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6月月考历史试题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年级历史试题 考生须知: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对应正确的是( )‎ A、刀耕火种一一井田制的形成 B、铁犁牛耕――小农经济的形成 C、土地兼并一一政府税收增加 D、盐铁官营—一官营手工业出现 ‎2、东汉时期杜诗发明的水排是一种( )‎ A、用来炼钢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的工具 ‎ C、灌溉工具 D、用来舂米的工具 ‎3、唐朝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一街辐辏(集聚),遂倾(超过)两市,昼夜喧哗,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材料表明( ) ‎ A、崇仁坊中出现了发达的草市 B、崇仁坊商业发展突破市的范围限制 C、崇仁坊出现实力雄厚的商帮 D、长安城商业发展有严格的时间限制 ‎4、《新唐书》载(太宗)谓房玄龄曰:“……工商杂流,假使技出等夷(等夷意指同行),正当厚给以财,不可假以官,与贤者比肩立、同坐食也。”这反映唐太宗的主张是(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严禁工商业者的技术发明 C、提高商人的政治地位 D、遏制商人对高利润的追求 ‎5、新航路开辟后,早期殖民活动出现。早期殖民活动对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 ‎①加速了西方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 ‎②加速了西欧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 ‎③开拓了越来越广阔的市场 ‎ ‎④为欧洲手工工场掳掠了大量劳动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6、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 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 ‎7、下列不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出现的新兴工业部门是(   )‎ A. 钢铁工业 B. 电力工业 C. 石油工业 D. 汽车工业 ‎8、据当代学者研究,近代经济作物占农作物总产值的比重,由19世纪末的约10%增长为1920年的17%。这一研究成果可以用来论证( )‎ A、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B、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 C、洋务运动持续发展 D、世界市场的拓展 ‎9、“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批评洋务派的“中体西用” B、肯定洋务派“中体”的作用 C、反对引进“西用” D、主张实行西方的“君主立宪”‎ ‎10、一战期间,张骞创办的民族企业发展很快,但很快走了下坡路,是由于(  )‎ A、近代中国,矛盾错综复杂 B、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C、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 D、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11、下表为我国“一五”计划期间,苏联援建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的分布情况。由此可见,“一五”计划( )‎ 地区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华中、华东地区 西南、西北地区 项目数 ‎57‎ ‎26‎ ‎24‎ ‎49‎ A、片面强调发展重工业 B、工业体系全面建立 C、完全照搬苏联的经验 D、工业布局得到改善 ‎12、1985年4月30日安庆市推行厂长(经理)负责制工作全面开展。纺织厂等18家企业为第一批厂长(经理)负责制试行单位。这一工作开展的相关背景是(  )‎ A、安庆设立经济技术开发区 B、城市经济体制的开展 C、中央开发14个沿海城市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13、现代城市街头“美团外卖”“饿了吗”‎ 等送外卖的车辆络绎不绝,人们也随时随地可以挑选附近的各种美食,并享受送餐上门服务,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了更多的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城市交通建设推动了餐饮业的革命 B、经济发展带来饮食结构的颠覆 C、现代人们饮食习惯发生革命性变化 D、互联网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14、1932年6月,美国东北各名牌大学的应届毕业生步老学长的后尘,拼命的找工作。那时连在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也要有学士学位,而这已是最好的差使了。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   )‎ A、教育发达,人才过剩 B、新政开展,以工代赈 C、经济萧条,失业严重 D、产业更新,技术升级 ‎15、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叹交换手段难逃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败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句话说明( )‎ A、经济危机来势凶猛 B、经济危机范围广,破坏性强 C、危机蔓延到全世界 D、危机持续时间长 ‎16、下表是美国总统胡佛任期内采取的主要措施。这些措施反映出(   )‎ 时间 措施 ‎1932年1月 签署联邦土地银行法,用以扩大富有农场主的救援 ‎1932年7月 成立复兴金融公司,向大银行、大企业、大农场提供贷款 ‎1932年8月 签署紧急救济和工程建设法,扩大公共工程项目 ‎1932年12月 要求国会通过一项调整耕地面积的法令 A、胡佛并非国家干预经济的坚决反对者 ‎ B、美国已经对经济进行大规模干预 C、美国已放弃“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 D、胡佛对美国经济走势有精准预测 ‎17、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财富,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 )‎ 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 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 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 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 ‎18、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给富兰克林·罗斯福的信中说:“我们把您任总统之日作为一个新的经济时代的开端。”这里“新的经济时代”是指(   )‎ A、“自由放任”的经济时代 B、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时代 C、“福利国家”的时代 D、发展“新经济”的时代 ‎19、罗斯福新政期间,通过调整劳资关系的立法,政府给了工人一定的政治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经济利益和劳动极限。在美国历史上,由国会通过此种内容的法案,并经总统签署生效,最高法院亦不得不承认,实属罕见。这一现象反映出( )‎ A.政府的职能与角色发生变化 B.部门权力统一不再相互制衡 C.总统权力介入立法司法领域 D.工人阶级权益全面得到保护 ‎20、马克思说:“吃穿好一些,待遇高一些,持有的财产多一些,不会消除奴隶的从属关系和对他们的剥削。”下列各项中,能与马克思这一观点相印证的是(   )‎ A、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B、第三产业的兴起 C、“福利国家”的建立 D、“新经济”的出现 ‎21、“新经济”的出现是一场生产方式的革命,它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有关“新经济”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 A、这一趋势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 B、它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C、“新经济”不受经济周期规律的影响 D、推动了90年代美国经济的持续发展 ‎22、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的“混合经济”是指(  )‎ A、工业、农业和商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B、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共同发展的经济 C、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经济 D、重工业、轻工业按比例协调发展的经济 ‎23、工业革命开始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自由主义;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 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适时调整 C、资本主义国家未找到合适经济政策 ‎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24、苏维埃政权颁布的法令规定:“必须实行国家的粮食垄断,即绝对禁止任何人的粮食贸易。”这一措施实行于( )‎ A、1917年十月革命时期 B、苏维埃俄国国内战争时期 C、苏俄新经济政策时期 D、苏联农业集体化时期 ‎25、苏联工业化资金的重要来源是农业。苏联采取的与工业化相配合的重大举措是( )‎ A、余粮收集制 B、征收粮食税 C、农业集体化 D、农产品自由贸易 ‎26、有关斯大林模式的表述正确的有( )‎ ‎①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分②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③用行政手段管理经济 ④国民经济比例长期严重失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7、20世纪30年代,西方经济趋于崩溃,而苏联经济发展迅速,西方人士纷纷前往苏联取经,美国记者林肯·斯蒂芬从苏联回国后声明:“我看到了未来,它行得通。”“它”是指苏联的( )‎ A、农业集体化道路 B、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社会主义制度 D、五年计划发展经济的做法 ‎28、下表是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率百分比。‎ ‎1961—1965‎ ‎1966—1970‎ ‎1971—1975‎ ‎1976—1980‎ ‎1981—1985‎ ‎6.5‎ ‎7.8‎ ‎5.7‎ ‎4.3‎ ‎3.6‎ ‎——根据1985年的《苏联国民经济年鉴》造成苏联25年来出现这种经济变化趋势的原因不包括( )‎ A、斯大林模式的僵化 B、与美国长期争霸 C、赫鲁晓夫和勃列涅夫改革的失败 D、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29、二战后到20世纪90年代,苏联经历了三次重大的改革,其根本原因是( )‎ A、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要求 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 C、苏共“二十大”的推动 D、外国势力的影响 ‎30、20世纪20年代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30年代美国推行罗斯福“新政”,90年代邓小平提出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上述政策共性( )‎ A、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 B、实行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C、对外开放国内市场 D、依据国情制定经济政策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31题20分,第32题20分,共40分)‎ ‎31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6分)‎ 材料一:‎ 五谷丰登    莫高窟“耕作图”   男耕女织 材料二:老舍的著名话剧《茶馆》中有一位秦二爷,他在19世纪末致力于投资近代工业,他的理想是要建立“顶大顶大的工厂!那才能救国。”他也确实办了一些实业,1916年前后,他兴办的这些企业最为红火。但在新中国成立前夕,他的企业被国民政府作为“逆产”强行“接收”、抵押、倒卖一空。‎ 材料三:“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全是自己的”。‎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图片信息,指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6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9世纪末秦二爷投资近代企业的原因有哪些?(4分)你认为他的救国理想能否实现?请说明理由。(3分)‎ ‎(3)材料三反映了我国在农村实行什么政策?该政策产生怎样的影响?(3分)‎ ‎32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新生工业能够这样成长起来,它只是因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的劳动分子变成了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工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 材料二:罗斯福政府在1933年5月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并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旨在通过“联邦与各州、各领地以及哥伦比亚特区合作,减轻因失业造成的艰难和痛苦”。1933~1939年建造了全国近70%的新校舍,65%的县政府办公楼、市政厅和污水处理工厂,35%的医院和公共卫生设施,10%的道路、桥梁、地铁和类似的工程建筑。‎ 材料三:‎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工业革命在生产力、生产组织形式和社会关系方面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罗斯福新政采取的措施及其作用,并说明在经济发展中美国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怎样变化?(10分)‎ ‎(3)材料三中列宁“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的政策是什么?与“用冲击的办法”相比,这一政策有什么特点?有何意义?(8分)‎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月考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计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B B A A C A A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B D C B A D B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C C B B C D D D B D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计40分。)‎ ‎31题(16分):(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铁犁牛耕,精耕细作;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6分)‎ ‎(2)原因:①列强侵略进一步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②清政府为扩大税源,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③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答两点即可得4分)‎ 不能。(1分)理由: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剥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救国理想不能实现。(2分)‎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分);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发展生产力,促进农业的发展。(2分)‎ ‎32题(24分):‎ ‎(1)生产力: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生产力水平提高(2分)‎ 生产组织形式:手工工场(作坊)到机器工厂(2分)‎ 社会关系:形成两大对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分)‎ ‎(2)措施: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以工代赈(4分)。‎ 作用: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缓解经济危机;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4分)。变化:从自由放任到国家干预经济(2分)‎ ‎(3)政策:新经济政策。(2分)特点: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恢复发展经济。(2分)意义: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找到了一条苏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