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江苏省泰州二中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初考试历史试题
高二历史期初考试 2019.8.28 考试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 1.孔子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可也,三年有成.”孟子曰:“如欲乎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这反映当时的儒者 A. 适应社会转型之努力 B. 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C. 重构礼乐纲常的愿望 D. 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侧重体现的是孔子和孟子的社会责任感,并未涉及到社会转型,也未体现孔孟不受重用的愤懑之情,故AD错误。材料中孔子的大意是如果有人用我治理国家一年便可以搞出个样子,三年就一定会有成效。孟子大意是平治天下这样的大任,如今这世上除了我,还能有谁?这体现出作者的胸怀大志一心想要平治天下的伟大抱负,故选B。重构礼乐纲常是董仲舒提出的,为汉武帝所采用,故C错误。 【点睛】材料式选择题要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对材料的理解要注意几个原则:一是全面性,不要断章取义,也不能以偏代全,二是准确性,不要曲解材料的原意,对选项的理解要注意是否符合史实;是否与材料相关;是否体现材料的中心。 2. 孟子发扬孔子开创的儒学,主张涵养“浩然之气”,倡导“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对后世影响极大。孟子这些言论所强调的是 A. 努力完善个人品德 B. 坚持个人独特性格 C. 勇于突破礼制束缚 D. 敢于反抗专制暴政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孟子“浩然之气”、“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等思想体现的是对个人品德的要求,所以本题答案为A项。材料体现不出个人独特的性格,故B项错误;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反对礼教的束缚,主张反抗专制制度,故C项和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孟子 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这说明诸子学派 A. 具有较高政治热情 B. 共有相似的政治诉求 C. 主张对社会革故鼎新 D. 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中的“诸子百家政见各异,但其理论目标都在论证‘治道’”来看,各家都热衷于探讨治国理政的方法和策略,说明诸子学派具有较高的政治热情。故答案为A项。从材料中的“政见各异”来看,B项说法错误,排除;并非所有学派都主张“革故鼎新”,也有主张回到从前,排除C项;儒家高度重视社会伦理道德,并非各派都是如此,排除D项。 4.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 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D.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理心学,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王阳明“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王阳明的心学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事万物之理皆居于人心中,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也由人心论断,万物的存在状态皆由人心所反映,这与D项“我家建在众人聚居的繁华道,可从没有感觉到车马的喧闹”体现的意境一致,D项符合题意;A项是描写景色的,不符合题意;B项是回顾旧时经历的,不符合题意;C项是描写自然风光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 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D.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答案】D 【解析】 【详解】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致力于儒学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故D项正确。 6.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两者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希腊智者认为: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 清风吹动旗幡,一人说是风动,一人说是幡动。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 A. 强调知识的重要性 B. 强调人的道德修养 C. 强调人的主观感受 D. 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信息“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人上感觉”、“禅宗六祖慧能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而是两位心动。”可知,希腊智者与禅宗六祖慧能都强调人的主观感受,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人的内心感受,没有体现出知识的重要性、人的道德修养和尊严,故ABD三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 7. 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新”的含义是( ) A. 开始实事求是地说明事物内在原因和本质 B. 把哲学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上 C. 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D. 创立了逻辑学,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苏格拉底开创了希腊哲学的新方向,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他崇尚知识和自由探索的理性精神对后世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选C。 考点:苏格拉底 点评: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他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 ”的学问。他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 8.莎士比亚把新兴市民阶层的喜怒哀乐和他们的故事搬上舞台,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其作品在17世纪陆续传入德、法、意、俄和北欧诸国……形成全球范围的西方戏剧文化圈。这说明莎士比亚戏剧 A. 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 B. 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 C. 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 D. 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通过对人的尊严、价值和力量的热情讴歌,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价值观念”可知显然符合资本主义发展的实际需求,C选项符合题意。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入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A选项排除。材料未说明文艺复兴加强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B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折射出英国富强稳定的社会现实,D选项排除。 9.启蒙思想家们深信:启蒙必须依靠科学,科学能揭示“自然之光”,也能点燃“理性之光”,引导人们从黑暗走向光明。这说明 A.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B. 科学技术是走向理性的唯—条件 C. 自然科学推动理性发展 D.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了科技的进步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西方的启蒙运动,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启蒙运动追求的不是王权的平等,故排除A项;B项中“唯一条件”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排除;题目中未涉及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对科技进步的促进作用,故排除D项;由题目中的信息“科学……能点燃‘理性之光’”可知自然科学能推动理性发展。故选C。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0.他们面临着双重使命: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既要正视古典美德共同体一去不复返,又要展示现代社会是一个“全民嘉年华”的年代。“他们” A. 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 B. 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 C. 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D. 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 【答案】D 【解析】 材料“既要把人从禁欲主义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又要避免滑向纵欲主义;既要声张自我牟利的正当性,又要将社会引向公序良俗”反映了反对宗教禁欲主义,主张人文主义,同时强调人的理性,这属于启蒙运动的特点,启蒙运动开辟了否定权威的理性新时代,故D正确;古希腊时期已经开启了人文主义精神的先河,故A错误;文艺复兴恢复了被基督教泯灭的人性,故B错误;宗教改革打破了民众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C错误。故选D。 11.下列信息,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举贤良,铁业官营,《吊屈原赋》 ②密折,理藩院,粉彩瓷器 ③修直道,左右丞相,小篆 ④门下省,高转筒车,火药箭,《玄秘塔碑》 A. ②③④① B. ③①④② C. ③④①② D. ④②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西汉察举制“举贤良”,清朝形成密折制度,秦朝统一全国的字体是小篆,《玄秘塔碑》是唐朝柳公权的代表作品,按朝代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③①④②,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 12.文学可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楚辞、汉赋、唐诗 B. 楚辞、唐诗、宋词 C. 宋词、唐诗、楚辞 D. 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D 【解析】 唐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句式整齐,对仗工整,用韵规范;词,句子长短参差,便于抒发感情;曲则可雅可俗,更为生动活泼。“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很明显是唐诗,而且分是初唐诗人王勃的代表作;“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属于宋词,是李清照的代表作;而“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是马致远的曲作品《秋思》中的名句。故本题答案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3.西汉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描绘了一幅天下大治盛世景象:“于斯之时,天下大说,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上林赋》文学体裁特点是 A. 通俗易懂、豪放飘逸 B. 重章叠句、四言为主 C. 平实浅近、句式工整 D. 辞藻华丽、手法夸张 【答案】D 【解析】 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具有西汉赋的典型特征,即辞藻华丽、手法夸张,通过题干中的“向风而听,随流而化”、“卉然兴道而迁义,刑错而不用”、“德隆于三皇,而功羡于五帝”等信息可以看看出,故选D;ABC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4.文征明是明代“吴门画派”的杰出代表,诗文书画俱佳。下图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西苑诗十首》(局部),该作品 A. 隶书范式突出 B. 楷体特色毕现 C. 行书风格明显 D. 草书形韵兼备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隶书字形结构平衡对称,整齐安定,与题中作品不符,故A项错误;楷书笔画详备,字形方正,结构形体严整,与题中作品不符,故B项错误;行书兼有楷书和草书的长处,既工整清晰,又飞洒活泼,东晋王羲之、唐朝颜真卿、元朝赵孟頫、明朝文征明等人的行书,历来备受世人喜爱,故C项正确;草书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题中作品与此不符,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艺术成就·书法 15.2017年11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和夫人来华访问期间,观赏了《梨园春苗》《美猴王》《贵妃醉酒》三个精彩京剧剧目.下列有关“国粹”京剧的表述,正确的是 A. 同治年间徽班进京 B. 乾隆末年开始形成 C. 道光年间逐渐成熟 D. 民国初年走向世界 【答案】D 【解析】 【分析】 D选项说法正确,民国初年京剧逐渐走向世界。A选项错误,徽班进京发生在乾隆年间;B选项错误,京剧开始形成于道光年间;C选项错误,京剧逐渐走向成熟发生在同治、光绪年间; 【详解】 16.1919年5月29日,英国皇家学会科考队在几内亚湾普林西比岛拍摄的日蚀照片和随后的计算证实了如下观点:引力是因质量的存在而引起的时空连续场的弯曲。本次科考活动支持了 A. 经典力学 B. 相对论 C. 进化论 D. 量子论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广义相对论认为,物质存在的现实空间不是平坦的,而是弯曲的,空间结构取决于物质的质量及其分布情况,空间弯曲的程度体现为引力场强度,B选项符合题意。经典力学的体现是三大定律,与材料无关,A选项排除。进化论强调的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C选项排除。量子论属于微观物理学,D选项排除。 17.“这一发现成为二十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从那个时候起几乎完全决定了物理学的发展。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下列有关“这一发现”的表述,错误的是 A. 有助于解释光电效应 B. 推动了现代物理学的重大发展 C. 揭示了时空的本质属性 D. 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他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可知,这一发现指的是量子论。爱因斯坦根据量子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A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成为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B说法正确。相对论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并非量子论,C说法错误,但符合题意,故选C。量子论的发现弥补了经典力学在认识微观世界方面的不足,促进人们对微观世界的深入认识,故D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量子论能很好地解释原子结构、原子光谱的规律性、化学元素的性质、光的吸收与辐射,粒子的无限可分和信息携带等;量子论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取得革命性进步;量子论的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启发人类更多的发现和创造,促进了人们深入认识微观世界。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深刻揭示了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相对论和量子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18.在19世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 A. 商业繁盛的地区 B. 盛产煤炭的地区 C. 邻近河流的地区 D. 电力充足的地区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题干时间为“1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项符合题意。A项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无关,排除。B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考虑的因素,排除。C项是自然力限制下的选址考虑因素,与题意不符,排除。 考点: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发展 19.促使北宋科学家沈括“石油必大行于世”的预言付诸实践的重大发明是 A. 蒸汽机 B. 汽车 C. 内燃机 D. 飞机 【答案】C 【解析】 【详解】内燃机使用的燃料来自于石油,促使北宋科学家沈括“石油必大行于世”的预言付诸实践,故选C;蒸汽机的燃料是煤炭,与石油无关,排除A;汽车和飞机的主要动力依靠的是内燃机,它们出现在内燃机发明以后,故排除B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石油必大行于世”,联系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发明分析解答。 20. 有人把西方社会的历史归结为两个半苹果的历史。他们认为两个半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那半个成就了乔布斯,实际上是什么成就了乔布斯( ) A. 相对论 B. 量子力学 C. 自动化和控制论 D. 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他们认为两个半苹果改变了世界: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那半个成就了乔布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该公司是电脑和手机的生产商,因此选D。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从蒸汽机到互联网·互联网、乔布斯是苹果公司的创始人 21.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量代潮流的回答是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19世纪末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进程。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师夷长技以制夷”、“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思想分别是在19世纪40年代、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20年代,排除ABD三项。由材料关键信息“十九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以及题干“最符合时代潮流”要求,C项即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名师点睛】关于近代中国学习西方的历程,要注意把握到以下方面。A.把握到一个主题,即救亡图存。B.把握到三个阶段,即技术器物阶段(洋务运动)、制度阶段(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思想文化阶段(新文化运动)。C.把握到三个阶级及其流派,即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和激进派)和无产阶级等。 22.读下图,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反映出作者: A. 维护中国先进文明 B. 推崇民主共和制度 C. 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新文化运动,题眼是“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维护中国先进文明”,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推崇民主共和制度,故B项错误;漫画中被碾在车轮底下的人物是孔子,这体现出了否定传统儒家思想的观念,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全面学习西方,故D项错误。 23.在中国历史上,人们习惯以“夷”称呼西方国家。然而,徐继畲《瀛寰志略》(1848年)对西方各国的称谓是“外国”“英吉利”“葡萄牙”等,很少称“夷”。同治初年,清廷下旨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这反映了 A. 中国半殖民地社会形成 B. 天朝观念已被摒弃 C. 清朝政府接受国际惯例 D. 洋务运动成为共识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再以‘夷’称呼西方各国”可知,清朝的外交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开始接受国际惯例,从思想上开始平等对待其他国家,故C项正确。半殖民地社会是在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形成,故A项错误。天朝观念并没有完全被摒弃,用词太绝对,故B项错误。D项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4.1918年11月,李大钊在北京大学的一次演讲中说:“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这新纪元的世界改造,就是这样开始。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李大钊演讲的目的是 A. 弘扬民主与科学的精神 B. 推动中国思想界向苏俄学习 C. 颂扬五四运动取得胜利 D. 号召工人罢工响应学生运动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由题目中信息“1918年……资本主义就是这样失败,劳工主义就是这样战胜”可知这应为使社会主义理论成功变为现实的俄国十月革命。故本题应选B项。A是新文化运动早期的指导思想,排除;五四运动还没有爆发,排除C;D材料没有反映,排除。故选B。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的特点 2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条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下列符合此观点的思想有 ①师夷长技以制夷 ②中体西用 ③维新变法思想 ④民主共和思想 ⑤民主与科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⑤ D. ③④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可以采取排除法。首先我们要明确,材料中说的思想是民主思想,满足这一条件的只有③④⑤,故D正确;①②体现的仍旧是封建思想,所以本题可以直接选择D选项,其他三个选项都包含①②两项,故排除。 【详解】 二、非选择题 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刘彻首先公布了帝制意识形态的立场。其宗旨经过综合,则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他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二 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材料三 董仲舒认为,“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他进一步继承儒家思想,提出“塞兼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材料四 黄宗羲继承了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利用《左传》中提出的民为“神之主”和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命题,指出君主是“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的大害。 (1)依据材料一,析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2)据材料二,指出朱熹思想的核心是什么?提出了怎样的认识论? (3)董仲舒和黄宗羲都继承并发展了先秦儒家思想。从材料三、四来看,他们分别继承了哪些不同的内容?他们的发展又有何不同? 【答案】(1)作用: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构成了官僚集团的行为规范;地位:自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核心:“存天理,灭人欲”。认识论:“格物致知” (3)继承:董仲舒主要继承了先秦儒家的“仁政”思想,而黄宗羲主要继承了民贵君轻思想。发展:董仲舒主张“天人感应”“君权神授”;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是天下之大害。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规范官员行为等角度概括。其地位可根据汉代儒学发展的基本情况概括得出,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2)根据材料信息得出“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的核心思想。据“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说明朱熹的认识论。 (3)根据材料从“仁政”和民本思想上分析董仲舒和黄宗羲继承的内容。根据所学并联系其思想特点,结合二者所处的时代特征进行概括发展的不同之处。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从路德说出了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这句话以后,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 ——H·海涅《德国宗教和哲学的历史》 材料二 路德认为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在国家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德意志的牧师、僧侣应享有自己的宗教权利。 ——邢来顺、李富森《马丁·路德民族思想的研究》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路德关于个人信仰的基本主张。分析“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所产生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路德的思想,从内容上看主要涉及哪两对关系?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思想的政治影响。 【答案】(1)主张: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因信称义。 影响: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任答两点) (2)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 影响: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任答两点) 【解析】 【分析】 【详解】 (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历史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人们必须用《圣经》本身或用理性的论据来反驳他的教义”结合所学可知路德的主张是个人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因信称义。影响要从马丁·路德宗教改革的角度分析。“人类的理性才被授予解释《圣经》的权利”, 宗教改革使人获得了信仰的自主权;“而且这理性在一切宗教领域中才被认为是最高裁判者”,材料否定了天主教会的权威。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发展了人文主义精神。(2)根据材料“教权所辖范围仅涉及灵魂,不应涉及金钱、土地以及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预国家事务”、“ 德意志的宗教不能是罗马的臣属”可知路德的思想主要涉及关系:教权与王权(教会与国家)的关系:;罗马教廷与德意志教会的关系。影响要结合所学知识,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促使政教分离;有利于民族教会的建立;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 28.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人……造纸的知识随着阿拉伯人传入欧洲,1340年在意大利的法布里亚诺建立了第一个造纸的作坊。……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标志着我们心目中所谓书籍的开端。 ——【德】利普斯《事物的起源》 材料二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 ——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 材料三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说:“中国在3世纪到13世纪之间保持了一个西方所望尘莫及的科学知识水平。”但是他也指出:“欧洲16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够在亚洲产生与其相似的现代科学。” (1)根据材料一、二,谈谈四大发明是如何推动欧洲文明的发展的。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导致中国在16世纪后科技发展出现上述状况的主要历史原因有哪些? 【答案】(1)影响: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原因: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形态在封建社会晚期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解析】 【详解】(1)影响:根据“这就为‘知识普及’口号打开道路”得出造纸术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和传播;根据“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得出火药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创造了条件;根据“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得出指南针促进了地理大发现和世界市场的形成;根据“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得出印刷术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2)原因:根据所学回答明清时期我国科技落后的原因即可,可从封建制度衰落、自然经济形态不利于科技的发展、八股取士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中西文化的交流等方面分析总结。 2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达尔文的时代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正是走出蒙昧,提倡科学的前一阶段,在思想和理性上,为达尔文创立自然选择进化论提供了思想依据。而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引发了他关于物种进化的思考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摘自互动百科《达尔文进化论》 材料二 正如牛顿因为发现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而统治17世纪的科学那样,达尔文因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而统治了19世纪的科学。(达尔文的学说)在某些方面,特别是在教士中间,却存在着激烈的反对意见。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达尔文否定了神造世界说。正如以往哥白尼的天文学体系废除了地球在宇宙的中心地位一样,达尔文主义似乎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赫胥黎《天演论》)以达尔文主义的科学性和说服力,给了当时中国人以发聩振聋的启蒙影响和难以忘怀的深刻印象,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的重要的精神食粮,煽起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走上革命道路。 ——李泽厚《论严复》 (1)根据材料一,归纳达尔文进化论产生的条件。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牛顿发现的“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具体指什么?达尔文“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主要体现在他出版的哪一科学巨著中? (3)结合材料二、三,概括说明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产生的影响。 【答案】(1)条件: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依据;现代科学理性思维的建立和发展;达尔文青年时的远游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实据(或达尔文的个人努力)。 (2)定律: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著作:《物种起源》。 (3)影响: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神造世界说,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或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或猛烈地冲击了当时支配思想领域的神学观念,解放了人们的思想。)给当时中国人以启蒙影响,激起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或中国爱国知识分子把达尔文生物进化理论当作改造社会的利器,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解析】 【详解】(1)条件:根据“在文艺复兴以及思想启蒙之后”得出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提供了思想依据;根据“现代科学的理性思维已经建立起来”得出现代科学理性思维的建立和发展;根据“青年时的远游,则为他积累了大量的实据”得出达尔文青年时的远游实践,积累了大量的实据(或达尔文的个人努力)。 (2)定律:结合所学可知,牛顿发现的“支配宇宙中的物体的定律”指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著作: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现支配人类本身进化的规律”。 (3)影响:根据“达尔文否定了神造世界说”“达尔文主义似乎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得出生物进化论否定了神造世界说,废黜了人类在地球历史上的中心地位。根据“立即作了当时正涌现的新型知识分子和革命派的重要的精神食粮,煽起他们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得出给当时中国人以启蒙影响,激起国人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 30.100年前创办《新青年》杂志,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刊物之一,教育、引导了整整一代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下“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求些少之新鲜活泼者,以慰吾人窒息之绝望,亦杳不可得。循斯现象,于人身则必死,于社会则必亡。”……“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二 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我有手足,自谋温饱;我有口舌,自陈好恶;我有心思,自崇所信;绝不认他人之越俎,亦不应主我而奴他人;盖自认为独立自主之人格以上,一切操行,一切权利,一切信仰,唯有听命各自固有之智能,断无盲从隶属他人之理。 ——陈独秀《敬告青年》 材料三 《新青年》创刊以后,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几乎所有的西学门类以及各种各样的主义、思潮、学说等,都先后传入中国。……可以说,《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又对中国文化进一步走向开放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新青年》的创刊以及由此兴起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历史进程。……《新青年》创刊对中国文化从一元走向多元的另一重大贡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从而使人们从儒家思想的禁锢中解放了出来,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 ——郑大华、王余辉《循着中国近代文化走向回望〈新青年〉》 (1)据材料一,指出其为什么以“青年”为刊物的名号?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所说“解放”的内涵。结合所学知识,新文化运动通过哪些措施来实现这种“解放”的?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新青年》创刊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对近代中国产生社会影响。 【答案】(1)原因: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内涵:人格自由,个性独立。措施: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解析】 【详解】(1)原因:根据“充塞社会之空气,无往而非陈腐朽败焉”“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得出当时中国社会积腐太深,唯有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 (2)内涵:根据“解放云者,脱离夫奴隶之羁绊,以完其自主自由之人格之谓也”得出人格自由,个性独立。措施:结合所学回答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即可,即提倡民主与科学,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3)影响:根据“《新青年》的创刊既是中国文化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必然产物”得出近代中国文化由封闭走向开放;根据“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颠覆了其延续两千余年的独尊地位与话语霸权”得出颠覆了儒家思想的独尊地位;根据“促进了多元思想格局的出现”得出推动了多元文化和思想格局的出现。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