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荆州中学宜昌一中等荆荆襄宜四地七校2019-2020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019 年秋“荆、荆、襄、宜四地七校考试联盟”‎ 高二期中联考 历史试题 命题学校:襄阳四中 命题人:谷甫 周江地 审题人:宜昌一中高一备课组 一、选择题:本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史学家认为:“古代社会,尊祖敬宗祭祀祖先是生活中的两件大事之一,不敬祖先是极其可耻可怕的。 主祭祀权牢牢地不可分割地掌握在大宗手里,大宗的地位因主祭祀权被突出了,通过宗法系统,血缘 关系政治化、等级化了。”材料试图说明的是 A. 等级制通过血缘政治体现 B. 大小宗的地位反应等级制 C. 祭祀权力掌握在大宗手中 D. 等级高低体现出宗法关系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大宗地位通过主祭祀权而体现,以祭祀权的大小高低形成政治化、等级化的血缘宗法关系,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并未强调血缘政治对等级划分的影响,排队;B项,题干中以祭祀权体现大小宗地位,并非以大小宗地位反映等级制度,排队;C项,题干强调的是大宗掌握主祭祀权,并非所有祭祀权都在大宗手中,排除。‎ ‎2.《史记·周本纪》记载周最后的赧王之亡,有以下叙述“秦昭王怒,使将军攻周。周君奔秦,顿首受 罪,尽献其邑三十六,口三万。秦受其献,归其君于周。周君、王赧卒。周民遂东亡。秦取九鼎宝器……” 此处可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A. 分封制由此退出历史舞台 B. 秦灭六国完成了国家统一 C. 宗法关系由此走向了崩溃 D. 周朝时九鼎象征天下权威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周赧王卒后,秦王取九鼎宝器以表明取代周王室地位,反映了九鼎象征天下权威的尊贵地位,故D项正确;A项,西汉初期分封制仍存在,排除;B项,题干不能反映秦朝统一中国的信息,排除;C项,题干信息与宗法关系无关,排除。‎ ‎3.出土于湖北云梦的睡虎地秦简《秦律杂抄》里有一条名为《牛羊课》关于牲畜繁殖的条例:“牛大牝(雌性)十,其六毋(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羊牝十,其四毋(无)子,赀啬夫、佐各一盾。” 这段记录可以论证 A. 秦国在统一过程中推行法治 B. 法家思想秦国主流思想 C. 奖励耕战是秦国强大的原因 D. 严刑峻法导致秦短暂而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秦代考核牛羊畜养情况,体现了秦朝实行奖励耕战的政策,故C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说明法治与秦朝的统一的联系,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法家成为秦国主导思想,排除;D项,题干与秦朝灭亡无关,排除。‎ ‎4.中国文学中,无论是小说、散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多以“风”、“月”、“花”、“树”、“山”、“水”、“鸟” 等词汇居多,究竟是什么树、什么花、什么鸟、何等的风,却写的很少,这说明中国的文学 A. 忽略客观描述 B. 重视心理想象 C. 取材自然风光 D. 形式种类多样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多以“风”、“月”、“花”、“树”、“山”、“水”、“鸟” 等词汇居多,究竟是什么树、什么花、什么鸟、何等的风,却写的很少”可知中国传统文学注重写意,通过心理想象阐发情感志向,故B项正确;A项,题干并非批判古代文学作品对客观描述的缺失,排除;B项,材料表明中国文学借自然风光以明志,但非取材自然,排除;D项,题干不能说明古代中国文学的形式多样,排除。‎ ‎5.日僧圆仁在其《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中记载,会昌三年(843 年),六月二十七日夜间,长安发生了火 灾:“夜三更,东市失火。烧东市曹门以西二十四行,四千四百余家。官私财物、金银绢药,总烧尽。” 据材料可知 A. 长安允许外国人居住 B. 东市贸易以二十四行为主 C. 东市商行全部被烧毁 D. 商业贸易逐渐转向西市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材料反映了日本僧人在唐代长安求法历程中经历火灾的场面的记述,反映当时长安已有外国人居住,故A项符合题意;B 项,题干不能说明长官东市贸易内容以谁为主,排除;C项,全部说法不符合题干信息的,排除;D项,题干未提及西市贸易,排除。‎ ‎6.北宋哲学家,理学家的代表人物邵雍曾有诗云:“唐(尧)虞(舜)揖逊三杯酒,汤武征诛一局棋”,这表明理学 A. 已成为宋朝主流思想 B. 继承了传统儒学观念 C. 突破了传统天人关系 D. 揉合了其它思想理念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诗句可见作者认为历史上非常重要的、浓墨重彩的大事都不过是喝酒下棋一样,体现了道家顺应自然及佛教由定发慧、自净其意的主张,故D项符合题意;A项,北宋时期理学始创,并非主流,排除;B项,题干未体现继承传统儒学,排除;C项,诗句与天人关系无关,排除。‎ ‎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儒家学说取得了非凡成功,一个原因,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 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很受统治者和富人欢迎;而且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 权力更牢固的基础,从而对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起了不断的促进作用。”可印证材料观点的是 A. 天人感应 B. 君权神授 C. 科举取士 D. 格物致知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它在道德上为当局和 社会不平等所作的辩护…其高度的道德原则为现状提供了较纯粹的世袭权力更牢固的基础”结合所学可知,董仲舒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统治、维护政治大一统的需要,故意A项符合题意;B项,君权神授旨在神化皇权,未体现改善政治和社会关系,排除;C项,题干与选官制度无关,排除;D项,格物致知是朱熹关于求理的途径,排除。‎ ‎8.下图为明永乐年间建造于天安门前后的一对华表,华表上神兽石犼(通“吼”) 蹲立。石犼分别面向宫内、外,意为盼望皇帝应尽快回宫料理国事,同时劝 戒皇帝不要常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多去了解底层百姓的苦难。上述关于“华 表”信息的解读,最准确的是 A. 明清君主专制逐渐走向顶峰 B. 儒学天人感应理念的应用 C. 百姓对君主勤勉为政的期望 D. 皇权受到神权制约的体现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意为盼望皇帝应尽快回宫料理国事,同时劝戒皇帝不要常在宫内寻欢作乐,应多去了解底层百姓的苦难”结合所学可知,“华表”旨在通过对君主形成一定约束从而避免暴政,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体现了儒家“天人感应”思想,故B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反映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C项,“华表”并非百姓所立,排除;D项,题干并非强调对君权的制约,排除;‎ ‎9.1689 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俄国人可以在两国的三个邻接点经商,每隔三年方可派遣商队前往 北京,以上史实说明 A. 俄国最早获得通商权 B. 该条约为不平等条约 C.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D 中外贸易受到严格限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尼布楚条约》限制边境贸易数量及次数,不利于中外贸易的扩大及自由发展,故D项正确;A项,材料不能反映俄国最早获得通商权利,排除;B项,该条约并未损害中国主权,排除;C项,题干不能反映自然经济的瓦解,且自然经济瓦解始于鸦片战争后,排除。‎ ‎10.2018 年 9 月,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联合组队,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发现并确认了甲午海战北洋水师沉舰---“经远舰”,关于对该舰艇 的历史认识正确的是 A. 其沉没标志洋务运动破产 B. 被击中沉没于 1895 年 C. 该舰管带为邓世昌 D. 该舰艇系向德国订造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经远舰”为洋务运动期间向德国订造,用于组建北洋水师,故D项正确;A项,甲午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破产,排除;B项,“经远舰”沉于1894年甲午海战中,排除;C项,“经远”舰管带是林永升,排除。‎ ‎11.1905 年,华兴会的力量及影响相对兴中会都更大,然而在同盟会成立大会上,华兴会会长黄兴却提 议“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这段史料可以证明 A. 孙中山在民主革命中影响力更大 B. 兴中会在斗争中发挥了更大作用 C. 黄兴反对走政党选举的合理流程 D. 革命派在合作之初存在一定分歧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公推孙中山先生为本党总理,不必经过选举手续”可见孙中山在辛亥革命进程中影响较大,故A项正确;B项与“华兴会的力量及影响力相对兴中会都更大”的描述不符,排除;C项,题干旨在强调孙中山的地位与贡献,并非反对政党选举,排除;D项,题干不能说明革命派的内部分歧,排除。‎ ‎12.“今天我要提……几句抗议的话。……我是不赞成清室保存帝号的,但清室的优待乃是一种国际的 信义,条约的关系。”1924 年胡适的这段言论表明他 A. 反对暴力革命 B. 倡导自由主义 C. 支持君主立宪 D. 追求程序正义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胡适反对将清废帝溥仪逐出故宫,认为应当遵从国际信义,体现了胡适主张程序正义对待清帝退位,故D项正确;A项,题干不能反映胡适对革命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自由主义精神,排除;C项,题干未体现胡适的政治主张,排除。‎ ‎13.蔡廷锴在其 1932 年 1 月 21 日日记中云:天微雨,晨早接陈铭枢部长电话,着往他公馆。我八时前 往,他说:“两日来所得外国人传出消息,日寇有向我上海骚扰企图,三友实业社事,他向市政府 严重抗议。但京中尚未具体向其答复,约二三日内答复书可发出。”我问他“万一敌人向我侵犯,我军取如何动作?”他答:“当然不客气,武力抵抗!”‎ ‎ 我又问:“政府有无抵抗决心,你是中央一大员,亦会知道一二?” 他答:“看那时国际环境如何始敢断定。”据此可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 日军已拉开全面侵华序幕 B. 国民政府对战事存有侥幸 C. 国共两党将很快实现合作 D. 民众要求蔡廷锴坚决抗日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陈铭枢部长可见国民政府寄希望于国际形势变化以应对日本侵略,未体现抗战决心,故B项符合题意;A项,全面侵华始于1937年七七事变,排除;C项,国共两党合作实现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契机,排除;D项,题干未体现民众诉求,排除。‎ ‎14.1958 年,长春“一汽”投产前夕,为方便各国来访的元首出行,有关部门就到德国定购了 60 辆奔驰300 型轿车。这一年,“一汽”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奔驰 190 的底盘和发动机为参考,制造出新中国第 一辆 5 座轿车“东风”牌。著名的红旗轿车就是在这一基础上于此年诞生。据此可知 A. 建国初期中国并未奉行一边倒 B. 招商引资是我国传统发展模式 C. 德国并未紧跟随美国封锁中国 D. 西方国家保持与新中国的接触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为方便各国来访的元首出行,有关部门就到德国定购了 60 辆奔驰300 型轿车”可见当时西方国家与新中国保持外交联系,故D项正确;A项,建国初中我国实行外交三大方针,提出了“一边倒”政策,排除;B项,向德国订购汽车并非招商引资,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判定德国放弃追随美国封锁中国,排除。‎ ‎15.1979 年 1 月 17 日,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邀请荣毅仁等工商界元老座谈时指出:“可以利用外 国的资金技术,华侨、华裔也可以回来办工厂。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 先选择资金周转快的行业做起”上述材料说明 A. 中国已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 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在部分领域展开 C. 邓小平试图打破建国以来西方的封锁 D. 国家尝试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吸收外资可以采取补偿贸易的方法,也可以搞合营”可见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注意引进外资及实行新的贸易形式搞活经济,故D项正确;A项,21世纪初中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排除;B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尚未开始,排除;C项,此时中国已经打破西方对中国的封锁,排除。‎ ‎16.希腊早期城邦主要靠自给农业、放牧和捕鱼为生,公元前 8 世纪,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走向海外殖 民,并促成农产品的高度商品化,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人地矛盾的凸显 B. 重商主义的盛行 C. 人文思想的滥觞 D. 航海技术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希腊多山地丘陵,平原较少,海外殖民的兴起反映了人口增长下土地资源紧张的人地矛盾,故A项正确;B项,重商主义是近代西方经济思想,排除;C项,题干不能反映人文主义精神的发展,排除;D项,题干未涉及航海技术的发展,排除。‎ ‎17.1912 年 4 月 11 日、由哈兰德、沃尔夫造船厂设计生产的“泰坦尼克号”离开爱尔兰的昆士敦,开始 了横跨大西洋的旅途。人类史上最早开辟这一方向航线的航海家是 A. 迪亚士 B. 麦哲伦 C. 哥伦布 D. 达伽马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离开爱尔兰的昆士敦,开始 了横跨大西洋的旅途”可见该航程主要是跨越大西洋,结合所学可知,1492年,哥伦布向西航行横跨大西洋并发现美洲大陆,故C项正确;A项,1487年,迪亚士到达印度洋好望角,与题干不符,排除;B项,1519—1522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与题干不符,排除;D项,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找到通向东方的新航路,与题干不符,排除。‎ ‎18.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利昂、阿尔贝蒂尼声称:男人应该把对“小事的关心”留给自己的 妻子,使丈夫们能自由地从事“一切适合男人的光荣的事业”,这段言论反映出 A. 文艺复兴时期女性权利的兴起 B. 中世纪后传统骑士精神的发扬 C. 人文主义在意大利得到了萌生 D. 古代西方男女不平等仍在延续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文艺复兴时期一些人认为妻子天生应做“小事”,以扫清男人们做“光荣的事业”的障碍,体现了男女性别歧视的观念,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不能反映女权兴起,排除;B项表述未深入认识材料本质,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人文主义精神,排除。‎ ‎19.17 世纪上半叶,土耳其著名历史学家指出,“对于掌握国家事务的人来说,地理科学是必须掌握的…… 异教徒通过应用……那些学科,发现了新大陆并侵占了印度”,其意在说明 A. 欧洲的宗教斗争围绕地理学科进行 B. 西欧的学科分科促成欧洲社会进步 C. 知识的进步与海外扩张有密切联系 D. 新航路的开辟打断了土耳其的扩张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信息“地理学科必要性的证据”“ 应用和尊重各门知识,发现了美洲大陆并占据了整个印度市场”,说明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也推动了海外扩张,故C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与宗教斗争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西欧学科分科信息,排除;D项,题干未强调新航路开辟对土耳其扩张的影响,排除。‎ ‎20.经济学家霍布斯鲍姆估计,1870 年全英国蒸汽机的动力约为 400 万马力,相当于 4000 万名成年男子所能产生的力,而这样多的人一年会吃掉英国 15 年才能产出的小麦。由此可知工业革命 A. 减轻了英国的农业负担 B. 改变了英国的产业结构 C. 加剧了英国的贫富分化 D. 导致了英国的财富膨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生产力,节省劳动力的投入,有利于剩余劳动力向其他行业转移,推动英国产业结构的变化,故B项正确;A项,材料中未体现农业生产问题及工业革命对农业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题干未涉及贫富分化问题,排除;D项,题干与英国财富膨胀无关,排除。‎ ‎21.“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有可能制定一种建立 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在西方世界最早印证以上说法的是 A. 光荣革命 B. 法国大革命 C. 美国独立战争 D. 尼德兰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它意味着启蒙运动的思想是切实可行的—…建立在个人权利基础上的切实可行的政体”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颁了《1787年宪法》,建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践行了启蒙运动中权力制衡、实行法治等思想,故C项正确;A项,光荣革命后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未体现启蒙运动思想,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虽然深受启蒙运动思想影响,但不符合“一个民族有可能建立一个国家”,排除;D项,尼德兰革命发生于16世纪,此时启蒙运动尚未兴起,排除。‎ ‎22.俄国一名农民在某一时期声称“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 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说明 A. 斯大林模式面临挑战 B. 新经济政策遭到抛弃 C.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势在必行 D. 非常措施亟待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十月革命胜利后,苏维埃政权为抗击国内外敌人,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人民群众尤其是农民群众的不满,破坏了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生产下降,社会不稳定.故材料反映出苏俄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故D项符合题意;A项,题干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弊端,与斯大林模式无关,排除;B项,此时新经济政策尚未实行,排除;C项,题干反映战时共产主义正在实行,排除。‎ ‎23.20 世纪 20 年代,欧洲国家为支付战争债务,使金钱源源不断地流入美国,美国的黄金贮存量在 1924 年占据世界总量的一半,此现象的出现 A. 加深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 B. 利于美国构建布雷顿森林体系 C. 使资本主义制度持续发展完善 D. 为经济大萧条的爆发埋下隐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美国占有世界黄金总贮藏量的一半,使美国加大对外投资与贷款,加剧了美国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使金融领域的不稳定因素增加,为美国经济危机的爆发埋下隐患,故D项正确;A项,题干未体现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排除;B项,布雷顿森林体系构建于二战后,排除;C 项,题干现象加剧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排除。‎ ‎24.1947 年,乔治·凯南提出“……如果没有了自信与安全感,恐怕我们身上的集权主义倾向就会冒出 来……”。据此,战后美国为了建立自身安全感而采取的措施是 A. 发表了铁幕演说 B. 研发原子弹 C. 执行马歇尔主义 D. 组建联合国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结合所学可知,战后美苏两极格局逐渐形成,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遭到了苏联的严重阻碍,因此乔治•凯南的话表明国际秩序受到严重影响;对苏联实行”遏制”政策,故马歇尔主义出台,C项正确;A项,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了铁幕演说,排除;B项,原子弹为应对法西斯势力而研制,并非针对苏联,排除;D项,联合国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而建立的国际组织,与保护美国自身安全无关,排除。‎ ‎25.下图为 1970 年部分国家的相关经济数据(人口、产值和粮食均为占世界总量的百分比),据上表可得出的结论是 人口 国民总产值 粮食 识字人口比重 西方发达国家 ‎18‎ ‎450‎ ‎35.0‎ ‎96.0‎ 苏联及东欧 ‎11‎ ‎30.0‎ ‎23.0‎ ‎90.0‎ 拉丁美洲 ‎6.5‎ ‎8.0‎ ‎6.5‎ ‎67.0‎ 非洲 ‎8.0‎ ‎3.5‎ ‎6.0‎ ‎19.0‎ 近东 ‎3.5‎ ‎7.5‎ ‎2.5‎ ‎36.0‎ 远东(不含中国)‎ ‎31.0‎ ‎3.5‎ ‎14.0‎ ‎40.0‎ 中国 ‎22.0‎ ‎2.5‎ ‎13.0‎ ‎50.0‎ A. 文化发展水平影响国民经济发展 B. 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状态成反比 C. 发展中国家面临严重的粮食问题 D. 整个世界的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可知,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区域的国民生产总值及识字水平整体上成反比,故A项符合题意;B项,表格中人口总量与经济发展并不完全成反比,排除;C项,题干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压力,但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题干信息与世界多极化趋势无关,排除。‎ 二、材料阅读:本题共 3 题,其中 26 题 12 分,27 题 18 分,28 题 20 分,共 50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明朝后期起,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他们在传 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 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1584 年),利玛窦到达广州,自制《万国图志》。1601 年,利玛窦到京师献图, 深受神宗喜爱。1602 年太仆寺少卿李之藻依之绘制成图,曰《坤舆万国全图》。1608 年,明神宗下诏摹绘 12 份,传于现世。‎ ‎ 现藏于南京博物院的《坤舆万国全图》长 380.2cm,宽 168.7cm ,为明万历年间宫廷中彩色墓绘本。 原图由明朝官员李之藻绘制,是中国最早的彩绘世界地图,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 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此举开创了中国绘制世界 地图的先例。‎ ‎ ‎ ‎——《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 注:这张地图向中国人展现了世界的整体轮廓(由于当时地理学知识所限,图中误将大洋洲和南极洲两 片大陆绘为一体)。一些保守士大夫将此图斥为“邪说惑众”,并且攻击说:“直欺以其目之所不能见, 足之所不能至,无可按听耳,真所谓画工之画鬼魅也!”‎ 根据材料所给图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一个角度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 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答案】评分说明 ‎1.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符合材料且正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结论。‎ 一等(12-10分)所拟论题切合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所拟论题接近题意且明确,阐述史实正确,中外关联,逻辑较严密,表述较为清楚。‎ 三等(4-0分) 所拟论题偏离题意,阐述史实欠正确,表述不清楚。‎ ‎“示例”只作评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 主题1:明清西学东渐冲击传统中国的天下观 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开辟,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冲击传统士人的天下观念。同时传教士也将中国的儒家经典翻译,介绍到西方。还利用通信的形式,把中国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风土人情等见闻传递到西方,使西方学者对中国有了更多和深入的了解,扩大了中华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和中国自然科学的进步 主题2:明清时期中国传统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明清时期,随着新航路开辟,一些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前来中国传教,代表人物有意大利人利玛窦等。他们在传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但是西方传教士所带来的自然科学知识因受神学的限制,不可能是西方最先进的近代科学成就。由于当时封建统治上层的保守,还不能把其中有用的知识加以推广。再者,大多数中国传统士大夫观念根深蒂固,西方科技对中国的影响极其有限,因而这些自然科学知识的实际社会作用依然很有限,中国最终以封闭和落后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在传 教的同时,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包括 地球和各大洲、大洋等地理概念”可以“西学东渐冲击传统中国的天下观”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西学传播的影响及东学西传促进文明的交流进行阐述;亦可根据材料“它以当时的西方世界地图为蓝本,改变了当 ‎ 时通行的将欧洲居于地图中央的格局,而是将亚洲东部居于世界地图的中央”从“中国传统天下观念根深蒂固”进行立论,结合所学从西方文明的传入和中国传统观念对中国影响、局限进行分析阐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荣氏企业是旧中国最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资本企业,主要经营面粉和棉纱。1902年荣氏兄弟开设了保兴面粉厂。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年生产能力达到89万袋。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1915年创建申新纱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其面粉企业生产能力占全国粉厂的23%,荣家企业纱锭占全国棉纱厂的11%,荣氏企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 ‎——摘编自李占才,张凝《著名实业家荣氏兄弟》‎ 材料二 1931年以后的10多年,由于日军疯狂侵华,荣氏企业遭到重创。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得到了邓小平的支持,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 ‎——摘编自袁正,夏波《荣氏兄弟的救国路,公益心》‎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荣氏家族在抗日战争期间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答案】(1)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引进设备;政治变革;国际环境。‎ ‎(2)抗战: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 新中国:恢复发展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率先公私合营,支持社会主义改造;创办投资公司,引领改革。(答出其中2点即可)‎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1905年5月,上海掀起抵制美货运动,又促使荣氏兄弟筹设纱厂,成立振华纺织有限公司。”、“1910年荣企业从美国进口18部精良的面粉机”、“1911年辛亥革命后,又在上海创设福新面粉厂”、“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粉纱两业空前兴旺”等信息可从群众反帝爱国运动、引进设备、政治变革、国际环境等方面概括20世纪初荣氏企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2)依据材料二中“国难当头,荣氏家族成立了‘抗敌后援会’,发起募捐,并将申新五厂用作国民党部队的驻扎地,抵御日军的侵略。”等信息可知,荣氏家族在抗日战争期间支援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贡献。依据材料二中“新中国成立初期,荣毅仁遵循父命,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坚持生产,为恢复国民经济,作出了重要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荣毅仁表率性地将荣氏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成为工商界的一面旗帜。”、“1979年2月,荣毅仁向中央提出了‘从国外吸收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建议……1979年10月国务院批准成立了由荣毅仁任董事长的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结合所学可从恢复发展生产,为国家工业化创造条件、率先公私合营,支持社会主义改造、创办投资公司,引领改革等方面说明荣氏家族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贡献。‎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重商主义”是西欧在 16—18 世纪受到普遍推崇的一种经济理论。重商主义的发展又可分为两 个阶段:早期重商主义主张采取行政手段,禁止金属货币输出和积累货币财富。晚期重商主义与早期不 同的是,认为国家应该将货币输出国外,以便扩大对外国商品的购买。重商主义者认为:一个国家金银 越多,国家就越富强,必须努力增加出口,减少进口,促使外国金银流向本国。因此各国纷纷实行保护 关税的政策,对外国工业品和进港船只课以重税,以阻碍商品进口,同时又努力发展本国工商业,鼓励 出口。英国自 17 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实行的《航海条例》、《列举商品法》、《主要商品法》以及 1815 年 开始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这些政策完全是为英国大商人、大船主及大地主的利益 服务的,局部的也是为了保护英国的工业。‎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材料二 1776 年,被誉为“经济学之父”的亚当·斯密出版了《国富论》一书,创立了第一个系统的政 治经济学体系,此后几十年大卫·李嘉图等人发展和继承了亚当•斯密的学说,他们强调完全的自由竞 争和自由贸易,从根本上否定了此前西欧各国盛行的重商主义政策。1846 年英国废除限制粮食进口的《谷 物法》,自由贸易政策迅速发展。1849 年,英国废除实行了两百多年的《航海条例》,减免了两百多种货 物的进口税。1851 年,英国议会宣布“自由主义”为基本国策。‎ 当时英国作为世界工厂,出口产品具有压倒性的竞争优势,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甚至煤的产量和 ‎ 质量都是他国无法与之相抗衡的。因此,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用取消贸易限制的办法来扩大国外市场。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以利于英国的商品畅销世界,因此英国统治集团不惜通过炮舰政策打开外国的大门,如 1840 年对中国发动鸦片战争,1854 年参 加克里米亚战争,1856 年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这一政策的体现。‎ ‎——摘编自高岱《英国通史纲要》‎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 19 世纪中后期英国对外贸易政策对中、英两国产生历史影响。‎ ‎【答案】(1)变化:由奉行重商主义政策到实行自由主义或者自由竞争、自由贸易政策。‎ 原因:英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要求开拓更广阔的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崛起要求实行自由贸易;1776年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提出。‎ ‎(2)影响:对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国门洞开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近代民族工业产生并发展。‎ 对英国:促进了英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形成了以英国为中心的多边贸易体系,成为世界贸易中心;自由贸易政策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发育,扩大了世界市场,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基本)形成;促使英国工业结构发生变化,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轨;农产品价格一再跌落,大批中小农场破产,引起英国农业衰退,造成工农业经济发展比重严重失调,英国经济发展呈畸形状态;从事农业的人口越来越少,大批人口流入城市,客观上推动了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解析】‎ ‎【详解】(1)一问根据材料一“…《航海条例》、《列举商品法》、《主要商品法》以及 1815 年 开始颁行的《谷物法》都体现了重商主义政策”及材料二“英国积极推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进行概括;二问结合所学从工业革命的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需要及亚当•斯密理论影响进行分析。‎ ‎(2)对中国结合所学从鸦片战后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及经济结构变化表现进行阐述;对英国结合所学从推动英国外贸、世界市场发展,英国工业结构、经济比例及城市化进程进行分析阐述。‎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