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省桂梧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 3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70 分) 1. 周朝规定同姓不结婚。贵族们力图通过婚姻关系的血缘纽带,与异姓规定建 立宗法伦理关系。这样做,从政治角度看(  ) A.有利于监督周王的权利 B.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 C.奠定了传统文化的基础 D.维护了嫡长子继承制 2. 成语“数典忘祖”“不肖子孙”跟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 A.宗法制  B.井田制 C.分封制 D.世袭制 3. “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辨于上。”这反 映了(  ) A.三公九卿互相制约 B. 秦律严苛细密 C.皇权至高无上 D. 丞相独揽大权 4.政论家认为,丞相制度最好的时代是唐代。这主要是因为(  ) A.任命一人当宰相,避免纷争 B.三省分权,相互制衡 C.宰相与枢密院分掌军政大权 D.三司掌管财政 5. 宋代时,“中书门下”的长官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职务相当于宰相。当 时,“中书门下”属于(  ) A.枢密院长官驻地 B.三司的行政衙门 C.宰相的办公机构 D.独立的监察机构 6. 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在于政,不在于 制”, 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A.周朝的灭亡完全在于其制度的先天不足   B.秦朝的灭亡主要在于统治者的暴政,与其制度没有关联 C.柳宗元的看法有其合理性,看到了两代灭亡的关键所在   D.柳宗元的看法是错误的,两代的灭亡与制度没有关系 7. “虽无相名,实有相职;既有相职,却无相权,既无相权,却有相实。”材料 所反映的现象最早出现于(  ) A.汉代内外朝制度 B. 唐代三省制度 C.元代行省制度 D. 明代的内阁制度 8.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 矣。”对“隐然执政”的准确理解是(  ) A.草拟政令 B.发布政令 C. 监察百官 D.传达圣旨 9. 1894 年 10 月西方列强报刊评说“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脊骨的怪 兽。”这披露了日本在甲午战争中的野蛮暴行是(  ) A.朝鲜丰岛海面不宣而战 B.镇压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C.在旅顺对和平居民进行大屠杀 D.出兵镇压东学党起义 10. 近代中国社会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下列对这一社会的认识,不正确 的是(  ) A.形式上独立自主,实际上被帝国主义间接统治 B.政治上是半殖民地的,经济上是半封建的 C.“半殖民地”是指丧失了部分国家独立自主权 D.“半封建”是指既保存了封建主义,又发展了资本主义 11. “东沟海战天如墨,炮震烟迷船掀侧,致远舰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 贼。”与此诗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尾海战 B、丰岛海战 C、黄海海战 D、威海卫战役 12.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于 1900 年 8 月 12 日说他“同情中国人”,11 月 23 日更 公开宣称他“也是一个义和团成员”,“无论何时都站在义和团一边,义和团 是爱国者”。马克吐温上述言论的主要依据是因为义和团运动(  ) A.揭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 B. 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 C.粉碎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阴谋 D.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新觉醒 13. 周恩来在评价西安事变时,称赞张、杨两将军的义举“有大功于抗战事业”, 是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这里的“功”主要是指(  ) A.推动了中国从内战到全面抗日 B.直接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 C.打击了亲日派势力 D.推动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 14. 有学者认为“抗日战争是中国确立大国地位的起点”。主要是因为抗日战争 (  ) A.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B.加速了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    C.壮大了社会主义力量 D.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贡献巨大 15. 太平天国运动的一些领导人在当时对近代经济制度已经有所认识。以下各项 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 A.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女 B.所以婚聚弥月喜事,俱用国库 C.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D.每年纳银若干,有失则保人赔其所值 16. 《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历史的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 A.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B.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C.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17.1935 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 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 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灰烬。” 此评论(  ) 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18. 遵义会议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是因为它(  ) A.确定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    B.确定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 C.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D.将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19.《全球通史》的作者认为“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发生在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这三次“革命”是指 (  ) A.小农经济的出现、商品经济的发展、计划经济的确立 B.秦统一六国、清帝下台、新中国成立 C.封建制度确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确立 D.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20.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我国在蒙古族、维吾尔族、 藏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先后建立了自治区。这些自治区的建立(  ) ①真正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 ②体现了民族之间的平等地位 ③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④开创了政治协商制度的新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1.1992 年 10 月,大陆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了“九二 共识”,这里的“共识”主要是指(  ) A.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C.海峡两岸实现“三通” D.扩大两岸交流与合作 22.在…次会议后,一位美国记者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 立场的领导人态度,但是它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因为在这次会议上周恩来代表 中国政府阐述了(  ) A.亚非国家的革命策略 B.社会主义的发展日标 C.第二世界的合作 D.“求同存异”方针 23.由中央新影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的新中国外交历程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 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外交特点的标题是(  ) A.“另起炉灶”、“分道扬镳”、“播种友谊” 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 C.“另起炉灶”、“跨洋握手”、“扬眉吐气” D.“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 24.右图的照片摄于 2001 年,当时某区域组织的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上海召开, 该组织是 (  ) A.不结盟运动 B.亚太经合组织 C.上海合作组织 D.欧洲共同体 25.“任 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在希腊的民主政治中哪项措施为之提供了保障(  ) A.建立了“四百人会议” B.实行“陶片放逐法” C.设立陪审法庭 D.发放“观剧津贴” 26.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有关古代中国和古代希腊在政治制度方面特 点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左图体现的是封建的君主专制, 右图体现的是奴隶社会的民主政治 B.从本质上看都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 C.雅典的民主政治是人类宝贵的文明成果 D.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阻碍了社会的发展 27《世界文明史》的作者维尔·杜兰特说:“后来,(罗马)立法机关所通过的法 律,法官们所制定的法律,皇帝所颁布的法律如此之多,以致最有学问的法律专家 也常常被难住了。”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由于(  ) A.皇帝随心所欲,任意颁布法律 B.法律类型众多,条文相互冲突 C.统治范围扩大,法律不断充实 D.贵族平民对立,法律难以化解 28.德国法学家耶林格认为,“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 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古代罗马之所以能以法律征服世界,主要是因 为罗马法中蕴涵着如下观念(  )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以牙还牙,以眼还眼 C.人人平等,公正至上   D.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 29.罗马帝国瓦解了,但罗马人却把他们的文明留给了欧洲人。这主要是指(  ) A.罗马法给与自由民和奴隶以公民权 B.罗马法揭露和批判了私有制的罪恶 C.罗马法是近现代西方法律的先驱 D.罗马建立了相对民主的政治制度 30.右图是为纪念历史上一部重要文献颁布 300 周年而发行的纪念币。这部重要 文献是(  ) A.英国的《大宪章》 B.英国的《权利法案》 C.法国的《人权宣言》 D.美国的 1787 年宪法 31.2009 年 4 月,英国民众 2 万多人在网上联名请愿,要求首相布朗下台。布朗 最终是否下台,关键是要看(  ) A.布朗所在执政党工党的民意支持率 B.英国国王的态度 C.议会对布朗政府的信任程度 D.在野党保守党的态度 32..林肯总统在某次内阁会上就某个方案征询意见,结果出席会议的七名阁员 都表示反对,但林肯在宣布结果时却说:“七票反对,一票赞成,反对无效,方 案通过。”你认为林肯的做法(  ) A.符合民主集中制原则 B.违反了权力制衡原则 C.违背美国宪法,林肯反对无效 D.符合宪法对总统权限的规定 33.19 世纪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说美国“既像一个小国那样自由和幸福,又 像一个大国那样光荣和强大”。托克维尔评说的美国精神与形象主要源于(  ) A.联邦制原则 B.中央集权原则 C.分权制衡原则 D.两党制原则 34.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一项修正条文规定:“凡曾经统治过法国的家 族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这一修正条文的意义在于(  ) A.消灭了法国的保守势力 B.摒弃了封建的等级制度 C. 平民可直选法国的总统 D 有利于确立、巩固共和制 35.根据 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洛恩堡、巴伐利亚、萨克森、符登 堡、巴登……不莱梅和汉堡”等邦 (  ) A.拥有独立海军舰队 B.可以同外国缔结同盟及其他条约 C.享有一些自治权 D.有权任命联邦议会的主席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2 小题,共 30 分) 3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古今中外,制度的创新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与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相关问题。 材料一 就伯利克里时代来说,雅典的成年男性公民约四万人,其中有二万三干 人从军常驻国外,还有一些人派驻盟国境内任监察官。留在国内为数不多的公民, 老弱病残者不少,加乏乡下农民和城镇手工业者难以与会(公民大会)。 --刘自成《伯利克里时代新解》 材料二 英国历史上的宪法性文件 时间 文件 成果 1215 《自由大宪章》 贵族与教会的权力不受国王侵犯 1628 《权利请愿书》 非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强行征税和借债 1641 《三年法案》 议会三年一届,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强行解散议会或 体会 1679 《人身保护法》 保护资产阶级议员免受国王非法迫害 1689 《权利法案》 进一步限制王权,确立议会至上的原则 1701 《王位继承法》 国会有权决定国王的继承人,确立分权和司法独立原 则 材料三 《联邦宪法》的制定者们在热切希望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的同时,一 刻也没有放松对于一切形式的专制政治的警惕。 现代民主政治的一些行之有效的制度性要素应运而生,这些制度性要素就 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麦迪逊语),这种机制实际上是由三个 层面的分权制衡关系组成的。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雅典在公民权的法律规定方面有何缺陷?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享有 和行使公民权两方面加以说明。(6 分) (2)据材料二,归纳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3 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的内容。说 明这种机制对美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6 分)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 分) 材料一 共产党之占领台湾,势将直接威胁太平洋之安全,并威胁在该区域 履行合法而必要之活动的美国部队。因此,本人命令美国第七舰队防止对台湾之 任何进攻。 ——美国总统杜鲁门的声明(1950 年 6 月) 材料二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 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能有稳定与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 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美国总统尼克松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谈话(1971 年 5 月) 材料三 近年来中美关系大事摘录 2001 年 4 月 1 日,美国海军侦察机在中国海南沿海空域撞毁我军用飞机, 导致飞行员王伟失踪。我国政府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和抗议。 2001 年 12 月 27 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命令,正式宣布给予中国永久正常贸易关系地位。2010 年 1 月 29 日,美国政府通知国会,计划向台湾出售总值达 64 亿美元的武器,中 国政府表示坚决反对和强烈谴责。2010 年 4 月 13 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美国首 都华盛顿同美国总统奥巴马进行了会见,两国元首就中美关系和共同关心的重大 国际和地区问题交换了意见,达成共识。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中美关系呈现出怎样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 原因。(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为两国之间的比 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而采取的行动,并简述其对国际局势产生的影响。(6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近年来中美关系表现出怎样的态势? (3 分) 高一历史月考试题答案 1——5 BACBC 6——10 BDDCB 11——15 CCADD 16——20 CCCDA 20——25 ADDBD 26——30 DCCCB 31——35 CDADC 36.答案:(1)缺陷:只有少数人享有和行使公民权。说明:只有本城邦成年男 性公民才享有公民权(妇女、儿童、奴隶、外邦人不享有公民权);真正能够行 使公民权的也只有少数公民。(6 分) (2)王权不断被削弱,议会权力不断扩大。(3 分) (3)内容: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度。影响:有利于美国的长期稳定;促进了资 本主义经济的发展。(6 分) 37、(1)特征:对抗。 原因:意识形态的矛盾;国家利益的冲突。(6 分) (2)行动:1971 年基辛格访华;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并发表 《中美联合公报》;1979 年,美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2 分)影响:有利于亚 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缓解了世界紧张的局势(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4 分) (3)态势:合作与冲突交织。(3 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