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2专题6中国经济近代化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版第1部分模块2专题6中国经济近代化和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网络构建]‎ ‎[整体感知]‎ 两条主线: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发展;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三个角度:工业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背景下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历程;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 四大重点:洋务运动;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近代交通、通信及大众传媒的发展。‎ ‎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 以历史解释考查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1.(2019·全国卷Ⅰ)‎ 川沙县部分名人简历表 黄彬 国学生,干练有才,上海招商局创办时,章程皆其手订 朱纯祖 监生,幼时孤苦伶仃,学习米业,中年创设朱丽记花米行 姚光第 南邑生员,感于地方贫瘠日甚,就其家设机器轧棉厂 上表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毗邻上海的川沙县部分名人的简历,说明当时国内(  )‎ A.科举取士转向选拔实务人才 B.传统社会结构受到冲击 C.儒家的义利观念被抛弃 D.新式工业在经济中居于主导 B [黄彬、朱纯祖、姚光第等为科举制下的国学生、监生、生员,但是随着社会形势的变化,他们纷纷从事近代企业生产。这说明社会经济和政治结构受到外来势力冲击,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故B项正确。]‎ ‎ 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洋务运动 ‎2.(2017·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B [洋务运动兴办的军用工业开始时经费由政府拨付,后经费困难,才出现材料中的“协造”方式,B项正确;洋务运动中的军用工业并没有转为商办,A项错误;军用工业生产的产品用于军队,没有市场化,C项错误;近代轮船制造业生产消耗高而效率低,受到西方列强的制约,没有走出困境,D项错误。]‎ ‎3.(2017·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A [根据题干信息可知,原来的土煤“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为1钱”,这样减轻了税收对开平煤矿的压力,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A项正确;题干仅仅说明政府降低税率,不能说明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B项错误;此举对抵制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有一定作用,但并没有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C 项错误;降低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煤矿业的发展,但洋务企业本身存在着很多弊端,不可能实现煤矿业稳健发展,D项错误。]‎ ‎ 以家国情怀创新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4.(2019·全国卷Ⅲ)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外国人将自己的名字租借给中国人经办新式企业的做法,在通商口岸较为盛行。这一做法(  )‎ A.导致民间设厂高潮局面的出现 B.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 C.加剧了外国资本对中国的输入 D.扭转了中国对外贸易入超局面 B [在近代中国,外国列强享有一定特权,而清政府对国人及企业实行高压政策,因此一些中国人及企业常常使用外国人名字以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这有利于中国新的社会阶层发展,即有利于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故B项正确。]‎ ‎5.(2016·全国卷Ⅲ)下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结合时代背景解读图文信息。该火柴图案的主题是“抗敌”,主图是一顶大斗笠,上书“十九路军”,斗笠左右两旁分别有“振我中华”和“挽回利权”字样,这种设计是为纪念抗日的先锋十九路军。前方将士奋勇杀敌殊死抵抗,后方民众全力支持积极声援,体现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D项符合题意;A、B两项材料中体现不出来;19世纪末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所以排除C项。]‎ ‎ 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6.(2017·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 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D [从材料中信息“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可推断材料中的现象为甲午中日战争后出现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困难,放宽了对民间设厂、兴办实业的限制,因而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是在1898年,与材料中的时间信息不符,A项错误;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是在19世纪70年代,19世纪90年代趋向衰落,B项错误;19世纪末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应该是增多而不是减少,C项错误。]‎ 题号 命题特点 第2题 立意新颖 通过福州船政局造船费用的变化暗示现代企业运营机制的改革与发展 第3题 主干知识 命题重点仍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洋务企业的发展 第6题 创设情境 ‎1897年,有人指出“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出现诸多新现象,分析原因 一、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时期 特征 原因 影响 ‎19世纪中期 自然经济解体 鸦片战争后,列强侵华,大批外国商品开始涌入中国市场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9世纪60年代 洋务运动兴起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困境;太平天国运动兴起、发展;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萌发 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的诱导和外商企业的刺激 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产生;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19世纪末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担负起救亡图存的重任,推动了戊戌变法与辛亥革命的发生 民国初年 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 辛亥革命的鼓舞作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准备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 国民政府前期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后,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 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全民族抗战期间 民族资本主义日益萎缩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战争的破坏;官僚资本的掠夺 内迁的民族工业为抗战胜利提供了物质保障 解放战争时期 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 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和繁重的捐税;官僚资本的压榨;美国独占中国市场 使民族资产阶级认清国民党政权的反动面目,开始与国民党决裂 二、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及阶段特征 ‎1.起步阶段(1861-1895年):主要是洋务运动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兴办近代民用工业。其间经历了从重工业到轻工业,从官办到官督商办、官商合办、商办的过程,民族资产阶级开始创办近代工业。‎ ‎2.初步发展阶段(1895-1927年):‎ 学习西方先进科技与变革社会制度相结合,是近代化最重要的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从政治上看,晚清政府推行新政、维新派领导变法、立宪派领导保路运动、革命派发动革命、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从思想上看,“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学习西方的层面从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 ‎3.曲折发展阶段(1927-1949年):在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交错的复杂环境中举步维艰,曲折发展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政策推动了近代化进程,但官僚资本的出现却阻碍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全面抗战时期,日本帝国主义侵华,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化;抗战胜利后,美国独占中国,中国近代化无从谈起。‎ ‎1.(2019·广元一模)下表为中国1843年前后关税税率变化情况,据此表明(  )‎ ‎——《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 A.清政府结束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C.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843年后发生了关税税率下降的现象,1843年是《南京条约》签定之后,南京条约规定了英国进出口中国货物的税率由双方协定,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有利于西方对华进行商品输出,‎ 中国逐步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选C项;甲午战后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开始发展工业,排除A项;耕织分离标志着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排除B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与材料关税降低无关,排除D项。]‎ ‎2.(2019·郑州二模)洋务派在1865年以后创办的军事工业中,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工人的工资基本上是按照技术高低而定,劳动强度虽然很大,但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这表明洋务企业(  )‎ A.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B.已脱离落后因素的影响 C.具有资本主义因素 ‎ D.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 C [根据材料“普遍实行雇佣劳动”“加班作业,亦加给工资”可知1865年后的洋务企业经营具有资本主义因素,故选C项;材料只涉及给工人工资,并未涉及保障工人的权益,排除A项;材料虽然说明了实行雇佣劳动,按照技术高低定工资,这并不能说明已经脱离了落后因素的影响,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是否主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排除D项。]‎ ‎3.(2019·鄂尔多斯一模)1896年初,清廷批准了各省设立商务局的建议。之后,准许民间招商集股开矿、开放内河航运等,并制定了《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这说明当时(  )‎ A.清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的政策 ‎ B.民族工业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 C.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了制约 C [甲午战后,为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设立商部,奖励工商业的发展,这说明清政府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有利条件,故选C项。]‎ ‎4.(2019·长沙一模)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相继颁布了《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等文件,同时邀请蔡元培、马寅初分别担任监察院长、立法院财政委员会委员长。由此可以推知(  )‎ A.国民政府积极扶持民族工业 ‎ B.兴办实业成为当时中国主流 C.民族工业发展障碍逐步被扫除 ‎ D.国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 A [“《奖励工艺品暂行条例》《华侨回国兴办实业奖励法》《工业奖励法》”与民族工业发展相关,故A项正确;“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所颁布的政策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的主流是兴办实业,故B项错误;民族工业的发展障碍已经清除说法绝对,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全面统治”,故D项错误。]‎ ‎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迁 ‎ 以历史解释探究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2017·全国卷Ⅱ)1913年,《申报》登载的“艾罗补脑汁”广告称:“欲图一国之进步,当先使一国之人民精神日旺,思想日新,舍补脑之外另无精神思想也。故善国者必先得卫生,善谋卫生者必先得谋补脑。”由于广告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这反映出当时(  )‎ A.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日益广泛 B.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 C.改良社会风俗成为国民共识 D.广告成为推进文明的工具 B [广告宣传“思想日新”“谋卫生”,广告非常成功,“产品一上市就十分畅销”,说明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反映了追求新思想成为社会时尚,B项正确;新文化运动开始的标志是1915年《青年杂志》的创办,在材料时间之后,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改良社会风俗”,C项错误;虽然广告内容得到国民认可,但不能得出国民是否实现了广告中宣传的文明,D项错误。]‎ 一、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习俗的变迁 ‎1.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开始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生活变迁开始启动,但是,甲午中日战争前,社会生活的变迁主要局限于通商口岸,与外国接触较多的买办、官宦之家的服饰、饮食等发生了一些变化,广大的内地和平民之家几乎没有什么变化。‎ ‎2.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一次高峰(辛亥革命前后)‎ ‎(1)生活礼仪的变革:随着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生活礼仪开始发生变化,体现等级贵贱的三跪九叩之礼被握手、鞠躬所取代。男女平等的婚姻观念开始出现,婚姻礼仪逐渐简约。‎ ‎(2)服饰的变革:西装开始流行,成为进步的象征;旗袍成为时尚女性的钟爱。‎ ‎(3)妇女不缠足运动兴起:清朝曾经多次要求禁止缠足;维新派、革命派等进步力量也积极倡导不缠足。‎ ‎(4)剪发运动:男子剪发成为革命和进步的象征,清政府在统治的后期曾经倡导自由剪发,辛亥革命后革命党人强制剪发。‎ ‎(5)铁路建设的高峰时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对华资本输出,中国人民掀起收回利权运动,晚清出现了中国修建铁路的第一次高峰时期。‎ ‎(6)大众传媒的发展:报纸纷纷涌现,电影开始出现,中国的大众传媒开始发展。‎ ‎3.中国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第二次高峰(新文化运动)‎ ‎(1)思想观念的巨变:随着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更加解放,社会风俗在城市发生了激烈的变化,特别是婚姻、服饰等,民主平等思想成为社会生活的主流。‎ ‎(2)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报纸成为城市上层生活的必需,电影进一步发展。‎ ‎(3)城市设施的发展:电灯、电话、交通等城市设施进一步完善,成为城市生活的标志。‎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社会生活的变迁 ‎(1)苏联因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社会生活深受苏联影响,教育、文学、艺术、电影、服饰、称呼等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2)劳动光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国家大力提倡劳动光荣,对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很大,间接影响了人们的服饰、婚姻、饮食等方面。‎ ‎(3)计划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建立了计划经济体制,各类票据流行,勤俭持家成为社会时尚。‎ ‎(4)革命色彩:同志的称呼大行其道,列宁装、绿军装流行,军人为社会所追崇。‎ ‎5.改革开放新时期 思想观念、服饰装潢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商品意识普遍增强,崇尚享受的意识逐渐兴起,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影响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因素及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 ‎1.影响因素 ‎(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通商口岸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 ‎(2)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物质生活和风俗的变迁提供了物质基础。‎ ‎(3)维新思潮、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等政治思想运动的推动。‎ ‎2.主要特点 ‎(1)受西方文明影响深刻,经历了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向西方学习的过程,具有半殖民地化色彩。‎ ‎(2)随着近代中国社会经济、思想的变化而不断加深。‎ ‎(3)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通商口岸和大城市变化明显,在偏远农村和内地则变化不大。‎ ‎(4)实质上是中西文化的激烈碰撞,结果是中西文化逐渐融合,并且保留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色。‎ ‎(5)有利于封建因素的消弭和促进中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1.(2019·深圳二模)据《民国鄞县通志》记载:近代以来宁波妇女发髻,初受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加髻于前额,称为“兴汉头”。这说明(  )‎ A.女性社会地位得到显著提高 ‎ B.民主共和的观念渐入人心 C.流行文化代表社会主流方向 ‎ D.民间风尚折射出社会变化 D [材料中宁波妇女最初受“西化”的苏沪之风影响流行“上海头”,清末由于向日本学习,日本风俗传入中国,宁波妇女又流行日本发式,辛亥革命后则受反对满清贵族的政治革命影响,宁波妇女又流行“兴汉头”,‎ 综合信息可知宁波妇女的发式反映了社会政治经济变化,故选D项。]‎ ‎2.(2019·苏州一模)清末《违警律》规定,“乘自行车不设铃(铃铛)号(牌)者,处五日以下一日以上拘留,或五元以下一角以上之罚金”。民国时期规定,市公用局管理自行车的检验、登记、核发号牌事项,巡警可以随时处罚不遵守法规的骑车人。由此可知(  )‎ A.自行车已普遍使用   B.崇洋媚外风气盛行 C.政府加强公共管理 D.民众抵制西方文明 C [材料以清末、民国时期对自行车的管理举措反映出当时政府对公共管理的加强,故选C项;材料中没有体现自行车普遍使用,排除A项;法律规定自行车的使用,体现不了崇洋媚外风气的盛行,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民众对于西方文明的态度,排除D项。]‎ ‎3.(2019·兰州二模)1903年,章太炎在《顺天时报》刊登《征婚告白》,条件为:鄂籍人;大家闺秀,性情开放;要通文墨,精诗赋;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这反映了当时(  )‎ A.报纸开始推动社会启蒙和时代进步 B.先进的婚姻观念已经成为时代风尚 C.传统的封建礼教受到新思想的冲击 D.女性的社会地位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C [由材料“双方互相平等;夫死可嫁,亦可离婚”可知传统的婚姻习俗受到民主思想的影响,人们已经开始追求婚姻的平等,故选C项;报纸产生于19世纪中期,排除A项;“已经成为时代风尚”不符合1903年社会史实,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传统习俗的变化而非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排除D项。]‎ ‎4.(2019·茂名二模)1860年,上海西人书馆助西人译书的文士王韬去某友人家作客,友人“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味极甘醇可口”。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这反映出当时(  )‎ A.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B.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 C.物质生活时尚的变化 ‎ D.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 C [材料“特出西洋名酒为饷”和“西洋玻璃杯、洋皂”‎ 说明物质生活受到西方的影响,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而不是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 A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等信息不能说明百姓生活水平的提高,排除 B项;材料“王韬虽收入不多,但也购买一些西洋玻璃杯、洋皂用来赠送亲朋好友”表明不是实用性消费观念盛行,排除D项。]‎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