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南安市国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

南安市国光中学2019—2020学年上学期期中考 高二年历史科试卷 ‎ 一、选择题(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战国时期,墨家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    B. 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   C. 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    D. 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 ‎2、顾准认为“如果着重于‘僭主’一词的篡夺者或僭窃者的意义,那么,我国战国时代分晋的三家韩、魏、赵是僭主,取代姜齐的田成子是僭主,崛起于草莽的刘邦也是僭主。”“文武周公的道统,从殷商‘法统’的观念看,又何尝不是僭主?”然而,中国有“僭主”之实,为何没有“僭主”之名呢。这反映了古代中国( )‎ ‎  A. 篡夺政权被视为大逆不道    B. 实力成为君权合法的重要条件   C. 古代天命观思想深入人心    D. 国家大一统成为历史发展趋势 ‎3、《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治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追矣;无君子,则法虽具,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  A. 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 法律应当由进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  C. 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 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4、庄子说:“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也。”这反映出庄子( )   A.肯定人的主观力量    B .以辩证法看待自然 ‎  C.豁达超脱的人生观      D.对现实政治的批判 ‎5、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  A. 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B. 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C. 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 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6、《春秋繁露》载:“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该材料(  )‎ ‎  A. 体现了道家“无为”的治国理念   B. 体现了儒学的民本思想   C. 强调了孔孟儒学的“仁爱”思想   D. 反映了中国古代人伦观念 ‎7、朱熹曾借用佛教月印万川说来解释自己的观点:一个月亮高挂夜空,人间的江河湖泊中却可以看到无数的月亮,无数的月亮终归于一个月亮。朱熹想要解释的观点是(  )‎ ‎  A. 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B. 理先气后 ‎  C. 三纲五常即是天理      D. 格物致知 ‎8、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该思想意在(  )‎ ‎  A. 宣扬“知行合一”  B. 否定孔子思想   C. 反对“格物致知”  D. 强调主体意识 ‎9、汉武帝“独尊儒术”、李贽批判孔子、康有为尊孔子为改革先师、袁世凯“尊孔复古 ‎”、新文化运动中“打倒孔家店”、“文革”中的“批林批孔”、当前的“孔子热”,既是一定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孔子的命运。以下各项中,能够用来解释孔子“命运”的比较科学的观点是(   )‎ ‎  A.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B.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C. “历史就是过去的人和事”    D. “历史就是昨天与今天永无休止的对话”‎ ‎10、朱熹曾解释过“存灭理,灭人欲”论:“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明代李贽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由此可见,李贽的批判主要忽视了(  )‎ ‎  A. 时代背景的复杂性  B. 思想内容的辩证性   C. 历史发展的曲折性  D. 人物评价的特殊性 ‎11、“汉末魏晋六朝是中国政治上最混乱、社会上最苦痛的时代,然而却是精神上极自由、极解放、最富于智慧、最浓于热情的一个时代,因此,也就是最富有艺术精神的时代。”下列文化艺术成就彰显了这一时代解放特征的是( )‎ A. 文人多画山水寄托分裂动荡之痛    ‎ B. 戏曲象征虚拟表意的传统开始形成 C. 书法尚韵重在表现自我追求风骨    ‎ D. 小说着眼民风世情反纲常之道而倡 ‎12、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是(  )‎ ‎  A. 风俗画和文人画   B. 话本和小说   C. 汉赋和唐诗   D. 元曲和京戏 ‎13、下列各选项中,中外名著创作于同一世纪的是( )‎ ‎  A. 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与洛克《政府论》‎ ‎  B. 王祯《农书》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  C. 曹雪芹《红楼梦》与薄伽丘《十日谈》‎ ‎  D. 关汉卿《窦娥冤》与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14、许仙与白蛇的故事,最早见于唐人小说《白蛇记》.经宋话本的发展,到明末时,不仅内容与唐宋传奇有本质的差异(由神怪故事变为反对封建礼教、追求婚恋自由的故事),而且主人公身份也由仕宦子弟,一变而为“生药铺主管”了。这种变化可以反映出(  )‎ ‎  A. 封建制度日益衰落    B. 社会风气渐趋败坏   C. 市民价值观念变化    D. 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15.凸面镜早在唐代就作为小儿玩物出现于长安街市,而西方人在13世纪末制成了眼镜。明 朝时眼镜传入中国并很快流行,但人们除了用来读四书五经外,对其本身研究仍毫无进展。‎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科技(  )‎ ‎   A.对西方科技发明有影响    B.曾经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 ‎   C.满足于初级的实际应用    D.发展步伐落后于西方国家 ‎1‎ ‎6.古希腊悲剧认为所有的苦难都是来源于神的安排。面对这些苦难,古希腊悲剧中人物都用一种高贵的方式去承担和行动,从不陷入消极的无助的悲叹之中。这说明古希腊(  )‎ ‎ A.戏剧推动了民主进程   B.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 ‎ C.城邦和公民走向堕落    D.摆脱神对城邦的影响 ‎17.马克思在评价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时说:“他打破了对权威的信仰,是因为他树立了信仰的权威。他把僧侣(神职人员)变成了俗人,是因为他把俗人变成了僧侣。”据此判断以下关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评述,错误的是(  )  A.打破了罗马天主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   B.把信仰本身树立为权威,只要虔诚信仰,灵魂即可得救  C.试图清除宗教对个人生活的影响 ‎ D.他的宗教改革改变了过去人们通过神职人员与上帝沟通的惯例,开始同上帝直接对话 ‎18.1761年法国新教徒卡拉斯之子上吊自杀,狂热的警察和民众臆断“卡拉斯欲阻止儿子改信天主教”实施了谋杀,卡拉斯被判有罪,折磨至死。深感震惊的伏尔泰亲自调查事件和搜集证据,撰写并出版了《卡斯拉先生之死的原始文件》,震动欧洲,三年后该案平反。该事件(  )‎ A.导致了法国宗教改革         B.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觉醒 C.传播了平等法治理念         D.瓦解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 ‎19.18世纪的欧洲,随着识字人群的扩大和人们读书热情的高涨,私人和公共的借阅图书 馆遍布各主要城市。各种书刊的需求量也大幅增加,出现了一些资本雄厚的大出版商,小印 刷所则更为普遍。这些状况(  )‎ A.标志着人文精神的滥觞        B.推动了文艺复兴的转型 C.有助于启蒙运动的深入        D.促进了近代科学的兴起 ‎20.恩格斯说:“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这一说法的主要依据是(  )‎ ‎ A.法国民主共和制度的确立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并影响世界 ‎ C.法国率先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     D.法国成为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 ‎21.卢梭在《民约论》中说:“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大脑使各个部分运动起来。大脑可能陷于麻痹,而人依然活着。一个人可以麻木不仁地活动;但是一旦心脏停止了它的机能,则任何动物马上就会死掉。”这一观点突出强调的是(   )   A. 议会至上,以法治国       B. 立法权是国家的心脏   C.行政权是国家的大脑       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22.中秋时节是钱塘潮的最佳观赏期,潮起潮落,美丽壮观。苏东坡有千古名句“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下列哪位科学家的理论可用来解释钱塘潮的壮观景象(  )‎ ‎ A.伽利略      B.牛顿     C.普朗克     D.爱因斯坦 ‎23.屠格涅夫在评论法国文学时指出:“没有一个作家像俄国的果戈理和英国的萨克雷那样,敢于公开地向他们坦率地说出全部真实情况……只有少数作品的作者试图在其中向自己的同胞指 出他们的劣根性。”材料中“少数作品”包括(   )   A.《西风颂》          B.《人间喜剧》  C.《战争与和平》           D.《毕加索白画像》‎ ‎24.19世纪初,随着社会的变革,在现实的感染下,贝多芬后期的作品,更多的描绘了自然美景与人的心灵,开始具有(   ) ‎ ‎  A.古典主义色彩             B.现实主义风格    ‎ ‎  C.浪漫主义色彩              D.现代主义格调 ‎25. 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二十年后,在 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 ‎  A.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  C.社会变革意识淡薄           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26. 近代中国人的观念不断更新:“师夷长技”更新了“华夏变夷”的观念,“维新变法”‎ 更新了“尊王法祖”的观念,民主、民权更新了“君权神授”的观念,理智、务实更新了 偏颇,尚虚的观念;男女平等更新了男尊女卑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 ‎ A.传统文化的渐趋衰落   B.民主宪政的艰苦探索 ‎ C.独立富强的不懈追求  D.人性束缚的逐渐解放 ‎27. 1906年康有为在《法国革命论》中认为,法国“欲以美国之政,施之法国,而不审国 势地形之迥异,终致大乱”。1907年寄生认为,法国大革命“祛虐政,均利权”,其功“显 赫可观”……故中国革命成功之后,即可放弃武力,不会造成社会的破坏。学者们对法国 大革命的不同评价说明(  )‎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评价  ‎ ‎  B.评价历史事件应注重使用比较的方法 ‎  C.历史事件的评价应置于特定的时空   ‎ ‎  D.对历史事件的评价取决于对后世的影响 ‎28. 1895年,严复在《原强》中阐述了“自由为体,民主为用”的思想。张之洞于1898年)发表《劝学篇》,把“中体西用”的思想发挥到了极致。晚清“体用之争”(  )‎ ‎  A.割裂了传统的中国文化         B.促进了人们思想的启蒙 ‎  C.都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         D.表明民主自由深入人心 ‎29. 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玩偶之家》这部剧主要讲 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 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 A.提倡民主与科学  B.提倡新道德 ‎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30. “女学生已经开始觉悟,抵制学校开设的列女传(修身课)……她们常常聚在一起,争得面红耳赤,后来由争论变成抗婚、逃婚,以实际行动反抗旧礼教,争取婚姻自由。”这则材料反映了(  )‎ ‎  A.近代学校广泛开展女权运动       B.维新启蒙思想开始传播 ‎  C.民主科学思想冲击封建礼教       D.自由平等思想深入人心 ‎31.(2018·太原模拟)1919年2月,保守复古的林纾对陈独秀、蔡元培诸人进行批判,捍卫文言文与孔孟之道,蔡元培回信辩驳。这一论战使得《新青年》声名大振,“最高印数达到一万五六千份”。这反映出当时(  )‎ ‎  A.救亡图存成为时代主题          B.文化平民化成为趋势 ‎  C.传统文化被新文化否定          D.追求新思想成为主流 ‎32. 1915年,陈独秀认识到:“要救中国,先要从思想革命开始,否则政治革命就只能是走形式,辛亥革命推翻皇帝却换上另一个独裁者就是例证。”这反映出(  )‎ ‎  A.辛亥革命没有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  B.陈独秀全盘否定辛亥革命 ‎  C.新文化运动将思想革命作为救国的根本 ‎  D.新文化运动从反对尊孔复古逆流开始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3题20分,34题16分,35题16分,共52分。)‎ ‎33、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王道之三纲,可求于天……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二 问:“小学、大学如何?”曰:“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小学者学其事;大学者,学其小学所学之事所以。“小学是直理会那事;大学是穷究那理因甚恁地。”‎ ‎——《朱子语类》‎ 材料三 ‎1663年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670年 顾炎武《日知录》‎ ‎1690年 洛克《政府论》‎ ‎1691年 王夫之《宋论》‎ ‎1734年 伏尔泰《哲学通信》‎ ‎1748年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概括材料一中董仲舒的主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汉代儒法两家地位的变化趋势(8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朱熹“小学”与“大学”的主要区别和其理学修养论的核心命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明理学兴起的思想文化背景。(6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上述思想家共同的思想内涵。有人认为明清之际的思想活跃局面“是中国版的启蒙运动”,也有人认为它只是“儒学思想的新发展”,请选择其中一种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6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不给分)‎ ‎3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从元杂剧以后,一直到20世纪20年代,戏剧一直是城市人民最主要的共同审美对象。这种情形在明代表现得非常充分。明代戏曲在元杂剧后取得了极大的繁荣。首先是种类繁多……其次是大作家、大作品和名演员不断涌现……第三是不断有创新……汤显祖是明代最伟大的剧作家,他的《牡丹亭》是一部“以情格理”的杰作。汤显祖最佩服的是晚明卓越的思想家李贽(卓吾)。李卓吾主张重视功利,提出“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对汤显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强调“情”字,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汤显祖《牡丹亭题词》说:“如丽娘者,乃可谓之有情人耳。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生而可以死,死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以情为指归、为人生的最高追求……是一种新文化的代表。‎ ‎——摘自黄建华、任丽青:《明代的城市文化》‎ 材料二 他(莎士比亚)剧本的背景都设在意大利、法国、苏格兰或者希腊,但是实质上这些故事发生的地方就是莎士比亚所了解的狭小世界,即伦敦、斯特拉特福以及二者之间的地区……他的很多重要剧本都隐含着这样的意义。詹姆斯一世的腐朽王朝在《安东尼和克莉奥佩特拉》中的埃及朝廷中得以用反讽的手法再现,《仲夏夜之梦》中的波特姆、彼得·奎斯和他们的同类都是英国的乡下人,而几乎不像雅典人……在《第十二夜》中,我发现马尔沃利就是讽刺版的本·琼森,《李尔王》中的埃德蒙就是莎士比亚心目中另一位对手一一克里斯托弗·马洛的最终版。【注:本·琼森和克里斯托弗·马洛都是莎士比亚以后不久英国著名的人文主义剧作家】‎ 自莎士比亚之后,伦敦涌现出了一大批诗人、剧作家和小说家……伦敦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也没能例外……如莎士比亚再现世界一样,狄更斯再现了伦敦。‎ ‎—摘自哈罗德·布鲁姆:《伦敦文学地图》序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戏剧繁荣的原因,并简要说明汤显祖戏剧的思想内涵。(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莎士比亚戏剧的历史背景和影响。(6分)‎ ‎(3)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16~17世纪中西方戏剧的共同特点。(2分)‎ ‎35、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近代史,上两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们提出并发展了人文主义。阅读下列材料: (16分)‎ 材料一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但它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18世纪的启蒙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 材料二  科学的人文主 义是在保持和光大旧人文主义优良传统的基础上,给它注入旧人文主义所匮乏的科学要素和科学精神。其新颖之处在于: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一;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是人的最高和长远的福祉。没有人文情愫关怀的唯科学主义是盲目的和莽撞的。     ‎ ‎                      一以上材料摘编自马龙闪《近现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完成下列要求:‎ (1) 据材料一,指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差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8分)‎ ‎ (2)据材料二,概括“科学的人文主义”的内容。(4分)‎ ‎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科学的人文主义”。(4分)‎ ‎   ‎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选择题,共32题,每题1.5分,共48分)‎ ‎1-5   DCCCB     6-10  DADAB  ‎ ‎11-15 CAACC     16-20 BCCCB ‎21-25 BBBCC     26-30 CABBC  ‎ ‎31-32 BC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33题20分,34题16分,35题16分,共52分。)‎ ‎33、【解析】第(1)问,应结合材料一概括董仲舒的主张,并说明儒家思想逐渐被确立了正统思想的发展趋势。第(2)问,根据“小学涵养此性;大学则所以实其理也”归纳“小学”与“大学”的区别,朱熹理学的核心命题是格物致知;从佛教、道教的发展,儒学地位受到削弱以及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两个角度来分析宋明理学兴起的文化背景。第(3)问,材料三反映思想家有明清之际的思想家、启蒙思想家,其共同思想内涵是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若选择“中国版的启蒙运动”,则从明末清初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的主张来回答;若选择儒学思想的新发展,则从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对儒学继承与发展,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的角度来回答。‎ ‎【答案】(1)主张:三纲;天人感应;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一统。‎ 趋势: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 ‎(2)区别:“小学”求知养性;“大学”穷理究因。(言之有理可给分,‎ 如“小学”强调让儿童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具体行事,懂得基本的伦理道德规范,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学到初步的文化知识技能;“大学”重在探究“事物之所以然”,为国家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命题: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背景:佛教、道教的发展,削弱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复兴运动的兴起。‎ ‎(3)内涵:批判君主专制;思想启蒙。‎ 观点一:中国版的启蒙运动:黄宗羲提出君臣平等,限制君权;顾炎武提出“众治”,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王夫之主张“循天下之公”。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冲击了儒学正统,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观点二:儒学思想的新发展:李贽主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黄宗羲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思想,发扬孟子的“民贵君轻”说;王夫之“六经责我开生面”,把中国传统哲学发展到顶峰。但是,这些思想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不具有近代“民权”意识,没有从根本上动摇儒学的统治地位。‎ ‎34、【答案】(1)原因:元代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基础;(2分)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2分)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化生活需求的增强。(2分) ‎ 内涵:突破封建伦理道德中的“义”和“理”对人性的压抑;引导人们追求功利和现世生活的自由与幸福,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启蒙意义。(2分) ‎ ‎(2)背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要求有一种适应英国资产阶级需要的新文化;(2分) 天主教神学压抑人性,文艺复兴运动对“人文主义”的推崇;(2分)‎ 影响:莎士比亚的戏剧,推动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对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2分) ‎ ‎(3)特点: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破原有文化对人性的压制;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生活,将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答出一点得2分)‎ ‎35、【解析】(1)第一小问由材料“人文主义作为对其所向往的人性的追求,摒弃了宗教教条,将价值取向由“神'转向“人”“缺乏‘科学’的基础,仍然无法摆脱“神'的羁绊”可知,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强调了人性但并未摆脱神学观;由材料“对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的鼓吹,在日后转化为一场旨在充分肯定人的根本价值、强调人的尊严的思想运动”“以对科学知识的张扬”可知,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和科学。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基础、阶级基础和自然科学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二者产生差异的原因。(2)由材料“明白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此作为安身立命的根基之- -”“对激进的唯意志论和极端的浪漫主义适当加以节制”“依靠科学自身的精神力量和科学衍生的物质力量,促进社会进步和人的自我完善”,“科学理应是而且必须是为人的和属于人的,为的人最高的和长远的福祉“概括即可。(3)属于开放性设问,结合材料并联系所学知识进行评析,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差异:文艺复兴,强调人性;未摆脱神学观。启蒙运动,强调理性;强调科学。原因: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自然科学的发展。(8分)‎ ‎(2)内容:树立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尊重自然规律和科学法则(反对享乐主义和过分强调人的作用);坚持科学的发展理念;提倡科学的人性化。(4分)‎ ‎(3)评析:消除了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对立;防止滥用科学;赋予科学主义以人文精神(情愫)。(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