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双滦区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双滦区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试题(解析版)

河北省双滦区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前练习试题 一、单选题 ‎1.1982年初,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英语教学节目《跟我学》,这是我国第一部原版引进的英国BBC情景会话节目,一开播便红遍全国。导致这一时期全民学外语热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改革开放的实行 B.香港澳门的回归 C.经济特区的建立 D.广电事业的发展 ‎2.现代金融市场起源于西方。以粗略的线条勾勒,那就是从以佛罗伦萨等独立城市为中心的‘北意大利金融’发展到以阿姆斯特丹为中心的‘荷兰金融’,然后发展到以伦敦为中心的英国金融,最后到达以纽约华尔街为中心的‘美国金融’。这一发展轨迹(    )‎ A.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 B.使欧洲从此居于世界中心 C.始终受益于殖民扩张 D.直观反映了大国兴衰历程 ‎3.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这一学者的观点评价下列历史事件,相对符合这一观点的是(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张程在《总统们,民国总统的另一面》中写道:“喝咖啡逛公园的上海买办、书包里藏着白话小说的学生、在政府各部跑新闻的北京记者和出口中国茶叶进口英国钢琴的广州商人们,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由此可以看出民国时期(   )‎ A.生活习俗全盘西化                   B.新潮人士已遍及城乡 C.西方商品开始进入                   D.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 ‎5.有史学家认为,新航路开辟以来,以西方为主导的世界体系,又造成了“全球分裂”。这里“全球分裂”主要是指( )‎ A.政治纷争加剧                       B.军事对抗升级 C.文化差异加大                       D.贫富差距拉大 ‎6.某学者认为:“当美、英和其他工业国家失去一切秩序感和平衡感,忙于采取各种补救办法和应急措施以应付危机时,中国在1929年后仍然能一如既往地坚持下去。”中国在 ‎1929—1937年期间能“坚持下去”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 A.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B.国民政府滥发纸币 C.美、英等对华倾销商品        D.苏联慷慨援助中国 ‎7.在苏北农村流传着一首民谣:“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这首民谣从本质上反映了(   )‎ A.农民富裕安逸的生活 B.农业在社会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C.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的特征 D.商品经济极端落后 ‎8.   西方史学界在20世纪70~80年代掀起了打破“西欧中心论”的世界历史编纂潮流,使世界历史的编纂学在总体上进入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根据这一认识,可能会对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大事件评价较高(    )‎ ‎①新航路开辟 ‎②早期殖民扩张 ‎③工业革命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9.   标语、口号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个时代发展的特征。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标语、口号(   )‎ ‎①放开肚皮吃饭,鼓足干劲生产 ‎②发展才是硬道理 ‎③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④早包早富,迟包迟富,不包永远不能富 A.①④③②     B.②③④①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10.近代以来有三种主要的社会学说,据此,各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政治经济制度。阅读以下表格,甲、乙、丙三国分别是(    )‎ 国家 学说内容 甲 ‎ 政府的权力应该缩小,不必干涉经济事务,应该自由订约、自由竞争、自由贸易 乙 ‎ 提高政府的权力,奖励科学研究,发展民族工业,采取保护关税政策 丙 ‎ 废除私有财产制度,将主要财产都改为社会共同所有,由社会集体控制 A.德国、英国、苏联                   B.苏联、德国、英国 C.英国、德国、苏联                   D.英国、苏联、德国 ‎11.下表是1913~1940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苏联工业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苏联 增长66%‎ 德国 增长31%‎ 美国 增长20%‎ 英国 增长13%‎ 法国 不到7%‎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B.新经济政策的推行 C.斯大林经济体制的影响 D.赫鲁晓夫推行经济改革 ‎12.阅读1933 ~ 1936年中国轻工业增长指数(1933年为100)的图示,下图说明(    )‎ ‎ ‎ A.四大家族垄断了中国轻工业发展 B.在南京国民政府统治下,民族工业发展十分缓慢 C.南京国民政府的一些措施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D.轻重工业比例失调 ‎13.  某历史兴趣小组分工收集了以下资料:《火车的发明》《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共产党宣言》《地球就这样变小了》。‎ 该兴趣小组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英国统治对印度的双重影响 C.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D.东西方的隔绝与交流 ‎14.某电视剧出现了“一个因私自出海与外国做生意的人被惩处”的情景,这一场景(    )‎ A.属于编剧自己的杜撰                 B.可能出现在清代初年 C.执行了重农抑商政策                 D.早在秦朝就已出现 ‎15.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16.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 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货币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17.下图是1927年第24卷第11期的《东方杂志》上刊登的“梅兰芳香烟”广告。‎ 据此可知(   )‎ A.梅兰芳当时天下闻名                 B.宣传词警示吸烟有害 C.广告商借重爱国精神                 D.企业家崇尚实业救国 ‎18.国民政府管制外汇、黄金,以平抑物价。“1942年,发行一亿元美元公债,每元定为法币二十元,不久黑市高至法币四百五十元,与财政金融当局有关人士,仍可按官价购进,大获暴利。1943年至1945年,政府抛售黄金,1944年至1945年,举办黄金存款,亦多入大户之手。”这段叙述最可能和下列哪一议题有关(   )‎ A.抗战后期国民政府的经济政策与实施情形 B.抗战期间美元与法币的汇率变化 C.抗战后期国民政府对银行、金店、大户的控制 D.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放任黄金的买卖 ‎19.1596—1598年,荷兰船长巴伦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但是他们被冰封的海面困了8个月,17名水手中有8个人死去。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其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 据此推知(   )‎ A.人性的启蒙迫在眉睫                 B.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 C.唯利是图是商人的本性                D.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 ‎20.布莱恩•莱瓦克等几位学者在《西方世界——碰撞与转型》一书中指出:“恰恰在欧洲,失去其殖民地财产的同时,它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至少是遭受‘可口可乐殖民’”。‎ 这里所说的“殖民化”是指(   )‎ A.欧洲成为美国倾销商品的殖民地 B.欧洲各国受美国控制丧失独立性 C.建立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 D.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各国 ‎21.经济学家吴敬琏认为,改革不仅是一场破除旧体制的深刻革命,而且是一项建设新经济体系的宏大工程。这个体系主要由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和主要通过市场进行调节的宏观管理体系三者组成。 下列与“新经济体系”内涵相近的是 ( )‎ A.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C.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2.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苏联农业的落后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灾害的影响                    B.斯大林体制的弊端 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 ‎23.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有钱人以坐轮船浏览泰晤士河为时尚 B.街上电线杆林立,夜晚城市霓虹灯闪烁 C.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24.民间传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历史面貌。下侧邮票所体现的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 ) ‎ A.男耕女织     B.铁犁牛耕     C.集体劳作     D.刀耕火种 ‎25.  在凯恩斯学派看来,有效需求是推动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长达几千年的中国传统社会中,社会上绝大部分的有效需求几乎消失了。‎ 以下是对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的叙述,其中最主要的是(    )‎ A.“工商食官”制度满足了社会需求 B.耕织结合的小农经济的顽强抵制 C.广大农民的贫困使社会需求难以形成 D.“重农抑商”政策的实行 ‎26.  “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在于它以追求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作为经济活动的终极目的,经济增长成为价值观体系和物质活动的基点。……明清社会虽有令人叹为观止的经济繁荣,却并未形成一个经济居社会生活主位的‘经济社会’,由此也就不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推动技术进步与发展的土壤环境。”‎ 该材料主要论证的是(    )‎ A.明清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社会条件 B.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 C.技术进步是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 D.经济社会的主要表现是经济繁荣 ‎27.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决定,人民币从2016年10月1日起成为“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该组织“历史上首次”扩大作为特别提款权基础的货币篮子。‎ 下列宗旨或使命与此举相吻合的是(   )‎ A.消除关税壁垒                       B.稳定国际汇率 C.促进自由贸易                       D.与贫困作斗争 ‎28.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回忆说:“新经济政策一执行,混乱和饥荒马上就开始平息下去了。城市恢复了生气,市场上的商店又开始有产品供应了,物价也随之下降。”‎ 这种现象说明新经济政策(   )‎ A.抑制了反动势力制造的混乱 B.调整了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失衡的比例关系 C.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D.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所继承和创新 ‎29.作家路遥在《平凡的世界》中描述道:“(田福堂)他太痛苦了。当年搞合作化时,他曾怀着多么热烈的感情把这些左邻右舍拢合在一起;他做梦也想不到二十多年后的今天,大家又散伙了。”‎ 田福堂的“痛苦”缘于(   )‎ A.农村所有制的变革                   B.农村经营方式变化 C.农业经济发展状况                   D.大伙儿对他的误解 二、材料题 ‎30.城市化是全球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曲线(1700——1859年)‎ ‎  材料二 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城市应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产生的。……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中国近代工商业的发展,中国传统的封建城市开始向近代资本主义城市方向发展。1921年中国第一个市政厅——广州市政厅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城市化的开始。但是,中国城市化非常缓慢。……(到1949年)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的比重只有10.6%。‎ ‎——马春辉《中国城市化问题论纲》‎ ‎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合理利用了东北、华东、华北等经济发达、解放较早的地区的经济优势,对原有的城市进行了彻底的改造。变单纯的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心,缓和了城乡矛盾,促进了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党和政府采取了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医治城市的战争创伤,促进了城市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宁克平《城市与人·中国城市化进程及其对策》‎ ‎  材料四 城市化程度的提高固然为工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大量农村人口盲目涌入城市而造成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导致就业机会不足,造成城市中贫富差距拉大。由于贫富悬殊过大,社会不稳定因素急剧增加,各种社会问题凸显出来。同时,过度的人口膨胀超过了城市资源和环境的承载力,许多城市出现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供水困难。……城市化的畸形化,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1)根据材料一,指出18世纪以来英国城市化进程中不同阶段的发展特点。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主要经济因素。 ‎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缓慢的主要原因。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推动城市化进程的措施。 ‎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城市化进程。‎ ‎31.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我们发觉自己处在这样一个世界是……充满了流线型汽车、有轨电车和飞机……这是世界有史以来唯一的一种经济统治一工业文明统治的一部分;它不但为西欧诸民族所分享,也为俄国人、美国人和日本人所分享;甚至还在某种程度上为中国人和印度人所分享。‎ 材料二 ‎    世贸组织总部 ‎      2009年APEC领导人合影 ‎  材料三 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 年份 ‎ ‎33个发展中国家人均生产总值 ‎ ‎21个发达国家人均生产总值 ‎1970年 ‎ ‎108美元 ‎ ‎3129美元 ‎1992年 ‎ ‎297美元 ‎ ‎22180美元 ‎                                           ——世界发展银行《1994年世界发展报告》‎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世界的变化对人类文明的影响。‎ ‎(2)材料二所反映的世界经济现象是什么?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应对?‎ ‎(3)材料三反映了全球化进程中的什么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三、综合题 ‎32.阅读下面材料: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以“吉祥”为主题的词句、对联、图案非常丰富。作为我国历史文化传统中的一种文艺表现形式,它们与人们的生活、习俗以及文化背景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反映了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对生活的期盼,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 请回答: (1)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连年有余”,把麦穗和花瓶结合在一起,寓意为“岁岁平安”等。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 ‎ ‎(2)小农经济背景下,反映“吉祥”内容的词句、对联非常丰富,试举两例。(比如:瑞雪兆丰年。) ‎ ‎(3)简述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 ‎ ‎(4)如何看待小农经济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答案解析 一、单选题 ‎1.【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此后中国逐步实行对外开放,而外语的学习在中国的对外开放中能起到重要的桥梁作用,所以“外语热”的现象在中国开始出现,题中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重要表现,答案选A,B C两项的出现与材料中的时间特征“1982年初”不符, 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 ‎2.【答案】D ‎【解析】材料直观反映了意大利、荷兰、英国、美国等 .大国兴衰历程。‎ ‎3.【答案】D ‎【解析】据题干材料判断选项A和B的表述与材料不符,而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农业集体化的简单调整,故也应排除。而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际上就是小农经济,但它符合当时中国生产力发展水平, 故获得了成功。故选D。‎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题干材料“他们的力量远远不足以支撑一个现代宪政社会”说明大部分人对民主制度漠然,从而说明中国当时的民主化进程基础薄弱,故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新航路开辟以来,全球一体化逐步发展和加强,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导致南北(南指发展中国家,北指发达国家)差距拉大,从而造成了“全球分裂”。‎ ‎6.【答案】A ‎【解析】B、C两项与题目中的“坚持下去”的信息不符;D项不符合史实。‎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歌谣中“筛麦子,磨面面,外婆来了吃啥饭?吃燃面,打鸡蛋。杀公鸡,叫鸣哩。杀母鸡,下蛋哩。杀鸭子,鸭子叫的嘎嘎的”说明小农经济典型的经济特征封闭性,故本题选择C项。A说法错误;B材料反映是畜牧业;D无从反映。‎ ‎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球史观的理解与认识,并理清题干的时间,抓住重点。首先理清“15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故①②③④‎ 都符合这一时间。然后理清“全球史观”强调是一个整体,而新航路开辟导致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具雏形,世界联系为一体;早期殖民扩张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世界联系更为紧密;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故①②③④都体现了整体性。因此,本题四个选项都符合。选A ‎9.【答案】A ‎【解析】①是1958年“大跃进”时期的口号;②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的;③是1982年十二大上邓小平提出的;④是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产物。‎ ‎10.【答案】C ‎【解析】甲主要阐述的是“自由主义经济政策”,主要代表是英国;丙主要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典型代表是苏联。这样可以判断出答案是C项。‎ ‎1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斯大林模式的相关知识,从时间 “1913 ~1940年”来判断。‎ ‎12.【答案】C ‎【解析】首先从时间上获取图示所表述的有效信息,再结合教材知识,可得出C项为正确答案。‎ ‎13.【答案】A ‎【解析】在工业革命影响下,世界各地区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列强加紧侵略亚洲,东方从属于西方,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诞生。‎ ‎14.【答案】B ‎【解析】明清开始实行“海禁”。‎ ‎15.【答案】C ‎【解析】从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可以判断出,张瀚主张农工比重适当,故C项符合题意。“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 说明百工可以支持农业,但不能说明农业仅仅依赖百工,故A项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出百工亦为本业及农工任其消长的思想,故B、D两项不符合题意。‎ ‎16.【答案】C ‎【解析】‎ 这是关于欧洲一体化的热门问题。欧洲人之所以会出现这种观念,从根本上说是欧洲各国经济一体化发展不断加深的结果。故选C。目前,随着欧洲各国经济的发展和彼此之间互相渗透联系,历史上传统的欧洲国家经济界限已逐步地被打破,货币统一,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ABD都是基于C项而进行一体化的。 17.【答案】C ‎【解析】注意广告词是“烟中魁首,国货明星,南洋出品,天下闻名”,这说明中国南洋兄弟烟草公司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标明自己国货的身份以扩大销路,故选C项。‎ ‎18.【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抗战时期的统制经济政策。从材料可知,抗战后期,国民政府为了平抑物价,对外汇、黄金进行管制,对社会经济实施统制政策,“有关人士”及“大户”大获其利。分析选项,A项符合题意。‎ ‎19.【答案】B ‎【解析】人性的启蒙与材料主旨无关,故A项错误;“试图找到从北面到达亚洲的路线”说明地理大发现仍在继续,故B项正确;“但他们丝毫未动别人委托给他们的货物,其中就有可以挽救他们生命的衣物和药品。最终,幸存的商人把货物几乎完好无损地送到委托人手中”说明商人并不唯利是图,故C项错误;材料有反映商人诚实的一面,但不能说明商业成功取决于诚实,故D项错误。‎ ‎20.【答案】D ‎【解析】二战结束后,欧洲经济亟待恢复,美国提出马歇尔计划进行经济援助,贷款条件是西欧必须用这笔钱购买美国商品,而且允许美国资本进入欧洲,符合题干材料中“自己也在遭受殖民化”的叙述,故选D项。‎ ‎21.【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题干材料“自主经营、 自负盈亏的企业,竞争性的市场体系”“通过市场进行调节”反映的是市场经济体制的特征,故D项正确。‎ ‎22.【答案】B ‎【解析】斯大林体制的弊端:①政治上:高度集权,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的监督;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②经济上: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利益,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压制地方和企业积极性,阻碍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日益僵化,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因此选B。        23.【答案】B ‎【解析】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19世纪中期尚处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 ‎24.【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图片内容显示男主人在外正通过铁犁牛耕进行农业生产而妻子在家进行纺织,这体现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男耕女织的生产特点,答案选A,B项只部分反映了题中信息, C D 两项出现在小农经济之前. 2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査中国古代的小农经济的特征。“工商食官”指的是官府垄断工商业,工商业特别是手工业产品主要满足政府的需求,而不是社会需求,所以A项错误;C、D两项是影响社会需求的原因,但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2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没有发生工业革命的原因。材料未涉及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因素,排除A项。材料虽分析了近代社会最重要的特点: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却是为了论证明清社会经济未发展到近代工业文明阶段的原因,排除C、D两项。故B项符合题意。 27.【答案】B ‎【解析】结合题干材料可知,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中“可自由使用货币”,这是中国改革开放、融入世界的表现,有利于国际金融体系的健康发展,B项符合题意。‎ ‎28.【答案】C ‎【解析】从材料中的信息可知,新经济政策的执行使得苏联的国民经济得到了恢复,这说明它适应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A、B、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2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当年搞合作化”“二十多年后的今天, 大家又散伙了”,可以推断田福堂不理解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他以为这是走回头路,实际上,历史不可能简单重复,生产资料所有制并没有改变,只是生产经营方式发生了转变,故选B项。‎ 二、材料题 ‎30.【答案】(1)发展特点:18世纪上半期发展缓慢;18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两次工业革命期间)发展迅速;20世纪30年代达到较高水平,此后较为平稳发展。主要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或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两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或工业化进程的推动);第三产业发展的推动。 (2)原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的制约;城市化起步晚;工农业生产水平低;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措施:对原有城市进行彻底改造;改变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类型(或:变消费城市为生产、生活协调发展的城市);采取正确的城市工作方针和政策促进经济发展。 (3)‎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能够为工业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推动经济发展;但城市化的发展应和社会发展阶段相适应;超越发展阶段的城市化会带来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影响可持续发展。‎ ‎31.【答案】(1)影响:①世界的联系日益加强,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世界各地区和民族间的联系更加密切;‎ ‎③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 ‎④促进人类向工业文明的转型;‎ ‎⑤但也加剧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促使其加大了对外侵略扩张。 (2)经济现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 应对措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趋利避害,与时俱进;发展经济,适时调整发展战略。 (3)问题: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贫富差距扩大。‎ 原因:①全球化进程中,发达国家掌握着主导权;‎ ‎②发达国家掌握着资金、技术等优势;‎ ‎③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 三、综合题 ‎32.【答案】(1)图一:四季平安或月月平安;图二:喜上眉梢或双喜临门;图三:吉祥如意或如意吉祥;图四:松鹤延年或松鹤长春 (2)五谷丰登、家和万事兴、风调雨顺;人勤春来早,家合喜事多 (3)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精耕细作 (4)反映了自古以来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在生产力水平低下的情况下,它是一种精神的寄托.‎ ‎【解析】(1)要注意结合图示说明指出每幅图的寓意,主要从谐音和中国传统的文化方面进行分析。 (2)为开放型答案,可以从一些谚语、对联等体现的对丰收的期盼作答。 (3)要根据所学知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特点,主要是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保守性、封闭性、自给自足等角度进行分析。 (4)应从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方面,分析说明。‎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