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周考历史试题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高二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先秦诸子学说中,有一家最切合时务,并直接指导秦实现了国家的统一。这一家是( ) A. 道家 B.法家 C.儒家 D.墨家 2.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王曰:‘叟(老者),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 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这表明儒家主张( ) A.舍生取义 B.见利忘义 C.重义轻利 D.义利并重 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见,他把教化民众的权力和责任首先归于( ) A.圣人 B.帝王 C.官吏 D. 儒者 4. “印度早期佛教宣传出家之后就不再关心世俗之事,与家庭完全脱离关系,也不再关心国家大事,也不敬仰父母……中国佛教僧人既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促成中国佛教僧人家国情怀的重要因素是( ) A.墨子提出的兼爱思想 B.孟子仁政主张 C.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 D.程朱理学观念 5.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陈荣捷教授说:“朱熹在重新肯定儒家的基本学说时,也同时带给了儒家学说新的转变……它使儒学有了整体、和谐的发展,赋予了儒学一个新的面貌。”朱熹思想所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的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形成 C.早期民主启蒙思想在潜滋暗长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的广泛谴责 6. 明末,学术思想界弥漫着“束书不观,游谈无根”的空疏之风,于经世、治国之道毫不关心,“恁是天崩地陷,他也不管,只管讲学耳”。与这一思想背道而驰的是( ) A.儒学危机 B.八股取士 C.经世致用 D.三教合一 7. “在这种解放性的发明的刺激下,中国文学像一股奔放的洪流滚滚而来……古代的经典有 成百种的版本,成千种的注释……从来没有人能够像宋朝的学者这样支配文化。”材料中 “解放性的发明”是指( ) A.指南针 B.造纸术 C.火药 D.印刷术 8.明朝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其废纸洗去朱墨、污秽,浸烂入槽再造,全省从前煮浸之力,依然成纸,耗亦不多。江南竹贱之国,不以为然,北方即寸条片角在地,随手拾起再造,名曰还魂纸。”由此可知,还魂纸:( ) ①生产遍布全国各地 ②降低了生产成本 ③制造工艺更加复杂 ④扩大了原料来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美国学者徐中约认为:理解任何历史时期的关键,在于找出决定该时期形态的主要动力。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名言,为1861 - 1895年间士大夫的活动提供了精神动力。这种动力的实质是( ) A.探寻求存之道 B.提倡民主科学 C.探寻政治变革 D.学习西方技术 10.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中,康有为在《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维护孔子的地位,把孔子尊为主张变革的先师;而陈独秀、李大钊等人却批判孔子,指出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主要有:( ) ①前者是在民族危机加深和中国资本主义刚刚产生的情况下出现的 ②后者是在北洋军阀黑暗统治的背景下发生的 ③前者借助孔子的权威来论证变法的合理性 ④后者强烈要求实现民主政治,其目的是打破封建思想束缚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④ D.②③ 11.19世纪末,西方基督教涌入中国,康有为将老子和墨子归到了孔子的麾下,将孔学包括诸子百家在内的中国本土文化称为孔教。戊戌维新前,梁启超也认同康有为将孔子之学称为孔教,使孔教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康、梁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整合传统文化使其融入世界文明 B.改造中国文化完成救亡图存的使命 C.为“尊孔复古”的逆流营造声势 D.利用传统文化传播西方的政治学说 12.胡适是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之一。观察胡适下列言行,思考其出现的原因是( ) A. 当时西方启蒙思想占主导地位 B. 当时中国社会的婚俗习惯尚未发生变化 C. 封建儒学在当时中国社会已不占主导地位 D. 既受传统文化的长期熏陶又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13.近代中国的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天国大同主义”。其意在说明( ) A.中国文化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 B.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 C.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 D.中国具备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心理因素 14.孙中山指出:“三民主义之中的民生主义,大目的就是要众人能够共产。不过我们所主张的共产,是共将来,不是共现在。这种将来的共产,是很公道的办法,以前有了产业的人决 不至吃亏。”由此可见,当时孙中山在民生问题上主张( ) A.既均衡贫富,又保护私产 B.集中力量优先发展工业 C.消灭剥削,实现共产主义 D.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15.毛泽东一著作包含以下章节,对该著作理解正确的是 ( ) A.突破了“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 B.创造性提出分两步走的革命战略 C.继承与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D.提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 16.首先要表现在经济发展速度与效果方面。没有这一条,再吹牛也没有用。小平同志对形式主义的东西深恶痛绝,呼吁要“腾出时间来多办实事”,这说明邓小平注重( ) A.坚持原则的做法 B.群众路线的方针 C.实干务实的精神 D.艰苦奋斗的作风 17.郭沫若认为:“中国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分期标志在春秋战国时期”,范文澜认为:“中国封 建社会始于西周”。面对这两位优秀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毛泽东在当时认为应该 ( ) A.以郭沫若的观点为准 B.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C.以范文澜的观点为准 D.以毛泽东自己的观点为准 18.1970年4月,《参考消息》上刊登的一封贺电:“……打破了苏美这样的超级大国垄断核和空间科学技术的神话。伟大的中国人民掌握的新知识将把人类从这些超级大国制造的恐 惧情绪中解放出来。”此贺电肯定的是中国( ) A.载人航天技术工程启动 B.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C.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D.不同于美苏的独立外交 19.1977年,停止多年的高考制度开始恢复,一代人的命运从此改变。高考制度恢复的背景是:( ) A.改革开放急需新型人才 B.邓小平复出后主持教育工作 C.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基本完成 D.思想界展开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20.公元前5-前4世纪的希腊,出现了一批收取报酬的职业教师,被称为智者学派。该学派探索的核心问题是( ) A.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B.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C.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D.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21.17 -19世纪上半叶,几乎所有欧洲艺术史家都认为巴洛克艺术包括建筑违背了文艺复兴的传统。直到1886年的瑞士艺术史家沃尔夫林挺身而出说:“我经过对文艺复兴和巴洛克的深入研究,认为恰恰是巴洛克继承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创造精神’ ”。这从侧面可以说明( ) A.文艺复兴具有深远影响 B.学术领域派系斗争激烈 C.艺术的认可须假以时日 D.文艺复兴缺乏创新精神 22.美国历史学家罗伯兹说:“16世纪早期,一场深重的危机令西方基督教世界大为震动。它永久性地破坏了旧有的中世纪信仰统一,加快了王权的整合。”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 ) A.意大利新兴商业的发展 B.新航路促进基督教传播 C.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兴起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23.维多里诺是14—15世纪意大利的教育家。他奉行“身心发展并重”的教育理想,注重发展学生个性,重视骑马、剑术、跳舞、游泳等方面的能力培养。他还要求学生研读古罗马作品和基督教作品,视之为道德教育重要内容。这反映出( ) A.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 B.宗教制约着教育发展 C.教育摆脱了宗教束缚 D.文艺复兴尚未影响教育领域 24.马丁·路德反对罗马教廷,宣扬因信仰而得救。他倡导的改革运动得到农民、手工工匠、下层僧侣的支持,推动了宗教民族主义的发展。王公贵族为扩大自身政治权力,也纷纷建立其辖区官方教会。这主要说明宗教改革( ) A.使社会各阶层有了共同目标 B.扩大了世俗贵族权力 C.有利于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 25.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强调,“ 在国家之中,并没有任何根本法是不能予以废除的。即使是社会公约也不例外;因为如果全体公民集合起来一致同意破坏这个公约的话,那么我们就不能怀疑这个公约之被破坏乃是非常合法的”。对该观点判断错误的是( ) A.实际体现了“社会契约”思想 B.即将引起社会秩序的混乱 C.阐述了“不断革命”的合理性 D.有可能导致多数人的暴政 26.与中国明末清初产生的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相比,欧洲启蒙思想的突出特征包括( ) ①代表早期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 ②从法律角度证明社会变革的合理性 ③否定和反对君主专制 ④强调人的独立思考和自主精神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7.孟德斯鸠在《波斯人信札》中讲述了一个“穴居人”的故事:在那里,人们“以正义待人”,财产“永远混在一起”,人们相亲相爱,过着幸福的田园生活。这说明孟德斯鸠( ) A.主张回归自然 B.反对教会特权 C.追求社会平等 D.倡导权力制约 28.《全球通史》中说道:“这些哲人使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旧制度受到毁灭性的批判的猛击。更重要的是,他们发展起一系列革命的原则,打算通过这些原则实现大规模的社会改革。”据此可知,启蒙运动( ) A. 成为欧洲革命的根源 B. 使封建制度趋向灭亡 C. 加速了欧洲社会转型 D. 使欧洲掀起改革浪潮 29.1919年11月,伦敦《泰晤士报》上某篇文章的标题“科学革命、新时空论、牛顿引力论的颠覆”极为醒目。该报道的主题可能是( ) A.爱因斯坦与相对论 B.普朗克与量子论 C.达尔文与进化论 D.瓦特与万能蒸汽机 30.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缈的梦境等“非凡” 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普赛女郎,等等。这些文学作品的风格特点是:( ) A.想象丰富,寄情人道感化 B.深刻剖析,批判社会现实 C.荒诞怪异,渲染精神创伤 D.典型刻画,讴歌劳工大众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3小题,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 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为 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 —《论语》 材料二:孔子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 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 “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他说:“天下之乱治,不在一姓之兴亡,而 在万民之忧乐”,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皇帝的“一家之法”,从而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 史论认为,黄氏之说,根本上不脱儒家思想老路,却将儒家政治、社会观推演为——更具民本精神之 制度化蓝图……若以为其所论仍与“现代”不侔而定其为无新见,则失于以“现代”事物为绝对尺度。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历代封建统治者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地位的原因。 (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老路”,哪些又 体现了“新见”。(6分) 32.(14分)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的策源地在意大利,宗教改革的故乡在德国,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绝非偶然,它们显然是由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 ——摘自董小燕《西方文明:精神与制度的变迁》 材料二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阿尔贝蒂认为,财富的日益增长是家庭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应当修建和装饰自己的房子,拥有珍贵的书籍和健壮的马匹。加尔文认为基督教学说必须适应经济生活的需要,每一个基督徒都可以通过自己在现世的勤奋劳作与成功来证明自己是上帝的“选民”。启蒙运动时期,法国有学者认为,经济也存在一套自然法则,那就是供给与需求。当政府对经济行为干预最小之时,这些法则运行得最好。 ——摘编自裔昭印主编《世界文化史》(增订版)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各自深刻而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分别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的基本观点及其共同精神。 33.(12分)材料一面对鸦片战争以来“数千年未有之强敌”和“数千年未有之变局”,中国的士大夫阶层和知识分子提出了不同的应对方案。出现了“以不变应万变”“万变不离其宗”“全变则强,小变仍亡”的三种变易观,由此中国近代思想界出现了激烈的思想论战。 ——摘自刘喜庆《读〈中国近代思潮与文化〉有感》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三种变易观。 淇滨高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第二次周考 高二历史试卷答案 1-5 BCBDB 6-10 CDCAC 11-15 BDDAB 16-20 CBCBC 21-25 ACADB 26-30 ACCAD 31.(1)观点:主张维护周“礼”,即贵贱有序的等级观念(2分);提倡“仁”主张以德治国(2分) (2) 原因: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稳定社会;有利于缓和矛盾;有利于维护统一(4分) (3) “不脱离儒家思想老路”:以民为本(民本思想、民贵君轻)(2分);不主张推翻君主,保留君主制(2分);“新见”:反对君主专制(或限制君权)(2分) 32.答案:历史条件:意大利最早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古典文化遗存丰厚;德意志处于四分五裂的状态,罗马教廷的精神控制与经济掠夺;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程度较高,典型的君主专制激发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抗。(6分) 基本观点:鼓励追求财富;主张宗教适应现世生活,提倡个人奋斗;反对政府干预经济。(6分) 共同精神:人文主义。(2分) 33.答案:自鸦片战争开始,随着西方对华侵略的加剧,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和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为此,中国社会各阶层提出了不同的主张。“以不变应万变”——地主阶级顽固派盲目排外,反对西学和变革,不利于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4分) “万变不离其宗”——地主阶级洋务派倡导“中体西用”,通过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维护清朝专制统治,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但未实现富国强兵。(4分) “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全面变法,走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建立君主立宪制,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4分) 总之,这三种变易观是近代中国在西方文明冲击下的反应,有利于思想解放。 解析:结合“以不变应万变”和“万变不离其宗”,根据所学洋务运动相关知识可知:清政府内部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存在着分歧,分为两派,即顽固派和洋务派,分别概括二者的主张即可。“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句话出自维新派,体现了资产阶级维新派倡导全面变法的主张,概括维新派的主要主张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