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延安市宜川县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宜川中学2019—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二阶段学情检测 高二历史试题 命题人:刘晓兵 审核人:李霞 (本试题共8页,33题,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孙中山在《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中写道:“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题干“□□□□”处省略的内容是 A. 民主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B. 民族革命民主革命政治革命 C. 政治革命民主革命社会革命 D. 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要推翻满洲贵族清王朝的统治,就必须进行民族革命;要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就必须进行政治革命;要解决以土地为中西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就必须进行社会革命;故排除ABC,所以选D。 2.“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农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其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这是孙中山先生哪一种思想的反映( ) A. 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B. “联俄、联共” C. 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D. 三民主义中的民权主义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材料“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农者,国家当给以土地,资其耕作”“工人之失业者,国家当为之谋救济之道,尤其为之制劳工法,以改良工人之生活”可以得出,此时的孙中山比较注重工人和农民问题,体现了扶助农工的政策,由此可知应该属于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的内容,故C正确;旧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与材料无关,故A 不正确;材料体现的是三大政策中“扶助农工”的内容,没有体现“联俄、联共”,故B不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民权主义的内容,故D不正确。 3.习近平在一次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下列各项中孙中山的思想与中国共产党的探索体现出继承关系的是 ①“民族主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民权主义”——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③“节制资本”——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④“耕者有其田”——解放区土地改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族主义是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反对民族压迫,各民族一律平等;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基于国情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实现了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与设问相符,①正确。孙中山的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而新中国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民民主国家,故②错误。孙中山的节制资本是指限制资本主义的发展,防止私人资本主义操纵国计民生;而新中国实施的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转变,与设问相符,③正确。孙中山的耕者有其田是指在土地私有制度下﹐使无地少地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而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满足了人民获得土地的愿望,与设问相符,④正确。综上所述,排除ABC,所以选D。 4.德国学者南特威希曾这样评价毛泽东:“他最大的功绩在于,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建立统一的大国。”这里所说的“找到一条路”是指 A. 坚持符合中国国情的“城市中心论” B. 走“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 C. 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 D. 仿照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实行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B 【解析】 “城市中心论”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故A项错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在一个困难的时代里找到一条路,把中国从封建残余以及帝国主义侵略中解放出来”的道路指的是“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故B项正确;毛泽东在抗日战争中坚持“持久战”是作战方略,并非革命道路,故C项错误;人民民主专政革命胜利后建立的政权,故D项不符合材料信息。 5.全面抗战爆发后,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依据新三民主义的建国主张。他指出:“共产党决不抛弃其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他们将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达到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阶段。”这一认识 A. 推动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 B. 标志着毛泽东思想形成 C. 联合开明士绅支持国民革命 D. 肃清右倾投降主义路线 【答案】A 【解析】 题干中毛泽东的思想主张意味着中国共产党意识到了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先进行民主革命,然后再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最终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构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新民主主义理论,故选A;毛泽东思想形成于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故B错误;CD与题意无关,故排除。 6.1977年高考,有一个考生在作文中,以优美的文字、犀利的笔触,直接抨击“文化大革命”,引起评卷人员的极大争议,在给满分还是给零分问题上“官司”一直打到教育部和邓小平那里。这说明 A. 改革初期人们的认识存在差异 B. 过度的拨乱反正引起思想混乱 C. 教育和考试必须坚持政治原则 D. 解放思想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答案】D 【解析】 【详解】1978年我国才确立改革开放政策,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过度的拨乱反正,故B错误。教育和考试虽然需要一定的政治指导,但必须坚持实事求是,故C 错误。文革结束刚刚结束,对抨击文化大革命的评价存在严重的两极分化,可见人们的思想尚未完全解放,故选D。 7.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为中央工作会议闭幕讲话所准备的手写提纲中提到“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这说明当时的邓小平 A. 努力向国人揭示市场经济的本质 B. 已开始酝酿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 C. 正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 D. 已完成发展市场经济的完整构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表明邓小平注重市场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体现出市场经济的发展思路,B正确;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揭示了市场经济的本质,同年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AD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1978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與论准备,排除C。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信息是“自主权与国家计划的矛盾,主要从价值法则,供求关系来调节”,联系所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知识分析解答即可。 8.学者郑水年说:“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使改革领导者尤其是邓小平认识到推进国内改革是何等该要和迫切。当许多人将共产主义的崩溃归之于西方的努力时,邓小平指出国内因素才是根本原因。”鉴于此,邓小平 A. 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B. 决定把改革的重心转向国有企业 C. 科学阐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含义 D. 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答案】C 【解析】 材料中“苏联和东欧共产主义垮台”指20世纪80、90年代的苏东剧变,这些国家纷纷由社会主义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排除A;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由此全面展开,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排除B;1982年十二大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排除D。 9. 20世纪以来,先进的中国人把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同振兴中华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这些重大理论成果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对这些重大理论成果“一致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 都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产物 B. 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 C. 都与本国国情相结合,以复兴民族为宗旨 D. 都是20世纪推动中国历史前进的思想武器 【答案】C 【解析】 【详解】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等重大理论,都是在对中国国情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为解决不同时期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而提出的,不管是为了民族独立还是国家富强,其目的都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故答案为C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与民主革命无关,排除A。三民主义不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排除B项。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在21世纪仍然推动中国历史前进,排除D项。 【点睛】本题考查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共同点,都注重把世界先进的理论成果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都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宗旨。 10.1965年6月,江苏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高二适写文章反驳郭沫若关于《兰亭序》是赝品的观点,但无处发表。为此,毛泽东给郭沫若写信表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泽东的意见体现了 A. “百家争鸣”的方针 B. “百花齐放”的主张 C. “文化革命”的观点 D. “为人民服务”宗旨 【答案】A 【解析】 从题干中“笔墨官司,有比无好”信息可知,毛泽东主张学术方面的“百家争鸣”,故答案为B项。A项是文学艺术方面的主张,C、D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 点睛:“双百”方针是指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即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即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双百”方针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方针。“双百”方针允许和鼓励不同观点、不同流派的文化形态自由发展,提倡在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中有独立思考和辩论的自由,有创作和批评的自由,提倡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学术论争;同时,文学艺术和科学工作者要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各项事业,包括科学和文化事业的指导。 11.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 “自愿报考,严格考试,自愿录取”。这一变化 A. 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 是由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 表明了拨乱反正完成 D. 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答案】D 【解析】 “群众推荐,学校审核”的方式人为因素较多,特别是受政治因素的影响,难以做到公平公正;以考试方式录取更能体现出公平公正,这一变化体现了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故答案为D项。粉碎“四人帮”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排除A项;高考制度恢复时,改革开放尚未进行,排除B项;C项说法夸张,拨乱反正任务艰巨,排除。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可知是强调教育的公平、教育的普及,故①②④都符合题意;③不对,20 世纪八十年代,邓小平同志为北京景山学校题词:“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以历史的眼光,从战略的高度强调教育的地位,与题干不符;所以答案选C。 【点睛】“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是关键信息。 13.我国水稻于2000年和2005年分别突破了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这些成就的取得反映出 A. 世界性饥饿问题由此解决 B. 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 C. “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 D. 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 【答案】D 【解析】 据材料“连片单产10500千克/公顷的第一期目标和12000千克/公顷的第二期目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性饥饿问题尚未解决,故A项错误;材料未涉及世界其它国家的农业状况,不能说明我国农业科技世界领先,故B项错误;“南优2号”水稻培育成功在1974年,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我国农业科技的发展,故D项正确。故选D。 14.《我国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文章中提到:“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 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B. 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成功培育杂交水稻 【答案】B 【解析】 注意题目限定“改革开放以来”。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首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是在1970年,故A项错误;掌握载人航天技术是在2003年,故B项正确;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是在1964年,故C项错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是在1973年,故D项错误。 15.下列各项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打破了美苏的核垄断 B 1973年袁隆平培育“南优2号”杂交稻 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 C 1997年,银河三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标志着我国计算机领域跨入世界先进行列 D 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标志中国航天技术进入先进国家行列 A. A B. B C. C D. D 【答案】B 【解析】 1973年袁隆平培育“南优2号”杂交稻,有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不符合史实,错误,符合题意,故选B;ACD正确,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注意语言表述不能过于绝对,采取极端的方式进行表述,标志词有:一定、绝对、无、都、完全、一点也不、全部、绝无可能、任何、各个、总是、永远不,等等。当考生在选项中看到这类词出现的时候,要给予格外的重视,它们往往是错误选项的标志。解决了世界粮食问题,存在表述太绝对,错误。 16.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曾经提出:“城邦起源于人的‘自保的要求’,正义、美德应该属于所有的人,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普罗塔戈拉阐述的核心思想是( ) A. 强调了城邦是人和法律的有机结合 B. 肯定人在城邦体制中的重要地位 C. 客观评价了法律对城邦的重要作用 D. 阐释了制定城邦法律的基本原则 【答案】B 【解析】 【详解】 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实际上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从思想理论上论述了人的重要价值,肯定人在城邦中的重要地位,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城邦与人、法律之间的关系,故A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人在城邦中的地位,故CD项排除。 【点睛】材料“法律和道德只有对人有好处时才能存在,才是真理”是关键信息;从中分析出人的作用。 17.西塞罗说,“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使之考虑生活和道德、善和恶的问题”西塞罗旨在说明( ) A. 讲美德与知识有机结合 B. 将理性主义发扬光大 C. 追求功利主义的思想倾向 D. 主张哲学研究的主体是人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中“把哲学从天上拉了回来,引入城邦甚至家庭之中”可知,这说明了苏格拉底使哲学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D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知识与美德”的关系,也没有体现“功利主义”的内容,故A、C均不正确;“发扬光大理性主义精神”是在启蒙运动时期,故B不正确。 18.古代东西方都曾展现出在人类自身认识上的自觉,其中主张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以道德上的律己来调整社会矛盾的思想家是( ) A. 庄子;普罗塔格拉 B. 孔子;苏格拉底 C. 孟子;柏拉图 D. 庄子;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 【详解】孔子主张“克己复礼”,推行“德治”,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苏格拉底主张“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也主张用道德律己调整社会矛盾,故B项正确;老子主张齐物论,顺其自然,没有强调道德律己,普罗泰格拉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忽视道德,故A项错误;孟子主张仁政、性善论,但没有提及人应以道德律己,柏拉图主张按品德进行社会分工,不是用道德律己维护社会秩序,故C项错误;庄子继承老子的自然无为思想,没有强调道德律己,亚里士多德也没有强调以道德律己来维护社会秩序,故D项错误。 19. 瑞士学者雅各布·布克哈特曾说:“一个奇怪的事实是: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所有这些倾向的结果就是:佛罗伦萨的柏拉图学院有意识地以调和古代精神和基督教精神作为它的目标,这是那个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中一个引人注目的绿洲。”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 A. 主张信仰得救,倡导王权至上 B. 追求民主法制,反对禁欲苦行 C. 体现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 D. 抨击君主专制,提倡信仰自由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有用信息并加以概括的能力。依据题中的“这个新文化的某些最热心的提倡者是最虔诚地敬上帝的人乃至是禁欲主义者”可以推导出这一时期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旧交替,彰显人性价值,故C项正确。题文中没有“王权至上”、“民主法制”、“抨击君主专制”的相关表述,故A、B、D三项错误。 20.但丁的《神曲》,全诗分《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拉斐尔创作了一系列圣母形象;米开朗基罗也为圣彼得大教堂创作大理石雕塑作品《哀悼基督》等。这说明文艺复兴时期 A. 人文精神严重缺失 B. 世俗艺术水平落后 C. 并不反对宗教信仰 D. 仍坚持以神为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说明文艺复兴时期作品仍然是以宗教题材反对封建等级特权,说明文艺复兴时期思想家并不反对宗教信仰,反对的是宗教等级特权的压迫,故C项正确;此时倡导人文主义精神,并不是缺失,故A项错误;世俗文化艺术水平并不是落后,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时期人已经摆脱了神灵思想控制,故D项错误。 21.16世纪欧洲有人宣称:“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这些宗教观点 A. 否定了民众的宗教信仰 B. 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 C. 强化了教皇的宗教权威 D. 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 【答案】B 【解析】 根据“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凡不以圣经为可靠启示、为根据的说法都只能算为意见,而没有相信的必要”可知,这些宗教观点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否定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理论,故B正确,C错误;“无论是传教士、神父或是教皇,和其他基督徒并无不同之”否定了传教士、神父、教皇的权威,并非否定民众的宗教信仰,A错误;启蒙运动宣扬了理性主义思想,而材料反映的是宗教改革,D错误。 22.法国思想家孔多塞在《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中说:“人们一旦用理性检查了宗教的偏见之后,马上就会把它伸展到政治的偏见上去;人们明白了教皇的篡权之后,终于也要弄明白国王们的篡权。”为此,欧洲的思想家们 A. 借文学艺术讽喻教会腐败 B. 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 C 以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 D. 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理性”等字眼可以看出材料反映的是欧洲的思想家们用启蒙思想批判专制制度,故D项正确;欧洲的思想家们借启蒙思想而非文学艺术讥讽教会腐败,故A项排除;为纯洁信仰改造天主教会是宗教改革而非启蒙运动,故B项排除;思想家们用理性、启蒙思想而非暴力革命推动社会进步,故C项排除。 23.18世纪时,欧洲不少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出版了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 A. 展现了文艺复兴的盛况 B. 旨在倡导资产阶级革命 C. 彰显了宗教改革的成果 D. 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思想家是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所以他们“多面手”的表现不是展现文艺复兴的盛况,故排除A项;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旨在宣扬启蒙思想,而不是倡导资产阶级革命,故排除B项;这些思想家宣扬的是启蒙思想,不是彰显宗教改革的成果,故排除C项;根据“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故选D项。 24.16世纪中期以来,欧洲思想家一直致力于通过新的方法来研究自然世界。这些方法包括细致入微的观察,以及对经验数据的逻辑陈述,而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欧洲思想家的行为 A. 从根本上动摇了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B. 有利于用理性发现人类社会法则 C. 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 D. 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社会生活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理性是指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根据材料“更重要的是运用数学来进行分析”,说明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表明欧洲思想家的行为中有了理性的成分,故B选项正确;材料体现了欧洲思想家在研究自然世界的方法中已经渗透了理性的成分,并不能得出根本上动摇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故A选项错误;西欧各国宗教改革运动的引发原因有很多,不能说由它直接引发了西欧各国的宗教改革运动,故C选项错误;促使人们开始关注现实生活在14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开始,故D选项错误。 25.英国哲学家罗素认为:“启蒙运动本质上是对有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是为了在以往一直黑暗的地方散布光明。”他在这里强调的是 A. 科学发展是启蒙运动的前提 B.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C. 人文思想是启蒙运动的本质 D. 普及教育是启蒙运动的手段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独立见解的知识活动的价值重估”的本质就是理性主义,所以,他在这里强调的是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也是理性主义。B项正确。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6.古代学者依靠直观感受和哲学思辨对自然界提出种种猜测,近代以来的科学依靠实验来检测和发展科学理论,利用这一方法,最先成熟和完善的近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体系是 A. 自由落体定律 B. 经典力学 C. 量子力学 D. 相对论 【答案】B 【解析】 牛顿的经典力学是近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体系,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自由落体定律是伽利略的,也近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体系,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量子力学属于现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相对论属于现代自然科学核心理论,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27.赫尔蒙特认为活力驱动着生物进化,拉马克提出了用进废退理论,到1859年达尔文提出了进化论。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达尔文是进化论理论的中兴者 B. 进化理论的提出是一个渐进过程 C. 科学与宗教的斗争十分激烈 D. 自然选择构成进化论学说的基础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进化论学说的提出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达尔文的进化论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展和提出的,故B正确;“中兴者”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科学与宗教的矛盾斗争,故C不正确; D项本身说法正确,但是与材料主旨无关,故D不正确。 28.《全 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 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 A. 人类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B. 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C. 在欧美各国家间同时进行 D. 发明创造来源于技师 【答案】B 【解析】 材料“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科学家”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起者多是科学家和工程师,各种发明无一不是在精确的自然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取得的,故选B;A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排除;C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工业革命的特点,排除。 29.下表是全球能源结构变化图。造成煤炭与石油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时间 项目 1928年 1950年 1990年 煤 75% 50% 30% 水力 8% 17% 14% 石油、天然气 17% 30% 50% A. “电气时代”电力资源取代了煤炭资源 B. 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 C.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 D. 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 【答案】B 【解析】 材料表明煤炭资源比重下降,但依然由相当比重,排除A;第二次工业革命发明了内燃机,内燃机的大规模应用促使石油开采和冶炼业的发展,故选B;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新能源的运用体现在原子能的的利用,与题意无关,排除;蒸汽机得到广泛运用促使煤炭资源的开采,排除D。 点睛:能源的利用状况能够从侧面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所以我们可以从优势的能源利用判断近代化发展程度。 30.有同学以“改变时空的发明”为标题,绘制一张表格,列出交通运输、电信技术、计算机技术方面的重要发明成果。下表中比较全面反映主题内容的一组是 A 火车 轮船 汽车 相对论 B 蒸汽机 电报 电灯 电车 C 电动机 电影 电视 电脑 D 飞机 电话 电报 互联网 A. A B. B C. C 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选项A缺少电信和计算机技术,B缺少计算机技术,C缺少交通运输。D项列举全面,故选D项。 二、主观性试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6分,第33题8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出身贫农,十岁始入私塾,但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后来他曾说:“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望之大同世界,”并多次亲笔书写《礼运,大同》的全文以激励全党——1896年广州起义失败后,孙中山移居英国。后来他对张国焘说:“我在欧洲的时候,与社会主义各派的领袖人物都有过接触,各派的理论也都研究过。我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 ——秦正为《孙中山与社会主义中国化》 材料二 毛泽东同周钊的谈话中。谈了中国革命在1935年遵义会议以前,因为没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革命运动结合起来,或者结合得不好,走了很多弯路,吃了很多的亏……从1935年起,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到1945年党的七大召开时,“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思想体系,可以说已经到了成熟的地步了。于是,大家觉得很有必要给这种思想体系安个名称”。毛泽东说:“党中央当时确定把这种正确思想体系叫做‘毛泽东思想’,绝不是说‘毛泽东思想’就完全是我一个人的思想。它是包括一班人正确思想在内的。……当然,在这种正确思想体系里面,我的东西可能多一点。” ——摘自陈新明《领袖情——毛泽东与周世钊》 (1)据材料一 归纳孙中山创立“三民主义”的思想渊源。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三民主义”的实践成果. (2)根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思想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和成熟的时期以及对应的重大理论成果。 【答案】(1)中国儒家的大同思想;西方的民族、民主思想;社会主义思想。成果: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特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是在同错误思潮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中共集体智慧的结晶。形成: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理论成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成熟:抗日战争时期,理论成果: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解析】 【详解】(1 )第一小问,渊源,从材料“‘儒家思想对其影响至深’、‘真正的民生主义,就是孔子所希望之大同世界。’、‘参酌了社会主义各派的理论,汲取它们的精华,并顾及中国的实际情形,才创立三民主义’”中可以分析出答案。第二小问,成果,根据材料实践成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推翻帝制、民国建立、 颁布《临时约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2)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中国革命斗争的实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比较好的结合起来”、“它是包括一班人正确思想在内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结合毛泽东思想发展演变的历程的相关知识回答。 32.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对“民主的启蒙”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 对“启蒙思想”有了更新更深的认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義、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 ——摘编自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和人文主义者们开创了一种趋势的话,那么启蒙思想家是这种趋势的最高峰。启蒙思想家们力图运用理性来分析自然界、政府、宗教、法律和教育,而不愿借鉴任何基督教的教义,彻底摈弃了宗教界拥有圣贤的论说。他们强调个人的潜在价值,将好的现世生活视为生命的真正目的,坚信个人能够通过理性之光完善自身和社会。洛克、孟德斯鸠、卢梭等人提出建立在全新的国家与个人关系概念之上的政治哲学,认为国家的存在不应只是聚敛权力,也应该增加人类的幸福。基于这一点,毫无建树的君主制甚至寡头政治,都越来越显得难以适应。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证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在卢梭看来,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故“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摘编自马文﹒佩里《西方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之处。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启蒙思想之所以能推动西方社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归纳启蒙思想家的主要观点;举两个在上述观点影响下的近代资产阶级的实践活动。 【答案】(1)相同:批判专制,约束权力,实行民主。不同:中国启蒙思想是对封建制度的改良,欧洲的启蒙思想是资本主义制度的构想。“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等思想强调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顺应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观点:理性主义、三权分立、社会契约论,人民主权说。实践活动: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 【解析】 【详解】(1 )第一小问,相同点,据材料“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都批判君主专制,强调权力的制约等方面加以回答。第二小问,不同点,可以从二者的实质、作用等方面加以回答。原因结合所学内容可从思想解放、建立近代民主政治、促进资本主义发展和奠定近代资产阶级革命基础等方面进行总结。 (2)观点,据材料“在孟德斯鸠看来,只有划分国家的权力,才能保证人民的自由,才能避免暴君政体的出现”可以得出三权分立;据材料“人民彼此都以平等身份共同签订契约,毫无保留地把自己和自己的一切权力都转让给整个集体,而非任何个人”可以得出社会契约论;据材料“人民作为整体来说就是主权者”可以得出人民主权说等。实践活动可列举美国民主共和制的确立、法国1875年宪法的颁布等。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极大地加速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给人类创造着更舒适便捷的生活环境。而世界近代自然科学从中世纪的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而发展,并对封建教会神学产生了极大地冲击。 ——《自然科学与神学》 材料二 由于牛顿证明了地上的力学也能应用与天上的星球,从而昭示了一种简单而统一的自然规律的存在,整个思想界不禁为之亢奋,人们因此发现,原来整个错综复杂、扑朔迷离的自然界,不过是按照某种法则运转的巨大的机械装置,而其中并没有上帝的地盘,于是传统的宗教信仰被动摇了,唯物主义思潮开始盛行。到18世纪后半期,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数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绝不会例外。 ——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 据材料一,试举两例说明近代自然科学是怎样冲击封建教会神学的。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答案】示例:哥白尼的“日心说”打破了教会的“地心说”;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创立进一步冲击了教会的学说;达尔文的进化论冲击了封建神学创世说。影响:为欧洲思想领域冲破封建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武器;促进了启蒙思想的萌发;促进了工业生产的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社会生活。 【解析】 【详解】第一小问,结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相关知识,列举近代自然科学的成就中对宗教神学有冲击作用的相关史实加以回答即可。第二小问,影响,结合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影响的基本知识加以回答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