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word版)

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2018级半期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公元前246年秦国修建郑国渠之后,其灌溉面积为4万余顷,粮食亩产达到6石4斗,而当时其他诸侯国粮食单产普遍只有1石5斗左右。这反映出 A.粮食在民间的价格降低 B.其他诸侯国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秦国农业生产技术进步较大 D.农业发展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物质基础 ‎2.《汉书》上记载,西汉时每年农田亩产约一石半,而《昌言》上说,东汉时的农田平均亩产约为“亩收三斛”,亩产量有了较大的增长。造成当时粮食产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是 A.农民更加勤劳 B.牛耕犁具等劳动工具的进步和推广 C.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D.更加合理地利用了土地资源 ‎3.考古学家在商丘某地的一处古墓的随葬品中,发现了青铜器、铁制农具及珐琅彩瓷器。这座墓葬最早可能出现于 A.春秋战国 B.西周 C.明清 D.宋朝 ‎4.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唐末徐夤有诗云:“捩翠融青瑞色新,陶成先得贡吾君。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该诗句中描述的瓷器 A.质地纯净,官府垄断 B.色泽光亮,晶莹如雪 C.造型优美,釉色粉彩 D.技术精良,面向市场 ‎6.我国古代漕运方向不断变化。秦汉时期,漕运为东西方向,漕粮通过黄河、渭河由东向西运抵长安;唐代,漕运逐渐转变为东南、西北方向,由东南而西北;宋元明清时期,漕运则转变为南北方向,由南至北。漕运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关中自然环境的恶化 B.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 C.经济政治格局的变迁 D.国家疆域的不断扩大 ‎7.明朝中后期,在丝织业比较发达的苏州和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下列各项最能反映出这一生产关系特征的是 A.制造尤工,擅绝海内 B.车轻工捷,获利尤丰 C.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D.十不给一,无异空取 ‎8.据台湾学者赵冈的研究,中国在唐宋两朝,大城市人口占到总人口比例的20%以上,而到1820年的晚清,竟只有6.9%。造成这一变化的重要经济因素是 A.小农经济的影响 B.市镇经济的发展 C.晚清经济的衰败 D.坊市制度被打破 ‎9.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中内在的、人为的原因是 A.大河流域的农耕文明不适合工商业发展 B.“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商品输出 ‎10.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11.以下工厂是由晚清状元实业家张謇创立的是 A.大生纱厂 B.发昌机器厂 C.江南制造总局 D.开平煤矿 ‎12.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在致北洋政府财政部的信中指出:“今则外商烟厂林立于内地,就地行销,俱无征稅……敝公司烟草既纳进口正税复纳子口半税、杂捐、附加等税,负担既重,成本加多,虽出品优美,诚难与外货竞卖。”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资金短缺 B.外商企业享有不平等条约的保护 C.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和半封建性质 D.民族工业与外商企业的不同等待遇 ‎13.下表是1915--1919年中国纱厂盈利指数,造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外部原因是 年份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盈利指数 ‎-4.38‎ ‎7.61‎ ‎36.93‎ ‎21.43‎ ‎70.56‎ A.辛亥革命的推动 B.群众性的反帝斗争的推动 C.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D.“实业救国”新思潮的推动 ‎14.1956年7月,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试制的第一批国产解放军牌载货汽车出厂,这激发了中国人民的建设热情。这一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 A.重工业基础雄厚 B.中共八大的召开 C.一五计划的实行 D.国企改革的结果 ‎15.“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它比起国家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投资总额是多么渺小……经过一个公私合营的过程……只要自己努力,完全可以成为光荣的社会主义社会的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这段话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改造 ‎16.歌曲常会留下深刻的历史遗迹,下图歌曲反应的“跃进”时代,给我们启示是 A.超英赶美实现共产主义 B.发展社会主义重在速度 C.骑马戴花树立劳模典范 D.实事求的服从经济规律 ‎17.中共八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共十四大、中共十五大都是党历史上的重要会议,其中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探索开端﹣﹣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B.三大改造﹣﹣经济特区﹣﹣初级阶段﹣﹣一国两制 C.经济建设﹣﹣中国特色﹣﹣市场经济﹣﹣三个代表 D.主要矛盾﹣﹣国企改革﹣﹣计划经济﹣﹣科学发展观 ‎18.“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19.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促进了城市的改革。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 B.政企分开,简政放权 C.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D.实行按劳分配 ‎20.“什么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呢,老祖宗是怎么说的呢?马克思和恩格斯着重在经济方面讲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基本的思想和要求是:首先要消灭资产阶级的私有制,由社会占有生产资料。”邓小平在南方谈话里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认识是 A.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 B.要消灭资产阶级就必须进行三大改造 C.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 D.采用市场经济就不是社会主义 ‎21.马克思、恩格斯曾说:“他们总还梦想着用实验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社会乌托邦……为了建造所有这些空中楼阁,他们不得不求助于资产阶级心灵与钱袋的仁慈。”这里的“他们”是指 A.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 B.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 C.宗教改革的代表人物 D.空想社会主义的代表人物 ‎22.马克思在1871年的《法兰西内战》中,认为伟大社会就是它本身的存在和工作,它所采取的各项措施只能显示出走向属于人民、由人民掌权的政府的趋势。这一文章创作的历史背景是 A.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B.巴黎公社运动爆发 C.俄国推翻沙皇统治 D.开辟了历史新纪元 ‎23.“11月7日,在过去、现在、将来都是人民的节日!”(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这表现出今天俄罗斯人对下列哪一事件怀有深刻情感 A.二月革命 B.马克思主义诞生 C.十月革命 D.苏联解体 ‎24.1947年美国通过《欧洲复兴法案》规定:接受这一法案的国家,经济计划应受到美国的监督,应撤消关税壁垒、降低关税率。其根本目的是 A.推动世界多极化发展 B.重新打开西欧市场 C.控制西欧并谋求霸权 D.促进欧洲走向联合 ‎25.在南斯拉夫、印度、埃及三国领导人铁托、尼赫鲁和纳赛尔的推动下,1961年召开了一次重要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标志着 A.国际工人运动的兴起 B.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C.“一超多强”局面的形成 D.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尽管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原意,并非为了发展中国的资本主义……但是这些企业终究意味着中国古老的大地上已出现了新兴的生产方式。洋务派通过创办民用企业引进西方资本主义生产技术,利用部分私人资本生产产品……也起了开风气的作用。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产生的历史作用。(6分)‎ 材料二 ‎ 欧战爆发后,民族工业很快显露出加速发展的步伐,其中棉纺织工业发展尤其突出。这首先是来自企业丰厚盈利的刺激。大约从1914年开始,高盈利率仿佛“一强有力之兴奋剂”,刺激国人竞相投身棉纺织工业。欧战爆发后日本棉纺织垄断资本咄咄逼人的扩张之势,也迫使民族棉纺织企业急切寻求发展。‎ ‎——罗萍《短暂的辉煌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族工业“显露出加速发展步伐”的原因。(10分)‎ 材料三 30年代民族工业已由过去单纯依靠外延扩大生产为主转向以搞技术改造为主,这是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战略转变。如1934年创办的永利化学公司总技师、留美化学博土侯德榜,为探索苏尔维制碱法的奥秘试验十余年,创造了中国的“侯氏制碱工程”,这是亚洲人首次新法制碱成功。‎ ‎——许建平《三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1930——1937)》‎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三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4分)综合上述材料,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年份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1956年 农业总产值 ‎461‎ ‎510‎ ‎535‎ ‎575‎ ‎610‎ ‎——《中国统计年鉴(1983年)》‎ ‎(1)根据材料一分析1952—1956年新中国农业发展状况。这一状况的出现与当时在农村开展的什么运动有关?(4分)‎ 材料二我国小麦产量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二位了。我国小麦增产速度是古今中外历史上所没有的,更是资本主义国家所望尘莫及的……美帝国主义者说我们人口多是“不堪重负的压力”,我们要用更多的事实告诉他们,人口多,生产粮食更多。只要我们需要,要生产多少就可以生产多少粮食出来。——《人民日报》社论(1958年7月23日)‎ ‎(2)材料二所反映的我国农业生产情况真实吗?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哪两次运动有关?这两次运动导致的后果如何?(8分)‎ 材料三 联产承包责任制采取了统一经营与分散经营相结合的原则,使集体优越性和个人积极性同时得到发挥。这一制度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必将使农业社会主义合作化的具体道路更加符合我国的实际。‎ ‎——《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1983年1月)》‎ 材料四 ‎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春天的故事》‎ ‎(3)根据材料三可知,在农村地区我国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材料四可知1979年第一批“崛起”的“座座城”具体指哪些城市?1992年“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8分)‎ ‎(4)1992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会议,并且在这会议上明确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这次会议及目标分别是什么?(4分)‎ 江油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期2018级半期考试历史试题 参考答案 ‎1-5 DBCBA 6-10 CCBBD 11-15 ACCCB 16-20 DACAC 21-25 DBCCB ‎26.(1)引进了西方一些近代科学技术、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经济的逐渐瓦解、有利于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2)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朝统治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3)原因:“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推动:民族工业的技术创新。‎ 主要因素:政府政策;民族独立(国家主权);技术创新;国际环境等。‎ ‎27. (1)农业总产值持续增长(或农业不断发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不真实。“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 ‎(3)经济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城市: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历史事件:邓小平南巡(或邓小平的南方谈话)‎ ‎(4)会议:中共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十四大);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