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六讲近代中国经济与生活(课件)(共43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六讲近代中国经济与生活(课件)(共43张PPT)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课程标准 】 1.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2) 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主要史实 , 探讨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3) 探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 ,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 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 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 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3)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 , 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考纲要求和解读 】 1. 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1) 晚清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一直是高考的重要内容 , 属于高频考点。本课内重要考查点有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及影响 ,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 洋务运动的兴起、对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作用等。 (2) 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与中国民主革命进程息息相关 , 认识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曲折发展、日益枯萎四个发展阶段的基本史实 , 以及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重要概念 : 实业救国、官僚资本 ; 理解民族资本主义四个不同发展阶段的产生原因 , 理解三座大山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三大政治障碍 ; 探究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及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2.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新课标改革中增加的内容 , 是近代化中社会生活部分 , 在高考试题中偶尔出现 ,2014 年以此为载体考查了关税 , 但在主观题考查常作为答题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复习迎考中要把握好鸦片战争前后、辛亥革命前后、新中国成立前后、改革开放前后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1.(2018· 江苏卷文综历史 ,6) 江南制造总局是个十足的封建衙门。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 , 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有些洋匠不懂技术 , 招摇撞骗 , 因造不出火药 , 竟称“中国天气异于外国 , 与造此药不宜”。这表明 , 洋务企业 ( ) A. 管理体系逐步完善 B. 过度依赖西方技术 C. 逐渐成为外资企业 D. 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信息“管理者是以督办为首的一群大大小小的官吏 。 他们对军器制造一窍不通”说明洋务企业管理极为不完善 , 故 A 错误 ; “ 一切生产技术大权都操纵于洋人手中”说明洋务企业过度依赖西方 技术 , 故 B 正确 ; 洋务企业是中国人采用机器生产经营的近代企业 , 故 C 错 ; “ 有些洋匠不懂技术”不代表“所雇洋匠皆为外行” , 故 D 错。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2.(2017· 新课标 Ⅰ 卷文综历史 ,29)1904 年 , 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 1883 人 , 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 直隶亦有 172 人 , 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 , 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    ) A. 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 B. 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度存在差异 C.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 D.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 答案 】   A 【 解析 】  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留日学生占多数 , 结合所学知识 , 这与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较早开放通商口岸有关 , 经济文化水平较高 , 有利于接受外来文化 , 故 A 项正确 ; 辛亥革命作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潮 , 开始于 1911 年 , 时间不符 , 排除 B; 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 排除 C; 长江流域是英国的势力范围 , 但题干中反映的是是长江流域的留日学生较多 , 因此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 , 也不足以解释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原因 , 排除 D 。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3.(2017· 新课标 Ⅲ 卷文综历史 ,28)1897 年 , 有人指出 :“ 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 , 皆属皮毛 , 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 , 忽大为变动 , 如邮政、银行、铁路 , 直见施行 , 今天津亦有小轮 , 风气之开 , 人力诚难阻隔也。 ” 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 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 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 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 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 答案 】   D 【 解析 】  通过材料时间为 1897 年上判断可知正确答案为 D,1895 年 《 马关条约 》 签订后清政府为赔偿日本 , 所以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项是在洋务运动期间 , 此时洋务运动已经失败。 C 项与史实不符合 , 甲午战争后列强侵华开始以资本输出为主 , 商品输出为辅。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4.(2017· 江苏卷单科历史 ,11) 据统计 ,1948 年外国在华投资总额约 31.97 亿美元 , 其中美国 14.10 亿美元 , 占总量 44.10%, 英国 11.15 亿美元 , 占总量 34.88%, 其他国家 6.72 亿美元 , 占总量 21.02% 。由此可见 (    ) A. 英国的国际地位正在迅速地提高 B. 日本在投资总额中占有相当比例 C. 外国资本已完全掌控中国的经济命脉 D. 美国在外国对华投资中处于优势地位 【 答案 】   D 【 解析 】  解放战争时期 , 美国利用支持国民党打内战机会 , 与国民党签订 《 中美友好航海条约 》 , 材料中 “ 美国 , 占总量 44.10%” 说明美国此时在华投资处于优势地位 , 故 D 项正确。英国投资比例难以说明国际地位上升 , 故 A 项错误 ; 日本此时属于战败国 , 材料中没有体现日本投资信息 , 故 B 项错误 ;C 项中完全掌控说法绝对。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5.(2017· 北京卷文综历史 ,15) 猜谜语是民众喜闻乐见的娱乐形式。右图所列谜语出现于晚晴 , 其内容 (    ) A. 折射出民众接触的西方文化元素趋于多样 B. 表明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仅停留在器物层面 C. 反映了中国古典文化受到广大民众的冷落 D. 可佐证全盘西化观念盛行于大众日常生活 谜面 谜底 生涯在镜中 照相处 海军 浜 成汤国旗 商标 为他人作寄书邮 达尔文 唐顺宗传位太子 立宪 【 答案 】   A 【 解析 】  结合表格信息 , 谜底的 “ 照相处 ” 说明受到了西方器物的影响 ,“ 浜 ” 受到了西方军事的影响 ,“ 商标 ” 受到了西方经济的影响 ,“ 达尔文 ” 受到了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 立宪 ” 说明受到了西方政治的影响 ,A 最全面。 B 说法不全面。 C 说法不符合表格。 D 说法夸大了西方文化的影响。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6.(2017· 新课标 Ⅱ 卷文综历史 ,29)1913 年 , 《 申报 》 登载的 “ 艾罗补脑汁 ” 广告称 :“ 欲图一国之进步 , 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 , 思想日新 , 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 , 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 ” 由于广告成功 , 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 A. 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 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 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 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答案 】   B 【 解析 】  广告成功 , 说明抓住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 , 号召 “ 思想日新 ”“ 谋卫生 ” , 追求国家进步 , 反映出当时追求新思想已成为社会时尚。故答案为 B 项。 1913 年新文化运动尚未开始 , 从时间上可排除 A;C 项结论不符合史实 ,“ 成为国民共识 ” 说法绝对 , 排除 ; 材料所述只是个案 , 不能说明广告成为推动文明的工具 , 排除 D 项。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一、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1. 原因 : 鸦片战争以后 , 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势力的入侵 , 西方工业文明冲击中国传统手工业 ; 受到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 , 逐渐兴起洋务运动与民族工业 , 也冲击中国小农经济。 2. 表现 :(1) 使中国家庭“纺”与“织” ,“ 织”与“耕”分离。 (2) 中国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 3. 影响 :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 大量失业的手工业者涌入城市 , 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自然经济的解体使农民纷纷破产 ,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商品市场等 , 促使近代企业的产生。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洋务运动 1. 背景 :19 世纪 60 年代 , 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局面 ( 外 : 列强侵略 ; 内 : 太平天国等人民反抗运动 ) 。 2. 目的 :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 , 维护清朝封建统治 ( 根本 ) 。 / 直接目的 : 镇压人民革命。 3. 时期 :19 世纪 60-90 年代 4. 口号 :“ 师夷长技以自强”“师夷长技以求富” ( 中体西用 ) 5. 代表人物 : 中央是奕 ; 地方是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6. 活动 : (1)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 , 兴办军事工业 ( 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 ) 。性质 : 封建官办企业。 (2) 后期以“求富”为旗号 , 兴办民用工业 ( 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 。性质 :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 ( 形式大多为官督商办、官商合办 ) 。 (3) 筹划海防 , 创办北洋、南洋、福建三支近代海军。 (4) 创办新式学堂 ( 京师同文馆等 , 教授“格致”之学 , 培养近代化人才。开启中国近代教育先河 ), 选派留学生。 7. 失败标志 :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 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 : ① 只学技术而不彻底变革封建制度 , 这是根本原因 ; ② 洋务派缺乏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 ; ③ 顽固派仇视一切洋务 , 百般阻挠和破坏 ; ④ 西方列强并不希望中国富强 , 他们并不会让中国掌握真正的先进技术。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8. 影响 : (1) 引进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近代科学技术 ,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 (2) 在客观上既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 又对外国经济势力扩张起了一定抵制作用。 (3) 对本国封建经济的瓦解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洋务运动的领导人没有认识到西方制度的先进 , 最终未能实现自强的目的。增加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 开近代教育的先河。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三、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曲折发展 1. 产生 (1) 时间 :19 世纪七十年代前后 (2) 分布地区 : 东南沿海地区 (3) 代表企业 : 发昌机器厂、继昌隆缫丝厂、贻来牟机器磨坊。 (4) 产生原因 : 鸦片战争后传统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 为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 ; 受外商企业和洋务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 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投资于近代企业。 (5) 特点 :①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本较少 , 规模较小 , 以轻工业为主。 ②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和通商口岸 , 分布地域极不均衡。 ③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受封建主义、外国资本主义和洋务企业的压制而艰难曲折。 ④民族工业与外国资本、洋务企业既有矛盾又有依赖关系。 (6) 影响 :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 , 使中国社会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例题 】 1.(2016· 新课标全国卷 Ⅰ,28)19 世纪中期以后 , 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 , 火柴、洋布等用品 “ 虽穷乡僻壤 , 求之于市 , 必有所供 ” 。这种情况表明 (    )   A. 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 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C. 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 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 答案 】   C 【 解析 】  鸦片战争后 , 中国市场上的日常洋货已经充斥到 “ 穷乡僻壤 ” , 说明民众的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紧密 , 故选 C 项。题干材料并没有涉及 “ 关税主权 ” , 排除 A 项 ; 在近代 , 自然经济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 排除 B 项 ; 中国市场主动开放并非在 19 世纪中期以后 , 应该开始于 19 世纪末清政府自开商埠 , 排除 D 项。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2017· 新课标 Ⅱ 卷文综历史 ,28)1879 年以前 , 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 “ 派拨各省 , 并不索取原价分文 ” ;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 , 采取 “ 协造 ” 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应了 (    ) A. 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 协造 ” 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 军用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 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中的 “ 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 ” , 改变了 “ 不索取原价分文 ” 的做法 , 是为了缓解洋务企业的经费压力。故答案为 B 项。材料所述 “ 协造 ” 方式只是由用船一方拨付造船所用材料费 , 并非由用船一方参与造船过程 , 排除 A; 材料所述并非表明所造船只作为商品进入市场 , 排除 C;D 材料不能反映 , 排除 。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2017· 新课标 Ⅰ 卷文综历史 ,28) 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 , 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 , 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 , 每吨税金达 1 两以上 , 比洋煤进口税多 20 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这一举措 ( ) A. 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 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 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 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 答案 】 A 【 解析 】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 1 钱 , 说明有利于减轻 开平煤矿的负担 , 降低成本 , 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 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 , 排除 B; 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 , 不完成反帝反封的任务 , 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 排除 C; 仅凭减少开平矿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 , 排除 D; 故 A 项正确。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1) 原因 : ① 甲午中日战争以后 , 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 ,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 , 也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 ② 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 , 解决财政危机 , 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2) 表现 : 民族资本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 商办企业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 , 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 影响 : ① 经济结构的变动导致阶级结构和阶级关系的变动 , 为民主革命的发展奠定了新的阶级基础 ; ② 由于新的经济因素和新的阶级力量的发展 , 加速了封建生产关系和政治制度的瓦解和崩溃。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一 ) 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1912—1919 年 ) 1. 原因 : ① 辛亥革命的影响 ( 一方面扫除障碍、一方面奖励发展实业 ); ②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 ; ③“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和推动 ; ④ 一战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春天”的出现是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 而外部条件是“春天”出现的主要原因。 ) 2. 表现 : ① 开办工厂和投资数额增长迅速。 ②轻工业发展显著 ;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③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实业家 : 张謇、周学熙、荣宗敬、荣德生。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 短暂”的原因 :① 一战结束后 ,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 ; ② 受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排挤、压制。 4. 发展的特点 :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 ①主要在轻工业方面发展 , 重工业极为薄弱 , 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②与外国资本相比 , 力量十分薄弱。 ③与本国封建经济相比 , 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 5. 影响 : ① 促使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队伍壮大 , 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 , 反对军阀统治 , 这种要求反映在思想文化上 , 就是要求打破封建束缚 , 新文化运动应运而生。 ②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 , 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 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 提供了阶级基础。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二 )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1.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1927—1936 年 ) 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原因 :① 国民政府推行新的经济政策 ( 如 : 改订新约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 ② 全国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表现 : 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 出现了新兴工业部门 ; 制碱业较发达 , 出口朝鲜、日本。 2. 抗战时期民族工业遭到沉重打击 在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厂矿 , 或被日本灭毁 , 或被日军以“委托经营”“军管理”“租赁”等形式吞并。 在国统区 , 国民政府出于抗战的需要 , 实施战时体制 , 强化经济的全面统制 , 加强工业垄断和商业专卖 , 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和民族资本的萎缩。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 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1) 萎缩原因 : ① 美国利用政治、经济特权 , 加紧侵略中国。 ②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 , 挤压民族企业。 ③国民政府不断增加苛捐杂税 , 滥发纸币 , 导致通货膨胀 , 造成原料昂贵 , 产品滞销。 (2) 萎缩状况 :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 , 纷纷倒闭。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 例题 】 1.(2016· 江苏单科 ,11)1938 年 1 月 , 国民政府为管理全国经济事务 , 将实业部改组为经济部 , 其职权范围包括了战时主要生产领域和商业领域 , 下属机构众多。经济部的设立 ( ) A. 适应了战争持久化的需要 B. 标志着工作重心转向经济领域 C. 提高了后方百姓生活水平 D. 导致抗战时期行政效率的低下 【 答案 】 A 【 解析 】 由时间“ 1938 年”和“经济部的‘职权范围’”可知 , 经济部的设立有利于为抗战提供持久的物质保障 , 故 A 项表述正确 ; 题干未涉及国民政府工作重心的转移 , 排除 B 项 ;C 项表述过于夸大经济部的作用 , 排除 ; 题目中未涉及国民政府行政效率的变化 , 排除 D 项。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2.(2015· 天津文综 ·5) 天津开埠后 , 直隶顺德府 ( 今河北邢台 ) 农民开始在农闲时结伙赴陕甘蒙等地贩运皮毛 , 冬去春回。到 20 世纪初 , 收购的皮毛除大量转运到天津供出口外 , 部分生皮在顺德加工成皮袄、皮褥等向国内销售。在皮毛运销和加工业带动下 , 从事非农业生产的人越来越多。这一现象主要表明 ( ) A. 中国内地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B. 近代天津是北方重要港口城市 C. 外国资本主义全面冲击中国传统经济 D.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 答案 】 A 【 解析 】 由材料内容可知 , 中国内地的农村经济市场化程度提高 ,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已经受到冲击 , 故 A 项正确 ; 天津是北方重要的港口城市 , 但是不是本题的主旨所在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不能体现出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传统经济的“全面”冲击 , 故 C 项错误 ; 中国农村的自然经济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经开始解体 , 故 D 项错误。 知识清单一 :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3.(2016· 新课标全国卷 Ⅱ,30) 抗战胜利后 ,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 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 , 商民在抗战之后 , 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 即便有人承购 , 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 , 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 , 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 ” 。这反映了此时期 (    ) A. 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 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 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 答案 】   D 【 解析 】  抗战胜利后 , 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 , 并不是为了促进民族 工业发展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主要针对的是所接收之敌伪纱厂 , 而不是对整个轻纺工业的统制 , 故 B 项错误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已出现困境 , 并不是抗战胜利后才开始出现衰落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表明由国民政府合并的日伪纺织企业 , 事实上仍需政府予以维持 , 说明南京国民政府在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 体现了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 故 D 项正确。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 (1) 受西方国家侵略的影响 ( 鸦片战争后 , 西方的生活习俗和思想不断传播 ) 。 (2) 受政府政策的影响。 (3) 历次重大社会运动的推动 ( 如维新变法期间宣传放足 ; 辛亥革命发生后政府强制剪掉辫子 ; 新文化运动宣传妇女解放等 ) 。 (4) 近代社会经济的发展 ( 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等 ) 。 (5) 新思想的传播 ( 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和先进的中国人主动吸收西方文明 ) 。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 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过程。 (2) 发展不均衡 , 在通商口岸和大城市的人们社会生活近代化进程明显 , 农村和内地变化不大。 (3) 中国近代生活变化受西方舶来文明影响深刻 , 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化色彩。 (4) 变化过程中既有碰撞又有交融 , 体现新旧并存的局面 , 但近代化趋势越来越明显。且始终保持着民族特色。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中国近代社会变化的表现 (1) 衣 : 长袍马褂和西装并存 ; 体现中西合璧 : 中山装、旗袍。 (2) 食 : 西餐。但受物产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 饮食变化缓慢。 (3) 住 : 西式建筑在通商口岸出现 ( 租界尤为集中 ); 中国传统建筑之一 : 四合院。体现中西合璧的建筑 : 里弄。 (4) 社会习俗的变化 ①废除陋习 : 不缠足运动 ; 剪辫子 ( 辛亥革命 ) 。 ②日常礼仪 : 辛亥革命后 , 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 , 并废除跪拜等旧俗而代之以握手、鞠躬等礼仪 , 体现了平等思想。 ③婚姻 : 新式婚俗主要出现在大城市 , 农村和西部地区几乎没有变化。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5) 交通和通讯的变化 ①轮船 : 近代航运业开端 :1872 年洋务派创办的轮船招商局成立。 ②铁路 : 第一条自建铁路 : 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 ;1909 年建成通车的京张铁路 ( 詹天佑 ) 是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 ③航空 :1909 年冯如制成了中国第一架飞机 , 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 1920 年中国首条航线北京 —— 天津航线开通 , 中国民航业拉开序幕。 ④通讯 : 中国第一条电话线 :1877 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 (6) 报刊 :1872 年创刊的 《 申报 》 在中国近代影响巨大。 (7) 电影 :19 世纪末传入中国。 《 定军山 》 是第一部自拍影片 (1905 年 ) 。 《 难夫难妻 》(1913 年 ) 是第一部故事片。 (8) 广播电视 : 中国的广播出现在 20 世纪 20 年代 ( 收音机 ) 。 1958 年 , 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 标志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9) 互联网 :1994 年 , 中国正式接入互联网。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例题 】 1.(2018 · 江苏卷单科历史 ,7) 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 , 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 下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 《 海上第一名园 》, 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 A. 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 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 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 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 答案 】 D 【 解析 】 《 海上第一名园 》 明显是写实的风俗画 , 不是以形求神的文人画 , 故 A 错 ; 清末追求时尚还未成为国民共识 , 故 B 错 ; 由图中的路灯和电线可知 , 此时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 此是最新的交通工具是汽车 , 而年画中并没有 , 故 C 错 ; 年画中张园建筑风格偏向西化 , 与传统风格合为一体 , 反映了市民阶层的生活场景 , 有马车、人力车、马褂、路灯、电线等 , 这反映出当时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 故 D 正确。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2.(2017· 新课标 Ⅲ 卷文综历史 ,29)20 世纪 30 年代 , 上海市政府组织举办集体婚礼。仪式上 , 喜字纱灯引导 , 乐队演奏钢琴曲 , 新郎着蓝袍黑褂 , 新娘穿粉色旗袍 , 头披白纱 , 手持鲜花 , 婚礼场面整齐宏大。这反映了当时上海 ( ) A. 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B. 中西习俗融合成为时尚 C. 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D. 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 答案 】 B 【 解析 】 材料反映了 30 年代上海的婚礼仪式 , 不能得出民众实现了婚姻自主 , 故 A 项错误 ;“ 喜字纱灯”“蓝袍黑褂”是中国婚俗 ,“ 演奏钢琴曲”“头披白纱 , 手持鲜花”是西方婚礼仪式 , 说明当时的婚礼仪式具有中西习俗融合的特征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只是讲述婚礼的形式和规模 , 不能说明门当户对观念已颠覆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的集体婚礼虽由政府组织举办 , 但不能说明是由政府主导社会习俗演变 , 故 D 项错误。 知识清单二 :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3. ( 2017 · 江苏卷单科历史 , 7 )《 万国公报 》 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 , 如下表 :     时间 主题     1880 — 1889 年 1890 — 1899 年 1900 — 1907 年 禁缠足 ( 篇 ) 3 11 17 兴女学 ( 篇 )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 ( 篇 )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    ) A.《 万国公报 》 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 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 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 随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 答案 】   D 【 解析 】  表格中对于 “ 禁缠足、兴女学一级介绍外国妇女 ” 的文章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不断呈现上升趋势 , 说明妇女问题引起了知识分子的关注 , 故 D 项正确。 《 万国公报 》 是外国人创办 , 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 《 昭文新报 》, 故 A 项错误 ;B 项中言论自由的说法绝对 ; 材料中没有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的信息 , 故 C 项错误。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历史地位和影响其发展的因素 1. 民族资本主义在近代史上的历史地位 (1) 从经济上看 , 民族资本主义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 , 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 从政治上看 , 它导致了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力量的发展 , 为维新变法和民主革命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 , 也导致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 (3) 从思想上看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 不断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 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 (4) 从发展趋势上看 ,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 , 规模小 , 技术力量薄弱 , 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 地区分布不合理 , 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 , 难以独立发展。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2. 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 (1) 有利因素 :①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② 清末至民国政府鼓励兴办实业 ;③ 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④ 实业家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2) 不利因素 :① 先天不足 ( 缺乏资本、人才、技术、市场和思想观念的准备 );②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 , 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 , 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③ 后天畸形 : 轻工业发展较快 , 重工业发展缓慢 ;④ 近代中国政局长期动荡。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二、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和历史影响 1.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发生变化的原因 : 从根本上说 , 这是西方的工业文明首先对近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造成严重冲击 , 然后中国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的变化共同影响社会生活各领域的结果。具体来讲 , 是西方先进的科技与西方列强对于中国近代政府的强大影响以及西方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合力影响的结果。 2.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历史影响 政治上 : 有利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进行 , 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经济上 : 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 推动了工业化进程。 思想文化上 : 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 , 革除弊病 , 既保留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 又日趋顺应了时代的发展。 总之 , 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从整体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 具有积极意义。 1.(2016· 江苏单科 ,9) 下表是 1894~1914 年英、日等国占中国对外贸易总值的百分比。 对表中数据解读正确的是 ( ) A.《 马关条约 》 签订后日本加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 对英贸易比重降低表明英国国际地位的明显下降 C. 这一阶段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商品倾销为主 D. 对其他国家贸易比重变化折射出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年份 英国 日本 其他国家 1894 69.49 6.26 24.25 1990 62.99 11.20 25.81 1905 55.71 14.04 30.25 1910 50.89 16.14 32.97 1914 48.31 20.39 31.30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答案】 A 【 解析 】 根据表格信息 ,1894~1914 年日本对中国的贸易数字呈上升趋势 , 这体现了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的加剧 , 故 A 项正确 ; 此时 , 英国仍然是世界强国 , 在中国的外贸总值中占比虽降低但仍远远高于其他国家 , 故 B 项错误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 , 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 故 C 项错误 ; 晚清中国国际地位比较低下 , 故 D 项错误。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2.(2015· 新课标全国 Ⅱ 卷文综 ,28) 奕力倡洋务 , 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 , 被称为“鬼子六” ; 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 ; 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 A. 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 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 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 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答案】 A 【 解析 】 材料反映的是当时的国人对倡导洋务或与洋务有关的人和事件持轻视反对态度 , 体现出传统观念对外来事物的排斥 , 故 A 项正确 ; 倡导洋务和出使国外不是崇洋媚外的行为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没有体现洋务运动只学器物 , 不学制度而受到批判 , 故 C 项错误 ; 国人抵制洋务不是因受外国侵略而产生的爱国情感 , 而是对外来文明的抵触 , 故 D 项错误。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3.(2016· 江苏单科 ,10)1921 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 :“ 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 , 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 ( 流行的男式发型 ), 实属有伤风俗 , 应予以禁止 , 以挽颓风 …… 如敢固违 , 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答案】 C 【 解析 】 材料描述的仅是个别现象 , 并不是妇女的普遍选择 , 故 A 项错误 ; 男女平等思想在近代并没有深入人心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信息 “实属有伤风俗 , 应予以禁止”体现了政府的态度是限制该行为 , 说明当时女性的新潮行为冲击了传统习俗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并没有体现法治精神 , 故 D 项错误。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4. 下图是近代中国民族火柴厂的两枚火花 , 中国民族火柴业兴起于清末 , 发展于民国。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夹缝中 , 中国民族火柴业顽强成长 , 这两枚火花告诉我们 , 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动力是 ( ) A. 政府的大力支持 B.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 辛亥革命的有力推动 D. 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 答案 】 D 【 解析 】 由材料以及火柴盒上的“光亚”“兴民”等字样可知 , 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是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5. 史学家傅斯年认为 ,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 , 材料之外“一点也不越过去说”。下表显示了四川学者吴虞 1918 年在成都和 1923 年在北京时的消费情况。根据傅斯年的观点 , 此表可以证明 ( ) A. 当时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 B. 近代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 C.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有所变化 D. 当时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过少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以数据表格的形式考查对中国近代生活的变迁和史学研究方法的理解与运用。由图表中“衣食住宿”“书籍教育”“娱乐享受”等数据比较可知 , 吴虞到北京后消费结构发生了变化。同时结合傅斯年的理论 , 由吴虞一个人的资料不能说明北京的城市化水平比成都高、中国东西部商业发展不平衡、成都的享受型消费场所少。故选 C 。 类别 成都( % ) 北京( % ) 衣食住宿 68 23 书籍教育 23 32 娱乐享受 9 4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