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邯郸市鸡泽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孔子说:“设计巧妙的房屋堂奥和台阶都很分明,排列坐席都分上下,乘车要分左右,走路要分先后,站立讲究次序,这都是古代就有的道理。从前的圣王和诸侯,都要分辨贵贱、长幼、亲疏、男女、内外的界限,不能相互逾越”这说明孔子提倡 A. 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 克已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 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已 D. 忠孝有道,人际关系要和谐 ‎【答案】B ‎【解析】‎ 由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体现了他“礼”的思想。孔子崇尚周礼,即西周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范,他提倡的“克己复礼”实际上是维护西周的等级秩序。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故答案为B。题目中未涉及孔子“仁”的思想,排除AC;题干没有体现“忠孝”观念,排除D。‎ ‎2. 韩非认为“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慧,当今争于气力”。其主张体现了( )‎ A. 进步史观 B. 天命史观 C. 循环史观 D. 英雄史观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材料中韩非对于三个历史阶段进行了评述,认为上古讲求道德,中世讲求智慧,现实讲求气力。这种观点表现出人们对历史认知的发展,也是生产力水平提高的反应。因此选择进步史观。‎ ‎【考点定位】从周王朝到秦帝国的崛起·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3.董仲舒认为:“(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董仲舒意在强调 A. “天人合一”思想 B. “弃恶从善”思想 C. “天人感应”思想 D. “君权神授”思想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人)性比于禾……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可以判断出董仲舒将“人性本善”与“君权神授”相结合,故D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天人关系,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弃恶从善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天人感应的信息,排除C。‎ ‎4.汉初提倡“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黄老学说,“开关梁,驰山泽之禁”,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实行盐铁官营等措施,国家强化统制经济的力度,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对材料主旨理解最正确的是 A. 汉代长期奉行黄老无为学说 B. 汉武帝时民间经济无自由度 C. 汉代官方统治思想不断调整 D. 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汉初的经济政策。西汉主要是在初期实行黄老无为学说,并没有长期奉行,故排除A项;汉武帝时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而不是无自由度,故排除B项;汉代的官方统治思想是儒学思想,并未不断调整,故排除C项;汉初奉行黄老无为,经济上较为开放,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民间经济自由度弱化,所以说经济自由度与政府政策相关,故选D。‎ ‎5.朱熹曰:“颜子高明,不过闻一知十,亦是大段聪明了。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有人尝说,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如某正不敢如此说,须是逐旋做将去。不成只用穷究一个,其他更不用管,便都理会得。岂有此理!”朱熹强调的是 A. 知行并重的关系 B. 只格一物便通万理 C. 认识的渐进性 D. 穷理的目的在于至极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朱熹是南宋理学的集大成者,主张“格物致知”。材料中朱熹反对“学问只用穷究一个大处,则其他皆通”的说法,认为“学问却有渐,无急迫之理”,强调认识的渐进性,故B项错误、C项正确;A是王阳明的观点;D项材料不能体现。‎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 ‎6.王阳明强调“以吾心之是非为是非”,圣人之道不是高深莫测,而是简易直接的,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材料说明了王阳明 A. 猛烈抨击了圣人之道 B. 认识到知行的辩证关系 C. 强调致良知知行合一 D. 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材料“圣人之道……是简易直接,愚夫愚妇只要在日常行为的‘事上磨练’,同样可以成为圣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王阳明主张人人皆有良知,知行合一即可领悟圣人之道,故C正确;王阳明并没有抨击圣人之道,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知行的辩证关系,故B排除;理学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王阳明属于心学,故D排除。‎ ‎7.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下列各项,“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是 A.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 “出而为帝王师,处而为天下万世师”‎ C.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D.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答案】D ‎【解析】‎ 黄宗羲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反对君主专制制度,体现了民主思想。根据材料中的“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故答案为D项。A项是李贽的观点,即反“三纲五常”,强调人应该有的合理欲求,排除;B项意思是出仕则当帝王的老师,不出仕则(潜心研究学问)为天下人做万世师表,与题干意思不符,排除;C项为王阳明提出的心学思想,排除。‎ ‎8.明清之际,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衡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苏州 黄宗羲等人訾议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扬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林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 传统四民结构松动 B. 文化政策相对宽松 C. 江南成为文化中心 D. 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明末清初的思想活跃和商品经济发展。民间社团的兴起不能代表传统四民结构的松动,故排除A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社会思想僵化,文化政策不能实现相对宽松,故排除B项;虽然这些有影响理的民间社团主要设立于南方,但无法说明江南成为文化中心,故排除C项。根据对这些社团的描述可以看出,这些社团都主张实利和实学,说明经世致用思潮的兴起,故选D。‎ ‎【点睛】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等提出。他们认为学习、征引古人的文章和行事,应以治事、救世为急务,反对当时的伪理学家不切实际的空虚之学,对后人影响很大。‎ ‎9.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指出:“儒家思想基本上是重理性的,(它)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对这句话中的“理性”的理解最贴切的是 A. 儒家思想始终排斥佛教道教思想 B. 儒家崇尚理性而讲求民主民权 C. 儒家重视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 D. 儒家关注人事人伦而敬远鬼神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反对任何迷信以至超自然的宗教”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它的社会伦理思想,其关注的重点在于“人”而不是神,这种封建伦理观是封建统治阶级治理社会的思想核心。所以这里的“理性”指的是儒家思想反对任何迷信即远离鬼神,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说法错误,宋明理学就是儒家吸收佛道的突出表现;B选项错误,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不讲求民主民权;C选项错误,儒家重视的是人与人类社会,而不是自然科学和自然规律。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0.西方学者曾这样描述某项发明:“最先为中国的巫师所知,他们用一个按北头七星的形状、用磁铁矿做成的勺子,放在一个光滑的铜天盘上指示北极。”该项发明是 A. 印刷术 B. 造纸术 C. 司南 D. 火药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司南是中国古代辨别方向用的一种仪器,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对物体磁性认识的发明。据《古矿录》记载最早出现于战国时期的河北磁山一带。用天然磁铁矿石琢成一个杓形的东西,放在一个光滑的盘上,盘上刻着方位,利用磁铁指南的作用,可以辨别方向,是现在所用指南针的始祖。现比喻行事的准则;正确的指导。所以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四大发明·指南针 ‎11.中国画注重写意传神,追求“得意忘形”,或者说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并不拘泥于客观景物和人物的逼真摹写。这种特点可概括为 A. 天人合一 B. 情景合一 C. 诗画合一 D. 知行合一 ‎【答案】B ‎【解析】‎ 材料的意思是将景物和人物的描写与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相结合,体现了情景合一的艺术特点,故本题选B。天人合一是董仲舒的思想,与材料所强调的写意传神艺术手法是不相符的,故可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到画中有诗的情形,故可排除C;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思想,不是中国绘画的艺术手法,故可排除D。‎ ‎12.明清小说中出现了大量的道德化人物形象,如《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仁”、诸葛亮的“忠”、和关羽的“义”,《水浒传》中武松等人的“忠”、“义”。此类小说 A. 折射出当时的社会价值观 B. 旨在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C. 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 D. 抑制了民主思想的传播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三国演义》和《水浒传》所强调的“忠义”正式当时社会所倡导的,也就是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因此本题选择A选项。C选项错误,从材料中无法看出这类小说缺乏反封建礼教的精神;B选项错误,“忠义”是中国传统美德之一,这类“忠义”人物的出现并不能代表宣扬宋明理学;D选项错在材料与民主思想无关,与民主思想对立的是专制思想。‎ ‎13.洋务运动时期,两广总督的张树声曾写道:“西人立国,自有本末……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此其体也。大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据材料可知当时 A. “中体西用”得到所有人的认同 B. 有人对“中体西用”式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怀疑 C. “中体西用”已经被否定 D. 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的“此其体也、此其用也”等字眼意在强调 “中体”而”西用”是不可能的,即有人对“中体西用”式的学习方式提出了怀疑,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中体西用”并未得到所有人的认同,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只是怀疑“中体西用”但未明确表述已经否定“中体西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洋务运动时期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尚未成为人们的共识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14.“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转而探索民主社会在中国为什么屡屡失败。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没有一种能赋予民主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心理基础,是不可能真正建设和组织起‘西洋式的社会’的。”由此推断,材料中“他们”‎ A. 提倡民主科学 B. 坚持“中体西用”‎ C. 主张维新变法 D. 宣传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他们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他们确信没有多数国民的民主觉悟”可知,材料中的“他们”主张学习西方思想,改造国民,这是新文化运动的主题,选项A正确;选项B是洋务派的主张,排除;选项C强调更改制度,与材料中“不再热衷于讨论民主政治与君主专制的孰是孰非”不符,排除;材料中的“他们”依然主张建立西洋式的社会,可见其属于资产阶级,并非主张宣扬马克思主义,排除D。‎ ‎15.现代新儒家梁漱溟讲到:“有人以五四而来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此论表明梁漱溟 A. 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 B. 反击当时历史虚无主义思潮 C. 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 D. 其思想与“中体西用”大致相当 ‎【答案】C ‎【解析】‎ 根据“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表明梁漱溟所要复兴的是儒家的人生态度与价值取向,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C正确;材料“其实这新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怎能算得中国的文艺复兴”表明梁漱溟认为新文化运动只是西洋化在中国的兴起,新文化运动是中国的文艺复兴的说法不妥,不能表明他顽强抵制西方新思想的传播,排除A;材料与“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无关,排除B;材料反映梁漱溟主张在传统文化基础上建设新文化,没有涉及“西用”,排除D。‎ ‎16.据下表,近代史上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突出贡献是 阶级 派别 实践活动 贡献 民族资产阶级 维新派 百日维新 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 革命派 辛亥革命 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 激进派 新文化运动 传播民主与科学 A. 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B. 掀起救亡图存的政治文化运动 C. 以民主共和制取代君主立宪制 D. 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 ‎【答案】D ‎【解析】‎ 维新派主张设议院、开国会、君主立宪,革命派推翻君主专制,建立中华民国,颁布临时约法,激进派传播民主与科学,推动了中国政治近代化的历程,故D正确;A、B不是最突出贡献;C不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共同点,排除。‎ ‎17. 陈独秀说:“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人们把不言神怪的孔子打入冷宫,把建立礼教的孔子尊为万世师表。” 上述引文旨在 A. 强调科学与民主是人类社会进步之动力 B. 全面肯定孔子非宗教迷信的科学态度 C. 说明孔子之道是反民主的封建伦理纲常 D. 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进步思想,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题目中未涉及民主与科学对社会进步的促进作用,故排除A项;B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故排除;C项的表述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故排除;由题目中的信息“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孔子的礼教,是反民主的”可知陈独秀反对把孔子与民主和科学完全对立起来,故选D。‎ 考点:新文化运动 ‎18.为实现中华民族独立与富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艰难的探索。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 ①组人物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 B. ②组人物学习西方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政治学说 C. ③组人物由向西方学习转变为向苏俄学习 D. ④组人物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李鸿章和曾国藩兴办了洋务运动的,推动中国近代化发展;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批人物,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故①组错误,符合设问,选A。梁启超和孙中山是近代资产阶级的代表,主张学习西方民主思想,建立民主政治,②组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B。李大钊和陈独秀主张学习西方民主与科学,十月革命后,主张学习马克思主义,③组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C。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④组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19.毛泽东曾指出:“新三民主义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的三民主义。没有三大政策,或三大政策缺一,在新时期,就都是伪三民主义,或半三民主义。”下列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新三民主义是三大政策的代名词 B. 新三民主义是反帝反封建的纲领 C. 新三民主义蕴含了三大政策的精神 D. 新三民主义有局限性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题干涉及的是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A不对,两者不能完全等同起来。BD不对,没有体现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的关系;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关系,这种关系包含了以下两层含义:一是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策的精神。如果不联俄就不会反帝,不联共就不会反封建,不扶助农工革命就会失败。所以,离开了“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就将不复存在。二是三大政策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因此C符合题意。‎ 考点: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点评: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解答此类题目,主要从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等方面进行把握,通过对历史概念的定量、定性分析,正确地界定历史概念。同时要能识破题目的“陷阱”,仔细辨识有关词语的含义,鉴别其正误。‎ ‎【详解】‎ ‎20. “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 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 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 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 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答案】B ‎【解析】‎ 本题属于材料分析型的选择题,反映了,就是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注意歌谣的关键词,革命、剪掉辫子、独立,A选项革命的主要目的是追求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不可能是简单的移风易俗,选项A显然不正确;C选项民族区域自治无从体现,排除C;反对帝国主义,歌谣无从体现,排除D;歌谣讲的民族要剪掉辫子,要革命,是民族主义深入民众的体现,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三民主义、辛亥革命 ‎21. 下面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著作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 ‎②《新民主主义论》‎ ‎③《论十大关系》 ‎ ‎④《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 ①②③④ B. ①④②③‎ C. ②①③④ D. ①③④②‎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毛泽东思想形成过程。依据所学,①发表于1925年12月;②出现于抗日战争时期的1940年1月;③出现于建国后的1956年4月;④撰写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1930年1月。故先后顺序是①④②③。所以选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历程 ‎22.某部历史著作写道:“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在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C. 《新民主主义论》‎ D.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毛泽东是一个杰出的共产党领袖,国共合作关系破裂后,他无视莫斯科第三国际,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的这个马克思主义原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上述思想突出体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主张工农武装割据,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的相关知识。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中,有着丰富的内容: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关于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等等。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23.‎ 中共十八大文件:“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科学发展观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材料反映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共同点是 A. 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B. 中国向何处发展 C. 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 D. 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题眼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解决民主主义革命道路问题,邓小平理论主要解决中国向何处发展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解决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故A、B、C三项均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共同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体现出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特征,故D项正确。‎ ‎24. 1992年邓小平讲“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其背景是 A. “文革”刚刚结束,“左”倾思想仍然占统治地位 B.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 C. 面对复杂的国内外形势,改革进入关键时期 D. 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内容判断,这是1992年邓小平南巡发表的“南方谈话”。A、B的时间是20世纪70年代末;D中共十四大召开于“南方谈话”发表之后;均可排除。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的改革进入关键时期,邓小平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南巡并发表“南方谈话”,故选C。‎ 考点:南方谈话。‎ 点评:1992年初,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巡讲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提出了新思路,有了新突破,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解析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孔子 材料二 仲舒复对曰:“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以”。对既毕,天子以仲舒为江都相。‎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至论天下之理……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 材料四 夫生一人,自有一人之用,不待取给孔子而后足也,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 ‎——李贽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孔子与董仲舒思想主张,指出两种主张最终是否被统治者采纳并分析原因。‎ ‎(2)根据材料三、四分析朱熹与李贽观点有何不同?说明了什么问题?‎ ‎【答案】(1)孔子主张以德治民,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孔子的主张在当时诸候争霸连年战乱的背景下不可能实现,因而没有人采纳董仲舒主张;由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这一主张被采纳。‎ ‎(2)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应该遵循伦理道德,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维护孔子的权威地位;李贽提出不以孔子的言论为衡量是非的标准,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说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 ‎【解析】‎ ‎【详解】‎ ‎(1)孔子主张依据材料一“为政以德”可知是以德治民,依据材料二“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现思想上的“大一统”;原因:孔子的主张依据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回答。董仲舒的原因依据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从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回答。‎ ‎(2)朱熹的思想依据材料三“不可移易,唯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可知朱熹坚持儒家学说,认为儒家思想不可改变;李贽的思想依据材料四“若必待取足于孔子,则千古以前无孔子,终不得为人乎”的信息从挑战孔子的权威地位回答。说明依据材料和所学从儒家思想受到了怀疑和挑战,统治地位开始动摇回答。‎ ‎26.鸦片战争后,先进的中国人审视西方的角度不同,由此产生不同的救国思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鸦片战争之前,所谓国计民生,以赋税、盐政、漕运、河工为大端,议论风生,多以此诸项为中心。成书于1826年(清道光六年)的《皇朝经世文编》虽然出自魏源之手,而所列荦荦大端皆未出旧轨。但鸦片战争后,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他所以能做维新运动的领导者,造成一时的大风潮,也是因为他对于六经做了一番维新革命的工作。‎ ‎——李剑农《近代中国史》‎ 材料三 1916年2月,陈独秀在《吾人最后之觉悟》一文中指出,中国必须抛弃延(沿)袭数千年的“官僚的专制的个人政治”,实行“自由的自治的国民政治”。而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思想界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政治思想的特点及其成因。‎ ‎(3)材料三体现了何种思想主张?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是如何看世界的?‎ ‎【答案】(1)变化:外洋事务开始渗人国计民生。‎ 主要原因:鸦片战争中国战败,清政府被迫打开国门;鸦片战争期间萌发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2)特点: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 成因:儒家六经是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 ‎(3)思想主张:思想革命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 时代背景: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兴起。‎ 看世界:林则徐、魏源等人从英国的坚船利炮中认识到西方科技的先进,主张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走君主立宪之路;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激进派主张学习西方的民主和科学。‎ ‎【解析】‎ ‎【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一“夷务日渐渗入国计民生,成为经世之学的大题目”可知外洋事务开始渗人国计民生。主要原因:依据所学从鸦片战争中国战败以及新思想萌发回答。‎ ‎(2)特点:依据材料二“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康有为的政治思想,也是由六经里面抽绎出来的”的信息可知将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成因:依据材料二“中国政治向来是奉圣经为准衡的,故六经就是中国的宪法”可知儒家六经是封建统治者所推崇的思想,并结合所学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以及民族资产阶级具有妥协性和软弱性等回答。‎ ‎(3)思想主张:依据材料三“这又有赖于全国人民在政治上的真正觉悟”的信息可知思想革命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条件。时代背景:依据材料和所学从袁世凯复辟帝制以及新文化运动兴起回答。看世界:依据所学从林则徐、魏源新思想萌发、维新派的主张以及新文化运动等回答。‎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已经发现了,中国不能再走西方的老路。所以他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如《论语》中“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这句话,它就包含了均富、以民为本的思想。孙中山先生吸收了传统文化中的这种以民为本的思想,也处处体现在三民主义中,如民族、民权、民生都是以民为本。而且,孙中山先生考虑新建国家,名称叫作民国,这里还是以民为本。‎ ‎——摘编自黄明同《三民主义中的民本思想来源于传统文化》‎ 材料二 ‎ ‎ 进入新世纪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转型以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实现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如: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处理好改革“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的关系,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等言论均体现了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话语转向。‎ ‎——摘编自王永贵《文化自信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创新》‎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民本”思想的来源,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代主流意识形态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依据。‎ ‎【答案】(1)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 影响: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2)依据: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进一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的需要;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吸收了全世界最新的思想理念、知识,又结合了中国传统的东西”的信息可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和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影响:依据材料和所学从继承发展了优秀传统文化、调动人民革命的积极性以及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回答。‎ ‎(2)依据:依据材料二“以回归日常生活世界、实现美好生活为价值旨归”“着眼于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价值话语”的信息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传统民本思想的影响、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以及深化改革开放的必然要求等回答。‎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图表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读上述示意图,概括提取其中一项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提示:概括提取其中任何一项历史信息均可,说明时要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信息:儒家思想源远流长。‎ 说明:儒家很多思想观点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不断调整自己;儒家思想垄断了教育和考试,有利于儒学延续和发展;儒家思想关注民生推行仁政,广大人民群众在某种程度上也可接受;儒家思想春秋产生、战国壮大、汉代官方化、宋明时期哲理化,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说明:以上答案仅为示例,学生无论提取出何种相关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均可)‎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儒家思想发展演变的理解,可以从儒家思想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兼收并蓄与时俱进、儒家思想发展演变历程、儒家思想的影响等角度提取信息。学生无论从何种角度提取信息都必须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诸子百家;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明理学的背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