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卷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新课标高考历史二轮总复习仿真模拟试卷4

仿真模拟试卷(四)‎ ‎ (共100分,用时6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24.《晏子春秋》中的“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韩非子·说林下》中的“买椟还珠”,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 A.推行重农抑商 B.商业意识增强 C.社会转型加快 D.经济管理规范 答案:B 解析:重农抑商是指重视农业,压制手工业和商业,材料反映的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商业活动,A项错误;从材料中春秋战国时期有关商业活动的记载,可知当时商业活动和商业意识增强,B项正确;材料仅反映了当时的商业活动,不能体现出春秋战国时期从奴隶制度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也没有涉及经济管理规范,C、D两项错误。‎ ‎25.(2019·重庆调研)南朝齐武帝宠信出身寒微的纪僧真,纪僧真想获得士大夫身份,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可在见面后,士族领袖竟命人把纪僧真赶了出来。这反映了当时(  )‎ A.皇权与士族特权相依仗 B.士族把持官吏的任免权 C.士大夫自立于皇权之外 D.社会等级制度十分森严 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中齐武帝让纪僧真去拜见当时的士族领袖却被赶出,说明士族具有较大的独立性,自立于皇权之外,C项正确。‎ ‎26.有学者指出,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这说明程朱理学(  )‎ A.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 B.确立了理学官方哲学的地位 C.破除了宗教的精神束缚 D.改变了传统的治学方式 答案:A 解析:据材料“程朱理学的理性主义特征使人们从宗教感情中解脱出来,从鬼神迷信中清醒,从汉唐经传注疏的胡同中走出”可以得出程朱理学有利于人们思维观念的改变,A项正确。‎ ‎27.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不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材料表明该地区(  )‎ A.水陆交通十分发达 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 C.自然经济局部解体 D.长途贸易开始兴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江南经济发展。材料未涉及松江和嘉定地区的水陆交通,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可知当时这一地区主要是发展棉织业,说明传统的小农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B项正确;自然经济解体发生在鸦片战争后,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长途贸易,D项错误。‎ ‎28.下表反映了近代中国棉纱、棉布的进口状况,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项目 棉纱 棉布 ‎1872年 ‎5万担 ‎1 224.1万匹 ‎1881年 ‎17.2万担 ‎1 493.1万匹 A.中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 B.中国沦为列强原料产地 C.民族工业在困境中发展 D.加速棉纺织业纺织分离 ‎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外国棉布的大量进口,严重冲击了国内传统的棉纺织业,导致小农经济结构中纺与织的分离,选D。表格只体现出进口棉布状况,没有出口信息,反映不出贸易逆差,A项错误。表格显示的是进口棉花,不是原料产地,B错误。民族工业材料表格无从体现,排除C项。‎ ‎29.下图版画名为《高丽月夜大战牛阵得胜全图》,作于甲午战争期间。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这幅版画(  )‎ A.利于安抚民心维护清政府统治 B.表明了清政府坚决抗日的决心 C.表现清军将领战术思想先进 D.全景再现了平壤战役的情景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甲午战争中的清政府的腐败。材料“画中,狂牛角上绑有利刃,背上负有灯笼,直冲日军而去,日军士兵或瘫软在地,或仓皇返身逃跑”明显显示了当时朝鲜和中国反抗外来侵略的落后方式,这是为了安抚民心,从而树立政府抗战的形象,A项正确。B项未涉及。C项与史实不符。平壤战役中双方进行了海战,并非落后的抗战方式,D项错误。‎ ‎30.1924年8月,孙中山指出:“现在一般青年学者信仰马克思主义,一讲到社会主义,便主张用马克思的办法来解决中国社会经济问题,但是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这反映出当时国民党(  )‎ A.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 B.丧失了领导国民革命的主导地位 C.试图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 D.逃避现实希求在革命中得到认可 答案:A 解析:据材料“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得出注重借鉴科学社会主义的精神,A项正确;据材料“1924年8月”并结合所学可知此时是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占主导地位,B项错误;据材料“用马克思之法则不可”可知没有消除与中国共产党的分歧,C项错误;材料“我们今日师马克思之意则可”可以反映孙中山联俄联共的主张,表明孙中山勇于革新观念,D项错误。‎ ‎31.‎ ‎1952年4月,周恩来在外交部第一次驻外使节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就外交工作来说,是“以国家和国家的关系为对象的”,区别不同国家的“主要关键是对战争与和平的态度”,而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周恩来的这一外交思想(  )‎ A.突破了“两大阵营”界限 B.否定了“一边倒”的战略政策 C.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成为新中国外交指导原则 答案:A 解析:材料中“就外交工作来说”“区别不同国家的”“不是国家的阶级属性”,说明他这一思想突破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界限,A项正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方针,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早于1953年提出,运用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符合史实,C项错误;材料中的外交思想尚未成为外交指导原则,D项错误。‎ ‎32.古希腊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说:“民主政体是进步的退化,因为它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反映了人类品质的退化,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这段话意在说明(  )‎ A.当时的雅典不具备建立民主政体的条件 B.广大雅典公民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 C.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 D.平等和自由是雅典民主政体的基本原则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直接民主会导致权利的滥用和误用。“人性的一切欲望都可以被同样自由地去迫求”表明雅典民主政治体制存在一定程度的弊端,所以C项正确。A、B、D三项材料未体现,排除。‎ ‎33.某学者说:“今天我们认为艺术和科学是分开的,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分离,因为艺术和科学都受益于曾经的合作,所以如果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同时也对数学和几何感兴趣,这在当时一点儿也不让人吃惊。”由此可知,“当时”(  )‎ A神学迷信思想占据支配地位 B.渴求知识乐于探索成为时尚 C.信仰自由观念为大众所接受 D.反对教权否定王权已是共识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艺术和科学都受益于曾经的合作”“如果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同时也对数学和几何感兴趣,这在当时一点儿也不让人吃惊”可知,“当时”应是文艺复兴时期,此时期的很多科学家也是伟大的艺术家,打破教会的神学束缚,渴求知识乐于探索成为时尚,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神学迷信思想,A项错误;“信仰自由观念为大众所接受”与“反对教权否定王权已是共识”是在启蒙运动时期,C、D两项错误。‎ ‎34.1861年,伦敦有家报纸注意到:“就数量和重要性而言,下院9/10的议案是通过政府之手。”这反映出(  )‎ A.下院的职责是通过政府议案 B.民主政治的完善 C.议会对政府具有行政监督权 D.内阁权势的扩张 答案:D 解析:下院是英国议会的一部分,其职责是行使立法权,A项错误;材料呈现的是政府成为拟定议案的主体,即政府权力的扩大,这不是民主政治完善的体现,B项错误,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政府通过提案对下院的影响,并未体现议会对政府的监督权,C项错误。‎ ‎35.西方浪漫主义前期的音乐作品,几乎都是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宣扬快乐为主题。后期作品常表现悲观、失望、迷茫、厌世的情绪,细致地诠释人类自身的痛苦。这种变化反映了(  )‎ A.音乐家浪漫情怀的缺失 B.近代社会转型的冲击 C.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 D.现代主义艺术的回归 答案:B 解析: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个别音乐家个人的主观因素不可能成为整个社会艺术风格改变的原因,A项错误;浪漫主义前期的快乐风格是出于对资本主义美好社会的憧憬与向往,而后期的痛苦风格则是由于体会到资本主义制度切肤的冷酷与悲惨,这是一种社会转型在艺术中的重要体现,B项正确;“‎ 科技进步弱化人的作用”,这是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风格,C项错误;现代主义艺术产生于二战以后,绝不可能是“回归”,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共37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全球化”概念产生于西方社会,最终被全球接受和使用。鸦片战争的失败,使当时先进的中国人相继发现必须从经济、政治、文化和思想上与国际接轨才能实现救亡图存。洋务运动、改革立宪都加速了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步伐。1902年,梁启超第一次提出了“中华民族”这一概念,认为中华民族由多民族混合而成。1907年,杨度认为中华民族更是一个文化共同体。五四运动后,“中华民族”一词几乎家喻户晓。这次“全球化”启动了中国现代化进程,这是一个古老文明重新被西方规则“国际化”的过程。‎ 材料二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了改革开放的进程,此时中国的外部环境是有利的,“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美英等国提出“新自由主义”政策,减少政府干预,如减少个人税和企业税等,扩大海外市场:美苏“冷战”缓和以及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等都成为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条件。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中国举办北京奥运会。‎ ‎——王栋、曹德军《再全球化》‎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近代中国参与“全球化”的积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有利条件。‎ ‎(3)比较中国两次参与“全球化”的不同特征。‎ 答案:(1)使中国对外部世界进行审视,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之后,中国对西方的认识不断加深;推动经济近代化,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洋务运动创办近代企业,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并有较大发展;推动政治近代化,探索学习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康有为推动维新变法运动,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思想文化近代化,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思想解放;推动社会生活近代化,从通商口岸开始,中国的社会生活融入了很多西方因素;提高中国国际地位,在两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作为参战国发挥了重要作用。‎ ‎(2)世界形势进入到“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时代,美苏“冷战”‎ 缓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行“新自由主义”政策,扩大海外市场,促进了经济的全球贸易。‎ ‎(3)第一次单向被动,在欧洲舰炮的打击下,中国被迫卷入全球化,在压迫中学习;第二次单向主动,面对西方资本主义经济,中国嵌入全球化进程,共同成长。‎ ‎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内容 中国 外国 文学 汤显祖(1550—1616),代表作是《牡丹亭》,主人公杜丽娘由于梦中获得的爱情在现实中难以寻觅,一时感伤而死,也即所谓“慕色而亡”,最后还魂,才子佳人结婚皆大欢喜,《牡丹亭》展示了个性解放的思想倾向和浪漫夸张的艺术手法 莎士比亚(1564—1616),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描写了罗密欧和朱丽叶一见钟情,他们为了对自由爱情的追求,敢于不顾家族的世仇,敢于违抗父命,以死殉情。《罗密欧与朱丽叶》倡导了自由平等、个性解放、婚姻自主 百科 学书 ‎《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 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1773—1786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由于搜集四库全书时毁灭大量古籍档案,故有学者称为“四库毁书”‎ 狄德罗(1713—1784)于1751—1772年组织160多位当时法国著名的思想家和科学家编撰了一部《百科全书》。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这些人被称为百科全书派。他们人数众多,影响极大,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力量 科技 李时珍(1518—1593),《本草纲目》把药物分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器服、虫、麟、介、禽、兽、人共16部,包括60类。每药标正名为纲,纲之下列目,纲目清晰。书中还系统地记述了各种药物的知识。包括校正、释名、集解、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录、附方等项,从药物的历史、形态到功能、方剂等,叙述甚详 哈维(1578—1657),1628年发表了《动物心血运动的解剖研究》,这部只有72页的小书是生理学史上划时代的著作。他在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所发现的血液循环运动的规律及其实验依据 上表为16—18世纪中外部分文化比较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一:‎ 论题:社会存在影响东西方文学的差异 论述:16世纪东西方文学都出现著名文学家和优秀作品,作品都有对婚姻自由和人文的追求,对东西方文学和思想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不同点在于中国文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反映和总结;西方代表了文艺复兴运动成就,推动了思想解放和近代化。‎ 中国文学是专制制度下,商品经济极其活跃的情况下思想活跃的反映,故事反映的是中国民众的价值取向,由于封建统治强化,没有促进中国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莎士比亚的作品,是英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在文学领域的反映,体现了资产阶级人文主义的要求,推动了西方思想解放和社会转型。‎ 故社会存在影响东西方文学的差异。‎ 示例二:‎ 论题: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 论证:明清时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走向没落,商品经济活跃,思想文化和科技体现了中国社会没有抓机遇实现社会转型,传统社会没落的体现。《牡丹亭》反映了商品经济下思想活跃,但没有促进思想解放;《四库全书》在保存一定传统文献的前提下,意在加强封建统治,还为了加强统治摧残传统文化;《本草纲目》体现了传统科技集大成的特点,缺乏创新,没有实现传统科技向近代科技转型。‎ 西方国家资本主义萌芽发展,促进了思想解放运动形成,加速了向近代社会的转型。《罗密欧与朱丽叶》突出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下,人文主义的复兴,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英国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狄德罗的百科全书代表了法国启蒙运动高潮的到来,宣扬理性和科学,否定专制制度;哈维的血液循环学说,促进了近代医学、生物学形成,同时促进了思想解放,加速西方社会转型。‎ 故社会差异影响科技和思想文化。‎ 三、选考题(每题15分,任选一题作答)‎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唐朝建立后,统治者“动静必思隋氏,以为殷鉴”,对法律进行改革。唐太宗时期修订成《贞观律》,“比古死刑,殆除其半”,相较隋代旧律,变重为轻者不可胜记。高宗年间修订的《唐律疏议》确立了“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的原则,将谋反列为“十恶”之首,规定妻殴夫量刑重于夫殴妻等。唐律总计十二篇五百零二条,其简约性即便是明清律例也望尘莫及,全面调整着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婚姻、家庭等各个领域,被后世各朝奉为修法立制的楷模。公元701年日本颁行的《大宝律令》,其篇目内容与唐律不二。朝鲜法制在高丽王朝统治的四百余年中,也基本沿袭唐制。 ‎ ‎——曾宪义《中国法制史》 ‎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初法律的特点。(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唐初的法制建设。(9分)‎ 答案:(1)特点:立法宽简、刑罚较轻;与儒家伦理相结合;科条简约、规范详备。‎ ‎(2)评析:有利于维护唐王朝的稳定,促进唐朝走向兴盛;是中国古代法制建设的楷模,影响深远;成为周边国家法制建设的范本,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法律也为专制统治和纲常伦理服务。‎ ‎46.(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50年6月25日,朝鲜军队在斯大林的默许下,越过三八线,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认为朝鲜发动这场战争是受苏联的指使,于是迅速作出反应,27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下令第七舰队驶进台湾海峡,7月7日,在苏联代表未到场的情况下,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美国为主的“联合国军”‎ 介入战争,并将战火烧至鸭绿江边,丹东被炸。在金日成求苏联未果的紧急情况下,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顶着重重压力组建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3年,《朝鲜停战协定》签订,朝鲜战争结束。1954年,日内瓦会议也未能解决朝鲜半岛和平统一的问题,南北双方从终点又回到起点,朝鲜战争使东北亚各国重新组合,政治格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战前美苏均势变成了苏、中、朝北方三角关系和美、韩、日南方三角同盟的对抗,出现了美苏冷战“大气候”下的“小气候”,这种局面一直持续到美苏“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初,苏联解体,美苏“冷战”结束,西欧冷战的标志“柏林墙”倒塌,德国终于实现了国家民族的统一,然而作为半岛分裂的标志“三八线”岿然未动。可见,朝鲜战争给朝鲜半岛人民的伤害一时间还是难以消除的。‎ ‎——王秀丽《朝鲜战争与东北亚政治格局的形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规模迅速扩大的原因。(5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朝鲜战争的影响。(10分)‎ 答案:(1)原因:美苏“冷战”的升级;美国扶植南朝鲜政权;美国纠集“联合国军”介入;美国威胁中国国防安全,中国抗美援朝。‎ ‎(2)影响:朝鲜半岛南北对峙局面固定;加剧了朝鲜半岛人民心理上的猜忌和隔阂;抗美援朝战争巩固了新政权,并为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赢得了相对稳定的国际环境;扩大了新中国的国际影响;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东北亚的政治格局;中美关系持续恶化;延缓了台湾问题的解决;加剧了“冷战”气氛;苏联加强了对东欧诸国的控制;日本利用朝鲜战争的时机,迅速崛起等。‎ ‎47.(15分)【中外历史入物评说】‎ 材料 柳宗元,字子厚,是唐朝中后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思想家。安史之乱后,宦官专权、朋党之争和藩镇割据愈演愈烈,经济衰退,社会矛盾异常尖锐,大唐国势由盛转衰。柳宗元参与的永贞革新失败后,他相继被贬到永州、柳州。作为与韩愈同样出名的思想家,柳宗元深受先秦以来儒家、佛教和道教等思想影响,反对“出身决定论”,主张应“不分贵贱”,称“圣人出于天下,不夏、商其心,心乎生民而已”。坎坷的流放生涯也使他对百姓有了更深的理解和同情,正如他在《捕蛇者说》中写的“苛政猛于虎”。同时他在《送薛存义之任序》提出“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的观点,强调官吏应保持为民服务的仆役心态,并告诫官吏们须“知生人艰饥羸寒”,如此这样,才能“‎ 官民和谐”。柳宗元也积极主张任贤用能,他在《封建论》中指出“夫天下之道,理安斯得人者也。使贤者居上,不肖者居下,而后可以理安”。为官柳州,他深得民众爱戴,郭沫若诗句咏叹道“柳州旧有柳侯祠,有德于民民祀之”。章士钊先生也在《柳子厚生于今日将如何》中指出:“子厚之尤异者,在主张民为至上,凡事之病于民,或与民无涉者,皆当毁弃。”‎ ‎——孙昌武《柳宗元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柳宗元思想主张产生的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柳宗元的思想主张和实践。(6分)‎ 答案:(1)背景:唐朝中后期社会矛盾尖锐,由盛转衰;永贞革新的失败;儒、佛、道等思想的深刻影响;坎坷艰难的流放生涯使他对百姓有了更深的同情和理解。‎ ‎(2)简评:柳宗元积极主张革新弊政,实现民富国强,体现出忧国忧民的爱国之情;他为官一方,身系民生,反对苛政并广施“仁政”,深得民众爱戴;提倡官员应有服务民众的意识,强调任贤用能,建设官民和谐的社会,对当今社会现实有着借鉴意义,但是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朝政腐败的社会背景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