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西藏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题

拉萨市202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 ‎24.商代女性可以参与军事、主持祭祀等;周代女性逐渐被束缚在纺纱织布等生产活动范围 内。这一变化反映了周代.‎ A.井田制瓦解 B.礼乐制度推行 C.宗法制完备 D.纺织技术提高.‎ ‎25.唐代宫廷的七部乐、九部乐、十部乐中有来自西域的龟兹、高昌、疏勒等乐,有来自印 度、天竺、康国、安国等乐,以及来自高丽、日本、扶南等乐。促成音乐呈现这种特征 的主要因素是唐朝 A.政治军事实力的强大 B.百家争鸣局面的延续 C.加强现实统治的需要 D.兼收并蓄的文化政策 ‎26.北宋画师刘宗道“作《照盆孩儿》,以水指影,影亦相指,形影自分。每作一扇,必画数 百本,然后出货,即日流布,实恐他人传模之先也。”这可以佐证,北宋时期 A.雕版印刷术尚未普及 B.画家的商业意识浓厚 C.文人画开始一统天下 D.绘画普遍受理学影响 ‎27.观察下面《明朝各代朝贡次数统计图》。据此可反映出明朝 A.朝贡贸易解体 B.财政能力下降 C.私人贸易取代官方贸易 D.改变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28.20世纪初,清政府不得不以立法的形式将西方的工厂制度、公司制度和一系列与之配套 的经济制度正式引入中国。清政府这一做法 A.体现了中国经济殖民地化 B.强化了官僚资本的主导地位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D.解决了近代工业发展的困境 ‎29.新文化运动后期,在各种进步刊物中,以“新”字命名的刊物大量涌现,如《新社会》‎ ‎《新生活》、《新江西》等。这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催动知识分子主体意识觉醒 B.改变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 C.引发了许多救国思潮的涌现 D.对新闻出版业影响尤为突出 ‎30.1930年,武汉、长沙、广州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 的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人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 原因是 A.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B.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 C.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 ‎31.‎1952 年6月10‎日,毛泽东为新中国体育工作题写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12个大字,“锻炼身体”的口号成为这一-时期的热词。这反映出 A.双百方针得到了全面贯彻执行 B.工业化建设对身体素质要求高 C.锻炼身体成为生活的主旋律 D.人们建设新中国的美好愿望 ‎32.在古代雅典,官员只有通过任职资格审查等程序才能正式就职。官员在接受资格审查时 必须要回答的问题包括:直系亲属的姓名以及其中男性亲属所在的村社名称;是否善待 双亲;是否纳税;是否服兵役等。这一做法.‎ A.维护了城邦体制 B."保护了平民利益 C.防止了官员的腐败 D.扩大了公民参政权 ‎33.一位艺术家20世纪初所画的静物作品,往往以报纸的一页作为玻璃杯和酒瓶的背景,这 页报纸上总是一些反映暴力和道德墮落的悲剧性新闻。这些作品 A.抒发了浪漫情怀 B.遵循了写实主义的原则 C.突出了理性思维 D.体现现代主义创作风格 ‎34.1961 年9月,第一次不结盟运动国家首脑会议召开。周恩来总理致电祝贺:“愿会议对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人民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干涉,反对 新老殖民主义,保卫世界和平事业做出贡献。”这表明 A.中国已经成为不结盟运动成员国 B.不结盟运动建立起国际政治新秩序 C.不结盟运动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D.中国与不结盟运动拥有共同的诉求 ‎35.20世纪80年代,英国撒切尔政府对工资制度进行了改革,把固定工资制改为分享工资 制,在新的工资制下,雇员三分之一的工资直接与企业经营状况挂钩。这一做法.‎ A.提高了工人政治地位 B.发挥了市场调节作用 C.削减了公共福利开支 D.实行凯恩斯经济政策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中国自古以来注重救灾制度的建设,蠲免税赋就是重要的措施之一。唐以前并没有固定 的蠲免标准,唐以后规定趋于详细。唐代的救济区域多在京师,而对于偏远的岭南一带所占 比例甚少。隋唐时还出现了义仓制度,宋代又出现了社仓制度。道光年间,西方社会的救荒 济贫思想与中国传统救荒理论相融合,产生了一些新的救灾制度。比如官方单纯的救济演变 为更注重对灾民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在政府救助的同时,往往鼓励民间富户捐献,很大程 度上补充甚至部分取代了政府在灾荒救济中的角色与地位。‎ ‎——摘编自李军《我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演变特征》‎ 材料二 在英国减灾救灾机制中,首相是减灾救灾管理体制的最高行政官,而协调和决策的最高 机构为内阁紧急应变小组。在政府减灾救灾中实行分权化和多元化管理,鼓励多部门参与和 协作。英国的新闻媒体非常发达,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与专业性,在灾害信息传达中发挥着 重要作用。英国政府高度重视与民间公益组织在减灾教灾事务上的合作。非政府组织是政府 之外公共应急资源的筹集者,它们可以广泛动员政府财政体系之外的社会公益资源来向危机 受害者提供援助,有效弥补政府的资源短缺。‎ ‎——摘编自孔新峰《英国减灾救灾社会参与机制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救灾制度的措施,并简要分析其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在救灾制度建设上与中国古代的共同特点,‎ 概述二者在国家治理中所体现的历史价值。(13 分) .‎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晚清社会对博览会认知的变化历程 ‎——转引自洪振强等《论晚清社会对博览会的观念认知》‎ 从材料中提取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段的信息,拟定--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 ‎(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45. [历史一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5分)‎ 材料 康有为提出:“工业不起,机器不盛...则暗为各工商国所奴灭矣。”他多次提出中国必 须“弃守旧,尚日新,定为工国”的主张。为此,他借用德国和英国成功地发展私人企业为 例证说:“德之克虏伯(工厂), 英之黎姆斯,著于海内,为国大用,皆民厂也。宜纵民为之,‎ 并加保护....”.他认为“商之源在矿,商之本在农,商之用在工,商之气在路”,“国之贫与富,皆视其出新器之多寡觇之”。在康有为的建议下...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十二款。康有为还指出,“故野蛮之世,工最贱,最少,待工亦筹,太平之世,工最贵,人之为工者亦最多,待工亦最厚”。‎ ‎——摘编自马洪林《康有为经济近代化的构想及其价值》‎ ‎(1)根据材料,概括康有为关于中国“定为工国”的主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康有为关于中国“定为工国”的主张进行简要评价。(7 分)‎ ‎46. [历史一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5 分)‎ 材料 ‎1919年1月,参战国在巴黎召开国际会议,经过六个月的争吵,最后制定了《凡尔赛和 约》。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他的“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强调重建国际秩序与和平。‎ 但是,美国在巴黎和会中并没有起到主导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是威尔逊患了流感。‎ 从‎1919年4月3日傍晚开始,威尔逊突然发病,一些紧急会议和谈判都在病床或者他的卧室里举行。在生病之前,他扬言,如果要他放弃原则的话,他宁可不签订协议,退出和会。但在病后的谈判中,威尔逊同意了由克里蒙梭制定的规则,要求德国赔款并承担发起战争的全部责任。威尔逊不仅对意大利的大多数要求做出让步,并且同意日本获得德国在中国的特权。这些都违反了威尔逊先前宣称的那些不可侵犯的绝对原则。‎ ‎——摘编自王叶英《1918年大流感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在巴黎和会中没有起到主导作用的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凡尔赛和约》的制定带来的影响。(6分)‎ ‎47. [历史一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鞍钢是新中国最早恢复和建设起来的第一个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在70年风雨历程中,鞍 钢涌现出各级各类先进典型人物近万名,在各个时期都有大量闻名全国的劳动模范。新中国 成立伊始,鞍钢千疮百孔。在鞍钢恢复建设时期,备件奇缺,贫苦工人出身的孟泰发动大家 收集、献交器材,甚至冒着严寒砸破冰层跳进齐腰深的水中寻找设备。“一五”计划时期,鞍钢矿山生产告急,年轻的高级技工、革新能手王崇伦刻苦攻关,用1年时间完成了4年1个月零17天的工作量,他发明的“万能工具胎”使工作效率提高6倍以上,被誉为“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一线工人走上基层管理岗位的邢贵彬,结合产业工人的思想状态和工作规律,摸索总结出一套“讲创新、讲制度、讲和谐”的精细化管理工作法,被称为“基层管理者的楷模”。普通工人李超主导完成多项国内外首创、国际领先的技术改造革新项目,曾荣获2013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评为“时代楷模”。这些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精神,成为推动鞍钢发展的不竭动力,今天的鞍钢已是引领世界钢铁工业发展的特大型跨国集团。‎ ‎——摘编自《从鞍钢劳模“群英谱”看劳模精神》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鞍钢劳动模范体现出的工匠精神。(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鞍钢劳动模范辈出的原因。(8 分)‎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