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天津市部分区2020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

天津市部分区2019—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练习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 ‎1.王国维认为:“殷、周间之大变革,自其表言之,不过一姓一家之兴亡与都邑之移转;自其里言之,则旧制度废而新制度兴,旧文化废而新文化兴。”“新制度”包括 ‎①王位世袭制 ‎②分封制 ‎③嫡长子继承制 ‎④郡县制 A. ①②③‎ B. 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答案】B ‎【解析】‎ 材料所述为西周开创的新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为分封制和宗法制,宗法制的核心为嫡长子继承制,由此可知②③正确,故B正确;世袭制开始于夏朝,①与题意不符,故A、D均不正确;郡县制全面推广是在秦朝,④不正确,故C不正确。‎ ‎2.有人指出:我们的老祖宗早就创造出了帝相之间关系的模式或准则,那就是“君待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按照这种模式或准则来处理,一般情况下就不会发生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其实例比比皆是……。这些“实例”不包括 A. 秦朝皇帝和三公坐而论政 B. 唐代三省长官各司其职 C. 汉代皇帝向臣子下属问策 D. 明代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答案】D ‎【解析】‎ 明初朱元璋废丞相、设六部,加强了君主专制,同时随着丞相制度的废除,彻底消除了帝与相之间的矛盾,因此不符合该模式,故D 正确;“和三公坐而论证”、“向臣下问策”、“各司其职”均体现了“君待臣以礼”,所以A、B、C项属于符合该模式的实例,与题意不符。‎ ‎3.《资治通鉴》卷二五九记载,唐昭宗景福元年,“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当时,益州的治所在 A. 镇江 B. 南京 C. 成都 D. 武汉 ‎【答案】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重心的南移,南方经济发展,南方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商业重心和城市,其中扬州和益州在当时处于数一数二的地位,其中益州指的即是今天的成都,故C正确;镇江在隋唐时属于润州,故A不正确;南京在唐代属扬州府,故B不正确;武汉在唐代属于鄂州,故D不正确。‎ ‎4.如图是《清乾隆二十五年发给中国商人的海外渡航证明书》,这个时期清政府实行 A. 自由贸易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对外开放政策 D. 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解析】‎ 结合材料,清乾隆时期,中国实行的对外政策是闭关锁国,故B正确;既然海外贸易需要证明书,说明自由贸易政策表述不准确,故A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对外开放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排除C;“海外渡航证明书”说明是对外政策,重农抑商是国内政策,故D不正确。‎ ‎5.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其实英国在要求外交平等及商业机会等方面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如果不是英国,那么别的国家也会这么做的。至于英国在华贸易的重点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作者强调了中英战争的 A. 必然性 B. 偶然性 C. 可能性 D. 必要性 ‎【答案】A ‎【解析】‎ 根据材料中的关键信息“代表了西方各国的愿望”“是鸦片而非茶叶或其它什么商品,这只是历史的巧合罢了”等,本题实际上考查英国发动(对华)鸦片战争的相关背景——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表述最能够体现材料内容核心意思,即打开中国市场的迫切性与必然性,故选A。‎ ‎6.下图展现的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延安大礼堂门口的场景。这一时期 A. 打倒列强,除军阀,统一中国成为时代的潮流 B. 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成为国共两党的政治追求 C. 中华民族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空前团结 D. 召开政协会议筹建新中国成为各党派的共同需求 ‎【答案】C ‎【解析】‎ 从材料图片上代表国共的两面并举的旗帜,说明国共处于合作关系,从“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的标语,说明合作的任务是为了民族解放,且地点是延安大礼堂,联系两次国共合作的内容,应该是抗战时期的国共合作,故C项符合题意。AB项都是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大革命时期,D项是解放战争前夕,国民党统治已被推翻,故与题意不符,排除ABD。‎ ‎【点睛】本题考查抗战期间的国共合作,联合抗战,了解国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7.江西这片红色的土地拥有“人民军队的摇篮”“中国革命的摇篮”“共和国的摇篮”的美誉,与之相对应的历史事件是 A. 八七会议、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B.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建立 C. 井冈山会师、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成、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形成 D. 湘赣边秋收起义、红军长征、遵义会议 ‎【答案】B ‎【解析】‎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江西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揭开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和创建革命军队的序幕,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1927年秋,毛泽东、朱德等中国共产党人率领中国工农红军,在江西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正确道路,因而井冈山以“中国革命的摇篮”而享誉海内外;在江西瑞金成立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形态的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锥形,被称为“共和国的摇篮”,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八七会议召开于湖北汉口,不是江西;C选项错误,井冈山会师时人民军队已经创建;D选项错误,遵义会议召开于贵州,不是江西。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香港、澳门问题源于晚清政府与英国、葡萄牙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下列两图代表着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这一实践成果能够体现的政策是 A 人民代表大会 B. 政治协商 C. 民族区域自治 D. 一国两制 ‎【答案】D ‎【解析】‎ 由材料和图示信息可以得出,所述为香港、澳门的回归,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香港、澳门的回归是一国两制的具体实践,故D正确;A、B、C均是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具体体现,与题意不符,故A、B、C均不正确。‎ ‎9.传统中国以礼教立国,服饰不仅仅是民族的外观,还带有深刻的礼的烙印,映衬出特权、等级和道德信念。据民国初年报载,“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这一变化反映 A. 西装已代替传统服饰 B. 服装款式多样缺乏审美 C. 儒家礼教思想的崩溃 D. 服饰的礼制限制被淡化 ‎【答案】D ‎【解析】‎ ‎“西装东装,汉装满装,应有尽有,庞杂至不可名状”说明服饰变化逐渐走向平民化,等级观念逐渐淡化,D正确;A中取代说法错误;B中审美观不符合材料主旨;C中崩溃说法错误。‎ ‎10.“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太平天国运动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运动 D. 清末新政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主其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可知该派别主观上维护封建统治,客观上学习了西方的器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所指为洋务运动,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矛头指向为清王朝,《资政新篇》提出要学习西方的资本主义,但不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且没有得到实施,故A不正确;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涉及到制度层次,故C 不正确;新政内容相对广泛,与题干不符,故D不正确。‎ ‎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A. 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 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 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 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势力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阻碍因素,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企业,有利于保护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进而有利于新生民族资产阶级队伍的壮大,B选项符合题意。19世纪六七十年代属于民族资本主义产生时期,尚未出现发展的高潮,A选项排除。外国资本大规模输入中国的时间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C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对外贸易的状况问题,D选项排除。‎ ‎12.下表是我国1952年和1957年各经济成分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变化情况。这一变化 A. 实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要求 B. 主要得益于“一五”计划的完成 C. 体现出当时经济建设的冒进思想 D. 表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答案】D ‎【解析】‎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1952年,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包括个体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加起来将近80%,公有制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和公私合营经济)才20%多一点;而到1957年,公有制经济成分达到97%,非公有制经济成分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已经微不足道。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53年到1956年新中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通过表格中可以得出各种经济成分的比重变化可以看出,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起来,故D 符合题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是在1958年提出来的,材料中反映的是1957年的变化,故A说法错误。 “一五”计划既变革生产关系,又发展生产力,表格只体现出生产关系变革的成就,没有表明生产力发展的成就,B不符合题意。 三大改造后期有工作过粗的情况,但表格中经济成分占比变化还不能体现出经济建设的冒进,C不符合题意。‎ ‎13.1987年日本那霸开辟为自贸区、1989年泰国谢布省进行自由经济区建设。这些开放举措从时间、规模上都与我国层次相同,意味着我国在吸收外资、转移产业上面临激烈竞争。为应对这一局面,我国 A. 设立珠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B. 开放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长江三角洲为经济开放区 D. 做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决策 ‎【答案】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应对国际形势的变化,1990年上海浦东经济开发区正式成立,故D符合题意;珠江三角洲成为经济开放区的时间是在198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不正确;沿海开放城市的开放是在1984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B不正确;长江三角洲的开放时间为1985年,与题干时间信息不符,故C不正确。‎ ‎14.在梭伦改革期间,对财产的限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最初的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这种现象 A. 违背梭伦改革初衷 B. 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 C. 使民主范围扩大 D. 导致雅典走向衰落 ‎【答案】C ‎【解析】‎ 材料“最初受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反映了梭伦改革削弱贵族势力,有利于平民工商业阶层的权力扩大,从而使民主主体范围扩大,故C项正确;梭伦改革初衷是缓和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材料内容并没有违背其改革初衷,故A项错误;梭伦改革并没有铲除旧贵族政治特权,故B项错误;梭伦改革奠定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基础,故D项错误。‎ ‎【点睛】“最初受土地财富范围的限制扩展到非土地财产范围的限制,进而导致贵族权力进一步削弱”是关键信息。‎ ‎15.1524年,有西班牙人这样说:“以前我们在世界的边缘,现在在它的中央了,这给我们的命运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改变。”这里的“改变”是指 A. 西班牙从此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 B. 西班牙成为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 C. 殖民扩张给西班牙带来巨大财富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1524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开辟新航路后,西班牙成为了殖民大帝国,进行殖民掠夺获得了巨额的财富,故C项正确;当时西班牙还是封建社会,尚未进行资产阶级的统治,故A项排除;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和世界工厂,故B项错误;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故D项排除。‎ ‎【点睛】“1524年”是关键时间信息。‎ ‎16. 以下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航海线路图,其中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进行航海探险的目的地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能力。1497年至1498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沿着先人开辟的航路,越过非洲最南端,沿着非洲东海岸北行,越过印度洋,到达印度的卡里库特,故选C。①是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②是迪亚士到达好望角;④是环球航行。‎ 考点: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新航路开辟的经过 ‎【名师点睛】葡萄牙和西班牙是西欧最早探寻新航路的国家。‎ ‎(1)迪亚士:1487—1488到达好望角;‎ ‎(2)达·伽马:1497-1498年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3)哥伦布1492年发现美洲新大陆;‎ ‎(4)1519-1522年,麦哲伦船队实现环球航行。‎ ‎17.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 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 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 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答案】C ‎【解析】‎ 注意时间:1830年。英国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了工业革命的进程,至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因而才有题中“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的说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及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的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 ‎18.经济大危机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民族主义得到发展。在总崩溃的大潮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制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美国符合上述观点的措施 A. 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B. 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C. 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D. 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答案】C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为了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除了采取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的措施外,还采取美元贬值,刺激出口,争夺国际市场,故选C;ABD都是美国的国内措施,无法体现针对国际竞争中的自卫,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的经济利益”,联系所学经济危机的影响分析解答。‎ ‎19.‎ 有学者认为:“二战后金字塔式国际货币制度的建立,加强了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和控制。”这反映出 A. 马歇尔计划的作用显著 B. 苏联与美国市场的分裂 C. 国际贸易的均衡化发展 D.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答案】D ‎【解析】‎ 材料“金字塔式的国际货币制度”及“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得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金字塔式的国际货币制度中,位于塔尖的是处于霸主地位的美元,中间是英镑、法郎等主要货币,最底层的则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货币。美国在美元霸权的支持下,对发展中国家既可以直接控制,也可以通过英镑、法郎等中间货币进行间接控制,故D符合题意。马歇尔计划是复兴西欧经济,稳定资本主义统治秩序,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反映苏联与美国市场的分裂的信息,故B不符合题意;材料反映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畸形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均衡化发展,故C不符合题意。‎ ‎20.当前正在兴起的一种“反全球化”浪潮,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从纯粹的民间非主流呼声变成“大嘴”特朗普等政客堂而皇之的说法。这些现象表明 A. 全球的经济竞争更加激烈 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 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 D. 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 ‎【答案】A ‎【解析】‎ 材料中的“从发达国家到发展中国家此起彼伏的贸易保护主义,到英国脱欧,再到推翻区域自贸协定,乃至退出世贸组织”,均是各国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展的斗争,说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之间的竞争激烈,故答案为A项。“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是指对发展中国家有利也有弊,与题意不符,排除B项;“南北方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贸易保护主义进一步弱化”说法错误,排除D项。‎ ‎21.“这个国家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其政治制度的发展呈现一种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这个国家应该是指 A. 英国 B. 美国 C. 俄国 D. 德国 ‎【答案】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近代资本主义国家,其开创的君主立宪制具有原创性、连续性和渐进性的特征,故A项正确;美国开创了民主共和制,但不是“近代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开拓者”,故B项错误;俄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制度,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德国是君主立宪制,不具备开创性,故D项错误。‎ ‎2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认为:“巴黎公社取得成功没有比预示的未来更重要;它作为象征比作为事件更有威力。”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A. 标志大规模工人运动的兴起 B. 提出了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 C. 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尝试 D. 将由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巴黎公社象征意义更具有威力,因为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尝试,选项C正确;欧洲三大工人运动标志大规模工人运动的兴起,排除A;巴黎公社事发偶然,并未提出建立理想社会的设想,排除B;巴黎公社最终失败,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理论变为现实,排除D。‎ ‎23.下图是20世纪50—70年代大国关系图。阅读下图(“—”表示合作关系,“<—>”表示对抗关系),甲乙丙分别指 A. 英法美 B. 英美苏 C. 中苏美 D. 美中苏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结合教材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50年代中苏关系友好合作,美苏对抗,美国对新中国采取的是包围、封锁的政策;20世纪60中苏关系破裂,美苏仍然对抗,美国仍然是敌视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美苏仍然对抗,中苏关系仍然不好;故甲是美国,乙是中国,丙是苏联,故选D;五十年代,世界是两极格局,英法美都是资本主义阵营,三国之间不是对抗关系,排除A;五十年代,世界是两极格局,英美都是资本主义阵营,二国之间不是对抗关系,排除B;五十年代,世界是两极格局,中苏都是社会主义阵营,二国之间不是对抗关系,排除C。‎ ‎24. 20世纪20年代,有作家说:“他们在各个角落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这主要体现了 A. 十月革命胜利作用 B. 战时共产主义的作用 C. 新经济政策的作用 D. 斯大林体制的作用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织补着支离破碎的工业网,重新组织俄国的商业,促使俄国大地开始复苏”,说明是20年代的经济政策使苏俄经济恢复,结合所学,1921年新经济政策实施,利用商品货币关系恢复生产,故C正确;1920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导致经济危机,引起农民士兵的不满,政治面临危机,故B排除;A是一场政治革命,故排除;D形成于1936年,故排除。故选C。‎ ‎25.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认为,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这重在说明美国 A. 不再谋求单边霸权主义 B. 单方面制裁带来了深刻教训 C. 积极寻求大国之间合作 D. 一定程度上认可多极化趋势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世界政治多极化发展趋势。依据材料“美国人必须不再把当今世界看作单极世界”、“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美国单方面的制裁或干预只会招致灾难”可知作者认为美国不得不认可多极化趋势,并做一些妥协,因此D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两极格局结束后,谋求单边霸权主义一直是美国的对外政策;B选项不能完整的概括材料信息,错误;C选项错误,依据材料“美国至少需要得到某些大国的合作”可知美国尚未积极寻求大国之间的合作。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二、非选择题 ‎26.根据下面材料呈现的信息,回答问题。 ‎ 材料一、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中国近代产生的入侵与反入侵的连锁反应的原因是中国人的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与灾难性战争受到刺激两种情绪的碰撞的结果,这个结果孕育了一个新的中国,产生了至今仍在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的诞生对世界有何影响?‎ 材料二 ‎ ‎(2)材料二中图l、图2、图3反映的事件涉及到近代中国革命哪两个历史时期?‎ ‎(3)材料二中,中国同盟会是一个什么性质的组织?图3反映的事件发生于哪一年?图反映的事件历史背景是什么?‎ ‎【答案】(1)影响: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 ‎(2)时期: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3)性质:资产阶级政党;时间:1945年。‎ 历史背景:20世纪7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重大变化(从美苏、中苏、中美关系角度阐述即可。如:美苏冷战,争夺世界霸权;中苏关系紧张;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中美两国共同要求。)“乒乓外交”‎ ‎【解析】‎ ‎(1‎ ‎)材料所述为新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其国际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主要从世界格局,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对民族解放运动的促进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等方面加以回答。‎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发生与鸦片战争时期,图二属于辛亥革命的范畴,二者均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图三是1945年抗日战争的胜利,日军投降,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同盟会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图三反映的是抗日战争胜利,日本递交投降书,时间为1945年。图四反映的是七十年代中国外交的基本史实,材料所述为“乒乓外交”,体现的是中美关系的缓和,其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一个没有峭烟的战场,其中充满着各国之间力量与利益的博弃。‎ 全球化在不同时期对各国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的历程。‎ ‎(2)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以中国为例加以论证。‎ ‎【答案】(1)历程: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世界市场进一步得到拓展;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以欧美资本主义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二战后,建立起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2)观点:全球化对世界各国具有双重影响论证:以中国为例,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西方列强为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华战争,中国被迫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逐步沦为西方列强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在这次全球化进程中受到侵害。20世纪70年代以后,全球化进程继续发展,中国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积极对外开放,主动融入世界,引进外资、技术、先进管理经验。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迅速发展。‎ 结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各国要积极主动融入,避害趋利。‎ ‎【解析】‎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的历程的角度加以回答即可,从新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二战后世界格局的转变和新时期全球经济发展的趋势等方面加以回答即可。‎ ‎(2)材料涉及全球化的相关内容,可以从全球化的影响等方面提炼观点,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会给发展中国家或者落后国家的发展带来挑战,另一方面也会把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设备、思想等带到所到之处,客观上也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面对全球化这一历史发展的潮流,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只能以积极的姿态应对全球化,不断改革调整,做到趋利避害。‎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