官僚政治”则在世卿世禄瓦解之后成为封建社会政治主流,“专制皇 权”与“封建割据”都是儒家正统所反对的,董仲舒就提出过“天人感应”来制约皇权。通 过以上分析可知本题正确答案为 B,ACD 均错误。 3.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太学的设立推动 了儒学的发展,其中最直接的因素是 A. 儒家经典是教学内容 B. 太学是政府官办学校 C. 民间向学风气的兴盛 D. 中下层有了入仕机会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太学是汉武帝在采用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设立的,太学 学生学习的是儒家经典,故选 A。B 项属于太学的性质,不是影响,排除;C 项与 A 项对比, 属于间接影响,排除;太学的设立只是使少数中下层人士得到入仕的机会,广大中下层人士 获得入仕的机会是在科举制后,排除 D。 【点睛】题目设问中有“最”字,这样的题目一般来说选项都有两个以上的是正确的,这时 需要学生对选项进行比较,选择最符合题意要求的。 4.有学者研究表明,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 作坊的管工制及地方官将本地土特产品无偿向皇室纳贡的土贡制。上述制度推行的实质 A. 与当时抑制商业的国策相配合 B. 推动了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C. 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 D. 强化了工商食官的局面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府自设工场、作 坊的管工制”,表明汉代采取垄断工商业等手段严格限制私营工商业发展,这与当时抑制商业 的国策一致,故 A 正确;材料反映了汉代实行的抑商政策,抑制商业不利于经济发展,B 错误; 有利于官营手工业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C;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私营工商业,工商食官 的局面已经被打破,D 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汉代曾实行对某些重要行业必须由国家垄断的禁榷制”“官 府自设工场、作坊的管工制”,结合所学汉朝实行重农抑商制度分析解答。 5.唐德刚在《胡适杂忆》中说:大秦帝国一旦统一天下,当务之急便是来个全国性的“文字 改革”。第一步便是“篆字简化”——把“大篆”变“小篆”;第二步则是废除篆字,代之以 效率极高的“”。中应该是 A 隶书 B. 楷书 C. 行书 D. 草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第一步便是“篆字简化”——把“大篆”变“小篆”;第二步则是废除篆 字,代之以效率极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字体是指隶书,它比小篆更简便,故 A 项正确;BCD 项是汉代出现的,排除; 6.唐初规定:民始生为黄,四岁至十五岁为小,男子十六岁至二一卜岁为中,二十一岁至五 十九岁为丁,六十岁以上为老。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这是最重要的法令, 也是均田法和租庸调法行施的法令依据。唐朝中央宫制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直接管理这些 工作或执行这些法令的部门是 A. 门下省 . B. 工部 C. 中书省 D. 户部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每年造一次人口帐,三年造一次户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户部主要掌 管土地户口和赋税财政等,D 选项符合题意。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A 选项排除。工部负责工 程建设,B 选项排除。中书省负责草拟政令,C 选项排除。 【点睛】三省六部制是西汉以后长期发展形成,至隋朝正式确立,唐朝进一步完善的一种政 治制度。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 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尚书省形成于 东汉(时称尚书台);中书省和门下省形成于三国时,目的在于分割和限制尚书省的权力。在 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主要掌管中央政令 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 7.《宋史·职官志》载:“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 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庭诸 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据此解读正确的是 A. 宋代政治制度沿袭唐代,基本没有发展变化 B. 政事掌握在三省手里,三省长官拥有实权 C. 君权被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架空 D. 宋代宰相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信息“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 天下财赋,内庭诸司,中外管库,悉隶三司”说明宋代设立了二府三司分散相权,这使宰相 权力进一步被削弱、分散,故 D 项正确;“宋承唐制,抑又甚焉”,宋代政治制度在沿袭唐代 制度的同时又有所变化,故 A 项错误;“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 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这说明三省长官没有实权,故 B 项错误;C 项错在 “架空”, 宋代制度的意图是为了加强君权,故错误。 8.这是一部杰出的浪漫主义作品,充满了天马行空的臆想、神秘莫测的情节、缥缈离奇的幻 境。但在浪漫主义之中又沉潜着现实主义的情怀。书中所写的天庭、地狱带有官府衙门的影 子,所写的神、佛、鬼、怪都具有人的性格特征。此作品是 A. 《红楼梦》 B. 《神曲》 C. 《西游记》 D. 《离骚》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作品是浪漫主义风格的作品,而且书中所写的 天庭、地狱带有官府衙门的影子,所写的神、佛、鬼、怪都具有人的性格特征,在选项中只 有《西游记》符合这一特点。因此 C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红楼梦》是以现实主义为主的 作品,并未描写神、佛、鬼、怪的内容;B 选项错误,《神曲》并未描写神、佛、鬼、怪的内 容;D 选项错误,《离骚》并未描写神、佛、鬼、怪的内容。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9.鲁迅论及新文化运动时说:“中国人 性情是总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 暗,须在这里开一个窗,大家一定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 意开窗了。”据此判断,下列属于“拆掉屋顶”式的言论有 ①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 ②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多看外国书 ③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④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拆掉屋顶”指的是彻底破坏房屋,寓意是彻底的反 对传统文化。由此可知,“废孔学不可不先废汉字”、“我以为要少或者竟不看中国书”等反 映了新文化运动时期彻底反对传统文化的信息,故①②符合题意;“兼容并包,思想自由” 是对传统文化的宽容,“孔孟言论,如民贵君轻之说,值得探讨”是对传统文化的发扬,故③④ 的 不符合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A 项,BCD 错误。 10.如图是《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1932-1941 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中关于第 1 军的部 分内容(选自张正隆著作《雪冷血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体现了东北地区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B. 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抗战已经开始 C. 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 1932~1941 年秋三军阵亡将士统计表》”可知,1931 年 “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战即已开始,中华民族局部抗战已经开始,故 B 项正确。东北地区 不是抗日战争的主战场,全面抗战开始后,国民党领导正面战场抗战,共产党则深入敌后建 立抗日根据地,排除 A。淞沪会战粉碎了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与材料不符,排除 C。1937 年 9 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确立,与材料部分时间不符,排除 D。 11.下面为“一五”时期国家财政收入中各经济类型收入及所占国家财政收入比重统计表。据 此可推知,“一五”时期国家 A. 集体经济获得长足的发展 B. 个私经济获得税收的减免 C. 经济发展依赖外部的援助 D. 新的经济模式已基本建成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 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一五”时期国有经济及集体经济在国家财 政收入中占绝对比重,这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我国已经基本确立,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项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一五”时期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没有前后纵向比较,不能体现集体 经济获得长足发展;B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税收减免的信息;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 外援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故正确答案为 D 选项。 12.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国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在苏联 领导人眼中,以人力、兵力为主要战斗力的中国军事力量已不值一提。赫鲁晓夫说:“民兵, 对于有现代化武器的我们来说,这不是军队,这是一堆肉。”为此我国 A. 发展“两弹一星”计划,应对大国挑战 B. 研制高性能计算机,增强军事实力 C. 开展科教兴国战略,提升综合国力 D. 实施载人航天工程,打赢现代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人类战争形态正发生着重大变化”“现代化武器”, 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开始原子弹、氢弹和卫星的研制工作,故 A 项正确。高性能计算机是加 强国家信息化建设,故 B 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提出于 1995 年,故 C 项错误。载人航天工程 开始于 1992 年,故 D 项错误。所以选 A。 13.某一国际组织规定:加强成员国的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开展经贸、环保、文化、科 技、教育、能源、交通、金融等领域的合作,不针对其他国家和组织;推动建立民主、公正、 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该国际组织最有可能是 A. 北约 B.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C. 不结盟运动 D. 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是要建立相互信任与睦邻友好的关系,是开展多领域的合作,并致力于建立民 主、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选 D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北约是冷战的产物,是 个军事组织,不具备睦邻友好的特征,选项 A 不符合题意,排除;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是个经 济合作组织,主要是在经济领域的合作,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不结盟运动是第三世界 兴起的标志,不属于一个纯粹的国际组织,选项 C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D。 14.古典时代(公元前 5 世纪至公元前 4 世纪中叶)是古希腊历史上的重要的历史时代。它分 两个时段,前期是城邦的繁荣昌盛时代,后期城邦制度则盛极而衰。古典时代,雅典“人民 当家作主”的主要表现有 ①按收入多少分为四个等级 ②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表决权 ③抽签产生十将军委员会 ④“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有机会执掌国家最高权力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内容可知,“每个公民在公民大会上都有发言权和 表决权”是雅典直接民主的体现,②项符合题意。“‘五百人会议’的成员有机会执掌国家 最高权力”是公民选举代表行使权力的表现,能够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特点,④项符合 题意,因此 C 选项正确。按收入多少分为四个等级是公元前 6 世纪梭伦改革的措施,财产越 多者等级越高、权利越大,不是公元前 5—4 世纪中叶古典时代雅典“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 表现,①项不符合题意;十将军委员会由十个地区部落各推举一人组成,并非由抽签选出, 不是雅典“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表现,③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 C 选项。 15.萨拉丁是 16 世纪中期葡萄牙里斯本的一位市民,严重的通货膨胀,让他感觉自己的生活 费用不断增长,但生活质量却不断下降,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意大利阻断了商路 B. 美洲黄金的大量输入 C. 政府进行对外战争 D. 股份公司垄断了商品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16 世纪中期葡萄牙”可知,这时候的葡萄牙开展新航路,进行殖民扩张,从海外带 回了很多黄金,导致了物价上涨,货币贬值,所以答案选 B,排除 C。A 是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排除;材料讲的是价格革命,排除 D。 16.“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LaNation)。任何团体或任何个人皆不得行使国 民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人权宣言》第三条的核心思想源自 A. 洛克 B. 伏尔泰 C. 卢梭 D. 孟德斯鸠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反映了人民主权的思想主张,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卢梭主张人民主权,故 C 正确;洛克与伏尔泰并未主张人民主权,故 AB 排除; 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故 D 排除。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整个主权的本原根本上乃存在于国民”,学生 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人民主权的角度入手,即可联系卢梭的思想主张,排除无关选项。 17.面对 1787 年宪法的争论,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说:“明智的人都不会期望或者追求一部 完美的宪法……如果以这样的态度来看待新宪法的话,应该去把握它的一些主要原则……” 这部宪法体现的主要原则是 A. 联邦制 B. 制约平衡 C. 人民主权 D. 民主任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由材料“明智的人都不会期望或者追求一部完美的宪法”可知,麦迪逊等人试图找 到每种权力关系的妥协平衡点,这体现了制约与平衡的原则,故选 B。联邦制涉及到的是中央 与地方权力的平衡关系,是制约与平衡原则的具体运用,排除 A;1787 年宪法规定总统和议 员由选举产生,实行任期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原则,但显然这不符材料所设情境,排除 CD。 18.阅读下面的 1914—1918 年英国妇女从事劳动情况统计表。对表中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妇女陆续取得了普选权 B. 英国社会观念产生重大变化 C. 战争改变了政府机构的职能 D. 战争导致大批妇女参与生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1914—1918 年一战期间英国妇女在金属、化学、服装和政府 部门中任职的数量增加,比重显著扩大。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爆发后,随着大量青壮年劳动 力被征调上前线,英国出现人手短缺的局面,促使大批妇女参与生产,因此 D 选项正确。A 选 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英国妇女在政府机构等部门工作,并非取得普选权;B 选项错误,材料 并未体现英国社会观念的变化;C 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政府机构职能的变化。故正确答案 为 D 选项。 19.“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然而,四天之内把这个政 权摧毁的彼得格勒骚动,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由有组织的反对派促成的。极度的饥荒把要求 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 A. 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B. 通过和平方式摧毁专制政权 C. 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D. 表明临时政府失去民众支持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极度的饥荒把要求 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中可以分析出,这里的“彼得格勒骚动”是指俄国 二月革命;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月革命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故 C 项正确;A 项是指十月革 命,排除;二月革命是暴力革命,故 B 项错误;D 项是二月革命后的社会形势,排除。 点睛:首先从材料“自由党人、社会主义者、商人、将军、贵族都策划着推翻它”“极度的 饥荒把要求面包的长列队伍变为反政府的示威游行”分析出二月革命;然后结合所学知识得 出正确答案。 20.读图漫画。下列对它所反映的战役表述正确的有 ①巴巴罗萨计划顺利推进中 ②德国第六集团军全军覆没 ③德军失去苏德战场主动权 ④苏德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中的“伏尔加河上的磨”可知,该战役是发生在苏联境内,结合所学可知, 该战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斯大林格勒位于伏尔加河流域,德国人数最为庞大的第六集团军 在这场战役覆灭,成为是苏德战争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根本转折点,故②④正确。①是苏德 战争刚刚爆发时期,不符合斯大林格勒战役,排除。③是莫斯科保卫战的影响,排除,故排 除 ABD,选 C。 21.二战使欧洲受到重创,加上 1946 年年底到 1947 年年初欧洲遭遇百年罕见的严寒,其经济 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景象,经济危机激化了社会矛盾。这使美国政府意识到,稳定欧洲,复兴 欧洲是“遏制”苏联全球扩张主义的关键。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A. 建立北约 B. 推行马歇尔计划 C. 实行杜鲁门主义 D. 建立北美 . 自贸区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二战使欧洲受到重创……其经济呈现出一派衰败的景象”、“复兴欧洲” 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政府对西欧采取的措施是实行马歇尔计划,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 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北约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 家的军事政治集团,与复兴欧洲没有直接关系;C 选项错误,杜鲁门主义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的 冷战政策在政治方面的体现,不是复兴欧洲经济的措施;D 选项错误,北美自贸区由美国、加 拿大和墨西哥三国组成,与欧洲无关。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2.某国际组织规定加入时必须具备以下五项条件:“奉行和平共处基础上的独立政策;支持 民族解放运动;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 同盟;不在本国领土上为大国提供军事基地。”这一国际组织 A. 正式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 促进和带动了欧洲政治一体化 C. 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 D. 创立结伴而不结盟的国家关系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60 年代兴起的不结盟运动奉行的原则是“非集团和不结 盟”。结合材料“不加入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军事集团;不缔结以大国对抗为背景的双边军事 同盟”可知指的是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有力地冲击了二战后的两极格局,C 选项符合题意。 “求同存异”方针是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提出来的,A 选项排除。不结盟运动与欧洲政治经济 一体化无关,B 选项排除。2001 年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提供了以中俄两国始创的结伴而不结 盟为核心的国家关系,D 选项排除。 23.文学艺术能够从不同侧面反映政治的演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下列作品按创作的 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人间喜剧》 ②《唐璜》 ③《四海一家》 ④《自由引导人民》 A. ②①④③ B. ②④①③ C. ②①③④ D. ④①③② 【答案】B 【解析】 【详解】《人间喜剧》属于现实主义,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唐璜》是拜伦的代表作,属于 浪漫主义作品,《四海一家》创作于 20 世纪,属于现代主义音乐作品,《自由引导人民》是德 拉克洛瓦的代表作,属于浪漫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学或绘画等流派出现的先后顺序 为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综上此题只有 B 项符合,ACD 时间先后顺序均有问题,排 除。 24.故宫的建筑形制严格按照礼仪等级来设计建造,如宫殿顶盖的形制(最尊贵的是重檐庑殿 顶,其次为重檐歇山顶)台基的层次、御路石的铺设等等无不如此。如图所示为故宫某处建 筑群,其中解说有误的是 A. 这是前朝三大殿,是故宫的政治中心 B. 建筑①的宫殿顶盖形制是重檐歇山顶 C. 建筑②用于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 D. 故宫最大的御路石铺设在建筑③后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图中所示是故宫的前朝三大殿,这是故宫的政治中心,故 A 项 正确,但是不符合题意;建筑①是太和殿,其顶盖形制是重檐庑殿顶,故 B 项错误,但是符 合题意;建筑②是中和殿,是皇帝在大典前作短暂休息的地方,故 C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题 意;建筑③是保和殿,其后面有故宫最大的御路石——云龙阶石,故 D 项正确,但是不符合 题意。所以本题答案为 B 项。 二、非选择题 25.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民族关系的处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早在初建布达拉宫时,松赞干布就曾招请许多汉族工匠到拉萨献技,使吐蕃建 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五世达赖重修布达拉宫时,清朝康熙皇帝还特派了 114 名汉族 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的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顺利完成。布达拉 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 神,在某些地方进行了创造性的加工。 ——摘编自郭卫平《从布达拉宫看西藏地方与祖国的关系》 材料二:在我国,汉族人口多,占的地方少,少数民族人口少,占的地方大。中国如果 采取联邦制,就会在各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所以我们不采用这种办法,而要实 行新的政策。 ——摘自周恩来(1957 年 3 月 25 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布达拉宫的建筑特色及其形成原因,并分析这一特色体现的精神文化 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实行的“新政策”,并分析其产生的积极意义? 【答案】(1)特色:藏汉合璧。原因:历史上汉族对吐蕃建筑的影响;康熙时汉族工匠协同 修建。内涵:不仅是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还有力 地证明了西藏历来就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2)“新政策”: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积极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家当家作主的愿望;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一中“布达拉宫的许多殿堂都采用了中原汉式传统的建筑方法, 同时又按照藏族独特的建筑风格和宗教精神”信息可概括得出布达拉宫汉藏合璧的建筑特色。 原因:依据材料一中“……使吐蕃建筑受到了汉民族的一定影响。”、“……清朝康熙皇帝还 特派了 114 名汉族工匠前往拉萨协同修建。在藏汉等各族工人的齐心协作下,布达拉宫得以 顺利完成。”等信息可概括得出其形成原因。 内涵:结合所学从藏族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藏汉人民团结协作的有力佐证和证明该地区是 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方面分析这一特色体现的精神文化内涵。 (2)“新政策”: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实行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积极意义:结合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相关所学从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家当家作主的愿望、 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等方面说 明其积极意义。 26.全球贸易自由化是发展的方向,也是大势所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1825 年取消机器出口的禁令;1846 年废除《谷物法》;1849 年废除《航 海条例》。 法国:拿破仑三世时期(1852 年—1873 年),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 第一帝国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 德国:1834 年建立的德意志关税同盟,把 4 个邦国、2300 万人口统一起来。随后德意志 关税同盟不断扩大,到 30 年代末,有 88%的德国人口生活在关税同盟国家之中。 英法:1860 年签订《英法条约》,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 进口税;法国则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 英普:规定两国船只只在彼此港口中所征关税平等。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二:(20 世纪 30 年代)经济风暴的另一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发展到妨害 国际关系的程度。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的自卫措施都采取了诸如较高的关税、更严格 的进口限制、结算协定、货币管制条例和双边贸易协定之类的形式。这些措施必然引起各国 间的经济摩擦和政治上的紧张关系。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关贸总协定框架下的历届多边贸易谈判简表 ——摘编自赵峰《世界贸易组织》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国家在 19 世纪中期确立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 准则,并分析其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些措施”“引起各国间 经济摩擦和正式上 的紧张关系”的依据。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贸易的发 展趋向。 【答案】(1)基本准则: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步取消关 税保护。重要影响: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 熟;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2)经济摩擦:资本主义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了经济战,使原有的世界货币体系四分五裂; 世界经济秩序陷入混乱。政治上的紧张关系:为摆脱经济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不同的方 式和道路,美国实行“新政”,对经济全面干预,保存资本主义制度;德日走上了建立法西斯 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民主国家与法西斯国家之间的矛 盾日趋尖锐。 (3)变化:单轮次谈判时间拉长;参与国家和地区增多;谈判重点扩展;签订的双边协定数 激增;20 世纪 60 年代以后,多边贸易谈判变化尤为激烈。趋向:一体化、自由化、体系化 【解析】 【详解】(1)基本准则:依据材料一中“全面、大幅度地降低商品进口关税,废除第一帝国 以来的关税保护政策。”、“英国同意废除所有制成品的进口关税,并降低葡萄酒的进口税; 法国则降低英国煤炭、生铁、机器等产品的进口关税。”、“规定两国船只只在彼此港口中所 征关税平等。”等信息结合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世界市场的形成相关所学从资本的自由流动、 安全与增值、给予他国最惠国待遇,逐步取消关税保护等方面概括其基本准则。 重要影响:结合所学从促进世界经济交流、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成熟、促进了资本 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等方面说明其影响。 (2)依据:结合所学从全球范围 经济战、美国实行“新政”,对经济全面干预、德日走上 了建立法西斯专政,实行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等方面说明依据。 (3)变化:依据表格中信息从“时间”长短、“参加方数目”、“谈判重点”的范围、“签 订的双边协定”的数量和激烈程度等方面概括关贸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变化。 趋势:结合所学可知,国际贸易体现了一体化、自由化、体系化的发展趋向。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晚清上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 的 的 ——摘编自周积明《最初的纪元》等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蕴含的信息进行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准确、完整;逻辑清晰) 【答案】【示例】晚清以来,沿海通商口岸租界地区人们的服装、住宅、生活方式、交通工具 出现中西风格并存、传统与近代并存的现象。新的通信工具也在上海出现。原因是在鸦片战 争后,中国受到西方的侵略,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使西方文明传入,租界是西方文明传入的 窗口。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但改变不了西方侵略的事实。到民国时期, 内陆地区出现铁路。原因是清政府和有识之士认识到铁路的重要性,大力发展铁路建设。在 铁路带动下人们生活面貌出现大的改观。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近代以来,沿海与内地变化的原因,从国外说是工业革命推动了经济的发展,改变着人们的 生活,把人类带入电气时代;从国内看,国门打开,国外近代的交通工具、通信工具、建筑、 服装、思想观念传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国内的政治革命与改革也对社会生活 变迁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解析】 【详解】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学生从“社会生活与时代变迁”的角度对材料蕴含的信息 进行解读。依据材料中“晚清海租界出现的新生活”信息结合所学分阶段说明社会生活与时 代变迁的关系,然后分析出现这些新变化的原因和影响即可。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归纳 准确、完整,逻辑清晰。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