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课件(41张)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届二轮复习:专题20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课件(41张)

专题二十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对外关系 Ⅰ 必考内容 第三部分 现代世界和现代中国 二、现代中国 1 考向分析 3 知识重构 4 热点素养 5 考题训练 2 网络构建 考 向 分 析 考纲展示 考情解读 1.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2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3 . “ 文化大革命 ” 4 .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与西方民主制度的比较、依法治国方略、祖国统一、中美日大国关系是本专题考查的重点。考查的形式以选择题为主,同时也有可能出现材料题,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本专题的各个知识点的侧重点的把握,深入理解党的 “ 十九 ” 大报告中新时代关于制度建设、法制建设、祖国统一、外交关系等方面的论断 网 络 构 建 知 识 重 构 关键词: 国体 → 政体 → 根本政治制度 →“ 左 ” 倾错误 → 基层民主 1 . 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确立 (1949 ~ 1956) (1)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① 建立: 1954 年一届人大通过宪法,以国家 ______________ 的形式正式确立。 ② 地位:是我国的 ______________ 政治制度。 ③ 意义: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制度的基础,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社会主义民主的 ______________ 性。 考点一 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根本大法 根本 广泛 (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① 建立: ______________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建立了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② 发展: 1956 年中共中央提出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的方针, 1982 年提出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 的方针。 ③ 职能:建国初期,全国政协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能; 1954 年一届人大后,政协作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织,发挥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作用。 ④ 作用:调动了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1949 长期共存 互相监督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3)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① 前提:各民族形成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 ② 目的: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③ 依据: 1949 年 《 ______________ 》 规定, 1954 年宪法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④ 作用:促进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愿望的实现,有利于实现民族平等、加强民族团结和保证祖国统一,调动了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共同纲领 2 .民主法制的破坏与纠正完善 (1956 ~ 1976 ~今 ) (1) “ 文化大革命 ” 人民生命财产得不到保障;社会秩序混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破坏;法律形同虚设,人权被严重践踏。 (2)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法制建设四大成就 ① 平反 “ 文革 ” 前后的冤假错案。 ②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改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和 ______________ 建设。 基层民主 ③ 修订宪法和颁布多部重要法律: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 1997 年,中共十五大把 “ ______________ ” 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1999 年,被正式写入宪法。 ④ 基层民主选举:既保障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又贯彻了 “ 依法治国 ” 的精神,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中最基础的一环。 依法治国 〔 跟踪训练 〕 1 . (2017· 山西名校联考 ) 根据我国 《 宪法 》 和 《 民族区域自治法 》 ,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自治权要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在此基础上根据地方实际采取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这表明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 (    ) A .是中央领导下的地方自治  B .强调权利与义务统一 C .是符合国情的民族政策 D .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 A 【 解析 】   本题考查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由材料可知,依据我国 《 宪法 》 和 《 民族区域自治法 》 的规定,民族自治地区的自治权应以不违背我国宪法和法律的基本原则为前提而实行,可见现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中央政府统一领导下的地方自治制度,故选 A 项。 B 、 C 两项所述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不同于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不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力,故 D 项错误。 2 . (2017· 郴州 ) 为了清理改革路上的障碍,让农民尽快分享改革红利, 2015 年 12 月 27 日,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授权的方式在试点县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过去,耕地使用权,宅基地使用权不能用来抵押贷款;如今松绑了,可以用来抵押贷款。这一改革 (    ) A .是先改革再总结经验再立法 B .是在法治框架内的改革 C .目的是让贫困人口尽快获得改革红利 D .是不用法律依据的尝试 B 【 解析 】   根据材料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授权的方式在试点县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 ” ,体现了法制精神,故 A 项错误;材料 “ 全国人大常委会 ”“ 授权 ” 体现了试点县的改革,依法依规有序进行,故 B 项正确;材料阐述了改革试点的程序合法性,未涉及改革的目的,故 C 项错误;该项表述与材料 “ 全国人大常委会以授权的方式在试点县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 ” 不符,故 D 项错误。 关键词: “ 一国两制 ” :提出 → 实践 → 发展;香港、澳门回归; “ 九二共识 ” 1 . “ 一国两制 ” 构想 —— 理论提出 (1)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并全面阐述 “ ______________ ” 构想。 (2)______________ 年全国人大六届二次会议提供宪法保证, “ 一国两制 ” 正式成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指导方针。 考点二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 一国两制 1984 2 . 香港、澳门回归 —— 成功实践 首先成功实践了 “ 一国两制 ” 理论,洗刷了中华民族百年国耻,祖国统一大业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3 . 两岸和平交流 —— 关系发展 (1) 原因: 1979 年,海峡两岸实现真正停火;中国共产党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 方针的推动;台湾当局迫于形势被迫作出回应。 (2) 表现 ① 1979 年元旦,大陆停止炮击金门。 ② 1987 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及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③ 1992 年底 “ 海基会 ” 与 “ 海协会 ” 达成了 “ ______________ ” 。 ④ 2008 年两岸 “ 三通 ” 实现,使两岸关系揭开了和平发展的新篇章。 九二共识 知识链接:知识链接:台湾问题的由来 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管辖台湾、澎湖等岛屿。 1642 年:荷兰侵占台湾。 1662 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4 年:清政府在台湾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1885 年:中法战争后在台湾设立行省。 1895 年: 《 马关条约 》 日本霸占台湾。 1943 年: 《 开罗宣言 》 规定日本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5 年: 《 波茨坦公告 》 敦促日本投降,把台湾还给中国。 1945 年:抗日战争胜利,台湾主权回归; 1949 年:国民党蒋介石逃往台湾,海峡两岸再度分离。 〔 跟踪训练 〕 3 . (2017· 徐州 )2016 年 10 月 10 日,国台办表示:是否接受 “ 九二共识 ” ,是检验台湾当局领导人所谓 “ 善意 ” 的试金石。只要承认 “ 九二共识 ” 的历史事实,认同其核心意涵,两岸双方就可以平等协商、良性互动,两岸同胞就能赢得两岸关系发展的光明前景。材料中 “ 核心意涵 ” 指的是 (    ) A .一个中国      B .和平统一   C .一国两制       D .平等协商 A 【 解析 】   本题考查 “ 一国两制 ” 的理论与实践,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 “ 九二共识 ” 的核心内容与精神是 “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 ,故 A 项正确;和平统一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问题的方法,故 B 项错误;一国两制是大陆提出的解决台湾、澳门问题的伟大构想,故 C 项错误;平等协商是两岸交流的基本原则,不是 “ 九二共识 ” 的 “ 核心意涵 ” ,故 D 项错误。 关键词: “ 独立自主 ” 、 “ 一边倒 ” 、 “ 求同存异 ” 、 “ 不结盟 ” 、多边外交 1 . 现代中国对外关系的演变及认识 考点三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时期 国内外形势 外交政策 外交成就 新中国成立初期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形成;亚非国家独立;美国敌视、孤立中国 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确定了 “ ______________ ” 等方针 同苏联和欧亚人民民主国家建交;提出 ______________ 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万隆会议 一边倒 和平共处 20 世纪 70 年代 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第三世界的崛起;美苏争霸的形势 改善同西方国家的关系 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______________ 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的改善 改革开 放后 世界多极化趋势;两极格局解体;国内现代化建设需要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行 ___________ 政策;对外开放 开展多边外交,积极推动各种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认识 国家利益、国家实力和国际形势影响着中国的外交政策,中国的外交政策日渐成熟 中美 不结盟 2. 用“一二三”巧记现代中国的外交 (1) 一个政策和宗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2) 两大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提出 “ ______________ ” 方针。 求同存异 (3) 三个时期 ① 奠基时期 (20 世纪 50 年代 ) :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 的方针,步入国际舞台;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和 ______________ 会议。 ② 拓展时期 (20 世纪 70 年代 ) :恢复在 ______________ 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打开外交新局面。 ③ 创新时期 ( 改革开放新时期 ) :全方位外交,积极参与联合国活动,致力于地区合作。 万隆 联合国 拓展深化: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新中国成立后始终贯彻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但受国际形势的影响,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外交政策: 20 世纪 50 年代实行 “ 一边倒 ” 和结盟政策; 60 年代实行 “ 两只拳头打人 ” ; 70 年代实行 “ 一条线、一大片 ” ; 80 年代实行 “ 无敌国外交 ” 、对外开放政策和不结盟政策;进入新时代,党的 ” 十九 ” 大明确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是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跟踪训练 〕 4 . (2017· 安徽江淮十校联考 )2017 年初,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演讲中说: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材料表明当今中国 (    ) A .建立全方位的战略伙伴外交关系 B .不断完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C .坚持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D .努力构建稳定均衡的大国关系框架 D 【 解析 】   A 项只适合与俄罗斯的关系; B 项对材料理解错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是一贯的外交原则; C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从材料信息所涉及的都是与大国的关系,且根据不同对象而定位关系类型,据此可知 D 项符合题意。 热 点 素 养 一、从反腐倡廉的角度考查 “ 依法治国 ” 。 (2017· 辽宁三校模拟 ) 有学者认为: “ 八二宪法 ” 是对 “ 五四宪法 ” 甚至 《 共同纲领 》 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 …… 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这说明 “ 八二宪法 ” (    ) A .与 《 共同纲领 》 性质完全一致 B .将 “ 依法治国 ” 首次写入宪法 C .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 D .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 C 【 解析 】   《 共同纲领 》 是临时宪法,而 “ 八二宪法 ” 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故 A 项错误; “ 依法治国 ” 写入宪法的会议是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 “ 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 可得出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故 C 项正确;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是 1992 年的中共十四大,故 D 项错误 。 二、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考查国家统一。 (2017· 全国卷 Ⅲ ·4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02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以后,荷兰人曾先后进攻澳门、台湾,遭到明朝官民的坚决抵抗而失败。 1608 年,荷兰东印度公司董事会发出指示: “ 我们必须用一切可能来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1621 年,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遂于次年再次侵占澎湖,并于 1624 年侵占台湾南部。 1642 年,其势力扩张到台湾北部。 1661 年,郑成功进军台湾,并正告荷兰驻军,台湾和澎湖列岛应由中国政府管辖,岛屿上的居民都是中国人, “ 他们自古以来占有并耕种这一土地 ” 。荷兰人试图以赔款的方式获取郑成功退兵,被拒绝。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台湾根据郡县制,设立一府二县;兴建孔庙,建立学院、府学、社学等完整的学校体系;开科取士, “ 三年两试,照科、岁例开试儒童 ” ;许多文人学士随之入台,写下了台湾第一批文学作品;大量移民涌入,台湾的人口迅速增加。 —— 摘编自陈孔立主编 《 台湾历史纲要 》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与澎湖的历史背景和目的。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台湾的收复在哪些方面促进了国家的统一。 【 解析 】   本题考查西方国家早期殖民扩张之荷兰侵占中国台湾,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之郑成功收复台湾等,意在考查考生提取和解读材料、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能力。第 (1) 问,第一小问可以结合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新航路开辟后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的快速发展、明朝国内统治状况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 “ 增进对华贸易,首要目的是取得生丝,因为生丝利润优厚 ”“ 荷兰人得知西班牙人也计划占领台湾 ” 等信息概括。第 (2) 问,可从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加强两岸联系、增强民族认同等方面分析。 【 答案 】   (1) 历史背景:新航路开辟,殖民扩张;荷兰海外贸易快速发展;与东方的贸易利润巨大;明末战乱之际,中央政府无暇他顾。目的:建立殖民据点;扩大对中国的殖民贸易,攫取高额利润;与西班牙进行殖民贸易竞争。 (2) 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实行祖国大陆政治、文化制度;接受移民,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的往来和联系;增强了民族、文化认同。 三、结合外交背景分析我国外交政策的演变。 (2016· 全国卷 Ⅰ ·31)1965 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 1957 年的 17.9% 上升到 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 A .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 .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 .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 .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B 【 解析 】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旨在考查考生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的能力。 1957 年后,中苏关系逐渐恶化,与此同时,中国与西方一些国家改善了关系,因此出现了材料中的现象,故 B 项正确。中美关系正常化后,中国才实现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才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故 A 、 D 两项错误。改革开放后,中国才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故 C 项错误。 (2017· 江苏 ·12)20 世纪 50 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 “ 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 …… 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 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 A .参加万隆会议 B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出席日内瓦会议 D .签订 《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 B 【 解析 】   本题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旨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难度较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 1953 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 “ 20 世纪 50 年代 ”“ 两国总理 ”“ 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 ” 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 B 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 “ 两国 ” 不符,故 A 项和 C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信息 “ 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 不符,排除。 专 题 训 练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