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64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课件(64张)

专题六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2 - 高考命题 规律 “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 属于命题的一般性区域 , 考题数量不是太多。选择题对 “ 从 ‘ 师夷长技 ’ 到维新思想 ” 考查较多 ,“ 新文化运动 ” 和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在近两年的试卷中出现了考题。综合性非选择题出现的几率也较低。从考查能力上看 , 重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叙述以及获取、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 - 3 - - 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从 “ 师夷长技 ” 到维新思想   1 .(2019 全国 Ⅱ ·28)1898 年 , 一份英文报纸报道 : 光绪皇帝已经遇害 ,“ 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 , 一到适当的时候 , 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 ” 。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 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 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 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 - 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戊戌变法。题干材料来源于 1898 年的一份英文报纸的报道 , 其报道的内容并不符合事实 , 但可以反映出报道者的一种主观态度 , 即把慈禧太后看作是改革的破坏者 , 这实际上是一种同情、赞同改革的心态 , 故 D 项正确 ;A 项不符合史实 , 故可排除 ; 题干材料只是主观报道了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的关系 , 并没有涉及清政府对外国人的态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材料是西方媒体的报道 , 不能反映西方国家政府的信息 , 故 C 项错误。 - 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8 全国 Ⅲ ·28)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 ,“ 煞费苦心 ” 地将二者联系起来 , 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    ) A.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传播 “ 中体西用 ” 思想 D.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 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维新思想。题干中强调严复将生物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 , 结合所学知识 , 可知严复通过翻译《天演论》来宣传不变法就要亡国的道理 , 故 D 项正确。严复翻译的《天演论》重在将进化论应用于人类社会 , 并没有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 故 A 项错误 ; 严复通过《天演论》宣扬的是维新变法思想 , 不是反清革命思想 , 也不是 “ 中体西用 ” 的思想 , 故 B 、 C 两项错误。 - 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6 全国 Ⅲ ·28) 甲午战后 , 梁启超提出 “ 诗界革命 ”, 曾赋诗 “ 泱泱哉我中华 …… 物产腴沃甲大地 , 天府雄国言非夸。君不见英日区区三岛尚崛起 , 况乃堂矞吾中华 !” 这反映出 “ 诗界革命 ”(    ) A. 倡导民主革命的思想 B. 推动了白话文运动 C. 适应了救亡图存的需要 D. 成为改良思潮的 开端 - 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梁启超提倡的 “ 诗界革命 ” 的作用。关键词 :“ 甲午战后 ” 。从题干中梁启超赋诗的内容可看出梁启超主张中国应向英国和日本学习 , 再结合时间 “ 甲午战后 ”, 可知其目的是救亡图存 , 故 C 项正确。梁启超主张学习英日 , 这是一种改良思想 , 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梁启超仍然用的是古文 , 并非白话文 , 白话文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的 , 故 B 项错误。中国改良思潮的开端应该是早期维新思想 , 故 D 项错误。 - 1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6 全国 Ⅲ ·29)1903 年 , 张之洞等拟《奏定学堂章程》 , 其中规定禁止使用 “ 团体 ”“ 膨胀 ”“ 舞台 ”“ 影响 ”“ 组织 ”“ 运动 ”“ 报告 ”“ 观念 ” 等新名词 , 其根本目的在于 (    ) A. 抵制维新思想的传播 B. 保证民族语言的纯洁性 C. 反对向西方学习 D. 维护传统的 意识形态 - 1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张之洞建议禁止使用新名词 , 主要目的在于防止这些新名词代表的新思想对清朝的统治产生冲击 , 也就是维护传统的意识形态 , 故 D 项正确。维新思想伴随着 1898 年戊戌变法的失败已不再占据进步思潮的主流 , 根据题干时间 “1903 年 ” 可知 , 此时张之洞借此抵制的应该是革命思想 , 故 A 项错误。题干中新名词虽为外来词 , 但不足以冲击民族语言 , 且民族语言应具有包容性 , 不符合 “ 根本目的 ”, 故 B 项错误。张之洞作为洋务派的代表人物 , 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 故 C 项错误。 - 1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2018 天津 ·6) 据学者研究 , 晚清成册的小说至少在一千种以上 , 其中翻译多于创作 , 翻译的数量占总数的三分之二。但 1840—1899 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仅 7 部 , 这主要是因为当时 (    ) A. 闭关锁国状态刚刚被打破 B. 西方文化的传播遭到顽强抵制 C. 国人更关注西学中的器物与制度 D. 中国古典小说具有强大影响力 - 1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代的西学东渐。根据题干时间 “1840—1899 年 ”, 结合所学西学东渐的知识 , 可知此时期中国学者关注的侧重点是学习外国的器物和制度 , 这必然导致中国翻译的外国小说数量大幅减少 , 故 C 项正确。打破中国闭关锁国状态的是鸦片战争 , 与题干的时间 “1899 年 ” 不吻合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强调的是晚清时期翻译外国小说数量的减少 , 其反映的是传播西学内容的变化而非抵制西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中没有涉及中国古典小说的影响力 , 故 D 项错误。 - 1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1842 年魏源编撰了《海国图志》 50 卷 ,“ 长技 ” 只限于战舰、火器、养兵练兵之法。之后他将其扩充到 100 卷 , 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 , 如美国制度等。这一变化表明魏源 (    ) A. 主张借用西方文化改造 中国 B . 意识到中西方制度的差异 C. 认识到鸦片战争的真正 败因 D . 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变革 答案  B 解析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西方政治制度 , 而不是借用西方文化改造中国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 增加了西方政教国情等很多内容 , 如美国制度 ” 可知魏源意识到了中西方制度的差异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海国图志》涉及政治制度方面的内容 , 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败因 , 故 C 项错误 ; 依据所学知识 , 维新派倡导清政府进行制度改革 , 而非魏源等地主阶级 , 故 D 项错误。 - 1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山东济南二模 ) 道光二十二年 , 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 , 剿匪 ( 侵华英军 ) 八字要言是 “ 器良技熟 , 胆壮心齐 ”, 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 (    ) A. 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 B. 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C. 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 D. 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 西方 - 1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从信中 “ 剿匪 ” 两字可以看出 , 林则徐还没有认识到英军是一种侵略行为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林则徐将与英国的战争称呼为 “ 剿匪 ”, 认为清朝失败的原因在于英军 “ 器良技熟 ”, 即军事上的差距 , 同时又不让外人看此信 , 由此可以判断 , 林则徐仍然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反映的是林则徐和友人的书信 , 不是国与国的外交行为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林则徐的观点落脚在 “ 器良技熟 , 胆壮心齐 ”, 没有认识到要用实际行动来学习西方 , 故 D 项错误。 - 1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 :“ 近百年来 , 我们盲目抄袭德、日 , 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 , 失败了 …… 这正如一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 , 若明白这一点 , 旧的并非全该推翻 , 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 ” 这里钱穆主要强调的观点是 (    ) A. 近百年来中国对外学习始终没有成功 B.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应相互学习 C. 中国对外学习的道路必然会遭到失败 D. 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东西不应该盲目抄袭 - 1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 近百年来 ” 这一时间段中 , 向外国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最终成为中国的指导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由 “ 盲目抄袭德、日 , 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 ” 可知材料重点论述了我国向外国学习的观点 , 没有涉及相互学习 , 故 B 项错误 ;C 项说法过于绝对 , 错误 ; 由 “ 盲目抄袭英、美 , 失败了 …… 这正如一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 , 若明白这一点 , 旧的并非全该推翻 , 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 ” 可以得出 , 他主张既要向外国学习 , 也要反对盲目抄袭 , 故 D 项正确。 - 1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 张之洞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曾提出 :“ 凡我普天臣庶 , 遭此非常变局 , 忧愤同心 , 正可变通陈法 , 以图久大 , 不泥古薄今 , 力变从前积弊 , 其兴勃焉 , 又何难雪此大耻。 ” 材料说明张之洞 (    ) A. 为维新变法制造 舆论 B . 突破中体西用思想 C. 受变法图强思想 影响 D . 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答案  C 解析  维新变法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的 , 张之洞是地主阶级洋务派 , 故 A 项错误 ; 中体西用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伦理纲常的前提下 , 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 , 题干中张之洞的主张是进行变革 , 并没有说变革封建制度 , 说明张之洞受到了变法图强思想影响 , 故 B 项错误 ,C 项正确 ; 题干中张之洞主张进行变革 , 并没有批判传统伦理道德 , 故 D 项错误。 - 2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1877 年 , 马建忠写信给李鸿章说 :“ 窃念忠此次来欧 , 一载有余 , 初到之时 , 以为欧洲各国富强 , 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 ; 及披其律例 , 考其文事 , 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 , 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 这反映了其 (    ) A. 主张推广西方法律 B. 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C. 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D. 实现富国强兵 愿望 - 2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 “ 及披其律例 , 考其文事 , 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 , 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 可知 , 马建忠仅仅是将法律作为分析中西之间的切入点而已 , 并没有主张推广西方法律 , 故 A 项错误 ; 马建忠作为早期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 根据材料 “ 窃念忠此次来欧 , 一载有余 , 初到之时 , 以为欧洲各国富强 , 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 ; 及披其律例 , 考其文事 , 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会为本 , 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 ” 可知 , 这是马建忠对洋务运动的反思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君主立宪 , 故 C 项错误 ; 无论是 “ 制造之精、兵纪之严 ” 还是 “ 护商、民心 ”, 马建忠实现富国强兵的愿望都没有发生改变 , 故 D 项错误。 - 2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2019 鄂东南教改联盟学校一模 ) 西方媒体曾评论近代中国某一事件 “ 他们的计划好倒是好 , 就是有些不切实际和操之过急。然而 ,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 , 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 , 而明治维新不是扫除了日本的旧秩序吗 ? 不打破鸡蛋就不可能做成煎鸡蛋卷 ”, 这一事件 (    ) A. 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B. 借助传统文化推动社会变革 C.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 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2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由材料 “ 距今大约三十年以前 , 绝大多数局外人不也是这样评论日本的明治维新 ”, 可以推断材料中的事件发生在 19 世纪末 , 联系史实可知该事件为中国近代的维新变法 , 洋务运动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 故 A 项错误 ; 维新变法借助传统儒家思想宣传变法 , 故 B 项正确 ; 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故 C 项错误 ; 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 , 故 D 项错误。 - 2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梁启超从 1899 年到 1903 年在《清议报》和《新民丛报》两种刊物上发来了多篇文章 , 向国民广泛地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 , 竭力鼓吹民族主义、自由平等、博爱、民主、民权等资产阶级的思想与精神。这反映出梁启超 (    ) A. 认为西学是救亡图存的根本 B. 引入西方君主立宪政体理念 C. 以求在西学中找到救国良策 D. 批判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精髓 - 2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了梁启超宣传西方学说 , 但他并没有提出西学是根本 , 西学只是救亡图存的工具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 “ 介绍了西方资产阶级的各种理论和学说 ” 可知梁启超引入了多种政治理念 , 君主立宪只是其中的一种 , 故 B 项错误 ; 梁启超宣传西方理论和学说 , 目的就是要在西学中寻找救亡图存的道路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未涉及传统文化 , 故 D 项错误。 - 2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2018 湖北武昌调研 ) 有学者认为 , 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 , 基本都是从得民心、通上下之情、集思广益、办事公平的考虑出发的 , 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 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这一叙述意在论证 (    ) A. 早期维新派的主张没有体现儒家民本观念 B. 早期维新派主张参照德意志帝国体制改革 C. 早期维新派没有主张以君主立宪取代专制 D. 早期维新派的主张纠正了西方议会制弊端 - 2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题干中 “ 早期维新派主张设立议院 , 基本都是从得民心、通上下之情、集思广益、办事公平的考虑出发的 ” 体现了一定民本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题干中未体现早期维新派向哪一国学习政体的问题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并未将议院视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 也没有提出制定宪法 ” 可知 , 早期维新派并未提出君主立宪制的主张 , 故 C 项正确 ; 题干内容与西方议会制弊端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2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2019 安徽淮南二模 )1895 年 5 月 7 日《申报》说 :“ 以堂堂中国 , 土地之广 , 军饷之充 , 人民之众 , 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 , 过之奚啻十倍。苟能坚持战议 , 虽彼战屡胜 , 我战屡败 , 然两军相见 , 败者固多丧失 , 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 , 兵饷俱穷 , 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 作者认为 (    ) A. 国人对中日国情认识出现偏差 B. 甲午战争中国战败是历史必然 C. 坚持持久抗战就能取得战争胜利 D. 国人缺乏反省沉浸天朝上国梦境 - 2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由材料 “ 以堂堂中国 , 土地之广 , 军饷之充 , 人民之众 , 以视日本区区一岛国 , 过之奚啻十倍 ” 可知 , 作者对中日国情的分析符合实际情况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作者认为若中国持久抗战能取得胜利 , 说明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不是必然的 , 故 B 项错误 ; 由材料 “ 苟能坚持战议 , 虽彼战屡胜 , 我战屡败 , 然两军相见 , 败者固多丧失 , 胜者亦不能毫无损伤。相持既久 , 兵饷俱穷 , 俯首请成当出于日本 ” 可知 , 作者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作为一岛国无法应对长久作战 , 中国若能坚持抗战将能取得战争胜利 , 故 C 项正确 ;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 , 彻底打破中国天朝上国迷梦 ,D 项不符合史实 , 故错误。 - 3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2019 广西百校联考 )1895 年 ,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 , 内容首为阁抄 ; 余依次为选登英国路透社新闻电讯 , 选译《泰晤士报》等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 ; 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 , 摘编 “ 西国格致有用诸书 ”;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据此可知 , 该报 (    ) A. 体现了晚清腐败统治 B. 志在宣传维新思想 C. 有利于平息社会矛盾 D. 是晚清大众传媒创新 - 3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 “ 内容首为阁抄 ; 余依次为 …… 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 ; 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 ……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 ” 可知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中外纪闻》报纸的内容组成部分 , 未涉及晚清的政治形态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 “1895 年 , 《中外纪闻》成为强学会机关报 , 内容首为阁抄 ; 余依次为 …… 外国报纸的消息、评论 ; 选录津、沪、港、粤、汉等地报纸的新闻、言论 …… 最后附有梁启超等人的编者按和论说 ” 结合所学可知 , 为挽救民族危机 , 维新人士组织强学会 , 创办报刊来宣传西方思想 , 提倡变法维新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报纸的内容组成部分 , 而未涉及平息社会矛盾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主要强调的是通过报纸内容的变化来传播维新思想 , 而不是强调晚清大众传媒创新 , 故 D 项错误。 - 3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 世纪末 , 进化论开始传入中国 , 严复翻译的《天演论》提出了 “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世道必进 , 后胜于今 ” 的观点 , 主张效法西方 , 维新改革 , 使其迅速风靡中国思想文化界。这是因为进化论 (    ) A. 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较为契合 B. 为解决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C. 准确揭示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D. 科学地阐释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 - 3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进化论在政治领域主张民主政治取代封建专制 , 与中国传统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维护封建专制相违背 , 故 A 项错误 ; 进化论为维新派改革封建制、建立民主政治提供理论基础 , 为中国社会问题指明了道路 , 故 B 项正确 ; 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人民 , 故 C 项错误 ; 进化论在社会领域演变为社会达尔文主义并非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科学规律 , 故 D 项错误。 - 3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03 年 , 严复在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 “ 公民自由 ” 的著作时 , 对于中文书名 , 并未采用最直接的译文《论自由》 , 几经斟酌 , 定名为《群己权界论》。这反映了当时他 (    ) A. 反对西方自由 思想 B . 关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C. 引领民众回归 传统 D . 强调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答案  B 解析  “ 严复翻译英国思想家密尔阐述 ‘ 公民自由 ’ ” 反映了其不反对西方自由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据材料从 “ 公民自由 ” 到 “ 群己 ” 可知严复考虑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中主要强调的是西方自由思想 , 未涉及中国传统文化 , 故 C 项错误 ; 根据书名《群己权界论》可知严复考虑到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 并未突出国家利益的至上性 , 故 D 项错误。 - 3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3 . 阅读材料 ,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 3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上表为中国近代以来部分 “ 变局 ” 观。围绕 “ 变局 ” 观 , 自拟论题 , 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 ( 要求 : 明确写出论题 , 阐述须史论结合 ) - 3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参考答案  示例 论题 :“ 变局 ” 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是近代中国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 阐述 : 近代以来 , 英、法、美、德等西方国家先后确立了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工业革命后 , 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 西方列强经济实力大为增强 , 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侵略扩张。中国依然固守农耕经济 , 实行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 。 - 3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9 世纪 40 年代 , 在亚洲原为中国的朝贡国陆续被迫开放 , 变成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徐继畲的变局观察觉到这一点。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给中国带来更为严重的冲击 , 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 , 朝贡贸易体制被彻底打破 , 同时西方科学技术也在中国进一步传播 , 李鸿章等人发起洋务运动 , 学习西方科技以自强。 19 世纪 80 年代末 , 西方列强侵略进一步加深 , 出现了康有所为说的 “ 合而伺我 ” 局面。这一时期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改良维新的主张。 综上所述 , 随着近代中西经济实力、国际地位的逆转 , 西方列强的侵略不断加深 , 中国近代出现了各种变局观念。 - 3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解析  首先 , 根据题目要求 , 围绕 “ 变局 ” 观 , 自拟论题。如 : 根据材料 “ 今则胥 ( 全 ) 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 ( 码头 ), 此古今一大变局 ”, 可知华夷观念发生变化 ; 根据材料 “ 西人专恃其枪炮轮船之精利 , 故能横行于中土 , 中国向用之器械 , 不敌彼等 , 是以受制于西人 ”, 可知学习西方器物的态度发生变化 ; 根据材料 “ 变法则治可立待也 ”, 可知学习西方制度方面发生变化。故可以得出 : 变局观念下的革新推动中国近代化。其次 ,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 对所提论点进行阐述。如 : 根据材料 “ 今则胥 ( 全 ) 变为欧罗巴诸国埔头 ( 码头 ), 此古今一大变局 ”, 可知徐继畲等人在中西方发展的大局中 , 发现中国已经遭遇古今未有的大变局 , 提出向西方学习 , 并形成一股向西方学习的思潮。最后 , 对所论述的议题作简要的总结。在西方的冲击下 , 中国社会的时局观不断形成 , 并在思想、经济、政治等领域不断推动中国向近代化方向迈进。 - 4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 .(2019 全国 Ⅰ ·29)1915—1918 年 , 《新青年》中 “ 革命 ”“ 科学 ”“ 平等 ”“ 民主 ” 等词出现频次大体相当 ;1919—1922 年 ,“ 民主 ” 出现次数不到 “ 科学 ” 的 1/10, 不及 “ 革命 ” 的 1/20 。这种变化可说明 (    ) A. 新文化运动主流思想发生转变 B. 国民革命运动受到民众普遍拥护 C. 资本主义政体模式被知识界否定 D. 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改变 - 4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前后期主流思想的演变。题干材料中 1915—1918 年属于新文化运动的前期 , 其主流思想为民主、科学 , 而 1919—1922 年为新文化运动的后期 , 其主流思想是马克思主义 , 马克思主义强调 “ 社会科学 ”“ 暴力革命 ” 和 “ 无产阶级专政 ”, 因此 “ 科学 ”“ 革命 ” 两词的出现频率远远高于 “ 民主 ”, 故 A 项正确。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 1924—1927 年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五四运动后 , 中国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大多仍主张建立资本主义政体 , 故 C 项错误 ;1915—1922 年 , 中国处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发生变化 , 故 D 项错误。 - 4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全国 Ⅲ ·29)1916 年 1 月 , 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 :“ 个人之人格高 , 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 , 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 ( 皆 ) 反乎是。 ” 陈独秀意在 (    ) A. 主张国家至上 B .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 民主 D . 传播马克思主义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陈独秀的思想观点。根据材料 , 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 , 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 , 因此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 , 故 B 项正确 ; 材料信息反映了陈独秀强调个人的重要性而非主张国家至上 , 故 A 项错误 ; 西方民主蕴含了个人的自由、平等思想 , 与陈独秀的主张具有一致性 , 故 C 项错误 ;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是在 1917 年十月革命后 , 故 D 项错误。 - 4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全国 Ⅲ ·30)20 世纪 30 年代中期 , 《新中华》载文 :“ 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 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 , 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 : 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 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 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 4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本题的关键信息是 “ 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 这一对中国近代经济的定论是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理论基础上的。 20 世纪 30 年代这一经济定论得到广泛认可 , 说明当时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 故 D 项正确 ; 当时中国知识界存在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差异 , 所以不可能对中国社会性质有相同的认识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信息是对经济的定论分析 , 所以无法得出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的结论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涉及的人群为 “ 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 并不能说明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 故 C 项错误。 - 4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8 全国 Ⅲ ·29)1920 年 , 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 , 认为 “ 零零碎碎的救济 ”“ 无补大局 ”, 主张对社会进行 “ 根本改造 ”, 走进工厂 , 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 A. 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 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 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 批判传统礼教成为 共识 - 4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根据题干中的 “ 根本改造 ”“ 走进工厂 , 深入工人群众 ”, 并结合时间 “1920 年 ”, 可知题干中的人物主张将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以彻底改造中国 , 故 C 项正确。民主与科学观念是新文化运动前期主要宣扬的内容 , 与题干时间不符 , 故 A 项错误 ; 实业救国是指通过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亡 , 与题干 “ 根本改造 ” 不符 , 故 B 项错误 ; 题干中没有涉及对传统礼教的态度 , 故 D 项错误。 - 4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 . 《新青年》创刊之初 , 陈独秀明确标榜不谈政治。 1918 年底 , 陈独秀和李大钊一起创办《每周评论》作为新的阵地 , 关注时事 , 讨论政治问题 , 以补《新青年》之不足。这表明陈独秀 (    ) A. 投身民国初年日益活跃的政党竞争中 B. 试图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C. 由温和的思想启蒙转变为激进的革命 D. 意识到政治变革是改造国民性的前提 - 4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材料只是提及讨论政治问题 , 而非投身政党竞争 , 故 A 项错误 ; 将俄国革命道路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是毛泽东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反映的是创办《每周评论》以补《新青年》不足 , 非激进的革命 , 故 C 项错误 ; 从《新青年》创刊之初不谈政治 , 到创办《每周评论》讨论政治问题 , 再结合时间 “1918 年底 ” 可知十月革命后 , 陈独秀已意识到政治变革的重要性 , 故 D 项正确。 - 4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2 .(2019 湖北武汉高三调研 ) 晚清以来 “ 青年 ” 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 清末时 “ 革命青年 ”,“ 五四时期 ” 是 “ 新青年 ”, 后来则是 “ 进步青年 ” 。其中 ,“ 新青年 ” 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 ,“ 进步青年 ” 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导致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 民族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B. 十月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答案  D 解析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 ,“ 新青年 ” 关心个人的生活与解放是新文化运动反对封建旧道德、提倡新道德的结果 ,“ 进步青年 ” 慢慢转向关心整个社会的解放是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 强调社会解放的结果 , 故选 D 项。 - 5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3 .(2019 新疆三模 ) 《新青年》开设了 “ 世界说苑 ” 和 “ 国外大事记 ” 两个固定栏目 , 用国外的史实来讲述各国的事情和思潮。这两个栏目的开设 (    ) A. 否定了中国的传统思想 B. 体现了国民崇洋的心态 C. 改变了新文化运动性质 D. 有助于开阔人们的视野 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 “ 《新青年》开设了 ‘ 世界说苑 ’ 和 ‘ 国外大事记 ’ 两个固定栏目 , 用国外的史实来讲述各国的事情和思潮 ” 可知这两个栏目的开设有助于国人了解世界形势 , 开阔人们的视野 , 故 D 项正确。 - 5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4 .(2019 安徽蚌埠二模 ) 新文化运动后期 , 在各种进步刊物中 , 以 “ 新 ” 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 , 如《新社会》《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    ) A. 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 B. 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C. 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 D. 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 “ 新文化运动后期 , 在各种进步刊物中 , 以 ‘ 新 ’ 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 ”, 可知新文化运动后期 , 知识分子创造新词 , 主体意识觉醒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未涉及提倡新道德 , 反对旧道德 , 提倡新文学 , 反对旧文学 , 故 B 项错误 ; 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 , 救国思潮涌现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未将新闻出版业与其他行业比较 , 故 D 项错误。 - 5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5 .1920 年 , 国内的中小学都开始使用白话文语文教材。这作为个例可以反映新文化运动 (    ) A. 促进了中国的文化转型 B. 着重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C. 使青年学生追求 “ 德先生 ” 和 “ 赛先生 ” D. 打倒了传统的权威 , 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答案  A 解析  使用白话文教材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项举措 , 说明新文化运动对文化转型 , 向西方学习有了清楚的认识 , 并付诸实践 , 故选 A 项。 - 5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6 .1919 年 , 翻译家林纾在小说《妖梦》中 , 写阴曹地府中有一所 “ 白话学堂 ”, 其校内有 “ 毙孔堂 ”, 门上有一联 “ 禽兽真自由 , 要这伦常何用 ; 仁义太坏事 , 须从根本打消 ” 。这表明林纾 (    ) A. 坚决抵制西方文化传入中国 B. 与传统文化决裂 C. 反对文学革命中的激进倾向 D. 主张普及白话文 答案  C 解析  林纾的身份就是个翻译家 , 不可能抵制西方文化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小说名为《妖梦》、 “ 白话学堂 ” 的对联中 “ 禽兽 ” 指代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 故林纾不主张废止传统文化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中林纾用小说《妖梦》来辛辣讽刺文学革命 , 故 C 项正确 ; 材料中林纾反对白话文 , 故 D 项错误。 - 5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7 . 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 :“ 如果军阀在历史上有任何贡献的话 , 那是在 80 年列强侵略之后他们更增加了内部压力 , 于是强迫着中国的青年自行着手寻觅着一套救国方式。 ” 这主要是指 (    ) A.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 B.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 C. 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 D. 先进知识分子宣传 马克思主义 - 55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D 解析  外国列强侵略中国是在 1840 年后 ,80 年后应是 1920 年前后 , 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变法思想是在 19 世纪末 , 故 A 项错误 ; 资产阶级革命派宣传民主思想是在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 , 故 B 项错误 ; 新文化人士开始宣传民主科学是在 1915 年 , 故 C 项错误 ; 十月革命后 ,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 , 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成为时代的主流 , 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找到了新的救国救民的道路 , 故 D 项正确。 - 56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8 .1920 年 9 月 , 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中写道 :“ 将来的社会 , 要使它变个工人的社会 ; 将来的中国 , 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中国 ; 将来的世界 , 要使它变个工人的世界。 ” 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    ) A.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B.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C.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D.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 57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B 解析  《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只是一篇文章 , 说明马克思主义在上海有所传播 , 但不能说明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 故 A 项错误 ; 根据 “ 工人的社会 ”“ 工人的中国 ”“ 工人的世界 ” 可知当时的工人运动深受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 故 B 项正确 ; 五四运动时期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 故 C 项错误 ; 宣言单纯强调工人阶级的作用 , 没有认识到占中国人口多数的农民阶级的作用 , 说明工人阶级并没有认清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 , 故 D 项错误。 - 58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9 . 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 , 民众处于受治的地位。近代某一时期平民主义思潮大起 ,“ 劳工神圣 ”“ 平民神圣 ” 的口号十分普遍。这一思潮兴起于 (    ) A. 维新变法时期 B. 辛亥革命时期 C. 五四新文化时期 D. 抗日战争时期 答案  C 解析  五四新文化时期传播的思想主要是社会主义 ,“ 劳工神圣 ”“ 平民神圣 ” 的口号十分普遍 ,C 项正确。 - 59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0 . 毛泽东说 :“ 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 , 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 , 所缺的是武装 , 现已适值暴动时期 , 更需要武装。 ” 他强调湖南暴动 “ 纵然失败 , 也不用去广东 , 而应上山 ” 。这一政治主张的提出说明了 (    ) A. 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B. 农民问题依然为革命重心 C. 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 D. 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已 完善 - 60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 , 毛泽东主张到群众基础好的农村进行武装斗争 , 不赞成到敌人力量较强的广东 , 这实际上是对城市中心论的否定 , 说明其救国救民道路新思想萌发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重点不是说要解决农民问题 , 而是动员农民 , 故 B 项错误 ; 城市中心论从此无人问津说法绝对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属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萌发 , 故 D 项错误。 - 61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1 .1931 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 还曾使用过苏维埃工农共和国的称号。 1935 年改称中华苏维埃人民共和国。 1936 年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这反映了 (    ) A.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 B. 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范围在不断扩大 C. 共和国观念已深入人心 D. 日本侵华改变了共和国的 观念 - 62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最初称 “ 苏维埃 ” 有照搬俄国经验的特点 , 后来去掉 “ 苏维埃 ” 一词 , 说明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过程中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仅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权名称的变化 , 不能体现中国共产党根据地的范围不断扩大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仅体现中国共产党政权名称的变化 , 不能体现共和国观念对人民的影响 , 故 C 项错误 ; 材料中中国共产党政权名称的变化是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结果 , 与日本侵略无关 , 故 D 项错误。 - 63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12 .1978 年 12 月 13 日 , 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 “ 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 , 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 。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    ) A.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B.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C. 正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舆论准备 D. 已形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 构想 - 64 - 高考真题体验 典题演练提能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邓小平主张 “ 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 ”, 说明他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 故 A 项正确 ; 材料中邓小平对市场经济只是初步酝酿 , 还未深入到市场经济的本质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只涉及邓小平对市场经济的思考 , 没有反映出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影响 , 故 C 项错误 ;D 项出现在邓小平南方谈话之后 , 不符合时间限制 , 故 D 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